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
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95~96 页。[教学目标] 1.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体验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会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描绘数据。[教学难点] 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做成正确地判断和决策,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教学准备]教具:课前了解自己穿的校服的尺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要做新校服了。为了让我们尽快穿上合适的校服,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全班同学的校服尺码情况汇报给学校。全班同学的的校服尺码情况怎么样呢?这个问题就交给大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它,有没有信心?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做校服”现实情境,把问题抛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分小组调查和收集数据 1.调查和收集本组同学的校服尺码
师:全班同学的校服的尺码情况怎么样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预设1:测量出每位同学的身高。
预设2:统计每个同学应该穿的校服的号码。
师:怎样快速准确地调查和收集上来每个同学的校服尺码呢?
预设1:老师问,我们同学一个个举手汇报。预设2:以小组为单位统计一下,然后汇总给老师。
师:课前每位同学都对自己穿校服的尺码有所了解,现在就请同学们看探究提示。探究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做好分工,调查和收集本组同学的校服尺码。(2)小组长负责整理记录本组同学的校服尺码情况,并填写记录表。2.学生活动,教师适时指点。3.各小组展示记录单。
师: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统计的情况。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预设1:我们组最小的尺码是130,最大的尺码是150。
预设2:我们组140的有两个同学,135的有1个同学。
„„
(二)利用统计表整理数据
师:这是你们小组校服尺码的情况。现在我想知道我们全班同学的尺码情况,还要怎么办呢?
预设1:把全班每一种尺码的合起来。
预设2:用统计表将全班校服的情况整理出来,方便我们观察。„„
师出示:
师:请大家独立将这几个小组汇总的情况,整理到这个统计表中。师:谁来说说,从这个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从中获得每个尺码的人数、哪个尺码的人数最多(最少)等数据信息。
(三)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师:除了统计表,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整理数据呢? 预设:统计图。
1.认识条形统计图。(见图1)
图1
师: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随学生回答相机介绍横轴和纵轴。
师:纵轴表示什么?这里一格表示多少?横轴表示什么?
预设:横轴表示尺码,纵轴表示人数。一格表示一个人。2.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师:你能把统计表中的数据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抽学生展示条形统计图,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做得怎样?
引导学生明确:有几人就涂几个格,要涂清楚,如果在上面写上数字就更好了。
师:像同学们做的这个统计图,我们就把它叫作条形统计图。师:回忆一下刚才我们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生:先标数据,再涂色。
师:也就是可以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表中的数据,一个格子表示一个人。(四)分析数据,做出判断
1.读图: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预设1:从图中我看出了穿„„尺码的人数最多。
预设2:我知道„„尺码的人数比„„的人数多。
„„
2.统计图、统计表对比。展示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引领学生对比:观察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完生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优势:能够清楚地从条形的高矮上判断出哪个数量的多少。
小结:通过看图,我们不仅能够清楚地看出穿各种尺码的有多少人,还能从图中一眼看出穿哪个尺码的人数最多,哪个尺码的人数最少。这就是条形统计图最显著的特点。
3.分析数据作决策。
师:如果你是校服公司的经理,在安排工人制作校服时,你会怎么样安排? 提升:分析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决策。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先让学生分小组收集数据,学生自己想出了许多表示数据的方法,然后利用分段统计表整理数据,再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接着又让学生对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条形统计图的本质特征,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所在,感悟学习条形统计图的价值和作用。学生是在做中学数学,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知道数据是会说话的,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用的工具,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回想一下,为了解全班同学的校服尺码情况,我们是怎么样做的? 预设:先分小组调查和收集每个同学的校服尺码,填写记录单;然后对各小组记录的数据进行汇总,填写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
师总结: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就是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学习收获,既突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又增强了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的意识。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统计图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以最简洁的形式传递着丰富的信息。1.(见图2)
各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的相隔时间统计如下。
图2
(1)一格表几年?
(2)各个国家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的相隔时间分别是多少? 建议: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全班交流。第(3)问,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的同时,感受我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2.(见图3)
实验小学某班同学原地投篮情况(每投10次进球数)统计如下。
图3
图3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看明白统计图。再分析这个班同学的投篮情况。3.(见图4)第29届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你知道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地吗?
