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科学活动声音的秘密
大班科学活动声音的秘密
活动目标:
1.感知和区分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游戏中体验声音,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2.学习自制传话筒,提高动手能力。3.认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及图片;每位幼儿一件能发声的玩具:铃鼓、锣、三角铁、尺子、皮筋、吉他。水盆、笔记本、音响、纸杯、棉线等;
活动过程:
1、播放各种声音的flash,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2、引导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出声音。(1)提供各种物体,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些东西不动时,它能发出声音吗?”“你能用什么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呢?”(2)幼儿实验,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小结:这些物体不动时,都不能发声。当对它进行敲、拍、吹、拨时就能发出声音了。
3、幼儿再次实验,探索和感受物体发声时产生的振动。(1)教师:“现在请你想办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同时请你用眼睛去看一看,用手去摸一摸,然后告诉大家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鼓励幼儿操作,师生共同交流分享新的发现。
小结:我们发现的这些跳动的、晃动的、发麻的现象和感觉都是因为这些东西发生了振动。所以,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都发生了振动。
4、教师做实验,让幼儿了解声音与振动的关系。教师和幼儿共同得出结论:声音是因为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5、出示玩具传声筒,引出游戏“悄悄对你说”:
(1)教师和幼儿通过传声筒说悄悄话,激发幼儿兴趣。(2)教师展示传声筒的制作方法。
(3)幼儿自由结伴制作传声筒,教师巡回指导。
6、幼儿玩游戏“悄悄对你说”,鼓励幼儿用自制传声筒对同伴说一句甜蜜的话。
活动延伸:让幼儿在生活中多发现一些声音,记下来告诉老师,在下次活动进行对声音的秘密进一步探索。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声音的秘密
活动目标:
1,体验听诊器可以使声音放大现象,导致操作感兴趣。2,产生兴趣探索科学。
准备:
听诊器1-3,塑料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线,纸夹。
处理:
1听说say:
指导孩子把他的手放在他的胸口,感觉心跳。
引导孩子躺在伴侣的胸部,听着心跳的声音。
鼓励幼儿戴听诊器听同伴,老师的心跳。
我们可以使用桌子上的材料进行实验吗?
教师示范方法:在两个酸奶杯低掏一个小孔,用线穿过,然后用纸夹卡住。
儿童生产,教师导游。
调用游戏:
打电话给你的家庭电话。老师指导孩子手持线。-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
教师摘要:声音通过线传播,如果线保持,声音不传递。
第三篇: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
来源:肥城市老城镇中心幼儿园洪云
【活动目标】
1、能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物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2、了解、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 :相关的图片及声音。
2、操作材料:金属、塑料等多种材质的自制乐器,小鼓、三角铁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由怎样让沙筒发出声音导入活动主题。
二、引导幼儿自由操作探究,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1、引导幼儿动手玩提供的材料,看一看,摸一摸,感觉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2、讨论:怎样让物体发出声音?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幼儿探究怎样让身体发出声音。
4、教师小结:敲鼓,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搅水,水振动,发出声音……物体振动发出声音。
三、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究声音的不同。
1、刚才玩的时候,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一样吗?物体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呢?引导幼儿动手试试、看看、找一找。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小结:
因为材料不同、用力大小不同……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四、引导幼儿认识乐音和噪音。
1、通过听觉感受,使幼儿知道什么是乐音和噪音。
2、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乐音与噪音的不同。
3、在情境中让幼儿学会减少噪音的做法。
五、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说到做到,把声音的秘密告诉爸爸妈妈。
六、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唱着歌走出活动区。
第四篇:大班科学活动:镜子的秘密
大班科学活动——镜子的秘密
执教:陈利云
活动目标:
1.对平面镜成像现象感兴趣,2.感知物体成像与镜子摆放方式的关系。
3.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喜欢探索镜子的秘密。准备:
1.镜子每人2面,立体小玩具每人1个;记录纸(师用的与幼儿用的)、笔每人1份。
2.《有趣的镜子》PPT 过程:
一、自由探索镜子的奥秘
