第一篇: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单元教案
一、周学习内容:单元主题《家园的呼唤》,主体课文三篇:《只有一个地球》,《鸟儿的侦察报告》,《绿色千岛湖》。语文天地中阅读材料一篇,语言积累三段,说话写话以“地球,家园”为中心展开。
二、周学习重难点:1.生字:一类字15个。2.积累:▲认识地球,热爱地球,产生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仿《鸟儿的侦察报告》,仿写环保侦察报告片段。▲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再次认识不同说明方法,特别是举例子,打比方。▲阅读查找地球面临的危害。▲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作文:▲题目:自拟。
▲训练目的:写出地球家园的呼唤,讲环保的迫切。▲写作方法:说明,记叙,想象等。要求过渡自然,描写生动具体。
三、周学科融合:1.空气的呼唤,河流的呼唤,绿树的呼唤……
2.跟河流合影,赏山野美景,听小鸟唱歌……
四、周学情分析:教师在主题单元课文教学中,要有目的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的语言,搜集相关的资料。
只有一个地球
授课时间:周﹍﹍整体设计个性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地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和唯一性,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学法教师导法找中心词
读中感悟学生学法捋顺脉络
抓中心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地球的可爱和易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地球的喜爱。2.积累目标:▲找到每段的中心词。▲找到相关的说明方法,加强理解运用。▲背诵1.8自然段。3.生字目标:(蔼)(锡赐)(毁)学习重点1.初读感知点:▲用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写了什么,中心是什么?。▲找到每段的中心词。2.细读感悟点:▲“地球太可爱”表现在哪里?
▲地球“又太容易破碎了”又表现在哪里?交流。▲谈谈对“只有一个地球”的理解。3.能力训练点:▲文中有哪些明显的说明方法。▲再次区分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4.拓展延伸点:▲地球还面临着什么样的危害。查资料。▲写读后感。板书设计
地
球
只有
美丽
无私
危机
一个
渺小
有限
枯竭
责
任课后反思
鸟儿的侦查报告
授课时间:周﹍﹍整体设计个性设计教材分析本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用作者的鸟朋友给作者发回的四份侦察报告贯穿全文,控诉鸟类遭到人类破害的种种情形,形象的说明了人类滥用农药、化学品,石油泄漏、排放废气等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带来了令人心痛的恶果,读后令人警醒。学法教师导法有感情朗读学生学法读后仿写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鸟儿为什么要写侦察报告?▲侦察报告反映了环保迫切的主题。2.积累目标:▲背诵倒数1.2自然段。▲仿写侦察报告。3.生字目标:胚
稠
粘
囱学习重点1.初读感知点:▲自由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每则侦察报告主题。2.细读感悟点:▲有感情朗读每一则侦察报告。▲每部分侧重环保的哪一个点。▲谈谈对环保的看法。3.能力训练点:▲仿写侦察报告。▲背诵倒数1.2自然段。4.拓展延伸点:▲查找有关环保资料。板书设计
鸟儿的侦察报告动物
繁殖生命
人类急功近利海水
生态平衡破坏空气课后反思
绿色千岛湖
授课时间:周﹍﹍整体设计个性设计教材从正面介绍了一个人类成功改造自然的案例——创造了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人工湖。揭示了一个道理:与自然保持和谐就会创造奇迹。学法教师导法理清脉络自主学习学生学法自学
朗读
复述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朗读理解千岛湖的美丽。▲理解千岛湖与水电站的关系。▲理解最后一段。2.积累目标:▲作者怎样写“绿”和“千岛”。▲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千岛一日游导游词。3.生字目标:杭谓梧津鲤庶巅学习重点1.初读感知点:▲自由朗读课文。▲概括中心内容。2.细读感悟点:▲理清脉络,分层,概括段意。▲那里写出了“优美富庶”。▲良性循环表现在哪里。▲“大自然造福于人类,人类要与大自然保持和谐。”你怎样理解?3.能力训练点:▲一个中心,可正反多角度多方位描写。▲写“绿色千岛湖一日游”解说词。▲带领大家一日游。(用上文中的好词)▲举实例的说明方法4.拓展延伸点:▲人类与自然怎样才能和谐?走访,查阅,写出建议。
第二篇:北师大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单元教案
课题:一枚金币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体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3.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朗读课文,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教学重点:
体会父亲和儿子“受不了”的心情。教学难点:
懂得以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 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2.小结钱的重要性。
二、复习预习课文的方法,预习课文。1.小组交流。A 认识多音字: B 指导书写 C 理解生字新词:
辩解、筋疲力尽、懒惰、熊熊大火 2.朗读课文,想一想:
A 本文写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B 尝试给课文分段,归纳大意。
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 14
给--扔--笑 给--扔--笑
自己挣--扔--跑、抓、大喊
作业布置: 1.分角色朗读。2.复述课文。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14
第二课时
一、创设导入 揭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枚金币》,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绍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
二、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一)学习1-8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老人为什么“再也受不了“?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3.指导想像儿子懒惰的程度让父亲受不了? 4.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父亲的“受不了” 5.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为什么父亲要这样做?
