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赤子------黄大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靳莉霞

时间:2019-05-12 17:1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赤子------黄大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靳莉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赤子------黄大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靳莉霞》。

第一篇:《《中华赤子------黄大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靳莉霞

《中华赤子------黄大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道人类的家园正遭到各种污染,我们要保护环境。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用爱国的初心铺染生命的底色中华赤子---黄大年。25年前,他带着科技强国的心愿,出国留学、工作,成为国际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学家。当得知祖国的需要他这样的人才的时候,他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义无反顾回国,来填补我国在深部探测领域的技术空白。

2.他为什么回国?“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 3.科研疯子”黄大年 4.大年童话.2017年1月8日因病早逝,享年58岁。

6.他的一生宛若一部有血有肉且酣畅淋漓的教科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爱国之情,每一篇都抒发了强国之志,每一章都印证了报国之行,今天的我们应该“传承其澎湃的爱国情感,赓续其坚定的理想信念。”

第二篇:刘霞精品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

李清照

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3.情感目标: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离乱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教学重难点: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象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教学方法: 读读品悟法

情感体验法

探究学习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二.课前五分钟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学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幻灯1)三.课文导入

以《如梦令》《点绎唇》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涌读,配有短小欢快的音乐)(幻灯2、3)

画中这位娴静清秀的女子端坐于舟中。天色暗了,人沉醉了,小舟“误入藕花深处”,不远处有一群水鸟惊飞四散。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你看到这幅画时,你会想起哪句诗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齐诵《如梦令》——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大家在看一首《点绎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写的是在花园荡秋千的情景。

从《如梦令》和《点绎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的? 明确:开朗活泼快乐。

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和《点绎唇》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首词。四.明确教学目标

1.了解人生际遇对词作风格的影响。

2.学会抓住意象品味诗歌情感。

3.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幻灯4)五.朗读《声声慢》(学生集体配乐朗读)(幻灯5)六.整体感知

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幻灯6)七.诗歌赏析——如何写愁

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先来探寻第一个问题:

(一)怎样入愁

入,既进入,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明显是李清照的一个动作。她在寻觅什么呢?寻觅的结果如何呢?(老师点拨: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未死,她在寻觅什么呢?是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时的夫妻情深,甜蜜的爱情?但却又不知道到哪里去找。)

板书:动作——茫然 “冷冷清清”:(老师点拨:寻觅无果,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悲伤。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板书:环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有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

沉痛 凄厉 板书:心理——沉痛凄厉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

悲苦愁绝(幻灯6、7)

(二)赏意象,品愁情(自主合作探究)(幻灯8)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

1.清照在词中选取了那些意象?(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勾画出意象。)

意象: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

2.联系所学过的诗文,说说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幻灯9)

(1)、小组交流探讨(前后8人为一组)

(2)、集体探讨(小组代表发言)

探讨明确:

1、酒。三杯两盏淡酒(幻灯10)

学过的关于酒的诗句:(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幻灯11)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情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淡。以酒淡反衬愁浓。这是一种主观感受——酒是“愁”的象征.(幻灯12)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风。怎敌他,晚来风急? 有关于“风”的诗句:(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幻灯13)

3、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幻灯14)关于“雁”的诗句:(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幻灯15)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A.雁声凄惨。B.传递信息的使者。C.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南可谓有“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过雁还是那只曾经传递相思之情的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过雁不仅悲从中来。——雁象征离愁

(幻灯16)

4、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幻灯17)黄花就是菊花,菊花以黄为正色,所以改成黄花。关于“黄花”的诗句:(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幻灯18)

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这里,作者自己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5、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幻灯19)

关于梧桐的诗句:(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2)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之物

结论: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幻灯20)

6、关于细雨的诗句:(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3)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结论:细雨:哀伤,愁丝的象征(幻灯21)

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秋雨,不反滴在梧桐叶上,更是滴在心头。以声衬情,写出了作者的孤独寂寞凄苦。

注意:1.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

酒:愁文化。

风:渲染愁情。

雁:象征离愁。

黄花:憔悴的容颜。

梧桐:牵愁惹恨。

雨:哀伤愁丝。

2.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幻灯22)淡酒、秋风

过雁、黄花

——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

梧桐、细雨

(三)为何生愁

当李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时,她发出了绝望的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李清照的愁情深重,重到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得神妙,更有韵味。相形之下,其他一些古人的愁都稍觉逊色了。

古人写愁的名句: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苏轼《虞美人》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4、休问离愁轻重,寻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5、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西厢记》(幻灯23)他们的愁还可形容,此时词人的愁则非笔墨所能形容。她是古今第一愁人。

那么作者为何有如此深重的化不开的愁情,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那些烙印呢;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丈夫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去世

1132年: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又离异。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了子嗣,凄然一身,愁苦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地。

(幻灯24)

祸不单行,孤苦飘零。

有亡国到丧父,由再嫁到离异,寂然死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地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

了解了这些史实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

明确:

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痛

国愁—亡国之恨

(幻灯25)

这伤愁比起她前期的代表作《—剪梅》中的相思之愁,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

七.本节课总结

感受本词凄美的意境 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1、找意象,悟词意。

2、知人论世鉴赏诗歌。

3、多读、经常读、反复读 八.结束语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苦难不停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虽然我们不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但我相信,他已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丰碑。只是这碑上还缺少碑文。这碑文就交给同学们来写吧。

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送别清照,向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致敬!

