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握本源.经历过程——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强震球doc
把握本源,经历过程
——谈“角的度量”的教学设计
教师进修学校
杨利亚
江苏省江阴市中小学教研室
匡金龙
实验小学
强震球
“角的度量”这一内容,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通常,老师们把这一内容的教学界定为“技能训练课”,在这个界定之下,老师们往往先简单地介绍一下量角的单位“度”,然后组织认识一下量角器的各个部分,最后在学生熟记量角“对点、对边、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虽然训练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往往并不理想,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对于这种“事倍功半”的教学现状,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应用现代教学原理把这些对策整合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程序,这一设计在“全国第八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一、对于“事倍功半”的原因分析
经过对难点的成因进行深人地思考和分析,我们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两个“不明”,具体如下:
1、学生对于量角器的本质不明。从本质上来说尺、用来测量面积的方格纸、量角器等都是测量单位的集合,量角器就是单位小角的集合。但是由于量角的基本单位“1度的角”实在太小,因此在量角器上难以反映。量角器的制作者一般都把量角器中的1度分割线去掉大部分,只留下沿着圆周的一刻度。把量角器作为现成产品介绍给学生,教学时空上虽然通畅和快捷,但由于学生对量角器的结构特点不甚理解,认识量角器会显得比较突兀。他们不理解量角器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小格,为什么要标里一圈外一圈的刻度。也就是学生很难理解“量角器就是单位小角的集合”。另外,学生已经学习的度量工具中有的没刻度,有的有刻度;有的只有单向刻度,有的有双向刻度。“尺”上只有单向刻度,是因为“尺”的摆放与读数比较容易:“方格纸”上没有刻度,是因为稍大一点的面积可以借助计算得到:用量角器量角时,如果只有单向刻度,量不同朝向的角的大小就会感到不方便,因此不得不加上两圈刻度,学生对此也不理解。所以我们认为:量角器的高度简约化、高度智慧化、高度截面化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矛盾使得学生对量角器的理解产生了障碍。
2.学生对量角方法的本质不明
无论是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还是角度的度量的本质,都是用基本单位与当前所测量对象进行比较。例如:测量面积就是把被测量对象与单位面积进行比较,被测量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面积它的面积就是多少:而量角的本质是看被测量的角中包含多少个单位角。正因为对量角器的本质不明,所以学生对量角方法的本质的理解也就产生了障碍。两个原因相比较,第一个原因是主要原因。
二、从“揭示本源“入手设计教学策略
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角的度量的本质是看被测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小角”,促使学生对这两个本质充分而深刻地理解是上好这节课的逻辑基础,我们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就是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的。
1.明确量角的单位是“单位小角”
我们首先设计了“利用大小相同的小角,比较角
1、角2这两个角的大小”这个教学环节(如下图);在此基础上得出“利用大小相同的小角”的优越性:不仅能比出角的大小,而且可以比出到底大了多少。这样的设计事实上明确了量角的单位是“单位小角”.而且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已悄然而出。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认为本环节非常重要,但是用1度角来作为单位角在制作和操作上都非常不便,因此我们无奈地选择了“10度”角作为“单位小角”。
2.明确量角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把单位小角合并成为半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一个“简易量角器“(如下图)就形成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突出了量角器与“单位小角”的内在联系。这一联系一旦确立,那么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是死的教条了。此时量角的方法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比较角的大小”的自然而必然的延伸,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生的学习就成了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
3.强化用“简易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我们特意安排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学习量角就有了非常大的优势,一是方法容易学会,二是能够突出“量角器”和“量角方法”的本质,三是有效地化解了难点。
4.“简易量角器”渐变为“成品量角器”
在引出“成品量角器’’的过程中,我们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渐形成,经历了下面五个阶段(如下图)
每次“渐变’’我们都赋予其“现实需要”,我们认为“渐变”和“现实需要”才能促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便于其知识和方法的自然迁移,才能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感受到当前学习的“现实价值”