建议:先引领学生阅读历届奥运会举办地的相关知识,然后完成统计图,最后根据统计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4.四年级二班的同学就“自己最喜欢玩的地方”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如下:(见图5)
(1)从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2)喜欢去()玩的同学最多。
(3)如果班上有一名同学星期天去游玩了,他可能去()玩。
(4)如果有两位老师带全体同学到公园和游乐场去玩。公园门票是5元/人,游乐场是25元/人,一个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5.调查本班20名同学吃早餐的情况,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建议:学生分组对吃早餐的情况进行调查,再将各组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完成统计图,最后观察统计图,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即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枣庄市峄城区匡衡小学
褚丽娜
第二篇: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垂直)
认识垂直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52~53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能借助工具画出任意一条直线的垂线。知道哪是垂足。
2.在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感知生活中的垂直的现象,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准备]点子图纸、量角器、小棒、三角板、直尺、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走在繁华的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特别多,为了保证交通的畅通,马路上修建了许多交通标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呈现情境图,见图1)
师:在这些交通设施当中还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预设1:每幅图中的两条线都是相交的。预设2:每幅图中都有直角。
师:同学们关注到了这些交通标志中的线,这几组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一)观察比较,感悟特征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片中抽象出几组线,呈现出探究的素材。(见图2)
师:仔细看看这几组相交的直线,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结果,在组内达成共识。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 预设1:每组的两条直线都是相交的。预设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都是直角。引导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验证发现。
小结:每组两条直线相交都形成四个角,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设计意图】呈现研究的素材,引导学生借助观察比较活动,从事物中提取共同的本质特征,为下一环节概念建构打好基础。
(二)归纳概括,建立概念
师:刚才大家的发现非常重要。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板书课题:认识垂直。
师:怎样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如: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同时直线b也是直线a的垂线,不能说直线a是垂线。
小结:垂线是两条直线相互依存的关系,单独的一条直线不能称为垂线。【设计意图】在学生探究发现的基础上顺势揭示概念,让学生体会到发现新知的成功感,提高学习兴趣。再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使学生理解垂线是两条直线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三)深化理解,再塑概念
师:我们认识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一种新的位置关系,下面考考你: 课件出示(见图3):下面的每个图形中哪两条线是互相垂直的?
学生分组充分讨论后,集体进行交流,重点对第三组直线的位置关系说出“是”或“不是”的理由。
小结:两条相交的线,不论它们相交的形状如何,不论是直线、射线还是线段,只要它们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线就互相垂直。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或图形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学生找后交流。交流中说清判断的理由,进一步明确:两条直线相交后是否形成直角是确定是否垂直的标准。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垂直的认识往往只停留于字面,对图形的认识局限于标准图形。设计这组判断题,注重了垂直的不同表现形式,使他们认识到,不管是直线、射线还是线段,不论它们相交的形状如何,只要这两条线相交成的角是直角,这两条线就互相垂直,从而进一步强化对垂直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支撑和丰富相应的表象,发展其空间观念。
三、组织操作活动,深化概念理解
(一)尝试任意画一组互相垂直的线
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边的材料和工具,想办法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各小组学生推选代表交流各自的方法和作品。学生边口述方法,边展示作品。预设:学生“画”的方法可能有:
1.用三角板“描”画。2.用量角器画。3.在点子图上画。4.用两把直尺画。
在学生交流展示时,教师引导学生摆出不同位置的“互相垂直”,帮助学生形成对“互相垂直”的正确认识。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那画垂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设计意图】学生抓住作垂线要有直角这一关键,利用身边的材料,尝试、体验、寻求作垂线的方法,在方格纸上画、用三角板、量角器画等多种方法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更多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用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师:刚才同学是用手中的不同工具画出了垂线,比较一下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画? 引导学生优化:用三角板画垂线比较方便。
师:现在老师让大家用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你行吗? 学生尝试画垂线,老师借助课件边演示边介绍。(见图4)
(三)按要求画垂线
师:你能过A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吗?(见图5)请你自主尝试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是怎样画的?
