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走向生活》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时间:2019-05-12 17:2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语文下册《走向生活》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语文下册《走向生活》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下册《走向生活》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词语:功成名就,迫不及待,始料未及,不假思索,座右铭,完尔。

2.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懂得走向生活,广交朋友,能给人的生活带来快乐。

二、学法引导(-)教师教法

点拨、引导法。

(二)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难点

结合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二)解决办法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读、想、画、写、议,理解课文内容,对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可适当予以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感想。对于含义较深的句子,教师可适当予以点拨,使其深化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步骤(-)设疑激趣

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可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他究竟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总统夫人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2.从文中找出“我”提出的问题及总统夫人的回答。

“我”提出的问题是:“请问夫人,在您会晤过的人中,您觉得哪一位最有趣?”

总统夫人的回答是:“戴维•科宁斯”,“我一定会选中你:戴维•科宁斯。”

(三)自主探究

可让学生参照阅读提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罗斯福夫人为什么要那样回答?她的话在科宁斯身上起了怎样的作用?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四)合作交流

可先组内交流,然后集体研讨。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题目“走向生活”的真正含义,深化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五)总结

1.结合自身谈学习感受。

2.参加实践活动。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写出你的座右铭。附:板书设计

走向生活 → 广交朋友 → 增添快乐

第二篇:《走向生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教案

常州市盛毓度小学 孙建香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这个记者从罗斯福夫人的话中得到了一个人生态度的启示——主动走向生活。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练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的指导或帮助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

一 了解故事更改,学习“采访前”的课文内容。1 说说课文描述了怎样一个故事?介绍关于埃利诺·罗斯福的资料。读一读课文的1~8小节,然后尝试着描述一下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如何?他作了哪些准备? 1 用汪国真的人生格言揭开本节课学习的序幕。

在学生交流资料的同时,教师相机疏通、点拨、做适当的补充说明,以便使资料的交流更简洁、通俗。

相机指导,以求学生能领悟到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出示课题。

投影出示学习要求:读一读课文的1~8小节,然后尝试着描述一下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如何?他作了哪些准备?

二 模拟采访,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交流初次见面,罗斯福夫人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模拟采访过程

(1)读一读课文的9至14小节,把科宁斯和罗斯福夫人的对话分别用不同的线条标出来,对采访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2)讨论:为了使再现采访能够比较成功,大家提一些建议;

(3)学生小组内排练;

(4)上台采访;

(5)细细地揣摩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进一步感悟广交朋友,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1 相机总结:罗斯福夫人是一位充满了热情和智慧的女性。

对于再现采访,老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先读课文相关内容,明确采访内容;然后讨论采访应注意什么?(记者的注意事项,怎样表现罗斯福夫人等等);采访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根据临场需要)体会罗斯福夫人的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显得充实生动,避免说大话、空话。

投影罗斯福夫人的那段话,突出两个“强迫”。

网易娱乐新闻

三 揭示主题。1 体会科宁斯最大的收获。

富有激情地朗读收集的名人名言和人生格言。1 引读课文第三部分。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人生格言。

投影“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给我的生活赋予了价值,增添了欢乐。”

四 拓展性作业。

讨论写采访报道的角度。帮助学生复习梳理科宁斯写的采访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写? 教 学

学习活动的设计注重层次性。其中“再现当年科宁斯对罗斯福夫人的采访过程”这一环节,我没有满足于课堂表面的热闹气氛,尽量消除“为表演而表演”的倾向。我始终把握住语文课的个性特征,一切学习活动着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不搞花架子,切实地帮助学生,给予学习方式方法上的点拨,使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层次地提高。课尾,学生创作自己的人生格言时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体现了他们对课文重点——罗斯福夫人那段含义深刻的语言由衷的领悟和感慨,从而掀起了整节课的高潮。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兼谈《走向生活》一课的教学

常州市盛毓度小学孙建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体现对学生这一生命群体人文的关怀,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其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走向生活》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正是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努力构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1教学过程的变化。整个课堂教学呈现鲜明的块状结构。“采访前”的内容通过“读——说”的方式来了解、体会、交流;“采访过程”采用现场模拟的活动方式来展开,使学生在这一主体活动中学习水平不断地有层次地提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采访后”通过老师引读、学生创作并朗诵自己创作的人生格言这一学习活动,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点。应该说,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讨论热烈。

2教学内容的变化。《走向生活》一课的教学不仅是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罗斯福夫人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而且要以课文为载体,着眼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再现科宁斯的采访过程”,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并实践小记者的角色,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揣摩,讨论作为小记者采访时该注意些什么,从中耳濡目染了记者采访所必备的职业素质。同时又结合学生的自身生活体验的交流灵活地渗透“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勇敢地挑战自己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等为人处世方面的哲学思想。