三、从“经历过程“入手建构动态课堂
上面提出的四个策略只不过是我们设计本课的初期阶段的一些零散的想法.这些零散的想法又如何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呢?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的过程是“不平衡”到“平衡”的不断反复的过程。这个理论对于我们整合教学策略、构建动态课堂提供了很好的启迪。
我们整合策略、构建系统的总体思想是:追踪量角器设计者的思考轨迹,凸现种种矛盾冲突,不断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量角器的本质”,理解“量角方法的本质”。也就是说,我们试图把学生的角色从“量角器的使用者”提升为“量角器的制作者”,引导学生对量角器进行“设计”,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原理,在建构工具的同时建构方法。
我们设想把量角器的结构和使用的教学具体分解落实为环环紧扣、层层设伏的几大步骤:
1.由角的大小的意义引出可用单位角来度量角的大小(1)利用活动角的变化来复习:角的大小指的是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2)利用活动角比较两个角的大小。(3)利用单位小角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比较“利用活动角比较”和“利用单位小角比较”两种方法,指明后者的优势。
本环节激活了旧知——角的大小的含义和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复习角的大小的含义,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理解,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打下铺垫;复习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用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激活。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由单位小角使用的不便引出要把单位小角合并为半圆工具
(1)设疑: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既保留小角比得精确的优点,又改进操作麻烦的缺点,让这些小角用起来方便些呢?从而引导得出可以把小角合并成为半圆(配以媒体演示)。
(2)练习: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三个角的大小(其中第三个角测量不出整数结果,用以引出单位角还要细分)。本环节突出反映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强化用“简易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
3.由这种半圆工具度量不准确引出要把单位小角分得更细些
(1)设疑:第三个角测量不出整数结果,怎样才能知道比较确切的结果?从而引出可以把单位角进行细分(如图1)。
(2)教学1度。
(3)演示:把上面的工具简单化(如图2)。
(4)呼应:测量第三个角的准确结果。
本环节主要有两个用意:在矛盾冲突中引出把单位角细分,从而形成设有两圈刻度的细分后的量角器;学生实际使用的量角器的靠近中心部分是没有分割线的,使得学生不易理解量角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演示量角器的动态演变过程的用意就在于弥补这个不足。
4.由细分后的半圆工具读数不便引出要加刻度,进而引出两圈刻度
(1)下面两个角多少度?从哪边数起?从而引出要加第一圈刻度。
(2)下面这个个头角多少度?从哪边数起?从而引出要加第二圈刻度。
(3)完整认识量角器。
(4)读刻度的专项训练。
本教学环节特别重视用真实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感悟出必须加两圈刻度,到此时一个完整的量角器已经形成,因此就势引导学生完整认识量角器,然后进行读刻度的练习。
5.完整总结量角方法,进行相应练习
(1)学生自己量出一个角的大小。
(2)由学生总结测量的方法。
(3)量角练习。
本课中虽然学生用真正的量角器的练习不多,但是本课一开始就致力于探究量角的方法,因此到这个阶段.学生自己量角、自己总结方法已经是非常容易的事了。
第二篇:强震球角的度量教学实录
《角的度量》四上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18-20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2.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把握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1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复习角的有关知识。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这是一个?(媒体出示一个角)师:对,仔细看,角怎么样了?(动画演示)生:变小了。
师:现在呢?(动画演示)生:变大了。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师:是啊,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这个角就大,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小这个角就小。(手势演示)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关于角的一些知识,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好吗?
2.用活动角比较两个已知角的大小。
师:黑板上画了两个角:∠1和∠2,猜猜看,哪个角大呢?(∠1=30°,∠2=40°)师:有不同意见吗?
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测都是凭眼睛看的,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比一比,检验一下呢? 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真厉害!
师:大家说用活动角能比,这就是一个活动角,怎么比?(师出示活动角)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比一比,给大家演示一下呢?
