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更好的设计数学课堂导入方式
如何更好的设计数学课堂导入方式
主讲人:陈昌和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界定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节完整的新授课,应包括导入新课、新授课和巩固练习这三个基本部分。其中新授课是主体,导入新课是为了引出新课,导入新课虽不是主体,但它却是整节课堂教学 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新课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成败。因此设计好上好导入新课这一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开门见山法
所谓“开门见山法”是指单刀直入,直切主题,在上新课前,不加以其他环节,由教师直接引出新授课内容。这种导入新课方法的优点是A、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直接明了,简单高效,节约大量课堂时间。B、可以适时地破题质疑,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开门见山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在许多新知识的传授中经常用到。例如,我们在讲《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想到什么?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大胆地设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与什么共同之处?
师:所以老师想进行一种尝试,直接让你们完成《课堂作业》第29页,有这个信心吗?
开门见山法主要适用于与以前所学知识无联系的新知识的传授中,因为对于此类新知识的传授,由于无旧知识可以迁移,因此采用直接切入主题的开门见山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就最为适宜,开门见山的方法优点显而易见,但缺点也较多,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适用范围窄,由于省去了导入新课这一阶段的很多时间,因此课堂结构就会显得疏散。
2.复习引入法
所谓“复习引入法”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法。由于数学教材的编排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因此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新知识的学习就必须以旧知识为基础。复习引入式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就适应了这一特点,它在许多的数学知识的传授中,应用非常广泛。
复习引入法的基本模式是:先复习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再由旧知识引出与之有联系的新知识。例如我们在四年级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时,就可采用复习引入法。由于在三年级,就已教学过万以内数的读法,很显然,亿以内数的读法,就是建立在万内数的读法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组万以内的数,让学生读完后,说出万以内数的读法法则,这时教师可以问:“刚才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那么五位、六位、七位、八位等这些较大的数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复习引入这一导入新课的方法,应该说包含两个步骤,即先复习再引入,“复习”这一步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教师出示复习题的方式。教师在出示复习题时可以让学生口答(例如口算等较简单的题目),或者学生独立作业的方式(例如计算等较复杂的题目)。而“引入”是在“复习”完成后向新课过渡的阶段,是“复习引入”中一个重要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就显得结构不严密,失去了导入新课所要达到了的目的。“引入”中,教师可以直接陈述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也可以采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的方式。
“复习引入”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的应用,前提是必须有旧知识作为迁移,因此在数学这一知识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会使整节课教学结构紧密。
3.创设情境法
这里所说的创设情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新知识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这一导入新课的方法与上述两种有很大的不同,它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做实验等方式来实现,从而用一种别具一格,饶有趣味的方式来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例如,在教关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它的导入新课可以通过教师说故事来设计:在数学王国里,有很多很多的数,其中有一对兄弟俩长的非常相似,(板书:257.6 25.76)你能分辨出它们的大小吗?如果这兄弟俩能相互团结,和睦相处那该多好呀。可是257.6依仗自己大,对25.76不仅不爱护,反而经常欺负它,这件事被生活在它们身边的小数点知道了。小数点决定要为25.76讨回公道,机会终于来了,这天257.6又在耍威风,那神气劲儿就别提了,就在它得意洋洋的时候,小数点悄悄地从“7”的右下角来到了“2”的右下角(教师操作橡皮泥小数点),大家再看这个数(手指2.567)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呢?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小数点位置移动能使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那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上面这个例子就说明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把枯燥无味的导入新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实例
课例: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的新校舍刚刚落成,操场上的跑道还没有完全搞好。今天一早,有两个工程队就找到了李校长,甲工程队说:包给我们,保证15天完成。乙工程队说:包给我们,10天就完成。如果你们是李校长,会怎么办呢?(投影出示操场图)
生A:就包给乙工程队吧。因为只要10天,比甲工程队快。
生B:我觉得还是包给甲队,因为时间快不一定能保证质量。生C:包给两个队,让他们一起完成。师:现在有这么多方案,4人小组讨论一下,哪一个最好? 讨论汇报,得出由两个队合做。
师:现在我们把这个实际问题,编制成应用题。(出示:一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完成需要15天,由乙队单独完成需要10天。现在由两队合做,需要几天完成?)大家默读题目,先估计一下,需几天完成。生A:10天、15天、25天、5天。
生:一定少于10天。师:有这么多答案,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你们认为哪些有可能对。学生讨论得出:5天和少于10天有可能对。因为两队合做比一个队独做肯定要快。
师:现在请大家列式验证一下。
