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写作教案(最终版)
新闻写作
教学目的:总体上给学生建立一个生命学意义上的写作概念,人是写作的动物,写作是人的生命和文化存在形式之一。新闻写作学也是在这一框架内的写作。因为人是需要消费新闻的动物,而新闻写作是满足人的这一消费需要的活动。
教学时数:2教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写作:
l 加西亚马尔克斯:我写作是要我的朋友爱我爱得更久长。
l 巴金:我以我的文学改造我的生命,我的环境,我的精神世界。
l 陈映真:为了让被侮辱的人重获尊严与自由。
l 莱蒙托夫:我写作是为了在其中找到了乐趣、喜悦,体会到快乐„„谁见过蜜蜂为什么采蜜的问题。
l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l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相如含笔而腐毫,杨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竭于思虑。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死。
l 吴晨骏:起初是为了梦想,是为了将我的梦想用一种美好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我生长在一个小地方,从小见过的世面不大,稍微长大一点,我就养成了看书的习惯与爱好。通过看书,特别是小说,寄托了我内心的要求。这是家乡的闭塞给我一个相反方向的冲动。当我打开书,就象打开一扇窗户,我看见窗外完全不同的一切。而这些窗户是那些作家带给我的,久而久之,我也试着象那些作家那样去写作,去思考,去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写作,是我之外的整个世界,或者对我来说,世界的意义仅止于写作。我与写作相伴,彼此映照„„
l 综上所述:写作,是写作主体心灵的倾诉与传达,是以语言为媒介展露内心秘密的过程。从哲学上看,写作是作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创造性劳动;从心理学上看,写作是作者内心能量的升华与外化;从信息学上看,写作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压缩、整合,并且通过文章的形式固化下来的信息处理过程。总之,写作是人和生存方式,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二、写作与阅读关系:
l 胡适:为什么要读书?有三点: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经验和学问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可以少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l 叶圣陶:阅读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
l 朱绍禹:阅读文章是通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得思想与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
l 顾晓鸣:阅读过程无非是一种根据作者及其创作环境以及文字语法修辞特征进行的“释义”过程而已。是通过直觉、联想、想象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等到一系列思维活动,把符号及其作品还原为具有特定个人特征和社会情境的“意思”,把“言”还原为“意”。
l 培根: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阅读使人充实,会议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l 高尔基: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与上下古今一切伟大民族与智慧结合的过程。
l 周涛:读书是一种容易产生幻觉的的行为。我们面对一些文字符号,这些文字本身有着几千上万年的积淀的魔力——它没有图象,却往往比图象更逼真,没有色彩,却常常比一切花朵更缤纷灿烂。而且它的每一个字几乎都是一个琴键,组合、碰撞出清脆迷人的乐感——上穷碧落下黄泉,文字所诱发的幻觉世界是无穷无尽的!书已经不是现实了,它是现实经过人的心灵过滤,创造出一个新的实体,它象现实,却不等于现实。《论读书的坏处》。
l 臧棣:1981年起,我就是《外国文艺》的忠实读者,那上面刊登的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就象精神的禁果一样吸引了我。同时,我震惊于卢梭《忏悔录》,对语言的魔力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在此之前,我难于想象一个人可以通过作品对另一个人产生如此亲密的影响。《答诗人西渡的书面采访》。
l 综上所述,阅读是通过一切文化载体去吸收信息、接受前人智慧、思想,与整个文化历史对话的过程,是心灵沟通的过程。从哲学上看,阅读是主体由外而内的吸纳与重构过程,是建构阅读者自我心灵结构的过程;从信息学是看,阅读是读者对外在信息解码、重组、整合为新文本的过程。从文章学上看,阅读是读者通过文章表层探究深层思想情感,学习语言一个重要方式与路径。
l 总之,阅读是和先人杰出的心灵对话交流的一种活动,是升华自我、丰富心灵、陶冶人格、积淀气质的活动。
l 写作与阅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为前提,互为结果。写作是阅读的必然结果与终极目的,阅读是写作的基本前提和内心启动。阅读的升华和发展就是写作。
三、学习写作的方法论: l 写作主体:指作家自己。
l 写作客体:指写作者外在的一切。构成文章的一切因素,作者所面对的对象世界。
l 辩证唯物: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
l 历史唯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
l 马克思政经济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四、学习写作的意义
1、写作是人类交往的基本工具
l 人的存在就是一种语言存在
人是一种主体存在,是一种主客体辩证统一存在。人的文化存在方式就是语言与符号。维特根斯坦: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沃尔库特:要改变你的生活,必须改变你的语言。海德格尔:语言是人的存在屋子,人通过语言诗意地生存在大地上。荷尔德林:人,诗意栖居。
l 审美境界是人类精神存在的化境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构成的世界是现实的对应。文学是语言审美结果,最高的审美境界是语言符号构筑的境界。语言符号与其它媒介如线条、色彩、声音等相比,具有间接性特征。作用于人的感官整体,时空限制较少,故而更为倚重于人的主观创造性。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最高审美境界,王国维称为“无我之境”;严羽称为“妙悟”;苏珊朗格称为“审美幻象”;马斯洛称为“自我实现的人”;马克思称为“全面发展的人”,马尔库塞称为“审美解放”;莫尔和陶渊明都称为“乌托邦”。
2、写作是人类交往的方式与工具
交往是哈贝马斯重要术语,交往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方式,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活动,交往的本质意义就是自由,自由的最高境界就是审美。因之,交往的本体论落脚点就是语言。语言在此又分为两种:一是口头语与行为语(包括身体语言),即时性、短暂性;二是书面语,文献性、永恒性。人通过语言交抑换生存信息、接受文化熏染、达成心灵沟通、获得生活意义、实现人生价值。
3、写作是人类文化承传的重要方式
l 文化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总和,是凝聚在生活表象深处的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等一切观念的总和。l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通过语言世界“我们发现处在历史的复合体中,处在同时代的人当中,处在我们的先辈那里继承下来,并将遗传给我们的后代的传统之中。作为儿童,我们在传统中成长,在逐步积累的经验和展望式建筑起来的、有选择的回忆基础上,从传统中学习并形成我的带有独特期待的个性的生活设计。传统教给我们的日常知识,使我们具备了自在我们直接和潜在视野中的人和事进行阐释的能力。”
语言是人类文化承传最基本的符号载体。写作是文化保存最基本方式,是文化承传最重要手段与方式之一。
4、写作是训练思维最基本方式
l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思维和语言有同样久长的历史。”“精神一词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被物质所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的空气、声音,简言之,即语言。”
恩格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列宁“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
l 写作是语言锤炼过程,也是思维磨砺最佳方式
抽象思维:概念、判断、推理;归纳、演绎、概括。
形象思维:想象、体验、共鸣;
新闻报道写作
第一节:新闻与新闻报道
教学目的:掌握新闻与新闻报道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新闻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关于新闻
l 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社会现象:政治(水门事件,民主党竞选总部内发现一条窃听电话线,《华盛顿邮报》新记者罗伯特·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挖掘出了震撼世界的水门事件)、经济、文化、军事等(横向); l 新闻是人类固有信息拥有形式与载体(纵向)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春秋战国时期门客制度,《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魏公子信陵君与魏王下棋故事)、封建社会(桃花源记、驰道驿站制度)、资本主义社会。
l 新闻消费是现代人生存与发展必须;
二、新闻的词源考察
1、中国古代:唐初文人孙处玄“尝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尉迟枢《南楚新闻》,主要集中为宫廷秘闻。
2、英语新闻一词News,north北方,east东方,west西方,south南方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苏格兰记者詹姆士在1423年首次使用新闻一词。
三、新闻与新闻报道定义
1、新闻定义之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之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变动的信息。
2、新闻是报道;新闻是信息;报道是形式,信息是本质。
3、新闻学意义上的新闻定义应该表述为: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传达事物最新变动状态的信息。
4、新闻报道则是通过大众传媒来传播的新闻。
第二节:新闻本源与叙事寓意
教学目的:掌握新闻本源的概念,掌握教材新闻本源与现行新闻本源概念的区别;掌握新闻要素概念。理解并掌握新闻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范畴。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新闻客观事实性与叙事寓意之间的复杂关系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新闻本源
1、教材认为,新闻本源是事实,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我们认为,变动的事实是新闻本源。
l 变动的事实:《解放日报》1979年8月12日发表了一篇小消息,报道了公交车在繁华的淮海路冲上人行道的新闻,被评为当年全国好新闻。
l 过去的事实:《南方周末》2003年2月27日陆幸生采访原《人民日报》副总编周瑞金的访谈录《“皇甫平”文章发表的前前后后》
2、新闻根据:新闻发布的依据与契机,是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决定性因素。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l 事实性;
l 时效性;
l 六要素齐全性;
l 来源性。
二、新闻要素
l 传播学中传播要素: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1948年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论述了传播结构与功能。在传播的结构上,拉氏提出五个W,即谁(Who),传播主体;说了什么,即(Says What),传播内容;通过什么渠道,即(In Which Channel),传播媒介;对谁说,即hom),传播对象;产生什么效果,即(With what Effect),传播效果。在传播功能上,拉氏指出了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承传三大功能;后来社会学家赖特补充了提供娱乐功能。
l 这里要注意与新闻学中的五个W区别开来,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新闻学的五要素,也有称之为六要素,即在五要素基础上加一个过程要素。
l 新闻五要素并非平分秋色的,有时根据需要突出其中的某一项或二项要素。如:
突出人物因素:
据新华社桂林6月22日电,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天上坐总统专机从上海抵达桂林,进行他中国之行的第四站访问。
突出地点因素:
吐鲁番消息:一向以“火洲”著称的新疆吐鲁番将通过“西水东调”水利枢纽工程解决用水紧张难题。通过该工程,吐鲁番流域内五条河流的水资源将得以平衡,将不再受制于水资源短缺的困扰。
突出事件因素:
成都消息:都江堰鱼嘴工程1300米处将建拦水大坝,2600年前李冰父子心血将毁于一旦。
三、新闻事实与叙事寓意
1、新闻事实指向新闻的客观性
l 客观性的内涵
选择中立: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
超然事外:记者在事实叙述中超越于事外;
零度叙事:记者对事实不作任何评价、不发表观点、看法。
l 如何抵达客观性
完整:西方称为“多维背景材料”;
平衡:对所报道事实,在社会上存在多种或两种对立意见时,报道者应该让各方都有表达机会,且机会均等,篇幅、时间等方面不能偏袒一方;
语言非情感、中性:零度写作;
非价值评断:纯新闻,对国际新闻、经济信息等新闻,完全要超越价值评断,不发表意见,不作议论。
引语运用:大量引用具体材料,引用所采写到的原话,原材料。
2、叙事寓意指向新闻的价值性
l 叙事寓意的根源:央视1993年5月,一个由体制外从业人员、国家意识形态机器和巨额广告共同打造的早间新闻类节目──《东方时空》出台,节目被有意无意地区隔为三个空间:《东方之子》圈点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精英;《生活空间》为庶民的平凡、甚或艰难的生活寻求生存的意义;《焦点时刻》沟通前二者(以政治、经济、文化精英的视角对庶民实施「关怀」)。《东方时空》在整体上获得了巨大成功,1998-2000年的年度收视率分别为2.07%、2.11%、1.98%。
一年后的1994年4月1日,脱胎于《焦点时刻》的《焦点访谈》诞生,成为收视率仅次于《新闻联播》的又一个中国电视神话,其中1998年年平均收视率为27.48%。换言之,《焦点访谈》成了近1/3中国电视观众每天晚饭后的一项生活内容。
1996年5月17日,作为《焦点访谈》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延伸,周刊型栏目《新闻调查》隆重登场,节目以对「社会的关切」、「制度的建设」为选题的方向,以深度报导的形式对重大社会新闻事件进行调查和评说,成为央视的一大名牌栏目。
l 现象世界与象征世界:
l 选择的情感性:
l 选择的价值性:
l 选择的认识性:
第三节: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全面深入地理解掌握新闻的基本要求,特别是理解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问题,新闻客观性、真实性是一人涉及到主客观范畴的概念,必须以哲学方式理解。
教学难点:新闻真实性的主客观范畴;真实性三层内涵.教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客观性
l 从本源上说,新闻是一种变动的事实信息。但世界的客观并非世界原本的物质状态,而是一种主观认识结果。只能说是接近事实本真面目,而非纯粹物象。
l 从受众上说,新闻是一种客观的叙事信息。知情权与非典,《南方周末》与张文康新闻发布会。
l 从认识论上说,新闻传播是一种复杂、作用于人们认识过程。传播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理解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走形。例如晋公子重耳亡命记中关于“土块”的不同认识;再如小小说《街头》故事中传播的走形。一者,新闻本身是经过记者主观选择、采访的结果,必然打上主观烙印。二者,记者的认识水平与能力有差异,新闻客观性取决于记者的认知。三者,记者本身的立场、观点、视角不同,导致对新闻认识结果迥异。
l 因此,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是主观真实基础上的客观真实。
二、真实性
l 新闻报道的主客观范畴;新闻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记者的采访本身就是一个主观过程,有综合、整合、分析、筛选主观性;由于不同记者的立场、观点、视角不同,新闻报道存在着真实的差异。
l 新闻又是客观的,客观事实是第一性的,没有客观事实的真实就没有新闻真实;新闻反映特点决定了新闻是客观对象的主观映象,通过记者对客观事实的陈述,方才能成为新闻报道,其间涉及到一个复杂的主客观、主客体作用过程,因而,新闻的真实是客观真实基础上主观真实。
l 新闻真实性具有客观规定性,其理由有,没有客观事实,就不可能有新闻报道的真实。新闻报道必须与客观事实相统一、吻合,否则就是非真实的。而且,新闻永远是第二性的,必须受第一性的制约。
例如,《中华新闻报》2001年7月21日,《不该如此愚弄百姓》报道了西安《百家生活报》在7月9日一版“富平发生一起特大家庭惨案”(肩题),正题为“老母猪吃掉一岁半男童”,副题为“刘老汉毙猪杀妻服毒自杀”假新闻;
三、公正性
l 新闻内容在本质是一种信息,其传播的受众从根本上说是公众。公众是新闻全家人主体,而新闻的客体则是特定群体、公众的利益和社会公共事务,其本体是什么呢?
