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科学活动蛋的秘密教案[小编推荐]
大班科学活动《蛋的秘密》
[活动名称]蛋的秘密 [年龄段] 大班
[活动意图]热胀冷缩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但幼儿对这一现象还缺乏感知。于是,通过设计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猜测、寻找、自我探索让幼儿在动中学习理解“空瓶吞蛋”这个有趣实验中所蕴含的热胀冷缩、压强的原理,激发幼儿从小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蛋的实验活动。能用适宜的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
2、遵守实验的规则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大胆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3、积极探索空瓶吞蛋的方法,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活动准备]
1、小魔术表演瓶“吞”鸡蛋。
2、煮熟了的鹌鹑蛋若干、饮料瓶、足量的热水
[活动过程]
(一)、老师展示魔术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老师进行小魔术表演瓶“吞”鸡蛋,让学生仔细观察,能看到什么现
象。老师追问鸡蛋为什么被瓶子“吞”进去了,想不想知道这个秘密?从而引出今天的上课内容。
1.这是什么?2.为什么瓶子能把鸡蛋“吞”进去呢?
(二)、老师演示空瓶吞蛋完整过程,幼儿仔细观察。
1、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实验现象。大家看到了什么?有没有注意老师使用了什么办法?
2、引导幼儿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实验过程。
3、展示多媒体课件并归纳总结原理: 瓶身加热使空气宝宝变胖 用蛋堵住瓶口不让空气宝宝跑掉
当瓶身冷了后,空气宝宝变瘦,外面的空气宝宝又想再进来 蛋被挤进瓶里了。
(三)、幼儿动手操作并交流分享。
实验前,老师强调具体的实验规则,并要求幼儿按规则进行试验。
实验中,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感受讲给同伴、教师听,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及操作过程。
(四)拓展思维,提出新的挑战――思考如何从瓶里取出蛋。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让蛋宝宝都进到瓶子里了,但这个蛋宝宝太调皮了,它现在呀又想出来了,你们怎么办呢?” 1.大胆猜测:挤压瓶身能不能出来?
鼓励幼儿动脑思考出不同的方法。
2.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瓶吞蛋实验。3.小组分享,教师总结。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
第二篇:小班科学活动《蛋的秘密》
小班科学活动《蛋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感知蛋的外形、结构等特征,了解蛋的特性。
2、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活动重难点:
积极参与活动,感知蛋的秘密。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生鸡蛋,装在篮子里,每桌一个玻璃碗。
2、老师:各种蛋、电磁炉、平底锅、玻璃碗、蒸熟的鸡蛋各一个。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鸡蛋:
1、以“小客人”的方式引出鸡蛋,作自我介绍: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鸡蛋,今天到小(1)班来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想和我一块儿玩么?
2、提出交朋友的要求:桌上的每个篮子里都装有一个鸡蛋宝宝,小朋友们待会儿可以轻轻地走过去,用小眼睛看一看蛋宝宝长什么样子,是什么颜色的,然后用手轻轻地摸一摸蛋宝宝,还可以玩一玩,感觉一下。我们的蛋宝宝呀最怕疼了,等一下我们去认识他们的时候可要轻轻拿,轻轻放,别让它们受伤了。
二、幼儿探索,感知外形:
1、幼儿自由找位置进行探究,感受蛋的外形特征,师巡回指导:
2、请小朋友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集体交流:(1)说说你看到的蛋宝宝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说完整话:我看到的蛋宝宝是(圆圆的\一头尖一头圆\像手一样的颜色)
(2)用手摸一摸蛋宝宝,什么感觉?(滑滑的、硬硬的)(3)轻轻拿起来,放在鼻子前闻一闻什么味道?
3、师小结:蛋宝宝是圆圆的,一头更尖一头更圆,它的颜色是淡淡的黄色,摸起来滑滑的、硬硬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腥味。
三、再次探究,认识内部:
1、从“受伤”的蛋宝宝引出蛋的内部结构:刚才有小朋友不小心让蛋宝
宝受伤了,打碎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蛋宝宝身体里有哪些秘密
2、师敲开蛋壳,将蛋清和蛋黄倒在玻璃碗里(每组一份),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大胆参与,和同组的同伴互相说说蛋宝宝的身体里藏着什么秘密?