这位老师善于就地取材创设情境,注重学用结合,使学生对本来枯燥的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没有让学生沉溺于“帮校长出主意”中,而是及时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数学的方法加以解决,重视猜想和估算,突破了应用题教学的一般模式,把列式解答只作为验证“猜想和估算”的结果的手段,很好地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创设情境法”的优点很明显,它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好。但它也存在占用时间多,难以把握住课堂纪律的弊端。因此,在采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导入新课的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一节课选用何种方法导入新课,要根据具体内容选用适宜的一种。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不管选用什么方法导入新课,都要把握住时间,控制住课堂节奏,要保证新授课有充足的时间,不能喧宾夺主。
第二篇:数学课堂导入的情景模式设计
数学课堂导入的情景模式设计
1.引言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进入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是一节课的关键部分,它为整节课的气氛奠定了一种基调,或民主的,或热烈的,或自由的,或呆板的。。。而整堂课的气氛又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影响他们的知识建构。课堂教学时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因此优化课堂导入的情景模式便成了优化教育的重要一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课堂导入”的方式便逐渐成为众多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在探索中,也出现了许多误区,一些理论研究一味追求“新”.“奇”,而忽略了其本质。“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应更注重知识性。“新”.“奇”是要为内容服务的,应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模式,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以最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来解决在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2.数学课堂导入模式设计的理论基础
环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于人的知识获得,智力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国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变成画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到:“一切知识却是从感官开始的。”由此可见,环境的创设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环境的创设包括别具一格,独具匠心的教室布置,课堂情境的创设等。格式塔认知心理学论证了情境的暗示或启迪作用。具体表现为:当我们遇到抽象复杂的知识时,我们往往趋向于用具体的模式来帮助我们进行抽象思维,把所学的知识建构为易于我们记忆和理解的形式。亦即人在特定的情境中,心理活动倾向于把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因此,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境,为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的建构提供线索,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与学生在宽松的情境中,共同思考问题探讨问题的意义,审视各种可能性,阐释自己的独特见解,其乐融融。
3.数学课堂导入的原则
课堂情境创设很重要,但课堂导入的情境创设尤为重要。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节课的导言设计的好,会引发学生对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开讲”是一种艺术,从讲课一开始就要做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做到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因此作为一位数学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要先从导言上下功夫,认真研究导课的艺术。而导课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教无常法,教有常规”,虽然导课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也有一些原则。(1)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2)导课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导课要有新颖性,具有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重要指向。(4)导课要有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导课要有简洁性,具有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4.数学课堂导入模式及案例分析 4.1 游戏式导入
游戏式导入是用做游戏的方式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其主要特点是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内驱力之一,它明显地提高人的活动效能,由于学生饱尝欢乐,心情舒畅,当然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发展,使认识逐渐深化。而数学教材有它知识的系统性,一般编写的比较简洁。由于数学的研究对象的特点,教材在许多地方的叙述比较枯涩,这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叙述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要注意从数学学习中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以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初中生,他们的自觉性,自制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而好奇心,好胜心较强。如果教师掌握他们的心理规律,利用知识与兴趣迁移,逐步引导他们热爱数学,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教学质量就必然提高,游戏就成为一种好的引入方法。
如在上一元一次函数这节内容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个游戏,让学生把自己的年龄除以二,再加上一,然后把结果说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结果,“猜”出学生的年龄。当教师每次都猜中时,学生就会对此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对老师如何猜的如此准确而惊奇。在此时,教师写出这节课的课题,告诉同学们在学完这节课之后,每个同学都能懂得其中的奥妙。那么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便产生了。4.2 实验式导入
实验式导入是指通过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实验来开始新课的学习。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论,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自己探索新知,更有利于知识的建构。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讲授一些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时,可以采用实验式导入。