(二)学习9-26段
1.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
2.质疑: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 3.指导父亲与儿子的三场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
三、深化主题 拓展延伸 1.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
2.假如你是文中的老人或儿子,你会怎么办? 3.你珍惜压岁钱吗?为什么?
4.你自己曾凭劳动赚过钱吗?这样的钱你珍惜吗?
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给--扔--笑 给--扔--笑
自己挣--扔--跑、抓、大喊
作业布置:
1.分角色朗读。2.复述课文。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 14
课题:散落的钞票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
3.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人间真情互助的可贵和可敬。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齐读。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是否读得正确流利。(如达不到这一要求,须继续朗读)
3.默读课文,想一想,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各部分列个小标题。4.同桌交流。5.反馈。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在一个地铁站众人捡拾散落的钞票、物归原主的故事。掉钱――捡钱――钱归原主
三、学习课文。
(一)起因。
/ 14
刚才大家在质疑时提出了“钞票为什么散落”这个问题,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了吗?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1.指名读第1、2、3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都告诉我们什么了? 2.指名回答。时间:国庆长假 地点:地铁站; 人物: “我”和立明 原因:人多拥挤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板书设计:
散落的钞票 众人:捡--还 外地人:焦急--感激 “我”和立明:比······还高兴
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14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
(一)经过。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边读边想:钱散落以后,人们各有什么反应?用直线请画出相关的语句。2.全班交流讨论。我、立明,众人。
壮汉。他心中是怎么想的?我和立明是如何对待他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自由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二)结果。
事情的结果到底如何呢?
1.默读第6~7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学习结果,引导解决以下问题:
众人为什么发出遗憾的感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立明和我没吃麦当劳,也没买到《丁丁历险记》,为什么“特别高兴? 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三、回归全文,感知整体。
1、说一说课文的写作顺序、各部分小标题、主要内容。
2、谈一谈本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并说出理由。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悟。
四、联系实际,交流讨论
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人们会怎么做?你会怎么做?说出理由。
五、语言积累
读一读,理解句子的含义。
/ 14
当金钱在人们心中高到不恰当的位置时,世界就倾斜了。发财不是人生的目的,贫困不是穷人的耻辱。
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qing。
六、总结升华
同学们,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是我想大家的心情肯定不平静。是呀,金钱的确很重要,它可以买到许多我们想要的东西,但是有许多东西金钱是买不到的,比如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心。这种真诚的关爱比金钱更重要。如果我们都能像故事中的行人那样,相互帮助,相互关爱,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美好呀!你们说对吗?那好,就让我们像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关心身边的人吧!板书设计:
掉钱:人多拥挤
散落的钞票 捡钱:我 立明 众人(拾金不昧)
壮汉(见利忘义)钱归原主:高兴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读课文。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 14
课题:毽子里的铜钱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会认烤等,会写毽等。2、正确流利的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亮晶晶异类词语,体会他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找出亮晶晶异类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他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毽子什么样子吗? 读课题,围绕毽子里的铜钱.,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依据课后生字表,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将课文读通顺。2、找同学认读生字。3、请同学领读,开火车读。4、小组内分段读课文。
5、集体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段。6、小组推荐同学分段读课文。
7、在文中找出如“亮晶晶”一类的词语,体会他们的意思。8、理解词语
栉风沐雨:用风梳头,以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历经艰辛。栉:梳头,梳理 谦卑:谦虚而恭顺。
引导学生比较同义词,体会表达含义的不同。谦虚:有自知之明,不骄傲。谦恭:谦虚而恭敬。
谦逊:谦虚恭谨,多指态度谦让、有礼貌。佝偻:脊背弯曲
/ 14
9、组内分叫色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
10、小组推荐读课文
三、作业 课后写字表中的生字每个一编组三个词,任选两个组词。板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
亮晶晶 热烘烘 黑漆漆 笑呵呵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读课文。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14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1、开火车读生字 2、分叫色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
过渡: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生自由读。
过渡: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
三、分节细读,体会作者情感。
1、读第一、二小节,文中用了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等词语,通过这些词语你说明了什么.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2、分角色读第三、四、五小节。
3、理解为什么愣愣的,老人在想什么,我在想什么。4、根据理解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5、小组推荐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6、默读六、七、八小节。小组讨论为什么我的心理不安? 7、老人为什么不要作者的钱?体现了什么? 8、为什么我的心理空落落的? 9、读剩下的几个小节。
10、讨论理解热烘烘、栉风沐雨再问中所表达的情感。1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师生间的对话,体会作者的心情。
12、小组讨论对我和卖山薯的老人来说尖子里的铜钱珍贵吗?为什么? 13、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老人从作者那里得到了什么?
