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污染及其成因 教学设计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及分析
课标:环境污染及防治
①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问题。
②以某种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③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课标分析: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根据资料判断环境污染能够带来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类型。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这条课标要求我们以事实为例进行教学,熟悉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投入到情景学习里去,从而较好的理解污染事件的原因、过程以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在分析环境污染事件的成因与危害之后,自然会引发学生对主要防治措施的思考。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成因逐条分析考虑对策,也可以找到某一成功治理环境污染的典型例子,让学生整理出案例中所用的治理措施,再归纳出思考方法和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本章知识,在必修模块略有涉及,但当时要求较低,而本章对环境问题进行了拓展,要求更深入的探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编写时为了避免重复,在三节中分别重点分析了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和措施(水污染及其原因;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但教学时要让学生形成整体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必须要对三个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措施进行分析,使知识完整。为了避免课堂乏味枯燥,在详细据分析第一节水体污染后,对于后两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参照分析,也起到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关于水体污染,教材从3个污染源来介绍:重金属污染、生物污染、石油污染,分别选用了三个案例:日本水俣病事件、太湖蓝藻爆发、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来说明。其中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案例离学生生活较远,没有亲和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照本宣科必然会使课堂乏味、死寂。因此,本人 “墨西哥湾石油泄露事件”案例来替代教材案例,以此来分析海洋水污染的原因、危害、措施。
为了增加课堂趣味,走进学生生活,本人利用“屈原穿越”的形式来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增强了教学情境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原先较孤立的3个案例有意义的联系在一起,撑起了本课的知识框架。
三、学情分析
水体污染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问题。所谓熟悉,是因为在必修阶段有所涉及,学生对其成因和危害有所了解。但选修部分对学生提高了要求,作为高二选修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面对具体问题,往往不能从具象中提炼共同的本质,通过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再运用该思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掌握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防治分析方法。
3.通过对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水污染的严重性。
2.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对案例中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掌握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太湖蓝藻事件”这一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案例分析,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
(四)重点、难点
重点:水污染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的分析方法。
难点:初步掌握环境污染的一般分析方法。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结合多媒体辅助等方式。教师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文字、图片资料发现问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六、课堂研讨:
(一)导入设计: “屈原穿越”
引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2000多年前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穿越到21世纪,想寻找一处清水濯缨。他可找的到?
展示:以“中国水污染地图”为背景,展示“松花江中的化工原料桶、福建汀江水污染”等事件,以说明当今水污染的严重性。
【设计意图】通过诗句中“濯我缨、濯我足”这些行为活动,对比当今,学生深切感受到当年水质的清澈,和今日水污染的严重性,自然而然引出本节课课题。同时结合当今最热门的剧情设计“穿越”,激发学生的无限遐想,并生出探究的欲望。
(二)“陆地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设计:“太湖蓝藻事件”
转承:在“太湖美”的音乐背景中展示图片,先展示太湖美景,再转为蓝藻爆发后的太湖图片,把学生带回那个危机的时刻。
1、危害:
学生活动:⑴根据生活实际说说太湖蓝藻爆发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⑵根据P17图2.6,说说若蓝藻不断爆发,我们的子孙将看到什么样
的太湖?
【设计意图】作为无锡本地学生都经历过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析水污染危害的一般思路,同时全面的看清这次水污染事件带给我们的伤痛,特别是活动(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次事件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从而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的环保观念。
2、污染物:
学生活动:结合书本P17第一段文字,完成填空。
太湖蓝藻爆发是因为水质出现了
现象,这是由于大量
物质进入水体造成的。
海洋水体富营养化后出现。
【设计意图】该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为后面讨论污染物的来源及机理作铺垫。
3、污染来源
学生活动:根据资料分析,讨论导致2007年太湖出现蓝藻爆发的物质来源何处?
【设计意图】对于该部分内容,学生们一般都能比较笼统的概括出污染来源于“生活污水、农业退水、工业废水”;本活动通过资料展示,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们深入理解污染物的具体来源:源于不合理的工业结构,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利用的低效和浪费,源于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和大量含氮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从而使下篇治理措施的提出有据可依,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水污染出现与人类自生的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必须从我们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4、水污染产生机理
学生活动:结合P15课文,帮屈原解惑。
屈原的疑惑:当年我们也把污染物投入水体,为何没有发生蓝藻爆发现象?而且为何这次蓝藻爆发只是出现在太湖,而长江没有?