例如在讲授概率这部分知识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设想:抛一枚硬币的结果会怎样,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当学生回答正反都有可能后老师再一次发问那一种可能性更大些。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回答两种是等可能的。此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做实验,每组学生抛硬币十次,分别记下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然后,把正面出现的次数除以反面的出现的次数,并把结果报给老师。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他们会发现,虽然经验认为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几率是相等的,但并不是每次的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然而,所有的结果都在0.5左右浮动。这时,老师就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出概率的性质,给出定义。4.3 观察式导入
观察式导入也是数学课堂上常用的导入方法,是指在课堂开始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导课方式。这种方法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主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思考。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在学生自主观察和发现的过程中,有关知识已经逐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并且记忆深刻。以这样的形式作为导课的方式,更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奠定了一种自主学习的基础,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因此,这种导课方法不用考虑年龄阶段的限制,只需符合授课内容即可。对于一些与图形紧密相关的内容尤其适合这种导课方法。比如,在讲椭圆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作图过程,由椭圆的形成过程思考椭圆应具有那些性质,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导课方法。4.4 史实式导入
史实式导入是指在讲有些数学知识时,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数学历史背景或数学家的故事。这种导课方式往往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可以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探索精神和学习的毅力。
由于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中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有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只要数学教师多积累与中学数学有关的数学史资料,许多内容都能用数学史实导入。又如在讲无理数的时候,可以讲述阿巴斯为捍卫真理而被投入大海的故事。讲勾股定理时可以介绍《周髀算经》中的有关记载……用数学史实导入,不但可以吸引学生注意,为数学课堂增添几分色彩,还可以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样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在讲到中国古代数学的领先地位时候,更能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4.5 悬念式导入
悬念式导入是指在开始讲课时先给学生设下悬念。作家在写作时,往往喜欢设悬念,就像为读者设下的一个套,把读者的心牢牢地套住,使他们沉浸在作品中,欲罢不能。在数学导入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设下悬念,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或惊讶,或赞叹,从而抓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沉浸在数学世界里不能他顾。悬念的设置有很多种,一个问题,或一个事例,形式可以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惊、疑。
如在上有理数的正整数的次幂这节课时,我们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导入:老师向学生提问,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20次,让学生猜一猜最终的厚度。学生积极思考之后会给出自己的答案,1米,10米……当老师告诉学生最终的结果是比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还要高的时候,学生的惊奇就可想而知了。他们尚未学习过有理数的正整数次幂这部分内容,面对这么一个天文数字,显然是难以接受的。在这个让他们匪夷所思的答案的驱动下,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急切的想知道其中的奥妙。一张不起眼的薄纸片仅仅对折20次,会有那么惊人的结果,对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个谜,当老师道出这节课的课题,并告诉他们在学完这节课之后,就可以揭开谜底,此时学生的好奇心便会转移到这节课的学习上,就像读者遇到悬念后,迫不及待地继续读完整篇文章一样。4.6 实验式导入
数学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而学生又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无疑,生活实例便成了沟通数学与学生的桥梁。在许多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上,教育者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大量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问题有个感性的认识。即在生活中寻找出一个模型,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一个基础。
如在上《圆》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可以大量地联系生活,给出许多圆的例子,如,大型油桶,车轮等,让学生思考,它们能不能用其他的形状代替,当得出否定答案之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从圆形便于滚动的表面现象上得出其内在本质——即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以这样的方式导入,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因此,更有利于知识的建构。4.7 竞赛式导入
竞赛式导入是指用比赛的方式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都有好奇心,不肯认输,一提起比赛他们便精神十足。在课堂导入时举行一次小小的比赛也不为一种好的导课方法。
如让一个学习一般的学生甲和一位数学尖子生乙比赛解数学题肯定会激起所有学生的兴趣。在课前,先告知甲一种新的解题方法,在比赛时,每一道题甲都会又快又准地做出来,所有的同学都会惊讶。在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告诉大家,甲用了一种新的解题方法,那么此时,同学们的兴趣就会集中到新的解题方法上。
该导入方法比较适用于计算性的知识的学习,如解一元二次方程等。这种导入方法表演性较强,偶尔使用一次便可,常用反倒适得其反。4.8
讨论式导入
