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旅游学概论教案

时间:2019-05-12 17:0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旅游学概论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旅游学概论教案》。

第一篇: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 游 学 概 论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世界旅游历史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了解人类旅游活动的发展过程,认识人类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掌握旅游发展的各种形式、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入式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启发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并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思考,通过鼓励式教学使学生喜欢上所教的内容。教学重点:

1、旅游发展的各种形式

2、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3、托马斯·库克被尊为旅游业先驱的原因

4、现代旅游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旅游活动的产生

2、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启发、互动教学法、多媒体教学 学时分配:2学时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建议教材

郭胜,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2、教学参考书

田言付 朱沁夫,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旅游学刊》;

国家旅游局网站:www.xiexiebang.com 教学过程:

旅 游 学 概 论 第一节 世界旅游历史发展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1、回顾旅游的含义

2、测试:判断下列活动哪些是旅游?

学生异地读书;

农民异地打工;

学者外地参加学术会议;

三峡大移民;

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

外籍教师来教育学院任教;

留学生到外国留学 „„ „„

判断的标准:旅游的本质特征(主要目的是追求愉悦和美)和外部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和国家相关的规定。

第二部分:讲授新课

从历史的眼光看,人类的旅游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古代旅游;近代旅游;现代旅游。古代旅游:限定在有闲阶层中,其特征是以游乐为主,规模较小。近代旅游:开始普及到中产阶层,它源自于人本主义意识和科学技术进步,并直接促成了现代旅游业的出现。现代旅游:社会大众共同参与。

一、古代旅行——国际旅游的萌芽

(一)原始社会末期——人类旅行的起源时期

旅游现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对于旅游现象具体起源时间,有人认为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有些人则认为是在人类社会跨入文明阶段之后才产生的。

1、原始社会的迁徙活动

迁徙行为,是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如非洲原始人类向亚洲、欧洲的迁徙;亚洲东北部的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通过白令海峡向美洲大陆迁移,成为那里的原始居民。

[提问]:古代人类不断地为生存而奔波的迁徙能不能算旅游活动?为什么?

迁徙与旅游不同,迁徙的目的是为求生存而不是消遣游玩,是离开原来居住地而不是暂时的。

旅 游 学 概 论

2、人类旅行的产生

旅行,是人们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可以是经商、学习,也可以是旅游,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异地作短暂停留并按原计划返回的行为。

旅行与迁徙的区别:(1)目的不同;(2)离开后一般还要返回原来住地。旅行与旅游的区别:(1)目的不同。(2)离开时间不同。(3)内容不同。所以,人类的旅游行为虽然孕育于人类的迁徙和旅行行为中,但迁徙和旅行都不是人类纯粹意义上的旅游行为。

[提问]:部落A擅长耕作,部落B擅长守猎,随着生产技术与守猎工具的进步与改良,两个部落都有了剩余食物,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什么现象?

在早期人类的历史上,有三次社会大分工:

旅行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伴随商业活动的兴起而产生的。商业的发展,促使商人到处奔走,旅行活动由此而开始。

(二)奴隶社会时期—人类旅行的发展时期(原始社会末期—476年)

1、奴隶社会旅行发展的原因

(1)社会各行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更加发达。

(2)奴隶制统一国家的建立,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空间移动的条件更加具备。(3)疆域辽阔。例:在古代西方,古罗马帝国(前30年至前476年)最具有代表性。以罗马为中心,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条条大路通罗马”是其真实写照。

旅 游 学 概 论

(4)资源吸引力大。典型代表是闻名世界的“七大奇迹”(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亚历山大灯塔、罗德港巨人雕像、宙斯神像、阿提密斯神殿、摩索拉斯陵墓),对人们有巨大吸引力。

2、奴隶社会旅行发展的表现

(1)商务旅行。由于帝国之间的生产技术得到交流和发展,商业贸易和航运也得到不断扩大,从而推动了商务旅行的发展。

(2)宗教旅行。信徒和传教士的朝拜活动成了宗教旅行的主要内容。

(三)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一度陷于沉寂,但也有所发展(476年-16世纪)

1、阿拉伯宗教旅行——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也促使了宗教旅行的发展。

2、意大利商务旅行——代表人物: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本是经商前往中国,在元朝为官17年,任职期间游遍中国。成书《马可·波罗游记》,对以后开辟新航路的旅行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

3、开辟新航路探险旅游——代表人物:

(1)达·伽码:他受葡萄牙王室之命,沿西非海岸南下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到达印度。

(2)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之命,依据“地圆说”另寻他途,希望到达中国和印度。横渡大西洋发现了加勒比海诸岛,以为是到了印度,称当地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从此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3)麦哲伦:实现世界首次环球航行。

二、近代大众旅游——国际旅游的形成

近代大众旅游时期是指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的从旅行到旅游的发展阶段。就整个世界而言,到19世纪初期,旅行在很多方面都已经开始具有今天意义上的旅游特点,旅游一词也于此时开始出现。专门经营旅游活动的旅行社开始问世并发展迅猛,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近代旅游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工业革命的影响分不开的。工业革命指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始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至19世纪30年代末在英国基本完成,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最为发达的国家,法、德、日、美的工业革命也在19世纪内完成。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促进了旅游的兴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旅 游 学 概 论

1、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地点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紧张的城市生活和嘈杂的环境压力,使人们向往自由、宁静的大自然。因而这种工作和生活地点方面的变化对产业革命后的旅游发展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

2、产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原先那种忙闲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动被枯燥、重复的单一性大机器工业劳动所取代。人们强烈渴望假日,以便获得喘息和调整的机会。

3、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产业革命之前,只有地主阶级和封建贵族才有金钱和时间从事非经济目的的消遣旅游活动。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生产财富不再只流向封建贵族和大地主所有者,也流向了资产阶级,从而扩大了有财力外出旅游的人数。此外,产业革命还造就了出卖劳动力的工人阶级。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人阶级的不断斗争,使资本家有可能增加工人的工资以及赋予他们带薪假日,工人阶级也将有可能加入旅游活动的行列(带薪假日的斗争直到20世纪上半叶才在社会立法上真正获得胜利)。

4、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二)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发展 1、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方式,组织了一次570人规模的团队活动,从英国中部的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去参加禁酒大会,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

特点分析:发起、筹备和组织者,自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是现代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但是,这次活动还不能作为旅行社产生标志。因为:第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不是单纯的消遣旅游;第二,托马斯·库克组织这次活动也不是出于商业目的(只售出1先令的来回车票)。它只是为以后正式创办旅行社打下了基础。2、1845年8月,托马斯·库克在莱斯特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并第一次组织了从蒂莱斯特——利物浦消遣性观光旅游活动。

特点分析:(1)性质:商业活动。(2)目的:观光消遣。(3)时间:长达1周。(4)工作方式:全陪、地陪,开创了旅游业务开展的基本模式。3、1855年莱斯特——巴黎参观世博会旅游活动:

特点分析:(1)时间:4天。(2)费用:采用一次性包价,包括住宿费和往返交通费共为36先令,是世界上出国包价旅游开端。

旅 游 学 概 论 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以后相继在美洲、非洲、亚洲设立分公司,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家旅游企业。5、1872年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旅游。

总之,托马斯·库克的活动说明了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成熟。托马斯·库克旅行生的问世标志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三)世界近代旅游发展的特征

1、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财富的增加扩大了旅行和旅游的人数。当然,真正能参加旅游的毕竟限于少部分人,一是那些中上层人物;二是少数正在成长着的中产阶层;三是伴随着对外殖民侵略和扩张到国外的部分人。

2、近代旅游产生于近代交通工具发明之后。除马车外,铁路成了主要的旅游交通工具。轮船的大型化和高速化极大地便利了海上旅行。

3、近代旅游开始成为一项经济活动。托马斯·库克开始的旅行代理业务逐渐确立其地位,成为旅游事业中的重要环节,旅行和旅游这项古老的社会活动,开始变成一项经济活动。

4、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得到了迅速发展。

近代虽然旅行、旅游活动已经有很大发展,但还远未发展到能称之为独立的经济行业——旅游业的地步,它只是一种局部地区个别人经营的旅游代理业。

三、现代全球旅游——国际旅游快速发展

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旅游发展。人类的旅游活动历史悠久,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无论是旅游者的人数,参加的阶层,旅游的距离以及旅游消费都受到较大局限。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尤其进入20世纪60年代,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流。宏观环境的改观,为现代旅游的兴起和普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并使其在多半个世纪里保持持续、蓬勃的发展,而在21世纪前景人将看好。

(一)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需求方面: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二战后初期25亿人,60年代增加到36亿人,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使得中国国家居民的家庭平均收入迅速增加。人们收入的增加和支付能力的提高对旅游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起到极其重要的刺激作用。

旅 游 学 概 论

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传统铁路和轮船的旅行方式逐渐为汽车、高铁和飞机所取代,缩短了人们旅行过程中的时间距离。交通工具性能上的进步和数量上的发展也使得人们旅游开支中旅行费用的减少成为可能。

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规定了带薪假期制度,这种变化使得人们的闲暇活动得以更多开展,参加旅游活动的人数迅速增加,并且出游的距离和在外逗留的时间也大大加强。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二战后,几乎所有的经济发达国家,农村人口不断的下降。例如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农村人口已下降到不足全国人口的1%,全国劳动力人口中,只有5%从事农业生产。在这些国家中,绝大多数人口聚集在城市,绝大多数人身心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他们需要定期使自己的紧张的身心得到放松,从而更向往没有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的大自然,向往能使人耳目一新的异域环境。这一情况成为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重要社会、心理原因之一。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事业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乡土和本国以外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事物增加了了解,并因此产生兴趣,这种好奇心的增长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这一情况对于战后旅游热的兴起和发展无疑也有及其重要的影响。

供给方面:

实际上,战后旅游的迅速发展是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和促成的结果。如下供给方面因素推动了二战后旅游的蓬勃发展:

1、廉价团体包价旅游的发展

2、很多国家政府为发展本国旅游业,采取政策支持和鼓励措施

(二)现代旅游的特点

1、现代旅游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普及性或大众性

所谓大众旅游,首先是指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是普通大众人人享有的权利。大众旅游的另一层含义是现代旅游活动开始形成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并且成为占支配地位的旅游形式。