四、小结。板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
老人:给一个--又给一个--淳朴 “我”:感激--不安--怀念
/ 14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读课文。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语文天地
(十)教学目标:
1、学习形近字。
2、积累本单元词语和句子。
3、学习古诗《入京》。教学重点:
积累并掌握本单元词语。教学难点: 对古诗的理解。教学准备: 生字词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文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一)进行形近生字的比较,组词练习。
1、[出示投影片] 从——丛评——坪静——净搏——博
2、想一想:观察这每一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老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
4、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14
5、这些生字形状和发音差不多,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他们呢?
6、引导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
7、进行生字的组词练习。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进行说话练习。
(二)学习本单元词语。渴求 盘旋 滑行 绿盈盈 空隙 撒落 追逐 素质 立即 猛烈 敏捷 晴朗 摇晃 遮蔽 讨人喜欢
互相交流不懂的词语意思。老师重点指导“滑行、渴求、遮蔽”
先指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说话,给其它学生做个范例。
(三)学习古诗《入京》
(四)熟读并积累有关金钱的名言。
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
---《墨子.兼爱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柏庐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增广昔时贤文》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形近生字生字、学习了古诗《入京》,并熟读并积累有关金钱的名言。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入京》
(明)于谦
/ 14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作业布置:
1、积累本节词语。
2、背诵古诗。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一)阅读短文《人民币背后的风景名胜》。
1、思考: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2、在预习过程中,你对短文有哪些感想?说一说。
(二)畅所欲言,积累学习方法。周围的同学怎样支配压岁钱?
老师结合学生交流的资料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的爱护金钱呢?
指学生集体交流发表想法,互相点评,互相补充。老师结合学生的意见进行板书。
总结:大家都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信息?大家再看的时候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醒大家?
老师将学生的建议用投影片进行展示,学生阅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了说怎样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如果请大家来想些方法,使大家都能来爱护金钱,学会分配,你们有什么好建议?
好我们就请大家用自己想出的合理的方法来表正确看待金钱在生活中的地位。
/ 14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人民币背面的风景名胜
作业布置:
积累好的爱护金钱的方法。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14
第三篇: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九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九单元教案
一、周教学内容:学习第9单元《礼物》。本单元安排了5篇课文,两篇自读主体课文,3篇自读课文。
二、周教学重难点:
1、生字:认识19个,会写17个。
2、积累:联系实际思考。作文:《礼物》
三、周学科融合:本单元教学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实践,贯穿于自读、精思、感悟、鉴赏、提高的学习过程中;以及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本单元以“礼物”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和一篇拓展阅读课文,通过四个与礼物有关的故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礼物的内涵。课题
献你一束鲜花整体设计个性设计教材分析《献你一束花》写了机场女服务员向一位失败的运动员献花的故事,说明了鲜花不仅可以献给英雄和胜利者,更可以给失败者以鼓励。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理解机场服务员送的这束鲜花,珍贵在哪里。体会服务员说的关于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有什么含义。
2.积累目标:会认生字6个、会写生字9个。
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段序。2.细读感悟:
出示自学提示:向我们讲述是怎样一个失败者?
3、品读文本、感受内心、解读深意
品读失败者的沮丧、愧疚:
(1)勾画文本内容,读出相应的句子。
(2)联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理解失败者痛苦的内心世界!
(3)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4.出示拓展文本:
(1)体会文本中的运动员所承受的巨大的心理压力。
朗读文本,体会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感受运动员的不易。
(2)出示文本中的语句:
“愈赢就愈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更重。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精神的压力。”课后反思课题
微笑整体设计整体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西班牙民歌,作者以简洁自然纯朴真实的语言,字里行间,意蕴幽长。通过生活中最简单的一个表情——微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整个社会大家庭更加和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性的呼唤。学习目标
1、学会本文,了解生字,正确读“逝、隆、顿、转瞬即逝、善良淳厚这几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使学生知道微笑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人与人之间应当和谐相处。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
(1)本文为什么以《微笑》为主题?
(2)课文中几次提到微笑?
2.细读感悟:(1)学生自由朗读,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你是怎样理解?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指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4.拓展延伸:你经常把微笑送给别人吗?
第四篇: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生命与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就是生命》是一篇说明文,作者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水的常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喝水的意义。说明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道理。使我们不仅懂得了这些常识,更加懂得水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从而自觉地保护水资源,为人类更加美好地生存做出自己应尽的义务。这篇文章,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层次清晰,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为各段内容加小标题训练的好材料。同时,本文在说明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方法,因此,可以让学生根据对本文的学习,了解一些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教学目标
1.通顺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8个生字,正确理解读写“粗制滥造、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充分认识到水和我们的生命的关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体会文中的比喻句,积累好词佳句。
3.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能为课文中的段落拟定小标题,拟出提纲;学习课文围绕中心按一定顺序准确生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4.在体会文章内容的同时,理解“水就是生命”,使学生感受到水的重要性,从小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水就是生命”,理清课文脉络,并为课文中的段落拟定小标题,拟出提纲。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水的资料片,让学生体会水的美丽,水的激qing,水在大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它的神奇魅力,并且让学生谈谈自己观看后的感受。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水有关的课文。(板书、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到些什么?