l 其本体是公众形成基本一致的意见与态度总和。而这种态度是社会性,在社会心理学上“对某物或某人的一种喜欢或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它在人们的情感、倾向性和信念中表现出来。”
l 因此,必须考虑到新闻的公正性。
四、全面性
五、时效性
六、立场性
l 新闻立场性实质上应该表现为新闻内在的价值性,即公共伦理、自由人权等基本理念。
l 立场不同完全得出不同新闻效果,如对蒋介石去世这一新闻事实,1975年《人民日报》在一版下角发表一则短消息,不足百字,题为“蒋介石死了”,很客观,字体也很小;台湾《中央日报》则在一版发一大字标题新闻,详尽介绍了蒋的生平。何也?立场不同而已。
七、艺术性(技巧性)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体裁
第一节:新闻报道体裁的演变
教学要求:了解文章体裁概念和文章体裁演变的历程,从而了解新闻报道体裁的演变历史。
教学难点:新闻报道体裁演变的具体时限不清楚。
教学注意:略讲,1学时
教学过程:
一、文章体裁概念:
l 文体,就是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格与模式。
l 文体划分:
三分法:黑格尔《美学》叙事类、抒情类、戏剧性;
四分法: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五分法: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
l 文体具有演变历史进程:
《诗经》四言诗;
汉代五言诗;
南北朝律诗(四声五病)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五四新诗
第二篇:新闻写作教案
新闻写作教案
备课人:李汉兰2010、10、8
一、教学要求及方法:
教学目标:学习如何写新闻。
教学重难点:导语的写作特点和主体的结构方式以及背景的运用时机。教学方法:问题讨论和互动交流。教学课时:2课时
二、导入
1865年4月14日晚,美国总统林肯遇刺,当时,港口新闻联合社驻华盛顿记者抢发了这条轰动世界的大新闻。1886年3月30日,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发了一条长的新闻报道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来最猛烈的、破坏性最大的风暴横扫萨莫亚群岛。这是两则新闻,另外在电视和报纸杂志上还看到了许多的新闻那么写作新闻要注意些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闻的写法。
三、新闻的定义
教材的定义:“消息报导就是对新近发生的、新近变动的、有一定社会意义的、重要的、能引起读者广泛兴趣的事实所给予的及时而又迅速的简短报道。”
新闻界通常是采用这个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人们关心的重要的事实报道。
四、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
学新闻先学消息,学消息先学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对于应用写作有普遍的意义。
“倒金字塔”是一种逻辑结构,简单说,就是按内容轻重缓急安排写作结构,把最重量级的内容放最上面,其次的放后面,再次的再后面,形成一种重心居上的结构。这种结构中的消息的各个部分,分别为:
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可图示如下:
五、讲解新闻主体常用的结构方法
主体部分的结构:纵式结构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层次,适用于单一事件性新闻写作;横式结构按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层次,适用于经验消息和书评消息的写作;纵横结合式结构则是前两种结构的交叉使用,尤其适用于综合消息的写作;倒金字塔结构按照事实的重要性来安排层次,适用于动态消息写作。当然,实际写作中这种要点归纳不能绝对化
下面是一则来自“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网的新闻
我省独立学院举行发展研讨会
本报讯(记者周洪波 通讯员 沈燕维)1月5日,我省独立学院发展研讨会在杭州师范学院钱江学院举行,来自全省20所独立学院的院长、书记等40多人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办学的探索和创新,自1999年创建以来,为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办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推动了我省的高校建设。目前我省独立学院招生占全省本科招生人数的三分之一,让更多的人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教育教学方面,独立学院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也为其他高等院校进行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总结前期发展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全省20家独立学院自发举办了此次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围绕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的主题,就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强化自身办学特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代表们纷纷表示要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突出独立学院“民”“独”“优”的特征,充分利用高校和社会力量的优质资源,采用灵活机制,独立办学,实现独立学院的健康快速发展。
倒金字塔结构新闻的各个部分都能够相对独立,所以能够从下往上逐一删除而不破坏消息的完整性,而且永远留下最重要的内容。因此,这个模式一度大受欢迎,形成记者爱写,编辑爱用,读者爱读的局面。
1、记者爱写
因为有一个固定模式,写作时就不必把时间浪费在篇章结构的推敲上,适合新闻必须抢时间发表的特点。
2、编辑爱用
因为从重到轻,各段又相对完整,所以编辑排版都很方便,位置不够,就把结尾去掉,再不够就去掉主体,变成一句话新闻,还没位置,就把导语也去掉,变成标题新闻:“我省独立学院举行发展研讨会”,还是一则完整的新闻。
3、读者爱看
一看标题就大致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兴趣就往下看,没兴趣就随时打住,不会留下印象不完整的感觉。
下面按写作的过程从上往下分析。
1、标题
新闻最重要的是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标题必须用最简单最清楚的方式呈现,等问题。
据说,美国总统林肯遇刺的消息是最早的倒金字塔消息,只有一句必然就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单句,它能回答“谁怎么样”、“什么怎么样”、“哪里怎么样”如“总统今晚在剧院遇刺重伤”。这是“谁怎么样”。“我省独立学院举行发展研讨会”,这是“什么怎么样”。“西湖连续三天温度超20度”,这是“哪里怎么样”。
如果缺了主语或谓语,标题就不完整,如“教师节学生签名活动”,应该改为“我校举办教师节学生签名活动”。
正因为倒金字塔新闻的标题有相对的完整性,所以可以成为独立的新闻,通常形成一组一组,如:
□ 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在蓉开幕
□ 杭州年接待台湾游客突破30万人次
□ “三八”旅游散发浓浓女人味
□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在杭州开馆
□ 浙江发布沿海超强台风警报
有时为了增加标题的信息容量,还可以在正题上面加上引题,下面加上副题,如: “暖风熏得游人醉”西湖连续三天温度超20度
成长型大学—独立学院怎么走发展之路全省20所独立学院领导齐聚钱江学院共商发展大计 我校召开第十次学生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生会,某某当选为学生会主席
有些重要会议新闻还可以兼有引题和副题,如上一则还可放上大会口号作引题,但是一般以简洁为好。
2、导语
导语前面首先要有“电头”,如“新华社某月某日电”,“某报消息”等,字体加黑,与正文空一格。
导语由“五W”组成,这是一个新闻术语,即指新闻中的何人(who)、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何因(why)这五个要素,因为在英语中都是以W开头。如:
本报讯(记者周洪波 通讯员 沈燕维)1月5日,我省独立学院发展研讨会在杭州师范学院钱江学院举行,来自全省20所独立学院的院长、书记等40多人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
导语用最简单的话说出这则新闻的“五W”,通常是由两三个单句组成的一个复句。导语应要言不烦,为主体的扩展留有余地。
3、主体
主体是对导语的扩展。如:
浙江发布沿海超强台风警报新华网浙江频道(2006-07-0811:44:48)来源:新华社
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8日电
据浙江省气象台7月7日发布浙江沿海海面超强台风警报:今年第3号超强台风“艾云尼”中心正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逐渐向浙江省沿海靠近。
7月7日14时,台风中心位于北纬21.4度、东经127.4度,中心气压930百帕,近中心的最大风力16级。如果台风中心继续保持向西北发展,将对浙江沿海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气象部门提醒出海船舶和各有关方面引起注意。
浙江省气象台在7月7日16时43分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内衢州、金华、绍兴、台州、杭州和宁波、舟山以及湖州和嘉兴的南部地区将出现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和强雷暴,有雷雨地区并伴有8-10级雷雨大风。
4、结尾
结尾是消息的补充说明部分,往往可有可无.教师总结
标题是一个主谓结构的词组或单句,导语是一个包括“五W”的由五个分句组成的复句,主体要做的就是把每个分句扩展为几个句子或一个复句,哪一部分不能扩展,也许就是你采访工作薄弱的地方,那么就从这个地方再去深入。这种模式对于其它写作也是很有用的。
下面用这个结构来分析网站上的两则新闻。
“教师节”学生签名活动
:2006-9-10 来源:校学生会
作者:曹芳芳
9月10日上午,为庆祝教师节的到来,献上自己真诚的祝福,校学生会在生活区一期食堂
进行了一场学生签名活动虽然此次活动的时间并不长,但前来签名的并不少。有返校的高年级同学,也有刚提着行李来校的新生。当他们经过我们的签名台时都停下了脚步,在“老师您辛苦了”的红色横幅上写下了自己衷心的祝福。签名会上呈现着新的学期又有一份新的热情。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签名,横幅上无处不是同学的姓名和祝福,在签名会结束之后,我们将横幅悬挂在一期食堂二楼的西侧,希望每位老师看到我们的祝福时都会微笑。让每位学子都记得在我们身后默默工作的辛劳的教师们。对他们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
校学生会旨在通过此次活动,向全校的老师表达自己真诚的心意,同时也创造机会,让每位普通的同学都能献上自己的祝福,校学生会就像是师生间的桥梁,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多举行类似有意义的活动,希望每位同学都能踊跃参加。这则新闻的标题不完整,也不符合新闻语体,试修改:
我校举办教师节学生签名活动
本校9月10日消息
为庆祝教师节的到来,我校举办了一场学生签名活动。今天是我国第22个教师节庆祝日,为了让每位同学都能献上自己的祝福,校学生会组织了这次学生签名活动。上午9点钟,生活区一期食堂门口一条写有“老师您辛苦了”字样的红色横幅吸引了过往同学,大家纷纷停下脚步,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其中有高年级的同学,也有提着行李刚来报到的新生,他们都希望通过这一形式,对默默工作的老师们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经过两个小时的活动,横幅上签满了同学们的名字和祝福。
学生会同学说,这条横幅将悬挂在一期食堂二楼的西侧,希望过往的老师都能看到。他们还表示今后还将举办此类有意义的活动。
著名校友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马云来我校作演讲
4月28日下午,由浙江省社联、钱江晚报主办,浙江在线联办,我校承办的`06浙江人文大讲堂下沙讲堂之“文化是企业的DNA”在我校下沙校区艺术中心隆重开讲,本次演讲由著名校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马云先生担任主讲,校长林正范担当主持。学校各领导老师,同学代表听取了本次演讲。在林校长激情洋溢地介绍马云先生所取得的荣誉后,马先生从林校长手中接过聘书,被聘为杭州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在排山倒海的掌声中,马云先生开讲。首先,马云先生很荣幸地向大家介绍他毕业于杭师院,并为此感到骄傲。接着,他和在场的领导、老师、学弟学妹们分享了他与他的团体,创建网站的艰辛成长历程,提出了一个企业CEO需要的使命感和价值观。从而推出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尝试,不断进步。他强调,一个团队的重要性,只有大家目标明确,方向一致,离成功才不会遥远。同时,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马云先生也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跟希望,他认为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另外,他还指出,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永远不要去抱怨生活,遇到问题要迎头解决。马云先生幽默诙谐地语言,深情并茂地演讲,不时博得了场下阵阵掌声。在其后的提问环节中,在场老师同学都踊跃提问,马云先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予以了认真仔细的回答。最后,在场老师同学以最热烈的掌声,欢送马云先生离场。通过此次讲座,不仅增加了同学们的成长阅历,激活了同学的思想,而且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发。在为有这么个校友感到荣幸的同时,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大学生,使命感的重要性,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做一个能被社会所接受,对社会有用的人!