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表现为,它不仅是一种休闲方式,而且还越来越多地被很多国家的公司和组织机构用为激励员工的手段,即奖励旅游。

2、地理上的集中性

旅 游 学 概 论

虽然现代旅游者已经几乎是无所不到,但他们的旅游活动绝不是平均或大致平均地分布在地球表面的各个地方。恰恰相反,他们往往集中到某些地区或国家去旅游,甚至集中到某些景点参观、浏览或从事其他旅游活动。例如,在全世界的国际旅游活动总人次中,到欧洲地区旅游的人次最多,其次是美洲,两个地区合到一起,占年全世界国际旅游者总量的80%以上。

3、季节性

在旅游业经营中,人们把一年中旅游者来访人数(或某地人口中外出旅游的人数)明显较多的时期称为旺季,明显较少的时期称为淡季,其余时期则称为平季。

4、旅游新概念不断推出,旅游形式多样化

(1)旅游新概念:旅游和商业设施的结合、旅游与保险的结合。

(2)从传统的“景点+观光”、“景点+饭店”之类的自然风光旅游,逐渐转向度假性的休闲旅游。

(3)特种旅游:绿色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修学旅游、寻根旅游、保健旅游、森林旅游等应运而生,成为时尚潮流。

5、旅游经营逐渐走向集团化

旅游企业集团化经营可以说是战后现代旅游发展的方向,而且态势不会改变。

第三部分:小 结

本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阐述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通过对世界的古代旅游、近代旅游、现代旅游发展进程的描述,总结出个阶段旅游发展的规律,揭示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由此来预测旅游业务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四部分:布置作业

1.世界旅游业是怎样出现和发展起来的?

2.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怎样的?

第五部分:内容框架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世界旅游历史发展

一、古代旅行——国际旅游的萌芽

(一)原始社会末期——人类旅行的起源时期

(二)奴隶社会时期—人类旅行的发展时期(原始社会末期—476年)

(三)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一度陷于沉寂,但也有所发展(476年-16世纪)

旅 游 学 概 论

二、近代大众旅游——国际旅游的形成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二)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发展

(三)世界近代旅游发展的特征

三、现代全球旅游——国际旅游快速发展

(一)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现代旅游的特点

第六部分:板书设计

§2.1世界旅游历史发展

一、古代旅行——旅游萌芽

1、原始社会

2、奴隶社会

3、封建社会

二、近代旅游——旅游形成

1、产业革命的影响

2、托马斯•库克

3、近代旅游发展的特征

三、现代旅游——旅游快速发展

1、迅速发展原因

2、现代旅游特点

第二篇: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P3

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

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

活动。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

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

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

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

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

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

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一方面是道路 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但也有国

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

了迅速的发展。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

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

一中国

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

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

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

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

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

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

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欧洲

类型

1、朝觐旅行、宗教旅行

2、保健疗养温泉旅行

1562年英国医生威廉·特纳发表一份研究报告谈到英格兰、德国和意大利的天然温泉对各种体 痛病症有疗效此举在当时的英国乃至欧洲引起温泉旅游热潮温泉洗浴成为流行时尚。

3、修学求学旅行

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

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直接相关在政治安定、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的统一时期旅行活动便会发展反之则会停滞甚至倒退。

2、各种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是经商旅行仍占主导地位

3、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占统治地位。农业劳动忙闲有致的季节性特点及其对人

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对外出旅行或度假的要求

4、就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特别是就消遣性质的旅行活动而言消遣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

王公贵族等统治阶级阶层。其人数不多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因此其消遣获得不具有普遍的

社会意义。广大劳动群众客观上没有能力参加旅行活动。

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关于旅行与旅游

1目的不同旅游是出于消遣性目的而暂时离家外出活动旅行可以出于任何目的

2旅游是往返双程旅行可以是单程的。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进入19世纪的欧美地区特别是从19世纪中叶起无论是国内旅游活动还是国际旅游活动都有了

突破性进展。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当时的产业革命的影响分不开的。

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的过程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这

场产业革命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与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并于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具基

本完成。这场产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的巨大革命也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它促进了生产力的迅

速发展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程度使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在机器大工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并最终战

胜封建制度而居于统治地位。

产业革命的出现和完成给当时的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对当时旅游活动的发展所产

生的推动性影响主要包括

1、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地点发生了变化即从乡村转移

到了工业城市。这一变化导致了人们需要适时舒解紧张的城市社会所带来的身心压力促使人们产

生了回归大自然的要求这种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旅游活动的发展是英国重要的

刺激因素。

2、随着很多人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原来的忙闲有致的多

样性农业劳动被枯燥、重复的单一性大机器工业劳动取代。这一变化促使人们强烈要求假日以便

获得喘息和调整的机会

3、产业革命改变了阶级关系。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并使之成为统治阶级这意味着

社会生产财富不再只流向封建贵族和大土地所有者而且越来越多地流向了资产阶级。这就使得在

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在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同时还造

就了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进行的不懈抗争使得资本家在增

加工人工资以及给予工人休假机会等方面做出让步。这样就使更多的人有条件外出旅游

4、产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外出旅行的

技术条件使大规模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二、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铁路时代

自1769年詹姆斯·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后这一技术很快变被应用于制造新的交通运输工具轮船和

火车因此而出现。但是对当时旅游活动发展影响最大的还是铁路运输的出现。1825年英国享有“铁

路之父”之称的史蒂文森建造的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铁路正式投入运营并不断向更远的地区延伸。

新兴的铁路旅行具有很多优点其中主要的优点

1、旅行费用低廉同时人们不必再缴纳路税。这就使得更多的人有能力支付旅行费用从而扩

大了外出旅行和旅游的人数。

2、速度较快旅行速度的提高缩短了旅途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为人们抽出时间短时外出某地提

供了可能。

3、运载能力大这在技术上使得大规模外出旅游活动成为可能。

4、运营地域和运营网络的不断扩大加之火车运行速度的因素使人们外出旅行半径得以扩大。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一托马斯.库克的活动 1、1841年组织570人的团体从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参加禁酒大会往返全程24英里。这次活动的

组织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伟大的创举”并普遍被后来的人们看作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人们之所以普遍看重托马斯·库克组织的这次活动并认为起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开端是因为这

次团体旅游活动具有以下与众不同的特点

1这次活动具有广泛的公众性。起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甚至包括很多家庭妇女和儿童。

2托马斯·库克本人不仅发起、筹备、组织这一活动而且从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这一点可

以说是新的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3这次活动参加者的规模之大不仅在当时是空前的而且此后也不多见。

4这次活动为以后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正式创立打下了基础并提供了经验。

但是由于这次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因而实际上并非是单纯的消遣性旅游此外

托马斯·库克组织这次活动也不是出于商业性目的而是他自己所说的“业余活动”。因此我们只能

说这次活动的成功组织只是为其后正式创办旅行社打下了基础。2、1845年开始商业性旅游业务。1845年夏天托马斯·库克出于商业性目的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

上的团体消遣旅游。这次活动从莱斯特出发经过若干地区停留和访问最后到达利物浦。整个过程

历时1周人数为350人。托马斯·库克组织这次旅游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这次组织旅游活动不再是业余活动而完全是出于商业性目的。

2此前托马斯·库克组织的团体旅游活动都是当日往返的一日游而这一次则是沿途在多处停

留访问并需在外过夜数日的长途线路旅游。

3在策划和组织这次团体旅游活动过程中托马斯·库克沿途作了大量的实地考察以确定沿

途所要停留的地点以及所要开展的参观游览活动特别是注意了解当地有无足够的廉价旅馆。这对

于当时并不富裕的旅游者特别是对于如此大规模的旅游团体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4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其内容为全程活动过程中的有关

时间安排、停留地点、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5托马斯·库克不仅本人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而且沿途在某些地方停留和游览时还

聘雇了当地人为旅行团解说和导游可谓是最早使用地方导游的案例。3、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从英国莱斯特到法国巴黎参加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活动。这次活

动在巴黎停留游览4天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世界上组织团体包价出国旅游的开

端。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旅游公司成立发行代金券这种代金券被认为是当今旅行支票的

最早雏形实际上可以说是最早的旅行支票。5、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使他的旅行社名声大振。

托马斯·库克旅游活动的成功说明了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已经成熟。托马斯·库克组织旅游活动的

开展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二其他旅游组织与企业的出现

英国1857年登山俱乐部1885年帐篷俱乐部

德国1890年观光俱乐部

美国1850年运通公司开始旅行代理业务1891年发行旅行支票。

到20世纪初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美国运通公司、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成为当时世界旅行社业

中的三大公司。随着旅行社行业的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增大很多其他类型的旅游企业和旅游设施的

建设也相应有了新的发展。

第三节二战后现代旅游迅速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一、关于现代旅游的概念

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纪各地的社会

化旅游活动。二、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人们的旅游活动不仅迅速地重新恢复而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

发展。战后旅游活动之所以出现如此快速的发展其主要原因还是同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

战后就整个世界总的政治环境而言缓和与发展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注意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 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旅游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证。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

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经济和社会状况也不断出现新的发展。这些方面的发展变化都对战后旅游

活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具体地讲二战以后现代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有两大方面

一旅游需求方面的因素

1、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世界人口基数的扩大为战后大众旅游人数的增加提供了基础。

2、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国家财富的增长个人收入的增加和支付能力的提高对旅游活动的

迅速发展和普及起到了重要的刺激作用。

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交通工具在性能上的进步和在数量、种类上的

发展不但使得人们的旅行时间缩短也使得人们旅行费用减少。

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60年代后发达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实

施了带薪假期旅游活动作为休闲的重要形式因此有了时间上的保证。这就使得参加旅游活动的

人数增加外出旅游的时间也得到延长。

5、战后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战后的城市进程加快使得人们产生了“城市病”他们需要

定期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使自己疲惫的身体和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这也是战后度假旅游迅速发展 的重要社会心理原因之一。

6、战后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进步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们对自己本乡土以 外乃至本国以外的地区和国家的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种好奇心驱使他们希望有机会或者创