九、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插上想像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500字以上。

第三篇:贺小莉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贺小莉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二课 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熟练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清楚名人成功的真理及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2.在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下,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讨论分析进行学习.

3.启示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做事上都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永不放弃这样才能成功。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实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要有持之以恒,起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法设计:启发,引导,小组交流,读文分析。学法指导:读文分析,小组讨论,交流。课型:新授。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二..授新课。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是怎样理解的?

2、课文的作者在观赏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这样一块石头后,欣然提笔,把它写了下来。看看,课文哪一部分是写“滴水穿石”这件事的?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媒体出示课文第1,2两个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这一段文字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有一个词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这个词是“接连不断”。(点击词语)你想,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间断,不停止,这多不容易啊。你们读了这段文字有感想吗?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抓住“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理解,随学生的交流点击词句)

2、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叫“持之以恒”(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指名朗读并适当评价)

3、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把“滴水穿石”这件事说清楚吗?(指名说)

4、“滴水穿石”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眼里,他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我们一起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三个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用一个词说就叫——(古今中外)。

2、(分别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相应文字)请你选择一个最佩服的人物来读,用心读,把你的敬佩之情放进去读。

李时珍事例:师生比赛读,齐读。

爱迪生事例: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齐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齐读。

3、作者看到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这三位名人。其实,从古到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请举出一例你所熟知的名人事例。要求:

(1)、仿照课文介绍一位名人事例,不超过100字,用上学过的词语更好。

(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4、学生交流。

5、听了这么多事例,你有感触吗?现在,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就是你们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的启示。这段话你会填吗?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得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我们要好好品读。

2、其实,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这些成语故事,你会填吗?

绳锯()

精卫()

只要工夫深()四.练习:

仿照课文介绍一位名人事例,不超过100字,用上学过的词语更好。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五、作业

1、写出六个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2、抓住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应该 :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领悟到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是否能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持之以恒去奋斗?

第四篇:谢莉教学设计1

《可贵的沉默》第二课时

教 学 设 计

清河小学谢莉

教材解析

《可贵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线索,以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为描写的主要内容,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课时,老师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向孩子们祝贺;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孩子们懂得了怎样去爱自己的父母和关心别人。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在深入品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受到爱的教育,使孩子们不仅要感受到父母的爱,还要学会去了解、关心父母,设计理念

在本课中,“爱”至始至终贯穿于其中,抓住“感受父母之爱——回报父母之爱”是本文的主线、关键,而“故事导入、激起爱潮;朗读、感悟、唤发爱意;拓展延伸、掀起爱浪”这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拔动学生爱的心弦,使真爱渗透在教学中,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我采用了资源整合的方法,使课内阅读与课外延伸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体会孩子们情绪的变化,学习关心别人。教学难点: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所以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材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生自由谈)

3、复习生字词。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找出描述两幅图的段落,比较两幅图。

三、探究体现

(一)、研读热闹 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生练读

2、师生表演读,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爱他们。

(二)、体会“沉默”的可贵

1、学习描述第二幅图的相关内容(1)、老师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闹的教室一下子变得寂然无声了呢?请找出描写此时课堂气氛的句子,再看图说说孩子们此时在想什么。(2)、点拨句子 “沉默了…….神色之中”

让学生们对这句话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

2、学习第二次热闹的场面

(1)找出描写第二次热闹的句子读一读,你从同学们的反应能体会到什么?

(2)指导朗读

(3)不一样的热闹,说明了什么

3、学习第15、16自然段

从家长会上可看出孩子们知道回报父母了

4、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四、拓展延伸 为亲人制作爱心卡。

五、板书设计

17、可贵的沉默

感受

回报

父母的爱

第五篇:二年级教学设计 邹莉范文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小熊购物》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a.3×4=12(元)

20-12=8(元)

答:应找回8元。b.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

答: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小结: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巩固练习:

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五、拓展练习:

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的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2、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六、总结强调: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下载《《中华赤子------黄大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靳莉霞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赤子------黄大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靳莉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雨伞教学设计

    黄雨伞 一、导入 1同学们,下雨时我们会选择不同的雨具,更多时候使用的是雨伞,那么,你留意过你的雨伞是什么颜色的吗? 2是呀,雨伞的颜色五颜六色,今天,我们要读得一本书,书名叫做《黄......

    《黄河源》教学设计

    《黄河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

    黄河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 桐城实验小学甘亚玲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通过读后交流和有感情朗读,体会诗歌中强烈的民族情和爱国情。 3、体......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中华少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

    李中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比例尺的认识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学会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2、能运用所学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课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对祖国的热爱, 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本文是一首诗歌,这里就以朗 诵为主要手段设计教学,通过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