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语文下册《12﹡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ok
三年级语文下册《12﹡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梁村镇光明小学 罗棣群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自学、合作学习、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及文中深刻的教育含义。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故事引入:从前有个人,他有三个儿子,一天他想考考他的三个儿子,就给每人十文钱,说:“谁能用这些钱去买一种东西,买来的东西能装满整个屋子。”于是他的三个儿子就带着钱上街去了。他们会买什么呢?如果是你,你会买什么?结果大儿子买来一车沙子,二儿子买来一车稻草,小儿子买来一支蜡烛,把蜡烛点燃,火光照亮了整个屋子。他父亲连忙称赞小儿子说:“你是个爱动脑的孩子,能想别人没想到的。”
2、板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用“O”圈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读一读;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小组内讨论解决。
3、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结果()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三、浏览理解:
师:画师让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那么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呢?到底是谁画的多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请用横线画出来。①指名说说大徒弟是怎么画的?大徒弟画的骆驼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谁愿意读一读?
②指名说二徒弟是怎么画的?二徒弟画得比大徒弟更多,我们看看二徒弟是怎么想的?谁能读读二徒弟画画的句子?
③谁来说说小徒弟又是怎样画的?小徒弟画的骆驼多吗? ④结果怎么样?
四、细读感悟:
1、出示画师说的话。
2、自由读读,思考: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
师:从这三幅画显示的骆驼数量来看,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呢?师:画师是怎么评价的?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扮演画师,用 “因为……所以……”来评价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好不好?
因为大徒弟、二徒弟画的骆驼(数得清),而小徒弟画的骆驼却带大家(无限的想象空间),所以画师(禁不住称赞了)小徒弟。
师: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3、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
师: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五、我的收获:
1、同学们,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2、精彩故事回放。
六、课外延伸(作业)
1、你也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吗?(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
2、试一试,用同样大小的一张画纸,画出最多的花,你会怎么画?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密密麻麻的小骆驼
多(数得清)
不满意 二徒弟
许许多多的骆驼头
更多(数得清)
不满意
小徒弟
两只骆驼走在群山中
少(以少代多,无限的想象)
称赞
(动脑、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
第二篇:想别人没想到 教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屯里联校西芦学校
王雪敏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一些 “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同学们愿不愿听呢?(绘“藏”)
2.揭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
召(zhào)集
骆(luò)驼(tuo)
连绵(mián)起伏(fú)
若(ruò)隐若现
恰(qià)好(2)检查学校词语掌握情况。
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许许多多
数不尽 弯弯曲曲
恍然大悟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默读课文,分组讨论: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三个徒弟分别是怎样作画的句子。
②小组讨论: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5.学生汇报。
6.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7.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第三篇:12想别人没想到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2)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通过诵读品味,合作学习,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4)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2.收集一些 “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一)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
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二)(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解决。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反馈交流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
(1)交流词意,掌握字形。(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随问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课件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谁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汇报一下:(指名汇报,相机朗读)
⑴ 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⑵ 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⑶ 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评评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用“不但„„而且„„”“因
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 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 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 要是;② 你;③ 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 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9、课件出示:你还有其他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三)
《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课件出示: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拓展练习
1、导语:这一单元讲了这么多的故事,我们也来练习写个故事吧。2、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四)《十里蛙声出山泉》的画及简介
启发: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把一个故事写得引人入胜的呢?。
2、每人在本上写故事,而后交流。
3、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不满意)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画师(不满意)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称
赞)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妙在创新)
12《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
袁牧雯
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在教学中就是达成“三维”目标。《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围绕主要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学习朗读,表达;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边读边想,发挥联想与想像,练习说、写。在抓好语文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方法,能边读边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在学习中巩固和提高。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新课标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运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方便适用。采用“故事连连看”的形式将课文与拓展的课外阅读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整个课件分为六个流程:故事激趣导入→自学提示及反馈→重难点探究→课外阅读拓展→生活创新事例拓展→读写迁移拓展。这个课件设计具有较强的导学功能,适用于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课件知识含量丰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篇:12《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设计本着“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的追求目标,努力体现三个“基于”:一是基于学生,二是基于文本,三是基于生活。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何受到画师的称赞。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教学方法
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假如给你一元钱,你只能买一样东西,让它装满整个房间。你会买什么?(学生回答),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看看故事中的人是怎么做的?从前,有位教书先生,他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看谁用不多的钱买一件东西,能把书房装满。学生们都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放学后,他们都到集市去了。第二天,有的买来了稻草,有的买来了树苗……可是谁的东西都没把屋子装满。一个叫韩愈的学生走进书房,从袖子里取出一支蜡烛,把它点燃。烛光立刻照亮了整个屋子。先生见了,高兴地说:“好!好!韩愈真聪明!” 请问,韩愈聪明在哪里?他的点子好在哪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文。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设计思路:故事连故事,让学生入情入境,自主学习:新课标倡导的是自主学习的精神。或许,很多人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学习”或“自由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应该是师生互动的、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上课伊始,我就用一个故事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件出示: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先指名学生读,后齐读。
3、反馈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填空,学生填出便概括出本文大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理解课文,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符合他们那种爱听故事的心理,获得一种愉悦的享受。学生会非常自觉、主动的学习)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上面的话,你有哪些疑问呢?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些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课文中找一找。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大徒弟: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一只半)(4)小徒弟骆驼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一只、另一只)4.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课件出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谁画的骆驼多?