4、刚才同学们就这个课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让我们看看从课文中能否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指读,解释词语“不言自明、粗制滥造”等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1)自读思考。(2)集体交流:
(帮助学生梳理出课文主要写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喝水的道理。)
四、品读课文,感受水的伟大
1.出示:液、汗、泪、尿、泄,齐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随机评价)
这些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它们又都和水有关系。
2.水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了“技艺高超的化学师”、“优秀的运输兵”、“体温的调节器”、“良好的润滑剂”、“勤奋又忠诚的卫士”等角色,哪些段落对这些角色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3.学习2~6自然段。
4.品读句子,体会水的伟大,并理解“新陈代谢”、“昼夜不停”、“不言自明”等词语的意思。
5.再次品读课文第四段,说说水是一个怎样的调节器。
6.指读板书。由此可见,水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齐读第七自然段。7.看到水对于我们的身体这么重要,你想对水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8.的确,不吃饭可以坚持几十天,但是不喝水一个星期也活不成!水在我们的身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持着我们的生命(板书:维持生命)所以我们要讲究科学饮水。(板书:科学饮水)
9.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呢?读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和小组同学说一说,然后帮助老师完成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五、总结升华 学案设计:
1.掌握本课8个生字,正确理解读写“粗制滥造、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充分认识到水和我们的生命的关系。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体会文中的比喻句,积累好词佳句。
4、用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二、研读第三部分
1、讲究饮水卫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呢?读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和同桌交流一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集体交流。(归纳板书)
三、归纳提纲:
1、学生对记录下来的课文中有关水的内容进行修改,试着归纳成提纲,在小组中交流。
2、集体交流。将学生写的提纲与课后提供的提纲相对照找出不足。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让学生明白写比较详细的提纲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具体的掌握内容要点)
3、现在同学们已经成为研究水与人类关系的专家啦,有一位科技日报的记者,想采访一下专家们,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提纲进行对话。(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补充资料,课外延伸
1.补充课前学生搜集的水资源现状的资料。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是当你听了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这些资料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总结:水的确像大家说的那样非常重要,大自然离不开水,“白水明田外,碧峰出水后。”山,因为有水才变得秀美,“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因为有春水的环绕,才使得农家小院更加舒适,花草鱼虫离不开水,人类也离不开水,让我们爱护水吧,否则,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让学生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五、作业: 1.写心得体会。
2.以“珍惜水资源”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板书设计 化学师
运输兵
维持生命 水就是生命
调节器
润滑剂
科学饮水 卫士 学案设计:
1.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能为课文中的段落拟定小标题。
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按一定顺序准确生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3.在体会文章内容的同时,理解“水就是生命”
4、学生继续收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诗。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2、学生学法: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古诗《过分水岭》 教学过程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教师简介题意。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握节奏。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行赏。
4、组内轮读,试着用工具书弄懂诗句。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是个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3、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
四、背诵诗歌,积累语言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过分水岭》。
2、指导背诵。
五、课堂小结
1、总结学:质疑解疑、理解诗意、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2、有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学案设计:
1、辨字组词:
慕()情()幕()溪()慕()清()墓()湲()
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1)、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2)、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3、默写古诗《过分水岭》。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课件一:
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
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是否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
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的学习了这首古诗,并且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建议,课件二(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方好 美:(比西子)总相宜
西湖山水
雨——亦奇
学案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诗。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背诵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5、用自己的话写出是的意思。
教学反思:
一个苹果.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友间互相关心的思想感情。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
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鹏博士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指名背诵。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个苹果》,讲的也是抗美援朝中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根据预习提示中的要求检查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个防炮洞怎么样?课文中是怎么讲的?
3、课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他们都口渴难忍?
三、进一步自学理解。
1、提出进一步自学的要求:
(1)默读课文,把讲传苹果和吃苹果的两个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
(2)想想传苹果和吃苹果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教师巡视。
3、讨论交流。
(1)课文哪个部分讲传苹果?哪个部分讲吃苹果?同座的两人分别把这两部分读一读。
(2)传苹果的结果怎样?吃苹果的结果怎样?传苹果和吃苹果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学案:
一、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似的(sì shì)呻吟(shēn sēn)嘴唇(chún cún)通讯员(xùn shùn)萝卜(bo be)
散发(sàn shàn)
血丝(sī shī)司号员(sī shī)
二、比一比,认一认,组词你最行。
卸()
亚()
熏()固()
御()
哑()
黑()困()三、一字多音组词语
hào()
sàn()号
散
háo()
sǎn()
四、佳词积累
()来()去
烟()火()
战火()
()斑斑
趣味课堂
五、填上合适的词语
安静地()
晶莹的()
()的苹果 痛苦地()
诱人的()
()的眼睛
第二课时
一、练习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
二、同座轮流朗读课文,相互评议、订正。
三、讨论课文。
1、“强烈感情”指的是一种什么感情?
