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图三要素》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图三要素》教学设计及反思作者:高锦成(初中地理泸州初中地理二班)评论数/浏览数: 0 / 985 发表日期: 2011-12-08 21:16:56
第三节《地图三要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技能目标: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难点:比例尺掌握、运用,以及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教学用具:《中国地图》、《北京城区图》、《北京动物园图》、课件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式谈话法。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二篇:《地图三要素》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图三要素》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者: 高锦成(初中地理
泸州初中地理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 0 / 985
发表日期:
2011-12-08 21:16:56
第三节
《地图三要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技能目标: 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难点:比例尺掌握、运用,以及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
教学用具:《中国地图》、《北京城区图》、《北京动物园图》、课件 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式谈话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手中的地理课本有多长吗?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直尺,动手量算出地理书的长度。生:量出长度为26厘米。
师:问:“现在老师要把这26厘米的长度用线段表示,画在小纸上(规定),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 生1:不行,因为纸的长度不够。生2;行,可以按比例缩小。
师:问:“这两种回答,谁对谁错?” 生:讨论并回答,都正确。
师:既然行你又如何画出这条线段? 生:用1厘米、13厘米„„。
师:假如用1厘米来表示26厘米的长度,那么比实际课本长缩小多少倍?。生:26倍 师小结: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板书;
一、比例尺:用来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师:在黑板画长1厘米的线段,用它表示26厘米,比例尺的这种表示方法就是线段式。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种比例尺吗? 生: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6厘米。
师:这种方式就是文字式比例尺。除此以外还有什么方式? 生:比例尺还可以用数字表示,1:26或1/26。师:请学生观察课本21页图并说出比例尺的表示形式。生:线段式、数字式、文字试。
师:请写出下面比例尺的其他形式,同时比较哪一个最大: 线段式:A、1:6000000
数字式:B、0
40千米 文字式:C、1厘米代表实距50千米 生:B最大。板书
比较比例尺大小:比例尺是分数,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师:观察《中国地图》、《北京城区图》。请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两幅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生:《北京城区图》的比例尺大。
师;问:“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幅地图表示的内容详细?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分组讨论。在图幅相同情况下,地图比例尺愈大,要表示的范围愈小、表示的内容愈详细;反之,地图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表示的内容愈简略。
师过渡:看地图不只是会读地图上的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在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板书
二、地图上的方向
师:在地球仪上确定方向我们已经了解,那么在地图上应该如何辨别方向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如何确定? 师:指导学生分组读图19页图讨论回答: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向法
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师:引导学生读图,指出甲、乙、丙三地的相对方向 生:回答
师点评: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师:请学生观察下图,分组讨论回答:图中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C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 板书:2.指向标定向法
北
↗
A.B.C.生: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C点在A点的正南方向。师:在有指向标的地图,方向的判断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师: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那怎样判断方向? 板书:3.一般定向法 生:讨论思考
师: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我们判断地图的方向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过渡:上面我们学了地图的比例尺,还有地图上的方向。请大家仔细观察地图,会发现地图上的地表景观是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的,除了符号还有很多文字和数字,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因此要利用好地图,必须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板书:
三、图例和注记 师:请同学们看22页图一些常用的图例,自己想办法,如何快速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
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记忆的办法。生:分类观察比较,他们有什么区别? 师:引导学生读课本22页文字
图例:各种地理事物都用特定的地理符号来表示,这些地图符号就叫图例
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陆高海深的数字,叫注记。课堂小结:
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中所必须的重要工具。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假若你学会了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图例和注记,也就初步学会使用地图了。
板书设计:
第 三 节
地图
一、图上的比例尺
二、地图上的方向
1、比例尺的公式
1、经纬网定向法
2、三种表示形式
2、一般定向法
3、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指向标定向法