师: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他是怎样比的? 师:他这样比对吗? 师:谁大?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真不错,用活动角确实可以比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那∠2比∠1大多少呢?
二、探索角的度量方法,把握量角工具的基本特点
1.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样材料,看,这是一个小角,用这么多大小一样的小角(出示一些小角),可以比出∠1和∠2哪个大吗?
师:究竟怎样比呢?哪个小组的同学到台上来试一试?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亲自动手比一比啊?
师:这些材料就装在每个小组的1号信封袋里,赶快把它打开,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活动。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你们也是这样摆的吗? 师:好的。那么摆这些小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小角的共同顶点要和∠1和∠2的顶点重合;(师配手势)摆第一个小角的起始边要和∠1和∠2的一条边重合。(小角和小角要靠紧)师:这两个角谁大? 师:你们又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真好!同学们,前面的实践告诉我们,用活动角我们可以比出这两个角的大小,用这些大小一样的小角我们不仅可以比出∠2比∠1大,而且还发现„„
师:这样就比得更加(停顿)精确了。用活动角来比能一下子做到吗? 2.启发学生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不过啊,用小角来比一个一个比较零散,操作起来也不方便。唉,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既保留小角比得精确的优点,又改进操作麻烦的缺点,让这些小角用起来方便些呢?(可以引导:只要把这些小角怎么样?)师:把小角拼起来,这个办法真妙!就听大家的意见,我们选择一些小角来拼一拼。同学们看,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呀?(动画演示)
师:仔细数一数,这个半圆里有多少个一样大小的小角呢?(媒体快数)
师:我们用来拼的小角比较特别,用18个这样大小一样的小角正好拼成了一个半圆。这儿有一个角,你能用这个18等份的半圆工具来量一量吗?(投影一个50°的角)仔细看,这一点(师指)就是这个半圆工具的中心点,中心点就是这18个小角共同的顶点。谁来试一试?(指名一生演示)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要点。师:用这个半圆工具量角时要怎么摆呢?
生: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这个半圆工具的一条边要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师:这个角多大?
师:对,它正好包含了5个小角的大小。
师:同学们,现在用这个半圆工具来量角方便了吗?
师:你想用这个工具来量几个角吗?练习一有3个角,请大家拿出2号信封袋里这个工具来量一量。(生活动)师:∠1多大?
师:大家都是量得这个结果吗?好的,∠2呢? 师:正确。∠3里面有()个小角? 生1:2个小角。师:有不同意见? 生2:2个小角多一点点。
师:老师来量一量,一起看。(师量)师:的确是2个多一点点。
三、优化量角工具,认识量角器。1.优化量角工具。⑴细分半圆工具
师:这多出来的一点点不满这么大的一个小角,(手势)到底是多少呢?同学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都知道呢?(停顿)小组内一起商量商量看。⑵认识1°的角。
师:照大伙的意思,就是用这个小角来量还太大,要将每一个小角分得更加小一些是吗?多么有创造性的想法啊!同学们,为了更加精确的量出角的大小,我们就把半圆工具里的每一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份,变成10个小小角。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个小角被平均分成10个小小角,想一想,整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个小小角呢?(动画演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我们将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是一个小小角,这每一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这是一个小小角,它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1度记作1°。(板书)师: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写1°。
师:这个角是1°,这个角呢?这个角还是1°。整个半圆工具上有多少个1°角啊? 师:180个啊,看上去密密麻麻的,为了让它更加简约美观,我们把它简化一下,变一变,再变一变(动画演示),现在清楚多了吧!⑶认识几度的角。师:你知道这个角几度吗? 生:10°。师:这个角呢? 生:10°。
师:这个10°的角就是我们拼成半圆工具的每一个小角的大小。师:那这个角呢? 生:5°。
师:好的,现在我们就用这个工具来量一量∠3,看看它到底有多大,好不好?一起来看。师:从这里到这里是几度?(10°)数到这里呢?(20°)21°,22°。师:22°就是这个角精确的度数。2.认识内、外刻度线。
师:屏幕上的这个角,你能读出几度吗?(屏幕显示)
师:我们从哪边数起啊?谁能把数的方向来比划一下?(生比划)。师:这样比划对吗?我们一起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师示范,生学习)师:真好!数数看,是几度? 生:55°。
师:再来看一个角,从哪边数起?(生指)怎么数?我们也一起用手势来比划一下(生比划)几度呢?(师生一起数)生:125°。
师:同学们,每一个角我们都要数了以后才知道它的度数,烦不烦? 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一眼就能读出一个角的度数呢?
