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导入技能中期报告
教学导入技能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市中办中心小学
闫倩倩 我自承担“教学导入技能有效性研究”课题以来,在县教育局的正确引领下,在学校领导的精心布置安排下,经过教师们的潜心研究,经过试验组实验教师大胆实践,初步实现了课题组预设的阶段目标。下面就课题的研究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1、我校制定了详细有效的课题实验计划、课题实验培训计划,在管理上做到有计划、有时间、有内容,实验老师们深刻理解了《教学导入技能有效性研究》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树立科研信心,使自己在实验前便明确了任务,明确了内容和方法。
2、一年来,课题组成员学习了大量有关有效教学的材料,学习了与当前教学紧密相联的优秀课例,观摩了不少特级教师的教学光碟,使得此项实验能够顺利地进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课题组成员深入钻研教材,积极开展子课题实验研究,并撰写调研报告。结合本课题的特点采取了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课后反思法、经验总结法、对比法等多种实验方法。与此同时,利用校本培研时间进行研讨交流。课题组每周上一次实验课,实验教师做好实验跟踪记录,并及时总结经验,在校内进行推广应用;本学期开展了两次子课题研讨会、四次课题专项研讨会,会上课题组的组长对实验进行回顾与总结,并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与指导,对课题的继续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课题组还开展了“有效教学”汇报课、示范课、研讨课,进行实验与研究。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总结出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导入方法,例如:(1).设疑引趣法。(2).释题引申法。(3).音乐导入法。(4).创设情境法。(5).背景介绍法。
此外,我们在教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导入方法还有:设置悬念导入、直观导入、名人名言导入、试题导入、简介导入等等。2.教师的变化
(1)教师对导入技能的意义与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创造性的对实验成果进行运用,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激起了教师继续学习的热情。
“课堂技能有效性的研究”使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认识到:教育科研就在我们身边,它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我们也可以。但同时自身理论知识的缺乏、科研方法的匮乏等,又激起了教师们继续学习的热情,为今后的实验奠定基础。(3)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
在实验中教师互相取长补短,通力合作。你有一个发现,我有一个发现,交流中就变成两个发现。在合作中,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教学效率明显提高。(4)教师的科研水平明显提高。以前,教育科研对部分教师来说是很遥远的事情。但自从成立了课题组,有了明确得努力方向,有了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教师们的科研热情上来了,科研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课题组教师在扶余教育第五期上发表了送教下村小的感想《拔节的痛苦与喜悦》,宋老师在校刊《启航》上发表了论文《有效教学之我见》。3.学生的变化。
(1)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在实验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致,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程序和轨道之中,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是打开殿堂的大门,引导学生登堂入室。各种方法与手段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合作能力。
合作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实验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乐于与他人合作。(3)提升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实验之前,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实验中,由于新方法与新手段的运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效果越来越明显,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理论知识缺乏。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论掌握较少,没有理论的支撑,科研举步维艰。2.时间难以协调。课题组的教师大多都是班主任,班级学额大,每天除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进行辅导与批改,时间并不是很充分。五.课题实验的今后设想
1.进一步搞好实验课的研究,加强理论学习的高度与深度。
2.进一步抓好实验的交流工作,让实验研究能在实践中得到提升。3.开展实验中的困惑反思会,集众人之精华,弃实验之糟粕。
第二篇:教学导入技能开题报告专题
教学导入技能开题报告
市中办中心小学 闫倩倩
一、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① 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
皮亚杰理论中的同化和顺应正是说明了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鲁纳在其认识是在旧知识结构之上建构新结构的理论基础之上力倡发现法学习…...② 《教学艺术论》李如密: “导课环节”为“导课艺术”
、“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住”。
③ 《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傅建明:巧妙设计导课环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以至于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④ 处在不足:课堂教学导入目的性不强;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导入时间不得当、不紧凑;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等等。
⑤ 研究重点:将上述诸多“不足”作为研究的“起点”和“突破口”,结合教学的实际,将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设计、实践、实例与相应的理论结合起来作为研究重点,定能研究出教师普遍接受的有效导入方法、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背景:
