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少冲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7:4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章少冲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章少冲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第一篇:章少冲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

普宁英才华侨中学章少冲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营养级、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马克思哲学与生物学的有机结合,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哲学的观点看待理解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示人类与无机环境的相互影响,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意义

教材第五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五章的一个关键的环节,是学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稳定性等知识的前提。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难点 本节的编排特点:

本节课知识点的线索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联系导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接下来是生态系统的范围、类型、组成成分及名组分的联系、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食物链、食物网。思路清晰、知识点简单明了、设计了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更好的思考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及其联系和结构模型;本节还设置了相关的图片具体地体现了本节的知识点,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重点:

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联系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难点:

1.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2.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高二的学生只停留在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各成分名词简单了解的水平,还不真正了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没详细了解各成分的详细内容以及联系,不清楚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内容。2.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学生可以联想自己熟知的生态系统,如:池塘生态系统等,并结合课本的池塘生态系统图解来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及联系。联系实际及课本的食物链、食物网图去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和营养环节。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并加以引导纠正让学生张显个性又提高了群体的知识水平。

(四)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哲学角度:生物学角度 2.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讲述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 4.教学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教师: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先看一位名人。展示马克思图片让学生猜为谁。学生:马克思。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马克思的哲学原理中的一句话: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生物群落生活在无机环境中,那么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是否存在联系呢?

教师:从哲学角度上看:根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可以说明两者存在着联系;从生物学角度上看:如何说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存在联系呢? 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教师:我们可以推理一下,如果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说明两者存在联系,如何说明两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呢?我们可以举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比如人类与无机环境。如果人类与无机环境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说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存在着联系。

(展示人类与无机环境相互影响的例子)通过例子说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存在联系。教师:根据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无论是从哲学的角度还是从生物学的角度都说明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存在联系,那么这两者存在联系就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于是我们把两者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导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用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与生物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哲学的观点看待理解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示人类与无机环境的相互影响,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说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存在联系顺其自然地导入生态系统的概念。

讲授新课:

学生:齐念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教师:如何理解“系统“的概念,两者不相互作用能构成一个系统吗? 学生:不能

教师:不能。例如: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和也栽培着多种植物。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 学生:不是。教师:动物园里的动物是分开饲养的,他们没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以不能构成一个系统,也即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必须相互作用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才能成为一个系统,一个生态系统。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学生:生物圈。教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包括人)及其无机环境。教师: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呢?展示生态系统的类型。教师:播放几张比较熟悉的生态系统的图片。

教师: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那生态系统由哪些成分组成?各组分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进行讲解)通过师生互动归纳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教师: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吗? 学生:不是。

教师: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寄生微生物是消费者,腐生的微生物才是分解者,还有一些腐食性动物如蚯蚓、蜣螂等也是分解者。

教师:生态系统中各组分是否存在着联系呢?(结合课本图5-2根据各组分的作用来分析各组分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物成分提供物质和能量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者(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消费者、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

消费者(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加快物质循环,有助于生产者传粉种子传播等)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教师: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结合课本图5-3讲解)

教师:下面插播一下娱乐节目,看下面的图请猜一成语(展示蝉、螳螂、黄雀的捕食图)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来导出食物链的概念。学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教师:就像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食物链。

教师:营养级的概念: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称一个营养级,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教师:展示一条食物链的图片与学生一起分析食物链的结构模式和营养环节 注意的问题:第一营养级从生产者算起,初级消费者从植食性动算起 被捕食者

捕食者(注意在画食物链时箭头要指向捕食者)

食物链应从生产者开始,到最后的一级消费者结束;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也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为我们高中阶段学的是捕食链)

食物链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一般不把人列入其中 教师:为什么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一般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沿着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从前一个环节到后一个环节,能量大约要损失80%-90%左右(能量的转化效率大约为10%-20%),一般说来,能量从太阳开始沿着食物链传递几次以后就所剩无几了,所以食物链一般都很短,通常只由4-5个环节构成,即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很少有超过有6个营养级的。

教师:食物网概念: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教师:例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能否构成食物链?