【设计意图】水污染产生机理相对枯燥,但是该活动设计成替屈原答疑解惑,一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帮屈原解惑,学生在认识“水体自净能力”的概念、特点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5、措施:
小组讨论:从“环保部门、工矿企业、农业部门、无锡市民”等角度说说我们该做些什么来保护太湖水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保护措施,体会一种新的解题思路。通过分小组讨论活动,加强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同时措施由学生提出,而不是教师简单说教,更能让这些措施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落到实处,真正从自我出发保护环境。
6、小结:师生共同得出水体污染问题的分析思路:水体污染的现状、危害——水污染的原因——措施(对症下药)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蓝藻爆发这一具体的案例中总结出一般的分析思路,此后便可以举一反三,解决一类问题。如此,既避免的重复,又起到了及时巩固的效果。就此,下一环节就根据这一分析思路,设计了墨西哥湾石油泄漏的教学流程。
(三)“海洋污染——石油污染”设计:“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学生活动:阅读P18-19/文字,结合视频,讨论:
1、造成污染的石油都来自哪里?
2、石油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这些危害?
【设计意图】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是去年发生的污染大事件,媒体报道较多,学生比较熟悉,于是就通过这一案例展开讨论。借用视频,生动直观地展示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对沿岸地区带来的各方面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阅读课本讨论,既锻炼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全球的水污染问题很严重,水污染治理任重道远,相信只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定能重塑清清水环境。最后让我们用屈原的诗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
(五)作业布置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查找日本水俣湾污染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并制作成PPT。
七、教学反思
新课程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环境保护》一书的教学,不只是对知识的教学,更是应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本人在利用“太湖蓝藻事件”分析水污染的原因时,强调个人生活对水污染的影响;在分析防治措施时,强调个人的参与。这些都能无形的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关注身边的环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教学案例都选自当地乡土和生活,具有典型性、真实性,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所以问题讨论比较热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案例教学贵在“进得去,出得来”,鉴于时间有限,所以水俣湾污染事件这一案例在课堂上没有分析,而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来检验学生是否“出来”了。同时这一案例学生相对陌生,所以安排他们以小组单位上网查找,如此可以获得比课本更多的感性知识,从学生上交的作业中看出,那些图片不仅带给他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更造成了强大的心灵的震撼,相信这也是最有效的环保教育。
本节课重点分析了“太湖蓝藻事件”案例。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太湖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等问题。先让学生回忆“太湖蓝藻事件”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从而简单总结危害。再探究分析原因并总结出三个:第一,人们生活用品中洗涤剂含有大量的磷,磷是导致蓝藻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生活方面);第二,是因为化学和农药的高度使用,在农药或者化学输入到土壤当中之后,土壤渗透到地下水中,地下水通过河流等因素流入太湖的时候会造成水的污染(农业生产方面);第三,城市高度发展要发展工业,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污水,从而导致水污染(工业生产方面)。紧接着,针对原因让学生思考该采取的措施。每个环节精心设计、紧紧相扣,最终让学生形成环境污染的分析思路及每部分分析方法,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不断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8、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9、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10、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第二篇: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
教材分析:
关于“环境污染与防治”的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和必修模块都有体现,但是要求较低,这里是对环境问题的归纳与拓展,更深入的探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水污染及其成因”是其中一个专题。
教学设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为依据,侧重生活地理的学习。以现实生活中的污染事件为例,组织学生探究其原因、过程和危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环境观有所提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主要环境的污染问题;
②会分析水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危害; ③了解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2、过程与方法:
联系实际,利用典型案例,从现象入手,追根溯源,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升学生的道德观、环境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
1、天然水的自净能力
2、水体污染类型 教学难点:
天然水的净化作用的机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几张环境污染图片(引出水污染的定义)
一、水污染
1、定义:
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污染物进入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污染。
2、水污染形成的条件:
排入水体中污染物的数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水污染。
二、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1、水体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水体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称为水体的自净能力。
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
指导学生读图2.1“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向学生介绍天然水的自净过程。
2、不同种类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
自净能力跟水体的流速、更新周期、溶解氧有关。河流水的自净能力大于湖泊水,湖泊水大于地下水。
阅读图2.2理解流动性强的河流为什么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指导人类的活动。例如,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减少人工处理污染物的费用等。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污染物的数量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造成水污染
三、水体污染现象
利用教材的案例
1、案例
2、案例3
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
要求:找出每个案例中的污染物及其来源及其危害。(学生合作,讨论,然后再各派一个代表发言,来陈述他们的观点)
案例1震惊世界的水俣病
通过这个案例,需要能够掌握: ⑴污染物:甲基汞(含有重金属元素)
⑵污染发生过程:化工厂排放的含有汞元素的废水,进入海湾后转化成甲基汞,甲基汞经海洋生物的富集、放大作用,在鱼体中含量很高。猫和人吃了中毒的鱼后,造成神经中毒。
⑶危害: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发生严重障碍,甚至造成死亡。
1、水体重金属污染 ⑴污染物:各类重金属 ⑵污染源:工业废水等
⑶危害: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发生严重障碍,甚至造成死亡。案例2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 通过这个案例,需要能够理解:
本案例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我国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和原因。从太湖周边地区图可以发现,太湖流域内小城镇密布,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人口的快速发展。太湖的污染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密切相关,是整个流域区域污染的焦点和缩影。
要求:找出每个案例中的污染物及其来源及其危害。
2、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
⑴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素
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生物群落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⑵污染源:农业污水、工业废水、城市污水
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积聚到一定程度后,藻类就迅速繁殖,尤以蓝藻、绿藻占优势。此时,湖面可出现一片片的“水花(水华)”,又称“藻花”(图2.4),在海洋上则称为“赤潮”(图2.5)。
⑶表现:湖泊上——水花(水华),又称藻花
海洋上——赤潮,又称红潮 ⑷危害:
①湖中植物死亡,鱼类死亡; ②水体变臭,水质恶化; ③湖泊变为沼泽或干地。
阅读图2.6分析湖泊是如何演变成沼泽原理。案例3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
通过这个案例,需要能够了解:造成此次海洋污染事件的污染物及其来源是什么?试说明此次污染造成的危害。
3、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 ⑴污染物:石油及石油制成品
⑵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
⑶危害:石油污染海洋,会给被污染区域的生物带来灭顶之灾。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四、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学生自由讨论,引导学生出水污染的成因入手进行分析。然后把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
防治水污染,必须从源头抓起,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力控制措施。
1、坚持有法必依,尤其要做到“三同时”和限期治理,达标排放。
2、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两个方面。
3、坚持分散治理和集中控制相结合。
4、在生产和生活中大力提倡节约用水。
知识拓展:中阳县南川河的污染及其治理
资料:80年代以前,南川河曾是中阳的母亲河,人们的用水大部分来源于南川河。到了90年代,水质已经很差了,不但不能饮用,还发出臭味,但每到雨季还有些水量。而现在虽然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现状仍不乐观。
南川河围绕中阳县城,现在只有几股细细的小流,周围杂草丛生,有许多地方已出现干枯的河床,水的颜色呈黑色,发出阵阵恶臭。因为前几年政府治理,在河边建了滨河公园,但现在因为河水的原因,对人们的生活已造成严重干扰。南川河钢厂段还有些水,曾经养过金鱼,但因水质差,都死了。现在上面有些许垃圾,因为政府加强管理,所以还不至于太恶化(新生活区)。有一部分河段被建成湖水似的观光区,已成为死水。
1、通过实地调查,中阳县南川河的污染源有哪些?
