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与联合国教案
教案
2010年中国世博会联合国馆 一个地球 一个联合国 一杯中国茶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由发展中国家举办的首次世博会,联合国及下属多个专门机构已经正式确认参加。联合国联合馆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位于上海世博会浦东园区B片区,靠近高架步道。联合国的参展主题是“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将集中展示联合国及其系统机构的各国际组织在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城市管理等领域进行的有益尝试及成功实践。有40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确认参与联合国馆的展览展示,这在联合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其中很多国际组织和机构还将于世博会期间在联合国馆内举办各种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
2010年5月1日,联合国馆正式开幕,迎接四方的宾客。欢迎光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联合国,您的世界!
One Earth,One UN,One Cup of china Tea
一个地球 一个联合国 一杯中国茶 8月27日,上海世博会传来喜讯,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六安瓜片、祁门红茶等历史名茶将代表世界名茶,入驻世博会联合国馆。
“我们的理念是,„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让中国名茶通过联合国馆,走向世界。”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茶品管理委员会主任黄汉庆说。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于明年5月1日开幕,前后历时184天。受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委托,上海市茶叶学会承担了联合国馆参展茶品的组织工作,并受到业内广泛关注。(详见本报6月30日二版专题报道。)截至8月27日,已经有湖龙井、都匀毛尖、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四家历史名茶签署协议,入驻世博会联合国馆。此外,还有湖南安化黑茶、广西横县花茶以及来自福建、浙江的六种历史名茶正在接洽中。
前卫的组织理念,获得了世博会和世博局的高度赞许。经世博会组委会特批,8月27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关新率领杭州市属部门一行17人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联合国馆工地。何关新说,杭州是上海的后花园,“西湖龙井”茶瞄准世博会的国际影响,按照“喝茶,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努力打造国际品牌。2010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为展示中国茶产品提供了绝佳平台。
入驻联合国的名茶,将严格限制为10种,并涵盖六大茶类。每种入驻名茶需要150万元赞助费,所有费用将全部用于世博会相关活动。黄汉庆说,“这道高额赞助门槛,确保了入驻品牌的实力和营销理念,确保入选茶类的品质。我们将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做好这次名茶进联合国馆的组织工作。不能因为茶类不好,影响中国茶形象,也不能因为中国茶,降低联合国馆的形象,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如果凑不到10种名茶,我们宁愿放弃这个项目。”
据悉,虽然联合国馆茶叶不以展销为目的,但是真正能够展销的,只有联合国馆。各省展馆中,只能做形象展示,不能现场销售。入选品牌,将可以在产品上印刷联合国标志。
黄汉庆说,“在184天的长效宣传之外,还存在为期三年的后世博效应。此外,我们在积极努力争取,希望三年以后还能延续使用联合国标志,把宣传效果做到最好。中国茶界衷心希望通过世博会,赢得„后世博效应‟的丰厚回报。”
茶企业进联合国馆的5大独有优势:
(1)茶文化是高雅文化,而联合国馆是2010世博会100多个场馆中规格最高的场馆之一;
(2)联合国馆的设施适合全面展示中国茶、中国茶文化,并专门提供场地供中国茶道、茶艺连续系统演示;
(3)在联合国馆论坛区域内,还可举行多种以联合国馆冠名的茶文化论坛等活动,是扩大茶文化影响的最佳场所;(4)还有100平方左右的商业展示区供销售被认可的参展企业产品,产品外包装还可使用联合国馆UN标识;(5)可以与30多个联合国组织亲密联系,是中国茶、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最佳渠道。
作为中国茶叶界代表的十大名茶15日正式入驻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因为中国茶的长期加盟,联合国馆“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的展示主题,巧妙地变化为“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
来到联合国馆开会、参观的人们,徜徉在一片反映贫穷与发展、战乱与和平、饥饿与健康的照片丛林中,品茗一杯中国香茶,无疑对倡导和谐、合作的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一分理解和向往。
据介绍,此次入驻联合国馆的中国十大名茶共有绿茶、红茶、白茶、黑茶和乌龙茶五大类。相关活动由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活动组委会、上海市茶叶学会主办。
按照质量、品牌、规模等综合标准,来自福建、贵州、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北京等中国主要茶叶产销地的十家企业最终入选。
“联合国馆是世博会众多展馆中最特殊的一个展馆,是一个世界各国和平交往、合作共赢的大舞台。让传递和谐、美好信息的中国茶走进联合国馆,具有特别的意义。”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活动组委会主任黄汉庆说。
联合国展区总代表奥尼·贝赫纳姆认为,茶叶源自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对世界的独特贡献,而茶与茶文化都是地球的瑰宝和全人类的财富。中国茶以联合国馆为“家”,可以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分享其中蕴含的美好与哲理。
中国茶文化倡导的清和、俭约、耿介、求真、求美主张与联合国所倡导的“世界需要和平,人的总称需要和谐”理念不谋而合。据悉,由世界各国人物参加的和谐茶会将作为中国茶人在联合国馆勾当区的焦点勾当,到时候各国朋友将路程经过过程奉茶、敬茶等方式,表达人的总称和谐相处、敦睦友善、诚信待人的思惟,预示出“以小我融入大我”的茶道精力,用茶同样的平和表情,把心灵美好、人生美好、自然美好全数灌注到世博的安徽八台甫茶一壶茶中。
茶作为一种特殊文化使者、代表和特殊商品,在与联合国馆相互作用互助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完成中国传统文化与联合国的一次相互作用,完成中国茶文化与世界各国一次极佳的会话。
我鼓励所有联合国系统机构、计划署和基金会抓住此次机遇与全球的观众进行沟通。让我们共同向世界展示联合国在推动社会公正与和谐、倡导环境保护以及提高世界城市居民总体生活福祉等方面的诸多方式
第二篇:政治选修3:5.2《中国与联合国》教案
第二框题中国与联合国