造机会去观察和体验异国异乡。

二旅游供给方面的因素

1、政府政策与措施很多国家的政府在发展旅游业和便利旅游者来访方面采取支持的态度和鼓

励的措施

2、景点的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很多目的地在旅游景点开发和接待设施假设方面做出了努力

和投入

3、便利而廉价的团体包价旅游的推出与推广。

二战后现代旅游活动迅速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和发展状况证明旅游活动不仅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

到一定水平的产物而且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第四节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一、解放前旅游业的发展

旅行社方面

1923年8月陈光甫设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

1927年该旅行社编印出版第一本《旅行杂志》

1927年6月更名为中国旅行社。该社宗旨:“导客以应办之事助人以必需之便。如舟车舱之代订

旅舍卧铺之预订团体旅行之计划调查游览之入手以致轮船进出日期火车往来时间在在为 旅客所急需者。”

旅游资源开发方面

庐山、北戴河、莫干山、鸡公山等地度假区的开辟。

旅游促销方面国货博览会、西湖博览会等。

二、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一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

1949年华侨服务社作为第一家国营旅行社在福建厦门成立主要任务是接待海外侨胞归国探亲

和观光旅游。后更名为华侨旅行社

1954年4月15日在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下中国国际旅行社成立主要任务是搞好政治接待而不

在于营利。

1964年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

1973年中国华侨旅行社总社恢复成立1974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

二改革开放以来

这一时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1978年至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没有遵循“先国内后国际“的常规发展模式而是优先发展了入境旅

游。对于国内旅游国家实行“不提倡、不鼓励、不反对”的政策。2、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这一时期国家的政策是“因地制宜

正确引导稳步发展”90年代以后进一步转变为“积极发展”。这一时期三类旅行社同时发展。

1991年我国明确将旅游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3、1997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1997年中国处境旅游市场形成。中

国旅行社业经营的生产格局全面改善。

授课题目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概念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

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以及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

教学重点1.旅游的概念2.旅游活动的类型和特点。教学难点旅游的定义。

教学内容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旅游的概念

一、旅游定义的类型

1、概念性定义或理论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s)

2、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Technical Definitions)

本章侧重讨论关于旅游的概念性定义。

二、旅游的定义

1、“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瑞士汉泽克尔、克普拉夫于1942

年提出后来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为该组织对旅游的标准定义简称“艾斯特”定义。

2、“旅游是人们离开其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某地旅行和在该地逗留期间的各

种活动。”

3、美国旅游是人们出于日常上班工作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居家所在的地区到某个或

某些其他地方去旅行的行动和活动。

4、英国旅游是人的活动即市场的活动而非一项产业的活动总之是流动人口对接待地

区及其居民的影响。

5、WTO马尼拉会议以后旅游取代人员往来是指人们出于非移民及和平的目的或者出于能

够导致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及精神等方面的个人发展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合作等目的而进

行的旅行活动。

6、旅游是人们离开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暂时前往目的地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所从事的 活动以及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创立的各种设施。

7、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者的其他来访游客过程中由于旅游者、旅游企业、东道

地政府和东道地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艾斯特”定义的特点在这个定义中旅行和逗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的表述不仅

包括了旅游者的活动而且涉及了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导致的众多现象和关系从而反映了旅游的

内涵的综合性。该定义中关于“非定居者”的表述体现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强调“这些人不会导

致定居”则在原则上指出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并且规定了旅游活动的非定居性或非移民性。该定

义中的“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的表述实际上反映的是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

综上所述旅游的定义可以概括如下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

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划分标准

常见的划分标准

1、按地理范围划分如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区域旅游等

2、按旅行距离划分如远程旅游、近程旅游

3、按外出旅游的目的归属划分如消遣旅游、事务旅游、个人和家庭事务旅游

4、按组织形式划分如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5、按计价方式划分如包价旅游、非包价旅游

6、按费用来源划分如自费旅游、公费旅游

7、按旅行方式划分如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轮船旅游、徒步旅游

8、按活动内容划分如观光旅游、民俗旅游、考古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兴趣旅游或专

项旅游。

二、国际旅游

1、国际旅游的概念

国际旅游是指跨国开展的旅游活动即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

旅游活动。

国际旅游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前往本国旅游称为国际入境旅游或简称

为入境旅游inbond tourism本国居民离开本国到境外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称为出境旅游或

出国旅游outbound tourism 。

国际旅游包括国际来访的入境旅游和本国居民的出境旅游。

但是迄今为止我国港澳台同胞来大陆地区的旅游访问活动一直被视为入境旅游。

2、国际旅游的分类

三、国内旅游

1、国内旅游的概念

国内旅游是指人们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长住

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的旅游活动。

2、旅游活动发展的普遍规律

旅游活动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们控制旅游活动的地域范围通常是由远及近地渐进发展因此国

内旅游活动的发展总是先于国际旅游很多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国内旅游活动的旅行距离相对较短

因而旅途所需时间较短旅游费用较低基本上不存在文化障碍也不需要办理复杂的手续。

1发达国家的现代旅游发展路径先发展国内旅游再发展国际旅游。

发达国家的发展旅游业是走一条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常规型的发展路径即发

达国家在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满足以后国内旅游开始兴盛繁荣继而国际旅游业也发展起来。我们

所说的发达国家主要是指市场经济工业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在6000美元以上。原来的联邦德

国旅游业的发展就是走的这样的一种道路他们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空白点开始发展的。20

世纪50年代随着联邦德国国内经济的恢复国内的旅游业开始兴盛起来这就进入了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的经济恢复工作需要大量的外汇在国内旅游发展的基础之上举办了吸引国外旅游者入

境旅游的系列活动以赚取外汇于是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最后到了60年代以发达国家的高额人

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际收支顺差为依托出现了“日耳曼民族大移动”的出境旅游出国游客曾占

世界第一位进入了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第三阶段。

2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路径先发展国际旅游再发展国内旅游。

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旅游业走的是非常规型的发展道路。具体说就是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率先发展国际旅游业中的入境旅游并且这种入境旅游随着

经济发展引致的外汇瓶颈加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伴随国内人民收入水平的

提高国内旅游业开始兴盛起来当迈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0美元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行

列时国际旅游业中的支出旅游即出境旅游也崛起繁荣。我们所说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指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在410美元一下的低收入国家也包括后起的发达国家他们那发展旅游业的初期目标主

要是为了赚取外汇、发展经济。

四、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

国内旅游活动与国际旅游活动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是否跨越国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者

还有以下一些具体差别

1、从消费程度方面来看国内旅游的消费层次一般较低国际旅游的消费层次相对较高。

2、从逗留时间方面看国内旅游者在旅游地区逗留时间一般较短国际旅游者逗留时间相对较

长。

3、从便利程度上看国内旅游的开展一般很少存在语言障碍而国际旅游不仅存在语言障碍

还需要办理各种旅行手续。

4、从经济作用方面看国内旅游消费只是促使国内财富在地区间重新分配并不直接带来国家 财富总量的增加而国际旅游会直接造成国家之间的财富转移。

第三节旅游活动的性质

一、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由于旅游者在其旅游活动的开展中要同这一环境中的许多方面接触和打交道这一环境中的几

乎一切现象都会程度不同地表现于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中因而旅游活动的开展也便成了社会环境中

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1、社会现象现代旅游活动中的消遣旅游活动是人们的一种休闲活动休闲是生产力发展到一

定阶段而产生的社会现象。旅游活动最基本的特征就表现为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员交往。

2、文化现象旅游者外出旅游会不可避免接触到东道社会的文化同时也会影响东道社会的文

化和居民。

3、经济活动旅游者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与旅游企业产生的需求与供给关系使

旅游活动染上了经济活动的色彩。

4、政治色彩旅游活动可以增进国际间相互了解缓和紧张局势有助于推进世界和平。

二、旅游活动的性质

1、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

动。

2、旅游活动属于闲暇活动都是使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的一种手段都属于一种暂时或

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

3、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

一定阶段时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

第四节旅游活动的特点

一、普及性

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表现为

1、大众旅游Mass Tourism

大众旅游一词有双重含义1它是指大众化旅游或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的参加者 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2是指大众型旅游即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所形成的以

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方式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或旅游活动开展形式。

随着20世纪60年代大众型旅游逐渐走向普及并形成为广大民众中占支配地位的旅游活动开

展形式。

2、奖励旅游

很多国家的公司企业和组织机构以旅游活动作为激励员工的手段。

奖励旅游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某些公司企业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各种成绩突

出的销售人员组织他们携带配偶外出旅游。后来一些管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奖励旅游的激励作

用远比金钱和物质奖品的激励作用持久。因此奖励旅游作为一种激励手段此后被各种组织所效仿。

目前奖励旅游已经成为一块含金量很高的高级旅游市场而且其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3、社会旅游Social Tourism 社会旅游也称为社会补贴旅游是由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户

主所属的其他组织团体提供资助或补助的办法帮助低收入的贫困家庭帮助他们实现外出旅游。

在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都有这一类型的旅游活动。这类社会补贴性旅游通常都是有组

织地进行并且一般都是选择本国境内的旅游度假地有时也有可能根据实际旅行距离和费用情况

选择前往邻国旅游或度假。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旅游度假作为人们携带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不少发达国家中已经被提到社会发展的日程上来。

二、持续性

就整个世界范围来说旅游活动的增长趋势具有持续性。

年份国际旅游人次单位百万消费额亿美元

1950 25.0 21.00

1960 69.0 68、67

1970 160.0 179.00

1980 285.0 1023.72

1985 333.0

1990 458.0 2550.00

2000 689.0 4758.00

2002 709.0

2004 766.0

2005 808.0

三、地理集中性

现代旅游者的活动范围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是他们的旅游活动并非平均分散于世界各地而

是往往集中到某些地区或国家甚至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乃至某些景点开展活动。例如在全世界 的国际旅游活动总人次中在欧洲地区旅游的人次最多其次是美洲再次是东亚及太平洋地区。