师:同学们听到了吗,觉得这个办法怎样?(好)太有智慧了,掌声送给他。我们一起来给它标上刻度。师:刚才我们是从哪里开始数的?(生指)开始数起的地方就标上0°,这里标几度?
(10°)接下来标几?„„一直标到180°为止。师:现在你能一眼就读出这个角几度了吗?(显示50°的角)师:多快!这个角呢?(反向显示30°角)师:到底是150°还是30°呢? 师:说说你的想法?
师:刚才错读成150°的同学明白了吗? 师:那30°能从这圈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吗? 师:如果也能一下子就读出来多好,怎么办? 生:再标上一圈刻度。
师:你们认为呢?好的,这回我们从哪里开始标起? 师:(再标刻度)3.认识量角器。
师:同学们坐神气,我们一起来看,屏幕上展现的就是我们现在专门用来量角的工具,叫做量角器。我们的祖先可是花了好长的时间才创造出来的,咱们班同学太了不起,今天在这节课上就完成了这个创造发明!老师要把掌声送给你们!
师完整介绍量角器,介绍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师:内圈的0度在哪里?(生指)它所对的这一条线叫做内圈零刻度线。外圈的0度在哪里呢?(生指)它所对的这一条线叫做外圈零刻度线。内圈零刻度线和外圈零刻度线统称为零刻度线。(动画显示)师:以前看见过量角器吗?想亲眼看看吗?打开3号信封袋,每人一个量角器,同桌两个人指一指,认一认,说一说量角器的各个部分。(生活动。)师:出示一个大量角器,指一学生再认。
师:咱们班有同学一开始就知道量角器可以用来比较角的大小,真是相当不错啊!
四、练习量角,进一步明确量角的方法要点。1.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
师:同学们,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到底读哪圈的刻度呢?你会读吗?一起来读几个。(出示图1)师:这个角几度?不发出声音,想好了就举手。师:真厉害!
师:从哪边读起?(生指)师:继续看,这个角呢?
师:从哪边读起,哪儿读到哪儿?用手势告诉大家。师:读哪圈刻度呢? 师:出示图3,几度? 师:读哪圈刻度?为什么?
师:很好,(出示图4)这个角几度? 师:为什么读外圈刻度?
2.学生独立量角,并尝试总结概括量角方法。
师:同学们表现真棒!那现在你能用一把量角器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吗? 生:能!
师:行啊,待会量的时候,请你边操作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⑴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 ⑵用量角器量角要注意什么?
我们一起来试着量一量练习二上这个角的度数。生:(独立量角,师巡视指导。)
师:用量角器来量角,应该怎么量?和你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生:先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师随着动画改)师:很好!同学们的意思就是要先点重合(板书:点重合)师:然后呢?
生:角的一条边和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师随着动画改)师:也就是要边重合(板书:边重合)。不错!师:现在能读出来了吗? 生:60° 师:怎么看出来?
生:我们只要看角的另一条边指着刻度几,把它读出来就行了。(板书:读刻度)师:现在这个角的另一条边既指着内圈60°,又指着外圈120°,为什么读60°? 生:角的一条边和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了。师:所以读刻度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一定要分清是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师:对啊。量得的60°我们可以记在角的这个位置。(媒体指)
师:一开始就量对的同学举起你的大拇指给老师瞧瞧!恩,真了不起!会按照同学们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来量角了吗?