(1)煤炭开采,地下水位下降,河床干枯
(2)运煤路线,煤渣进入水体
(3)气候干旱,水量减少,裸露河床种庄稼,加剧河水干枯
(4)城镇化进程加快,三废增多,河水富营养化
(5)政府错误的治理方案,挖掉污泥,抹成水泥,河流遭劫
(6)为建风景区,河水变为湖水,使水流不畅,形成臭水、死水
(7)生活习惯(乱扔垃圾)污染水体
2、对于南川河的治理你有什么意见?(1)把水泥地变成淤泥。拆掉水泥,还河床本来面貌。
(2)禁止人们乱丢垃圾,乱倒排泄物。弄些治污设备,消除河水臭味。
(3)拆除乱建房屋,采取政策恢复河漫滩。
(4)对运煤路实行隔离措施。比如加些防护栏。
(5)对采煤业进行管理。(附:学生调查南川河图片)
拉煤的大卡车
水体富营养化滨河公园
练习:
小结:回顾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
一、水污染
二、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1、水体的自净能力
2、不同种类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
3、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
三、水体污染现象
1、水体重金属污染
2、水体富营养化
3、海洋石油污染
裸露的河床
四、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后反思:
1、讨论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堂秩序有点乱。
2、实践的加入,使学生知识更加牢固
3、图片很好的反应了南川河的状况,具有说服力
4、最后的小结理清了本课的思路
第三篇:水污染教学设计
《水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
《水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课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图片、材料等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以学生为本,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生活,领悟教材的精华。通过案例教学法实现对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策源地,通过情境设计、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我国水污染现状。
2.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掌握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原则。
4.通过对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5.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水污染的严重性。
2.通过师生对景观图片和材料的观察分析,理解水污染原因,掌握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原则。
3.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对案例中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掌握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自然水域中的水被污染的主要原因,了解污染物和污染源,以及污染的水怎样危害人类的健康。
2.指导学生考察自然水域。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考察能力。
3.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护水意识,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案例分析,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树立因地制 1 宜、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案例的剖析;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重点:水污染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的分析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看家附近河流水质;查找污染源;以及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所污染河流的照片。
教师准备:教师应在课前进行古诗材料的收集,附近地区尤其是太湖水域水况的了解。【教学方法】调查法,观察法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5人, 学生们经过两年半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小部分学生在课堂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所以在本学期,要培养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习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
一、我国水污染的现状 1.呈现一首古诗 《江南好》
2.一组我国水污染的图片(滇池污染 太湖蓝藻)和材料;呈现学生学生所拍摄的家乡河流受污染的照片。
(设计目的:通过对古诗意境的领会,让学生感受古代江南水乡的美好;通过对这二组水污染图片和材料的观看,让学生了解我国水污染的严重性;通过古代和现代的对照,让学生感受到治理水污染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二、水污染原因、危害和治理 1.水污染原因分析
1)通过呈现我国水污染(滇池污染 太湖蓝藻)以及学生家乡所污染河流的图片,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析原因。
2)呈现滇池 太湖蓝藻有关污染源和污染原因的介绍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分析原因。)
3)小结:归纳“泛滥原因”。蓝藻爆发成因为富营养化。化肥流失;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工业污染;燃烧矿物燃料。
过渡:引入文字材料,让学生感受水葫芦泛滥的危害。
(设计目的:选取案例“太湖蓝藻泛滥”就发生在学生身边,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水污染危害的分析
1)呈现两张景观图和两段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图片与材料并进行分析: 蓝藻到底有哪些危害? 2)小结:归纳“危害”
人体健康;动植物死亡;生态破坏
过渡:呈现打捞太湖蓝藻的文字材料,让学生感性认识防治措施。
(设计目的:通过对图片与材料的,让学生归纳水污染的危害,为下文分析水污染的措施奠定基础)
3.水污染防治的措施分析
1)呈现三段国外治理水污染的材料 怎样来更好地防治太湖蓝藻? 2)归纳“防治措施”
3)小结:归纳水污染防治的措施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水资源;统筹规划,在规划指导下防治水污染;成立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或委员会),促进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要控制或减轻污染,必须要上针对性很强的工程措施(废污水处理装置(设施)、不同处理深度的污水处理厂和处理系统等)
(设计目的:通过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归纳,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意识)
三、情感教育
1.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如何为防止水污染做贡献? 2.小结:归纳学生的意见
一篇关于小河水污染的“考察报告”;写一份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建议书;
设计一条保护小河的公益广告语。(以小组为单位,修改后上交到有关部门。)画一幅保护水资源的宣传画; 设计一份“我为环保献力量”手抄报。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突出了自主性,注重学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是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将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直接经验、社会需要和现实问题进行课程整合,软化了学科界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课堂小结、拓展: 1.课堂小结——综合思考 主要从哪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呢?