旅游活动的地理集中性不仅反映在全世界国际旅游活动的地区发布根据上具体到某个国家

旅游活动在该国各省及各城市之间的分布情况也呈现出这一特点。比如需求较大的线路和游客数

量比较集中的地区便形成了所谓的旅游热线和旅游热点。在热点和冷点城市或地区之间的接待量的

差别反映出了旅游活动的地理集中性。

四、季节性

1、旅游活动的季节性

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地理集中性而且在时间分布上也呈现出分布不均

衡的特点这就是旅游活动的季节性。

气候条件的限制使得不同的景区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季相节假日的影响旅游者自身工作、学习、休息的时间可能呈现某种规律性带薪假期——这两者的结合自然就形成了旅游者出游的

时间有一定程度上的集中性分布。对于旅游地来说旅游客流的发生时间自然就会大不相同例如

到阿尔卑斯山滑雪的旅游流发生时间在入冬以后到我国北方海滨度假胜地北戴河旅游的游客

却不能在这个时间出行。

2、旅游活动季节性的成因

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说利用季节性的形成既有该地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客源地方面的原

因。

1就旅游目的地自身方面的原因而言该地的气候条件对来访旅游季节性的形成具有重大影

响。特别是在该地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会为季节性气候所左右的情况下这种影响就更

加突出。

2就客源地方面的原因而言一是人们的出游目的二是人们带薪假期的放假时间。以商务

为代表的工作性外出不会手季节的影响这类旅行对当地居民出游季节性的形成没有影响。一探亲

访友为代表的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外出中虽然会受到传统节假日的影响但是总起来看这类目的 的外出对当地居民出游季节性的形成影响也不大。真正对当地出游季节性的形成以及对季节性的程 度具有重大影响的乃是消遣性目的的外出旅游。在带薪假期的时间发布方面如果某客源地中

人们带薪假期的放假时间比较集中则该地居民外出旅游的季节性通常很强反之如果人们带薪

假期的时间比较分散该地居民外出旅游季节性则会削弱。

3人们的传统习惯对旅游活动的季节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有些国家中尽管带薪假期时

间分布日趋灵活但是相当多的家庭仍然选择在传统的度假时节外出旅游。

3、综观战后以来国际上的有关研究和经验的归纳值得引起注意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其出国旅游者的社会经济构成中来自社会上层的旅游者数量如果占绝对统治比例则

该国国民出国旅游的季节性很小或者根本不会有季节性表现。如目前南美洲一些国家以及西班牙的

出国旅游情况便是如此。

2在其出国旅游者中如果外出公务、商务或者出席会议为目的的差旅型旅游者占绝大比例

则该国国民出国旅游的季节性很小甚至不会出现季节性表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国旅游情况当属

此类。

3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国旅游市场规模很大并且消遣型旅游者在其中占绝大比例那么该国

居民出国旅游的季节性很可能会表现得非常强烈。例如在每年出国旅游人数和消费额均居世界前列 的英国由于其出国旅游市场的主体是消遣型旅游者所以英国规模的出国旅游表现出很强的季节

性。

4当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到相当高的阶段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分高时则该国居民外出

旅游的季节性便会减弱。目前美国正在进入这一阶段所以美国的出国旅游人数在全年中的分布比

其他国家的情况要好得多。

第五节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

一、旅游人数

对于一个既是旅游目的地又是旅游客源地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旅游人数应分为外来游客的来访

人数和本国或本地居民的外出旅游人数两个指标。但实际上在通常的旅游研究中人们所关注的

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在给定时期内所接待的来访旅游人数。并且人们通常都

是以人次为单位去统计来访旅游者的数量也就是说所谓来访旅游人数实际是来访旅游人次。

对于来访旅游人数的统计方面世界各国的做法不尽相同。

在对本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人数统计方面国际上通常的做法上由本国在这些出境旅游者回国入

境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

对于国内旅游人数世界各国的通常做法都是通过定期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进行统计测算。

二、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

一旅游收入

旅游收入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来访的国内外

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

1、国内旅游收入

国内旅游收入是指全国或国内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接待国内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

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

2、国际旅游收入

国际旅游收入通常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海外来访的入境游客向其提供各

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在一个国家的国际旅游收入统计数字中一般不包括国际间交通

客运收入。

二旅游支出

一个国家的旅游支出通常是指该国的国家旅游支出。

所谓国际旅游支出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计算一个国家的居民出境旅游期间在境外购

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开支总额。国际旅游研究中一个国家的国际旅游支出中一般不包括国际间往 返交通的消费开支。

三关于国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支出的统计

关于国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支出的统计各国的做法不尽相同。

1、银行报告法由国家中央银行通过对经理授权受理外币兑换业务的各银行和其他代理机构的

交易登记进行汇总然后计算出某一时期内本国的国际旅游收入或国际旅游支出。这种方法应用甚

广但是存在很大的缺陷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难以准确地分辨清楚这些外汇收入来自各个客源国 的数量。

2、估测法实际上就是抽样调查统计法。用这种方法统计出来的数字最为可靠。

3、综合法在银行报告法的统计结果基础上利用其他一些来源的数据对货币兑换统计数字

进行修订以改进其可靠程度。

三、人均停留天数

人均停留天数指来访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平均停留天数也可用人均过夜次数表示。这一指标的

设计主要是为了配合来访旅游人次这一指标以更全面而准确地说明来访旅游活动的需求规模。将

旅游者的人均停留天数与来访旅游人次相配合计算来访旅游活动的人天数可以更全面而准确地

反映来访旅游活动的实际需求规模或目的地接待来访旅游者的实际情况并且有别于同往年的情况

以及其他旅游接待国或地区的同期情况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授课题目第三章旅游者

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旅游统计中对游客范围的划定与解释熟悉国

内外旅游统计口径的异同掌握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及其意义了解旅游者类

型的划分目的和方法并熟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教学重点

1、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2、影响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教学难点关于“旅游者”的各种技术性定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一般来讲旅游者是指暂时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旅行的人。研究旅游者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旅

游者的概念和界定问题即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旅游者对旅游者的定义问题不同的学科背景

不同的研究视角不同的研究目的不同的研究主体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目前对于国际旅游者 的界定国际上已经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认识。

一、国际联盟的解释

1937年国际联盟对外国旅游者的解释是外国旅游者是“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

问至少24小时的人。”

应列入来访旅游者统计的人员包括

1、为了消遣、家庭事务及身体健康方面的目的而出国旅行的人

2、为出席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

3、为工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4、在海上巡游度假过程中登岸访问的人员即使其上岸时间不足24小时亦视为来访旅游者

不能列入来访旅游者统计的人员包括

1、抵达某国就业任职或者在该国从事营业活动者均不能列为旅游者

2、到国外定居者

3、到国外学习膳宿在校的学生

4、边境地区居民中日常越境工作的人

5、临时过境而不停留的旅行者即使在境内时间超过24小时也不算旅游者

这一解释是为了规范各国的旅游统计口径但它针对的只是外国旅游者无国内旅游者。

二、罗马会议定义

二战以后在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的积极推动下联合国于1963年在罗马召开了一次国际旅游

会议。经过讨论会议对国际来访的入境旅游者的统计范围作了新的规范这就是罗马会议定义。

1968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正式确认和通过了这个定义197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旅游委员会也 采纳了这一定义。人们通常把这一定义内容称为世界旅游组织的解释。

一旅游者的定义

罗马会议指出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游客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到访目的地

停留过夜的游客——旅游者另一类是不在目的地停留过夜而是当日返回或离去的游客——短程

旅游者或一日游游客。

罗马会议的具体解释是

游客是指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

1、过夜旅游者即到一个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其访问目的消遣工

商业务、家庭事务、公务出使、出席会议。

2、短程旅游者即到一个国家作短暂访问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游客包括海上巡游过程

中的到访者。

二罗马会议定义的特点

1、将所有纳入旅游者统计的来访人员统一称谓为“游客”。

2、以在访问地的停留时间即是否在访问地停留过夜为标准将来访游客进一步划分为停留过夜 的旅游者和不停留过夜的一日游游客。

3、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国或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

者统计中的游客。

4、根据所规定的访问目的来界定来访者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者统计中游客。

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召集的专家统计小组采纳了1963年罗马会议的定义并建议各国都

采用这一定义。世界旅游组织WTO成立后也将罗马会议定义作为本组织对应纳入旅游统计人 员的解释。因此在学术界又将其称为世界旅游组织的解释。

总之罗马会议使得“旅游”Tourism与“旅行”Travel两个涵义原本不同的术语朝着概念同

化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三、我国的统计口径

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统称为来华海外游客。海外游客是指来我国大陆观

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其中外国人是指属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华侨是

指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港澳台同胞指居住在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中国同胞

在技术上我们可以认为海外游客是指因上述原因或目的离开其长住国或地区到我国大陆

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我国大陆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

酬的人。其中长住国或地区是指一个人在近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所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或者

虽然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只居住了较短时间但在12个月内仍将返回的这一国家或地区。

按照在我国大陆访问期间停留时间的差别海外游客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类

1、海外旅游者——过夜游客

2、海外一日游游客。

我国旅游统计中规定海外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

1、应邀来华访问的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其随行人员

2、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外交人员以及随行的家庭服务人员和受赡养者

3、在我国驻期已达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

4、乘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我国口岸的中转旅客

5、边境地区往来的居民

6、回大陆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

7、已在我国大陆定居的外国人和原已出境又返回我国大陆定居的外国侨民

8、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

对比前述国际组织对应纳入旅游统计人员的界定和我国对来华海外游客的现行解释可以看出

除了在各自的表述以及对某些术语的解释有所不同之外如我国界定的海外旅游者实际将在亲友家

过夜的来华旅游者排除于统计范围之外这些定义及解释的内容都大致相同。世界各国的情况也大

都如此。可以说世界上目前对国际旅游者的界定原则上已经有了统一的认识。

四、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1、北美各国的界定

加拿大政府旅游者是指到离开所居住社区边界至少50英里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

美国美国使用较广的旅游者定义是1973年美国国家旅游资源评审委员会the National Tourism

Resource Review Commission提出的定义旅游者为了出差、消遣、个人事务、或者出于工作上下

班之外的其他任何原因而离家外出旅行至少50英里的人而不论是在外过夜还是当日往返。美国旅

游数据资料中心和美国调查统计局US Travel Data Center and the US Bureau of the Census用的标

准也是50公里并规定下列人员不能列为旅游者

1火车、飞机、货运卡车、长途汽车和船舶的驾驶及乘务人员的工作旅行

2因上下班而往返于某地的旅行

3学生上学或放学的日常旅行。

北美各国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的突出特点是以人们外出旅游的距离为标准界定是否属于国内旅