3教学评价的变化。《走向生活》的学习过程中,我坚持正面引导,不断鼓励学习,激发学生思维。如对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的理解,我突出了两个关键词“强调”,建议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个性或生活经验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因为很多同学与罗斯福夫人的童年有相似的经历。有位女同学谈到,她是《常州日报》的小记者,第一次执行采访任务时,由于紧张、胆怯忘了词儿,脑子里一片空白,但她没有因此而溜之大吉,而是慢慢地强迫自己稳定情绪,理清思路,最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从中,她体会到克服心理障碍,强迫自己勇敢地投入到生活与学习中去,是可以获得成功和无穷的快乐的。我大加赞赏了她的勇气,并鼓励其他的同学也敞开心扉,大胆地交流。课堂中诸如此类精彩的发言举不胜举,从中不难发现老师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不再顾忌、揣测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从而能畅所欲言,在语言交流与思维碰撞中不断感悟,提升自己的认识。

再如,再现采访之前,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为采访的顺利进行提出自己的建议;小组为单位采访实践后,我建议学生自由地谈谈观后感,善意地指出成功与不足之处。这样,让学生参与评价,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自主性。

4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走向生活》的课堂教学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阐述自己的见解,提高了学生求异、创新的能力。如本课的结尾环节,我提出:刚才,我们都做了一回小记者,采访了举世闻名的罗斯福夫人。如果让你代科宁斯写这篇采访报道,你会从哪个角度来写?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理解的侧重点不同,因而采取的写作切入点也不尽相同。如用采访实录的形式写;从科宁斯对罗斯福夫人那段话的理解开始谈;从介绍罗斯福夫人的生平开始谈;从科宁斯的采访收获来谈等等。

第三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精选4篇)

篇1: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课文,其中10篇精读课文,11篇略读课文。第一单元以“人生感悟”为专题,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第二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第三单元以“深深的怀念”的课文的学习为主,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第四单元围绕着“外国名篇名著”,学习了本组课文,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第五单元教材围绕着“科学精神”这个主题,安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作出了阐释;第六单元教材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专题,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

除去第六组,本册教材共有五个语文园地,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全册共安排了三次“资料袋”,五次“阅读链接”。

三、全册教学要求:

1、本册要求会写80字。会使用字典和词典,有一定否认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手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要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7、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细心观察,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8、学习诗歌、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文章的阅读,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清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9、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浏览能力也需进一步提高。

10、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用普通话,注意语言美。

11、习作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生动的画面,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3、抓住重点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4、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5、文言文中古今字义不同时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

6、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7、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时,由于观察角度不同,表达方法不同。

8、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作者融入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9、领悟课文让人感到的地方,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质。

10、在经典故事中,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感受人物的栩栩如生。

11、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1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五、课时安排:

一单元  13课时

二单元  13课时

三单元  13课时

四单元  13课时

五单元  13课时

六单元  13课时

古诗词背诵  14课时

综合复习  13课时

共105课时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语文课标》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认真学习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创新学习,实践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模式,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学习,要不断更新旧知,做永不枯竭的源泉。

二、上好课,备好课。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上好课,备好课,进行创新性教学,有创新意识,不受经验和套路的束缚,不墨守成规,在教学中要独辟蹊径,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思路,选择教学方法。

三、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抓好学生的习作训练。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力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成长,多读书,充分利用阅读课,结合蓓蕾读书工程的实施计划,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训练学生善于积累,有话可写,方法灵活,新颖,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

篇2: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够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3、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一杯水和几枚硬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⑴ 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⑵ 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

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⑴ 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⑵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⑶ 背诵第6、7自然段:

① 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A、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B、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② 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

③ 同学互背。

④ 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失败──再失败──成功

启迪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3: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引导学生观察一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技能:引导学生紧扣文题,把自己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完整。

能力: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情意: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实验最精彩,最动情的地方写具体。

对策:做一个实验,把实验的过程写具体。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习作准备。

在本次习作前,老师已布置学生一项活动: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就自己比较喜欢的领域设计一些小实验做一做,并做好条文式的记录;或者把科学课上做过的有趣的实验简要记录下来。

二、引入习作话题。

1、最近我们都做过些什么小实验呢?今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这些实验的内容和过程。

二、口头交流习作内容

1、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1、实验的名称,需要的材料。2、实验的过程:

2、实验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大组交流。

三、学生写习作提纲。

1、按照实验的顺序把实验过程有条理地写出来。

2、把文章的主体部分比较详细地写出来。

四、交流习作提纲,完成习作。

1、实验小组内交流。

2、大组交流文章主体部分内容,师生评议,补充。

3、学生习作。

五、交流教师的“下水文”。

有趣的实验

周末,我看了一本书,介绍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杯子里盛满水,用纸盖住杯口,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不会流出来。我觉得这简直是不可思议,薄薄的一张纸怎么可能托住一杯沉重的水呢?