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如果你是画师,你会怎么评价这三幅画,请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出示画师的话)(1)读一读画师的话。(2)理解“若隐若现”。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4)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的多呢?(板书:以少代多)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 7.齐读课文。(设计意图:发掘教材训练点,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发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然后引导学生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说一说这三幅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再引出画师的话研读,明白画师赞美小徒弟的画的真正用意。我想,这比直接让他们去读画师的话要好得多。)
四、拓展延伸
小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空间。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能创新,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
1、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学过有关的课文?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曹冲称象 司马光砸缸 爱迪生救妈妈 课文《画风》 课文《充气雨衣》中的主人公——小林
2、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课件出示《踏花归来马蹄香》)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课后设拓展,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此,学完课文后,我穿插一个故事。它们既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又是课外知识的延伸。我想这对学生写作文是如何构思、选材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五、总结全文:
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六、作业设计 1.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2.请你也试着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多的骆驼。3.继续收集有关于创新的故事 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一只半 以少代多(妙)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和领导的点评,我有几点体会: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读文之前,我用韩愈的故事吸引学生,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中来。
教材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留着今后解决。正是由于这一思想指引,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然而,这是一节语文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也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品味语言,加强语感,加深体验。因此,在教学时,同样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读好三位徒弟的画和画师的称赞。可是,我却把这种读设计、实践为学生的默读全全代替了,使课堂上没有听见一次完整的或个人的或集体的朗读声。今后不管再上任何语文课,我都不会忘了朗读在语文中的作用。当学生读完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按课型的特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上回答的几个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语言都不是十分简练,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给他们一个思路,一条线索,让他们准确地说出文章的大意。孩子们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纷纷表示明白了学习、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则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第五篇:12《想别人没想到的》完美教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他俩、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何受到画师的称赞。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师);预习笔记(学生)。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 导入课文
(示PPT图)宋徽宗赵佶(jí)喜欢书画,亲自主管画院,亲自出题、批卷,还亲自授课,所出考题情趣盎然,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有一次,他给画师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题目。画师们煞费苦心,精心制作,有的画出群山绵延,林木繁茂,露出古寺似的塔尖;有的则干脆画了一座寺庙在深山的前面;其中有一位画师,在画面上也画了山,画了树,却不见古寺,只画了蜿蜒的山道和一个老和尚在溪边挑水,赵佶看后龙颜大悦,当即录此生为第一名。这幅画画得很简单,但其高明之处是把考题的“藏”字表现得淋
漓尽致,既然有老和尚前来挑水,那么古寺定是藏在深山之中了。同学们,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下面请大家听课文朗读,你们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名说后,PPT显示主要内容)
二 初读读文 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读书时做到“阅读提示”的要求。(PPT示)
1、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识记字形,理解生词意思?
3、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和同学交流。(生结合“阅读提示”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二)检查自学,学生汇报(PPT示生字词语)
召集 他俩 骆驼 恰好 半截 禁不住 密密麻麻 弯弯曲曲 连绵不断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指名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大家对生字掌握得很好,相信你们对生词和课文理解这两方面也不会让老师失望,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你们愿意吗?
三 师生合作,精读理解。
(一)理解第1、2自然段
指名读,其他生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召集”的意思。
画师要考徒弟们在同样大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得最多。徒弟们又是怎样画的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徒弟们的绘画作品。
(二)共同探究第3——7自然段
1、大徒弟、二徒弟作品(第4、5自然段):(PPT示“自主学习”),指名读要求。
自学要求:(1)用“——”画出大徒弟是怎样作画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意思;并说说“密密麻麻”的意思。(2)用“——”画出二徒弟是怎样作画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意思。
(学生按要求自学,师巡视指导。)
师生探讨学习,引导归纳并板书:大徒弟 密密麻麻 小骆驼 指导朗读:重读“得意”“最多”,读出大徒弟的得意。师生探讨学习,引导归纳并板书:二徒弟 许许多多 骆驼头 指导朗读:语速缓慢,读出二徒弟的疑问的语气。过渡句:画师看了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后,是什么态度?
(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态),那小徒弟的画师什么态度,能不能令画师满意呢?了解对比神态描写,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小徒弟的画。
3、小徒弟作品(第6自然段):(PPT示“共同探究”),指名读要求。用“——”画出小徒弟是怎样作画的句子;在小组合作中互相交流“禁不住、称赞”的意思。(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研讨,师巡视指导。)
找2、3个小组代表发言,引导归纳并板书:小徒弟 只有两只 指导朗读:语速要快,语气兴奋,读出画师对小徒弟画的欣赏。
4、画师的话的启示(第7自然段)
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PPT出示三幅画),从画面上看,谁画的骆驼最少?那画师为什么说小徒弟画的骆驼最多?(PPT出示第7自然段)
指名朗读后,自由轻声读,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师巡视。引导归纳并板书:数不尽
指导朗读:朗读时要慢一些,读出画师的语重心长。
5、全文诵读
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 课堂练习,巩固所学(PPT显示习题)
1、多音字:称 禁 奇 露
2、说出近义词
3、不改变原意,将句子换个说法。五 拓展内容,总结道理
回忆一下学习过的课文,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等故事,学习他们的创新经验,想别人没想到的。
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
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板书设计:
想 别 人 没 想 到 的
大徒弟
密密麻麻
小骆驼 二徒弟 小徒弟 许许多多
只有两只
骆驼头
数不尽
(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
我精心设计了这堂课,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读文之前,我用看图讲故事吸引学生,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中来,自然导入到新课。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让学生用以前学习的语文知识理解这篇课文,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由于我很担心自己学生知识面较窄,平时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我没能最大限度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学生讨论得也不够充分。看来今后要多尝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们学完《想别人没想到的》,纷纷表示懂得了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则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