2、为什么说进出的泪花是“幸福的”泪花?
3、练习朗读最后一段,读出感到幸福,感到骄傲的思想感情。
四、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要求: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用前两篇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概括一下。
2、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概括,教师巡视指导。
3、请几个学生读读概括的中心思想,师生共同从内容和格式两个方面进行评议。
4、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应该怎样概括?
5、学生修改自己概括的中心思想。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案:
一、为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我看着他那流着汗水的脸
惊讶地问
哪儿来的苹果
2、不
我在路上可以喝凉水
他非常固执
说什么也不肯吃
二、请你结合课文把“一个苹果”在同志们手中传递的路线表示出来,并说说从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三、为加点词加上个合适的词
1、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地把苹果吃了,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
()
2、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了。
()
()
四、用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我知道越是艰苦的时候,战士们越关心自己的领导。
越„„越„„:
2、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地把苹果吃了,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
格外: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
我的摘录笔记
1、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2、说说哪些词语你不懂。
3、你还积累了哪些好词好句。
4、谈谈你的积累感受。
填成语,读一读
1、通过交流积累关于水的成语。
2、掌握有些成语不一定是四个字。读一读,仿照句子写一写。
1、读一读
2、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3、比一比,陈述句的作用。
雨港基隆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瑰丽流畅的语言,淋漓尽致的描绘了雨巷基隆的雨景之美,抒发了作者对基隆港无限赞美之情。教学目标:
在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优美,培养语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雨景之美和壮观,与作者产生共鸣。学习本课由细节入手,细腻简洁的描绘手法。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雨景之美和壮观,与作者产生共鸣。学习本课由细节入手,细腻简洁的描绘手法。教学构思:
通过汇报查找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基隆港理位置,以及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作用,增加对基隆港了解。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的方法:品读,评读,选读,背读等,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质疑问难的方法学习课文。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的过程:
一、导入
在预习中同学们查找了基隆港的资料,你了解它的位置与交通情况吗?学生自由发言
二、细读课文
1、品读
学生一边读一边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画下来,仔细品味这些词的好处。小组内交流
2、评读
一边读一边评议重点词句,或者段落的意思,从中体会基隆港的美丽景色。学生可以讲评写在书的旁边,已备交流。
3、选读
讲自己喜欢的内容找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其含义。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4、背读
将需要积累的的内容背下来。
三、质疑问难
对于本本科的学习你还首什么不懂得提出来。
师生共同交流解决
五、浏览课文,想想课文第3、5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业设计;仿照课文描写家乡的雨景。板书设计
千变万化
雨港基隆 形态、声音
美、壮丽、惊奇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综合活动
教材分析
本次“综合活动”包括“赞美水”“亲近水”“了解水”“珍惜水”四部分的内容。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和鉴赏能力。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教学构想
“赞美水” “亲近水”环节,课前布置学生调查、访问家人、邻居、老师等人,了解有关水的诗词歌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课外积累的兴趣,然后再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提高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这也是对课文学习的一种延伸。教学准备
了解自己周围一处的变化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相互交流,通过图片、音乐等形式展示身边的变化。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课前同学们调查、访问了家人、邻居、老师,了解有关水的资料和诗文,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明确交流的要求
1、交流时条理要清楚,内容要充实。
2、可用数字、图片、实物来说明。
三、看一看,说一说
1、小组交流:赞美水的古诗,现代诗,歌词
可以用音乐来表示,唱唱水的歌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
3、小结生活中水与人们的关系很密切。
四、亲近水
1、谈谈生活中有关水的体育活动和自己喜欢的运动。、用搜集到的图片资料,说明水与人们的关系密切。
3、谈谈自己调查:我们用的自来水,井水,是怎么来的?、小结:
五、课堂总结
通过同学们谈水,你感受到了什么? 作业设计
把自己搜集的水的诗歌、资料、手抄报贴在板报上展示。板书设计 水
条理要清楚,内容要充实
可用数字、图片、实物来说明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水
学生学习的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交流了有关水的诗歌和水的来源。
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了解水
二、交流学生了解有关水的情况:
1、接水试验:
水笼头一个小时能滴多少水?计算一下24小时会滴多少水?通过了解,你体会到什么
2、试验水的: 在放大镜下观察水,做折射,沸腾,溶解的试验。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3、调查组
调查河面,或者海面上漂浮物是什么?它们是从哪里来的?你想说点什么?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水
试验步骤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珍惜水,写写:假如所有的小河干涸了„„。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了解水,写一写如何节约水,倡议书或想象文。
二、写一写
写前引导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选择一种表达形式,如记叙、说
明的文体,小诗、新闻等,还可以以某一种物品自诩的口吻,写一篇想象文,反映其对“水”的认识
1、出示习作要求:
(1)自拟题目,写一写给小河的道歉。
(2)如何节约用水,写一份建议
(3)想象作文:假如所有的小河干涸了„„。
2、小组交流,互相启发。
3、学生打草稿,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草稿,并修改。
5、誊写习作。
三、评一评
引导学生从习作内容的真实、科学等方面入手评价习作,使习作内容表达意思清楚,明确,有一定的条例,语言通顺。让学生在自评的基础上,小组内评价,教师参与评价。
要求:
1、习作的评语应写主要优点和不足,不必面面俱到。
2、圈出错别字,划出不通或写得不明白的句子,督促同学改正。、评语的语言应该通顺,有条理,不能有错别字。
四、课堂总结。作业设计
修改自己的习作。板书设计
水
写主要优点和不足,不必面面俱到
圈出错别字,划出不通或写得不明白的句子
语句通顺,有条理,不写错别字 课后反思
五年级毛笔字:月
土
牛
教学目标:
1、教学生学会立长方体字“月”、“土”、“牛”的写法,指导学生学会这三个字的间架结构,要求写得正确、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教学重、难点:月、土、牛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笔、墨、纸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书写工具的准备情况和学生的坐姿。
二、教师对上次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评。表扬写得好的学生,展示质量较高的作业,让学生欣赏,并说说好在什么地方?