4、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表示
三、图例和注记 内容详略及范围大小关系
1、图例
2、注记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获取地理知识,整体的教学效果是良好。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获取地理信息,并对地理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2、本节课还没有带动全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排的几个学生没有融入到活动中学习。
3、比例尺比较抽象,学生刚接触,感性认识很好,但在实际运用中就比较困难了。在讲授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和地图表示的范围、内容的详尽程度时,需要更具情景合理引导,通过练习和学生的反馈,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这节课学生活动相对较少,可增加学生活动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能力。
发表评论
第三篇:《地图三要素》教学设计
1.2《我们怎样学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绘制学校地图,掌握并理解地图的三要素。
2.通过绘制学校地图,掌握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3.通过绘制学校地图,掌握地图上图例和注记。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学会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对照
结合地图和实际问题学会比例尺的换算、熟悉和使用图例和注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了解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线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
3、掌握比例尺的定义和公式。
4.熟悉图例和注记
2.教学难点:
1、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1、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利用谷歌地球展示出学校的全景俯瞰图,根据全景俯瞰图画出学校的平面地图,在绘制平面地图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地图当中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通过实际的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精神
地图的三要素
在讲解制作地图的步骤时逐步启发 方向 比例尺 图例注记 多媒体展示: 教师总结(思考
启发式学习。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加简单
教学反思
第四篇:《地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分析
《地图》是鄂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我们居住的星球》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情况,知道了地球仪的主要标志和功用后,进一步引导他们了解地图的主要标志和功用,借助地图进一步认识地球,亲自绘制地图,经历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由对地图要素的模糊认识转化为理解地图的三要素,从而对地球以及如何在图上表现地球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六年级学生虽然有很多机会接触地图,但由于地图比较抽象、复杂,他们对地图的认识仍处于初始阶段,要想在一节课时间内引发他们的兴趣,完成对地图的认识,教师必须设计能吸引学生、操作性强的探究过程。因此,本节课可以采用观察法、归纳总结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亲历地图的绘制过程,对地图的要素进行分析研讨,使他们学会读懂地图并绘制简单的地图。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起到引导者、推动者、促进者的作用,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的。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简单的地图,能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
2.在亲历地图的绘制过程中,体会地图的作用,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逐步理解比例尺、图例、方向等要素,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愿意合作与交流,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教学准备
A4纸30张、课件、6对磁石、30cm的尺子、橡皮、粗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探究主题
1.谈话:前段时间,我应邀到外地讲课,同学们听说我是枣阳市第三实验小学的老师,对我们学校很感兴趣,就围着我问这问那,你们学校是什么样的?学校有哪些建筑?操场大不大?等等。对于外地同学的要求,怎样才能把我们学校介绍清楚?
2.学生谈各种想法。
3.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用画图的方法进行介绍既简单明了,又直观。
4.谈话:这个主意好!这张图我们可以叫做地图,如果要画地图,需要画哪些重要标志、重要地方、重要建筑才能反映学校的情况呢?
5.学生总结出画学校地图时需要画出的重要标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一是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三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地图的功用。
二、亲身实践,动手绘制地图
1.谈话:想给别人介绍清楚,每位同学都来画一张,好不好?可以画刚才说的这些,也可以画其他的,比一比,看哪个同学画得又快又好。
2.学生用粗记号笔在白纸上画地图。
3.每组学生分别评选代表本组水平的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由画图人按1~6组的顺序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要求“比一比”和“评选”,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和竞争意识,为下一步研讨打好基础。确定用画图的方法介绍学校后,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每个学生绘制一张学校地图,学生只能凭借自己的已有经验和认识来完成,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人类绘制地图的过程,卷入到探究过程中。
三、分析研讨,修改完善地图
1.谈话:这6幅是代表6个组比较好的作品,现在选出全班的好作品。如果让你介绍,你认为这6幅地图中哪一幅或两幅能代表我们学校的情况?
2.学生在全班选出的6幅作品中筛选出一幅或两幅好的作品。
3.学生交流选出作品好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每组评选出的好作品再次进行筛选,激活了学生思维,形成认知冲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初步进行判断,认识到诸如方向、位置、比例、分布合理等要素。
4.谈话:首先来看方向问题。大家评选出的这幅地图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来看大门在这幅地图的上下左右的哪个方向?