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意识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而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教学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学生感觉和意识到的问题,也是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疑问,即能触景生疑。对于这些疑问,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而是要鼓励学生敢于并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制造学生新的求知需要与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冲突”,刺激其感官,激发其情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情境之中。通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定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冲动,使思维入路。正如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也认为疑最容易引发探究反应。巧妙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心理产生问题。
意义:
(1)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2)引领教师围绕课题研究、学习、思考、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获得专业发展和支持,进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热情,又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推动本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走向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轨道。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理解导入技能的意义和导入技能的作用,掌握导入技能运用的基本要求和各种类型。
2、研究高年级学段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
3、对高年级数学典型课堂导入案例的分析,大量收集小学数学课堂典型导入案例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了解前人或他们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
4、自我教学中成功的案例与失败案例进行对比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条件:
1、组织保证。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到认识统一,责任明确,目标一致,团结协作。
2、本课题是在研究分析国内外有关资料基础上,结合当今发展趋 势及小学数学课堂现状后确立的。主要参考《教学观》、《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法》等。
3、我组成员,从事数学教学,有责任心、事业心,有较强扎实的数学业务知识,有改革精神,不因循守旧,愿意为学生数学素质、数学能力的提高做出不懈的努力。
4、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课题研究与学校日常工作相结合,做到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成果:
研究报告、科研论文、课堂练习精彩片段集、课堂教学。
五、特点与创新之处
1、利用个案对比研究凸显有效性课堂教学导入的策略,在原有相关内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化、升华。
2、我们将尝试着把我校现在致力于“渗透先学后教理念,建构高效课”的实验研究与有效课堂导入研究结合,探究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的课堂导入模式
六、课题研究步骤、进程
2013年9月—2014年1月
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2)教学导入技能开题报告。
(3)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4)各实验成员进行相关的研究理论的学习。2014年3月—2014年8月
实验阶段:
(1)各成员进行实验研究,积累实验优秀课题(含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案例;(2)定期召开课题组研讨会,及时交流研究进展情况;(3)进行不定期的经验交流,形成阶段性的小结。2014年9月—2015年2月
中期阶段: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录相)、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研论文成果汇编;
(3)教学导入技能的相关论文,形成实验终期研究报告;(4)交流、推广研究报告。2015年3月—2015年8月
总结阶段:
(1)通过对比,整理筛选有效的反思方案,指导教师积极运用。
(2)组织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启示、反思案例,撰写相关论文。
(3)整理并汇总研究材料与阶段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第三篇:导入技能训练
专题讲座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导入•强化•语言沟通
李涛(北京教育学院信息与远程教育学技术协会院讲师)杨宣(北京教育学院信息与远程教育学院计算机系教师,讲师)王凤桐(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第一部分:导入技能训练
请各位老师先听一个故事,同时请大家思考,如何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话剧,如何设计它的第一个场景?
【故事】
很久以前一个商人进了高利贷一大笔钱,这个高利贷的人又老又丑,但他却早已对商人美丽妙龄女儿垂涎三尺,于是他提出了一个交易,他说只要让他得到商人的女儿就可以取消债务。商人和他的女儿都被这个提议吓坏了,他们当时正站在高利贷后花园一条有黑白的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狡猾的高利贷说,让上帝的旨意来决定这件事情。他说他想把这颗黑色和白色的卵石放进一个空袋里,让少女拿出其中一颗,如果她拿出的是黑色的卵石,她将嫁给高利贷,她父亲的债务也会被取消。如果她拿出的是白色鹅卵石,她可以继续留在她父亲身边,债务也将被取消,但是如果她拒绝拿出鹅卵石,她父亲将会被关进监狱,她也会开始挨饿,商人很不情愿的接受了这一提议。于是高利贷弯腰拾起了两颗鹅卵石,眼尖的少女吃惊的发现他拾起了两颗黑色的鹅卵石,并把它们放进了钱袋,接着高利贷要求少女拿出其中一颗决定了她和她父亲命运的鹅卵石,少女将手伸进了钱袋,并拿出了一颗鹅卵石,但大家还没来得及看上这颗石头一眼,他就不小心把它弄丢在地上,由于地上到处是黑白鹅卵石,所以再也分不清哪一颗是刚才掉在地上的鹅卵石了。哦,我真是笨手笨脚少女说,但是没关系,如果你看一看钱袋里剩下的那颗是什么颜色,就会知道我刚才拿出的鹅卵石是什么颜色了?