我将信将疑地开始做起来。首先,我找来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子和一张长方形的白色纸,来到厨房,在杯子里注满自来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那张纸盖了上去,然后,用手轻轻地盖住杯口一会儿,把杯子倒了过来,倒数一、二、三、四、五,把手放开,嗨!神了,纸头真的把水托住了,这怎么可能?小小的一张纸怎么可能托住一杯水呢?我又试了几遍,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真理。

为了炫耀我的实验的成功,也为了我的实验成功的把握率高一点,我决定用半杯水在爸爸,妈妈面前表演一下我的魔术。

为了把气氛搞得富有神秘感,我学着魔术师的样子,放了音乐,还拿了根筷子作为魔术棒,把杯子倒过来让他们看清楚,把白纸放到他们眼前让他们看清楚,然后倒入半杯水,把纸盖上去,按刚才的顺序用手轻轻按压,倒过来,为了提高魔术的惊险性,我把杯子放在头顶上,数一二三,放手!顿时,我傻眼了,我成了一只落汤鸡,我呆住了。爸爸,妈妈捧着肚子笑得喘不过气来。

妈妈说:快快换衣服。爸爸说:快快上查一查。

原来:一张纸是顶不住一杯水的,而真正起到神奇力量的是大气压,当水杯灌满水盖上纸后,杯中的大气压就低于杯外的大气压,杯外的大气压就压住了纸,水就流不出来了。半杯水比一杯水轻,但是,半杯水,还有半杯是空气,大气压就帮不上忙了,于是,水就流出来了。

通过这次实验,我懂得了两个道理:

一是,有关大气压的问题,大气压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人类创造着魔力,比如:用吸管喝饮料,中医火罐疗法,输液等等。

二是:更让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凭空想象,要有根据,要善于观察事物,善于研究,从而发现问题。

1、教师朗读“下水文”。

2、学生评议老师的“下水文”。给老师打分,并说出打分的理由。(对照要求)

3、学生就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4、师生交流“下水文”的成败,提出修改建议。

六、习作评议和修改。

1、根据刚才对老师习作的和补充,修改各自的习作。

思考一下:着重从哪些方面来修改?

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3、学生自由选择交流和帮助批改的对象。

板书设计:

作业4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有条理地记叙

最精彩或最关键的部位写具体、写生动

篇4: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2、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3、学习读书的方法。

4、积累踯躅、伫立、颓丧、寂然、突兀、等词语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

2、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

3、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添加图片)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懂文中生字及词语的含义。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此处删除)

二:合作交流:

1、读小黑板上的生词

师生评议正音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汇报

三、品读体验:

(一)请你读读课文,想一想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如果你发现了,请举手示意我。

(海龟是有自己的生存办法的)

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投这句话。如果把探出换别的词,可以怎么说?(伸、露)比较为什么此处用“探”?(探有试探、小心的意思。而伸和露则没有)

2、那只先出来的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了解了大自然的秘密之后,这个问题我们搞清楚了,是不是这篇文章我们就学懂了?(没有)

(二)除了写海龟,还写了我们呢!读读文章,看你读懂什么了。

1、观察——紧张——震惊——悲叹

2、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变化?再读读文章体会。如果你认为理解有困难,可以向周围的同学求助。共同研究研究。

1)紧张:啄,幼龟小心,太弱小了。大小海龟对比图片。

嘲鹰是突兀而来的,幼龟没想到它的致命的天敌会来。这一啄,很可能要了幼龟的命。怎能不紧张?指名读我们焦急的心情。

追问:此时导游的态度是怎样的?(若无其事)你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导游为什么要这样呢?(若无其事:好象什么事都没

发生过一样。因为导游知道这是自然界之道。)

2)震惊:成群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

师引:多少只?(成百上千)怎么出来的?(鱼贯而出)此时从巢到海边有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挡,没有任何保护。

出示图片:看到成群的海龟争先恐后地向大海爬去,你们快告诉它们你们想说的话。

师:是啊,小海龟们快回去呀,你们的侦察兵是我们把它送入大海的,这里太危险了,看呀,你们的天敌来了。

读读这里的句子,应该怎么读.

出示: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天啊,”我听见背后的有人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3)悲叹:这时,几十只幼龟成了嘲鹰、海

鸥、鲣鸟的口中食。再读这句想象当时海滩上是怎样一种景象?学生想象描绘。

师:这种场面真是惨不忍睹啊,太残酷了,所以我们有了这样的悲叹:

投:“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再读:投:向导_______地说:“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4)课文中,哪一句话体现了文章的中心?(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5)你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干涉(虽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

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

6)你知道这种方法叫什么吗?(篇末点题)

7)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可以举出充分事例的基础上,得出一个公认的道理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也可以让读者对文章

所要揭示的中心更加深刻。)8)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应该怎么说

投:人是万物之灵。如果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延伸:

1、问题中的“秘密”指的是什么?