一、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国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2、1949—1971年中国因美国的无理阻挠而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1949年,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府要求取代已经根本不能代表中国的旧政府,参加联合国工作。苏联、印度等国也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但是,在美国的无理阻挠下,这一正义要求遭到拒绝。美国采用“延期审议”等手段,为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设置重重障碍,导致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长期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专家点评:
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第2758号决议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经过长期斗争,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著名的第2758号决议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立即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组织上彻底地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这是中国与广大坚持原则、主持正义的国家的重大胜利。从此,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联合国舞台上,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步入正轨,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相关链接:
二、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
1)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2)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当代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3)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相关链接:
2、作用:
(1)为维护和平做贡献
①坚持多边主义②推动政治解决③参与维和行动④支持军控防扩
知识拓展: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
单边主义,是指美国保守主义奉行的一种对外政策。所谓单边主义,并不是“单干”,而是指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仅仅从自己的判断和自身国家利益出发,独断专行,不考虑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不同其他国家进行磋商。这是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一种表现。
多边主义,是指解决国际问题和纠纷,应通过国际合作,进行协商,充分发挥多边机制的作用以取得共识,达成协议。多边主义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普遍的行为原则”,比如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准则;二是能够协调三个以上国家关系的“制度形式”,但这并不是说只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一起采取行动就是多边主义。所以美国打伊拉克虽然拉了30几个国家,但它仍然是一种单边主义的行为。
(2)为促进发展做贡献
①坚持互利合作②参与经社活动③推动南北对话④加强人权合作
3、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的主张
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中国主张改革应有利于坚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作用,维护会员国的共同利益;应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和发言权,切实维护其利益。
◇本框题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主要要掌握如下知识:
◇2个作用:即中国在联合国中作用的两个方面
◇1个地位:即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第三篇: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偶然与必然
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的偶然与必然
关键词:新中国外交联合国中美关系
1971年10月25日,这是新中国历史值得纪念的一天,在这一天,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和安理会中被剥夺20多年之久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这就是著名的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
然而,这一切的发生似乎是那么突然,就连我们的领导人也没有预料到,毛主席就曾坦言:“在联大的胜利,我都没有想到。”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文革时期,造反派将中国搞得一片狼藉,经济建设止步不前。建国后毛泽东的一些错误的外交政策让我们国家在国际上“四面受敌”,仅在1966年至1967年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同已建交和半建交的40多个国家中的近30个国家发生过纠纷。中国还出现了短时期的无政府状态,外交部遭到了“造反派”的围攻。这些都在国际上对中国的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而在此之前,中国对联合国的印象大多数时间内并不好,在中国政府看来,联合国不过是听任美帝国主义摆布的傀儡政府。特别是在经历过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朝鲜战争之后,中国政府将讽刺美国的词语都用到了联合国身上,将“联合国军”定义为“侵略军”,抨击联合国“助纣为虐”。而中国的一些媒体特别是《人民日报》对联合国的批判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美国政府那边也对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心存忌惮,对中国重返联合国可谓是百般阻挠。然而就在双方都你不情我不愿的情况下历史的重大转折发生了。谁都没有做好准备。因此,当中国领导人获悉联大已通过中国合法席位时,国内没有任何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相应准备,以至于第二天,周总理火速召开会议,讨论中国是否派代表团参加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我们没有做好重返联合国的准备,美国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不能操控联合国的决议。他们知道中国迟早会进入联合国,但是没想到事情会发生得这么突然。基辛格在秘密访华的时候还信心满满的对叶剑英说中国近两年内不会进入联合国。这一事件也让美国人措手不及,他们本想通过“两个中国”的方案来托延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步伐,但是这样不合理不合法的方案被我国断然拒绝而且联合国内部大多数国家纷纷反对,这是在干涉我们的主权,是我们断断不能接受的。美国人质所以多次阻挠中国进入联合国,不仅由于两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完全对立,更重要的是美国不能容忍一个人口大国的崛起,并在国际舞台上与之抗衡。面对失败,美国人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地位。
