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步教学案例质数与合数
《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学生的参与和探究又主要依赖于下列几个方面的因素: .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是有价值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价值和作用,同时还要清楚地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状况以及可能生成的问题。.根据学生和教材的情况,教师要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只要能使儿童产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就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就会使教学过程始终在动态平衡中前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问题”可以来自数学系统外部,即现实生活;当然也可以来自数学知识内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体现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也就是每一个活动环节的设置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参与,是否具有研究的价值,同时还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产生有效的思维碰撞。.注重把握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与课堂教学密度的关系,因此教师应充分的发挥主导作用,从而确保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既不可过松,让学生一味发挥,也不可敷衍了事走过场。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教师应注意把握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质数与合数》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力争能够有所突破。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质数与合数”一课选自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在学生认识了整除的概念,熟练掌握了 2、3 和 5 的整除特征,因数、倍数已经认识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对一些数因数情况的研究比较,在学生根据因数的情况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进行定义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 100 以内的质数表。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在整除这一个单元中意义非常重大,首先概念特征本身,不同于奇数和偶数的特征那么明显,相对隐性不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感受。同时,对概念的认识,也为进一步研究分解质因数和解决公因数和公倍数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学习该知识前,绝大多数学生对质数与合数的概念相对陌生,但也有部分学生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对知识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但是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教师通过前测,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 调研对象:五年级(4)班 43 人
调研方法: .利用教学第一环节(用小正方形摆长正方形)提出三点质疑:即影响摆的方案的因素:数的大小;奇数、偶数;因数个数。再由每个学生独立作出第二次选择。
出示数据: 51、36、46、26、47、33 学生选择情况 51、36、26、46 选择人数(人)4、13、12、5、所占百分比
9.3%、30.23%、2.3%、58.1%、.学生对质数的了解情况。(访谈 43 人)听说过质数的 11 人,但了解质数的 5 人。
针对上述调研情况,说明通过第一个环节的操作,学生对数与因数个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清晰的认识,大部分学生不了解质数。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1 .教学层次的确定
基于绝大多数学生对概念并不了解,同时概念本身又相对抽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第一个教学实践的安排,让学生通过用小方块摆长方形或正方形初步感受数与约数个数间的隐性联系,适时地挖掘学生对概念的不同认识,引导学生通过第二次有选择的实践活动,亲身分离出数与因数个数间的内在联系,主动获取对概念的感知。由于第二次的实验是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主地选择学具,并在活动中确立了因数个数与数的联系。排除了对概念的模糊认识,因此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便于学生发现和归纳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回到第一组的实践活动中,数与因数个数之间的联系,从而确立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最后在学生掌握了概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想进一步研究的关质数与合数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欲望。.数学文化的渗透
设计有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和猜想,并沿着学生可能生成的问题,介绍古今中外人们对质数与合数的研究和探索,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渗透了人类对有关质数问题的探索情况。有利于渗透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四)技术准备
学具(1)每组一袋装有小方砖的学具筐。(2)每组方案表一张。
(3)可选择的装有小方砖的信封若干。
教具(1)数形图。(2)教学课件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技能: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明确质数与合数的内在特征,感受素数、合数和 1 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操作,体验,再操作、再体验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质数与合数的特征,发展学生的提出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构数形结合的数学建构模式;
情感态度: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课前谈话
引导学生欣赏参加军训的相片,引发排方阵的问题。
(二)提出问题
1.师:刚才我们提到了军训中的排方阵,今天李老师为每组都准备了一些小方块,你们能用上所有的小方块摆出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学生分成七组,每组的数量分别是 4、5、7、9、11、12、24)2.学生:能
3.师:咱比一比哪一组的设计方案最多,并将设计好的方案记录在表格里。记 录 单 总块数 每行的块数
行数
4.学生分成七组研究并记录研究方案。
(教师进行巡视,解答学生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并注意收集学生对方案多少产生的疑惑,为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做好准备。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与形之间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三)交流并引发冲突 1.引导学生分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帮助学生记录研究成果)第一组: 4= 4 × 1=2 × 2 第二组: 5=5 × 1 第三组: 7=7 × 1 第四组: 9=9 × 1=3 × 3 第五组: 11=11 × 1 第六组: 12=12 × 1=6 × 2=4 × 3 第七组: 24=24 × 1=12 × 2=8 × 3=6 × 4 师: 第七组太棒了!,你们真了不起,设计的方案最多。你们是今天当之无愧的冠军!(引发冲突)生:不公平。
2.教师收集学生的意见并记录下来 3.教师适时的评价,引发学生进一步研究
师:相信你们说的都有各自的道理,刚才我看到了每个组的同学都在想办法,想使方案尽可能多,但有些数摆完后,方案只有一种,有的就不止一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引导学生将方案中只有一种和方案不止一种的数形图选出来,分别呈现在黑板上)
师:那么方案的多少到底与谁有关呢?刚才老师提供的学具不公平,如果让同学自己选你们愿意吗?
