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系统”教学设计_1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江苏武进湖塘实验初中陆红英
题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1时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
能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3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4
认同生态系统中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们必须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学会对资料进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发现探索的线索重点、难点和关键处1
生物与环境是同意的整体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3
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并不是说人类不能利用环境、改造环境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阅读、分析资料,老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悟出道理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含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意图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让一位同学阅读资料组一(见附)刚才同学们听了、看了这组资料,想一想,导致牧民不能放养很多家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它们分别是生物因素还是非生物因素。多媒体出示→(因素)→家畜少
→(因素)→家畜少
二、新授这部分说明了无论是生物因素还是非生物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中的许多生物,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感觉,即生物与环境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同学们能不能用一句更精练的话来概括一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呢?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一定区域内,神巫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多媒体出示)每种生物都有它自己的生存环境,如对于生活在一个池塘里的小鱼、小虾来说,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对于生活在森林里的小鸟来说,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请问同学:一滴水可以说是一个生态系统吗?整个生物圈呢?总结:自然界的生态西有大有小,小的有让学生同时使用耳朵、眼睛两种感官,尽快进入状态学生了解资料内容的前提,引导学生去分析资料,领会其中的内容在通过学生思考强化“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这一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让学生展开联想,进一步理解什么叫生态系统学生边听边看资料组一
学生思考、分析,完成填空学生积积极动脑,热烈发言学生阅读一遍学生相互讨论,回答,并说出理由教学步骤(含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意图学生活动一滴水、一片草地、一个池塘等:大的有湖泊、海洋、森林等,甚至生物圈都可以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请同学们找出组成这一生态系统的成员,如果把这些成员分成两大部分的话,是哪两大部分?小结:一个生态系统,不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生态系统里的生物部分。多媒体出示:生态系统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每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都有植物、动物还有细菌、真菌多媒体出示:生态系统生物部分植物
动物
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它们在这个系统中担任什么角色呢?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实物投影:出示P23l两张图,问谁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解释:虫是直接以植物为食,鸟是吃虫的,间接以植物为食者叫消费者)很显然,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我们这样来表示实物投影:出示P24图Ι-17(根据图示,结实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不难看出: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消费者和间接消费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中国有句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球。”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链叫食物链。(多媒体出示:食物链的概念)下面请同学们观察P2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并将它们用箭头连接起来,以表示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问:1你连接的这些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
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
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小结:1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多媒体显示:食物网的概念)
2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问:我们人是不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呢?请同学们完成P2的探究请看资料组二(见附)问:这组自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小结: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能自我调节,但本身的调节能力有限,如果人类大规模地干扰,自动调节就会无济于事,会失去原有的状态,造成一定的损失。看资料三(见附)问:我们该怎样来保护生态系统?小结:从两方面入手生物方面:不能乱砍滥伐、乱捕滥杀,也不能过度放牧