预设:学生板书演示,讲解。
师:用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步骤是什么? 学生尝试总结画法。
小结:一贴(手拿斜边底贴线)
二移(移动尺子紧靠点)三画(点线吻合画垂线)四记(记上符号美无边)
【设计意图】作为本课的难点之一——用三角板画垂线这一环节如何处理?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学设计层次清晰,通过教学“任意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学生发现要用到三角板这个工具,从而完成画垂线工具的择优。通过教学“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学生自主发现画垂线的完整“四步曲”,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教师找准重点、难点,组织学生开展操作、交流和对比,从而引导学生丰富个体对垂线的认识和理解,有效地解决问题,促进自身空间观念的发展。达到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热情这一情感目标。
四、精心设练,应用新知
1.下面的每个图形中,哪两条线段互相垂直?请标出来。(见图6)
2.教材P54自主练习3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组垂线,巩固垂线的画法。3.教材P54自主练习4 过直线外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的巩固练习。4.教材P54自主练习5 借助现实素材让学生找一找互相平和互相垂直的现象,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练习层次鲜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五、回顾整理,提升认识
师:回想一下,这节课给你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预设1:我知道了什么是互相垂直。预设2:我知道了怎样画垂线。预设3:我知道了画垂线的步骤是什么。
总结:同学们收获了这么多,垂直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留意一下,找一找:生活中哪里用到垂直的知识了?
【设计意图】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可以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本节课所学新知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在回顾整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数学、积极思考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青岛市李沧区青岛虎山路小学
孙静
第三篇: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青岛版)上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的内容有:万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平行和相交,统计的有关知识。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包括两位数除法、认数、使用计算器。本册的除法教学是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商两位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商两位数的口算、笔算除法,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会用综合算式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让学生灵活掌握并能进行简单运算。认识亿以内数的大小,知道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几何知识包平行与相交。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两条直线间的关系平行和相交,并通过联系与对比,使学生弄清图形间的关系和区别,发展了空间观念并学会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使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化和转化是有规律的。
3、统计知识:能根据现成的记录单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从统计表中发现问题;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
4、解决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解答应用题,而是根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选择有用的已知条件解决问题,其中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先列表分析,在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达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百整十数,两位数除三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会判断商的位数。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段、直线、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3、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两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4、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5、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
6、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7、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和唯物辩证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
1、观察物体。
2、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口算、简便运算练习卡片,小黑板。教学进度:
???
1、万以上数的认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0课时
???
2、计算器………………………………………??? 2课时
???
3、三位数乘两位数………………………………? 16课时
???
4、平行和相交……………………………??? 4课时
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1课时
6、统计…………………………?? 5课时
7、整理与复习……………………………?? 4课时
第一单元
大数知多少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本单元教材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的读、写方法,以后遇到再大的数的读、写,就可以依此类推了。教材先通过数数扩展计数单位到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亿,再分别学习万级数的读法和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万级数的写法和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最后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本单元以教学万级数的读、写法为重点,关键是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因为掌握了万级数的读、写法,含有两级的数的读、写法只要按级读、写就可以了。[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3、使学生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4、根据新课程改革,结合读数、写数用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对写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时划分]:
1、信息窗
(一)万以上数的读法........2课时
2、信息窗
(二)万以上数的写法..........2课时
3、信息窗
(三)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和整万整亿数的改写..........2课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信息窗
(四)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课时
5、拓展平台
数字编码..................2课时 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写。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课题:认识万以上的数
节次: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中的信息窗
(一)和自主练习的第1--2题。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对计数单位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对计数单位意义的理解。
策略与方法: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时,先从学生已知的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引入,指导学生用横梁上标有计数单位的算盘帮助数数,教师随着写出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说明这些都是计数单位。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在算盘上数数时有什么规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具:计数器,活动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关注要点
一、复习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和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万以内数有哪些数位?他们的计数单位都是什么? 如:我校师生共有856人。
学生思考,交流。
复习巩固新知,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展示情境图。
情境图展示的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约有图书十万册。从而提出问题:十万是多少?你能举例说说你对十万的理解吗?
三、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进制计数法” 举例,一小盒订书订有1000个,一大盒有10盒这样的订书订就是10000个,这样的十大盒就是十万个订书订。
再比如,人民大会堂能容纳一万人,10个人民大会堂就能容纳十万人。
2.用算盘帮助数数。
也可以这样用计数器数一数:1万、2万、3万…… 10个一万是十万。谁还能接着数下去吗?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万、千万、亿的认识,并让学生看书。提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你对一亿是怎样理解的?能举例说一说吗?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1000个正常成年人的头发大约有一亿根。
钟表上的秒针跳动一亿下需要三年多时间。……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数位顺序表,然后重点介绍数级。在认识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想:像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什么?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怎样?这种计数方法叫做什么计数法?