5.师生把地图上大门所在位置和实际大门所在方向进行比对,教师从大门画在上下左右哪个方向好、科学规定等方面,引导学生明确地图的方向如何确定,以及方向的表示方法。
6.学生对选择出来的好的地图进行修改完善,对方向位置画正确的学生进行鼓励。
设计意图:针对全班同学画的图的方向不一致的情况,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让他们认识到规定地图方向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上是如何规定的。这一过程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了“方向”是地图的一个重要标识,这一认识是他们经过一系列分析、研讨、探究得来的。
7.谈话:刚才有同学提到了比例问题,除了方向,比例也非常关键。我们学校那么大,这张纸这么小,要想把学校搬到纸上有那么大的纸吗?如果画必须按一定比例缩小。这位同学画的这张地图要缩小多少倍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那幅公认画得好的地图的教学楼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深入探讨比例尺的定义、意义,明确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应该是一样的,并探讨比例尺公式的计算问题。
8.学生对筛选出来的地图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地图比例尺问题是地图内容教学的难点,如何使难点问题简单化,有效突破难点,是本课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以往教学,教师往往是先告诉学生什么叫比例尺,然后再引导他们理解其含义,学生对这一抽象概念完全是被动接受的。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比例尺的概念不是老师灌输让学生被动接受的,而是学生针对具体事物具体分析,逐步了解了这个概念,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透彻。这个教学过程是本课的一个重要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分析、研讨,认识了地图的两个要素,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得到了升华,能力得到了提升,思维水平得到了提高。
9.明确比例尺和方向都可以写在地图左下角的方框内及它们的表示方法。
10.为地图取一个名字。
11.谈话:地图的名字既要自己能看懂,也要让别人看懂。如果现在再让我们画一幅地图,知道该注意什么了吗?
12.引导学生总结,知道要注意方向、比例尺等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经过思考,明确地图的两个重要要素,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梳理,又能帮助他们把握重点知识。
四、实际运用,提高识图能力
1.谈话:现在我们知道该怎样画一所学校的地图了,如果我们要画更大地方的地图比如襄阳市、湖北省、全国的地图,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2.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注意比例尺更小、重要标志变成符号、方向等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析研讨,知道了地图的两个要素后,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全面了解,深化认识。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中国行政区划图》,看能发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阅读《中国行政区划图》,学生不但能在地图上看出方向、比例尺,还能发现不同地区的颜色、大小、位置、是否有山峰、河流等,更重要的是,还发现画学校地图时不需要用到画大面积地图时需要使用的图例,顺利引出图例的概念和对常见图例的认识。
4.学生阅读课本第14页的图例,加深对图例的理解认识。
5.学生总结绘制地图要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地图的三要素在学生的探究中逐步被发现、理解,学生对绘制地图时的要素进行总结,有助于他们对地图的整体认识。
五、知识拓展,深化认识
1.教师课件出示几个挑战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考查:
[台湾省的周围被什么环绕?
上海在武汉的哪个方向?
武汉离北京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师生共同对这几个回答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课的最后,通过几个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不同类型的地图,提高识图能力,把他们的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
设计意图:因为课上学生主要使用的是《中国行政区划图》,其他地图学生能否看懂、会用呢?为使学生在课后能够涉猎更多关于地图的知识,教师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性问题:下去后再找一找不同类型的地图,看能不能从这些地图上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的科学探究延展到课外。
教学反思
有关地球内容的教学,大多不易让学生直接亲历探究过程,老师们普遍感觉不容易体现学科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和获取的过程,打破了以往此类内容的教学形式,改变了过去那种引导学生对地图看一看、说一说、练一练的做法,先让学生画地图,再引导他们分析如何画好地图,最后引导他们操作如何利用规范的地图。这样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过程和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而且能够创设一种让学生经历地图绘制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感悟,在相互研讨中获取新知,提升认识。
本节课教学目的明确,要求具体,学生通过适度的探究研讨,完成了对地图及其有关概念的认识,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学习任务。
本课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理解、领悟比较困难,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兴趣盎然地学习?适时的赞赏、鼓励就显得很有必要。因此,在设计这课教学时,我采用了让学生互评、全班同学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以此来鼓励学生深度探究。
第五篇:地图教学设计
七(上)
第三节
地图
秦成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②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③记住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辨别方向的方法。
④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技能目标
①能在地图上量算出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②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③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地图比例尺知识的学习、运用,以及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依据初中学生的认识特点,教师需要创设多种情境,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准备
大地球仪1个、小地球仪6~ ~8个、世界地形图、世界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校园平面图、米尺等。
投影仪、投影片
①台湾岛的相片和“台湾岛图”;
②日本图;
③某地区平面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台湾岛的相片和“台湾岛图”(或让学生分组观察课本中的台湾岛图,分组展开竞赛,按小组回答),问:“你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地图上获得哪些信息?”