评:导语不简洁,校长主持不必写,聘任马云为特聘教授一段可放结尾,此事虽然重要,但是不属于人文讲堂的主题,如果要写,可以单独写成另一篇新闻,标题是“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马云受聘为我校特聘教授”。结尾由作者发议论不妥。试修改: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校友马云来我校作演讲
本校消息
4月28日下午,`06浙江人文大讲堂之下沙讲堂在我校下沙校区艺术中心隆重开讲,校友马云先生担任主讲。
马云毕业于杭师院,目前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他演讲的题目是“文化是企业的DNA”。他在演讲中介绍了他与他的团队艰辛创业的历程,他把今天获得的辉煌成就归之于阿里巴巴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强调全体员工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在演讲中,马云先生对学弟学妹们提出了要求和希望,他认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他希望同学们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永远不要去抱怨生活,而是要设法解决问题。随后,他一一回答了在场老师同学的提问。马云先生深情并茂的演讲,幽默诙谐的语言,不时博得场下阵阵掌声。
这次活动是由浙江省社联、钱江晚报主办,浙江在线联办,我校承办的,校长林正范主持会议,并向马云颁发聘书,聘请他为我校特聘教授。
六、作业:
写一则倒金字塔结构的校园新闻。
(提示:校园新闻处处有),如:
1、学校食堂卫生有待加强
2、我们喝上了矿泉水
七、教学后记:
第三篇:新闻写作教案
新闻写作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闻采访。通过完成活动任务,同学们感受到了新闻采编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但是,只有采访而没有报道,新闻活动就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学会写作新闻。随着社会生活、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受众需求的日趋多元,新闻的写法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今天,我们就运用之前学习的新闻知识,写一则消息。
教学目标
1.在掌握新闻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消息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新闻的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新闻及新闻工作的感情,激励学生善于发现社会中有意义的人和事,学会发现美、传扬美。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回顾消息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以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写标题;通过朗读、交流实例,让学生体会导语的写法。
教学难点
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消息主体的写法,安排好消息正文的结构。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文题展示
必做任务:写一则消息。每位同学都要根据“任务二”中自己搜集的新闻素材,写一则消息。写完后,组内同学互相交流,修改完善。
写作指导
一、引导学生回顾新闻的有关知识。
1.新闻“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2.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和主体三者缺一不可)。
3.新闻的特点:迅速及时、真实准确、简明扼要。
二、引导学生学写标题。
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如何写作标题呢? 1.板书展示下面几个消息标题:(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然后归纳标题的特点。(1)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2)要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
三、引导学生就学校新发生的事实写作标题,例如:(1)××中学举行首届中学生诗词大赛(2)我校学子全国创客大赛载誉归来(3)初中各年级上好新学年开学第一课
(4)本校组织开展“小记者·大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四、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消息正文的结构。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
五、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学习导语的写法。
1.学生朗读课本上三篇消息的导语,分析导语的特点:导语是消息的核心,也是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重要特征,它是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提示消息的要旨,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
2.分条明确导语写作要求:(1)突出重点,吸引读者——摒弃可有可无的内容,突出关键信息,集中呈现最有新闻价值、最受读者关注的新闻事实。(2)言之有物,用事实说话——要浓缩、概括新闻事实,但不能流于抽象、空洞,尽量用事实而非概念来说话。(3)简明扼要,开启全篇——导语应简洁明了,避免与主体部分重复,用精练的语言呈现精要的内容,同时为整篇消息定下基调。(4)形式多样,体现特色——可以直接陈述新闻事实,也可以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表现场面,描写细节,渲染气氛,讲述故事。
六、强调写作新闻时在语言方面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反复体会本单元三则消息的语言特点,或以身边各种媒体为例,分 析其发布的消息有何语言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陈述:写作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练、易懂。准确,是指语言表述要与新闻事实本身高度吻合,不能夸大或缩小,也不能含糊其词。简练,是指在呈现新闻事实的时候要讲究语言干净利落,删去多余的文字。易懂,是指写消息时要有读者意识,考虑受众需求,尽量采用大众化的语言,不用生僻词语,少用专业术语。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讲究生动形象。
范文评析
我校男女篮球队勇创佳绩
本报讯 5月21日上午,从本市中小学篮球联赛上传来喜讯,代表我校参加初中组决赛的男女篮球队,经过艰苦鏖战,分获初中组男女篮球联赛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决赛现场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参赛双方的比分始终交替上升,不分伯仲,两队都打进了加时赛。加时赛中的最后几分钟,男子篮球队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毫不气馁,沉着应战,打出了4∶0的小高潮,最终以两分的优势反超,让对手臣服马下,获得初中组男子冠军。女队则在最后的加时赛中,由于体力不支,客场败于对手。
此次篮球比赛是对我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一次检阅,队员们在比赛中为集体的荣誉而战,精神饱满,斗志昂扬,顽强拼搏,表现了我校师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出色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体现了阳光学子的精神风貌。
点评:标题精要地点明了本则消息报道的主要内容。导语部分清楚地交代了本校男女篮球队在市中小学篮球联赛上分获一、二名佳绩的新闻事实。主体部分着重介绍了两支球队在决赛现场的比赛情况,其中详写男队艰苦夺冠,略写女队惜败与冠军失之交臂。最后交代了本次篮球联赛的意义所在。消息正文严格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科学合理。行文用语准确、简练而又不失生动,堪称一篇校园新闻佳作。
第四篇:新闻写作教程 教案
新闻写作教程教案
教案课程编号:02014
总学时: 34 周学时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三年级新闻学专业
开课时间:第三学年第六学期使用教材:《新闻写作教程》
授课教师姓名:
第一章消息写作章节课时 2 第一节新闻导语教本次课程主要介绍新闻导语形成、发展的历史,尤其是导语学从第一代导语向第二代导语的发展趋势,导语写作的基本要目求,以及中、西新闻导语的分类。的重点:新闻导语的概念、新闻导语产生的背景、意义以及发教学重点展趋势。及突出讲授时要突出对新闻导语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的总结分方法析,以课堂讲授为主因学生对新闻导语概念界定较为模糊,对新闻导语产生的相关历史背景认识不深,因此难点是将新闻导语的发展与广阔教学难点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尤其是要对导语发展脉络有总及突破体上的把握。方法突破方法:可从导语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入手,介绍新闻导语的出现的历史必然及重大意义。相关、主要参考的素材是《新闻报道方式论》《报纸新闻文体研究内容、新编》《新闻写作教程》等相关书籍著作。素材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新闻导语一.新闻导语的定义及使命教 1.定义: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它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以凝练的形式、简洁的文字表述消息的中心内容。2.新闻导语的使命: 1反映新闻的要点和轮廓学 2为新闻定下基调 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新闻导语的产生和发展 1.电报与战争催生了导语过 2.第一代导语 3.第二代导语 4.导语在中国的运用三.新闻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程四.新闻导语的类型及写作特点五.西方导语分类法 1.直接性导语 2.间接性导语教学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基本掌握新闻导语的相关概念和历史沿革,初步在脑海中构建起对消息导语整体发展脉络的后把握,这对于以后的学习将有启示和辅助意义。记第一章消息写作章节课时 2 第二节消息标题和消息头教本次课程主要介绍消息标题的作用,消息标题的构成,虚标学题和实标题的涵义,标题制作的要求和技巧。消息头的种类目以及基本作用有哪些。使学生掌握消息标题在版面和具体消的息中的重要性,了解消息标题相关的基本概念。本节的重点是消息标题的基本构成及作用,尤其要是学生对教学重点实标题、虚标题以及消息标题的具体制作流程和环节有所了及突出解。方法讲授时要突出对对消息标题制作规律的探究。因学生对消息标题的基本构成和重要作用了解不甚清晰,因此难点在对消息标题在报纸版面和具体消息中的作用进行梳教学理性讲解。难点及突破方法:对消息标题作用,从新闻发展的历史渊源以及受突破方法众接收新闻的心理需求出发进行归纳,从实例分析入手,注意具体标题优劣的对比和标题制作方法的介绍。主要参考的素材是关于消息标题方面的相关论文、著作,以相关及新近报纸上的标题案例。内容素材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教第一章消息写作第二节新闻标题与消息头一.新闻标题的构成多行标题一般由主题与辅题构成学辅题又包括引题与副题组成二.实标题与虚标题的关系三.制作新闻标题的原则四.消息头的构成及作用过 1.消息头的类别:讯和电 2.消息头的作用:版权所有的标志;消息体裁的标识;程交代新闻要素;交代新闻来源,有助于读者做出判断。教本次课讲授的是消息标题在报纸版面以及具体消息中的作用,尤其是突出了消息标题在读题时代重要性的进一步凸显。结合具体的实学例分析了三行标题、双行标题以及单行标题的分类,并从虚标题和实标题的概念解读出发,找寻消息标题制作的一般原则和特殊要后求。对这些内容的掌握可以使学生理解消息标题的重要,进而掌握相关的制作技巧。记第一章消息写作章节课时 2 第三节消息主体和消息结尾教本次课程主要介绍消息主体和消息结尾的概念、主要作用以及学在写作上应该把握的几个要点,使学生最终了解消息主体和消目息结尾的相关知识,掌握消息主体和消息结尾的具体写作要求。的教学本章的重点是消息主题的具体作用和写作要求以及消息结尾的重点及重要性和常见的消息结尾的方法。突出方法突出方
法为课堂重点讲授分析。教学教学难点是对消息主体写作要求和技巧的分析和理解。难点及突破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配合适当提问。突破方法主要参考的素材是关于消息写作方面的相关论文和著作。相关内容素材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教第一章消息写作第三节消息主体与消息结尾一.消息主体二.消息主体的任务 1.对导语中涉及的事实进行补充、解释或阐述 2.补充新鲜事实三.怎样写好消息主体
1、围绕主题进行选材
2、层次段落要分明
3、注意补充新的事实四.消息结尾 1.消息结尾的界定强调即便是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其结尾也是存在的,而且也很重要。2.常见的消息结尾方法议论结尾自然结尾呼吁式结尾展望式结尾教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基本掌握消息主体和消息结尾的基本概念,清晰掌握消息主体和消息结尾的基本写作要求,在脑海中学梳理出对消息主体和消息结尾的基本认识。后记第一章消息写作章节课时 2 第四节消息背景教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闻背景的涵义,新闻学背景的主要类型、具体作用,尤其是运用新闻背景材料的时候目应该注意的基本问题,注意区分新闻背景和背景新闻。的本章的重点是新闻背景的定义、常见的新闻背景的类型,新闻教学重点背景的具体作用以及运用。及突出突出方法为课堂重点讲授,运用各种实例对新闻背景材料的分方法类和运用技巧进行讲解难点是掌握新闻背景运用的必要性和技巧。教学难点突破方法为可从具体事例入手,直观的帮助学生建立对新闻背及突破景的完整印象,同时通过具体案例,讲清新闻背景运用中应该方法注意的问题。相关内容主要参考的素材是关于新闻背景材料方面的相关论文和著作。素材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教第四节消息背景一.新闻背景二.新闻背景的类型 1.衬托对比性材料 2.注释说明性材料 3.分析解释性材料三.新闻背景的作用四.运用新闻背景时应注意一些问题 1.防止新闻背景喧宾夺主 2.运用新闻背景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3.注意灵活穿插新闻背景材料五.新闻背景与背景新闻教本次课讲授的是新闻背景的涵义以及新闻背景资料在解释性新闻时学代的重要意义。重点应该在新闻背景资料的运用技巧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方面。对这些内容的掌握可以使学生对新闻背景在信息大爆炸后时代的意义有基本的认识,了解新闻背景运用的一般规律。记第一章消息写作章节课时 2 第五节消息结构教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息常见的结构形式,并且学对每一种结构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的报道对象有所了解,能够目在具体写作中选择合适的新闻结构形式。的本章的重点是消息常见结构类型的介绍,尤其是要讲解清楚倒教学重点金字结构的具体特点,以及这种结构形式对消息文体的独立所及突出具有的意义。方法突出方法为课堂重点讲授。难点是掌握倒金字塔结构的出现对于消息文体乃至新闻文体的教学难点独立具有的意义,以及这一结构形式的具体特点和适用的报道及突破范围。方法突破方法为历史回溯和实例分析的结合。相关内容主要参考的素材是关于消息结构方面的相关论文和著作。素材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教第五节消息的结构一.倒金字塔结构产生具体的特点经典案例解析二.时间顺序结构适用范围优势和劣势三.悬念式结构当前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倾向以及悬念式结构的走红这一结构样式对时效性的漠视以及对情节和戏剧性的追逐四.并式列式结构(提要式结构)消息主体部分成并列关系适用于经验性新闻、工作性新闻五.自由结构与新闻散文化趋势追求自由的新闻结构,底线何在?散文式新闻兴起的原因(1)新闻竞争的需要(2)社会发展的需要(3)延续新闻生命的需要