就上面这个故事,如果让大家给它编排一个话剧的第一场,大家怎么来编呢? 设计教案的第一步是导入,导入与话剧的第一个场景很相似,但是它也有不同地方,话剧是我们为它设计出来就可以了,但导入我们不仅是设计者,而且还是演员。作为一个老师,能够设计出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学习这样的导入,而且在课堂上很好的实施,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技能。
一、导入技能的定义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应用建立问题情景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的一类教学行为。在其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到,通过什么来设计导入呢?设计一个问题情景的作用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学习活动、确定学习方向,以及引导、维持、调节、强化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机制或内在历程。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构成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学习需要:由认知需要、交往需要和自我提高需要构成。课堂教学是由认知需求决定的。认知需求是学生要获得知识的这种需要,它本身直接就指向了知识内容,并且以能够得到这种知识的刺激为满足。同时这个认知需求也是形成学生学习动机最稳定的一个学习需要。
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另外一个构成的要素,学习期待的形成是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它和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密切相关的。
在设计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一个外在的,不是学生内在的,是根据教学的内容给学生设定的要达到的目标。而学习期待是解决这个目标,让它转换为学生自己内心的一种需求、一种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和学习目标是密切相关的。学习需求是学习动机结构中的主导成分,学习期待是形成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只有满足这种需要的目标或者期待,目标和期待同时存在时,才能使主体学生把活动指向确定的方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学习活动。
总之,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结构中的主导成分,学习期待是形成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只有当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目标或期待同时存在时,才能使主体把活动指向确定的方向,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习活动。
(二)学习动机形成的条件
学习动机是如何形成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作为认识主体与教学内容这一外在的客体之间的矛盾,但并不是所有的主客观矛盾都能构成教学过程的动力。必须要把这个矛盾进行转换,转换成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才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矛盾转换为学习动力,需要三个必要条件,第一个条件只有当这一矛盾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适应的时候,才能够被学生感知到。就如拿一个高中的物理来教小学,小朋友肯定听不懂,更谈不上有什么动机。
矛盾是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必然产生”是指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之间存在着“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在将新的学习材料进行加工,要使学习材料中本身固有的与原有认识结构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成为明显可见的刺激形式。
二、导入技能的功能与要素
(一)导入技能的功能
对于我们导入就肩负着这样一个重任,就是要采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手段,来制造使教学中基本矛盾发生转换的必要条件。导入技能具有以下功能:
■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 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 衔接学生的新旧知识 ■ 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 创设学生的学习气氛
(二)导入技能的要素
请大家来回忆小学的时候,写记叙文老师要求要有六要素。这些要素必须要包含在故事里,必须要反映出来,导入也有它的要素,应该有哪些要素呢?首先是创设情景,必须要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能够获得最有价值的东西,一切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条件下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问题情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从物理意义上来讲,它是客观存在的,它可以是一个情景,也可以是老师给学生呈现的一个情景,也可能是老师给学生出的一个问题。这个内容可以是本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的内容,这就要根据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设定。另外从心理意义上来讲,学生在这个情景中能够引起他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激发他学习这些知识的动机,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导入技能的要素可以分为三类:
1.问题情景
(1)问题情境的分类 ①问题障碍情景
在此情景中,为学生创造具一个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情境,让学生陷入新的困境,然后形成一种认知的冲突,从而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各探求的一种问题情景。例如:中学数学“复数的概念”的导入
师:请同学做下面这道题:已知a+1/a=1,求a2+1/a2的值。生:a2+1/a2=(a+1/a)2-2=-1 师:为什么两个正数之和为负数呢?
【分析】通过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②问题发现情景
问题的发现情景就是给学生呈现一定的背景材料,引出新的学科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特征或内在规律,产生新的学科知识的一种问题情景。
或直接给学生创造一个情景,比如在一个商场里,或者在一个工厂里这些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学生发现一定的问题。
例如:《生物》八年级上册《免疫》导入 师:请同学们先看一组画面。
(录像引入:许多人在一个拥挤的餐馆进餐的场景,周围有许多食品和蔬菜。)师:请同学说说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学生观看后自由发表观点。(略。)师: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病菌、病毒等病原体无处不在。我们每天吃进的食物和吸人的空气中都有许多病原体存在,为什么人们还能健康地生活?
生(抢答):可能人体有抵抗这些病原体的结构。
师: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通过一组漫画来探究问题的答案。
【分析】教师通过录像为学生呈现出餐馆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暗含着健康、病毒与免疫的关系,教师的两个个问题,引导学生从这个场景中思考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的发现情境。
③问题解决情景
所谓问题的解决情景就是直接呈现出某个新的学科问题,围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去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探求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通常像我们后面要说到的直接导入,其实就是属于这样一种问题情景。
例如:《物理》八年级上册《颜色》的导入
师:同学们,放眼我们的校园,绿树、青草,各色花儿竞相怒放,生机盎然。再看大家身着的服装,五颜六色,多姿亮丽。是什么把校园点缀得美丽如画呢?