学生:不能。没有生产者。

教师:正确:植物→蝉→螳螂→黄雀→鹰

教师: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展示图例说明)教师: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的重合。(图例说明)学生:如:蜘蛛与青蛙,二者是竞争关系,又是捕食关系 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哪组生物可和无机环境组成一个生态系统(C)

A.水藻、鸟

B.小鱼、大鱼

C.小草、昆虫、细菌

D.水藻、虾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属于(A)

A.生产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

C.消费者和分解者D.分解者和消费者

3、对水稻→鼠→蛇→鹰这条食物链的错误描述是(D)A.水稻是生产者

B.鼠是初级消费者 C.蛇是次级消费者 D.鹰属于第三营养级

4、肉食动物不可能是一条食物链中的第几营养级(A)

A.第二

B.第三

C.第四

D.第五

举动物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怎么才能构成系统,从而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展示一些美丽的生态系统的图片给学生感官上的享受,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以池塘生态系统的例子来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具体直接地反映出生态系统的成分。

在课本归纳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一些知识点,让学生对各成分有更完善的了解。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是腐生的微生物才是分解者 根据各组分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各组分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用猜谜的方式导入食物链,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顺其自然的导入食物链的概念,使学生能更通俗具体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强调食物链前头的画法,指出学生可能常犯的错误。

列举三点分析食物网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食物网的相关知识 通过小结强调本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重要知识点。

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加强巩固深刻知识点的目的。

5.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范围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概念 2.营养级概念 3.食物网概念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能够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能够深刻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及其联系,能够正确分析食物链食物网的营养环节及结构模式,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哲学的观点看待生物学问题,提高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反思

第二篇: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贺云燕

一、教学内容

内容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教学分析

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较少地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学法和学生的情感、能力及发展方面的需求。比较地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致使学生疏于观察,难于发现,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利用生物学科教学中知识性、实验性较强的特点,适度地引入 “引导—探究式”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寻求课堂教学方式中主动学习和接受式学习之间的一种互补,一种结合,实现既打好学生的基础,又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创造力的目的,使基础教育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基于上述的教学理念,本课从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需求两个方面出发,组织学生参与有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究,让学生参与对课本知识的形成和实验设计的实践活动,在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生命现象和生命的奥秘。

三、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学习目标的达成较高,学生在初中生物、地理中已经涉及到相关内容。从教学内容上看通俗易懂,学生通过自学也能基本掌握教材的重点。但是,要深入领会生态系统(系统)在结构上具有密切的联系,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并能领会“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学科观点是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制定较高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3)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培养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能力。

五、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关系;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

六、教学难点

营养级的概念及初、次级消费者的概念。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运用“引导—探究式”的方法,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融比较、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组织学生根据课程设计逐步深入教材的内容,达到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目的。八 教学设计思路 1.首先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把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生物群落的概念加以区分,突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指出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心就是它的结构和功能,由此引出生态系统结构的学习课题。并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首先要研究清楚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然后还要研究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即营养结构)。

2.学习生态系统的成分时,首先结合教材中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机环境要素和生物组成,列举出这些成分;再引导学生从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的角度对这些成分进行分类,给出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的名称。最后以板书的形式总结归纳出生态系统的成分(如下)。

3.对于生物成分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三大功能类群在生态系统的地位。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因为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进行初级生产,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分解者在生态系统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大约90%的陆地初级生产量都需分解者的分解功能归还给无机环境,供生产者再吸收;消费者则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4.对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首先从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生态系统内部最重要的联系是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由此引出食物链的概念,阐明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一方面观察食物链之间彼此相互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引出食物网的概念,另一方面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多少条食物链,并列举出最长及最短的食物链,由此来强化对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理解。

对于营养级的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生态系统的每一条食物链都包括几个环节,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可作为一个营养级。然后以一条食物链为例,分析该食物链上各个环节的生物属于哪一营养级;再引入食物网(同上)中判断某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使学生认识到有些生物(如杂食、肉食动物)可以同时占有几个营养级别;同时指出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为后面生态系统功能的教学打下一个伏笔。

5.最后总结指出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顺着这种渠道流动的。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讲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请大家回忆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哪几大类?举例说明。

3、各种生态系统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问切入正题:

1、这些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必须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新授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下面我们就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来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观察与思考:(1)找出池塘中有哪些成分是没有生命的?