(4)受众心理需要新闻教本次课讲授的是消息常见的结构形式,已经每一种结构形式的优点学和缺点,各自适用范围和操作原则。但是总体上还要给学生强调一下消息写作实用化,淡化体裁意识等现实,尤其要让学生认识到新后闻散文化提法的历史渊源以及这一说法在当下的意义何在。记第一章消息写作章节课时 2 第六节新闻语言教本次课程主要介绍语言学转向的大背景,以及此种背景下,人学们对于语言关注的社会现实,在此基础上对新闻语言从概念和目具体特点上进行一定的阐释。的教学重点:新闻语言的概念、特点。重点及讲授时要讲清分析和研究新闻语言的背景和必要性,探索新闻突出方法语言特点形成的原因。因学生对新闻语言概念、提出背景了解认识不深,因此难点是使学生了解 20 世纪以来世界范
围内的语言学大转向以及新闻教学难点语言受到关注的具体语境。注意将新闻语言的特点归纳放在和及突破文学、史传等语言的运用进行对比和梳理。方法突破方式:可从具体事例分析入手,并结合定义分析,直观的帮助学生建立对新闻语言概念、特点的完整印象。相关内容新闻语言的相关著作和论文。素材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教第六节新闻语言当代社会的语言学转向以及人们对语言的关注。重点介绍分析一下形式主义美学、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对于语言的认识。学文学语言和新闻语言各司其职的现状。一.新闻语言它以使用者的民族规范化语言为基础,又以新闻报道的特殊要求加以改造,过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点。二.新闻语言的特征 1.意义明确的解释性语言,应避免含混和夸张 2.新闻语言要准确程 3.防止陌生化,务求通俗易懂 4.少用形容词和修饰性成分教本次课程主要介绍新闻语言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对新闻语言进行研究的相关学术领域和具体背景,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新学闻语言的概念、特点以及进行新闻语言研究的时代背景、历史原因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后记第二章分类新闻写作章节课时 2 第一节消息的类型教要求学生熟悉目前国内流行的几种新闻分类方法,了解事件性学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区别,以及按照新闻的写作手法对消息目所进行的分类,帮助学生建立对消息分类的完整印象。的教学本次课重点介绍不同的消息分类方法,最终目的确立学生对消重点及息写作的类型意识。突出方法突出方法为逻辑分析和概述为主的重点讲授。本次课难点是使学生熟悉当前各种新闻分类的具体方法,尤其教学难点是要对中、西不同的分类体系有所了解。及突破突破方法为对实例的重点讲授,并通过具体案例,向学生展示方法消息分类的基本情况。相关内容关于消息分类的相关著作和论文。素材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教第一节消息的类型一.按消息篇幅的长短分类二.按新闻事件的性质分类学 1.事件性新闻 2.非事件性新闻三.按报道的具体内容分类四.按新闻发生的区域范围分类过五.按新闻写作的特点分类
1.动态消息 2.综合消息 3.新闻述评程 4.新闻特写六.目前国内使用的是混合分类法教学本次课讲授了中西常见的消息分类,特别强调了当前消息分类中交叉分类的情况。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可以对常见的消息分类使用产后生一个直观的印象。记第二章分类新闻写作章节第二节动态消息课时 2 第三节综合消息教要求学生在熟悉目前国内流行的几种新闻分类方法,重点掌握学动态消息和综合消息各自的特点以及写作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目生对动态消息和综合消息的基本写法有所了解。的教学本次课重点介绍动态消息和综合消息的写作要求。重点及突出方法为逻辑分析和实例展示的重点讲授,组织学生分析会突出方法议新闻报道在我国的改革前景。本次课难点是使学生突破对动态消息和综合消息的简单界定,教学难点掌握其写作中的相关环节。及突破突破方法为通过具体案例,向学生展示各类消息的写作的基本方法情况。相关内容关于消息分类写作的相关著作和论文。素材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教第二节动态消息一.动态消息的界定二.动态消息的范围三.动态消息的写作要求学第三节综合消息一.综合消息的界定二.综合消息的特点 1.由若干不同的事实组成,又称为组合性新闻过 2.一般不强调时效性 3.大多属于非事件性新闻三.常用的综合方式 1.横断面综合程 2.纵深度综合 3.纵横交叉式综合四.综合消息的写作要求教本次课讲授了动态消息和综合消息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综合消息的学结构和写作应该作为重点。注意组织学生就会议新闻报道在我国的改革前景进行讨论,将动态消息的写作放在新闻改革的大背景下去后探讨。记第三章通讯写作章节课时 2 第一节通讯的由来与发展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通讯体裁的形成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目分析不同历史时期通讯体裁的特点。的教学本次课重点介绍通讯体裁在中国的形成历史,通过历史的线性重点及梳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由中国特色的这种新闻央视。突出方法突出方法为逻辑分析和历史概述为主的重点讲授。本次课难点是在纵向使学生熟悉通讯这一新闻文体形成、发展教学难点的相关历史,熟悉不同时期通讯所呈现的特点。及突破突破方法为对实例的重点讲授,并通过具体案例,向学生展示方法通讯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特点背后的时代风采。相关内容关于通讯写作的相关著作和论文。素材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教第一节通讯的由来与发展一.通讯的定义学二.通讯的由来
三.从通信到通讯过四.通讯的发展 1.第一阶段: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程 2.第二阶段:远生之后到七十年代 3.八十年代以后传统通讯的衰落以及深度报道类通讯的崛起和变异教学本次课讲授了通讯文体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历史。通过本次课程,使学生对通讯这种样式的历史演变产生一个直观的印象。
第五篇:新闻写作(精品教案)要点
消息写作
导入新课:
进入信息社会,新闻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新闻的海洋中。最近我们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四川大地震的各类新闻。大家平时见面经常要问一句:你那里最近有什么新闻?或者说一句:“告诉你一件有趣的事,我们那里最近发生了„„”“我们班最近发生了一件事,„„”等等。这类新闻称为口头形式的新闻。把口头形式的新闻写下来,就成了书面形式的新闻了。我们不仅天天要看新闻、听新闻、读新闻,而且,还常常免不了动手写新闻。
新闻不仅是我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享受社会主义民主权利、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我们日常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不仅要读新闻,而且还要认识新闻,培养新闻意识,学会写作新闻,这对于我们将来的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举个例子:我校动物工程系牧医04班李蒙蒙同学,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十分优秀,连年荣获校、系各项演讲比赛“一等奖”、征文比赛“一等奖”,曾被评为“徐州市十佳自强不息大学生”、校“十佳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班干”等称号。后来被山东众城饲料公司录用,由于出色的表达能力,现在在公司业务中心负责协调公司所有会务接待、企业文化宣传、策划工作。该同学受到公司重用与她在校期间的新闻写作是分不开的,在校期间她曾任动物工程系《雁鸣报》编辑,积累了较扎实的写作功底。到工作单位后参与编写公司杂志《众成牧苑》,写了不少新闻报道文章,现是还兼任泰安市广播电台业余节目主持人。
因此,我们说多掌握一份技能,就多一份成功的机率。下面我们就开始认识新闻。
一、众说纷纭说新闻
什么是新闻?迄今为此,国内外新闻界有无数泰斗都对“新闻”下过自己的定义,据说有数百种之多。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美国《纽约太阳报》19世纪70年代的编辑室主任约翰·博加特曾这样概括新闻
‚凡是能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妈呀’的东西,就是新闻。‛
——美国堪萨斯州《阿契生市环球报》的前主编爱德华·贺
‚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亦即Woma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基础上的。‛
——《纽约先驱论坛报》的前采编主任斯坦利·瓦利克
‚富有戏剧性和浪漫色彩的离奇独特的报导,就是新闻。‛
——美国20世纪报业巨头帕利策
这些“定义”,强调的是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刺激”、“变态”、“色情”,严格说来,不能算作“定义”,只是提出者选择、判断新闻的经验罢了。但由于它们提得比较形象、简练、概括,且代表了一部分人对新闻的认识,多年来流传新闻界。
国外一些新闻工作者,也试图从严格的、科学的意义上来界定新闻,有人曾列举了国外十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
‚新闻是关于突破事物正好轨道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的情况。‛(美国,曼切尔)‚新闻是新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美国,布莱尔)‚新闻是最近报道的事情‛(美国,莫特)‚新闻就是同读者的常态的、司空见惯的观念相差悬殊的一种事件的报道。‛
(美国,阿维因)‚新闻就是能够唤起读者、唤起人们的关心,进而教诲他们,鼓舞他们并使他们能够得到乐趣的一种对于人们活动的最适时的记录。‛(美国,华连)
‚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美国,约斯特)‚新闻就是把最新的事实现象在最短的时间间距内连续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
(联邦德国,道比法特)‚新闻即刚发生和刚发现的事物‛(法国,贝尔纳·瓦耶纳)‚新闻是根据自己的使命,对具有现实性的事实的报道和批判,是用最短时距的有规律的连续出现来广泛传播的经济范畴内的东西。‛(日本,小野秀维)以上这些定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强调了新闻的“事实性”、“新鲜性”、“及时性”、“重要性”、“纪实性”、“趣味性”。
在我国,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的理解也不尽一致。在众多的新闻定义中,为大家广泛认可和接受的,是陆定一关于新闻的定义: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报刊广播中常用的各种新闻报道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专访、新闻评论、调查报告、简报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二、消息的特点
(一)“真”——真实性
新闻要讲真事,说真话,宣传真理。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特征,是新闻的生命所在,是新闻价值的尺度。所谓真实性就是报道真人真事,内容真实可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数字、引语、细节都准确无误;作者对事实的分析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新闻不是文学创作,不允许臆想虚构。虚假的新闻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现举两例失实的新闻。
三战士黑夜勇擒蒙面抢劫犯
(本报讯 9月6日)武装警察部队湖南省总队政治部,收到岳阳县广兴洲公社养鱼专业户李春写来的感谢信,赞扬岳冈地区支队直属大队二中队梁修理、吴志业、巫安林三战士见义勇为,及时抓获两名蒙面抢劫犯,为民除害的事迹。
8月25日夜晚21时,战士梁修理、吴志业、巫安林出差路过岳阳县广兴洲公社桥头村时看见两个脸部蒙上黑布,身穿黑色衣服的人窜入该村养鱼专业户李春家里。他们三人跟踪监视,发现这两个家伙进屋后用匕首威胁李春交出200元现金。在这紧急关头,三战士冲进屋内,当场将罪犯捉拿。经公安机关审讯,罪犯是兄弟俩,名叫王炳辉、王炳坤,因参加赌博输了钱,便乘夜深人静,蒙面入室抢劫专业户。
冯进兴、谭国华
(《湖南日报》1983年9月8日)
(评价)为晋级而造假
《湖南日报》负责同志尹岳中在《湖南日报通讯》1984年第三期上发表文章指出去年9月8日本报一版刊登的《三战士黑夜勇擒蒙面盗》,说的是蒙面盗抢劫岳阳广兴洲公社养鱼专业户李春,当即被三名武装民警抓获。但这—件耸人听闻的社会新闻,经广兴洲公安派出所调查,广兴洲公社根本没有这个专业户,也未发生过什么抢劫案,这个报道纯属捏造。
作者为何要如此?《新闻工作通讯》1984年第1期载文指出:
写稿人是部队的一个战士,去年已经见报稿件七篇。按照他单位的规定,见报八篇可以晋升一级。这位战士晋级心切,于是便凭空捏造出一个惊险故事来,见报后,弄得当地公安机关瞎忙了一阵,其影响之坏可想而知。
钱被风刮跑以后
一月二十日,长春,北风刮得很猛,我骑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路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
正在这时,只见过往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了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又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有多久,风似乎有些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在他的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同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饯数数。看得出来,老人有点情面难却,使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数完,只见老人略为迟疑了—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二十六张。老人抬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围在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不对……‛老人的话还没说完,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谁还没把钱送来?‛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 ‚怎么会多?,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二十五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互相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 张五元的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说完,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快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户长林
(见1980年《好新闻》,原载1980年2月9日《吉林日报》)
(评语)本新闻纯属编造!