师:现在我们重温世界科学巨匠——牛顿的光的色散实验以及另外两个有趣实验,揭开大干世界中千姿百态的物质五彩缤纷的颜色之谜。(板书课题:颜色)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实验后共同研究探讨,交流收获。
【分析】教师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身边环境入手,将要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并告诉学生通过几个实验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的解决情境。
(2)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①抓住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②按照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规律来设计导入的方案。(3)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第一步:分析教学内容
明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然后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一步一步地倒推,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出和新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针对这个内容确定情景中矛盾。第二步:设计
用设计呈现,用具体的设计来把这个矛盾表现出来。这是问题情景的设计。2.知识的衔接
知识衔接是指在导入中把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够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够获得。
所以导入要真正引起学习动机,仅靠一个问题情景是不够的,在这个问题情景中还要使问题情景潜在的矛盾或者差异表面化、激化,使这个学生主体充分地意识到此矛盾。
3.目标指引
在导入中要明确将要学习的目标,引起学生的学习期待,首先对问题情景进行简单的概括,教师问题情景呈现出来后,对问题情景的活动进行简单概括,提出下面教学认识的主要问题。其次是要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指引,使学生对接下去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就形成了学习期待,从而能够顺利的进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中去,这是导入技能的三个要素。
三、导入技能的类型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导入的类型,导入类型有很多种,不同学科也有它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导入的方法,我们在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几通用的导入方法。
(一)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是教师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通过极短的语言叙述,设问等方法,引起学生关注,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景。直接导入比较适合连续性教学的后续教学的导入,同时它也是高年级理性思维比较强的内容适合用直接导入,其次,就是年龄大的学生。他们学习自觉性比较强,用导入可以更快的进入学习。但是直接导入要注意对于小学生和初中学生来说不要用的太多,不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案例:小学科学《耳朵的科学》
师: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问题。那么,声音又是怎样被我们感受到的呢?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感受声音的器官——耳朵。耳朵能够感受声音,而我们其他的器官,像鼻子、眼睛就没有这个本领,这里面包含着一定的科学。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耳朵的科学之谜。(板书课题)【评析:】导入的作用就是激发兴趣或动机,引起探究的内在雷要。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这连小孩子都知道,没什么新颖之处。可是,声波传到我们其他的器官,怎么就听不到声音?这个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挺意外,谁去注意这个问题了?这正是身边的科学。这个直接明了的导入,使孩子天生的好奇心被引发了,探究耳朵科学的欲望被激发了。
(二)经验导入
所谓的经验导入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和提问等方式导入新课。通常在新内容与学生的有关经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时候,采用这种经验导入,这种方法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发生在学生身边事情能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动脑思考。
经验导入时要注意:一定要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这样的素材;选择的内容要与新的教学内容有关;另外在关键的地方教师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案例:物理《惯性》的概念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在乘车过程中会发生这种现象,每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会向后倒;当汽车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冲;当车子急转弯时,人有被甩出去的感觉,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存在惯性的缘故。那么什么是惯性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概念。
【分析】教师从坐车时各种现象导入,这些现象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有切身的体会,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三)旧知识导入
旧知识导入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知识的连接点,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从而引出新的教学内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旧知识导入通常是在新教学内容与学生有关旧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使用。
案例一:小学数学《九的乘法口诀》导入
师:出示从二至八的乘法口诀算式卡片,让学生自由应答;给应答既快又准确的小组发优胜小红花,给予鼓励。
生:学生自由回答
师:你能找出口诀中有因数“九”的口诀吗? 生:学生开始找“九”的口诀 师:把学生找出的“九”的口诀按顺序打上大屏幕:二九一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
师:“还有补充吗?”
生:争先恐后发言:“一九得九,九九八十一”,并把它们安插到上列式子中的适当的位置上。
老师追问:“能说出理由吗?”