(教师通过课堂评价有意制造矛盾冲突,由此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欲望)
(四)再次尝试
1.老师呈现再次可供选择的块数(46、25、59、32、36、51)
2.各组学生分别派代表自主选择并进行研究。.引导学生交流研究体验,发现因数的个数是影响方案多少的决定性因素。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对于影响的三种因素,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通过再次的体验,引导学生关注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五)比较归纳 1 .观察归纳
师:既然因数的个数是决定性因素,就让我们共同观察我们曾经研究过的数的因数。方案只有一种的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从因数的特点、因数的个数和数形图不同的维度进行观察)
2.引导学生归纳质数的概念
3.在学生准确归纳质数的基础上归纳合数的概念 4.判断练习
每一个学生利用手中的数字牌,独立判断自己手中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请判断是质数的同学到前排,是合数的同学们留在座位上 请学生互相判断并提出质疑。(重点处理 2 和 1)
(六)引发思考 .过渡:从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和陈景润等数学家对质数和合数的探索,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对于质数和合数还有没有进一步想研究的问题?(引发学生提出对质数相关知识的已有了解,以及产生的问题)
第二篇:质数和合数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2页例
1、例2。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1-4题。教学目的: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与引导自觉相结合。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其他同学是什么数? 师:我们学过自然数可以分成几类?
师:这是一种有价值的分类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很有用。
师:想不想学习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关于新的分类方法你想知道什么呢?
2、探索准备。
师:同学们都有学号,请你把自己的学号数的约数找出来。(指名汇报,教师用课件演示1—12的约数)
二、探索新知,建立概念
1、分类整理,揭示概念。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你能不能把这些数按照某一标准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越多越好,但一定要有根据。
要求:每人先想想该怎样分?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伴,并准备发言(学生小组讨论)师:这些分法都有道理。奇数、偶数我们以前已经认识过了,今天我们着重来研究按约数个数来分的情况。
师:像这样只有两个约数的数,我们叫做质数,质数又叫素数;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数叫做合数。
2、尝试讨论,建立概念。
师:再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质数有什么特点?合数有什么特点?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师:还有不同的地方吗?
生:像4、6、8、9、10、12这几个数的约数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师: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师:同学们看一看书上是怎样说的?自己读一读。(指名汇报)
师:质数的两个约数有什么特点? 师:合数的约数至少有几个?
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是什么?
师出示自然数,让学生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17、21、48、45625、4836、6720075、1。
(明确可以找出每个数的约数,再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去判断,也可以只找到除了1和他本身以外的第三个约数来判断,不必找出所有的约数来,这样可以提高判断的效率。)3、1是质数还是合数?(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板书:
4、我们按照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把自然数分成了那几类?(师板书:师板书: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1)
5、巩固新知
师:一个自然数不是偶数,就是奇数,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这句话对吗? 师:奇数有多少个?合数呢?
(明确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奇数和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那么质数和合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
师:有没有最小的质数?有没有最大的质数? 师:最小的合数是几?
师: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是几?
三、巩固练习
1.判断质数或合数。31、15、1 5 0 2、9、27、67
2.填空。
(1)质数只有()个约数,合数至少有()个约数。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2)把“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分别填在下面括号里。
1不是(),不是(),也不是(),1是()。既是(),又是()。
4是(),也是最小的()。(3)
内填几一定是合数?
3.判断。
(1)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2)除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3)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4)9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5)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
()
4、在括号里填上两个奇素数,使等式成立。(奇素数指的是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数)4=()+()
6=()+()8=()+()
10=()+()介绍歌德巴赫猜想
四、做游戏:
1、猜猜校长的电话号码,从高位开始依次是:
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
()
10以内最大的质数。
()
最小的自然数
()
最小的质数。
()
是偶数也是最小的合数。
()
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
2、自我介绍:根据自己的学号,请说出这个数的特性,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五、师生小结:
刚才把自然数按照约数个数多少来分,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就要根据这个数约数的个数来判定。如果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个数就是质数,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即至少有三个约数),这个数就是合数。
六、编制50以内的质数表。
1.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也可以查质数表。
2.编制50以内质数表的过程。
(1)翻开P104第1题,指导学生先划去1;再留下2,划去2的2倍数、3倍数、……再留下3,划去3的2倍数、3倍数……,接着留下5,划去5的2倍数、3倍数、……,最后留下7,划去7的2倍数、3倍数、(2)指名念出留下的数。
设计说明: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观察、分类,初步建立质数、合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是质数、合数,进一步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3)观察一下,剩下的数都是什么数?