三、本节课要练习的内容:月
土
牛
四、投影映示:
1、学生认真观察这三个字,思考如何写好这三个字。
2、同桌讨论交流:(1)分别是个什么字,它们的字形结构如何?(2)字应写在米字格的什么地方,呈什么取势?(3)“月”中间的两横字应怎么写?“土”两横和中间的竖应怎么写? “牛”中间的竖应怎么写?
3、教师分析总结:(1)“月”字的字形是立长方体字,字应写在米字格的中间,外框要摆得平正、稳当,稍向上取势,中间的两横字要写得匀称,两横右边不要顶格,要留些空白。(2)“土”字的字形是上窄下宽,呈三角形。第一笔短横应在横中线上起笔,两端不出内宫,第二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写得要挺拔,第三笔是长横,起笔和收笔都略出宫。在书写时不仅要注意横的长短,还要注意左右对称,不偏侧于一边。(3)“牛”字的一长横写在横中线上,呈左低右高,中间的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要直,不能歪,这样“牛”字才站得正。
4、根据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自己练习习字。
5、教师巡视,对少数学生进行指导。
6、展示写得好的学生的作业,进行表扬鼓励。
五、学生完成作业。
学案设计:练习书写“月”、“土”、“牛”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期中试题(北师大版)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相信你一定能书写正确、美观。(10分)dàn shēng nâi hán niâ shǒu niâ jiǎo jiǎn yuâ xiǎo xīn yì yì
()
()
()
()()
miàn páng jǔ sànɡ bào qiàn yánɡ yì shēn wànɡ()()()()()
二、区别字音、字形、字义,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4分)1)阿妈在()旁煮饭,可我的()子早饿得咕咕叫了。(灶 肚)2)他()手把一个()圆形的东西塞在怀里溜走了。(椭 随)
3)“案”字是多义字。①保存备查的分类文书、文件等。②有关建议或计划的文件。③有关违法或诉讼的事件。④一种长条形的桌子。(填序号)我把一本没有读完的书放在书案上。()一起入室杀人案正在审理中。()我的行动方案得到了班主任老师的批准。()学校要求各班级整理好各种档案备查。()
三、运用已掌握的关联词语填空。(6分)1.()我不是班级干部,()我也要关心爱护班级。
2.()有了这奇山异水,()张家界便成了植物的宝库。3.()明天不下雨,我们()去游玩。4.()你学习再好,()不能骄傲。5.()刻苦学习,()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6.这座桥()结构坚固,()造型优美。
四、使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5分)1)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
2)李明穿了一件红上衣和一顶白帽子,挺精神的。
3)老师每次提问,小花同学总是第一个首先举手。
4)今天的天气十分烦热。
5)小足球比赛增加了各班同学之间的友谊。
五、佳句模仿秀。(照样子写句子并指出例句运用了什么写法)(2分)例句1)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例句2)那细小的禾苗密密地排在一起,好像一张多绒的毯子。()
六、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0.5×20=10分)
()然()新()首()步()心()目()所()闻 藕()丝连()盆大雨 安()无()莫()其()余()绕()得()忘()心()神()
七、对对子,看谁对得好(5分)
1)上:大漠沙如雪 下:
2)上: 下:万里可横行
3)上: 下:锋棱瘦骨成
4)上:何当金络脑 下:
5)上: 下:飞入寻常百姓家
八、历史上有许多关于马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把你知道的至少写5个。(5分)
九、将课题与相应的内容连起来。(5分)推敲 阎肃 改革开放 千锤百炼为一“绿” 陈树青 僧敲月下门 天马 深圳 春风又绿江南岸 唱脸谱 王安石 马踏飞燕
这儿是一座村庄 贾岛 北京歌剧
十、阅读训练(6+18=24分)
(一)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1.当今世界有什么特点?请你从文中找出用来形容的三个词:、、。2.找出给你启发最深的一句话,抄在下面:
3.将能说明“能者为师”这个道理的句子抄在下面:
(二)____________________ 许多年以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归来。他们又累又饿,来到了一个村庄。由于连续的战争,村民们的收成很不好,他们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藏了起来,然后,到广场上去看那三个士兵。他们哀叹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们饱餐一顿。
士兵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一个士兵说:“你们没有东西给我们吃,不过我们却有让大家共同分享的东西:我们有一个诀窍,能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好(hào hǎo)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锅。士兵们往锅里放上了三块光滑的石头。“这个,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第二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了一点呢。”村民们一个个想起了什么东西。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在大家坐下来准备喝汤的时候,有人推来了一桶酒。
