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4、《麦哨》教案
则戎乡安章中心小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
24、麦哨 课型:新授课 年级:四年级
时间:2017年4月24日 执教人:李荣美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悟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教学难点: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教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 学法:自读感悟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学前准备:
1、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乐曲、视频。(教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
2、课件播放《美丽乡村》图片。
二、课题质疑
1、介绍课文体裁,并提问:麦哨是什么?还用什么吹出动听的歌?
2、出示吹木叶布依族图片和聆听优美的笛子《木叶声声》乐曲。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学的预习情况:
1、听范读课文(1)记住不认识的字、词和读不通的句子。(2)这篇课文主要有多少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
2、检查学生的读书收获
(1)课件出示生字、重点词语、多音字。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课件出示“畔、兜”等8个生字,用卡片出示本课新词。
(3)概括课文大意
(4)根据段意分段,课文几次写到麦哨的声音?
四、品读课文,赏田园美景。
1、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欢快”与“柔美”,找出相关修辞手法的句子。
2、生生互读互悟,师生共读共悟:
人美:画出描写孩子穿着的句子,并找出比喻句。
景美: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物美:茅茅针的滋味会像什么呢?想象着这种滋味我们也来好好尝尝吧!丰收乐: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嬉戏乐:(1)同桌之间谈谈自己体会到了怎样的快乐。(2)看图想象,汇报交流: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结构梳理
2、《童年》乐曲
六、课后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把你认为写得好的段落摘抄在积累本上,并读一读。
2、模仿文中的句子,写一写你的童年生活。
板书:
《 麦哨》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一、课堂充满了活力
我以“麦哨”的声音线索,紧扣文题初读课文,能快速理清课文脉络。其后有效把握教学目标。
从课题麦哨引入布依文化吹木叶再到学习生词,在进入写麦哨的段落,通过品读课文人美、景美、物美、丰收乐、嘻戏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解决疑问自然地走近乡村孩子,理解乡村孩子那欢快、柔美的田园生活。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让学生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范读、自读方式去读文,去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读得有重点),读得有层次,以读激趣、以读悟情、以读育人。
以“欢快、柔美”为重点,让学生自主读悟的突破口,并搭起一个有效地学习空间。再学习中品读重点词句,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而真正品位到文本语言所流淌着的浓浓情趣。
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我们的教学应该为学生我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如:课堂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品读多种修辞手法(排比、比喻、拟人),我在教学这修辞手法时进行句式练习,让学生体验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使情境美与语言美融合一起,激发了学生热爱乡村、热爱语文的情感。
四、课内课外,注重读写结合的能力
引入拓展布依族吹木叶的图片、视频,年轻人为表达一种爱意,快乐、自由的乡村生活,尝试写作练习,把学习的视角引向了广阔的天地。最后展现了乡村风情和特色,这既是一次有意义的课堂练笔,又是对文本的丰厚。不足之处
安排内容较多,读得不够扎实,学生活动时间少,老师语言不够精炼。
改进措施
1、根据学生学情安排内容,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
2、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
《 麦哨》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的《麦哨》,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法及学法、教学过程、说创新点、教学反思、说板书设计十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麦哨》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一篇略读课文,给我们讲述的是在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让已经经历或者说还没有经历的孩子去回味、去向往,从文中的言词句中去体会语言的优美,去感受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舒适。让学生以语言为通道,细品田园之美,最终到达到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产生情与美的共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悟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教学难点: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麦哨和课文中描绘的孩子们在田间嬉闹的场景,别说城市里的孩子,就连乡下的孩子也无法体会到这种“欢快、柔美”。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学。
(四))学前准备;
1、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乐曲、视频。(教师)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说教法及学法: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 学法:自读感悟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七)、说教学过程:
从课题麦哨引入布依文化吹木叶再到学习生词,在进入写麦哨的段落,通过品读课文人美、景美、物美、丰收乐、嘻戏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解决疑问自然地走近乡村孩子,理解乡村孩子那欢快、柔美的田园生活。