学生自由发言。举例。学生自己动手数一数,然后演示。用计数器自己操作,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数位顺序表。生观察发现,总结。
(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否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否借助计数器认识。关注对个级、万级、亿级的理解。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四、拓宽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数一数
练习时让学生借助计数器独立去数,然后交流数的方法。2.第2题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回忆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开幕式、足球决赛的场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学生借助计数器独立去数,然后交流数的方法。
(学生回忆感受大数并用大数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否灵活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忆交流。即关注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后反思
课题:万以上的数的读法
节次: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中的和自主练习的第3--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万以上数的组成各个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掌握万以上数的读法。2.提高学生的读数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地读出万以上的数。教学难点:熟练地读出万以上的数。教学过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关注要点
一、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数位顺序表
让学生举例说明:记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记数法等。
学生回顾,交流,学会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探讨整万数的读法。
(1)让学生在算盘上拨出二十八万;三十二万;一百二十万。
引导学生用读个级数的规则来读万级数,但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小结:万级数的读法和个级数的读法的联系和区别。相同点: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2.探讨含有多级数的读法。
(1)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4086000 ;5094600 ;(2)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
提问: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先读哪一级?怎样读万级的数? 在什么位置的“0”不读?在什么位置的“0”应该读?读几个0?(3)看书并完成自主练习的第3题
(4)学生到黑板上出数,进行读数训练。
学生边拨珠边读出。讨论后交流。试读,再说怎样读的。学生试读,再说怎样读的。学生讨论、交流。独立完成。
(能否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每一级末尾的零不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通过图片让学生在读数的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同时感受大数的意义。)
三、拓宽应用。
1.读数的对比练习题。练习时,先让学生自己读数,并说一说每组中两个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然后小组交流。10200
5006500
13500 10020
5065000
135003500 2.自主练习第5题 3.自主练习第6题
让学生读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还见过类似的计数器。4.自主练习第8题
让学生买一袋瓜子,倒出来,先估计有多少粒,再数一数。学生自己读数,并说一说每组中两个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然后小组交流。
(能否灵活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比较每组的读法的不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中间有零的数的读法。课堂总结:指导学生说说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学生先独立说,再交流。)
课后反思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课题:万以上数的写法
节次: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中的信息窗
(二)和自主练习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写万以上数的数,熟练的读万以上的数。2.体会万以上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策略与方法:
教学时,先帮助学生写整万的数,只要先按个级数的写法去写,再在后面添写四个0。引导学生总结整万的数的写法。
教具:
计数器。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关注要点
一、复习:
教师:我们在二年级时学习过万以内数的写法,你们还记得万以内数怎样写吗? 教师在标有计数单位的算盘上,分别拨出7、70、708让学生先说出这三个数各应该怎样写。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写法。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学生交流。
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写法。
从它的高位起,哪一位是几就在那一位写几,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写0。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让学生指名读题,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指导学生写出信息窗中给出的数 四万五千一百二十:先让学生试写。
六百四十万零三百:先让学生回答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怎样写?千位上为什么要写一个0?