师:请你马上量一量练习三上的三个角的度数,比一比谁量得又对有快!(生活动。)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角的什么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你有哪些收获呢?
第三篇:强震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强震球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3-94页。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通过学习,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主动建构、数学思考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一、导入——感悟圆的科学概念 1.引入。2.揭题。
二、画圆——丰富表象,突出本质 1.圆规画圆。
(1)交流画圆的方法。(2)尝试画圆。(3)规范画圆。2.场地画圆。3.钉绳画圆。
4.沟通联系,突出本质。
三、内化——认识圆各部分名称,自主理解特征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2.解决问题,内化特征。
四、总结全课
关于圆,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 [课前思考] 圆的认识常态教学,普遍存在三个问题: 1.注重学生对圆的直观认识,科学感悟圆不深
圆在生活中是依附于具体物体而存在的,许多物体上有圆形的面。因此,教师通常从生活实例引入圆,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的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举例时往往说什么物体是圆,没有区分物体和物体的面,也就是没有清晰地区分圆和圆面。而从集合的角度讲:圆是到定点(圆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的点的集合。因此,教学应该始终围绕圆的本质展开,而不是就现象论认识。
2.注重学生操作发现圆的特征,数学思维不足
在引导学生探究圆的主要特征时,教师大都让学生“先任意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再画
一画、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然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完善圆的特征。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有序操作,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事实上高年级学生完全可以结合画圆的过程抽象出圆的特征。并不是所有数学知识的获得都需要借助操作,只有那些学生凭借抽象思维无法理解或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才有必要借助操作学习。如果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停留于实际操作的层面,而未能实现必要的重构,那么学生就不可能发展真正的数学思维。因此,学生能够通过思靠、分析、比较推理掌握的知识应少借助操作活动来完成认知。
3.注重学生用工具规范地画圆,忽视圆规画圆的原理
学生在学习这节课前,实际已经会借助圆形物体描一个圆,并已经初步会用圆规画圆,即圆规的使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要能熟练地用圆规在纸上画圆,教师只要对学生练习过程中的捏手位置、用力程度等稍加点拨就行了。有的教师教学时,十分注重圆规画圆的规范操作方法,讲解丝毫不差,而学生呢?有的在听,有的在画,反应冷淡,甚至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我们认为,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而准确地画出指定大小的圆,是基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学生明白圆的本质与圆规画圆之间的相互联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
基于这样的认识与思考,我们在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意图的基础上,调整本课的教学思路,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课,让学生轻松地、本质地认识圆。
第四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课题
《角的度量》
教学用具
量角器、电子白板、直尺、圆规、PPT、微课视频……
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0~41页的内容。这是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也是空间与图形测量中难度最大的一课。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又通过系统的学习知道了角有大小,那么角究竟有多大是学生急于想解决的问题。
2.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感知,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角、30°角、60°角、120°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先估后量,帮助学生树立估算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角的度量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发现数学规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会正确读出所量角的度数。
教法与学法
合作探究法、批注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预设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儿一个高射炮打蚊子的游戏吧。(一次角度大了,二次角度小了,三次击中目标。)
师:游戏中我通过调整了大炮的什么才击中了目标?
生:进行游戏
生:角度
本情境设计既能围绕知识关键点、重点展开,却又点到为止,彰显了情境设计直接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不仅明确了精确角度的重要,更产生了一种欲罢不能和急切学习的心理状态。
二、复习旧知
(一)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
1.提问:(1)怎样的图形叫做角?(白板上画1个角。)
(2)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白板上书写:边、顶点、边并演示延长。)
2.白板上画几个角。
(1)让学生把三个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
(2)追问:“你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吗?”
小结: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生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几何对象。
生2: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它们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生:角3>角2>角1
生:不做反应(迷茫)
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角的两边都是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教师用直线笔延长演示,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无限延伸的含义。
三、探究新知
师:要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可以使用什么方法?”
