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松树坪小学 孔庆开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文山市追栗街小学 孔庆开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生字,积累并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海鸥动作的语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说说图片上都有什么?看到这些凶猛的老虎狮子与人亲密的在一起,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是啊,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只要你对它们,它们也可以和人类亲密无间。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讲述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板书:老人与海鸥)
二、默读课文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同桌相互学习,扫除字词障碍。
2、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文中人自己感动的片段。
3、回答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总结: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
4、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受感动片段。
三、品读课文,感悟深情(海鸥送别老人)
1、老人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照顾、喂养海鸥,和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可是有一天,老人去世了……
当老人的遗像出现在湖边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轻声朗读课文14——19自然段,想一想,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你意想不到?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在文中勾画出来。)
2、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1)、“大不一样”能否换成“不大一样”?你从中体会到海鸥怎样的心情。(2)、师:一个“大不一样”,看似简单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海鸥的那份急切。你能把这种急切的心情读出来吗?
3、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仪容的亲属。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从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2)、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3)、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4、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1)、你觉得课文中的“扑”能不能换成“飞”?(2)、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3)、“飞动的白色旋涡”是一种什么样子?(4)、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我们一起来读,和海鸥一起向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告别吧!
(5)、教师指导学生配乐朗读。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小结:短短的几个句子,却让我们体会到了海鸥对老人那份震撼人心的深情,作者并没有运用华丽的词藻,却让我们每一个人动容,这是因为他抓住了那些最真实的细节——海鸥的动作描写。
5、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海鸥。(音乐再次响起)
师:同学们此刻心情怎样? 老人的声声呼唤犹在耳畔,但是却离他牵挂一生的海鸥而去了,许多人来送他,没有悼词,没有哀乐,只有那张与海鸥一起的照片相依相随……相信,老人对海鸥一定还有许多嘱托,海鸥对老人也有许多不舍,今天,就请亲爱的同学们,为他们完成这最后的倾诉
四、拓展延伸练,体验升华情
出示老人与海鸥的塑像图片,教师介绍其来历。从此,昆明人都亲切的称吴庆恒为海鸥老人。他被认为代表了昆明人与红嘴鸥和谐共处的精神楷模,他爱护海鸥的优秀品质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在一位热心市民的倡议下,昆明《都市时报》社、翠湖公园、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带头捐款为海鸥老人塑像。
板书设计: 喂 唤 谈
老人 与 海鸥
念(爱)
第二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1)激情导入——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2)初读课文──强化情境,初步理解字、词、句;(3)精读课文──凭借情境品尝语感,领悟课文精华。(4)拓展运用——积累内化,迁移练习。理论依据:
1.根据脑科学的研究,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而大脑右半球则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
2.从方法论看,情境教学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在,对儿童主观意识发生作用进行的,儿童的意识同样是由客观存在引起的,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源泉,通过形象进入儿童的意识的。
3.从心理学看,任何一堂课,任何一位老师上课,都显现出一种自然的情境。师生处于这种片段状态的一系列情境中,或在较长的时间内,或在某一短暂的时刻,这种情境都会作用于师生双方的心理,影响师生实现教与学目的的行为和力量。这种自然情境可以是使主体对情境获得心理的满足而产生正诱发力,促进目的的实现。
教学目的: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3、指导书写“伯”“爷”“托”。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小松树和大松树》板书题目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则寓言故事,今天老师把大松树和小松树带来了,(出示图片)你们看,它们很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不过在交朋友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3、指导书写“伯”“爷”“托”。老师相信完成了这三个任务,大松树和小松树一定会成为大家的好朋友。
一、复习检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这节课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书中的字词你们还认识吗?出示词语(齐读)
师:这些字你能读准确吗?出示轻声音节(再次齐读)
师:下面老师抽一组来开火车,其他同学同你聪明的小脑袋来给他们判断一下,读对了你跟读!(看来大家对词语的掌握不错哦!你们真棒,来给自己点掌声!)