讨论式导入是基于新的教学理论下的一种导入方式,强调课堂的和谐与民主,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以师生交流,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导课。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舞台,从社会发展,新课改的要求来看,学校的一切工作大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中心进行。现今的学生好学上进,有个性,追求一定的独立性,远非封建制度师道尊严下学生表现出的盲从特点。他们具有新时代新人的一切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也认为,要使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首先必须使他达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的思考、行为决策都缺乏自由和宽容条件的人能获得创造性的思想和创新的行为决策。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创新思维。心灵的自由才会有思维的自由。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具有高度民主,轻松活泼,互相理解的课堂气氛,对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兴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数学课堂导入的过程中,采用一种师生共探的方式作为一堂课的起始,则能为整堂课奠定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讨论也是锻炼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有帮助。
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采用这种导入模式。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解的各种情况,然后作出总结。这种方法比较普遍,适用范围也很广泛,对于总结复习课尤为适用。4.9 媒体式导入
媒体式导入是指教师利用实物、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导入新课内容的方式,比如多媒体课件导入。所谓多媒体课件导入是指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的导入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去。它使“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融入图形、文字、声音、动画等多媒体,调动了叙述的多种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校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经常性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利用几何画板这个数学软件制造出动态效果,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这部分内容。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很容易地把信息和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使学生发挥多种感官功能,通过看、听、想、说等方式,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4.10 温故式导入
温故式导入是指在复习以往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现代认知心理学证明,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不是孤立的,它必须按照一定的认知规律进行。学习知识“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联系我们平时的学习经验,理解这句话是很容易的,因为我们在学习一门课程的过程中,总是从最简单、最基本的东西学起,然后在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内容。因此,在我们讲授新知识的时候,不妨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开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过度到将要将受的内容。
如引导学生由小学中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去理解初中相对具体的函数概念,再到高中更抽象的函数概念。遵从根知识原则,学生可以通过揭示知识发生的背景,感知知识的来龙去脉。许多课堂导入理论认为,这种导入方法不够新奇,没有什么创新,但这确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科学方法。通过温习旧知识不仅可以巩固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也是一种促进。
以上所介绍的十种导入模式,基于其各种的特点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在使用这些导入模式的时候,尤其要注意灵活性,而不是盲目套用。另外,这些导入模式的使用不局限于一节课只使用一种导入模式,教育者可以灵活的对这些导入模式进行组合,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结论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发现,根据知识特点,选择不同的导课模式,效果是比较显著的。本文所提出的模式都是以实践指导为出发点全面提出的,因此,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灵活性。最重要的是我们还把各种导课模式结合中学数学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讨论其适用的范围和应注意的问题,这对于中学数学教师而言,不但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还有实践指导意义。但是,由于本人的能力和知识所限,本文肯定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各种导课模式的综合使用,及其所应注意的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第三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责疑激趣,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责疑激趣,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有益于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教学导入,浅谈几点本人的认知如下:
一、课堂导入的功能
导入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是教师远景规划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它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引起学生的注意,形成课始的标志;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3)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4)为学习新知识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
二、具体的导入例子
1、生活实际事例导入
《新课标》强调,“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使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理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在一个充满探索的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到生活中需要这方面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
际问题。教材中学习素材的呈现,力求体现“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
事例导入是选取与所受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或某种经历,通过对其分析,引申,演绎归纳出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强调了实践性,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之功效.同时让学生感觉到现实世界中处处充满数学.这种导入类型也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尤其对于抽象概念的讲解,采用这种方法更显得优越.