答:阳光、水、空气、沉积在池底的有机物、无机盐、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和养料,热能、温度、石子等。

再思考:这些成分都没有生命,那么它们能不能不存在呢?

答:不能。

引导回答:阳光为生态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水、空气等为生物提供必须的物质。所以,这些没有生命的成分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我们把这些成分称为“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它们是生态系统必须的成分之一。

(2)请同学们从池塘中找出自养型生物?

温故知新:什么是自养型生物?

新陈代谢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同化作用根据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将新陈代谢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两种。异化作用根据是否需要氧,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种。

答:硅藻、栅藻、团藻,以及其他水草等。它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归纳: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所需的有机物和能量几乎都有绿色植物制造出来。所以把绿色植物称为“生产者”。

思考:假如生态系统中没有这些生产者,那么对这个生态系统会有什么影响?

答:其他生物也将会死亡。

归纳:所以说生产者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主要的一种成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成分。

延伸:只有绿色植物才是自养型生物吗?

引导回答:只要能够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的生物都称为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能够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它也是生产者。

(3)池塘中还有哪些其他生物?

答:鱼、虾、小甲壳动物、螃蟹以及其他一些浮游动物等等。思考:这些动物从同化作用角度来看,属于哪一种新陈代谢类型?

答:异养型生物。因为它们不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归纳:动物只能吃现成的有机物,自己不能制造,所以我们把它称为“消费者”。启发:根据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次序,又可以将消费者分为若干个级别。举例:有句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其实虾米吃的是浮游植物)归纳:虾米吃浮游植物,虾米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称为植食性动物,叫“初级消费者”。

小鱼吃虾米,小鱼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肉食性动物,叫“次级消费者”。大鱼吃小鱼,大鱼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大型肉食性动物,叫“三级消费者”。随着捕食关系的逐渐上升,消费者的级别也逐渐增高。

练习:虫吃植物,鸡吃虫,人吃鸡。这一种关系中,分别说出消费者的级别? 思考: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引导归纳:像蜜蜂采蜜,可以将帮助植物完成花粉传播和受精工作。有些消费者也可以传播种子。这就是消费者的一些重要作用。

(4)思考:生老病死是生物的一种自然现象,那么,在这个池塘中,各种动植物的遗体以及一些残枝败叶都去哪了呢? 引导回答: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了。

归纳: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真菌、细菌等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被绿色植物中重新利用。我们把这些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假如说没有这些分解者的话,那动植物遗体就会堆积如山。

(5)请学生起来归纳生态系统的成分以及相应的代谢类型和作用。完成表格。

(6)我们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作用来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作用和关系如何?(教师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如何验证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作用呢?(实验)教师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一下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如:生产者)的地位如何?(学生设计、交流)师生共同归纳: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并指出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二、食物链与食物网

试着练习:

1、根据下列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兔子吃草,狐狸吃兔子,老虎吃狐狸,用箭头写出他们的关系。(强调:箭头方向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写出这条食物链中的每种生物的成分。

3、这条食物链总共有几种生物?

归纳:一条食物链上有几种生物就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草到老虎总共有四个“营养级”。

设问:那么怎样确定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呢?

答:生产者总是对应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对应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对应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对应第四营养级等等。

归纳: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必须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部分,没有分解者。举例:有句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否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为什么? 练习: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生态系统简图,数出图中有几条食物链?分别一一列出。答:9条。(1)草─→兔 ─→ 狐

(2)草─→兔 ─→ 猫头鹰(3)草─→鼠 ─→ 猫头鹰(4)草─→鼠 ─→ 狐

(5)草─→鼠 ─→ 蛇 ─→猫头鹰(6)草─→昆虫→吃虫鸟→猫头鹰

(7)草─→昆虫→蜘蛛 → 吃虫鸟→猫头鹰(8)草─→昆虫→青蛙─→ 蛇 ─→ 猫头鹰

(9)草─→昆虫→蜘蛛 → 青蛙 ─→ 蛇 → 猫头鹰

观察:

1、猫头鹰在不同的食物链占有几个营养级?