二、知道朗读,感悟体会。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课文。任务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划分了段落,本课总共有几段内容呢?(4段)
1、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师:下面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是在哪?(小松树在山上,大松树在山下)
师:好那么咱们看这图画来说一次,随机出示课件
想想刚才的画面,咱们一起来朗读一遍。(你们读得真棒你们读得非常好,要是声音再稍微洪亮点就更好了)
过度: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师:朗读完后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好开始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小组内交流,从那些句子中看出来的?用横线画出来。
读后回答(小松树骄傲自大、自我炫耀、目中无人、没有礼貌、瞧不起别人)
师:看来大家都是从小松树的话语中看出来的,出示小松树的话 听老师来读读这句话,(生说读错的地方)你们的小耳朵真灵呀,说明大家认真听老师读了,现在大家把书放平看这了出示课件比一比 “你看”:自我炫耀很得意。出示课件“很远很远”:骄傲自大。随机板书
师:回到句子中 出示课件小松树的话 大家自己来读读读出小松树的骄傲自大、自我炫耀的语气!(生读)最后小松树还说了两个字什么呀?(你呢?)“你呢”在这是什么意思?小松树还想说什么呢?(你有我长的高吗?你有我看得远吗?)表示看不起大松树,用我们的四字词来说它就是目中无人 随机板书
师:小松树这时的表情你能想象出来吗?带上语气你来自由的来读读这两句。(指名读、齐读、背诵)
师: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的表现是什么呢?出示课件(生:没有回答(宽容)随机板书……)大家看看图,大松树生气了吗?(没有,它在笑)其实大松树的心力很明白,同学们都很聪明,你们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什么!出示课件?同桌互相讨论讨论吧!(生1: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过度:A: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大家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
B: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不仅被你们听到了,还被风伯伯听见了,看看风伯伯听了小松树的话后说了些什么呢?大家认真自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课件图画和句子
看图,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看表情(笑眯眯、和蔼可亲)你从哪看出来的呢?
(1)摸着——动作
(2)风伯伯称小松树是什么呢?(孩子)——十分亲切和蔼 对了,风伯伯对小松树不是严厉的训斥,而是耐心教导,老师再一次请一位同学来读风伯伯的话,注意读出和蔼可亲的语气来。(生读)师:原来,小松树是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下面我们亲自把小松树从山顶上移下来和大松树比比看,到底谁高。
课件小松树往下移
开始她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对大松树的话读读(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就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的更好,再来读读风伯伯的话吧(齐读风伯伯的话)。
分角色朗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样呢?出示课件句子
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最后一句中这个词惭愧是什么意思,谁来给大家解释解释这个词的意思呢?可以联系上下文(生…..)
有的同学还在疑惑,现在咱们来看一幅图画故事(在森林学校里山羊老师在给小动物们上课……………..)惭愧:知道自己作错了事,心理不安、不好意思。
现在你了解惭愧的意思了么?那么回到本课中出示 最后一段课件 是谁惭愧的低下了头呢?(小松树)它为什么惭愧的低下了头。(生答)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小松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说明它知错就改 随机板书
那么现在再次让我们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扩展:小松树惭愧的低下了头,这时它会想什么呢?它回对大松树说什么呢?(小组交流讨论)学生汇报:
(生1:他想我错了。)小松树知错就改,我们向他学习。
(生2: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小松树变得谦虚、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习。
„„
师:通过风伯伯的教训,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大家也要学习小松树这种知错就改的精神。
同学们这么精彩的一篇课文,咱们听听录音上是怎么读出他们的语气的 随机出示课件现在咱们来分角色来朗读课文。(大家读的可真棒呀,一听你们那精彩的朗读,老师就知道你们认真听讲了。)
五、学习新生字
任务二:学习生字“伯”“爷”“托”。下面咱们一起来把本课遗留的生字学习一下。(教学生字)随机出示生字课件,四人小组 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选代表来汇报,教师指导,学生书空,描红 检测导结:
学习了本课,你愿意和谁交朋友呢?(为什么?)(生…………)
师:这节课大家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交了朋友,老师希望大家做一名像大松树一样学会宽容,像小松树一样知错就改的文明孩子,你们有信心吗?(有)下课
板书设计:
8小 松 树 和 大 松 树
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没有回答
知错就改?