师:同学们在“台湾岛图”上找到很多地理事物,这一节我们一起学习怎样看地图。
教学新课
板书
第三节
地图
师:请你动手量算,同桌同学合作,用准备好的米尺量出使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
生:长1.2米,宽0.4米。
师:假若绘制你的课桌平面图,用长1厘米的线段表示课桌的长度,那么比实际课桌长度缩小了多少倍?
生:120倍。
教师小结: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教师说明在比例尺的公式里,图上的单位一般是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算成厘米,才能计算出图上距离相对于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
板书
一、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师:在黑板上画出长1厘米的线段,用它表示1.2米。比例尺的这种表示方式是线段式。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比例尺吗?
生讨论回答: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2米。
师:这种方式就是文字式。除此以外还会有什么方式?比例尺能不能用数字表示呢?
生:1∶120或1/120。
师:出示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中国地形图,学生分组观察说出这些地图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学生回答:有线段式、数字式等。
师:请你把下列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提醒学生注意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数字式 线段式 文字式
1∶6000000
0
10千米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师:读“台湾岛图”,台北到高雄的实地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生:先在“台湾岛图”量算出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再利用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出这两座城市的实地距离。
师:请你比较下列比例尺中,哪一个最大?(师启发诱导学生,在比较时要换算成哪一种方式,然后再比较。)
A.1∶600000 B.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C.1/800000
生:A最大。
板书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比较这两幅图,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
②说明哪幅地图表示的内容详细一些?
③再比较这两幅地图的比例尺的大小?
④由此,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得出以下结论: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地图比例尺愈大,要表示的范围愈小、表示的内容愈详细;反之,地图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表示的内容愈简略。
师:看地图,不只是要会读地图上的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下面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二、地图上的方向
师: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那么在地图上应该怎样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是如何确定呢?
出示投影片:“日本图”,指导学生分组读图讨论回答了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图中的Y点在X点的什么方向? X点在Z点的什么方向?
生:Y点在X点的东北方向,X点在Z点西南方向。
生: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 经纬网定向法
师: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
板书2 指向标定向法
请看下图,分组读图讨论回答:
(1)图中的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 C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
学生回答: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C点在A点的正南方向。
(2)假若图中的A、B两点的实地距离是60千米,那么该图的比例尺是多大?(至少用两种不同的形式表示出来)
先在图上用直尺量出AB二地的图上距离,再与实地距离比较得出:该图的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用数字式表示为1/3000000,用线段式表示为0
30千米。
师: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怎么判断方向呢?(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地理知识。)
生: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板书3 一般定向法
师:出示某地区平面图的投影片(或学生阅读课本图1.25某地区平面图),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科技园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农业实验区在科技园的什么方向?学校在车站的什么方向?
②农业实验区与学校的直线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③沿公路从学校到科技园区,大约有多少米?
学生回答:科技园在学校东南方向;农业实验区在科技园的正南方向;学校在车站的正北方向。
学生回答:675米,大约是450米。
师:当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
生:学生观察地球仪,当一个人站在南极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北;当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时,他的前后左右都是指向南方。
师:野外旅行或考察,有时会迷路,需要确定方向,假若你没带指南针,在北半球如何确定方向呢?各小组同学合作交流,看哪个小组想的点子多?
学生讨论回答:
(1)在晴天的夜晚,可以用北极星确定方向;(2)在白天利用太阳确定方向;(3)白天观察树木确定方向;(4)利用房屋确定方向。
师:同学们,想的点子还真不少。大家知道,地图上的地面景物是用不同符号表示的,除了符号还有一些文字和数字注记,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因此,要利用好地图,必须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三、图例和注记
师:请同学们看图1.24一些常用的图例,请你自己想办法,如何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记忆的方法。)
生:动手画一画一些常用图例。
生:分类观察比较,它们有什么区别?(如地区界线、交通线路、首都与一般城市等)
生:将常用的图例画在硬纸板上,一名学生出示,小组其他同学抢答,由学生评价
课堂小结
(本节所学内容,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中所必需的重要工具。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就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假若你学会了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图例和注记,也就初步学会使用地图了。
作业设置
1.利用课外时间,分小组观察测量校内的主要地理事物,绘制一张校园平面图。
板书设计
第三节地图
一、图上的比例尺
1.公式
2.三种表示形式
3.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4.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表示内容详略及范围大小的关系
二、地图上的方向
1.经纬网定向法
2.一般定向法
3.指向标定向法
三、图例和注记
1.图例
2.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