对数概念的导入
铃声刚落,一位教师面带微笑这样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国政府在1980年提出要使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因此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⒎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增长率是怎样算出来的吗?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本节课我就来和大家共同讨论这个问题.
通过这样实例导入很容易牵动学生思维,在他们不会解又急于解决的心理之间制造一种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数学史实导入
现行中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与数学史有关,因此,在讲这些知识时,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数学史实,往往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可给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榜样”,增强探究精神和数学学习的毅力,而且数学历史故事中都包含有某种数学思想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观念会有好处。
3、根据“活动的数学观”进行设计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与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里亚尔都提倡,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教活动的数学,设计直观、有启发性和趣味
性的外显性实验活动来导入, 不仅有助于学生头脑中建立动作表象, 形成感知动作思维,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而且能促进学生运用表象激发思维, 进而促进学生建立符号表象,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能被绝大多数学生所接受。这种通过演示进行观察或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来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或发现数学结论的导入方法, 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3、游戏导入
游戏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的协调能力。数学教学中如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游戏引人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教坐标时, 可以设计一个玩坐标的游戏:用两根绳子构成坐标, 让一个同学做原点, 学生对应坐标、象限、直线y = x 等都可以体现。原点可以变动, 坐标也就随着变化。这一游戏活动简便易行,数学内涵丰富。
4、实验导入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实践和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去发现规律,主动认识。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印象会更深,掌握知识会更牢。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让学生从多种不同的感觉渠道同时往大脑输送相关的信息,有利于对相应的数学理论的认知和掌握。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可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在实践中总结出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这种引入新课的好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克服懒惰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诱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根据“建构的学习观”进行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 学习如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 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 不仅使得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而且便于保持获取的知识, 并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所以,教师应尽量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6、问题导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课堂教学中,适当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疑虑困惑,积极思考。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也认为, 在学习时, 教师最好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境,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有所发现。
例如,初中几何关于切线性质的教学可以这样导入:教师先拿出一个圆纸片说:“这是一个圆,当中去掉一个同心圆。”一边说一边用手一捅,捅去中间的一个(事先做好的)同心圆,然后问学生:“这个圆环面积多大?”教师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细棒放在圆环内,使它恰好既是外圆的弦,又是内圆的切线。再把细棒从中间折断,以其中一段为半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并对学生说“圆环面积与右边这个圆的面积恰好相等。你们相信吗?为什么?”
从而激起学生研究切线性质、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兴趣。这是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来导入。又如,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教材的一个难点,在引进新课时,可先提问:“具有什么特征的方程可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在学生的多种回答
中,教师可提炼出正确答案,从而顺利导人新课。再如, 由旁敲侧击地问:“做一锅汤, 要知道汤的味道好不好, 怎么办呢?”来引入用样本估计总体也是很好的设计。
7、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即所谓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是教师通过设疑布置“问题陷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
注意事项:一是巧妙设疑。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此外,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营造一种 “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设疑质疑还只是设疑导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
8、审题导入法
审题导入法是指新课开始时,教师先板书课题或标题,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完成导入的方法。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又突出中心或主题,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因此也是其他学科常用的导入方法。