行者而不论其是否在外过夜。

2、欧洲各国

法国旅游行政部门对国内旅游者所作的界定是出于消遣、保健、会议、商务、修学等目的离

开其主要居所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不足4个月的人。

英国的英格兰旅游局在月度英国旅游调查中对国内旅游者的界定是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何原

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对外出旅行的距离未做规定。

3、世界旅游组织

世界旅游组织关于国内旅游者的定义是世界旅游组织在1984年参照国际旅游者的定义做出的

采用的界定标准与国际旅游者的界定标准基本一致。在这一定义中与国际旅客的划分类似国内 游客也被区分为国内旅游者Domestic tourists和国内短程游览者(Domestic excursionists)。国内旅

游者指在其居住国国内旅行超过24小时但不足一年的人其目的可以为消遣、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学习和宗教等。此后又补充规定国内旅游者不包括那些外出就业的人。国内

短程游览者指基于任何以上目的访问地逗留不足24小时的人。

虽然如此各国在进行统计时采用的界定标准仍然各行其是未有多大改观。不过在概念性

定义上对旅游者的认识并未有大的差异。可以说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旅游者都是出于就业和

移民以外的任何原因暂时离开常住地到异乡访问的人。

五、我国国内旅游统计中的界定

国内游客是指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

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常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

并且访问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在这一定义中所谓长住地指的是在近

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内所居住的城镇乡村或者虽然在这一城镇乡村只居住了较短时间但在

12个月内仍将返回的这一城镇乡村。

国内游客分以下两类

1国内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长住地在我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

少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2国内一日游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长住地10公里以外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又不足

24小时并未在我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下列人员不属于国内游客

1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领导

2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3调遣的武装人员

4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5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6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7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我国对国内游客的定义和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基本一致但是我国对国际旅游统计方面所做的统

计并未将在亲友家过夜的国内旅游者包括进去。所以我国关于国内游客人次的统计数字可能低于

实际规模。

第二节界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在世界各国的旅游研究中人们在讨论影响旅游需求产生与实现的个人因素时都是针对非差旅

性旅游而言即都是针对消遣性旅游和因私的家庭及个人事务性旅游而言。

个人旅游需求的产生与实现至少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从客观上讲一是需要具备足

够的支付能力二是需要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从主观上讲则是必须要有外出旅游的动机。以可

随意支配收入为根本的收入水平和以带薪假期为代表的闲暇时间是影响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的最

重要的客观因素也是实现旅游活动的两个最主要的个人条件。

一、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

1、相关概念的界定

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指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中扣除全部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可随意支配收入Discretionary Income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全部纳税后和社会消费如老年

退休金和失业补贴的预支等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余下的收入

部分。

2、个人收入与旅游需求的关系

国际经验参数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年收入达到400美元时就会产生国内旅游的出游需求当人均年收入达

到800美元时出国旅游需求随之产生。

收入水平不仅在于一个家庭的可支配收入达到何种水平便可以满足外出旅游所需具备的经济条

件而且还在于超过这一临界水平之后每增加一定比例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旅游度假的消费额便

会以更大的比例增加。此外收入水平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而且还会影响到人们 的旅游消费构成。

二、足够的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亦称自由时间或可自由支配时间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及其他必需时间之外可用

以自由支配从事消遣娱乐或自己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事情的时间。

闲暇时间的分布每日闲暇周末闲暇公共假日带薪假期。

三、其他客观因素

收入、家庭户主学历、家庭户主职业、户主年龄、家庭结构、带薪假期、生命周期、种族、性别、产品价格、空间距离等等。

第三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任何事物的变化内因都是起决定性的作用的。所

以如果一个人主观上没有旅游的动机和愿望即使具备上述客观条件也不可能成为旅游者。因

此本节主要就实现旅游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展开讨论。而这一主观条件指的就是旅游需

要推动的旅游动机。

一、旅游动机与个人需要

1、旅游动机

一个人真正成为旅游者除了具备客观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主观条件。这个主观因素就是旅游动

机。动机是激发个人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旅游动机是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定外出旅

游的内在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心理动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需要的表现形式见下式

旅游需要——旅游动机——旅游行为

上式反映了从需要到动机再到行为的旅游发生心理模式。因此研究人的动机必须首先研究人 的需要。旅游动机也是如此。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精神需要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探新求异的

需要或者说好奇心的需要。其二逃避现实的需要。我们可以认为人们外出消遣或度假旅游主

要是为了满足这两种精神上的需要。

2、旅游动机和旅游需求之间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很好地解释某些旅游者的出游动机

旅游是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是超脱一般生理需要的高级需求形式是社会发展到现代文明阶

段的产物。因为旅游所满足的需要应属于心理需要的范畴。只有社会的文化水平在精神和物质方面

提高到一定档次后才能为人们创造出生活富裕、时间充裕和信息发达的旅游条件旅游才能真正

以需要的形式在人们的心理上成为一种追求的对象。

3、现代人产生旅游动机的原因

1探新求异的需要或者好奇心和探索的需要

2逃避紧张的需要消极的需要。

二、旅游动机的类型

美国著名的旅游学教授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旅游动机可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身体方面的动机包括度假休息、体育活动、海滩消遣、娱乐活动以及其他直接与保健有

关的活动。此外还包括遵医嘱或建议做异地疗养、洗温泉浴、矿泉、作医疗检查以及类似的疗养 活动。属于这方面的动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通过与身体有关的活动来消除紧张。

2、文化方面的动机人们为了认识、了解自己生活环境和知识范围以外的事物而产生的动机

其最大的特点是希望了解异国他乡的情况包括了解其音乐、艺术、民俗、舞蹈、绘画及宗教等。这

样的旅游方式我们认为是文化旅游国外也有人称为“软探险”旅游。

3、人际方面的动机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交往保持与社会的接触包括希望接触他乡人

民、探亲访友、逃避日常的琐事及惯常的社会环境、结交新友等。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这方面的动机主要与个人成就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有关。属于这类动

机的旅游包括事务、会议、考察研究、追求业余癖好以及求学等类型的旅游。旅游者可以通过旅游

实现自己受人尊重、引人注意、被人赏识、获得好声名的愿望。

5、购物方面的的动机。除了麦氏突出的四种类型以外公务动机也是现代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

如日本女子的婚前出国旅游主要动因就是为了采购嫁妆。

实际上人们外出旅游很少只出于一个方面的动机而是多种方面的综合。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1、个性心理因素

在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中一个人的个性心理因素起着首要的作用。不同个性心理特征的人

有着不同的旅游动机进而产生不同的旅游行为。美国学者帕洛格提出了游客个性心理模式研究

了不同心理类型对旅游动机以及对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这五种类型是自我中心型、近自我中

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和多中心型。

自我中心型思想上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爱冒险。行为上表现为喜安逸好轻松活动量小

喜欢熟悉的气氛和活动。因此他们在外出旅游时往往选择那些距离比较近、自己对该地情况比

较熟悉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倾向于选择那些传统的旅游热点地区。

多中心型思想开朗兴趣广泛多变。行为上表现为喜新奇好冒险活动量大不愿随大流

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和相处。他们在外出旅游时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距离比较遥远、文化差异大的陌生之地特别是不愿随大流去那些脍炙人口的旅游热点。

中间型特点不明显这类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通常没有什么苛求一般选择传统的旅游热点

或风险很大的待开发地区。

2、个人文化因素包括个人的文化程度与修养、民族风俗、宗教的影响等方面。个人的文化程

度与修养它显然与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有关。受过较高程度教育的人掌握的知识和关于外界的

信息也相对较多从而更有亲自了解外部世界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有助于克服对陌生环境的不

安和恐惧民族风俗方面一般而言欧美国家的人把度假、娱乐作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则崇尚勤劳、节俭宗教的影响主要是指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

为准则从而导致旅游者不同的消费模式。

3、年龄年龄对旅游动机的影响出于两个方面一是年龄的不同往往决定了人们所处的家庭生

命周期阶段不尽相同从而制约着人们的需要和动机二是年龄的不同往往会影响到人们体力的差

异从而也会制约人们的需要和动机。

4、性别性别对旅游动机的影响出于两个方面第一性别差异意味着男女生理特点的不同

第二性别差异导致了男女在家庭中扮演角色的不同。在外出旅游的调查中男性旅游者多于女性

旅游者原因就在于此。

5、微社会环境微社会环境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经常接触的人际环境或人群。

认识了解影响旅游需求的主客观因素对于旅游业而言是很重要的。客观条件满足与否是细分市

场以及选择目标市场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而了解了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类型及希望获得满足的需 要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和开发并在宣传和促销时找准诉求点更有效地激发起人们的

兴趣促使其产生旅游动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节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一、世界旅游组织对旅行者的分类

根据1963年联合国罗马国际旅游会议划分的游客主要访问目的分为以下类型

1、度假

2、商务

3、医疗保健

4、求学

5、公务会议

6、家庭事务探亲访友

7、宗教

8、体育活动

9、其他。

二、旅游者的类型

依照世界旅游组织WTO对国际旅行者的分类可以将旅游者分为消遣型旅游者、差旅

型旅游者和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1、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

1这类旅游者在全部旅游者人数中所占比例最大消遣型旅游者在全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 的比例最大。不难设想以消遣为目的的这类旅游者在世界旅游业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2外出的季节性较强消遣型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季节性很强。一方面这类旅游者大多数属

于在职人员他们的旅游度假几乎都是借助带薪假期实现的。带薪假期的集中造成了出游时期的集

中也就形成了出游的季节性。另一方面目的地的气候和景观也是使得消遣型旅游者来访有季节

性的重要因素。

3消遣型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出发时间的选择方面拥有较大程度 的选择自由。

4消遣型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一般比较长消遣型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