(1)从颜色和形状上认识蛋清和蛋黄:(2)摸一摸,粘粘的,闻一闻,腥味更重(3)摇一摇,蛋清会像水一样动来动去
3、以“蛋宝宝变魔术”的形式将蛋清、蛋黄倒入锅中加热:
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蛋遇热会凝固、蛋清变白、蛋黄变硬等特性,展示蒸熟的鸡蛋,感知熟蛋不易碎
4、师小结:
四、总结提升,延展课外:
1、教育幼儿自己的身体也像蛋宝宝一样容易受伤,要学会保护自己: 2、请幼儿回家请教聪明的爸爸妈妈,蛋宝宝还以做成哪些又营养又好吃的美食,下节课回来告诉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分享。
3、展示一些鸭蛋、鸟蛋、鹅蛋等,放在区域让幼儿自由观察:
第三篇:大班科学活动 鞋底的秘密 教案[范文]
大班科学活动
鞋底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鞋底的秘密 来源:广饶县丁庄镇中心幼儿园 徐国兰
[活动目标]
1、感知摩擦力及其作用
2、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类比联系。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事先带一双丝袜和一双鞋底有花纹的鞋子。
2、雨鞋、运动鞋、凉鞋等各种不同鞋底花纹的鞋子。
3、《健康歌》音乐磁带。课件:走冰、滑板车、汽车
4、彩笔、鞋底(五花纹)图样与幼儿人数等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活动。
讲述小强只穿了丝袜跟妈妈比赛爬长城输于妈妈的故事,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二、感知体验、尝试操作。
1、体验尝试:一只脚滑,一只脚不滑。
播放健康歌,请幼儿一只脚穿丝袜,一只脚穿鞋子,做旋转和各种动作,感觉两只脚着地有什么不一样?
2、对比体验:(两只脚都不滑了)
请小朋友两只脚都穿这鞋子跳舞,会有什么感觉?
3、观察发现:鞋底的秘密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鞋子,发现鞋底的秘密:花纹
4、言语活动:比较鞋底花纹的式样
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鞋底的花纹是什么样的?例如:我鞋底的花纹是一条曲曲弯弯的线,像蚯蚓鞋。我鞋底的花纹是一粒一粒的,像小圆点。
5、操作体验:
(1)请小朋友一只手套一只鞋子,在地上摩擦,感觉一下鞋底的花纹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鞋底的花纹会增加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起到了防滑的作用,鞋底有了摩擦力,我们走路文档仅供参考
就不那么滑了。
(2)交流故事的因果
小强只穿着丝袜爬长城为什么比不过妈妈?
结论:鞋底有花纹,摩擦力大,走路就不滑;丝袜很光滑,摩擦力小,走路就很滑。
6、生活联想:
播放课件:
1、为什么冬天在冰上行走容易摔倒?
2、为什么汽车行驶是非常稳又容易刹车?
3、为什么滑板车在路上滑得快?
言语活动: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是滑的?哪些是不滑的?
7、自我设计:
请幼儿在鞋底上设计自己最喜欢的花纹。
三、情感教育:
把自己设计得漂亮鞋底送给你最喜欢的人?
播放音乐《娃哈哈》,幼儿手拿作品走出教室。
大班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圆珠笔,知道圆珠笔的用处。
2、通过观察、拆装圆珠笔、绘制安装说明书等形式,感知圆珠笔的构造,掌握安装的步骤。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将拆下来的原件、放在筐子里,对拆装活动有兴趣。活动准备:
1、师生提供收集各种圆珠笔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一支圆珠笔,人手一个小筐子。
3、在黑板上画一张《圆珠笔统计表》(附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感知圆珠笔的多样性。
——教师:你带来的圆珠笔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不同?(比较圆珠笔的粗细、长短。)
——鼓励幼儿用笔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玩一玩、说一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与同伴交换玩一玩圆珠笔,说一说:你们的圆珠笔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
——教师小结: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它是笔杆、笔芯等部件在材质、形状和色彩上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拆一拆——感知圆珠笔的结构。
——教师:你知道圆珠笔的里面是什么吗?
——幼儿拆开圆珠笔,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出示黑板上的《圆珠笔统计表》,讲述圆珠笔的名称(笔帽、笔杆、弹簧、笔芯等0,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发现,教师在统计表上记录圆珠笔部件的数量。
三、装一装——感知组装圆珠笔的过程。
——鼓励幼儿将零散的圆珠笔部件组装起来。
——教师:你是怎样组装圆珠笔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安装圆珠笔的过程。
四、画一画——安装说明书。
——鼓励幼儿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自己安装圆珠笔的操作过程。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五、说一说——圆珠笔的用途。
——教师:圆珠笔有什么用?圆珠笔为什么能写字?圆珠笔一直能用吗?
六、游戏活动——拆一拆、装一装。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圆珠笔,重新进行拆装圆珠笔的活动,感知不同构造的圆珠笔进一步巩固对圆珠笔的认识。
——组织幼儿分组开展拆装各种圆珠笔的“擂台赛”,比一比,看谁拆得快、装得快,训练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生蛋和熟蛋》精品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生蛋和熟蛋》精品教案
活动目标:
1.能用转一转、摇一摇及借助盐水、手电筒等方法,区分生蛋和熟蛋。2.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鸡蛋的变化,并用完整的语言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探索方法和结果。
3.知道鸡蛋应轻拿轻放,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生蛋和熟蛋。活动准备:喜羊羊玩具、生熟鸡蛋、玻璃缸(内有盐水)手电筒、记录表、小盘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以喜羊羊要考考小朋友、将混在一起的生蛋和熟蛋区分开为故事情节,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提问:“如果不打破蛋壳用什么办法能找出生蛋和熟蛋呢?”(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经验自由回答。)
2、出示鸡蛋、盐水,初步尝试用盐水的方法区分生蛋和熟蛋。幼儿猜想:鸡蛋放进盐水里会怎样?(幼儿大胆猜测方法)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有的沉下去,有的浮上来)猜一猜哪些是生蛋?哪些是熟蛋?为什么?