答:第三、第四、第五、第六

归纳:各种生物处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是不同的营养级。同种生物,所属消费者级别和所处的营养级级别一定是不同的。

2、猫头鹰可以吃哪些食物? 答:兔、鼠、蛇、吃虫鸟

3、昆虫可以被哪些生物吃? 答:吃虫鸟、蜘蛛、青蛙

4、青蛙和蜘蛛是什么关系?

答: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归纳:一种生物可以吃几种不同的食物,同一种生物可以被几中不同的生物吃。因此就使得各种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提出食物网的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就叫食物网。

知识拓展:是不是只有通过捕食关系才能构成食物链?

草 → 兔 → 狐 → 虎(捕食链)马→马蛔虫→原生动物(寄生链)植物落叶→蚯蚓 →节肢动物(腐生链)

归纳:捕食链、寄生链、腐生链都是食物链。

总结: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思考:假如食物链中某个环节安生了变化,对其他生物有影响呢?例如:上图中猫头鹰减少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引导回答:直接影响是鼠和兔,然后再间接影响其他生物。总结:所以我们必须爱护我们的生态,爱护我们的家园。

在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我们称之为食物链。请学生自己写一组食物链。CAI课件(展示)后给予评价,并向学生阐述食物链中的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以及营养级的判断。(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判断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是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激发学生兴趣,幽默课堂气氛)。实际上,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并不是单独孤立的,而是许多条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结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食物网。例如:引导学生讨论:食物网上某一生物的增加或减少,对整个生态系统有何影响? 在生态系统中,某一生物的增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种群变化。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个体的数量越大,食物网就越复杂,生态系统则相对稳定。这又验证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基本观点,我们要珍爱生物,特别是濒临灭绝的生物,确保生态系统平衡健康发展,也是我们常说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主要沿着这条渠道进行。课堂小结

讨论

(学生):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你对生态系统是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系统)的理解?

教师提示学生:从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三者的关系,从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角度来回答;开放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真正领会本节的内涵。

②人类作为生物圈(最大的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人类应该怎样才能和自然界和谐共处?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把课堂解放出来,让学生思维的翅膀真正的飞翔起来。

十、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水和无机盐等)

2、生产者(主要成分):主要是绿色植物

3、消费者:主要是动物

4、分解者:主要是腐生性的细菌和真菌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2、食物网

第三篇: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www.5y

kj.co

m课程名称:生态系统的结构授课章节:第5章第一节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么是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的种类。2.

让学生学会知道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有哪些成分。3.

通过对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理解,让学生明白越是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导致能量浪费越严重。4.

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内容,在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对食物链食物网的认识,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复杂性是如此重要。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种类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食物链食物网及营养级。板书设计: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概念:

一、生态系统的分类1.自然生态系统I海洋生态系统II森林生态系统III湿地生态系统……2.人工生态系统I城市生态系统

II农田生态系统

……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组成成分I外界环境II生产者III消费者IV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2.食物链和食物网I食物链:营养级