村民欢聚在广场上,他们一边吃一边跳舞、唱歌,直到深夜。第二天早晨,当三个士兵醒来时,发现村民们全都站在他们周围,还有一背包面包和奶酪。“你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礼物:用石头做汤的诀窍,”一位长(zhǎnɡ chánɡ)者说,“我们.会永远牢记在心间的。”
第三个士兵对众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办成让大家分享的宴会。”
1、给本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__________”上。(2分)
2、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1分)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4分)近义词:珍贵()
秘诀()
反义词:否定()
丰衣足食()
4、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村民对待三个士兵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村民们给三个士兵吃的、喝的,为什么还要感谢他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你从短文得到什么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作文:童年有太多太多值得自己回忆的事。想起这些事,你就感到高兴、幸福,还是后悔、难过呢?请你选择一件生动具体的事写下来,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句通顺,标点准确,书写工整。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以上。(24分)
第五篇: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单元试卷
一、我能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生命是从一个小小的胚(pēipéi)胎开始的,你说神奇不神奇!
2.小鸟的羽毛被石油粘(zhānnián)住了,它再也飞不到蓝天上了。
3.球体周围裹着一层薄薄(báobó)的水蓝色“纱衣”。
4.今天妈妈让我在家看(kānkàn)家,她要去看(kānkàn)望姥姥。
5.如果天气好,我们计划(huàhuá)明天去划(huàhuá)船。
6.他使劲地挣(zhēnɡzhènɡ)扎,终于挣(zhēnɡzhènɡ)脱了绳索,逃了出来。
7.在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前,他简直着(zháozhāozhuó zhe)了迷,经常一边吃着(zháozhāozhuó zhe)饭,一边思考着(zháozhāozhuó zhe)比赛方案。是啊,作为学校代表队的队长,还有许多准备工作等着(zháozhāozhuó zhe)他着(zháozhāo
zhuó zhe)手去做,能叫他不着(zháozhāozhuó zhe)急吗?同学们都等着他拿出高着(zháozhāozhuó zhe)来呢!
二、认真读句子,在括号里写出恰当的词语。
1.苏州园林因其独特的构思在世界上wénmínɡxiá ěr()。
2.叔叔是个很热心的人,只要有人开口,他肯定会kānɡkǎi()相助。
3.宇航员在宇宙áoyóu()时遥望地球,映入yǎnlián()的是一个jīnɡyínɡ()透亮的球体,在群星cuǐcàn()的宇宙海洋中,美丽壮观。
4.由于人类毫无节制地huǐhuài()自然资源,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
5.大自然zàofú()于人类,人类要与大自然保持héxié()。
6.这位老人家被车撞了,躺在地上不停地shēnyín()。
三、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是错误的,用“ ”将错误的词语画出来,然后把正确的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万古长青和蔼可亲斤斤有味婉转动听()
2.惴惴不安落荒而逃晶莹透亮明胜古迹()
3.如释重负群山起舞负荆请罪身材魁悟()
4.美丽状观山明水秀井然有序吐故纳新()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更具体、生动。
1.()的森林里传出()的歌声,在()的天空飘荡。
2.()的地球在()的宇宙中就像是()扁舟。
3.母亲节那天,我()地设计了一张贺卡,()地送给母亲,祝母亲过一个()的节日。
4.他()地向我们描述着()的西湖,我们听得入迷了。
五、为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道:①道路; ②水流通行的途径; ③方向、方法、道理; ④事情或论点的是非得失的根据; ⑤说; ⑥用语言表示感谢; ⑦以为、认为; ⑧量词。
1.我们要培养自己遇事讲道理的能力。()
2.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
3.小凤向小明道谢。()
4.他说得头头是道,不知做得怎么样?()
5.这三道数学题,我都会做。()
六、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
1.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2.地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3.千岛湖的森林长势茂密。()
4.我迷失了方向,什么也看不清楚。()
5.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
6.我们这个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七、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矿物资源()上帝的恩赐,()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2.()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