(二)“新” ——题材新颖
就是报道新鲜事、新人物、新动态、新风尚、新知识、新问题等。它要求尽可能迅速地报道最新出现的新人、新事、新现象。
新闻事实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这个“新”包含有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最新发生的事实——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是时代的教课书,不是记录已经成为历史的事实,不是最新发生的事实不能成为新闻事实。新闻和 4 历史的区别正在于时间。
二是具有新意的事实——要“抓活鱼”。不是所有最新发生的事实都能成为新闻。新闻报道要不断提供具有新意的东西供人们读后有所得。俗话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现在又提出要“抓活鱼”,都是强调新闻的新鲜性。要象“鲜桃”、“活鱼”那样,成色要新鲜,味道也要新鲜。因此既要强调时效性,又要在新意上下功夫。
三是新近发现的事实。有些事实虽然不是新近发生的,即已经成为历史的事实,但它是新近被人们发现的,为读者或听众还闻所未闻,也就构成新闻事实。例如长沙市郊马王堆汉墓,建于两千一百年以前,但一直没有发现,一旦被发现了,当然也是新闻。尽管新闻的主体事实是过去的,但是它的被发现却是“新近发生的”,所以具有新闻价值。
还有,有一些事件,看上去好象时间性不强,不是“新近发生的”。例如,《一个驾驶班五年行车安全无事故》《一个妇女三十年如一日孝敬公婆》等等。实际上,这些好事能长期坚持下来,当记者、通讯员发现后进行报道时,这种发现也是“新近发生的”。
(三)“快”——报道快捷及时
新闻是稍纵即逝的客观现象的及时记录,最讲究报道迅速、及时,如果迟写慢发,新闻就会贬值或失去意义。有记者说:“当天的新闻是金子,隔天的新闻是银子。”新闻的主要任务是写今天,它的特点就是迅速及时。有位美国新闻界的人土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最没有生命的事物莫过于昨天的报纸”,而今天“最没有生命的事物莫过于几小时以前发生的新闻。”例如1981年3月30日14:30分,美国总统里根在华盛顿希尔顿饭店前突遭枪击,14时31分,仅仅一分钟后,《合众国际社》电传机就打出了简单的快讯。相距大约四分钟,广播电视就播放了里根进汽车、新闻秘书中弹倒地、凶手被捕等一系列录相镜头。
(四)“简”——篇幅较小
就是用简洁、概括的文字,把事物要点表达出来。短是新闻的鲜明特色,也是社会生活的需要。稿件短,传播媒介才能大量报道,读者才能了解到更多的信息。“短文使人清新,长文使人生厌。”有首顺口溜中说的 “文章写得无人看,不如回家种大蒜。文章写得臭又长,回家送给懒婆娘(缠足)”。可见,谁都厌烦那种长而空的文章。
如1949年4月28新华社发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特大新闻,连标点符号在内总共才一百六十几个宇。它抓住了我军不到二十四小时即突破敌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这一主要事实,形象地反映了宏伟的战争场景,生动地写出了我军的英雄气概,揭露了敌人的欺骗宣传,大长了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敌人的威风。这是新闻的 5 范例。(该文见动态消息)
三、消息的“大家族”
按报道的内容和写作特点的不同,消息可以分为动态消息、综合消息、新闻述评等类。
(一)动态消息
这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的一种新闻体裁,占新闻总数的80%以上。动态新闻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生活中刚刚发生的、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件,一事一报,篇幅最短,时效性最强。
此外,报纸上凡标有“简明新闻”、“同际短波”、“要闻简报”“全国各地”、“今日要闻”、“市场花絮”、“文教动态”、“体育简讯”“友好往来”等栏目的消息,也属动态消息。它们内容单一,文字简短,及时反映各条战线新事物、新动态。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三时电)英勇的人民解从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被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二)综合消息
这是围绕一个主题,把不同地方、不同单位发生的相似的事实综合起来,作鸟瞰式的报道,也叫综合报道。
综合消息的特点是:“点”“面”结合、高度概括、善于分析、把握全局。综合消息大致可分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横断面综合——对某一事件或事物,在相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综合报道。如“昨日,全省各地少儿热烈欢庆六一节”;“入冬以来,山东全省从丘陵地区到平原,出现了营造速生丰产林的热潮。”从面上反映了同一时期中某一事件的特点。
第二种是纵深度的综合——对某一事件或事物,在相同空间、不同时间的综合报道。如1983年5月26日《中围青年报》报道北京“大碗茶社”喜庆四岁生日的消息中说:“这个最初只有十三名青年,全部家当就是两块床板、几条板凳、几个茶壶、茶碗的大 6 碗茶摊,如今已成为拥有青年职工三百多人,下设百货、食品、饮食等七个门市部,经营品种达三千多种的综合服务社。”“四年纳税八十万元,青年红专人才迅速成长。”从不同时期的发展中,反映了同一事件的面貌和趋势。
第三种是纵、横结合——既有纵深度的材料,又有横断面的材料。如“去年全国约有五亿公民每人义务植树三至五棵”的新闻,其中写道:“去年,全国城市义务植树九千五百多万棵,比前年植树总数增加了一倍。人民解放军义务植树成绩最为突出,植树三千九百二十三万棵,成片造林十五万亩,育苗二万多亩,都超额完成了计划。全国农村义务植树造林运动也初步展开。辽宁省昌图、湖北省嘉鱼等十二个重点县,植树二千三百三十三万棵.比上一年增加百分之十五点九,成片造林五十六万多亩,比上一年增加百分之三十二点八。”使人从纵的和横的综合材料中,看到了1982年全国义务植树的全貌和特点。
(三)评述消息
又称“评述性消息”、“记者述评”、“新闻分析”。这是一种以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方式写成的消息报道。它以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例和各行各业的成就、做法、经验、教训为题材,除了有事实之外,还要有评论。也就是说,除了介绍情况,分析形势,总结经验外,一般还要研究动向,指明发展,表明作者的原则立场,以帮助读者提高思想觉悟,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四、如何写好消息?