概念II食物网

概念习题、作业:1.下列生物哪个不是消费者。()A 蛇

c 蚯蚓B 猫

D 蛔虫2.一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生产者不一定是绿色植物。B 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C 食物网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渠道。D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一只猫的食物为40%米饭,60%鱼。(该鱼吃草长大的)试求这只猫长了1kg至少需要多少绿色植物?教学后记:(教学总结)本章内容比较零碎,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比较多。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充分做好准备。这一节内容理解性比较强,课本只补过短短五页书,但联系方面非常广,既有生态系统的类型,又有系统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些光考记忆是绝对不行的。首先应该指出本节的重点很难点;其次,举例说明,利用身边的环境很生物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生动地理解记住;最后,让学生做些例题,在做题中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教学内容:(过程设计)1.引言的教学设计;结合复习群落的演替,指出群落与环境的关系引出题目。2.指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在黑板上板书;生态系统:由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3.提问学生,让学生来回答;动物园里饲养的各种动物,栽了各种植物,一个动物园里面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吗?全部动植物能?为什么?学生回答后进行分析说明。4.举例子,巩固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一个池塘里面的所用生物和非生物以及阳光就够成一个生态系统。等等,举两三个例出来。5.由例子点出生态系统的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6.总结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共同点,指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组成成分: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关系,生产者将不能被生物利用的能量转为能够让生物直接利用的能量,分解者将动植物的排泄物急尸体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利用,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流动,对植物的授粉和种子的播种也有作用。7.举例提问,让学生明白各种生物是属于生产者,消费者还是分解者;

蚯蚓是消费者吗?

蓝藻是分解者吗?为什么?总结学生的回答,分析说明。8.列出食物链上的营养级的图片给学生看,引出食物链和营养级;食物链(捕食链)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指出高中阶段的食物链是指食物链。9.提问,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想一想,是为什么?

帮助学生解答:能量由上一营养级流到下一营养级一般只有10%——20%,如果超过五个营养级,生态系统将会崩溃。10.示出食物网的图片,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问学生从中看出什么?

提示多条食物链之间相互交叉的动态情景,最后说出食物网,并在黑板上写出食物网的概念: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11.提问,如果某一食物网只有一两条食物链,那么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导致什么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直接相关。12.总结全节内容,将大纲和重点难点再次提出,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www.5y

kj.co

m

第四篇: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及点评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及点评

执笔:谢月萍 防城港市防城区实验学校 点评:胡国环 广西教育教育学院教研部

广西教育 2002年02期

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食物链、食物网。

难点:生态平衡的概念。

解决方法: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并逐步总结归纳生态系统概念。

(2)从具体的食物网再到抽象的文字食物网简图,使学生明确食物链、食物网的文字表示方法。

二、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讲述法、讨论法、分组竞赛法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一块农田,一块草地,一片山坡或一片海洋,并记录下其中的各种生物种类。记录一天中所吃的食物种类。

复习旧课:

(老师展示出一幅草原生态图,要求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影响草生长的各种生态因素。)

(学生观察图,按老师要求找出对草的生长有影响的生态因素。)

老师:在这些生态因素中,非生物因素有哪些?生物因素有哪些? 学生:非生物因素有光、空气、水、温度;生物因素有草、蝗虫、小鸟、蚯蚓、细菌。

点评: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铺垫,有针对性地复习旧知识,就是为学生扫除学习、掌握新知识的障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导入新课:

老师:这是一幅草原生物群落图(展示图及阅读思考题),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各种生物,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请大家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什么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什么叫做食物链、食物网?

点评: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彩图阅读课文,既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体现了活动的目的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获得终生受用的东西。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的学习活动,获得的知识才是真的知识。

老师: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呢? 学生:蝗虫吃草,兔吃草,小鸟有的吃草杆,有的吃蝗虫,鹰吃兔和小鸟,蚯蚓吃落叶,细菌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

老师:假如有人为防止草籽被鸟吃掉,用网把草罩起来,结果会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同时展示用网罩住草原图)学生甲:草被昆虫吃光。因为……

学生乙:草会长得很好。因为……

点评:这个假设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究性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发表各种各样的意见,从而获得众多答案,为学生充分展示个性提供了机会。而多种答案是发散性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发散性思维。学生只要言之有理,都是一种收获。这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重在探究过程,而不在结果的理念。

老师: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老师:生物与生物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陆地上的生态系统是这样,水域生态系统又是怎样的呢?(展示湖泊生态系统图,让学生观察思考)

老师:图中的各种生物能不能离开它们的生活环境而独立生活呢?