二千零五十万千:让学生对照数级和数位的顺序进行填写。(2)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
提问: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先写哪一级?怎样写? 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这一位怎样写?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亿以内数的写法: A.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B.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让学生写出其他的数学信息中的数。写完后让学生把写出的数再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学生观察,交流,提出问题。学生试写,集体订正。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学生对照数级和数位的顺序写数。边总结边交流。独立完成。
(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写数的顺序和读数的顺序一样,也要先写万级,再写个级。明确千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用0来占位,在千位上应该写0。
体会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四、拓宽应用。1.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口答题目中的两个问题,然后再补充几个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口答。如: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百万呢? 2.自主练习第2题。
让学生独立写,写完后,指名说一说各是怎样写的,先写的哪一级,再写的哪一级,为什么有的数中间要写0?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并说一说注意什么。
先独立写,集体交流。能否灵活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什么学生回顾并交流。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课后反思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课题:万以上数的写法的巩固练习
节次:4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的3——8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写万以上数的数,熟练的读万以上的数。2.进一步体会万以上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正确写出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教学难点:正确写出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关注要点
一、基本练习。
1.回忆万以上数的写法,说说应注意什么? 2.写出下面各数。
十二万
三百零五万零二十
四千零六十万零三百 三百零五亿零三十万
九十亿零五万
三百六十亿两千 写完后,指名说出各数是怎样写的,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 3.(1)说出下面各数的组成。
360000
47800370
354860040
7548602040(2)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四百亿
八十亿三千
五十亿三千
六千万零五百
九十亿零五百
八十亿零四十万.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回答。
独立完成,并说出各数是怎样写的,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掌握回顾知识的方法。能否按级进行写数。)
二、提高练习。
1、自主练习的第3题。
学生写数时要求: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写完后读一读,以检验写的数对不对。
15357=10000+5000+300+50+7 9503000=()+()+()7000000063=()+()+()8080080=()+()+()
2、自主练习的第4题.。
3、自主练习的第6题。
让学生独立做,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可让他们借助数位顺序表来写。
学生写数时按要求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写完后读一读,检验写的数对不对。
让学生听清楚再写,写完后再把写出的数念一遍。
学生独立做,如果学生有困难,可让他们借助数位顺序表来写。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写的,方法是否正确。
三、综合练习1.自主练习的第7题。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写数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一人写一个数,看那个小组写的又对又快。2.自主练习的第8题。
让学生自己填数,让同桌互相读出对方写的数,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比赛,看谁写的又对又快。
学生自己填数,同桌互相读出对方写的数,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能否灵活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课堂总结:说说你的收获。
(即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后反思
课题:万以上数的改写 比较数的大小
节次:5 教学内容:第11-12页中的信息窗
(三)和自主练习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用数据表达和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景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体验比较数的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方法的多样性。策略与方法:
教学时,先复习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亿以内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数的大小,先比较位数不同的,再比较位数相同的。并总结出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教具:算盘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关注要点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出示情景图: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世界地理知识中的大数信息,谁先来汇报?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知识中的大数信息。
出示信息窗,让学生读题,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读题,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大?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小? 比较第一组数:960000和17070000 A.让学生把这两个数拨在算盘上,然后提问:960000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有几个万? 17070000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有几个万?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B.接着再出一组数,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哪个国家的人口最多?哪个国家的人口最少? 比较第二组数:356000和360000。
a 指名学生读出这两个数,然后提问:“356000是几位数?360000是几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该怎样比较呢?
启发学生想:在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时,当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也相同时,要比较左起第二位个位上的数。现在这两个数该怎样进行比较?
b 再出一组数:43200和43000,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c 提问:
从刚才两组数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的大小是怎样比较的?”(3)总结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学生把这两个数拨在算盘上,然后回答960000、17070000分别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有几个万。学生回答后,再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独立完成。
学生读出这两个数,然后回答356000、360000是几位数,该怎样比较。
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56000<360000。
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学生结合例题加以说明。先同桌说说,再集体交流。
(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一样。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的大小,应从左起第一位比起,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三、拓宽应用。1.做自主练习的第1题。
让学生根据总结的比较方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根据总结的比较方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课堂总结: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课后反思
课题:改写成以“万”或“亿”做单位的数
节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次:6 教学内容:第12页中的和自主练习的第3--4题。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用“万”或“亿”为单位表示大数,体会用“万”或“亿”做单位表示较大数的简洁性。
2.培养学生寻找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及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及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关注要点
一、复习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万以上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比较它们的大小:960000和1300000
756000和758000。
学生集体交流。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样比较的,回忆比较方法。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教学把整万的数改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师板书:960000和1300000000让学生读出来。
指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两个数都是整万数,为了读写简便,我们常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师强调改写方法,并板书
9600000=960万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练练:把1300000000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
1300000000还是整亿数,你能把他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吗? 再让学生把125000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说说改写前和改写后有什么不同?