2.课堂拓展——方法迁移
水污染还有哪些类型?全球主要的环境问题还有哪些? 每个问题都可以从这样三个角度去分析。3.激励创造----课后成果展示
方法:学生们将所有的资料装订成精美的小册,举办一个小小的成果交流会(可以请其他班的同学参加)。评选出各类的优胜小组和个人。
(设计目的:成果汇报是实践活动的终极阶段。通过展示,学生既获得成功的体验,衡量出自己实践成果的质量,又能把自己获取的信息再加工,整合为一种理念,提升为一种能力。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会评价,相互欣赏,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整堂课内容的设计意图】
由于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有现实生活的背景,因而学生愿意参与;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从最简单的学起,注重了已有知识的利用和渗透,具有可操作性,因而学生参与的兴趣高。由于学生自己研究成果不仅能产生看得见的经济效益,且对社会的发展有利,因而学生有成就感。
【布置作业】:
阅读课外书籍《全球环境问题》
第四篇:水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②了解水污染及其特性;
③了解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危害。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分析、讨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以水污染为例的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水污染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了解水污染的危害
教学方法:分析、阅读、比较、分组讨论等;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网上下载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过有关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及特点,了解到我国是严重缺乏水资源的国家之一,大家知道缺水的原因吗?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一、水污染及其特性
1、水资源及重要性
①水资源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
②水污染——?(有待大家来解决)
③水资源浪费——节约用水
【过渡】目前,我们对于水污染了解甚微,今天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有关水污染的一些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水污染?
2、水污染的含义:(教材32页)
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那么,水污染具有哪些特性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举例说明)
3、水污染的特性:
①持续性;②广泛性;③普遍性;
【过渡】分布广泛、普遍存在的水污染现象是如何造成的?其主要来源有哪些?可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后果?
二、水污染来源及其危害
1、主要来源
(1)天然污染:
暴雨冲刷带来污泥或有机质。
(2)人为污染:
人类活动及开发,如“三废”,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
2、引起水污染的重要物质及危害:
(该部分有学生自己完成,分组讨论)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主要物质
污染源
危害
第五篇:农业水污染成因与整改建议
农业水污染成因与整改建议
摘要:指出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水资源严重污染的负影响。目前农业污染是导致全球水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污染源。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农产品质量日益下降,全球人口身体健康水平较早些年低,农村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作为人类生存之根本的农业生产已遇到危机,其发展所造成的污染是最严重的危害环境因素之一,对其进行有效治理,及时改善污染状况是目前刻不容缓的任务。针对农村水污染的现状,提出了整改策略,希望对水源进行针对性有效治理。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农业污染;现状分析;整改策略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5)06019602
引言
我国是一个世界闻名的农业大国,主要经济发展仍是农业经济,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区域,农村在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同时自身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人口众多的农村在社会经济、社会稳定、社会自然环境各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面对农业经济发展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挽救农村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对水污染进行彻底的、有效的治理对我国农业经济高效稳定发展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农村水资源现状及水污染成因分析
2.1 农村水资源污染现状分析
我国大多数农村拥有丰富的河流流经、河塘等有利农业发展的优势,拥有天然水利环境。而且作为一个天然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但是近年来很多农村出现了人口饮用水缺乏、灌地用水被严重污染的现状。据《农村水源环境与空气质量》调查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业发展较快的8个省、38个县、69个村子里87%的村子没有对生产生活中的污水进行处理,也没有处理设备和专用污水排放管道。大量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渗入地表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又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在我国农村,有上亿的人喝不上健康干净的水,其中自然原因造成饮用水质量不达标的只有不到40%,绝大部分是人为因素对污水的排放不规范所导致的。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非自然死亡率大大上升,患恶性肿瘤的人口比重明显增加,这些都是因为农村水污染、环境污染严重所导致的。农村各种污染的日益严重,通过河流、大气等因素进一步扩展到城市,造成全国性污染,严重影响我国公民的健康。工业发达城市污染与农村污染相比都不值一提,农业污染已成为国家水资源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2.2 农村水污染的成因分析