生:“一九还是九”,“九个一是九”,“八个九是七十二,九个九就是多一个九,把七十二加九,就是八十一。”
生:“西游记中不是说唐僧取经有九九八十一难吗?”大家都乐了。
(四)实验导入
实验导入是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等教具进行实验演示,或学生实验的方法来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观察,以已知实验现象或知识经验与发现新现象对比方式产生问题情景,提出新问题,自然的过渡到新课学习的导入方法。
通常是在新知识所要求的感性经验是学生所缺乏的,或在生活中虽有所接触但没有引起充分注意和思考的,或需要有鲜明的表象时采用。
实验导入有利于形成学生生动的表象.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因此,在小学各年级和中学理科教学中运用较广。
案例:中学物理《电磁铁》导入
师:老师这有一块条形磁铁,用它的一端接近大头针,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磁铁把大头针吸起来了。师:磁铁为什么能吸引大头针? 生:因为磁铁有磁性。
师:老师这还有一根铁钉。我把它接近大头针,看它能不能吸引大头针?(师演示)生:铁钉不能吸引大头针。师:为什么吸不起大头针呢? 生:因为铁钉没有磁性。
师:我们能不能让铁钉像磁铁一样,能吸引大头针呢? 生:把铁钉磁化。
师:你想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生没有回答)师:这节课就来学习把原来没有磁性的铁钉变成有磁性,也就是能吸引铁的电磁铁。看谁爱动脑筋,学得快,实验效果好。
(板书课题《电磁铁》)实验导入通常是在新知识所要求的感性经验,是学生所缺乏的,或在生活中虽然有所接触,但没有引起充分注意和思考,需要有鲜明的表象的时候用实验导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实验导入时也要有一定的注意事项,实验演示的内容必须与新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并能为学习新内容服务。第二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是什么,掌握观察的具体的方法。第三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样实验导入才能够起到它真正的作用,这也是一个例子,书中都有,大家回去可以在书中进行详细的看一看。
(五)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是在讲授新课题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景的导入方法。学生在直观感知过程中产生疑问,疑问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这个也可以把问题情景归我们前两类问题情景。直观导入的时候要注意,实物、模型、幻灯、电视等内容必须与新教材有密切的联系,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恰如其分的提出问题,以明确学生观察的思考方向,促进他们的思维,为学习新的材料做好准备。
案例:《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毛毛虫的故事》导入
师:这节语文课,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礼物。先请看——(播放多媒体操件:《真蝴蝶纷飞图》)师:(解说)你们看,在火红的花瓣上,在翠绿的草叶间,美丽的蝴蝶挥动着轻盈的翅膀在自由的飞舞。可你们知道吗?这么小的蝴蝶,它小的时候竟是小小的毫不起眼的毛毛虫,(继续播放课件,毛毛虫的丑陋可怕状使学生纷纷惊呼。)(教师板书:毛毛虫)师:这样丑陋不堪的毛毛虫,最终却成了美丽无比的蝴蝶。那么它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一个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补充板书: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学生齐读课题)
(六)故事事例导入
故事、事例导入是以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或报纸上的有关新闻,以及历史上认识自然与社会中的故事设置问题情景的导入方法。
故事具有启发性,把这些故事用在我们的导入会激起学生很好的兴趣。在故事选取时要注意,首先选取的故事和事例必须是有趣的、启发性的、教育性的。其次,故事要精短,再次是故事事例要有针对性,能为讲课主题服务。
案例:小学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猴妈妈买了3个同样大小的饼分给小猴三兄弟吃。猴妈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了大兄弟灵灵其中的一块。二兄弟聪聪却吵着要吃2块,猴妈妈就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聪聪2块。三兄弟皮皮更贪吃,非要吃3块不可,猴妈妈就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了皮皮3块。三兄弟谁分到的饼最多呢?
生1:灵灵最多。生2:皮皮最多。
生3:三个兄弟分到的饼一样多。
师:到底谁分到的饼最多呢?同学们可以利用手边的学具自己去寻找答案。
(七)设疑悬念导入
设疑悬念导入是教师从侧面不断巧设带有启发性的悬念疑问、疑难,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方法有: 惊奇——展示违背学生已有的观念的现象; 疑惑——使学生产生相信与怀疑的矛盾:
迷惑——提供一些似是而非的选择,学生已有的经验中缺乏可以辨认的手段而产生迷惑:
矛盾——在推理的过程中,故意引出两个或多个相反的推理,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案例:初中语文七年级《狼》
教师:同学们,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是我的同行,教书之余,他在路边摆一个茶摊,无偿为路人提供茶水,你要喝他的茶水,就为他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故事,里头有个人流汗,有个人流血,还有一个在笑。我这个故事讲得好不好?学生齐答“不好”。
教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生1:摆茶摊的人是谁? 生2:故事中的人是谁?
生3:为什么会流汗?为什么会流血? 生4:老师怎么会有时间摆茶摊?
师:这么多问题,一定想知道结果,对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摆茶摊的主人写的一篇文章《狼》。
(八)情景导入法
情景导入法就是选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景,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这样一种导入。情境创设应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其次,教师设置的情景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或者意识。再次,当你设计的情景内涵比较隐蔽的时候,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
案例:《美术》一年级上册《鱼儿游游》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撕纸游戏,随便拿一张纸,不要刻意地去撕出什么形状,任意去撕,撕出什么算什么。(师撕完后)同学们看老师撕的像什么。生:什么也不像。
(老师就着撕出纸的形状,根据鱼的形状和花纹进行简单的添加,然后把它贴到黑板上。)师:现在变成什么了? 生:鱼儿!