学生读出960000和1300000000,生讨论改写方法,并试着改写。学生把125000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改写的方法。学生讨论,找出不同。
(整万的数万位后面有4个0。把4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
整亿的数亿位后面有8个0。把8个0去掉加上一个“亿”字就行了。记数单位由“一”变成了“万”,大小没有变。)
三、拓宽应用。1.做自主练习的第3题。
让学生独立改写,然后说一说改写的方法。2.做自主练习的第4题。
要求:先读题,再按要求把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3.自主练习第7题
学生独立改写,并说出改写的方法。
(在改写的过程中感受数据的意义和改写的简捷性。)
课堂总结:谁来说说大数怎样改写? 集体交流。对自己的学习做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正确的评价。课后反思
课题:万以上数的改写及比较大小的巩固练习
节次:7 教学内容: 14页的自主练习的5—7题
教学目标:
1.用数据表达和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景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体验比较数的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3.结合具体情景用“万”或“亿”为单位表示大数,体会用“万”或“亿”做单位表示较大数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正确改写用“万、亿”作单位,并且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正确改写用“万、亿”作单位,并且比较数的大小 策略与方法:
利用现实性比较强的素材进行数的改写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独立进行改写,然后交流或订正,要关注去掉的0的个数是否正确。教学过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关注要点
一、复习:
1.前面我们学习了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的比较和用万、亿做单位写数。请大家回忆一下,说说在比较和改写时应注意些什么? 2.写出下面各数,并用万或亿作单位写数。十二万
三百零五万
四千零六亿
订正时说出各数是怎样写的,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 改写说应注意些什么? 3.并比较数的大小 120000和100000;
4500000000和5400000000
写完后,说出各数是怎样写的,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改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比较的方法。
二、提高练习。1.自主练习的第5题。
口算练习:让学生听清楚再写结果,写完后再把写出的数念一遍。看谁做的又对又快。2.自主练习的第6题。
摆数游戏:让学生独立做,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可让他们借助数位顺序表来摆。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学生听清楚再写结果,写完后再把写出的数念一遍。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做,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可让他们借助数位顺序表来摆。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能否灵活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练习所学过的知识)
三、综合练习。自主练习的第7题。
写数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一人写一个数,看那个小组写的又对又快。并且把改写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通过做这道题目,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一人写一个数,看那个小组写的又对又快。并且把改写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学生自己说一说通过做这道题目,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能否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堂总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课后反思
课题: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节次:8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教学内容:第15-17页的信息窗
(四)和自主练习的第1--3题。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2.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关注要点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默读课本第15页四幅有关“世界之最”的资料。在这四幅图每个数据的前面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是哪个字?是什么意思?
默读课本第15页四幅有关“世界之最”的资料。
找出每个数据的前面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想想是什么意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约”字 它在这里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四篇: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数学教案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数学教案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4、在学习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过程:
一、迁移引入、揭示新课
师:你知道我们的的母亲河指哪条河吗?你去过黄河三角洲吗?你知道那里有什么好地方吗?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数学上也经常用到字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二、设疑激趣、展开新课
1、师生互动,猜年龄;
师:你今年几岁了?(板书:××的岁数 10岁)想知道崔老师的年龄吗?
师:崔老师比××大35岁,我今年多少岁了?你是怎么算的?
生:10+35=45(板书:10+35)
师:当××1岁时,崔老师该多少岁呢?谁能用式子来表示?当××2岁时,又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当××50岁时呢? 板书: ××的岁数 崔老师的岁数 10 10+35 1 1+35 2 2+35 50 50+35 „ „ 师用手势竖着指,示意引导学生观察:请你仔细观察这里什么在变?(年龄)什么没变?(师明确崔老师比××大35岁,这个数量关系始终没变。)用字母a来表示××的年龄,那么老师的年龄应该怎么表示?
生:崔老师的年龄应该用a+35来表示。师:你为什么要用a+35表示?
师:在这里字母a表示什么?(表示××的岁数)+35表示什么?含有字母a的式子a+35呢? 追问:a+35表示的是你们几岁时老师的年龄呢?(生:任一年年龄的时候)a+35表示的年龄与上面这样一个一个举例子比较有什么好处呢?
生1:简便了。
生2:把所有人的想法都概括了。生3:还能看清老师与同学的岁数关系。比较归纳,揭示课题
师:用含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人的年龄、书的本数等等这样的数量。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师:当a=5的时候,a+35等于多少?当a=20的时候,a+35呢?当a=60的时候呢?
2、用字母和式子表示自己和家人的年龄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3、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及简写
⑴用小棒摆三角形 出示课件图: 摆1个三角形需要摆1×3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需要摆__根小棒? 摆3个三角形需要摆__根小棒? 摆a个三角形需要摆__根小棒?