一、情景引入
为了让学生对乡村欢快童年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文字所表现的出来的意境(设计意图),设计如下导入:
首先让学生观看美丽乡村童年生活的图片,再联系到。揭示课题,然后想想麦哨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词,读通课文,检查学习效果。然后,初步感受课文大意,让学生对本篇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
最后,让每组组长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景。
这个环节是我的教学重难点部分,为了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将分四个阶段进行引导: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并找出课文关键词句,并体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理解文中的“欢快、柔美”
我会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
3、体会并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播放《童年》音乐,接着,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去把文中的文字联想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最后,我会请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举出生活中“欢快、柔美”的具体事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感悟、理解和想象能力,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
4、拓展听《童年》乐曲,缓解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拓展知识的能力和开阔视野的能力。
5、课外作业
设计意图:学了能懂并且能用,这是积累好词佳句的最好办法,也是学后能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这也是学习的目的。
(八)、说创新点
课前课后用音乐,感觉轻松学习,并适时的拓展到布依文化《木叶声声》
(九)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课堂充满了活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四、课内课外,注重读写结合
不足之处
安排内容较多,读得不够扎实,学生活动时间少,老师语言不够精炼。
改进措施
3、根据学生学情安排内容,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
4、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的能力
(十)、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一堂完整的课,有一个好的开始,更要有一个好的结束,好的板书设计就可以做到这一点,用简洁的语言来这总结和慨括文章,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有我设计在拓展部分作为课文梳理。
第二篇:麦哨教案
麦 哨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二:由图入题
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三: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4:全班交流。四:品味语言
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语言,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五: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课后反思:教学中,我先从已有的知识积累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课题。通过分别给“麦”“哨”组词,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麦哨”的意思。接着以培养学生语感为出发点,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表达。学习1、2、7、8具体描写麦哨的段落,以读好“呜卟,呜卟”的麦哨场声为入口,引导抓住课文中“忽高忽低,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此起彼落”等词语体会这欢快、柔美的麦哨声。同时又通过回答第2、8段的问题引导学生一问一答朗读,达到在诵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又在一问一答的朗读中体会课文问句的作用。最后在整体回归中欣赏课题《麦哨》,感受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感受结尾“传得很远很远……”的意味。但是课上下来,自我感觉学生没读够,没读好,也没说够,没说好,留下很多的遗憾。
第三篇:麦哨教案
四年级下册《麦哨》教学设计
翟云珍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3、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的假期都是怎样度过的呢?(生自由答)那你们知道乡下孩子是怎样度过他们的课外时间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麦哨)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标出来。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三.品读“趣事”,交流感受
农村孩子趣事可真多!请同学们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趣事好好读一读,读好之后对同桌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交流:板块一(吹麦哨)
你们最喜欢玩什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麦哨?)1.谁来读一读。
2过渡:老师从这两部分摘录了一些词,这些都是描写-------麦哨的词语。1)出示词语:呜卟
一声呼 一声应
忽高忽低
你呼我应
此起彼落 2)指读全部词语:谁愿意来读读?(3个)
3.聚焦“呜卟”:这麦哨声是一声--------呼,一声------应。咱们来试试,老师呼,你们应
4.同桌试试,注意练练麦哨的声音变化(指名呼)
指导:呜卟(一呼),呜卟(一应),呜卟(一高),呜卟(一低)——” 哪两位同桌配合着多吹几声?(出示:呜卟---呜卟---呜----)同桌练练,注意节奏
5现在我们分组来吹麦哨。一二组呼
三四组应
我是田野的指挥者。(一呼――应
忽高―――忽低
此起——彼落 6这麦哨声给你什么感觉?【欢快、柔美】)
7.来,端好书,一二组读12段,三四组读78段,释放你们的快乐吧!(配乐牧童的短笛)
8.读着读着,你们会发现一二自然段和七八自然段写法相似,只是变换了一些词语,一二段在文章的开头,七八段在文章的结尾,这样的写法叫——(生:首尾呼应)
吹麦哨可真好玩。孩子们,你们还想玩什么? 板块二(草地上玩耍)出示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
