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地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3、理解“满是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到“满几十进几”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的算法。
(2)理解“满是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到“满几十进几”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竖式计算算理,掌握笔算乘法中的进位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直尺 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幅好看的图片,我们来一起欣赏下吧!
2、从图片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师出示图片,生思考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三盒彩笔一共多少钱?
师:好。同学们,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1:三个12相加 生2:三乘十二
师:谁能来帮助大家计算一下 生:(1竖式加法2口算乘法)。
师:非常好,同学们运用了我们之前学过的竖式加法和口算乘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同学们说的真不错。那么在生活中有时就是会出现很大的数,这时用口算,和竖式加法来解决问题就不太方便计算了,所以老师今天想教给同学们一种新的方法,同学们想不想学。生:想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笔算。(PPT出示。板书课题)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新知新授。
1、探究笔算方法。
师:同学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的算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整数竖式笔算乘法与竖式笔算加法也有相似之处,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首先通常情况下为了计算方便,我们把多位数写在上面,先写一个乘数12再写乘号,乘号要写在多位数的左下方,谁知道为什么呢?想想加法,现在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如果以后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那么乘号不就没有地方写了吗?大家想一想3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生:2的下面 师:能说说原因吗?
生:因为相同数位要对齐,三是一位数表示三个一,应该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师:非常好,谁能像她一样再来说一说 指名重复,加深印象
2、教授算法。
师:那么计算时先从哪一位算起呢?
生1:个位算起,因为加减法竖式计算也是从个位算起的
生2:3×2=6,3×10=30,30+6=36 生3:列竖式。12 × 3 6 „„ 表示2 × 3 30 „„ 表示3 × 10 36 „„ 表示6 + 30
简写
× 3 36 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生:先算个位,3×2=6,再算十位,3×1=3,因为这里的1表示一个十,三乘一所得的三表示三个十,所以三写在十位上。师:谁再来说一说
3、小结列竖式的方法:(1)相同数位对齐。
(2)用一位数乘个位上的数,积写在个位上,用一位数乘十位上的数,积写在十位上。
请3-4位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说清先算,再算,最后怎么样。(3)你觉得写竖式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数位不要写错。要先算个位,再算十位。4巩固练习。书做一做。
同学们学会了吗?那老师想考考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5完成学习卡第一题 PPT演示
三 自主探讨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笔算(不连续进位)例 2 每盒水彩笔48支,两盒一共多少支? 1 自主探究
列式计算 要求列乘法竖式 师:孩子们遇到什么问题了?出示小棒课件动画片解说 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是9捆,多提问几个人 3出示笔算过程,简写
8乘2等于16,所得的十十我们就向十位进一,一写在十位上的右下角,要书写的小一点,提醒自己这是进位的,然后把6写在个位。指名解释 4 练习5 小结
(1)相同数位对齐。
(2)用一位数依次分别去乘两位数的个位、十位。
(3)先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如果该位有进上来的数,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四、总结
1、相同数位对齐。
2、用一位数依次分别去乘两位数的个位、十位。
3、先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如果该位有进上来的数,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第二篇: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教学设计
春荣小学 郭龙 教学内容:教科书6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与操作,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满十进一”“满几十进几”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中的进位法则。
2、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笔算中进位法则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结合操作,掌握怎样进位。教学难点:
分清进位与不进位的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面各题。(学生板演)12×4= 32×2= 241×2= 212×3=
2、自己试着写一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同桌俩交流自己所写的算式。
师:你们真厉害!今天我们学习“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2情境图:
(1)学生根据图示自主提出问题并解答。
(2)思考这道题应该怎样算? 学生独立完成。
加法算式 18+18+18 乘法算式 18×3 18×3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计算呢?
(3)师生共同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两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4)类推思考:117×5 123×4(5)学生仿照(3)归纳小结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6)教师总结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注意事项:
1、哪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2、当心漏加进上来的数。
3、要先乘后加。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214×3 192×4 412×3
2、拓展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拔尖提高: 有三种颜色的球,按红、黄、蓝的顺序依次排列,共排了15组,还余2个,这三种颜色的球共有多少个?