3.这些设想()实现了,()是遥远的事情。
4.()“水上森林”保护了岛上的水土,()如今千岛湖的森林才这样茂密。
八、分析加点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再仿照着写一句。
1.这些岛各有特色,有的因动物知名,有的因花草著称,还有的因名胜古迹而闻名遐迩。
2.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做研究比什么都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普通农民,所以说话就没有号召力;也不要以为你只是小学生,环境保护就和你无关。
九、课文精彩回放。
1.据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宇宙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上面()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地球,这位(),这个(),是那样的(),()。
2.我爱听鸟儿()的歌声,我爱看鸟儿()的雄姿,我更感谢鸟儿们帮助我们除去那么多的(),有时候它们又是传播树种的()。失去这么多鸟类的朋友,我觉得十分痛惜。所以,我希望,应该有更多的鸟儿在()的天空里()飞翔歌唱。
3.大自然()于人类,人类要和大自然()。千岛湖是一首()合写的诗,是一个()绿色奇迹。
4.举实例和打比方是说明事物的好方法。千岛湖有一千多个岛屿,课文只举了()()()()等几个例子,就使我们了解了千岛湖的富庶美丽。《只有一个地球》把宇宙比喻成(),把地球比喻成(),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地球在宇宙中是多么()、()。
十、阅读欣赏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新安江水电站是一项综合工程。它发出的电力,供应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工业城市和长江下游的广大农村。经过水库的调节,两万公顷的农田免除了水患,旱地改为水田,粮食产量大大增加。新安江的航运事业也得到了发展。山区的木材、竹材、茶叶等土特产品,由水路源源不断地运了出来。水库养殖的鲜鱼,每年可供应市场几百万公斤……
1.这段话节选自我们学过的课文《 》。
2.新安江水电站的作用是什么?
3.这段话中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4.对于这样一项伟大的工程,你想说些什么?
十一、认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晋江的自述
我是赫赫有名的晋江。我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几十万子孙后代的身上。如今,我的工业越来越发达,儿孙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红火,可我却今非昔比,千疮百孔,丑陋不堪,再也找不到几处净空、净土、净水了。
我在思索,在寻找,发现原来是因为许多富起来的儿孙不能善待我。你看:如林而立的烟囱口上呛人的浓烟滚滚升腾,笼罩住我的头;穿梭不息的车辆喷出的废气,无时无刻地向我扑来,熏得我的脸发黑;儿孙们的生活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液,大部分渗入我的肌肤,流进我的血液,侵害我的躯体……
无奈中的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发出呻吟。
有一天,一群快乐的红领巾唱着歌,扛着农具和树苗,来到我的身边。我认识他们——那些伤害我的人的后代。我有点儿害怕:他们要干什么?我正在忧虑着,那群红领巾已经开始行动——植树!我欣喜若狂,深情地注视着他们:挖坑、培土、提水、浇水……他们干得可积极啦!挖坑的肩上搭着一条湿毛巾,铲子紧握手中,用劲往土里一插,再使把劲儿用脚一蹬,往后一仰,舀汤似地将土挖起来,往身后一”泼”,土落了下来。反复几次后,一个坑就挖好了。放树苗的小心翼翼地将树苗放入坑内,扶正,让挖坑的培上土,再让提水的浇上水。只见他们个个脸上挂着汗珠,欣慰地笑了。多乖的孩子呀!霎时间,委屈、痛苦化为乌有。我忙托风婆婆为他们拂去脸上的汗珠。他们帮我做新衣裳,我能不高兴吗?他们还在我这儿撒下了花的种子,不久的我将穿上一件五彩缤纷的花裙子!我能不激动吗?
你不知道吧?这群红领巾还帮我清理了垃圾,从树上取下了一个个塑料袋,并告诫人们少用“白色污染”……在红领巾的带动下,以前垃圾箱旁乱飞的蚊蝇消失了,街道两旁的灰尘不见了,我的生活亮丽斑澜了!
我陶醉了:满山苍翠,一水碧波,芳草茵茵,鸟语花香……这才是原来的我呀!感谢孩子们还我青山绿水,还我多姿风采,我将赐予子孙们无尽的宝藏和永恒的幸福……
1.这篇文章是以第几人称写的?文中的“我”指谁?
2.不久的我将穿上一件五彩缤纷的花裙子!我能不激动吗?
将这句话换个说法,不改变句子的原意:
3.原来的“我”是什么样子的?后来因为什么原因我变得千疮百孔、丑陋不堪?是谁又使我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4.“红领巾”为“我”做了哪些事?哪件事是详细叙述的?
5.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为什么“我”却失去了原来的面貌?
6.为了能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十二、创新作文天地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爱护家园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使我们的天更蓝,草更绿,河流更清澈,让我们走进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吧!为保护我们的家园,你准备做些什么?把你想做的写下来,号召你身边的人和你一起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