1.你觉得好玩吗?你最喜欢在草上(翻跟头)――草扎脚吗?为什么(因为――)
你最喜欢在草地上(竖蜻蜓)-草扎手吗为什么(因为――)你最喜欢在草地上(摔跤比赛)-摔倒了疼吗为什么(因为――)2.难怪作者说----出示句子读(草地„简直是)还有谁也想来夸夸这柔软的草地。指名读。
你还想在柔软的草地上干什么?(生:------------)
过渡:在草地上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板块三(采茅茅针)出示第六6段
1.这些句子很难读,自个儿先练习练习。2.指名读。
3.平时你们玩累了,喊渴了,你都喝什么?(茅茅针可是天然的绿色饮料,想尝尝吗?)谁来说说乡村孩子们是怎样品尝茅茅针的?课文里用了两个动作的词。出示(嚼嚼---吮吮)
这两个词都与嘴巴有关,咱们来做做动作,谁来嚼一嚼,吮吮又是怎样子的? 谁来有滋有味地读好这两个词。
出示句子(剥开叶片----嚼嚼---)加上动作自己读读尝尝吧 指名读(嚼一嚼回味一下,吮吮---不急,吮一吮,让那味儿直沁肺腑。)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品尝品尝吧!齐读
3.茅茅针什么味道呀?(很甜,一直甜到了心窝里)就像什么味道? 味道可真好呀?明年春天老师一定带你们去尝尝)
小结: 乡村孩子在田野里吹麦哨,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玩累了,喊渴了采茅茅针-----小伙伴们乐开怀!(板书)
四、研读“田野”欣赏美景 过渡:农村孩子的生活充满了童趣,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们充满情趣的生活环境。课文哪段话集中写了农村田野的美丽风光。
出示: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1、这段话很美!自由读读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段话中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你真是火眼金睛)请同学们快速的找到这些颜色词并把它全出来。生交流汇报。这么多颜色汇聚在田野里,你想送什么词给田野-----田野就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板书
2.谁还有什么发现?引:默读课文,把文字想象成画面,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田野里一幅丰收的景象!)
你从哪些地方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出示麦穗的句子)特别是从哪个词中发现的? 生:从丰满看出麦穗儿颗粒很饱满。生:我从擎字看出麦穗很大,很沉!
能给擎字换个字吗?(托 举)能换吗?怎样的举才叫擎?(使劲地举 用力地举)为什么要用力地举?(麦穗太重了)
4.孩子们,什么是麦芒?你么看,这细细的一条条的就是麦芒,一颗颗的就是麦穗。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一个麦穗儿,就是-----。(跳动的音符演奏着丰收的乐曲。)好一曲欢庆丰收的赞歌!(板书)
3.还从哪个句子中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出示排比句子)特别是从这个句子的哪些地方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生:从密密的嫩荚看出嫩荚长得很多。生:从一蓬蓬可以看出种子长的又大又多。
4.田野不仅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还是一曲欢庆丰收的赞歌!让我们一起赞美他吧!(配乐朗读)
5.同学们,田野里还会有哪些丰收的景象呢?你能不能模仿这个排比句写一写。交流汇报:注意用词准确性,句子表达的多样性,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五、课堂小结。
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吹麦哨
麦哨 草地上玩耍(淳朴、天真)
(欢快、柔美)“吮”茅茅针
第四篇:麦哨教案(精选)
《麦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含放大的课文插图和课文重点语句段落)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听田园牧歌
1、板书课题:
给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合适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3、交流:
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提示:这两个字意思相近,可以组成一个同样意思的新词“应和”。)
4、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
(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5、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6、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二、赏田园画意
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孩子们衣服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田野里花果美:“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圈划: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随机板书:油菜,蚕豆,稻花)
田园里丰收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好一曲欢庆丰收的歌。随机板书:欢庆丰收的歌)
小伙伴游戏乐: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例: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随机板书:翻跟头,竖蜻蜓,小伙伴们乐开花)
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4、小结并整理板书。(见板书)
三、抒田园诗情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 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 鼓鼓的 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一张张 一朵朵 一蓬蓬 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重叠与对称)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排比句)
3、作者用极富诗情画意的语言为我们制作了一部田园风光片。其实那让人向往的田园景色何止这一些呢?诗人刘定安用一首首短诗向我们展示了江南田园美景。(学生自由诵读)
惊飞油菜地里/几只鹧鸪/哨音竟沾住了几片白羽─—《麦哨》
又是一场雨/好多人被淋湿/湿润的清晨和黄昏/原上草色迷离/雨伞长出叶子/蘑菇戴上斗笠/炸雷翻滚在牛角上/少年心事在风里飞─—《在雨季》
像我来时一样/油菜花在拂晓开放/凝露的风/在三月的轻烟里/吹过有梦的村庄─—《三月》
4、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选用这一单元中欣赏的词句,尝试着写几句诗,赞美田园景色。
【板书设计】
麦 哨