间一般比较长。例如这类旅游者在来华旅游时很少只参观一个城市或景点而是要到各地领略一

下不同的风光景致。即使主要逗留于某一旅游胜地由于消遣度假的原因逗留时间也会相对较长。

5由于自费的缘故消遣型旅游者对价格较为敏感。所以在旅游产品和出行方式上消遣型旅

游者更关心的是货真价实物有所值。

2、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

1人数虽然较少但是出行次数较为频繁这是差旅型旅游者受到旅游企业重视的主要原因

之一。

2出行是出于工作或业务的需要因而不受季节的影响由于他们的出行是出于工作或业务 的需要因此不需要受假期的限制利用工作时间即可。

3对目的地的选择自由度较小甚至根本没有选择余地

4在旅游服务的要求方面较强调舒适和方便因而消费水平较高。

5对价格不太敏感。一方面这一类型的旅游者外出消费并非自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

没有选择或更改目的地的自由。

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的特点

个人和家庭事务型旅游者是指那些探亲访友和求学的旅游者。这类旅游者的需求特点比较复杂。

他们在需要方面不同于前两种类型的旅游者又兼有这二者的某些特点。

1出行时间大多选择在传统节假日外出探亲日期限制较紧

2外出季节性较差

3对价格较为敏感

4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缺乏自由度。

授课题目第四章旅游资源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以及旅游资源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熟悉旅游

资源的分类方法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认识意义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熟悉其开发工

作的主要内容和应当遵循的原则认清开发与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熟悉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

原则和基本措施。教学重点旅游资源分类。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开发与保护措施。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旅游资源”的概念并没有达成共识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旅游资源”定义。

据粗略调查仅国内研究界表述不一的“旅游资源”定义就有60多种。其中我们这里介绍最有代表

性的二种

1凡是能够对旅游者造就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

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这个定义强调了“吸引力”这是旅游资源最本质的属性但没有注意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

2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自然与

社会的实在物。

这个定义注意到了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的关系但也有一些不足。比如用了“实在物”这样一个词而

旅游资源并不一定都是实在物如民间传说等。

总之这两个定义表明了人们对旅游资源定义在某些方面的相同理解也显示出在某些方面看法 的差异。我们认为可以对旅游资源定义如下

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都可 以构成旅游资源。简单地说旅游资源是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各种客观事物均可构成旅游资

源。

在关于旅游资源的定义上大多数观点都强调了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这一根本特征。旅

游资源是作为旅游者活动客体的旅游资源是作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开展因素之一的旅游资源而

不是旅游业的经营活动所借以开展的经济资源强调从需求角度去对旅游资源进行定义才能突出 体现或反映吸引力本源这一全部旅游资源理论的核心。

在理解这一定义时需要注意这样三点

1这一定义强调的是旅游资源是招引旅游者来访的吸引力本源。

2虽然表现吸引力的核心因素是某种事物但是该事物吸引力的真正发挥实际上同以它为

核心所形成的环境有关。

3某一事物所具有的作为旅游资源的地位未必是永恒的。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根据常见的旅游资源表现内容的基本属性将旅游资源分类如下

一自然旅游资源

所谓自然旅游资源是指以大自然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

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气候条件

2、风光地貌或自然景观

3、动植物资源

4、天然疗养条件

二人文旅游资源

1、历史文物古迹

2、民族文化及有关场所

3、以影响的国际性体育和文化盛事

4、以主题公园为代表富有特色并具备一定规模的现代人造游乐场所或其他消遣娱乐型的现代

人造旅游景点。

三其他旅游资源

1、经济建设成就

2、科技发展成就

3、社会发展成就

4、目的地居民度外来访问者的友善态度等。

另外还将旅游资源划分为可再生旅游资源和不可再生旅游资源。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当代的可以是有形的

也可以是无形的——世界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最早的昆曲没有固定的形态蒙古长调

高亢、悠扬但是是非物质的。

2、吸引力的定向性有的游客喜欢人文旅游资源有的游客则喜欢自然旅游资源有的旅游资

源更适合儿童有的更适合老人有的本身对游客就有限制如探险旅游、太空旅游等。

3、垄断性一些旅游资源具有地理上的不可移动性从而成为垄断性尤其是特别有价值的人

文旅游资源如长城、金字塔、泰姬陵。

4、易损性很多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人文旅游资源特别明显一旦损坏不可恢

复举例北京故宫。

5、可创新性。主题公园如迪斯尼乐园、世界之窗等太空已成为旅游资源。

四、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及价值决定

如何衡量旅游资源的价值以及旅游资源的价值又是如何决定的从发展旅游业的角度去认识

旅游资源的根本价值在于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在于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功能。衡量这一价值的唯一

客观标准及其在量化方面的唯一表现就是吸引来访游客的数量。

从发展旅游业的角度来看旅游资源的根本价值在于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在于对旅游者的吸引

功能。衡量这一价值的唯一客观标准及其在量化方面的唯一表现就是吸引来访游客的数量。

就其价值决定而言一项旅游资源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其本身固有的质量及其坐落地点这两个方面 的结合情况。在不考虑其他因素作用的情况下一项旅游资源自身特色越突出或独特性程度越大

其价值也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坐落地点之所以构成决定旅游资源价值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因为

它意味着该项旅游资源距离那些主要旅游客源地区的远近以及该项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的程 度。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开发

旅游资源经过有效的开发后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但开发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

泰山如果没人去开凿道路其旅游价值就不能够充分发挥。如开发过度游人过多保护不当就

会给山体与水体造成污染。

一、开发的含义

1、现实的旅游资源

通常是指那些不仅其本身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而且客观上已经具备必要的接待统计并且正在

接待大批游客前来访问的旅游资源。

2、潜在的旅游资源

通常是指那些其本身可能具有某种能够令人感兴趣的特色但由于不具备交通条件和其他接待条

件加之可能尚不为外人所知目前还无法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的吸引因素。

3、关于“开发”

处于原始状态的旅游资源即潜在旅游资源尚不能成为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对象。但需要强调的

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并不是一个将非旅游资源的资源转变成旅游资源的过程而是一个将潜在旅游

资源变成现实旅游资源的过程它不是一个创造和仿制的过程而是一个利用或深度利用的过程

是一个经济过程也可能是一个明确或变更资源产权关系的过程。因此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出的旅

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由潜在旅游资源变成现实旅游资源的过程。

二、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使其成为能够为来

访旅游者提供满意经历的旅游对象物其最终目的则是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功能。

对于潜在旅游资源而言需要进行开发才能成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对于现实旅游资源尤其是已

为旅游业长期利用的现实旅游资源同样也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再生性开发以巩固、改善和提高旅游

资源的吸引力。

三、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

美学标准——是否有美感。

社会标准——是否与当今社会文化相匹配得到大多数人认可。

历史标准——是否能正确有效的反映历史。

市场标准——投资与回报是否合理。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以市场为标准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采用这种标准进行的评价主

要着重于开发后的旅游资源所拟吸引的客源市场、可能的吸引力程度或可能吸引来访的客源规模

而且评价过程中多使用定量分析能具体体现旅游开发工作的经济观点和市场观点。

由于这种评价方法是从市场观念出发而且也同时涉及使用美学、社会、历史等评价标准因而

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四、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旅游资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在有关开发项目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就该项目的开发在经济上是否 可行而作的调查和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者的实力与资格

2、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

3、分析项目开发和经营的微观条件

4、分析有关当地宏观社会经济条件。

五、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1、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1一般公用设施

2满足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设施和条件。

3、建设旅游上层设施

4、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

5、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旅游服务工作的人员。

六、开发工作的原则

1、提出独特性原则联系前面内容的“垄断性”。

2、力求经济的原则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是促成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变使旅游资源成为

能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从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过程实

际上社会当然通常是社会的一部分成员将不属于个别人的自在之物转化为个别人可以从中获得

资本增殖的一个渠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收益的空间分配问题又有代际分配问题

第三篇:旅游学概论双语版教学课件2第二章_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Historical Background As has been pointed out by many authors, the histories of travel and civilization are parallel.Early man kept on the move from one pasture to another.Trade and pleasure travel have been intertwined for centuries.Early travelers were explorer-traders, such as Marco Polo, who sought new functions and societies out of curiosity and yet had increased trade motivations.Pilgrimages to religious meccas, resorting around the Mediterranean,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spas were popular in Greek and Roman times.The lowest point in tourist travel came with the early Middle Ages because of feudalism and the stringent necessity of work for survival.Religious values were coupled with prohibitions against recreational travel.Befor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dentified many causes of disease, the curative powers of sea water and spring waters containing many minerals became popular health objectives.These attractions sparked fashionable resorts the world over.In the 17th century, in the heyday of British history, no young man was thoroughly educated unless he had experienced the arts, architecture, women and foods on the Grand Tour.The trip was met with many risks from bandits and bad food, but it usually included visits to the seats of government of France, Italy, Switzerland, and Germany.The priority given travel throughout history is evident no matter the mode of transportation.First, hiking and horseback riding, followed by stagecoach travel, proved that the desire was there.Major technological advances, such as the train and steamboat, gave new impetus to travel, especially by the wealthier classes.Travel exploded with the automobile, not because of roads but because it opened up new markets.For the first time, a personalized form of transportation became available to the middle and lower classes.Working men and working women――factory operatives, plumbers, waitresses, bank clerks, farm hands, stenographers, storekeepers, subway guards, mill hands, garment workers, office boys, truck drivers―found countless pleasures and amusement readily available that had once been restricted to the privileged few.Whereas the recreational tourist trip represented the first surge of automobile use, sales and other business people began to popularize the flexibility of automobile business travel.But it took jet travel to shrink the world and expose a new abundance and mosaic of travel markets.Record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regardless of economic shifts over many decades, the desire to seek out travel experiences has continued to grow worldwide.Travel, for many reasons, now has become almost a right of life.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旅行发展 第二节

近代旅游的发展和旅游业的诞生 第三节

现代旅游的发展 第四节

中国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旅行发展

(Evolution of tourism before mid of 19 century)

一、人类旅行的起源

1、原始社会前期

2、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

3、新石器时代晚期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

4、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阶级)

二、人类旅行的发展

1、旅行发展同一个阶段和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直接相关。

2、旅行目的主要是贸易经商。

3、就旅行的社会作用看,旅行并非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人们在主观上缺乏旅行度假的要求和习惯。

4、消遣旅行不具备普遍的社会意义。(一)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

中国奴隶制社会

?