《小松树和大松树》反思
山西晋中榆次羊毫街学校赵艳青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我是在星期一第一节上第二课时的,由于和第一课时间隔时间较长,我自己认为这一课没有讲好,但是从这堂感觉不是很好的课堂上却让我受益匪浅。在此,就其中两方面与大家共勉。
片断一:
师:听了小松树的话,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小松树很骄傲。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你看我长得多高啊!„„
我的设计意图是想让学生抓住小松树话中的“多高哇”、“很远很远”、“喂”等重点词语来理解小松树的骄傲和没有礼貌。然而,我却忽略了教师语言的趣味性,这种提问的语言不能很好地激起一年级学生的兴趣,也给他们的回答增加了难度。在备课时还考虑得不够细致。片断二:
师:小松树为什么能看得远? 生: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
师:明白了这个原因,现在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指名读。
师:谁想扮演风伯伯,劝劝骄傲的小松树?
指名读,男女生分读。
在前面的教学环节,通过大小松树贴图的对比,学生已明显看出小松树与大松树高度相差很多,都笑它自不量力,没有自知之明。其实,已经明白了风伯伯话的意思。此处的反复朗读,不如换成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风伯伯的话的理解,(可以用“因为…….所以…….”句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目标层次高一些,也更有意义和作用。
我认为反思是一种回顾,一种成长,有思考,才会有更多收获。经过这一次失败的公开课,让我知道了备案要灵活的抓住每一个细节,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区对待儿童,多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设疑问,在今后我要去努力改正,让我的课堂真取更进一层的精彩。
第三篇:松树金龟子教学设计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松树金龟子》
主备人:史卫波
审核人:缪晓艳 日期:201.03.25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松树金龟子的特点。2.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3.关注自然,细心观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生物。4.小组调查探究昆虫界的有关知识,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金龟子,激发学生热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细致的描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演示多媒体。)让学生说一说他所见到的图像中的金龟子的形象,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作者介绍。(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法布尔(1823~~1915):穷毕生之力,混迹于严森山野,数十年如一日,放大镜和笔记本不离手,观察研究昆虫,著成200万字的《昆虫世界》。书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世界中各种各样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敌、蜕变、繁殖……尤其对昆虫的描述,既充满童心,又富有诗意和幽默感。他的笔调朴实、清新、并不时语露机智,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曾获得“昆虫诗人”的美誉,雨果也称赞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二、预习检测
1.掌握字词。
炫耀
献媚
抑郁
鞘翅
咫尺
魅力
衷心
亵玩
2.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三、合作探究 1.法布尔告诉我们哪些他对松树金龟子的发现?
2.法布尔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发现?你能否从课文中找到一些依据?
法布尔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发现,是他走出实验室的结果,是他走进田野,深入昆虫生活,进行长期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的结果。
文中有“我抓住机会跟踪它们,观察它们”“要想观察清楚它们”等语句,文中还写用食指浸湿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声的方法研究金龟子发音原理,等等,都是佐证。
四、个性展示
1.选读课文8—18 思考:课文是如何证明松树金龟子的发音原理的,有什么好处? 2.选读20段思考:文中列举“落花生”和“野豌豆”似乎与本文主题不相吻合,能否删去?
3.找出文中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五、整合提升
1.课文小结。
2.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写得生动活泼,风趣形象,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结合课文内容语言来说说,作者为什么能做到这样?