师:为什么要用a×3来表示? 师:当a=6的时侯,a×3等于多少?a=8的时侯,a×3呢?a=100的时候呢?
⑵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⑶试一试,把下面的式子换一种写法。c×5 6×n 7·χ(板书)师:a+35能不能改写成35a?为什么?
4、灵活运用,编儿歌 出示课件:
1只手有5个手指; 2只手有10个手指; n只手有__个手指。和小组内的孩子一起,像这样编一首儿歌。
师:你觉得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用字母表示数解决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的信息窗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师,看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4年?
生:25×2,25×3,25×4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年份地造地面积吗? 这时候就出现了用字母表示数,通常用t表示时间,t年地造地面积表示为t×25,可以写作25t 师:今天我们上了一节与字母有关的数学课,生活中你见到用字母表示过什么吗?(生举例、交流)
三.全课完善建构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用含字母的式子,还可以表示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数量,那么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指名生说一说。
2、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视频展示台展示)
①α×χ ②χ×χ ③5×α ④χ×
3⑤α×b ⑥α×8 ⑦b×b ⑧α×1
3、课本第4页 3、4、5、四、灵活运用,拓展延伸
学校体育组买了a个羽毛球,每个3元,买了20个排球,每个b元。下面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和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一说。3a 20b a-20 20b-3a 3a+20b
五、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了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如果让你为自己今天的表现打分,你想给自己打多少分?
教后记: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本节课采取情境图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任何一年黄河的造地面积”,让学生尽情发挥,把教学氛围推向一个高潮。这时学生已经落入教师尽心设计的“陷阱”,在不知不觉间把数字和字母联系起来。使本课的重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第五篇: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建议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建议
信息窗2——城市绿化
该信息窗呈现了两份统计表,一份是部分城市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一份是A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拟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不同问题,学习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合理的决策或预测。
教学时,教师可以承接第一个信息窗中“绿色植物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等作用”的话题,并呈现信息窗中的统计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绘制统计图的角度,引出“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呢”的问题,展开对新内容的学习。
“合作探索”中只有1个红点问题。知识点是学习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红点部分标示的问题是:“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呢?”教材在红点问题的探索部分呈现了两组学生的对话,意图是要引导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现统计图的特点有目的地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同时,教材还呈现了两幅空白统计图,意在降低学生绘制统计图的难度:只要求会将统计图补充完整即可。
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积极探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组织学生交流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的依据和方法,形成完整的思考脉络:第1组数据反映的是5个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多少→哪些统计图能比较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呢→条形统计图能够直观、清楚地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选择条形统计图表示;第2组数据是反映一个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要反映数量的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好呢→折线统计图不但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变化情况→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使学生明白: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不能无依据地选择,要根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目的地选择。
完成统计图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A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发展变化趋势是怎样的?你能预测,一下现在A市2014年的人均共绿地面积是多少吗?借此渗透“推断”和“预测”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信息窗末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想一想,如何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择统计图?”旨在引导学生对选择统计图的过程、步骤及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进一步强化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的依据是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表示方法的有效。
“自主练习”第1题是选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练习题。练习时,应把重点放在分析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上。由于是突出数量多少的比较,所以应选用条形统计图。学生先明确思路,然后在完成集体调查、获得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练习。此题完成后,可以结合内容适当延伸,让学生多了解一些睡眠方面的小常识,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搜集数据方法的指导,引领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
第2题是选择条形统计图的综合性练习题。练习时,可以先进行调查,获得调查数据,再引领学生分析该题要研究什么,是比较数量的多少,还是看数量的增减变化,然后确定选用什么统计图合适,在此过程中,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另外,在调查之前,教师要提示学生,每人只能选择一项所喜欢的电视节目,不能多选。
第3题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第(1)小题选择折线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第(2)小题分析数量变化的原因,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只要说得有道理都要给予肯定。第(3)小题是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预测2014年的学员人数。这里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交流,以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高预测能力。
“我学会了吗”是选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有的学生选择了条形统计图,教师不要简单地否定,应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该题主要反映的是数量变化的趋势,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再解决问题(1)、(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适当渗透有节制上网的德育教育。然后,组织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