白板演示(链接到导入-置景导新)
1.认识量角器。
(1)白板上的或者自己的量角器上有什么?(从白板工具栏中选取出量角器。)
(2)请同学们尝试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3)多媒体课件演示(链接到概念-量角器)
补充并小结归纳:
量角器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上标一个数。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圆刻度(顺时针方向)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内圆刻度(逆时针方向)也是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
(5)自学看书本的知识。
(6)师:(多媒体演示并板书)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o”来表示。把半圆形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的角,记作1°
。这里的“度”同温度的“度”不同,温度是“摄氏度”,也不同于用电的多少“度”,用电的“度”是“千瓦/时”。这两个地方的“度”是我们的习惯用语。
(7)师:请同学们利用白板上的量角器画出1度。(画角要小心)
(8)请同学们在白板量角器上找出20度、30度、60度、120度、135度、150度。
2.量角。
(1)(窗口播放器)课件上出示书本上的∠1,提问:你能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该怎么办呢?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以下几种错误类型的同学,但不急于纠正。)
①错误类型1: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
②错误类型2:零刻度线与角的边没有对齐。
③错误类型3:内外圈读数反了。
(2)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度量角的具体步骤。
(3)师: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让刚才巡视中注意发现有错误的同学先汇报)
师:怎样才能避免以上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4)师:小结学生的量角的步骤(课件展示。)
(5)演示量角
(6)(课件展示歌谣)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7)师布置任务
(8)再次提示量角的方法和量角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角大小的决定因素。
(1)师:白板上画两个角(一个用小量角器画,一个用大量角器画)
请学生说一说两个角有什么不同。估计一下,谁大谁小。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请看到书本P38页例1。用量角器在书上具体量一量,并标出度数。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师:相信通过度量,绝大部分学生们都知道两个角一样大。(链接到测量-想一想)
(4)师小结并板书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4.摆角。
(每人提供两根牙签)
师提出要求:
(1)在自己的量角器上用牙签摆角:一人板演,在实物展台上摆相应角。
①摆一个1度的角。指名演示,同桌说说怎么摆的?
②摆一个直角。
③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同桌互评。
(教师补充)
生1:目测:用以个固定大小的角去比和量。
生2:用量角器。板书“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
生:观察
生1:刻度
生2:度数
生:……
生:自学
生:交流汇报并听讲
生:画角
生3:在白板上指出
生:尝试度量书本37页的∠1,并标上度数。
生交流
生: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把量角器零刻度线与另一边起始边对齐重合,角的另一条边距所对应的量角器刻度线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生:使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对齐重合。
生:对着课本上的∠1,跟老师一起用量角器度量。
生:齐读
生:自主度量37页的∠2,同时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生:一样大
生:标记度数
生汇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生:参与活动
生:汇报点评
在认识量角器时,帮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量角器,知道量角的大小,在让学生认识1度的角时,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这样将学生自主探索和多媒体演示补充有机结合,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度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角的大小决定因素的教学,由猜测到验证,再到结论的得出,加深了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认识,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也把角的两边是射线可以无限延长这一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系统。
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摆1度的角、90度的角,帮助学生建立特殊角的表象,再摆
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有利于学生正确判断所摆的角的度数是读内圈,还是外圈,从而解决量角时读数的难点。最后让学生脱离量角器,在桌子上摆角,培养学生对角度大小的初步估量。
通过播放量角歌谣口诀巩固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量角步骤。
引导学生进行估算,通过对图形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检测环节
(1)同学们,还记得回应课前引入的“角3比角1大多少”这一问题吗?现在让我们再来测量这个角。
(2)你能估出下面的角哪些角小于90°?哪些角大于90°?(画角在白板上)
(3)师:请同学们做一做书本38页第3题。
生:测量度量并计算
(B、C组做)
生:(B、C组做)
生:估计两个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然后把这些角描在练习本上,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各是多少度
(A组做)
将测量与计算有机结合,帮助学生逐步从几何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认识它们的特性。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题
2.观看教师自制微课视频
通过课后练习巩固与检测学生已学知识。微课作为补充知识,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并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知识提升。
教学流程图
开始
导入:学生通过参与高射炮打蚊子的游戏,顺利进入课堂
提问:(1)怎样的图形叫做角?白板上画1个角。
(2)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电子白板(复习旧知)
学生把三个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
探究新知
白板工具栏中选取出量角器。学生观察白板上的或者自己的量角器上有什么
电子白板(认识量角器)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多媒体演示
教师补充
.量角
提问:你能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该怎么办?呢?