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是一位大旅行家。3000年前周穆王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旅行家之一 《尚书??禹贡篇》最早记载了全国水道交通网。陆路交通也有相当发展,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邮传制度的建立。商代商人的足迹“东北到勃海沿岸乃至朝鲜半岛,东南达今日浙江,西南达到了今日皖鄂乃至四川,西北达到了今日陕甘宁绥乃至远及新疆„„已经走遍了他们所知道的世界”。春秋战国时代,商务旅行更趋发展,许多商人到处周游,进行贸易交往。西方奴隶制社会

4000 B.C.苏美尔人懂得使用钱或通过物物交换来支付交通和住宿费用。The invention of money by the Sumerians(Babylomans)and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beginning about 4000 B.C.mark the beginning of the modern era of travel.Not only were the Sumerians first to grasp the idea of money and use it in business transactions but also to invent cuneiform writing and the wheel, so they should be credited as the founders of the travel business.People could now pay for transportation and accommodations with money or by barter.1480 B.C.古埃及荷赛特女王访问旁特地区(非洲东海岸,今索马里)

第四篇:第一章 旅游及产生与发展(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观察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1.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2.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教学难点:旅游活动的产生。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

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

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

(一)中国

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 类型:

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 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

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 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

第1页

共6页 旅游概论教案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 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欧洲 类型:

1、朝觐旅行、宗教旅行:

2、保健疗养温泉旅行 1562年,英国医生威廉·特纳发表一份研究报告,谈到英格兰、德国和意大利的天然温泉对各种体痛病症有疗效,此举在当时的英国乃至欧洲引起温泉旅游热潮,温泉洗浴成为流行时尚。

3、修学求学旅行

(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

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直接相关;在政治安定、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的统一时期,旅行活动便会发展,反之则会停滞甚至倒退。

2、各种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是经商旅行仍占主导地位;

3、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占统治地位。农业劳动忙闲有致的季节性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对外出旅行或度假的要求;

4、就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特别是就消遣性质的旅行活动而言,消遣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王公贵族等统治阶级阶层。其人数不多,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因此其消遣获得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广大劳动群众客观上没有能力参加旅行活动。

第2页

共6页 旅游概论教案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关于旅行与旅游:

(1)目的不同,旅游是出于消遣性目的而暂时离家外出活动;旅行可以出于任何目的;(2)旅游是往返双程,旅行可以是单程的。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进入19世纪的欧美地区,特别是从19世纪中叶起,无论是国内旅游活动还是国际旅游活动都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当时的产业革命的影响分不开的。

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的过程,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这场产业革命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与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并于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具基本完成。这场产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的巨大革命,也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它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程度,使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在机器大工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并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居于统治地位。

产业革命的出现和完成给当时的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对当时旅游活动的发展所产生的推动性影响主要包括:

1、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地点发生了变化,即从乡村转移到了工业城市。这一变化导致了人们需要适时舒解紧张的城市社会所带来的身心压力,促使人们产生了回归大自然的要求;这种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旅游活动的发展是英国重要的刺激因素。

2、随着很多人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原来的忙闲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动被枯燥、重复的单一性大机器工业劳动取代。这一变化促使人们强烈要求假日,以便获得喘息和调整的机会。

3、产业革命改变了阶级关系。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并使之成为统治阶级,这意味着社会生产财富不再只流向封建贵族和大土地所有者,而且越来越多地流向了资产阶级。这就使得在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在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同时,还造就了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进行的不懈抗争使得资本家在增加工人工资以及给予工人休假机会等方面做出让步。这样就使更多的人有条件外出旅游;

4、产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外出旅行的技术条件,使大规模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二、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铁路时代

自1769年詹姆斯·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后,这一技术很快变被应用于制造新的交通运输工具,轮船和火车因此而出现。但是对当时旅游活动发展影响最大的,还是铁路运输的出现。1825年,英国享有“铁路之父”之称的史蒂文森建造的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铁路正式投入运营,并不断向更远的地区延伸。

新兴的铁路旅行具有很多优点,其中主要的优点:

1、旅行费用低廉;同时人们不必再缴纳路税。这就使得更多的人有能力支付旅行费用,从而扩大了外出旅行和旅游的人数。

2、速度较快;旅行速度的提高缩短了旅途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为人们抽出时间短时外出某地提供了可能。

3、运载能力大;这在技术上使得大规模外出旅游活动成为可能。

4、运营地域和运营网络的不断扩大,加之火车运行速度的因素,使人们外出旅行半径得以扩大。

第3页

共6页 旅游概论教案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一)托马斯.库克的活动 1、1841年组织570人的团体从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参加禁酒大会;往返全程24英里。这次活动的组织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伟大的创举”,并普遍被后来的人们看作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人们之所以普遍看重托马斯·库克组织的这次活动,并认为起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开端,是因为这次团体旅游活动具有以下与众不同的特点:

(1)这次活动具有广泛的公众性。起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甚至包括很多家庭妇女和儿童。

(2)托马斯·库克本人不仅发起、筹备、组织这一活动,而且从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这一点可以说是新的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3)这次活动参加者的规模之大,不仅在当时是空前的,而且此后也不多见。(4)这次活动为以后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正式创立打下了基础并提供了经验。但是,由于这次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因而实际上并非是单纯的消遣性旅游;此外,托马斯·库克组织这次活动也不是出于商业性目的,而是他自己所说的“业余活动”。因此,我们只能说这次活动的成功组织只是为其后正式创办旅行社打下了基础。2、1845年开始商业性旅游业务。1845年夏天,托马斯·库克出于商业性目的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这次活动从莱斯特出发经过若干地区停留和访问,最后到达利物浦。整个过程历时1周,人数为350人。托马斯·库克组织这次旅游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这次组织旅游活动不再是业余活动,而完全是出于商业性目的。(2)此前托马斯·库克组织的团体旅游活动都是当日往返的一日游,而这一次则是沿途在多处停留访问并需在外过夜数日的长途线路旅游。

(3)在策划和组织这次团体旅游活动过程中,托马斯·库克沿途作了大量的实地考察,以确定沿途所要停留的地点以及所要开展的参观游览活动,特别是注意了解当地有无足够的廉价旅馆。这对于当时并不富裕的旅游者特别是对于如此大规模的旅游团体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4)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其内容为全程活动过程中的有关时间安排、停留地点、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5)托马斯·库克不仅本人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而且沿途在某些地方停留和游览时,还聘雇了当地人为旅行团解说和导游,可谓是最早使用地方导游的案例。3、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从英国莱斯特到法国巴黎参加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活动。这次活动在巴黎停留游览4天,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世界上组织团体包价出国旅游的开端。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旅游公司成立;发行代金券,这种代金券被认为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实际上可以说是最早的旅行支票。5、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使他的旅行社名声大振。托马斯·库克旅游活动的成功说明了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已经成熟。托马斯·库克组织旅游活动的开展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二)其他旅游组织与企业的出现

英国:1857年登山俱乐部;1885年帐篷俱乐部;

德国:1890年观光俱乐部; 美国:1850年运通公司开始旅行代理业务,1891年发行旅行支票。

到20世纪初,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美国运通公司、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成为当时世界旅行社业中的三大公司。随着旅行社行业的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增大,很多其他类型的旅游企业和旅游设施的建设也相应有了新的发展。

第4页

共6页 旅游概论教案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二战后现代旅游迅速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一、关于现代旅游的概念

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纪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二、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人们的旅游活动不仅迅速地重新恢复,而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战后旅游活动之所以出现如此快速的发展,其主要原因还是同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战后就整个世界总的政治环境而言,缓和与发展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注意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旅游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证。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经济和社会状况也不断出现新的发展。这些方面的发展变化都对战后旅游活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具体地讲,二战以后,现代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有两大方面:

(一)旅游需求方面的因素

1、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世界人口基数的扩大为战后大众旅游人数的增加提供了基础。

2、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国家财富的增长,个人收入的增加和支付能力的提高对旅游活动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起到了重要的刺激作用。

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交通工具在性能上的进步和在数量、种类上的发展不但使得人们的旅行时间缩短,也使得人们旅行费用减少。

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60年代后,发达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实施了带薪假期,旅游活动作为休闲的重要形式,因此有了时间上的保证。这就使得参加旅游活动的人数增加,外出旅游的时间也得到延长。

5、战后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战后的城市进程加快,使得人们产生了“城市病”,他们需要定期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使自己疲惫的身体和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这也是战后度假旅游迅速发展的重要社会心理原因之一。

6、战后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进步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们对自己本乡土以外乃至本国以外的地区和国家的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种好奇心驱使他们希望有机会,或者创造机会去观察和体验异国异乡。

(二)旅游供给方面的因素

1、政府政策与措施:很多国家的政府在发展旅游业和便利旅游者来访方面采取支持的态度和鼓励的措施;

2、景点的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 :很多目的地在旅游景点开发和接待设施假设方面做出了努力和投入;

3、便利而廉价的团体包价旅游的推出与推广。

二战后现代旅游活动迅速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和发展状况证明,旅游活动不仅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而且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第5页

共6页 旅游概论教案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一、解放前旅游业的发展

旅行社方面:

1923年8月陈光甫设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 1927年该旅行社编印出版第一本《旅行杂志》;

1927年6月,更名为中国旅行社。该社宗旨:“导客以应办之事,助人以必需之便。如舟车舱之代订,旅舍卧铺之预订,团体旅行之计划,调查游览之入手,以致轮船进出日期,火车往来时间,在在为旅客所急需者。”

旅游资源开发方面:

庐山、北戴河、莫干山、鸡公山等地度假区的开辟。旅游促销方面:国货博览会、西湖博览会等。

二、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一)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