第三篇:《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能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规定范围内的倍数。
2、能正确区别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
教学重点:
能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规定范围内的倍数;能正确区别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找一找
1、找出15的全部因数和100以内15的全部倍数。
15的全部因数:1、15、3、5
100以内15的全部倍数:15、30、45、60、75、90
2、哪个数既是15的倍数,有是15的因数?(15)
你用什么方法找出来?还有好方法吗?
3、一个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5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二)活动二:分一分
把1、10、12、25、37、54、102、417、23、398分成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四类。
1、先让孩子独立分类
2、同桌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全班交流。
(1、37、23既是质数,又是奇数;10、12、54、102、398既是合数,又是偶数;
25、417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三)活动三:猜一猜
利用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或比大、比小说一句话,让其他同学猜。
1、同桌做猜数的游戏
2、一人利用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或比大、比小说一句话,另一同学猜。然后再交换。
(四)活动四:解决问题
选哪种包装盒能正好把90瓶饮料装完?还有其它的包装方式吗?
1、同学讨论还有其它的包装方式吗?
2、你是怎样想的?(90的 因数)
(五)活动五:动脑筋
123,234,345,456,567,……它们都是3的倍数。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是3的倍数)
(六)活动六:你知道吗?
介绍书第13页“你知道吗?(”学生介绍歌德巴赫猜想课外资料。)
第四篇: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②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③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讲授新课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数的知识(出示数字卡片:2、13、9、12、7、16、15)
看到这些数,你想到了什么?
生:2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3、9、7、15是奇数,2、12、16是偶数……
师:9不仅是奇数,还有一个名字叫合数;2不仅是偶数,还有一个名字叫质数。2是质数,9是合数,那么其他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质数与合数的知识。(板书课题:质数与合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操作,感悟
师:请两个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研究哪个数。(学生商量研究的数。)
师(出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今天,我们就借助这些小正方形帮助我们理解。
我来提出活动要求:
(1)你们研究哪个数,就从学具袋中取出几个正方形。
(2)用你们选好的正方形来拼摆长方形或正方形。能摆几种,就要摆出几种。
(3)将你摆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同时请你思考问题:
(1)你用几个小正方形拼出了你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2)你是怎样拼的?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或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两个学生利用学具独立操作、拼摆。)[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事物的特征,明确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
(二)发现图形与算式的关系
师:你们看,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与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图形消失,出示乘法算式:7=7×1。)
生:长与宽相乘就得到了正方形的个数。
师:用××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几个长方形?所以写出了几个乘法算式?
(学生根据自己拼摆的结果作出相应的回答。)
(三)发现算式与因数的关系
师: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1)有些数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有的可以写出多个乘法算式;(2)每个算式中的数,都是小正方形个数的因数。
[在操作、验证的基础上,学生逐渐发现了所用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与所拼成的长方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去发现关系,并总结规律。]
三、梳理知识,归纳概念
(一)分类
师: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1)所有的数都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2)有的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3)因数的个数不同,有的有2个因数,有的有2个以上因数。
师:你们能不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呢?
(学生按照因数的个数分类。)
(引导学生将有3、4、5、6个因数的合并为“有2个以上因数的”一类。)
[引导学生通过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从而发现质数与合数的本质区别。]
(二)归纳概念
师:观察有2个因数的这一类,它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板书: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师:观察有2个以上因数的这一类,它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数除了1和它本身2个因数,还有别的因数。(板书: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三)完善概念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2,5,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或素数)。
像(9,12,15,16…)这些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学生互相说概念。)
(四)练习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数是质数,下面来做个小游戏。
师:你的学号如果是20以内的质数,请你起立。(学号是20以内质数的学生起立。)
师:你的学号如果是20以内的合数,请你起立。(学号是20以内合数的学生起立。)
师(询问学号是1的同学):你为什么两次都没起立?
生:因为我的学号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引导学生理解1没有2个不同的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如果按照因数的个数分类,0除外的自然数可以分为几类呢?