老师:由此可见,不论是陆地上的生物,还是水域中的生物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像这样,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就叫做生态系统。

老师:一片草地、一个湖泊都是一个生态系统。同学们还可以说出哪些还可以称作一个生态系统? 学生:一片森林、一片海洋、一片农田、一块菜地……

老师:我们现在这间教室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点评:以身边熟悉的事物为例子,容易引起感情共鸣,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

学生甲:是。

学生乙:不是。

老师:是或不是?究竟如何判断?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展示草地、湖泊生态系统图,让学生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点评:老师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有意识地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比较、分析而找到答案。这既是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又是对知识的应用,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学生:都有阳光、空气、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

老师:哪些是属于生物?哪些属于非生物?点击图中相应的生物与非生物。

学生:阳光、空气、水属于非生物;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属于生物。

老师:一个生态系统不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现在我们再回头来分析我们这间教室,它能不能称为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

学生:不是,因为没有植物。

点评:老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加深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

老师:同学们想一想,在你自己家里或我们学校 里,有哪些可以称作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

学生:一盆花、一个金鱼缸、学校里的生物园、整个学校都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因为都有生物和非生物部分。

点评: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释自然现象,既是知识反馈矫正的一种方式,也是知识的应用。

老师: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它们的各种组成成分就像一个器官,各具有不 同的功能。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各种成分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老师: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老师: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又各自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 学生:植物是生产者。因为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供其他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物质。

动物是消费者。因为它们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吃植物制造的现成有机物。

细菌、真菌是分解者。因为它们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为无机物。

老师:同学们对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都已有所了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生物各属于哪一类?请同学们对自己一天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看看哪些来源于生产者?哪些来源于消费者?哪些来源于分解者?(把学生分组对所吃食物进行分类)

老师:抽查分类结果,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评比,看哪组答得最准确。

点评:以学生自己吃过的食物为分析对象,创设了良好的探究氛围。以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活动,迎合学生的好胜心理,强化了竞争意识和团结互助精神。老师:在自然界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呢? 学生: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昆虫以植物(叶)为食,鸟吃昆虫,细菌和真菌把植物、昆虫、鸟的遗体分解为无机物。

老师:下面我们着重研究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展示二者关系图)。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老师:像这样,由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循环就叫做食物链。

老师:(展示森林生态系统图)请同学们观察,找出其中的各条食物链,并自己设计一条森林生态系统以外的食物链。

学生:(列出众多食物链)

(老师在学生所列的众多食物链中,选取几条有代表性食物链,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正确或错误所在)

老师:由此可见,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食物链,这些食物链是相互关联着的,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老师:(展示思考题)

在某小岛上,阳光明媚,水富土肥,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树上栖息着小鸟和猫头鹰,地上有田鼠、蛇和蛙,另外,还生活着许多昆虫和蘑菇。请根据上述生态景象,回答:①该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②蘑菇属于

。③找出小岛上的各条食物链。④画小岛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学生:(思考、分组回答上述回题)

点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创设情景,及时反馈矫正。教学方式方法灵活有效。

老师:(展示某一小组画的食物网并提问)在这个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有什么关系?

学生:……

老师: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有生有死,有迁出和迁入,因此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不断变化,但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比草食动物多,草食动物的数量总比肉食动物的多,也就是说,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都是维持在

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点评:结论应该是学生探究的结果,全部由老师归纳得出显然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即使学生归纳不完整或不正确,老师可作进一步引导或给予补充和完善,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由老师包办代替的作法不可取。

老师: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就会造成出人意料之外的不良后果。如:1998年我国发生一次重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学生:长江特大洪水灾害。原因是长江上游的森林被过度砍伐,植被严重受到破坏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引起洪水泛滥。

老师:这是一次血的深刻教训,由此可见维护生态平衡多么重要。同学们想一想,目前我们家乡有没有破坏生态平衡现象?