非生物方面:不能把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看资料四(见附)小结:人们要尊重环境、保护自然,并不是不能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是有理智的。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好我们不仅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我们还完全可以去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为全人类造福。能利用环境、改造让学生学会把所得材料进行整理归类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来看书、阅读,从而找到答案通过图示,使知识直观、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学生手脑并用,把已有的知识与老师讲的新概念进行整合,完成知识的迁移通过自己思考,老师解释,让学生学会深层次的思考,学会从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学会探究,通过探究,让学生知道自己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为后面的内容打下伏笔学会分析资料学会分析资料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确立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讨论并回答学生看书、阅读、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理解、记忆学生画食物链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完成探究实验学生阅读、分析资料,回答问题学生阅读、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
一、在草原的一个大牧场上,牧民放养着很多马、牛、羊等家畜,这里还生活着鹰、狼、兔、蛇、鼠、食虫鸟、食草昆虫等动物。这一片草长得非常好,可美中不足的是狼常常危害牧民的家畜。牧民们齐心协力,大量猎杀狼群。狼少了,家畜也不再丢失了,可牧民们很快发现了另一个问题:草地被严重破坏了,牧场上不能放养这么多家畜了。同样的在草原的一个到牧场上,本来青草茵茵,虫飞鸟鸣,牛羊成群,一片生机昂然,由于连续的干旱天气,大片草原变成了干地,牧场上也不能放养这么多家畜了。
资料
二、1在某一地区,由于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草木繁茂,使得兔的数量剧增。如果兔的数量无限增加下去,必然会将草吃光,将树皮啃掉,生态系统就有崩溃的危险。但是,兔的数量增多,能够捕食兔的狐、鹰等动物就有了足够的食物,数量也增多了,结果兔被大量捕食,数量也就减少下去,整个生态系统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2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由于大规模开垦西部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地面失去保护,终于导致一场“黑风暴”事,刮走了3亿多吨土壤,全国冬小麦一年减产0多亿公斤。资料
三、印度北部山区由于森林资源全部被砍光,引起1978年的特大洪水,结果XX多人淹死,4万头牲畜被冲走。2在某地区由于有人大肆捕捉青蛙,用来喂食肉鸡,使得该地区的青蛙几乎濒于灭绝,结果黏虫失去了青蛙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3193年,日本的水俣市出现了病因不明的“狂猫症”和人的“水俣病”,成群的家猫狂奔乱跳,集体跳入水中,病人感到全身骨痛难忍。直到196年查明,此病是由该市60以外的一家公司排出的含汞废水进入水体引起的。汞在水体中沿着食物逐级富集,水体→硅藻浮游植物→食硅藻的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石斑鱼→肉食性鲟鱼和鲶鱼→人或猫。鲶鱼体内含汞量达到10-20g/g,最高大0-60g/g,比原来含汞废水中的汞浓度高1万-10万倍。资料
四、1
我国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桑基鱼塘“,使桑、蚕、鱼的生产相互促进。2
“北大荒”之称由来已久。清代一位著名诗人曾赋诗描绘“北大荒”情景:“百里无人断午烟,荒原一望杳无边。”1947年解放军第一支垦荒部队开进北大荒腹地,创立了第一个“公营农场”,0年代中期王震将军率十万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60年代七十余万支边青年、知识青年投身垦荒事业,90年代十数万省内外农民挥汗黑土地,历经半个多世纪艰苦奋斗、开发建设,昔日的北大荒,如今已是良田无际、稻麦飘香、城镇相望的北大仓。1998年,垦田产量868亿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886%,粮食商品率达84%。
第二篇:《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新课标、教科书和学生实际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1.1知识目标
(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4)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情感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立
既考虑到新课标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要求“理解”的知识点,难度较大,又考虑到学生升入七年级以来进行的探究活动还不够多,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考虑到学生往往对生产者的社会学概念和生物学概念的不同之处把握不到位,对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食物关系判断不准确,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立为:(1)理解生产者概念的内涵;(2)正确书写并分析食物链。
课时分配 2课时 4 教学设计思路(见表1)表l 教学内容 生态系统的概念
基本策略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某个生态系统,通过分析实例来理解其内涵。结合插图进行“资料分析”,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讨论它们之生态系统的组成
间的关系;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帮
助学生寻找其中的关系。
进行“观察与思考”时,让学生尝试连接食物链,数图中食物链的条数,食物链和食物网
并写出所有的食物链;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把自己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播放有关动物和植物之间关系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动物、植物之间吃与被
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进行“资料分析”,比较出哪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多,分析在食物链中
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的原因。播放关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实例的课件,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从
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意识。形成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 5 教学实施程序(见表2)
表2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观看课件,并分析讨论作答。
教学意图 引出教学课
题; 生 态 系 统 的 概 念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蒙山森林公园;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分析该公园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该公园内所有的松树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吗?蒙山森林公园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吗?