[通过集合圈的形式,帮助学生归纳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概念间的辨析。]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想好自己的学号,听清问题,准确、快速地做出判断。
(1)学号是质数的,请你起立。
(2)学号是合数的,请你起立。
(3)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请你跑上来。
(4)学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请你跑上来。
(5)学号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请你跑上来。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做练习,全班交流探讨。)
五、延伸课外
请你把下面的偶数表示为两个奇质数的和的形式(学生独立试做。集体订正。)8=()+()
10=()+()
16=()+()=()+()
六、教学反思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打破了传统的从找某个数的因数入手进行知识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用小正方形来拼摆长方形或正方形,去感悟长方形的长、宽或正方形的边长与小正方形的个数间的关系。由直观形象的图形抽象出乘法算式,再通过观察乘法算式,又发现了某数与其因数间的关系。最后,学生又依据某个数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环环相扣逐步向质数与合数的概念逼近。
第五篇: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质数与合数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107~~109页的内容,是在约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而且能较快地看出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目标:
(一)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且掌握自然数的不同分类标准。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个数进行分类。
(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三)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质数、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二)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区别。教学关键:
使学生掌握质数与合数根本区别在于:质数,只有1和本身二个约数;合数,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它约数。能否被2整除是区别奇数与偶数的标准。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1—50自然数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想必同学们对于我国的古典四大名著被并不陌生吧?尤其是《西游记》可谓是“深入学生之心”啊!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路上真是历经艰辛,有一次师徒四人途经荒山野岭,饥饿难耐,只好有孙悟空借着筋斗云去千里之外寻找食物,不负众望啊,不一会儿,悟空就带着一支硕果累累的桃枝回来,师徒四人终于可以饱餐一顿了。吃饱之后,唐僧就想逗一下八戒,就说:“八戒,你看你吃的桃子最多,数一下桃核看看你吃了多少?”“17个”“沙悟净呢?”“师傅,12个”“那悟空呢?”“9个”“如果我要你们把你们吃剩的桃核排成方阵,八戒你想一下你们三师兄谁的桃核组成的方阵最多?”“当然是我了,因为我的数字最大。”同学们你们说八戒说的对吗?那你猜想一下组成方阵的多少与什么有关呢?(与因数的多少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个数字因数多少的问题:质数与合数。
二. 合作探究,深入浅出
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9、12、17这三个数字的所有因数,看一下能否组成方阵与数字的什么有关?在找因数之前谁能回答我怎样才能快速的找出一个数字的因数?
9:
12:
6
17: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找数字的因数,能告诉我能否组成方阵与数字的什么有关吗?(因数的个数)
2、合作探究,总结概括
刚才我们知道了能否组成方阵与因数的个数有关,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请写出这些数字的所有的因数并试着给他们分类。(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小组汇报: 24 28
17
我们把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的数字叫做合数。
把只含有1与本身这两个因数的数字叫做质数。那数字1呢?
只有自己本身一个因数。1这个数字既不符合质数也不符合合数的意义,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大屏幕出示数字,37
53
请判断哪些数字是质数,哪些数字是合数
3、细化分类
知道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区别
上一节课我们把自然数按照能否被2整除分为哪几类?(奇数与偶数)现在你能不能按照数字因数的多少来能他们分类?
自然数:质数
合数
三、巩固深化,加深记忆 出示1~~50自然数表
请在1~20的自然数中选出质数是();合数是()。
20以内的质数非常重要,在分解质因数的时候我们都要用到,所以你必须铭记于心,现在以小组合作互相说一说20以内的质数,看谁记得快。
请圈出21~~50以内的质数。(23、29、31、37、41、43、47、)请想办法记住他们。
请写出20以内的1、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的数字。()
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数字。()
3、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字。()
4、既是合数又是偶数的数字。()
下面几种说法对不对?说明理由。
1、质数都是奇数。()
2、合数都是奇数。()
3、除2以外的偶数都是合数.。()
4、自然数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5、自然数除了奇数就是偶数。()
6、“一个数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填空:
1、最小的质数。()
2、最小的合数。()
3、最小的奇数是()
4、最小的偶数是()
总结全课
拓展延伸)
四、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给出某一个数字就能知道有几个因数,你能不能根据这节课的学习给我们学校每个班40人的广播操比赛设计一种或几种方阵呢?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出发,引导学生先尝试猜想,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与讨论,从而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老师的主导地位。
本节课在学生自己总结认识质数与合数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自然数的分类,不仅仅是学生认识自然数的升华,尤其是让学生写出20以内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等等问题的数字,更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起到更上一层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