要想写好消息,首先要熟悉消息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一般而言,消息一篇消息可以分成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背景。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各部分的写法。
(一)标题
标题是一篇消息的眼睛,它要求以一目尽传精神,即所谓“题好文一半”。它的基本功能是传达信息、吸引读者和表明态度。好的标题对一则消息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消息的标题有其特殊性,与其他文章的标题相比,它最变化多端,最丰富多彩,有单行标题与多行标题之分。
1、标题的形式
(1)主题:也叫“主标题”、“正题”、“母题”。它是消息的核心部分,通常用来揭示新闻中最重要、最吸引受众的信息。从表达上看,主题一般是实题,有时也可以用虚题,但在单独使用时,不能做成虚题,应是实题或有叙有议的虚实结合题。主题位置居中。
7(2)引题:又称“肩题”或“眉题”,位置在主题之前,常用以交代与主题相关的背景、原因,烘托气氛,揭示意义,以引出主题。引题一般做成虚题。例如:
A、介绍新闻内容的背景,说明事实起因。如:
全国检察长会议提出明年工作重点(引题)
深入到重点行业和领域(主题)深挖严办职务犯罪案件(主题)
这则标题的引题交代主题的产生背景,主题是对引题的具体说明。B、用来揭示新闻内容意义。例如:
要奔小康 先建学堂(引题)眉县一年新建27栋校舍楼(主题)这里的引题是个充分条件复句,阐释了发展教育对实现小康的重要意义和影响,主题说的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所采取的具体重教措施。再如:
清正廉洁 秉公办案(引题)
反贪局长陈来敏被追记二等功(主题)这则标题的引题是主题的原因,从理论上概括了这位反贪局长的职业道德的精神实质,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同时也通过因果关系自然导入主题。
C、用于烘托气氛的引题,如:
水草丰茂湖白沙(引题)
白鹤灰鸽翩翩落(主题)
这则消息的引题以田园诗般的旋韵同主题交相辉映,而于诗境中又不乏深刻的道理:重视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这样不但自然导入主题,而且还与之构成因果联系。再如
养鸡场何来这么多空蛋壳?(引题)原来是老鼠使坏(主题)
捣蛋专喝蛋白
这一标题的引题是以疑问句的形式营造一种悬念,然后又自然而然地由“果”及“因”导入主题,主题则用相同的格调进行回答,两题的语体色彩和风格相同,读起来显得富于情趣。
(3)副题:又称子题、次题,位置在正题之下,用来解释、补充、说明和印证主题。副题一般多做成实题。如
A、补充交代事实。如:
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饭店管理道路(引题)锦江集团输出管理打响品牌(主题)运用“锦江模式”管理的宾馆已由13家发展到32 家,覆盖14个省(副题)该标题的副题补充“锦江模式”的先进性,用具体数字交代运用这种模式的宾馆的急增数量和覆盖面。再如:
天津查获一批放射性进口废物(主题)
现已入库封存等侯处理(副题)此标题的副题交代“放射性进口废物”的“进口”境遇,也交代了读者关心的问题。B、说明主题的来源、结果。
撒在南疆的情意(主题)塔里木河南勘探公司环保工作纪实(副题)这则标题是升华了的主题与揭示主题来源的副题的结合,副题说明的是“塔里木河南勘探公司”重视“环保”的事迹。再如:
男篮甲级队昨天测体能(主题)一百多人参加,十六人不及格,不及格待补测(副题)其中的副题说明了主题中“测体能”的人数和结果,是一种补充式说明。C、对主题进行解释。例如:
《为警三字经》字字警心(主题)汕头市南海派出所编写出168句“警句”(副题)这则标题的副题解释《为警三字经》的编写单位及其条款数。
2、如何写好标题?(1)标题写作要准确达意。
任何标题都应当和其所辖的内容紧密相联,即题文相符,这是毫无疑议的。但新闻标题的准确贴切要比一般的题文相符要求更严格一些。各种新闻标题都应当实事求是地反映新闻内容中的主要新闻事件、事实或某种思想,而不允许对新闻事件、事实或思想随意扩大或缩小,更不允许歪曲、杜撰、虚构,否则也就必然失去新闻客观性的本质。
例如1963年8月某市报刊登《我国政府发表关于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声明》时,在大标题中把连词“和”字给省去了(当然也不排除漏掉的可能),成了《我国政府发表关于全面禁止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声明》。这样一来,语意又刚好跟原意相反。9 中国本来是主张“全面禁止核武器”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国家”,结果却成了不让“销毁核武器的国家”,造成了严重不良的政治影响。
(2)标题写作宜简不宜繁
新闻标题应尽可能地用语简单而又能概括出新闻的基本内容。一般地说,那些比较冗长的标题往往不如简短精悍的标题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深刻,因为精悍短小的新闻标题易于记忆。所以,新闻标题都应当力争简炼,并使之概括性强。新闻标题的简炼与否还会影响到版面和屏面的布局。如果新闻标题过长,则必与正文不相称,使报纸版面和电视屏面缺乏可视性,也不易记忆。
当然,标题是否简炼也不完全在文字量的多少,而关键看能否体现出新闻事实或事件的主旨,应在此基础上来衡量文字的多寡。有些新闻标题虽然不很长,却不简炼。例如《新民晚报》(1996年11月5日)有—则新闻消息标题:
电脑打字比赛 蛋糕裱花竞技(主题)杨浦举办职工技能操作比赛(副题)其中副题中的“比”宜删掉,这样既避免同主题的重复。又使副题读来更流畅。相反,为达到准确地反映新闻内容的目的,有些不应省的文字一个都不能省,如我们前面所举的省错了“我国政府发表关于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声明”中的连词“和”的例子。
再如,中央电视台〔1993年9月30日)的一则新闻标题:
专访阿拉法特及夫人
这则新闻标题中的“及”字也不可省,省了意义就改变了。
(3)标题写作宜实不宜虚
如我校校园新闻中的如下一些标题,都犯了一个共同的毛病,空虚。信息工程系学生众志成城奉献爱心 生物工程系在校学生排球比赛中成绩喜人 我校代表队在健身舞蹈大赛中获佳绩
我校在2008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喜获佳绩 我校在徐州市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中获奖
(4)标题宜正不宜偏
标题的拟写要注意观点正确、表达准确,切忌片面、偏激。
10(5)标题宜精不宜全 分析见教材。(6)使用并精选动词
消息的标题尤其是主题必须有动词。如下面我校校园新闻中,均使用了动词: 我校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评奖评优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北京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在我校成立校外学习中心 市教育局、卫生局领导检查督导我校食堂工作 机电工程系召开师生座谈会 信息工程系创办《信息E报》
真情系灾区 关爱汇暖流——我校举行抗震救灾捐赠仪式 而下面的一些标题,则存在一些问题:
第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创业就业访谈”系列讲座开讲 第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红色电影展播周开幕(7)运用修辞手法,使标题形象生动。标题常见的六种修辞手法。①描摩形态 ②运用对比 ③运用反复 ④运用夸张 ⑤运用比拟 ⑥运用设问
再如以下一些标题,都是很好的。
1、身在“光荣”难光荣(主题)——津门四青年谈为什么愤然辞职(副题)
2、老大难——“老大”治理就不难 ——写在新疆禁止公款吃喝第一天
4、飞人回来了!
乔丹宣布重返篮坛
5、抓好“米袋子” 勿忘“脑袋子”
——总书记与关山月对话记
(二)消息的导语
1、导语的含义及演变
消息导语,是“消息”这一体裁特有的概念,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又一重要特征。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语,从形式上表现为报道的第一个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洁的文字,扼要叙述新闻的主要事实,揭示全文主题,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的开头语。
近代报刊的初创时期各种新闻体裁还没有完全独立出来,形成自己的一套写作规范。当时的新闻作品,与一般文章是很难区别的。纪实性的报道,大多是按事件的先后时间顺序记录下来,没有什么特殊的结构,也没有导语。在这一类报道中,事件的重点,情节的高潮,往往隐藏在消息的中间;新闻价值大的、最新鲜、最重要的内容,往往淹没在琐琐碎碎的次要内容之中。
1844年,美国油漆匠出生的赛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电磁电报。1851年,美联社的前身——港口新闻联合社第一次用电报传递消息,揭开了“电讯新闻”的第一页。1861年至1865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许多报社派记者到战地采访。为了抢发新闻,争取读者,各报都用电报发稿。由于当时的电报技术还不过关,经常出现故障,电讯常常中断。这就迫使记者动脑筋,把新闻最主要的事实塞进报道的开头部分。这样,即使电讯半路上中断,编辑部照样可以把消息发出去。这样,导语的雏形就诞生了。1865年4月14晚,美国南北战争刚刚结束,总统林肯遇刺。当时,港口新闻联合社驻华盛顿记者抢发了这条轰动世界的大新闻。这条新闻很短,只有十二个英语单词:“总统今晚在剧院遇刺重伤”。一般认为,它象征着导语写作的开始。
1889年3月30日,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发了一条长消息,其导语是:
[萨莫亚.阿庇亚3月30日电] 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约风暴,于3月16日、17日横扫萨莫亚群岛。结果有六条战舰和十条其他船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礁上摔得粉碎,要么被掀到阿庇亚小城的海滩上搁浅。与此同时,美国和德国的143名海军官兵有的葬身珊瑚礁上,有的则在远离家乡万里之外的无名墓地上,为自己找到了永远安息的场所。
在这则导语里,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为何、如何六要素俱全,从它问世之后,就一直被许多新闻学著作奉为消息导语写作的楷模。19世纪末,美联社总编辑、总经理维尔·E·斯通明确指出:美联社记者所发的每一条新闻里,必须具有这六个要素。这之后,“六要素”的导语形式,逐步得到世界各国新闻工作人员的认可,被认为新闻写作的金科玉律。这状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六要素”俱全的导语,后来被人称为第一代导语,又称“全型导语”。这样的导语,其长处是具体、完整,看了导语,对整篇报道的主要内容,大体能了解。缺点是: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不深。有人讥笑这种导语是“晒衣绳”式的导语:它把所有事实,不分轻重主次,一一系挂在导语这根“绳子”上,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要求能以更短的时间、更快的速度知道更多的新闻信息。同时,电讯技术也进步了,不存在电讯中断的因扰了;而广播电视又与报纸展开了竞争。这就迫使新闻界应顺时势,进行改革。于是,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陆续有人提出:不必强行规定消息导语里一定要包括六个要素;可根据每则新闻的特点,从六要素中选取一、二个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要素,突出地写入导语,其余的要素则放到以后的部分去交代。这样做,既可以突出重点,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同时,由于各人选择新闻要素会有所不同,也便于记者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出各式各样的新颖的导语。这些主张,得到记者们响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记者们写导语,往往只采用部分要素,用这种方法写的导语,被称为第二代导语,又叫“部分要素式导语”。
第二代导语,要求好中挑好,把最重要、最新鲜、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内容,突出地写在导语里,使这条导语勾魂动魄,紧紧抓住读者。由于在导语中仅采用部分要素,这就使第二代导语显得简练、新颖、先声夺人。试比较下面两条消息的导语:
A.今晚大约9时半,在福特剧场,当总统正同林肯夫人、哈里斯夫人和罗斯本少校同在私人包厢中看戏的时候,有个凶手突然闯进包厢,向总统开了一枪,(1865年4月15日《纽约先驱报》)B.肯尼迪总统今天遭枪击身亡。
(1963年11月22日《纽约时报》)
同是报道总统遇刺,第二条导语采用部分要素突出主要事实,简明扼要,先声夺人,比第一条导语更具魅力。从导语的发展演变我们可以看到,一条优秀的导语,至少包含两个基本的品格:一是能抓住最重要、最新鲜的新闻事实;二是能抓住读者,吸引读者往下看。
2.导语常见的写作方式
根据表达方式,将导语分为叙述式导语、描写式导语、议论式导语。
(1)叙述式导语。与新闻报道客观叙述事实的基本特征相适应,大多数的消息采用叙述式导语。
叙述式导语以叙述的方式,简明扼要地报道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它又可分为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
①直叙式。直叙式导语,往往开门见山,将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告诉给读者。如: 据中新社消息 天津南开大学将从明年起在全国招收具有中国象棋特长的高中华业生,培养中国象棋大学生。
直叙式导语适合快速报道新闻事实,但写好它并不容易。处理不好,就会平淡无奇,没有吸引力。写这类导语,关键是导语传达的信息量。如果报道的事实显著,为广大读者所普通关心,就能吸引读者。
②概括式。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它的持点是对消息的内容加以概括归纳,浓缩成一两句表现出来。它包举全篇,为读者提供整篇信息的梗概,适合报道那些内容复杂、过程曲折的新闻事实。例如,浙江仙居县百货公司职工在整理仓库时,发现有一大批女带鞋已积压了一年半,后来公司领导曾委托几个供销社代销,并削价出售,结果仍未销出去。1982年初有两个商贩买了60双下乡摆地摊,仅20分钟就被抢购一空。第二天又带了900双去,不到一个钟头就全部卖完。《浙江日报》在报道这件事时,用了一个概括式导语:
本报讯 积压在仙居县百货公司两年半的两千双女带鞋,和农民见面后,竟变成了畅销货。
写概括式导语,关键在于概括。它要求准确、生动地概括新闻事件,不能抽象、空洞,胡乱堆砌概念。
(2)描写式导语。描写式导语,往往抓住新闻中的主要事实,或事件发展的高潮,或事物的某一有意义的侧面,或是某个特定的场景,作简洁传神的形象描写,通过描写,造成现场实感,以吸引读者。
A、路透社1980年6月12日电 美国地质学家报告说,圣海伦斯山的火山昨晚由于‚日潮的吸引‛,把阵阵灰烬喷向五万英尺的高度。
B、合众国际社1980年6月12日电 圣海伦斯山昨晚爆发,从烟雾笼罩的火山口喷出的巨大蘑菇状黑色烟柱升入天空,高达将近10英里。驾驶飞机在火山上空飞行的飞行员说,这次火山爆发看起来就像是原子弹爆炸。
C、一位老婆婆站在茅寨,痴痴地望着一片新居。她想什么呢?一幅题名《站在茅寨望新居》的摄影作品,为昨天开幕的《人与住房摄影艺术展》定下了一个基本音。
描写式导语以简洁的描写唤起读者的现场实感,着笔处往往是具有新闻价值的情境。写作中,一是不能为描写而描写;二是要简洁传神,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用白描简 14 单勾勒,不能铺陈,不能细描,不能矫饰;三是不能采取文学语言文学手法,破坏新闻的真实性。
(3)问答式导语
设问式导语是以设置疑问开头的导语。它以疑问提挈全篇,吸引读者的注意。如:
A、尽管高科技已使阿波罗号飞船登上月球表面,但人类对自身赖以生存的地球却仍然有着太多的困惑:地球生来就这么大吗?陆地之间怎么会出现宽阔深邃的汪洋大海?造福于人类的油气矿藏又何以分布得如此贫富不均?(1992年3月5日《新华社新闻稿〃中国学者提出地球演化新学说》)
B、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有多少人迟到?(1987年6月15日《新华社新闻稿》)设问式导语的制作,关键是问题的设计。首先,所设的问题,应紧扣新闻主题;其次,这些问题,应该是读者欲知而未知的问题;其三,设疑的问题应难易适当,既不要过于浅显,又不要过于深奥;其四,不要无疑而问。
(4)评论式导语
新闻报道以客观叙事为主,一般不允许记者在报道中大发议论,但也不排除在叙事过程中画龙点睛式的说理、议论。议论式导语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揭示新闻本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如:
A、乡下人的进取意识再次暴露了城里人的迟钝——珠江三角洲的乡镇企业家们,已抢在那些吃惯了‚大锅饭‛的国营企业之前,占领了广东的技术市场。
B、美国名将和澳大利亚新秀望着站在领奖台最高层的林莉。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中国人在世界游泳锦标赛上仰人鼻息的时代结束了。
评论式导语,其评论要紧扣新闻求实,不能脱离新闻事实乱发议论。它的评论要少而精,最好是一句,一语中的。
(5)引用式导语
引语式就是引用要人、权威或群众的话来开篇。采用引语式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所引的话,本身就是重要新闻;一是借他人之口,来评价、引带新闻事实。如:
A、路透社北京11月2日电 邓小平副主席今天说:中国没有叫台湾投降,而是希望它接受在平等的基础上就中国和平统一的问题进行谈判。
B、‚路上跑的是吉普,四个书记一个屋,没有一个搞特殊,经济年年迈大步。‛这是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群众对县委一班人廉洁务实、率民求富的赞誉。五峰县委一班人保持公仆本色,被中共湖北省委树为‚党风建设先进集体‛。
以上两则导语都以引语开头,其着重点是不一样的。
根据引语的方式,引语式导语又有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分。直接引语即直接引用原话,间接引语是把别人的原话略加整理引出。直接引语应加引号,以示真实准确。间接引语则不能加引号,但必须符合原意,不能断章取义,不能不负责任地随意歪曲谈话人的意思。我们在使用引语式导语时应做到:所引的话,应精彩、生动,富有新意,能牢牢地抓住读者;所引的话要精炼,不能连篇累牍;所引的话要真实,符合原意;所引的话,应和报道主题紧密相关。
(6)对比式导语。
对比式导语的特点是、在叙述主要新闻事实时,引入与之相关的内容,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主要新闻事实。如:
新华社拉萨1月2日电 解放前没有一公里公路,在狭窄险道上全靠耗牛、毛驴驮运或人背的西藏,今天已有一万五千八百公里的公路通车。
这种导语,用来对比的材料,往往处理成修辞语,或作背景交代,以突出主要新闻事实。写这类导语,要注意详略轻重,不要喧宾夺主。要力求简洁,尽量不加大导语的篇幅。
3.如何写好导语?