4、课后作业:
32×3=
11×8=
81×8=
15×3= 4×23= 11×6= 225×3= 126×2= 14×7= 14×6=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五、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
笔算乘法
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16×3=48(本)
6
×3
8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48本连环画.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60页例1,练习十三第1~4题。
设计思想 :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传统的计算教学是枯燥乏味的,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迎接元旦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这样几个特点: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注意知识的迁移。
2、通过合作交流,突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3、设计多种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 :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通过计算使学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学情分析 :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一般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都会利用口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从高位算起,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去纠正,这个问题可以留待以后学习进位乘法时再加以解决。
教学目标:
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难点:竖式计算的算理。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适当给予学生帮助理解图意,并给出明确的问题,让学生有思考方向)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生解决问题时间,适当给差生帮助,也给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时间,顾及全体学生。)
二、探究建模
(一)请同学们说一说:(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设计意图: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二)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3.连加法。
12+12+12=36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
2×3=6
30+6=36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
或7×3=21
或6×3=18 4×3=12
5×3=15
18+18=36 24+12=36
21+15=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等。
(三)介绍竖式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课件一步一步展示竖式的书写过程,突出书写的步骤和书写的位置,边演示边说明。
设计意图: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竖式每一步的意义,为今后用竖式解决乘法计算打下良好基础学生经过思考与倾听教师的讲解,对笔算乘法充分理解,掌握了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三、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四、回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多位数乘一位数 2 ×
———— 3 6
第四篇:不连续进位乘法
不连续进位乘法
课题
不连续进位乘法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质疑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是每一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设疑,让学生探疑,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激发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
2.关注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应该长期坚持。因此,虽然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但在学习竖式计算之前,还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给他们创设创新思维的空间,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然后引入竖式的学习,既能使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又能感受到乘法竖式计算的优越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理解“满十进1”的道理。进而推导“满几十进几”的法则,初步掌握进位法则。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学习重点
理解“满十进1”的道理,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课时安
1课时
排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口算卡片。
6×2
4×2
20×3
40×2
300×2
20×4
50+7
6+40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列竖式计算。
32×3=322×3=
3.导入新课。
你会计算15×3和124×3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连续进位乘法。(板书课题)
1.开火车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点同学板演。
3.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一、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2主题图。
老师:王老师听说这段时间同学们一直在学习乘法,所以她带来个问题考考大家。图上是一些相关信息,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索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并出示问题: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一、学生回答:王老师到书店给同学们买连环画,她要买3套。一套16本。
二、1.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出算式:16×3。
2.学生讨论:摆小棒计算:
用连加的方法计算:乘法笔算。
3.学生操作交流:动手
1.列竖式计算。
12×4=
243×2=
241×2=
答案:48
486
482
1.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出算式:16×3=
2.讨论:16×3=?的计算方法。
3.探讨竖式计算。
(1)探讨乘法竖式的计算顺序,理解算理。
(2)动手摆一摆看看竖式计算和摆小棒的思路是一样的吗?
(3)怎样理解进位乘法的算理?
(4)在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4.解决问题:16×3=48(本)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48本连环画。
5.引导计算17×3,并汇报。
6.引导学生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算法。
老师小结:
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摆小棒
3个6根是18根,满10根要捆成一捆,共可捆1捆,与前面3捆合起来一共有4捆,再加上单独的8根,共48根。
乘法笔算:从个位乘起,先用3乘6得18,把8写在个位上,1表示1个十,向十位进1;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个十,再加上进上来的1个十是4个十,把4写在积的十位上,方法和竖式相同。
乘法竖式算理和加法竖式的算理相同,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十位乘完之后一定要记得把进位的几加上。
4.独立完成并汇报。
+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教材第61页第1、2题。
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是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学生将首次遇到进位的情况,因此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1.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讨论:16×3=?的计算方法时引导学生交流算法,并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看看竖式计算和摆小棒的思路是一样的吗?从而得出乘法竖式算理和加法竖式的算理相同,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十位乘完之后一定要记得把进位的几加上。
2.注重迁移规律的教育。学生有进位加法满十进1的基础,根据知识的迁移规律,对于乘法也适合。通过“说、摆、算”把难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交流质疑的过程中理解了满几十进几的算理。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五篇:笔算乘法(不进位)
笔算乘法(不进位)
课题
不进位乘法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生将初次接触乘法的笔算,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本领,如何开个好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1.自主探究,体验笔算乘法的必要性。
通过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教师适时地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在探究中自主建构新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下面的学习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仔细观察,掌握笔算乘法的格式和算理。
在学习乘法竖式时,教师先不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演示了解乘法竖式的写法,体会乘法竖式的算理,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及时巩固强化学生学到的知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信息卡片。
课
1课时
时安排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6分钟)
1.计算。
2×20
3×30
2.观察下面的算式,与上面的算式有什么区别?
12×3
1.在练习本上完成习题,小组之间交流答案。
2.找出两组算式的区别,小组之间讨论。
1.算一算。
8×10=
4×20=
8×7=
6×5=
8×9=
6×4=
3×30=
7×20=
答案:80
140
2.填一填。
①2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②143是由1个()、4个()和3个()组成的。
③4个3是(),5个10是()。
④6个100是()。
答案:2
百
十
一
600
3.改一改。
改正
:
改正
:
答案:
4.把一根长10米的木料锯成2米一段的短木料。每锯一段需要3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
答案:4×3=12(分钟)
二、探究学习新知(25分钟)
1.探究12×3的计算方法。
(1)想一想,该怎么计算?
(2)全班交流、反馈、总结算法。摆学具;口算;用连加法计算;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比较一下,你们喜欢哪种算法?说一说理由。
2.探究不进位乘法的笔算计算方法。
尝试把12×3写成竖式计算。
师生互动交流算法。因为积的十位上的3表示3个10,所以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可以把3直接写在积的十位上。教师板书:
1.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交流算法:
(1)因为三个12相加即12+12+12=36,所以
12×3=36;
(2)2×3=6,3×10=30,6+30=36;
2.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做并在全班交流。
总结:
两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写到哪一位的下面。
3.引导学生推想:322×3得多少?
4.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老师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
把一位数写在多位数的下面,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个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下。
3.学生交流讨论。
4.学生试算并交流算法。
三、巩固练习。(5分钟)
1.巩固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1.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2.独立完成,并说说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好奇心,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探究不进位乘法的笔算计算方法。
首先探究12×3的计算方法。全班交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得出摆学具;口算;用连加法计算;利用数的组成计算。比较一下,你们喜欢哪种算法?引导学生学会笔算的方法计算。从而推导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计算方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积极地向学生渗透推理、类比的思想方法,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