(学生讨论、发言。列举种种破坏生态平衡的现象,如破坏海边红树林……)

点评:以典型的、具体的、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生态平衡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情感教育渗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评析:

这是一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教学设计课,其主要优点有下面三方面:

(一)根据目标教学的模式,准确确定本节教学目标为三个方面,即认知、能力和情感。把反馈、矫正分散在教学过程中,即随时反馈及时矫正。

(二)为了突出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进程,精心创设了一系列起点低、坡度小、多层次、多角度且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在发现真理的同时产生成就感,使学生的心理时常处于积极探索的兴奋状态。这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三)正确地选择、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教师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集图、文、声、色于一体的优越性,适时展示有关画面,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用这种能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之处主要是: 某些结论性的归纳由教师代替学生进行,显然忽视了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既然是探究性学习活动,就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学生从探索到获得结论,这本身就是一种飞跃,是学生探索的成果,不管这个结论是正确还是不正确,是完整还是不完整,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以保持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只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补充、完善或矫正即可。

第五篇:3.5.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是生态系统的成分及食物链和食物网,其核心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联系。学生已经在初中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及食物链和食物网又是生态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部分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本章中作为基础的作用。教学的重点是生态系统的结构,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把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非生物及生物各成分之间的联系。【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3)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2.目标解析

(1)举例说明什么事生态系统就是指通过某个例子讲明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些组成成分。(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指能区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及会写食物链并知道食物链中某生物的营养级和消费级并会分析一些简单的数量变化关系。

(3)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就是指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构建一个生态系统模型。【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准确区分各种成分,产生这一困难的原因是对一些生物的营养方式不熟悉。要解决这一问题困难,就要适当补充一些常见生物的营养方式的知识,其中关键是解决从营养方式来将生态系统的成分进行分类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食物链营养级及消费级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彩图。因为使用彩图,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学过程】

问题1:写出一个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你能将他们分成几类?

设计意图:不可缺少让大家感觉到他们之间的联系,该问题让学生回顾生态系统的概念并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在此基础上初步进行分类 师生活动:

(1)如果分成两类你会怎么分?(2)将期中的生物按营养方式及在系统中的作用来分类,你会怎么分,分成几类?(3)他们之间怎么联系在一起呢?

例题1: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中,应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A+B+C 变式练习1:生态学中对生态系统的成分划分的依据是()

A.结构特点 B.营养功能 C.对环境的适应 D.生理功能

问题2:在图中生态系统你能写出几条食物链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知识,进一步规范食物链的写法并发现食物链的相互联系从而更好的理解食物网。师生活动:

(1)几位同学来判断食物链的对错并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2)如何来区别食物链不同环节的生物(营养级和消费者的级别)?(3)当其中某一生物数量变化时,其他生物会怎么变?

(4)如何来对食物网进行定义?

例题2:下列有关右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只有二条捕食链 B.狐与鸟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D.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草

变式练习2:在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蚯蚓数量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A.增多

B.减少 C.基本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目标检测】

1、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A.硝化细菌、紫菜、地衣 B.木耳、团藻、白菜 C.衣藻、小麦、醋酸菌 D.海带、苹果树、酵母菌

2、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A.草→兔→狼→细菌 B.阳光→草→兔→狼 C.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D.昆虫→蛇→鹰

3、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有 个营养级。(2)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3)蜘蛛和青蛙的关系是。

(4)为避免植食鸟类吃农作物,有人用细网将农作物罩上,其结果是。(5)若要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采用的方法是。(6)生产上常采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治虫,从长远看,这种做法的危害有 该食物网体现的治虫方法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小结与板书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下载章少冲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章少冲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5篇)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功能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和存在的表现形式。学生只有理解并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对生态系统的动态......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篇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课程标准》科学探究和生物与环境两个一级主题,同时与生......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3、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二)......

    1 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学设计 教案(本站推荐)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 (2)理解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3)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

    1 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3、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掌握营养级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学案例

    《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学案例 张良军吉林省安图县第一中学邮编133600 电话*** 一、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从个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的思......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新课标、教科书和学生实际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1.1知识目标 (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师:大家都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当然人也离不开地球,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生物与它们的生存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