注意事项:此法运用的关键在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必须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此外还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思考。
9、类比导入
g·波利亚说:“类比是提出新问题和获得新发现取之不竭的泉源。”类比导入是通过比较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共同属性来引入新课的方法。如果已知的数学对象比较熟悉, 新的数学对象通过与已知的数学对象类比,那么引入就比较自然。物理学家开普勒曾经说过:“我们珍视类比胜于任何东西,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它能提示自然界的秘密,在几何中,它们是最不容忽视的”。
由于初中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前后知识衔接紧密,所以由类比导入新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例如,分式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 如果在教学分式时, 引导学生将分式与分数进行类比, 则关于分式的教学将会更加自然顺利。又如,讲解不等式的解法时可用方程的解法类比,这样既能使学生抓住共同点,又能使学生认清不同点。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重要手段。教师施展自己的才能挖掘教材中可作类比的内容来导入新课,必然会使学生从中学到运用类比的思维方法去猜测和发现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尝到由此带来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导入技能应注意时间合理、目的明确、富有启发性等问题。教师善“导”,学生方能“入”。导入设计远远不止以上几种,但无论哪种导入都要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数学实际,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另外,预设的导入方案要通过教学实践得到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整,提高实际效果。
第四篇:数学课堂导入语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语设计
一、动画导入
在教学三年级《重叠问题》时,播放《喜羊羊与灰太郎》动画片和《熊出没》主题歌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师问:喜欢看《喜洋洋与灰太郎》的请举手。那剩下的就是喜欢《熊出没》的了,下面我想来统计一下,请同学们分别将自己的学号贴在黑板上的对应位置。贴好后,学生汇报人数。老师还在本班中选取了一些同学调查,喜欢《喜洋洋与灰太郎》的7人,喜欢《熊出没》的8人,老师调查了多少人?生:15人。师:恭喜你答错了!想知道原因吗?引出课题。
二、游戏导入
在教学《推理问题》时,进行课前小游戏,跟着指示做动作:举左手,举右手,拍拍肩,拍不是左肩,哪个肩?右肩。师:为什么是右肩?生:不是左肩肯定是右肩。师:粉笔不在我的左手,在哪?生:不在左手肯定在右手。刚才我们通过已知条件找到答案就是推理,板书课题
三、谈话导入
进行谈话,师:周末大家都喜欢去哪儿玩?生:植物园。师:我也喜欢去,上周我和我家宝贝也去了,我为宝贝选了几件衣服,出示图片。教师要求学生帮助她进行搭配,小组合作完成。
四、设疑导入
在教学三年级《年月日》时,设置疑问: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你已经过了多少个生日?小华今年13岁,可它才过了三个生日,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这一课后,你就会明白的。
五、问题导入
在教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有多少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转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大约是1:1;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1:7…..这些比在生活中又很多用处,比如:你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你如果是一个侦探,根据罪犯的脚印,就可估算出罪犯身材的大约高度……这里实际上是用这些比去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去计算的。你想知道什么叫比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篇:道法课堂导入设计
道法课堂导入设计
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我们会有这样良好的愿望,力求用最短的时间,使得全班学生集中精力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引导他们注意到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万事开头难”,教学也是如此。
导入时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求教师在一个课题或者一个活动开始的时候,用贴切而生动的语言,正确而巧妙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把他们引导到学习的课题上来。
那么设计导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导入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导入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导入方法要简洁明了,要一下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它们的思路很快带入一个新的知识情境中去。导入不能与教学内容脱节,要从教学内容的整体出发,服从整体,为整体服务,起作用就是要打开学生对本节课的一个思路。
其次,导入一定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部分,是求知欲的起点,导入的目的即是用各种方法把学生这种内部积极性调动起来。导入的设计要引人入胜,使学习的内容以新鲜活泼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去接受新的内容,防止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教师要精心得设计导入,使学生处于渴望学习的精神状态,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次,导入要有启发性。
导入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一步步深入,向着目标方向不断发展,通过浅而易见的事例,使学生得到启发。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理解问题的愿望,调动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的内容。导入能否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否给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能否使他们产生新奇感,是导入成败的关键之所在。
最后,导入语言要具有艺术性。
要想使新课的开始就能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起发生思维的火花,这就需要教师讲究语言的艺术性。语言艺术的前提是准确性、科学性、思想性和可接受性。如果导入是为了创设情境,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富有感染力的;如果导入选择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或者借助于实物等,教师的语言应该是通俗易懂的,富有启发性的;如果导入选用逻辑推理或者新旧知识相互联系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比较强的;如果导入采用巧设悬念得方法,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发人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