六、检测反馈
1.正确朗读、识记生字词:
2.说出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雄虫的两根短短的触角末端各有7条紧挨着的流苏,随着小虫情绪的变化,流苏会像扇面般展开或合拢。
(2)例如落花生与野豌豆,这两类植物对后代的照料与金龟子对后代的照料丝毫没有两样。
(3)每只松树金龟子产20枚卵左右,分开埋在豌豆般大小的土坑里,像植物撒种一样。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四篇:小松树 教学设计
小松树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小松树》,认识木琴,了解木琴的音色。2.感受乐曲的情绪,在聆听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3.能合理的用各种打击乐器表现雨声,风声,水声等。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但是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3重点难点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的聆听习惯,模唱乐曲的主旋律,并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木琴。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一、导入
师:同学们,张老师今天将带大家进行一场奇妙的森林之旅,现在我们就出发吧,一起走进大森林去看看那里都有一些什么呢?(播放乐曲,听赏。)
同学们,乐曲好听吗?那刚刚通过聆听,你仿佛能看到大森林里都有什么?(学生根据乐曲中听到的声音判断出,大森林里都有大树、小溪、布谷鸟等等。)那这段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绪呢?(欢快、活泼的)活动2【导入】新授,分段欣赏
1.第一乐段,引子部分:(1)听赏第一乐段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乐曲,名字叫《小松树》,它由2个部分组成,现在我们来分段的欣赏一下,首先,请同学们闭眼睛来听一听乐曲的第一乐段(出示课件,播放第一乐段),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布谷鸟叫声、流水声、风声等)
那你知道在乐曲中是用什么乐器来表现流水声和布谷鸟叫声吗?(2)介绍、了解木琴
张老师今天为大家介绍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木琴,请看!(现场展示木琴)在乐曲中就是它惟妙惟肖的模仿了流水声、布谷鸟叫声。那大家想不想现场感受一下木琴的音色啊?(师弹奏小松树)好听吗?那谁来说说木琴的音色是怎样的?(生答)
师介绍:木琴是一种西洋打击乐器,音色清脆、悦耳、柔美,很多音乐家经常用它来演奏欢快活泼的儿歌。
有谁想来试一试,来敲出自己喜欢的节奏?(请2-3名学生上台演奏感受。)
(3)拓展,打击乐器合奏表现大森林的清晨。同学们,张老师为你们每一个同学都准备了一种打击乐器,现在请你们试试用它来表现出你刚在听到的声音。(学生自我操作时间,用打击乐器模拟乐曲中听到的声音。)同学们你们都模仿的怎么样啊?告诉大家拿的是什么?想用它表现什么声音?(分乐器请学生单独回答、演绎:木琴模仿流水声,碰铃模仿水滴声、沙锤模仿风声。)
同学们真棒,模仿的很好。现在我们来分一下组,请各组选派一个组长,在组长的来领下大家相互交流和合作,表现出你们要想表达的声音,好吗?开始吧!(师分组引导与交流,引导风声有大有小,水滴节奏可以有变化,水流声可以缓慢和湍急等等)请各小组分组展示一下!首先请木琴小组来。(分组展示)同学们都很棒,那你认为这些流水声,风声,鸟叫声等等表现得一天中的哪一个时段呢?(生:第一乐段描绘了大森林清晨的景象。)那我们能不能合作一下啊,用你们手中的乐器一起来展现大森林美丽的清晨呢?张老师来指挥好吗?我们就请**和**同学来模仿布谷鸟的叫声,各小组准备,开始啦!
布谷鸟叫醒了风儿(2名同学模仿布谷鸟叫声),风儿越来越大(沙锤组演绎),风儿叫醒了小水滴,滴滴滴真好听(碰铃组演绎),小水滴叫醒了小河,小河流水越来越湍急了(木琴组演绎)。大森林里的一切都醒来了,我们一起欢唱吧!(全体同学一起演绎)。同学们真棒!那下面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乐器。2.第二乐段,主题部分(1)听赏第二乐段
现在呢,张老师请大家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出示课件,播放第二乐段)同学们,喜欢这一乐段吗?那谁能来为大家哼唱几句。(2)学唱主旋律部分
那现在让我们一起学唱这一乐段主旋律吧,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为大家出示的正是这一乐段的主旋律部分。张老师首先来弹奏一次,请同学们认真听。下一遍请同学们用啦来模唱,同学们明白吗?
真棒!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歌词轻而有力来演唱一次好吗?(课出示词谱)唱2次。(3)第二乐段旋律分析
这个乐曲的主旋律大家都熟悉了吗?张老师就考考大家,现在请同学们再听一次乐曲的第二部分,这次请大家带着问题来听:主旋律在乐曲的而第二部分出现了几次?哪几次是用木琴演奏的?(出示课件,播放第二乐段)
哪个同学们来说你的答案?主旋律在乐曲的而第二部分出现了几次?哪一次是用木琴演奏的?