碧湖,绿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第五篇:麦哨教案
《麦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反复朗读、深入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及单元训练的要求,设计适度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自主性,倡导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探究,学习语文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是这一节课里所要努力达到的。教学时,力求做到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要求,在目标的引领下朗读;让学生运用学习前面三篇文章的方法自读全文,品味语言,积累运用;让学生结合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在生活中去实践,去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3、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乡村生活的欢快。【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看屏幕,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预设:不知道/麦哨)
这就是一种用麦杆做成的哨子,能发出悦耳的声音。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麦哨》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二、阅读提示,明确目标
1、学生自读提示
2、梳理自读提示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2、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剥、似),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
师:同学们之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大家看屏幕,你们谁能又快又好地把课文的生字读准确。(个别学生读。)大家认为他(她)读对了吗(出示正确读音),全班齐读。同学们,你们觉得本课的生字那些是需要注意的,谁能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师生互动)教师强调“腑”和“俯”的区别。
(腑:中医以胃、胆、膀胱、三焦、大小肠的总称,亦泛指内脏器官,所以是“月”字旁;俯:是人弯腰屈身的一个动作,所以是“亻”字旁)
找出课文的2个多音字,补充两个多音字,重点讲解“似”。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根据文章的段落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教师板书)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主要分为几个自然段?(8个)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都有“呜卟,呜卟”的麦哨声,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么你们说说1~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试着用最简短的词语进行概括。(哨声响起,教师板书。)现在谁能来说说第4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丰收景象,教师板书。)
前面两个部分,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概括,现在我看看谁能最快概括5~6自然段和7~8自然段的大意,记得要用最短的词组。(湖边玩耍、哨声继续,教师板书。)
2、同学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好几次的朗读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文章主要描写了那几个画面。(如果学生不明白,提示有3个画面。)
在得知文章描写的画面后,我们再来看看文章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表述的。从老师的PPT,就可以知道是4个方面。大家开
动脑筋,我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智多星。(PPT展示)
3、PPT出示准备好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景物,用文中的句子进行描述。
4、学生描述过后,出示图片对应的句子
⑴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⑵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⑶ 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⑷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学生对以上句子进行自我赏析,教师适时进行肯定及补充。特别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师在赏析句子的同时,板书句子的主要内容。)
4、学生尝试根据老师的概括方式,在教师的帮助下对每个段落进行简短的概括。
5、出示开头和结尾各两段,让学生感受首尾呼应写作手法的好处。
6、让学生发现两处有两个共同的词语“欢乐、柔美”,从这两个词品味出三美:自由之美、意境美、韵律美。
五、总结全文,畅谈感受
1、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整体感悟课文词句,感受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恰到好处的运用,营造了美的氛围;文章开头用象声词,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文中还有许多句式对称的句子,如“一声呼,一声应”、“那么欢快,那么柔美”、“玩累了,喊渴了”、“嚼嚼,吮吮”、“呜卟,呜卟”,非常富有节奏感。
2、学完课文,麦哨和吹麦哨的孩子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自由谈谈感受。
3、教师送给学生一句话,总结全文。(天然牧场真辽阔,独特风光似天堂。)
六、课堂小练笔
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打上钩。
1.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2.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3.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的新装。
()
4.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5.这草地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再一次巩固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24、麦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