(鼓励学生把刚才自己撕出的纸也添画成鱼,贴到黑板上来。学生添加得又快又灵活,都争先恐后地到黑板上贴,课堂气氛活跃。不一会儿,黑板上贴满了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鱼儿。)【评析】:与学生一起玩“撕鱼”游戏,丰富学生的联想,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撕鱼的方法,十分贴近学生生活,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同时也为第二环节让学生了解鱼形状多样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五.导入技能的策略
在导入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都应注意一定的策略:
(一)导入技能设计策略 1.目的性
教师要明确导入技能的教学目的,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法,都应该使设置的问题情景指向教学目标。
2.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导入设计这个问题情景,要与学生的年龄以及其思维特点相适应,尽量选择学生身边的情景,这样学生感到亲切,容易融进情景,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指在导入阶段,善于以旧抓新、揭示新旧知识的关系,使导入的内容与新课程的重点紧密的相关。
3.趣味性
导入本身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学习动力持续下去,所以在设计问题情景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尽量选择学生身边能引起学生好奇心、感兴趣的材料作问题情景。
(二)导入技能应用策略 1.把握导入时间
导入的时间要适宜。导入仅是一个“引子”,而不是内容铺开的讲授,故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2~5分钟为宜。导入时间过长,难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在开始导入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在导入的时候要根据导入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应用恰当的语音、语调、语气和措词,以饱满的热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
第四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技能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技能
富林中学黄鼎
摘要:导入技能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后续的教学活动更是起到一个重要的奠基作用。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中导入技能的类型、作用和各方法的优点以及缺点进行梳理,为作者今后语文技巧模块化研究提供有效的经验探索。
关键词:导入类型
“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语文特级教师于涟”,导入是教学系统、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中学教育者的我们应着力注意教学中的每一个细小的教学环节,日臻完善教学技能。导入技巧在语文教学中,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已经开始演变成一个基础性和综合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学科功能是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导入技能的也会明显带上语文学科特色的痕迹。
课堂导入要坚持的原则坚持启发性、目的性、关联性和简短性。这四个原则具有普遍性,会适合于各科的课前导入,同样语文教学中导入也应该遵循这样基本的原则,而且原则的内涵会更加丰富,如语文教学的导入一般附带着大量的历史人文知识,这样就增加了知识性的原则,语文的导入在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比其他学科有更高的要求,这样就增加了语言艺术方面的要求。语文教学中的导入可以作出以下分类:
以媒介的不同分类,一是教授者以语言为主要媒介导入,可以称作语言导入;二是教授者以物质为主要媒介导入;三是以师生活动为主要媒介导入。
首先,其中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导入可细分为:
一、温故导入。即以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深化,从而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古代诗歌四首》这一课时,我先提出问题:在我国的唐、宋、元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好?让学生自我复习唐诗、宋词、元曲等诗歌常识。然后我便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中的代表——四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从而引入新课。
当然复习旧知识的导入方式重在恰到好处的选用与新课内容关系密切的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而且易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二、解题导入法。如:在教学《呐喊自序》这一课时,先解释《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自序”是作者自己给书写的序言,从而快速进入新课。
三、诗歌导入法。在我国文学园地中,诗歌是棵长青树,根深干粗,枝繁叶茂,可为我们导入新课提借丰富的材料。学习张岱《湖心亭看雪》还可运用柳宗元《江雪》导入,学习《新闻两则》第一则可用毛泽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导入,该课反映了人民解放军胜利攻占国民党政府首都的历史事实,大气磅礴,对理解本文很有帮助,学习陈从周《说屏》可以赏析杜牧《屏风绝句》诗导入。
四、成语导入法。成语言约意丰,生命力强,有些成语就出自选入课文的文言文。学习这类课文,可以从成语导入,由“世外桃源”导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朴朔迷离”导入《木兰诗》,由“刮目相看”导入《孙权劝学》,由“讳疾忌医”导入《扁鹊见蔡桓公》等。
五、文体介绍导入法。有些文体,有些文学常识,学生受知识的限制,不能很好地理解,我们可以采取文体介绍,文学常识介绍等方法导入。学习短文两篇,我们可以介绍“铭”、“说”两种体裁,学习《大道之也》我们可将《礼记》及与“礼”相关的文学常识向学生进行介绍。
六、提问导入法。这也是我们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方式。它通过教师提出一些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学生已经了解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想要了解该问题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如:《皇帝的新装》开课时我们可以提出:皇帝的新衣服是怎样一件漂亮的衣服呢?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去边读边猜。又如: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时可以问:这个题目要告诉
我们什么?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引入新课,可谓水到渠成。
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有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因此,往往一个好的问题也是一个好的导入。
七、故事导入法。教学《论语十则》时,可以讲一讲“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历史故事,从引起学生对论语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轻松进入了新课。
其次,以物质为主要媒介的导入,即通过展示图片、实物、音乐、电影等物质媒介并语言辅助的方式来导入,小类可细分为:
一、图片导入法。用课文中的插图,教学挂图,自绘水彩画,粉笔简笔画导入新课,形象直观,深受学生喜欢。学习西蒙诺夫的《蜡烛》,可以参看文中插图,分析老妇人的形象,学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前面的彩色插页,去领会亭台轩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景致。
二、音乐导入法。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感受的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用适宜的音乐导入课对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大有裨益。学习朱自清《背景》,可让学生从《爸爸妈妈》主题曲中感悟父爱的深沉,学习《孔雀东南飞》可让学生听一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三、模型展示导入。《核舟记》一课,教授者可以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普通的桃核,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
最后,是以师生活动为主要形式导入,在课前的几分钟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如情景剧、角色扮演和手工制作等形式导入新课。
一、动手操作导入法。如:学习诗歌《渔歌子》,事先叫学生准备好画笔、颜料。正课开始,我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比赛画画,请根据诗歌《渔歌子》内容,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可来劲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又如,《小桔灯》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小桔灯,从中体会小桔灯的含义。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体现导入艺术的“活”和学生的“动”。“活”与“动”工作做得好,就能既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化。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可以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
二、角色扮演法。学生都有表演的欲望,让学生扮演书本上的角色,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鸿门宴》中,可以让学生表演樊哙闯帐那一幕情景剧。让几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三、游戏导入法。这个做法可能会跟教学内容联系不是很紧密,但会调动整个班级的气氛,让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如上课前利用几分钟,做几个拍手的游戏。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
二、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5~6分钟左右,不能太长。
三、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无一失”。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技巧,虽然只是占整节课的几分钟。但是仍要精心组织,灵活安排。
第五篇: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能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能
徐莉
栾城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摘要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好的导入能抓住学生心弦、调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和浓厚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作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应该有中学物理教学自己的导入特点,在本文中浅显探讨了关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能中的五条基本导入原则,介绍了四种常用的导入方法以及如何提高导入技巧的三个问题。
一、导入原则
1、目的性、思想性原则
2、科学性、整体性原则
3、启发性、趣味性原则
4、直观性、抽象性原则
5、针对性、代表性原则
二、常用导入方法
1、复习旧知识导入
2、实验探索导入
3、讲述故事导入
4、利用电教化手段导入
三、如何提高导入技巧
1、思想上重视
2、准备充分
3、注意日常积累
关键词: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 导入技能 导入原则 导入方法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结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主题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作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应该有中学物理教学自己的导入特点,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能中的三个有关问题。
一、关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原则:
导入的含义就是通过一种方式和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要研究的教学活动中去。导入的作用,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听课的注意,安定学生的情绪;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再一方面还能起着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针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应遵循以下五条基本导入原则。
1、目的性、思想性原则
课堂教学中强调必须有准确的教学目的,有崇高的思想境界,要善于把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自觉学习的目的,强调导入要为主讲的内容服务,要和主讲的内容相连贯一致,体现导入与主讲内容的和谐统一,以目的为主,思想性为辅,从思想性中体现出目的性。例如: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实验导入法,在实验中有目的的从方法、思想上注意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2、科学性、整体性原则
导入内容上要符合科学性,要真实可靠。同时导入要和教学的主讲内容相联系。即导入要和主讲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整体性,要合乎知识的逻辑结构,不是支离破碎,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采用恰当的导入,使导入恰到火候,只有正确的导入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和思考。
3、启发性、趣味性原则
导入要有启发性,以启发为前提,使导入有趣味又有意义,激发兴趣,并不是盲目追求兴趣,没有启发意义的兴趣是起不到导入作用的。教师要有与物理学科相关的生活经验,勤于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科学的现象。例如:在讲“液体密度”一课时,以三个鸡蛋分别放在清水、浓盐水和适度的盐水中,分别出现下沉、上浮和不沉不浮的三种有趣实验现象为导入,启发学生对密度的思考,既有趣又有启发性。
4、直观性、抽象性原则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既直观又抽象,但抽象是以直观为基础的,通过直观实验的认识从而达到理论上的抽象概括。直观性是相对抽象而言的,直觉能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情感和兴趣。在导入中,直观与抽象要有机地结合使用,掌握从直观到抽象的分析方法。例如:由鸡蛋落在数层厚的毛巾上不破的直观现象,引导冲量概念的教学。
5、针对性、代表性原则