1.师:“这里有许多平面镜,请大家去照一照、玩一玩,镜子有什么发现?(幼儿自由观察镜子)组织幼儿坐好,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刚才你在玩镜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你用镜子照了什么?你看到镜子里面有什么?如果用一面镜子照一个物体,镜子里有几个物体?镜子里的“物体”(像)和镜子外面的物体有不一样的吗?照镜子的时候能看到后面的人吗? 3.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镜子里的“物体”(像)和镜子外面的物体有是一样。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二、探索两面镜子夹角成像现象。
1.设疑、猜测:如果用两面镜子照一个物体,镜子里面会有几个物体?幼儿猜测,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
2.讲解实验及记录方法幼儿看图示实验、记录。
3.组织幼儿坐好,交流记录结果,引导幼儿根据记录情况发现物体成像的个数与两面镜子夹角大小的关系(夹角越小,成像越多),验证刚才的猜测。
三、幼儿合作自由探索如果用三面镜子、四面镜子或更多的镜子照一个物体或更多的物体的时候又会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呢?试试看吧。①引导幼儿合作探究。②交流结果 ③小结:
四:引发幼儿关注特殊镜子,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运用。
1.师:“今天我们一起发现了许多平面镜的秘密,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特殊有趣的镜子,让我们一起去看看。2.观看PPT《有趣的镜子》
3.谈话: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镜子? 4.结束。师:“生活中到处都有镜子,镜子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乐趣。我们去找一找哪里有镜子好吗? 延伸:
1.找一找生活中有什么镜子?2.有哪些东西可以当镜子用?
第五篇:大班科学活动《乌龟的秘密》 说课稿
大班科学活动《乌龟的秘密》
一、说设计意图:
根据《指南》和《纲要》中所提到的5-6岁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根据我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进行区角活动的过程中,由于自然角里要增添东西,一位小朋友带来的一只乌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孩子们对乌龟的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等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并有一定的探索螃蟹的动机。于是我精心设计安排了这次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大胆地提出并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幼儿喜欢观察身边的事物,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乌龟的某些外特征。教师充分利用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索的观察对象,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帮助其了解自然与生活的关系。
3、根据《纲要》中提到,应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究和发现,乐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所以情感目标为:通过小组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三、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引发对小乌龟的兴趣和探索欲,从而提出问题并大胆的讨论和交流。
活动难点:幼儿通过使用工具进行探索并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对提出问题的解释。
四、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物质准备
(1)、每组提供一只盆子,盆里放有一只乌龟。
(2)、一只材料箱里面放有龟粮、面包虫、镊子,菜叶,米等。
四、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通过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进入导入活动。根据幼儿的猜测,教师出示小乌龟,从而引导幼儿一起观察讨论。
(二)基本部分
1、集体交流引发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幼儿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发现小乌龟的特征,如:小乌龟的龟壳是硬的、走路特别慢等。
2、分组讨论确定研究讨论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幼儿分为两人一组,让幼儿自由讨论最想知道的关于小乌龟的问题。每个小组讨论后,说一说后选出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让幼儿当一回小小科学家,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3、小组讨论,根据幼儿最后提出的问题确定研究的方法和要用到的材料。
① 教师介绍已准备好的材料
② 幼儿小组讨论确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工具后到材料箱去拿(若材料箱里没有的可以请老师帮忙)
③ 在幼儿操作时,教师不断提醒幼儿自己的问题,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小组探究实验
在此环节,教师提供了足够多的时间让幼儿去探究,使幼儿的专注力有所提高。教师应时刻提醒幼儿,帮助幼儿解决幼儿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以培养幼儿一心一意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5、小组交流探究情况
① 请各小组把自己的探究方法和发现的情况告诉大家; ② 教师提醒其他幼儿要认真听,如果有什么新的问题、新的发现等会可以向他们提问;
③ 教师总结
(三)结束部分
探索乌龟行走速度慢的原因。
五、说活动延伸
活动后教师将小乌龟置于自然角,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教学中继续观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