非常好!在第二乐段一共出现了4次主旋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数,拿出小手准备!(聆听音乐,师引导学生边听变分辨)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是用木琴演奏的,只是第三次用了木琴变奏,那第二次呢是长笛,最后一次呢是管弦乐!(课件出示:木琴——长笛——木琴变奏——管弦乐)同学们,第二段的这四次不同的演绎,仿佛让你又看到了大森林里面一些什么样的场景呢?(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回答。)
师总结第二乐段,课件出示:力度:弱——强,情绪:平稳——欢快。活动3【导入】拓展,德育
三、拓展,德育
同学们,大森林里有快乐小鸟,清澈的流水,茁壮成长的小松树等等,你说大森林美吗?那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呢?
同学们说的真棒!希望大家能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做到:“我爱花,我爱草,我爱青青小树苗,不摘花,不塌草,不折树枝不乱摇!”(课件显示,一起朗读!)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小歌谣唱给周围的朋友听,号召他们都来一起爱护环境呢?(是弹奏,生齐唱)
活动4【导入】师生合作完整演绎乐曲
四、师生合作完整演绎乐曲
同学们,这首乐曲我们已经完整的欣赏和了解了,那最后大家能和张老师一起来合作演绎吗?好,听同学们拿上自己的乐器,布谷鸟,准备,开始!(首先学生用手里的乐器共同演绎乐曲第一部分,然后师弹奏,学生演唱主旋律部分。)同学们,我们今天美丽的大森林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再见!
第五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一、课题
小松树和大松树(语文一年级)。
二、教材简解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讲了山上一棵小松树由于被大山托起而“站得高看得远”,因此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全文共有四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棵一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对大松树讲的话,希望得到大松树的夸奖。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自大的行为。文中的插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课文中的三个形象:小松树、大松树和风伯伯的样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以及本课的寓意。课后习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朗读课文,第二部分为读偏旁名称并按笔顺描红生字。
三、目标预设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①学生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词的词语,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②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生通过自由读、集体读的方式了解文章大意,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②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学生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体会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自大的行为。②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四、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难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五、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1-2)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包括情感的发展。本课我通过一系列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让孩子们的学习以“乐”为舟,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设计思路
(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
(四)观察结构,指导书写。
(五)作业:分角色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图文合一。
七、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猜一种植物。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
(评价:真聪明,真是爱思考的孩子。)
师:松树的种类可多了,有四季常绿的,也有落叶的,有关它们的知识请回家后继续探究。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性格就是大雪压顶不弯腰,太阳再晒不低头!老师在工作中、你们在学习上都应该有这样的品格。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名叫《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有趣的寓言故事。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题。(要求读时突出小松树的小与大松树的大)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通过色彩鲜明的小松树图片、生动的语言赋予小松树以生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轻地打开语文书第8课,初读课文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课文,注意读顺,标上自然段序号,想想每段写什么。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明确的要求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强化学生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瞧,课文中有几个字词宝宝从文中跑了出来,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自己读读,想办法记住他!
出示注音词语:一棵回答松树惭愧低头
摸着孩子伯伯爷爷托起来
多喂呢
(1)自由认读词语。
(2)指名认读词语。(读准第二组词语中的轻声,并能区分伯伯与爷爷的辈分)
(3)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识字些字吗?(利用开火车、齐读等方式,认读不带拼音词语。)
(4)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初读环节,学生肯定会遇到难度不同的障碍,通过多种认读方式,使学生扫清生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课文读通顺达到流利。)
过渡:刚才字词宝宝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现在他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
3.自读反馈。
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请4位同学起来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比一比哪组听得最认真)。在指名朗读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再读课文要求: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没标段落的标上小节号,再读通顺、读流利。并找出读轻声的字,给它加上“?”,多练读两遍(目的是指导孩子们朗读时适当注意停顿、读准字音,以读出韵味)。
(1)交流并练读轻声音节、正音:孩子伯伯托起来低下了头摸着。
(2)同桌互听读课文,互帮正音(使人人都有机会练读)。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习第一小节(投影出示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弄清小松树与大松树的位置)
(2)出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图片:它们长在哪儿呢?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请一学生到台前,把小松树贴在山顶上,大松树贴在山脚下。)
(3)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小节。
过渡:(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大家看,小松树站在山顶上,每天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还看见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想?(自由交流)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体会小松树因为站得高看得远而得意的心情做铺垫。)
师:是呀,小松树每天都能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心想:我就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回头一看,看到了山脚下有一棵大松树。小松树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谁来读第二小节。(指名读)
出示句子: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师:老师觉得“喂”这个字读得还不是很有味道!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你就会明白“喂”应该怎样读?