蒙山森林公园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草丛里、树林间栖息着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生物,阳光、空学习生态系统气、水等非生物部分“养育”那里的所有生物,它们相互的概念,通过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所以,蒙山森林公园可看作分析实例来理是一个生态系统。可见,要判断某系统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就要分析其组成成分,只要具备了生物和非生物
解其内涵;
部分(其中必须成分是:非生物部分、生产者、分解者,过渡到“生态但在自然界中不具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是很少的),就能系统的组成”
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个池塘、一片树林等
这一内容。练习观察插图
认真进行“资料分析”,讨论: 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深刻生 态 系 统 的 组 成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资料分析”,找出生态系统的1.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色? 组成成分,并讨论它们之间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细菌分别扮演什么角理解生态系统的关系;组织学生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系;
板书生态系统的组成。的组成,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并帮助学生寻找其中的关分配角色并且讨论发言,阐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生态变;帮助学生
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对“生态系统
之间的关系;
完成课后练习1。的组成”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条理化、结构化。
食
物
链
和 引导学生尝试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然后用课件展示正确的连接图;
许有些偏差,通过尝试你要明确: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组成,它们
尝试连接图中的食物链,数一数共有多少条?并写出所描述生态系统 讲解:你的连接和书写或有的食物链。然后与课件展示的正确食物网比较,你连中的食物链和
接的完全正确吗? 通过听讲、讨论学会:
食物网;
食
物
网 之间只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练习书写食物链,数食物链条数,分析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起其他生物怎样的变化,树立生命现象是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1.数食物链条数:数食物链条数时,要从绿色植物数食物网流动。食物链通常写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成“甲→乙→丙……”(一般不超过6个营养级)的形式,其中对乙而言,乙以甲为食,同时又被丙所捕食,正是由于吃与被吃,甲、乙、丙被相互关联在一起而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而不能中途停止;
2.正确书写食物链: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丙……”(一般不超过6个营养级)的形式,其中对乙而言,运动的、普遍(绿色植物),数食物链条数乙以甲为食,同时又被丙所捕食。起点总是生产者(绿色联系的观点,时,要从绿色植物数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而不能中途停止。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样、数量庞大。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
植物),“→”表示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突破教学难
点;
种食草动物的食物,而一种3.尝试分析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发其他生物让学生认识到食草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怎样的变化:分析时,运用动态的、联系的观点进行分生态系统中的物,也可能成为多种肉食动析。例如,在“草→鼠→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如物质和能量是物的捕食对象,致使多条食果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其后一段时间内猫头鹰的数量会沿着食物链流物链相互交错、相互关联减少,鼠的数量会增加;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动的,人类是着,这样就构成了食物网。能力,随着蛇食物的增多、天敌的减少,蛇的数量将恢自然界中的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复到原来的水平,引起猫头鹰的数量增加,鼠的数量减员,人类的生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假如某种生物数量大量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在右图中,如果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其后一段时间内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把自己近一段时问所吃的食物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生 态 提问:在一片草木茂盛的草原上生活的兔子,其数量能
讨论交流后认识到: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
少。
做练习,发现自己处在食物网的最高位置。
活离不开周围的生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意
识。
系 统 具 有 一 定 的 自 动 调 节 能 力 不能无限制地增加?为什兔子的数量不会无限制地增长。因为,当兔子的数量急力是有限的,么?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剧增加时,食物就会减少,兔的天敌也会增加。这说明,增强爱护生样的特点?什么样的生态系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物、保护生物统不容易被破坏?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有毒物质多,分析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
有一定限度的。只有那些生物种类多、数量多、自然条的情感,确立件好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才强,才不容易被破坏; 保护生态系
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认真观察插图,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
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
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
力; 析”,比较出哪种生物体内要使我们的环境变好,就要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能解释某些有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害物质会通过
危害到人类的安全。
食物链不断积累;树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
识。
播放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形成 态系统实例的课件,介绍一保护 些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的生态 事例,如日本的水俣事件。系统 提问: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的意 实例?若有的话,请举例。识 你对此持何种态度?有何建议? 小结: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要从现在巩固 小结 做起、从自己做起,不应该随意把有毒物质排放到生态系统中!出示巩固练习题; 小结反馈。
点评
本案例重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倡导探究性学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全面贯彻落实了课程目标。“生态系统”这节内容中,概念、术语多,教学任务繁重。教者能依据新课标、教科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梳理了外显的知识目标,挖掘出了内隐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了三维目标并围绕其展开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课改精神。
引导学生进行了丰富的自主性探究学习。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插图、“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等栏目,还利用自制的“蒙山森林公园”“食物网中食物链的连接图”“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的实例”等课件,引导学生
做思考练习题
观看课件;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汇报。
联系实际,进行环保教育,认识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
识。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行丰富的自主性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自主探究,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重视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指导学生学习重点、难点知识时,如数食物链条数,书写食物链,分析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发其他生物怎样的变化等知识,能授学生以“渔”,使学生顺利地突破难点、掌握难点。
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蒙山森林公园”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加深了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和认识;在播放“关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的实例”的课件后,引导学生列举发生在身边的实例并进行分析,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师:大家都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当然人也离不开地球,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生物与它们的生存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我们课下预习所了解的生态系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生态系统的知识。
第四节
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知道生态系统类型, 会判定生态系统。
②能在具体的生态系统中列举出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说出各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分析,让学生树立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观。
②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图片展示:
1当你站在一个池塘边,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你会想到池内的水草所起的作用吗?
二、导入新课。
1、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称之为生态系统。
引导归纳: 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等,都可以看作一个个生态系统。问题: 非生物因素包括哪些?
强调: 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不是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简单拼凑)。
2.生态系统的组成:
分析讨论 ①上面第1个图中,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②上面第2个图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③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而细菌和真菌则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思考:
①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吗?
②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类型的生态系统?