2.2.1 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施用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农家肥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含有大量化学成分的有机化肥和农药。化肥吸收效率低污染大,施在农作物上的化肥只有不到45%可以被吸收利用,其余55%都会浪费形成污染。而我国近20年来对化肥的使用量达到4000万t。农药一年的使用量也超过110万t,其中对农作物除虫害起到作用的还不到其中的20%,剩余的大量农药、化肥挥发到空气中,撒落在土壤里,流淌在河流中,其严重后果无法想象。目前对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还在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长此以往土壤将不再肥沃,土质酸化现象将更加严重,水体营养化加重水华现象将更频繁地发生,生态系统面临更严重的破坏。由农业污染产生污染源对水域环境和土壤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十分严重,对贯彻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经济高效稳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2.2 农业养殖污染
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除了农作物的种植,还有就是发展养殖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户对家禽、家畜进行养大规模的养殖,并进行工厂化管理。据调查,养殖一头家畜所产生的生活废水是一个人的22倍之多。根据我国环保总局的调查,农村私人的养殖场70%没有相关污染处理措施,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价的规模性养殖场不超过10%。这些养殖场出产农副产品时产生的污染物大都直接倒入附近水体,造成水体的无机元素流失,加重水体的富营养化。
2.2.3 乡镇企业污染严重
随着城市发展加快,城市人口饱和度加大,企业发展受到限制,一些企业工厂看好农村地大物博,资源充分,劳动力充足,将部分企业基地转向农村发展。乡镇小型企业也利用农村城市化的好时机迅速崛起。这些企业多属于耗能较大,污染相对严重的企业,农村又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相关部门对农村环境的管理也比较松散,一些企业为了效益或生产方便直接或间接地对流经企业的河流进行了污染。
2.2.4 环保意识不足与水处理系统的欠缺
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相对较低,生活方式落后与整体素质较低。在面对乡镇企业和家禽、家畜养殖业时,目光不够长远,考虑的经济因素比较多,而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重视。生产生活中的污水随意排放已成为习惯,并不会感觉不妥。农村居民居住较为分散,还有一些地区没有实现集中供水,对污水集中治理就更难实现了,大部分农村都没有污水排放专用管道,更没有污水净化系统。一系列原因造成了农村水污染问题逐渐严重。
2.2.5 城市污染的转嫁和农村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
国家鼓励发达城市的手工业等人员、资源需要量大的企业转向农村发展,在解决自身人员饱和问题的同时帮助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而一些高污染企业利用农民整体环保意识薄弱,一心想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心理,在农村建设高污染工厂,排污指标严重超过国家环保总局的规定,对当地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近年来农村旅游受到热捧,“农家乐”发展迅速,成为农村旅游业的热门。为了使农村旅游业得到更好地发展,旅游资源开采过度造成了破坏性,降低了农村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力。而且部分游客不爱护自然环境,污染物随意丢弃,污染了农村水环境。对于农村水污染防治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控制污染源
3.1.1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理解农民对提高经济发展的需求,科普破坏性经济建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政府对地方环保设施的督促建立,和对企业排污的管理,教导农村群众加强环保意识,设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增强环保宣传效率。对个别只求私利的地方政府领导人要进行相应惩罚,促进其他地方领导人对建设环保新农村发挥积极领导作用。对引起污染的源头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有针对性地进行高效整改。
3.1.2 发展生态农业
在农村实行生态农业建设,把传统农业按生态学原理进行高效利用,发展类似“桑基鱼塘”的生态产业,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减少化肥和农药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增强对农耕技术的专业指导,提倡绿色养殖、推广发展绿色农业。必要使用化肥时,普及正确成熟的施肥技术,使化肥利用效率最大化。慢慢改善农村现有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防御力。作物种类可以种植高产抗虫的优质杂交品种,从而提高产量,减少农药使用量。推广沼气池的应用,不仅节能环保还可与养殖场等农业经济相整合促进其规范化发展。进行种植、饲养、节能于一体的生态化发展。
3.1.3 加强乡镇企业的管理,合理安排企业布局
乡镇企业的构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相对大城市企业比较松散。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其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对企业进行污染排行,将废水量大的重污染企业迁至远离人们生活区,且处于河流下游的地方,以此形成相应的企业布局。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对企业排出物进行集中处理,安排专业的污水处理技术团队,对企业排污进行处理,并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以确保村民生活用水安全。
3.2 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污水处理技术
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占有全国大部分的土地资源。其地势从高原到盆地各部分种植产物不同,主要发展的经济类型也不同,水资源的分布类型和受污染程度和种类也不一样。在处理各地水污染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污染源与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针对性整改,确定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最适宜本地的污水处理技术。在西北地区提高对沼气资源的推广利用,并且在工业区集中的地方建设正式的污水净化厂,方便污水管理。结语
人口众多的农村在社会经济、社会稳定、社会自然环境各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面对农村环境的日益恶化,农业污染造成的重大危害,必须高度重视,及时进行遏制。挽救农村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对水污染进行彻底的、有效的治理,对我国农业经济高效稳定发展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应该吸取水污染带来的严重教训,从保护开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1]朱保健,许迎春,田义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污染防治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90~4091.[2]陈晓宏,陈栋为,陈伯浩,等.农村水污染治理驱动因素的利益相关者识别[J].生态环境学报,2011(2):87~88.[3]彭举威,汪诚文,付宏祥,等.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