师对着学生说: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用!你愿意借铅笔给我用吗?(不愿意)
师:这是为什么?(没有礼貌)
(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体会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为感情朗读奠定基础。)
师:那小松树这样对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小松树对大松树没有礼貌)那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很远”这个词学生读得不够到位)
师:小松树看得还不够远,你能让小松树看得再远些吗?
学生读完了这个小节。
(3)面对没有礼貌的小松树,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自由说)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大松树没生气的?(在图上看到的)
师:真了不起,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4)学到这儿,你还愿意和小松树交朋友吗?(不愿意)
(5)齐读第二小节。
(在本环节,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感悟。)
过渡: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学习第三小节:
(1)谁来读第三小节。
(2)理解:摸着。在生活中谁摸过你的头?(妈妈)
妈妈摸着你的头是什么感觉?(舒服)请你舒舒服服地读这句话。
(3)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过渡:风伯伯的话,小松树听懂了吗?
4.学习第四小节:
(1)齐读第四小节。
(2)谁来表演一个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的动作?
(3)此时的小松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师:如果我现在就是大松树,你想对我说什么?
师:小松树为什么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
如果我现在就是大山爷爷,你想对我说什么?
(在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其重要。教师创设了一个把自己当做大松树、大山爷爷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4)师:从此以后,小松树改正了缺点,再也不骄傲了,变成了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同学们你愿意和他成为朋友吗?(板书:得意――惭愧)
老师送同学们一句话:(出示句子: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观察结构,指导书写。
写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应“一条龙”贯穿小学阶段各年级的始终。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注重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出示生字:孩、松。学生先读,教师正音。学生观察结构,比较异同(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学习“孩”字:(1)在写“孩”字之前,自己想办法识记,如“孩”字换偏旁识记。(2)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怎么写好这个字。田字格中有平行的笔画,请学生找出,学生课前知道平行概念,教师用课件出示■■■。
(3)范写,生书空,唱笔顺,教师写到哪一笔,学生说到哪一笔。唱完笔顺,学生在书上描红(教师板书:孩)。
(4)写字前一起背诵写字姿势儿歌和握笔姿势儿歌。(师生齐背:写字姿势歌:写字时,要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握笔姿势歌:老大老二对对齐,手指之间留缝隙,老三下面来帮忙,老四老五往里藏。)先描红一个写一个,教师投影出示学生写的两个字,让学生找出出示字的缺点或者优点,有缺点的教师做修改,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描红写一个。
3.学习“松”字(后鼻音)。
(1)记住“松”字:“松”字可以编故事:一个老公公靠在木头上。
(2)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怎么写好这个字(田字格中木字旁呈现出弧度,请学生找出)。教师用课件
出示■■■。
(3)师范写,生书空,唱笔顺,教师写到哪一笔,学生说到哪一笔。唱完笔顺,学生在书上描红(教师板书:松)。
(4)写字前一起背诵写字姿势儿歌和握笔姿势儿歌(师生齐背:写字姿势歌:写字时,要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握笔姿势歌:老大老二对对齐,手指之间留缝隙,老三下面来帮忙,老四老五往里藏。)先描红一个写一个,教师投影出示学生写的两个字,让学生找出出示字的缺点或者优点,有缺点的教师做修改,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描红写一个。
(五)作业:分角色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图文合一。
参考文献:
[1]蔡德权,陈丽芳.特级教案[C].湖南教育出版社.[2]张庆,朱家珑.语文一年级下册教科书[C].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3]张庆,朱家珑.语文教学参考用书一年级下册[C]江苏教育出版社.[4][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5]李镇西.我的教育新[M].教育科学出版社.[6]吴非.致青年教师[M].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