③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海洋中的所有生物 B 森林中的所有松树
C.一个池塘 D 一个蜂巢
问题:
①为什么一个花坛、一个池塘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一个蜂巢却不能呢?
②一个花坛和一个池塘在组成成分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其他生态系统的成分也有类似之处吗? ③读图分析资料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产者是什么(绿色植物)
消费者是哪些?(各种动物)
分解者是什么?(细菌、真菌)
问题3: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分解者各起什么作用? 你认为它们对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持久稳定有何意义?
思考、表达交流, 补充:
结论: 生产者主要功能之一是制造有机物,为其它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机物分解成较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要使一个生态系统持久稳定,两种成分缺一不可。(有些生态系统中可能没有消费者)。
第四篇: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的教学设计
福山中学
王彩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识记并运用下列词汇和句型。
词汇: zoo, animal, koala, tiger, elephant, panda, lion, giraffe, cute, smart , clever, friendly, beautiful.句型:Why do you like pandas?
Because they are very cute.语法:Why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2、能力目标:能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陈述原因。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
护动物的思想。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学生,对英语普遍感兴趣,但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学习英语既感到好奇又担忧,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更多的机会来说英语,减少他们的恐惧感,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
1、重点:学习各种描述性的形容词和谈论原因的形容词。
2、难点:用because来说明喜欢某种动物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1、Greetings.2、Presentation:(1)、教师出示教学图片。
T: Look at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Do you know these animals?
Ss: ……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动物名称的词汇。如:tiger, elephant, koala, lion等等。
3、Play a game: What animals can you see?
4、要求学生独立完成1a的配对。
5、Presentation:(1)、T: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S1: I like ……
T: Do you like ….?
S2: Yes, I do./ No, I don’t.I like ……
(2)、T: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S1: I like ……
T: What about you?
S2: I like ……, too./ I like ……
6、Work in pairs.7、Presentation: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形容词的词汇。T: Look at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Why do you like pandas? Because they’re cute.8、Task : make a survey and give a report: Give a report: My name is …I like …, I want to see the …, because I think they are … I don’t like …, because I think they are … Her name is …she likes …she wants to see the …,because she thinks they are … She doesn’t like…, because she thinks they are …
9、Listening : Do 1b.10、Do 1c.Pair work.11、Do exercises.12、Homework.调查一下你的好友所喜欢的动物及其原因。
第五篇: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授课人 :刘佩红
课题:
第二章 第四节
生态系统
课时:
1课时
时间(9月8日至9月9日)教学目的:(知识)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力)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增强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1增强爱护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人类必须保护生态系统。教学方法:
“自学引导”式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
二
复习提问
1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有那些?
三
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质疑导入新课
如:同学们,当你置身于一片森林中,你会看到些什么?(展示课件:1森林2树3花草4动物5生物与环境)学生据图片回答并分析得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引出课题。2教师口述本课目标1 3让学生找出生态系统概念并能背诵
4(展示课件)让学生判断是否是生态系统,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5(展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类型 6教师口述目标2 教师: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展示课件并讨论书中23页1、2、3题 学生:讨论并交流
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关系。
2腐烂的树桩会消失。
3生态系统中植物扮演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教师;点拨并展示课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图中除了生物部分,还有那些因素影响生物的生存? 学生: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教师:让学生总结生态系统组成,并完成书中练习题1,教师给于表扬
展示课件让学生归纳食物链的概念并讨论书中1、2题 学生:讨论交流
1食物链有9条,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鹰、鼠、青蛙的数量发生变化┈
教师:点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事物网流动的。7教师口述目标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师:(展示课件)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兔的数量会不会无
限制地增加?自学教材26页回答
学生:不会,因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时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教师:(展示课件)环境受到污染水中生物会发生什么变化?讨论书中27
页1、2题 学生:讨论并交流 1会中毒
2因为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
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教师:(展示课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例子如:日本的‘水俣病
让学生举例,并完成书中练习题2、3 学生:举例并交流(略)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收获总结本课内容,教师进行德育教育
为了使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变好,我们每个人必须爱护生物,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五:课堂练习
1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地域内,()与()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关系
3下列表示正确的捕食食物链的是
()
A 昆虫→蛙→蛇 B 青草→昆虫→蛙→真菌 C 青草→昆虫→蛙→蛇 D 太阳→草→昆虫→蛙 六:布置作业:
练习册1、2题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二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
细菌和真菌——分解者 植物————-生产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三 食物链和食物网
课后反思:这节课内容多,但利用多媒体课件,既节省时间又降低了难度,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效果很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