针对性是对所教的学生而言的。就是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确定导入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对不同的课类型,也应采取不同导入方法。代表性是从导入的内容方面来讲的。同时一种导入的形式,内容也可以是多种选择。但选择也要有代表性;反之,同一种内容可以选择多种导入形式,但同样要有代表意义。了解学生对学科的知识水平,熟悉各种导入的一般特点,善于发挥各种导入的作用。
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常用导入方法
每堂课都有一个开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尤其重要。好的导入应是抓住学生的心弦,调动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和浓厚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如何导入新课是一项需要经过精心设计而实行颇难的教学艺术,往往要用较多的时间才能找到。那么,如何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1、复习旧知识导入
“温故而知新”,新知识是建筑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的,课堂引入要抓住新知识的联系,先复习旧知识,再提出新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新知识,这样既降低了难度,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用已知的钥匙打开未知的锁。如讲“功率”时,可在复习“功”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同一块地,用牛耕需要4个小时,若用拖拉机耕还需要4个小时吗?它们所做的功相同吗?做功的快慢相同吗?从而自然地引出一个新的物理量来反映做功快慢,即“功率”的概念。本节课的引入由于复习了与新知识紧密联系的旧知识,使学生顺利地自然地掌握了新知识。
2、实验探索导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论是基本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和公式的推导及重点、难点的突破,如能用实验来完成,就能够起以良好的效果。有的课开头就做演示实验,利用实验的直观性,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好奇”的境地,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利用小实验巧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破纸片立即下落;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纸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证明了大气有压强,正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纸片不下落。直观的观察比教师讲的印象深得多。
3、讲述故事导入
物理小故事包括物理学史,物理学家小传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传说、格言、寓言或故事等。在教学中有目的恰当地设计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泪盈眶情和活跃学生思维有着积极作用。如讲“大气压强”时,先介绍1654年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当学生听到了八对马还没有把球拉开时非常惊奇,学生好像置身于现场情境之中,思维格外活跃,在教“浮力”时,可以讲阿基米德鉴定皇冠的故事。在教“浮沉条件”时,可以讲三国时期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简单的磁现象”时,从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入手导入新课等等,效果都非常好。讲故事的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和方法。
4、利用电教化手段导入 利用幻灯、录像、电影、计算机教学软件等电化教学手段引入新课,可以使学生获得声图并茂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习的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难以忘怀的印象。例如:对于“滑轮”这一节课的导入采用计算机教学软件中的方法,通过播放一个胖子可以拉起一袋大米,而瘦子反而被这袋大米拉起这一生动形象的漫画,给学生的深刻印象,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中,导课的形式灵活多样,除上面的介绍之外,还有比如设疑导入、提问导入、对比求异导入、生活实例导入等等。不管是哪一种导入法,都应做到准确把握现代学生心理,既生动形象,又切中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技巧,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内容的教学。那么又怎样去提高导入技巧呢?
三、如何提高导入技巧
1、思想上重视
要提高新课引入,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如果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新课引入可有可无,不如把时间放到正课上去好,当然对新课引入缺乏兴趣,也就不可能千方百计地去想办法,找资料设计新课导入。如果在思想上认识到其重要性,把它看作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那么就一定会在如何搞好引入新课的资料、技术、经验等问题上下功夫。
2、准备充分
要搞好新课引入,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即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确定相应的引入材料,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引入的形式。比如对初中生,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好动性强;所以在引入的形式上应多用实验、游戏、故事等。而对高中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要求教师讲解的知识性、逻辑性强;所以应多用资料、习题、典故等形式引入,同时在备课时还应注意所用的资料的可靠性、科学性。
3、注意日常积累
要想得心应手地进行每节课的导入,必须靠丰富的资料和生动形象的讲演才能达到。丰富的素材,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多看些科普杂志、书籍,广泛涉猎知识,并做好记录及摘抄,到时就可信手拈来,组织成多种引入材料。成功的新课引入,还和教师的表达能力分不开的。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包括讲演、板书、板画以及实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把引入材料表现得更充分、更形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选择不同形式综合运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总之,物理新课的导入,要达到打破“开头难”的局面,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教师在“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所起的过渡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独特的构思,不同凡响的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进取,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机的结合和充分发挥。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获取新知识,排除学生心理压力,减轻学习负担,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把课堂导入当作中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教学必须重视并抓好课堂导入这个环节。
参考文献:
[1] 马占杰
[2]
温彩蓉 中教育星多媒体教育
资源库&平台/论物理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新探讨》 惠阳中学物理/教学园地/教
学论坛 《初中物理导入新课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