那么难道这一切都是偶然吗?1971年之前难道中国就没有一点重返联合国的迹象吗?不!偶然当中还隐藏着必然。中国重返联合国,不仅仅是被“非洲朋友”赶鸭子上架给硬拉进去的,它还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必然事件。下面我们就来探讨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和联合国的关系。1945年,中国(中华民国)以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身份加入联合国。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多次致电联合国,申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要求联合国让中国指派代表参加联合国机构的工作,并且把不能代表中国的国民党政府的代表逐出联合国。但这一要求一直以来遭到来自美国的反对,就这样,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外围游走了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中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并不融洽,但是中国对联合国的态度是微妙复杂的。在朝鲜战争时期,中国甚至和联合国兵戎相见,但是中国对联合国的态度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差。虽然我们认为联合国是美国的帮凶,但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联合国同样受到美国的压迫,联合国的很多决议都是在美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达成的,中国政府仍然希望它能站出来主持公道,并且和中国团结起来反抗美国的霸权主义,从这个角度看来,中国政府也是希望加入联合国的,是对联合国抱有很大希望的。可以这样说:中国对联合国的态度是“又爱又恨”的。所以,这为中国重返联合国提供了先决条件。
我们再来看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环境是怎样的。这段时间冷战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的时候,苏联的实力和美国还有不小的差距,美国仍然是世界的霸主。但是进入到六十年代中后期的时候,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逐渐开始壮大起来,苏联也开始挑战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在联合国的内部,不仅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发出反对美国的声音,连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再对美国言听计从。在关于是否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的表决中,就有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等资本主义国家投了赞成票,拉丁美洲也有7个国家投了赞成票,美国在世界上一呼百应的那个时代正逐渐走向末路,美国人也不得不开始思索与人合作的问题了。
另外,同时代的苏联,正是发展的鼎盛时期,他们的工业发展已经逐渐赶上美国人的脚步,军事力量也非常的强大。而在六十年代初期,中苏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同时世界的两极格局也受到强有力的冲击,两大阵营(美、苏)均出现离心现象,民族主义国家已团结的面貌登上了世界的政治舞台,在这种形势下,原先的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改变,取而代之的是“霸权与反霸权”的型新战略关系,这是所有民族主义国家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在共同安全利益的基础上,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反对霸权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保卫世界和平。而中苏关系的破裂,以及毛主席所说的苏联沦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都为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中美关系“解冻”埋下了伏笔。而这,也促进了中国的重返联合国。1969年6月至10月,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这四位元帅进行了近20次战略务须讨论,向中央提交了很多书面报告。报告中总结得出了中苏矛盾大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的结论,并提出“东联孙吴、北拒曹操”的战略构想。中美联合以遏制苏联在亚洲的扩张主义的趋势,已经两国领导人心照不宣的事情了。另外,美国长期身陷越南战争,也让美国的外交政策不得不做一些调整。
正如上文所说,美国人的态度的转变也让中国加入联合国变得可能。从建国初的敌对态度变成合作,这让改变了世界上的很多国家的想法——美国人都开始亲近中国了,我们还等什么呢?1971年基辛格的秘密访华,已经能够看出中美外交恢复正常化的端倪。可以说是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美国人与中国人越来越密切的往来让一些本来拿不定主意的国家坚定了力挺中国的信心。他们本来既怕得罪美国人有想和这个新兴的社会主义人口大国打好关系(以利于本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但是美国不再和中国剑拔弩张了,他们就没有这不必要的担心了。而美国本来也很犹豫到底中国是敌是友,中国进入联合国后他们索性也不再遮遮掩掩。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打破了冰冻了22年的外交坚冰,这一历史事件在两国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历史的进程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可以说,加入联合国掀开了共和国历史的新的篇章,而在加入联合国后我们国家在经济上也得到联合国的很多援助,对于我们国家的政治、外交也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它看起来发生得那么偶然,但是这偶然当中有隐藏了无数的历史的必然。历史的浪潮是不可阻挡的,这是世界的进步,将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新中国排除在联合国的大门外本来就不符合联合国的宗旨。世界的主流发展趋势是和平,是合作,是共赢。任何想要实现霸权主义的国家和团体都终究要走向毁灭,一切想要把自己孤立起来的国家也终究也不会达成目的。现在我们再去回顾那段历史,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要想求得国家的发展必须要走出去,和其他国家合作,学习他们先进的东西,并将我们优秀的文化推出去,让它影响世界。联合国在今天也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也都在联合国内发挥他们自己的作用。根据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原理,每个国家都有他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能轻易的将一个国家排除在世界体系的外面。尤其是在全球化如此广泛的今天,任何一点微小的扰动都可能影响整个世界,我们必须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协作才能共同面对人类未来的挑战。人类的未来是未知的,我们要共同面对很多灾难,只有在联合国的健全的框架体制下,全人类才能够更好的团结在一起。