3、区分、验证幼儿的猜想并讲解示范记录表的用法。
4、教师小结:原来用把鸡蛋放进盐水的方法可以区分生蛋和熟蛋。
二、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合作探索生熟鸡蛋的不同现象,并进行记录,同时区分生、熟鸡蛋。
教师:喜羊羊有个要求:要求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把生蛋和熟蛋分开,它还要给你们发奖章呢,有信心吗?
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实验材料,幼儿自由分组探索,(两人一组),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边探索边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发现的现象。
3、区分生蛋和熟蛋,并贴上生蛋和熟蛋标签。
三、幼儿分享交流自己和伙伴共同探究的结果。1.引导幼儿交流分享探索的发现: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发现了鸡蛋的哪些不同现象?
你认为哪个是生的?哪个是熟的?为什么?(教师及时作出恰当评价并注意与全体幼儿互动)
教师小结:原来你们认为转的快的、没有声音、不透光的鸡蛋是熟的;转得慢的、有声音、透光的鸡蛋是生的。
四、用将鸡蛋放入盐水的方法验证幼儿的发现,区分生蛋和熟蛋
1、出示喜羊羊的奖牌,引起幼儿迫切验证的欲望:哇,喜洋洋已经把奖牌准备好了,喜欢吗?它已经等不及了,想看看我们大几班的小朋友是不是最棒的,我们赶快来验证吧。
2、全体幼儿将贴好生熟标签的鸡蛋放到盐水里,共同验证探索的结果。
五、颁发奖牌,幼儿在获得成功体验的氛围中结束活动(放音乐)
第五篇:大班科学 雨的秘密 教案
大班科学
雨的秘密
设计意图
“梅子黄时家家雨”,梅雨是上海初夏季节的一个明显的气候特征。很多孩子都喜欢下雨,本活动以引导幼儿了解雨是怎样产生的开始,逐步迁移到对我国气候中“梅雨季节”来历的探究。活动中力求变枯燥的灌输、被动的接受为幼儿主动实验、大胆推测、迁移地学习,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己做小实验,了解“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科学现象。
2、通过探索“雨”的形成,理解“梅雨季节”的来历。
3、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火柴等实验工具。
2、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幻灯片、磁带。
过程建议
1、幼儿边看情景表演边思考: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允许幼儿充分想像和猜测。
2、幼儿做实验。但要注意安全。
(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幼儿仔细观察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总结:水热了就会有蒸汽,许多水蒸汽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3)讨论:你平时看过“蒸发”的现象吗?
3、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1)幼儿观察:热水倒在杯里,用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发现什么?
(2)幼儿思考:玻璃片上为什么会有水珠?
4、幼儿看幻灯听故事,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
教师提问: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奇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到哪里去了?
5、引导幼儿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雨对人的好处与危害。
6、启发幼儿用所掌握的经验解释“梅雨季节”。
幼儿思考:为什么在每年的四五月份总是下雨?引导幼儿知道梅雨季节是海洋空气与海洋冷空气相遇形成了一段时间里雨水十分多的现象。
延伸提示
梅雨季节时,请家长与幼儿一同观察和记录雨水、潮湿、物体发霉的情况。
大班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圆珠笔,知道圆珠笔的用处。
2、通过观察、拆装圆珠笔、绘制安装说明书等形式,感知圆珠笔的构造,掌握安装的步骤。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将拆下来的原件、放在筐子里,对拆装活动有兴趣。活动准备:
1、师生提供收集各种圆珠笔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一支圆珠笔,人手一个小筐子。
3、在黑板上画一张《圆珠笔统计表》(附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感知圆珠笔的多样性。
——教师:你带来的圆珠笔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不同?(比较圆珠笔的粗细、长短。)
——鼓励幼儿用笔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玩一玩、说一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与同伴交换玩一玩圆珠笔,说一说:你们的圆珠笔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
——教师小结: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它是笔杆、笔芯等部件在材质、形状和色彩上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拆一拆——感知圆珠笔的结构。
——教师:你知道圆珠笔的里面是什么吗?
——幼儿拆开圆珠笔,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出示黑板上的《圆珠笔统计表》,讲述圆珠笔的名称(笔帽、笔杆、弹簧、笔芯等0,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发现,教师在统计表上记录圆珠笔部件的数量。
三、装一装——感知组装圆珠笔的过程。
——鼓励幼儿将零散的圆珠笔部件组装起来。
——教师:你是怎样组装圆珠笔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安装圆珠笔的过程。
四、画一画——安装说明书。
——鼓励幼儿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自己安装圆珠笔的操作过程。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五、说一说——圆珠笔的用途。
——教师:圆珠笔有什么用?圆珠笔为什么能写字?圆珠笔一直能用吗?
六、游戏活动——拆一拆、装一装。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圆珠笔,重新进行拆装圆珠笔的活动,感知不同构造的圆珠笔进一步巩固对圆珠笔的认识。
——组织幼儿分组开展拆装各种圆珠笔的“擂台赛”,比一比,看谁拆得快、装得快,训练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