导语在新闻报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制作好导语,每个初学者应该精心研究的。制作导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一当十——不要写塞满事实的导语 看下面一则导语:
据新华社哈尔滨12月30日电 黑龙江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又创造了新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今年播种的25000 亩粮食和大豆平均亩产由去年238斤提高到351斤,比去年增长47%,总产达到870600斤。按直接参加田间生 产劳动的20个农业工人计算,平均每人生产粮、豆438800斤,比去年每人产粮210000斤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一倍多;如果按农业生产全过程总用工计算,每个劳动生 产粮、豆208900斤,比去年提高38.1%。全年经营盈利32万元,扣除连队留成和年终职工奖金后,纯上缴利润23万6千元。
这则导语,由于堆砌了过多的数字,就令人难以卒读。(2)开门见山——不要写空洞无物的导语(3)刻意求新——不要写一般化的导语
1991年1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上的《中国包装业呼唤深层次改革》的导语:
如果把现今人民币面值最大约100元钞票一张张连起来,沿着中国最长的铁路干线京广线铺开,至少得经过5个来回,总额才能达到140亿元。来自包装行业的统计数字显示:近几年我国因商品包装不善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就达这个数字。
这条导语为了突出我国因商品包装不善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40亿元这个数字,用具体的形象加以说明,读来力重千钧.更能唤起人们对包装业改革的关注。
(4)生动活泼——不要写僵化的导语
试看1982年7月1日新华社播发的报道中国开始人口普查的对外新闻导语:
6月30日晚11时41分,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一个刚刚落地的八磅重的男婴大声啼哭,用宏亮的声音宣布自己是新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中约最年轻的公民之一。他的母亲是一位电视机厂工人。这次普查以今天零时的人口数字计算。
这条导语独辟蹊径,根据生活规律事先进行设计,又依据真实发生的情况写来,读来饶有兴味。如果去掉前面的内容直接写人口普查的事实,那就没有这样生动、吸引人了。
(三)消息的主体
导语之后,消息内容的具体展开部分,叫主体。
“主体”一词,译自英文Body。它的原意是身体、躯体、躯干。主体是新闻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了它,新闻才显得完美和充实。如果将导语比作人的面目,那么主体是它的躯干。如果将导语比作人的骨胳,那么主体是它的筋肉。正是因为有了“躯干”和“筋肉”,一条新闻才显得完美、充实。
主体在消息中具有双重功能:一是注释导语,使导语中的事实更加清楚,更加详细,以满足读者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要求。二是补充导语,使主体中没有提到的其他有关新闻主题的事实得以补充,以保证新闻的完备性。
写作主体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
1、要注意变换角度,不重复导语
写好主体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导语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大多致新闻,都把最重要的事实写入了导语,主体只是对导语中所涉及到的事实加以具体化。
写作主体,必须避免与导语重复。避免重复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变换角度,从不同的要素、不同的侧面去注释导语,使导语所披露的新闻事实更详细,更清楚。
(2)要注意扣紧主题,不要离题千里
主体既不能重复导语,又不能游离导语,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初学者往往感 17 到难以处理:有的写完导语后,感到话已说完了,下面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有的写完导语后,感到意犹未尽,把采访到的材料全往主体里堆,从而造成导语的重复、庞杂与冗肿。要避免这种情况,必须扣住消息的主题。消息的主题,就是消息要报道的主要新闻事实。如果导话写得准确,导语实际上就是消息的主题。注释导语,实际上就是从何时、何地、何事、何人、如何、为何等几个方面,对消息导语作进一步的说明。补充导语,实际上就是补充交代与主要新闻事实紧密相关的细节。如果主体中出现的材料无助于人们理解主要的新闻事实,就可视为离题。如果读者读了导语,想进一步了解导语提及的新闻求实,而主体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那么,主体就没起到应有的注释补充作用。成功的消息报道,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3)要内容充实
消息必须用事实说话,不能空发议论。主体的写作,也必须内容具体,不能把空泛的议论、抒情塞进消息。试看消息《重过龙年——荒唐!荒唐!》:
本报讯近年来平山县合口乡一些村中流传着‚龙年不吉利,重过可消灾‛的说法,一些人包饺子、买鞭炮,说是过第二个年。
其实,龙年不吉利的说法是毫无科学报据的,根本不存在消灾灭祸之说。重新过年既给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开支,又搅乱人心耽搁农活,实在得不偿失。‚重新过年‛之说从城市到乡村传得很神,大多数人只是见别人这样自己也这样,以求平安吉利。我们奉劝人们不要迷信,不要盲从,不要听谣言办这种蠢事。
1988年,我国有些地区的群众认为“龙年不吉利,重过可消灾”,纷纷“重新过年”。这显然是一种迷信。作者抓住这一事实进行报道,动机是好的,可是具体写作中,消息全是议论、评说,没有具体事实。这样写,就不符合消息写作的要求。其实,抓住“龙年是否不吉利”、“重过年是否可消灾”等问题,请教某一权威,通过具体的新闻事实来澄清人们的视听,效果就要好得多。
(四)消息的结尾
“结尾”是文章的收束部分。它有时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有时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个层次。
消息结尾的问题,新闻界有着不同理解。有人认为,消息不存在结尾的问题。因为:在金字塔结构中,事实报道完了,消息也就自然收束了;在倒金字塔结构中,消息的任何一段,都可能成为消息结尾。而有人则把消息结尾强调到很重要的地位,认为舍掉它,“全文就要失色一半!”因而,总结出“自然收缩法”、“卒章见义法”、“别开生面法”、18 “展示预告法”、“拾遗补缺法”等等结尾的方法。
消息的结尾,有它的特殊性。首先,在倒金字塔结构中,消息的任何一个段落,都有可能成为结尾——在这一类消息中,结尾呈开放性。它并不要求穷尽所有的新闻事实,编者和读者都可以根据需要取舍。其次,在金字塔结构中,消息把事件的高潮写出来了,消息也就结束了——在这一类消息中,我们可以看到,消息的结尾,就是事实的结尾,它依附于事实,并不需要另外的议论、抒发。这些都是消息结尾区别于其他文体结尾的特殊之处。从这些待殊之处看,写消息结尾,顺乎自然就行了,并不需要煞费苦心地去构思一个新颖别致的结尾。因此,一位美国记者曾深有体会地说:“当你坐在打字机前,眼盯着稿纸,为想一段漂亮的收尾文字而搜索枯肠时,很可能文章的结尾已经写出来了。你在那儿刹住就行了。”
我们再看两则比较特殊的例子: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1980年1月31日电 莫斯科居民又碰到另一短缺:没有一处地方可找到厕纸。
一名恼恨的莫斯科人星期二说:‚我们就是到处找不到。店主人只说出现短缺。‛
存有厕纸的寥寥可数的商店里挤满了人。
有人说:‚有人暂时裁用纸台布或纸尿片充厕纸,但这些东西现时也用完了。‛
一年多来,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裁用苏联《真理报》。
塔斯社1980年1月l0日电 ‚救救蛇!‛印度动物学家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向城乡居民不断发出这不同寻常的呼吁。
去年,大约有两百万条蛇成为猎人们的猎物。
谷拉杰什邦、西孟加拉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奥里萨邦各部落的人老早就以捕蛇为业。
猎捕这种爬行动物是最有利可回的事,因为国际市场上对蛇皮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因此,近年来蛇的数量在印度急剧减少,蟒蛇有绝迹的危险。
印度政府正采取紧急措施,设法恢复这种动物的数量,其中包括根据保护自然法禁止出口蛇皮。
所以要保护蛇,是由于蛇会消灭有害的啮齿目动物,包括老鼠。据一些专家估计,仅去年一年,印度的国家贮备粮就有百分之十被老鼠吃掉。
通常认为,这两则消息的结尾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这个结尾和没有这个结尾,消息 19 大不一样。事实也的确如此。
因而,对于消息结尾我们所应该强调的是:紧扣消息主题和新闻事实,顺势而成,既不要画蛇添足,重复罗嗦,也不要随意简省,损害主题。
(四)消息的背景
现实生活中,任何事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事件,都有其发生发展的环境和历史。消息写作中,把这些材料反映出来,就成了消息的背景材料。所谓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事关发生的历史条件、现实环境以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它可以对新闻事实进行补充、点染和阐明。
1、背景的类型
为简明起见,一般将背景材料分为三类:
(1)说明性背景材料
说明性背景材料,是用来说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环境、政治背景、历史演变以及新闻人物出身、经历、身份、特点的材料。美国新闻学学者麦尔文·曼切尔曾指出:“在新闻写作中,最基本的东西莫过于对任何一个事件、讲话、情况或数据都必须交代其来龙去脉,以确切地反映它。”“如果不交代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个事件的意义就不会完整。”说明性背景材料就是用来交代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的。它通过有关背景材料的介绍,使读者全面、准确地了解消息所报道的主要新闻事实。试看新华社1994年11月16日播发的一条消息《评选国花传佳音 牡丹有知傲雪开 洛阳出现百年不遇的奇观》:
新华社11月16日电 河南洛阳近日出现百年不遇奇观。洛阳耐火材料院办公楼前花坛内的一株赵粉牡丹在雪中怒放。
时值全国评选‚国花‛步入紧锣密鼓之际,这侏已十余年花龄的越冬牡丹似地下有知,在今年第一场瑞雪中盛开。
历史上曾有武则天责令百花在冬季开放唯牡丹无视淫威不肯从命的故事。牡丹也确未有近冬季开花的记载。但在争评‚国花‛的今年,洛阳的牡丹开了先例,不仅耐火材料研究院的这株赵粉牡丹在雪中开放,而且洛阳的东关和邙山已有三株洛阳红在九、十月份开放……
这则消息第一段报道了牡丹雪中开放的事实,第二自然段则交代了时代背景:牡丹是在全国评选“国花”的高潮中开放的,第三段则交代了有关的历史背景:牡丹雪中开放前所未有,洛阳今年接二连三。这些说明性材料的交代,显然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牡 20 丹冒雪开放这一新闻事实,加强了消息的情趣和意味。
再如:美联社记者报道美国副总统布什访华的消息:
他下榻在西子湖畔,一片葱翠的山脚下的一所僻静的别墅里,中国领导人有时住在这所别墅里。
西湖对岸有12世纪的中国将领岳飞的坟墓。那里携刻的一处碑文写着‚还我河山‛。这是中国目前对台湾的态度。
这个背景材料的运用,使新闻的内容充实饱满,富有立体感,并增强新闻的情趣、感染力和说服力,精彩而又恰到好处,确实令读者过目难忘。
(2)注释性背景材料
即注释、解说有关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和物品性能特点方面的材料。例如1984年11月6日新华社电讯《我国最大的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顺利启动》,作者考虑到一般读者难以理解“受控核聚变”,便提供了一段注释性背景材料:
受控核聚变的研究是当前世界科学技术最大的主攻课题之一。它的任务是根据太阳和其他恒星释放能量的原理,设法将氢弹爆炸这一瞬完成的核聚变现象变成可以控制约过程,从而使它的能量充分被人类所利用。核聚变能 源同世界上已有核变能相比,不仅能量大得多,而且更加安全。地球上丰富的氖、锂等,都是极有前途的聚变原料。如果把海水中所含的氘全部用来生产聚变能,最少可以供给人类使用上百亿年。
‚中国环流器一号‚就是从事这项研究的实验装臵。……
读者由于有了这一段背景材料,就能看懂新闻事实,从而对新闻的意义,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对比性背景材料
对比性背景材料就是那些能与新闻事实形成某种对比的材料。在新闻写作中,作者往往通过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前后、左右、正反的对比,以突出新闻事件的意义,表达某种观点。试看1985年1月17日《北京日报》刊登的《鄱阳湖发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
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在江西鄱阳湖太湖池被发现。
一支由美国、加拿大、西班牙和瑞典四国鸟类专家组成的考察队,12日上午到鄱阳湖侯鸟保护区太湖池考察时,在丁家山山头,发现了一大片鹤群。鸟类工作者用高倍望远镜反复计数,发现有白鹤1204只,其中幼鹤100只;此外还发现白枕鹤1162只和白头鹤88只,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白鹤群。
对于这一惊人发现,在场专家兴奋不已,大家互相拥抱,有的高兴得流下泪来。率 21 领考察队的国际鹤类基金会阿基波会长激动地说:‚目前世界上的白鹤已濒于灭绝,我走了很多国家,从来未见过如此壮观的场面。我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全世界,人们会对此发生极大兴趣。‛
消息最后,作者通过对比性背景材料,把新闻事实不同寻常的意义显示出来。
2.如何运用背景材料
(1)不要把背景材料当做新闻主体来写
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需要新闻背景,一些事实简单明了的短消息,可以不要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是辅助性材料,一般情况下,不宜过多过长,喧宾夺主,冲淡了消息主题。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新闻背景是否运用得好,并不取决于字数多少、篇幅长短,关键是扣住了消息主题没有。有些消息,背景材料占了很大比重,同样不失为好消息。有些消息运用的背景材料并不多,但没有扣住主题,仍然不好。该用背景材料而没用,更是写作上的纰漏。写作中,应该怎样扣住主题使用背景材料呢?试看下面的消息:
本报讯 解放三十多年以来,在众多的进口影片中,却没有一部立体故事片。现悉,第一部来自美国的立体宽银幕彩色故事片已经输入。片名为《枪手哈特》。该片正在抓紧译制,不久将在本市东湖等立体电影院上映。
这里,作者运用了一个背景材料:“解放三十多年来,在众多的进口影片中,却没有一部立体故事片。”至于解放以前,进口影片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美国立体电影的产生和现状是怎样的呢?作者没有涉及。显然,作者这一取舍是恰当的。如果把后面的背景材料塞进消息,反而会冲淡了消息的主题。
扣紧主题,就是要扣住消息所要报道的主要新闻事实,不能扯得太散,太远,舍本逐末。
(2)不要把背景材料写的繁琐杂乱(3)精心处理背景材料(4)合理安排背景材料的位置
背景在消息中没有固定位置,它可以安排在消息的任何部分。比较常见的安排方式有:
①背景先行于标题中。如:
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者 裴文中追悼会在京举行
②背景安插在导语中。如:
“革命摇篮”成了“汽车摇篮”,不少乘汽车到过江西的人都这样嘲笑这里颠簸不平的公路。为尽快改变公路建设的落后面貌,江西省今日宣布:对全省公路建设和养护实行3年大包干,以达到“1年缓解,3年改观”的目标。(1988年12月21日《新华社新闻稿·江西省实行公路建设养护大包干》)③背景独立成段,紧接导语之后。
④将背景材料化整为零,灵活穿插在整篇消息中。有人形象地称这种方式为“天女散花式”。如《人民日报》1984年9月23日的新闻;
本报讯 记者陈祖甲报道;一幅幅风光旖旎的黄山景致摆在展厅里,是摄影作品?是中国山水画?又是又不是。这是我国摄影艺术家华国璋副教授独创的‚摄画‛。(导语)‚摄画‛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之一,是艺术和科技相结合的产物。(事物背景)据了解,现代的摄影作品,一般只能保存五十到一百年。(社会背景)为了摄影作品长期保留下来,华国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将摄影艺术作品,印制在宣纸或丝绢上,创立了独特风格的‚摄面‛。(主体)这种作品至少可以保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不仅开辟了一个艺术新领域,而又为国家珍藏摄影历史文物提供了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背景)五十一岁的华国璋副教授现在是安徽省文联专业摄影艺术家。他一生坎坷,曾被错打成‚右派‛,‚文革‛中又蹲了四年冤狱。但他有一颗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赤诚之心,对艺术创作不断追求的执着精神从未泯灭。他‚卧明月,伴松涛。登险绝‛,多次出入黄山、九华山。拍摄风景。他的大型影册《风景如画》、《黄山奇观》分别于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0年用中、英、日三种文字出版。(既是人物背景,又是历史背景)华国璋的‚摄画‛及其他摄影作品将于九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古观象台展出。方毅同志为画展题了词。(结尾)这条新闻只有四五百字,但背景材料多达二三百字,而且种类较多,事物、社会、知识、人物和历史背景,都用上了。把多种背景材料用在一条新闻里,能使新闻凸现出来,但处理不好,会出现繁杂冗长的弊病,上述新闻由于采取“天女散花”的方法,分散使用不同类型的背景材料,背景材料又和主题材料融为一体,所以读来顺畅自然。
五、消息的常见结构形式
(一)“倒金字塔”结构
这是迄今为止的大部分消息(尤其是占消息总量最大的“动态消息”)仍多采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倒金字塔”亦称“倒三角”。它要求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然后以事实的重要性递减为顺序,按照“重要——次重要——次要”的顺序依次写下来,23 由大到小,由重到轻,是一种“头重脚轻”,虎头蛇尾式地的结构。
采用“倒金字塔”的结构方式写消息,有着三方面的需要:
第一,作者不必在构思上多费斟酌,从而可以保证新闻写很快,同时“倒金字塔”式有利于突出重点,节省篇幅,使读者一眼就可以瞥见最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通篇读来也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符合消息报道“快、新、短”的特点。
第二,“倒金字塔”式适合人们阅读、收听新闻时的心理习惯。因为人们总是带着一种“所闻欲”去接受新闻信息的。这种“新闻欲”促使人们总是一开始就要求知道事件的结果或结论,然后再刨根究底,了解细枝末节。它跟人们从容地看戏和看小说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要求。
第三,采用“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写成的消息,也便于报纸、电台的编辑者根据标题、导语从大量的消息来稿中做出价值上的判断,从而保证他们对来稿做出迅速、及时、有效的处理。
正是因为“倒金字塔”式对作者、读者、编者三方面有利,所以才能在长期的新闻写作实践中常用不衰。那种把“倒金字塔”式仅仅归结为是过去战争年代、非常时期的一种特殊产物的观点,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二)“金字塔”式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固然有其优长,但也不能把它绝对化。不论题材,固守一格,也会给人带来生硬、呆板、老套的感觉。随着新闻实践的发展,文体之间、传播手段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消息的结构也开始逐步向多样的方向发展。
现在有些新闻(主要是“社会新闻”),它们或因篇幅很短,没必要在很短的篇幅中再分出“重要”、“次重要”和“次要”的层次来,或因所报道的事实有较强的故事性、戏剧性以及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人们有兴趣进行仔细阅读,所以便采用“金字塔”式(或曰“编年史”式)来结构全篇。
例如,1979年12月15日《市场报》刊登的一则消息:
北京酱油为啥脱销
前些天,北京的街头巷尾都在议论,酱油为哈突然脱销?我们走访了北京第二大酱油厂——宣武区酱油厂。
宣武区酱油厂多年失修。I974年经有关部门鉴定,应停产修建,厂里立即向商业局报告,商业局又向市级机关打报告,二年之间,写了22次,根本挂不上号。直到1977年底,市里才批准建新酱油厂,并批给50亩地。指标下到区里,一位书记把地转给了产值高的汽车配件厂等单位,经力争,区委才从煤建管理处要出9亩地给了酱油厂。
计划批准后,只给钱,不拨料。酱油厂派人上下跑了几百趟,二商局打报告13次,结果,划围的多,办事的少,拖了两年,材料还没凑齐。
今年9月,老厂房险情严重,被迫切断电源,停止生产。宜武区酱油厂停产,一月少上市100万斤酱油,因而使全市酱油脱销半个多月,直接影响了居民生活。脱销后,市里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日夜修缮老厂,并从郊区调酱油进城,这才位供应情况稍有好转。
这篇消息报道的事实,其后果是当地居民都感受到的,只是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不明了。因此,作者只要在标题中提出这一疑问就会引起人们的普遍兴趣,于是作者在事实的报道中,便采用了“说故事”的形式,按事件发展先后顺序原原本本道来,直到最后,才使人真相大白。
(三)“倒金字塔”和“金字塔”相结合的结构
这类消息,一般说来,第一段的“导语”,仍按“倒金字塔”式收到开门见山、新闻感强的报道效果。导语之后则又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来,给读者以具体、完整的感觉。这种结构形态,很有点象叙事作品中的“倒叙”式。一般特写新闻和社会新闻多采用这种方式。
(四)对比式结构 详细分析见教材(此略)
(五)自由式结构 详细分析见教材(此略)
六、消息的语言
具体来说,消息的语言要准确、具体、简洁、通俗、生动
1、准确
2、具体
3、简洁
4、通俗
5、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