参考书目:
《构建和平----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演进》,赵磊,九州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胜利在1971----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纪实》,陈敦德,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新中国外交》,陈宏(撰稿),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冷战对峙》,任向群,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张德广、杨文昌,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
《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裴默农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第四篇:第二框题中国与联合国
第二框题中国与联合国
一、课程标准:
5.13 评析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阐述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二、新课教学:
(一)、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课堂探究: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即旧金山制宪会议)在美国召开。董必武受中共中央委派,作为中共和解放区的代表随中国代表团出席这次会议,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与会期间,董必武欣然赋诗,记述此行感受:“世界安全要共谋,橡林建议早绸缪。主盟坛坫推三国,荟集衣冠合五洲。争论中心为委托(英文vet0的译音,否决权之意),商量大事不糊涂。宪章签字施行日,庶使劳民得小休。”
请你解读这首诗,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说一说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渊源。
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国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2、1949—1971年中国因美国的无理阻挠而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1949年,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府要求取代已经根本不能代表中国的旧政府,参加联合国工作。苏联、印度等国也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但是,在美国的无理阻挠下,这一正义要求遭到拒绝。美国采用“延期审议”等手段,为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设置重重障碍,导致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长期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专家点评:
联合国有不少会员国因革命或政变而更迭政权、改变国名,但是新政府顺利继承旧政府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在联合国的席位并未受到影响。按照国际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以后取代国民党政权在联合国的席位,是顺理成章、不应有任何争议的事情。美国的无理 阻挠致使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进程被拖延22年之久。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暴露了联合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局限性。
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第2758号决议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经过长期斗争,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著名的第2758号决议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立即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组织上彻底地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这是中国与广大坚持原则、主持正义的国家的重大胜利。从此,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联合国舞台上,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步入正轨,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相关链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是联合国技术援助计划的管理机构,其宗旨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向它们提供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援助。197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启动了中国与联合国驻华机构的合作。经过双方多年的共同努力,合作形式不断创新,合作内容日益扩大。
到2004年底,联合国系统驻华机构多达15个,对华援助资金与项目覆盖农业、工业、环境、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众多领域,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探究: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将一如既往地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履行国际义务,同各国一道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想一想:今天的中国在联合国中担任什么角色?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1、地位:作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
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当代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相关链接:
1981年,联合国进行秘书长换届。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名坦桑尼亚外交部长萨利姆为候选人,而美国等国坚持原秘书长、来自奥地利的瓦尔德海姆连任。中国以否决权为后盾,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立场。最后,安理会经过协商,重新提名,向大会推荐秘鲁人德奎利亚尔为秘书长候选人,并获得大会任命。这一事件表明,中国在联合国始终维护和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作用: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1)、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通过与联合国广大会员国特别是安理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中国积极推动多起地区冲突走向政治解决。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参与水平不断提高。在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领域,中国努力维护现有多边条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支持发挥联合国在防扩散领域的核心作用。
相关链接:
中国1990年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军事观察员,到2004年底,已先后为13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 362人次。2004年,中国向东帝汶、利比里亚、阿富汗、塞黑科索沃地区和海地派遣59名维和警察,并应联合国的请求,向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派遣维和警察分队。
(2)、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中国连续担任经社理事会理事国,积极参与经社系统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国际会议和其他活动并承办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积极推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敦促发达国家为实现全球普遍、协调、均衡发展承担更多责任。中国加人多项国际人权公约并认真履行公约义务,与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保持良好合作,与多国展开人权对话。
相关链接:
1995年9月,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19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众多国际组织的1.76万名代表围绕会议主题“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展开热烈讨论。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为全球妇女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已加入包括《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的国际公约》、《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和《儿童权利公约》在内的多项国际人权公约,采取一系列措施履行公约义务,并根据公约规定及时提交履行公约情况的报告,接受联合国条约机构的审议。
3、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的主张
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中国主张改革应有利于坚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作用,维护会员国的共同利益;应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和发言权,切实维护其利益。
◇本框题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主要要掌握如下知识:
◇2个作用:即中国在联合国中作用的两个方面
◇1个地位:即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第五篇:模拟联合国中国发言稿
主席,各代表先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极大地缓解了能源紧张问题。但在其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伤害。至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在苏联建成后,一些国家开始相继建造核电站。目前,全球有数百座核电站在运行。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前段时间,日本“3·11”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故令全球紧急关注各自的核安全状况。
对此,我国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3月16日,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全面审查在建和电站,暂停审批核电项目。与此同时,相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核电安全规划,着重提出对新建项目选址,对已运行项目抵御多重叠加灾害事故等方面提出更严格的标准。未来还将强化核安全局下属的区域核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能,并要求企业建立自己的应急抢救队伍。
当然,加强核安全符合各国共同利益,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各方应切实履行核安全的国家承诺和责任,加强国内相关立法和监督管理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本国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切实巩固现有核安全国际法框架,推动《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制定案尽早生效,促进《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的普遍性,有效打击核材料非法贩运;切实加强核安全国际合作;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核安全能力;切实处理好核安全与和平利用核能的关系。
中国高度重视核安全,坚决反对核扩散和和恐怖主义。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武器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并且积极支持加强国际核安全努力,坚定支持各国平等享有和平利用核能权利。
并且中方认为,美国作为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之一,继续以不可逆的方式大幅度削减核武库,进一步减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对于最终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和促进国际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
总之,我国呼吁各方进一步凝聚共识,本着互利共赢的精神,普遍参与,密切合作,应对核安全挑战,全面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贡献。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国际政治格局的改变,以及缓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并且需要大国之间的利益与妥协,以达到政治格局的平衡。这需要各国以人类自身为出发点,用人道主义去衡量社会的价值,减少核武器对整个地球生灵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