PPT演示
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度量角的具体步骤并汇报
多媒体播放歌谣
总结并演示量角步骤
学生同步演练
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画的两个角有什么不同?估计一下,谁大谁小。
角大小的决定因素
学生回答
总结
根据要求进行摆角活动(牙签)
摆角
出不通难度的题
检测环节
分A、B、C三组做题
布置作业
布置书面作业
微课视频
第五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时间
10.24
地点
录播室
主持人
主备人
主题
角的度量
参会成员
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准确理解1度的概念,准确认识量角器,能熟练使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等方式认识量角器,通过重叠角掌握量角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严谨操作的精神。
重点:理解1度的概念,认识量角器,熟练使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
难点:重叠角掌握量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量角器,三角板,大小相等小角若干。
教学活动设计:
(一)通过准确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明确认识度量角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1和∠2,问题:∠1和∠2哪个角大?学生会比较容易地说出∠2大
2、教师追问:大多少?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必须要知道每个角的大小]
师:用三角板中的角比一比,看能不能知道∠2比∠1大多少?
3、师总结:看来需要一个合适的工具精确度量每一个角的大小,才能知道大多少。
4、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度量角的大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度量角。]
(二)理解1度的角
1、师:测量长度要确定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确定面积单位,测量角的大小要用什么做单位呢?
师课件介绍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一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做1°。
[设计意图:完成教学目标,为后面的度量角做准备。]
(三)认识量角器,在量角器上找角
1、师: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制成的。
2、观察量角器
师:认真观察量角器,你从量角器中看到了什么?
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中心
0度刻度线
其他刻度线
角
如学生不能说出角,则教师提问:你能从量角器中找到角吗?
3、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打印的量角器的图案上画出不同的角(学生随意画)
全班交流:你发现这些角都有一个共同点了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所有的角的顶点都在中心
师:你画的这些角是多少度?
组内互相研究,全班交流,得出结论:一条边是0度刻度线的角,直接看另一条边就知道角的度数了;如果两条边都不在0度刻度线上,两个度数相减,就得到角的度数。
4、学生在量角器上用笔比划出有一条边是0度刻度线的角,画得越多越好,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利用度量的叠合性来量角,需要在量角器中准确地找到角,从而降低量角的难度。]
(四)度量角
1、师:度量角很简单,只要我们能够在量角器中找到与已知角重合的角就可以了。学习纸上画了很多角,请你度量出它们的度数,然后像老师这样标出角的度数。(教师出示标度数的方法)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汇报:比较一条边是0度刻度线的角与已知角重合两条边都不在0度刻度线上的角与已知角重合,哪种情况更容易读出角的度数(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一种情况更容易读出角的度数)
师:那么,老师建议大家以后都用一条边是0度刻度线的角与已知角重合[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找到度量角的最优化的方法]
2、纠错:教师展示同一个角但却因为看的外圈或内圈的不同,导致出现度数不同的情况。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汇报。
明确认识:外圈的0度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就看外圈的刻度,反之,则看内圈的度数。
师提醒:度量角时“重合要仔细,度数要看准”(板书)。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强化学生的正确认识。]
(五)巩固练习
教材41页做一做
(六)巩固提升
练习七第4题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七)师生梳理、总结全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课堂评价
本节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课后完成练习七第3题。
修改栏
引入新知
重点知识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