1949年,华侨服务社作为第一家国营旅行社在福建厦门成立,主要任务是接待海外侨胞归国探亲和观光旅游。(后更名为华侨旅行社)

1954年4月15日,在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下,中国国际旅行社成立,主要任务是搞好政治接待而不在于营利。

1964年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

1973年中国华侨旅行社总社恢复成立,1974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

(二)改革开放以来

这一时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1978年至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没有遵循“先国内,后国际“的常规发展模式,而是优先发展了入境旅游。对于国内旅游,国家实行“不提倡、不鼓励、不反对”的政策。2、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这一时期国家的政策是:“因地制宜,正确引导,稳步发展”,90年代以后,进一步转变为“积极发展”。这一时期,三类旅行社同时发展。1991年我国明确将旅游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3、1997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1997年中国处境旅游市场形成。中国旅行社业经营的生产格局全面改善。

第6页

共6页

第五篇: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学概论

1.托马斯·库克的活动说明了十九世纪末期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成熟,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的问世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2.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应始于末期,并在奴隶制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这种活动主要不是消遣和度假活动,而是由产品或商品交换而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3.旅游业“三大支柱说”中的三大支柱分别指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住宿。

4.在欧美国家中,人们根据旅行社所经营的业务类型,将旅行社企业划分为零售商。

5.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由三部分人构成,分别是 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6.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精神需要,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积极的需要,另外一种是消极的 逃避紧张 的需要。

7.国际旅游还可以根据游客的流向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另一种情况则是境旅游或出国旅游。

8.旅游交通不仅要解决往来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距离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其中的时间距

离问题。

9.世界旅游组织正式成立于1975年1月2日,其总部位于马德里。

10.按照旅游者的罗马会议定义,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游客下分两大类,一类是

在目的地停留过夜的游客,称为“旅游者”;另一类是在目的地不停留过夜,当日往返的游客,称为“游览者”。

1.在旅游研究中,现代旅游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

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2.按照国际联盟的规定,到国外学习、寄宿在校的学生,可列入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的人员。(×)

3.多中心型心理类型的人往往是新旅游地的发现者和开拓者。(√)

4.世界旅游组织是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全球性的非政府间的组织机构。(×)

5.消遣型旅游者在价格方面不太敏感。(×)

6.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3分)。

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选择到何处去、开展何种旅游活动的内在动因。

7.可进入性

指旅游资源的所在地同外界交通往来的通畅和便利程度。(3分)

即不仅要便利游客的来访,而且要便利游客结束访问后离去。(1分)

8.旅游批发商

即主要经营批发业务的旅行社或者旅游公司。(3分)

所谓批发业务是指旅行社根据自己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和预测,大批量地定购交通运输公司、食宿接待企业、旅游景点等旅游供应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然后将这些单项产品组合成为不同的包价旅游线路产品,最后通过一定的销售渠道向旅游消费者出售。(1分)

9.现实旅游资源

不仅其本身具有魅力,而且已有条件并且正在接待大批游客前来访问的旅游资源。

10.国际旅游组织

国际旅游组织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国际旅游组织指成员来自多个国家并为多国利益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性国际旅游组织。(2 1

分)

广义的国际旅游组织则还包括那些其工作范围部分地涉及国际旅游事务的国际组织,以及专门涉及某一旅游行业的国际性旅游同业组织。(2分)

11.简述托马斯·库克的主要活动及其贡献。

(1)(1分)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以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规模很大的团体旅游活动。人们普遍认为托马斯·库克组织的这次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开端,这次旅游活动的特点是:

(1)参加者的公众性(2)组织工作的周密性(3)团体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4)为后来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1845年首次出于商业性的目的组织团体消遣旅游:

(1)这次团体旅行活动的特点

A 这次团体旅游活动的组织是出于纯商业性的盈利目的B 这次组织的团体消遣活动是历时一周的过夜旅游

C 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工作

D 编写了一本《利物浦之行手册》

E 有全程陪同和导游

(2)同1841年组织的旅游活动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A 组织工作的性质不同

B 参加者的旅游目的不同

C 组织工作的内容不同

(3)(1分)1872年托马斯·库克首创了组织环球旅游的先例。

12.比较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

 国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其中又分

为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国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1分)

 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活动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是否跨越国境(1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分):

(1)从活动开展的地理范围上看

(2)从便利程度上看

(3)从直接的经济影响方便看

13.简述经常用到的旅游者类型划分方法。

旅游者的类型划分不存在绝对不变的统一标准。事实上,人们可以根据研究目的或经营工作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划分标准。

常用的旅游者类型划分标准:

(1)按照地理范围划分,国内旅游者和国际旅游者;

(2)组织形式划分,团体旅游者和散客旅游者;

(3)按旅行距离划分,远程旅游者和中短程旅游者;

(4)消费方式划分,自费旅游者和奖励旅游者;

(5)旅行方式划分,游船旅游者和自驾车旅游者;

(6)活动内容划分,观光旅游者和度假旅游者;

(7)出游目的划分,消遣旅游者和商务旅游者。

14.一个人实现旅游活动应具备哪些条件?认识这些条件的意义何在?

一个人实现旅游活动应具备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

(1)客观条件:(2分)

足够的支付能力

足够的余暇时间

其他影响因素,个人身体状况,家庭状况。

(2)主观条件:(2分)

旅游动机

(3)认识意义:(2分)

个人方面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共同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成为一名现实的旅游者。全面认识

这些因素,对于旅游业的经营工作,特别是对于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都

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对于收入、时间、身体条件、家庭负担等客观因素,旅游业经营者是无法控制或者说是很

难帮助人们克服的,这意味着旅游经营者在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时必须重视考虑这些因素。

对于旅游动机,旅游经营者则可采取主动,针对目标市场所追求的需要,利用各种可能途

经去激发人们对本目的地或本企业产品的兴趣,从而促进其购买动机的产生。在这方面,旅游业经营者是大有可为的。

15.什么是旅游产品?列举并解释旅游产品特点。

(1)旅游产品的概念(2分)总体旅游产品首先是从需求方面提出的。在旅游者看来,其外出旅游全过程中的全部必要开支等于该次旅游的价格。反之,旅游者通过这一价格的支付而获得的一次旅游的全程经历也就是他所购买的旅游产品。单项旅游产品,就是指旅游企业所经营的设施和服务,或者说是旅游企业借助一定的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项目服务。

(2)特点:(4分)

1.无形性

2.不可转移性

3.不可储存性

4.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5.综合性

二、论述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共20分)

1.试述斯坦利·帕洛格(Stanly Plog)提出的心理类型理论的要点并分析其认识意义。

 帕洛格将人们划分为五种不同的心理类型,自我中心型、多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近多中心型和中间型。(2分)参见下图(1分)。其中处在两个极端的心理类型分别是自我中心型和多中心型。(2分)自我中心型的人,其特点是思想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愿冒险。在行为表现上,这一心理类型的人喜安逸、好轻松,不主动与陌生人交往,喜欢熟悉的氛围和活动。(2分)多中心型的人的特点是思想开朗,兴趣广泛,富有胆量。在行为表现上,这一心理

类型的人求新奇、喜刺激、好冒险、善主动,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陌生人

接触。

(1)(2分)产业的概念:指其主要业务和产品大致相同的企业类别的总称。

(2)(4分)经济学家尤其是宏观经济学家,从来都不承认旅游业是一个产业;从产业管理来看,标准

产业划分中不存在这个产业。

原因分析:

• 传统的产业划分标准是:产品或基本业务大致相同或相似。(2分)中间型;(1分)近自我中心型;(1分)近多中心型。2.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旅游业并非是一真正的产业。对此你有何评论?(10分)

作为旅游业主要构成部分的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各有其完全不同的产品和业务,不符

合产业划分标准,这是根本原因。

•作为标准产业,要有明确的投入和产出,能清晰的界定。

旅游业的投入难以界定,作为旅游基础设施的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和作为旅游上层设施的交通都

难以界定多少投入旅游多少投入其它;产出亦如此,绝对数额无法界定,尤其是散客的购物、娱乐、饮食等开支。故旅游业没有明确的投入和产出。

• 客观上,二战以后,各个国家又支持和发展旅游业,特别是国际入境旅游,旅游业又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产业。

(3)(2分)旅游业在何种程度上被接受为一项产业

对旅游业的界定标准不是根据产品或基本业务相同或相似来界定,而是根据其服务对象相同,都是

旅游者来进行界定的。由此也导致了旅游业的特点如边缘性综合性等。我国从七五计划期间开始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4)(2分)旅游业的定义

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下载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旅游学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旅游学概论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学概论

    1、被认为是开创了近代旅游及旅游业先河的人是…………………………………() ①威廉·瑟厄波②詹姆斯·恺撒 ③托马斯·库克④约翰·贝德克 2、遵照医嘱或建议作异地疗法、洗......

    旅游学概论

    1.旅游者:旅游者又称游客,是为满足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旅游消费活动的主体,是旅游服务活动的需求者和服务对象。 2.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满足旅游者愿望的......

    旅游学概论

    名词解释 旅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所产生,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社会经济活动。 旅游者:是出于就业和移民以外的任何原因暂时离开常住地去异地访问的人......

    四川大学2013旅游管理929旅游学概论

    四川大学2013旅游管理 929旅游学概论(回忆版—完整) 一.名词解释 1.大游学 2中间旅游者 3奖励旅游 4旅游产品 5旅游卫星账户二简答题 1简答我国国内旅游统计口径 2简答旅游动机......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学概论期末考试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学概论》期末考试 答案及评分标准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一、填空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20分)1. 托马斯·库克的活动说明了十九世纪末期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成熟,父......

    旅游学概论教案第一周上

    旅 游 学 概 论 教 案 【课 题】绪 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旅游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旅游学的学科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和学习方法;明确学习与......

    418#——旅游学概论

    年级________;层次________;专业________;姓名________ 复习资料,仅供参考,补充整理打印,试后上交 旅游学概论模拟题1 一、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

    旅游学概论主要参考文献

    旅游学概论主要参考文献1. 孙文昌,郭伟编著.现代旅游学(第2版).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 2. 章必功.中国旅游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3.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大连:东北财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