2、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呢?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能自以为是,要听取别人的劝告,不要等造成了后

果,才开始后悔、难过,那样也是于事无补的。

做事情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是不以人为的因素而改变的。)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词语。

2、写一篇关于本课或他人与自然的故事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大自然的秘密

人为救一只小海龟

成百上千的小海龟错误爬出

很多成了食肉鸟的美餐

教学反思: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我觉得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学生自由发言。能联系上下文,谈对向导的看法,谈大家的表现。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时间非常充分。学生们敢于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本节课有欠妥之处。教学最后一环节时要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来说明人类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与动物们共同生存,学生会更加深刻理解动物有生存之道,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如果自作聪明到干涉动物的行为。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款教学设计

1.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读“单元导语”

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

二、导入,读懂题目

1.浅析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3.析题(出示课件:简介孟子)

三、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简单评价。

3.这样吧,你们看一下注释。这篇课文的注释很多,一下子记不住。你可以按照序号,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记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然后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对照注释想想这些字、词、句子的意思。知道意思了,可能读起来就顺了。大家开始做这个工作:标记注释,理解字、词、句。开始吧,给大家10分钟时间。(学生自由读。)

3.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明白吗?

(1)老师范读。语速较慢,生边听边记。

(2)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夸张些。(生练读。)

3.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

四、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1.我问几个问题行吗?第一个问题:“弈秋”是什么意思?讲详细点。很会下棋到什么程度?

2.哪句话说了这个意思?读出来。

3.第二个问题:

4.第三个问题比较难答,他这两个学生表现怎么样?一个一个说。我这里有几个字不明白,想请教你们,能帮帮我吗?

5.最后一个问题: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分析的?先把有关的原句读出来。大家一起读,我看你们的想法一致不一致。“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谁能直接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

五、领悟道理,练习背诵

1.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课文

2.应该怎样读这篇课文?

3.指名读。

4.总结。

二、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学们都表示已经基本读懂了课文。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话,能说说这个故事吗?先看第一段。

3.你能说说这个“游”是什么意思吗? 那你说说,是怎么弄明白的?

4.谁能把二、三、四段连起来说说?

5.什么叫日初出,日初就是日始出这个意思吗?

6.两个小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这两个小孩的争论有道理吗?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有这样的变化吗?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你懂得了什么?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五、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日初

日中

一儿:如车盖

一儿:如盘盂

(近)

(远)

一儿:沧沧凉凉

一儿:如探汤

(远)

(近)

结果:孔子不能决也。

学无止境 【教学反思】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不读,一切精华都不会自动显露出来,只能是纸上的铅字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先在你的嘴上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来。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如此。文言文的“读”如何更有效呢?我从执教《两小儿辩日》做了下面的尝试:

1.初读课文,注意读的层次:文言文的初读可分三步进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出节奏,借助注释读出大意。

2.深入理解,读有重点、目的:文言文的学习不应是串字串句的讲,阅读中应也有研读的重点。如《两小儿辩日》中我把两小儿的对话作为研读的重点,课堂中让学生静静地读,探究地读,读中理解,读出理解。

3.创设情景,读出情趣或品读感悟,积累语言:《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对太阳的认识主要是对话表现出来的,而对话又是辩斗的形式。学文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模拟辩斗的情景。同桌读,表演读、创造性地读,学生读、辩,情绪高涨。通过这些不同形式,层次的“读”,学生们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并学会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增进了对文言文的喜爱,培养了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课文的表达顺序。

3、从郝副营长的神情、谈话和行动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从郝副营长的神情、谈话和行动中,理解先烈对未

来的憧憬和无私奉献精神。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出示作者王愿坚,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例: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师相机补充: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就是王愿坚与陆柱国合写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写的另一个感人的故事《灯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2、我为什么会由一声赞叹想起往事?(因为郝副营长看到插图上的灯光、憧憬未来发出了同样的赞叹“多好啊!”)

3、这些赞叹全是因灯光而引起,请划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4、读读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思路: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在憧憬什么?

5、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联系生活实际)

6、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内容。

四、总结

你觉得题目“灯光”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感受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五、板书设计

11灯光

郝副营长 看图憧憬

燃书献身 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

参赛者信息: 姓名:宋艳妮

在文库平台的访问链接: 省份:陕西省

学校全称:淳化县方里镇夕阳学区 通讯地址:陕西省淳化县方里镇夕阳学区 邮编:711207 联系电话:***

下载六年级语文下册《走向生活》教学设计-教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语文下册《走向生活》教学设计-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懂得“穷”并不可怕,它也许是促进人们奋发进取的动......

    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

    六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热门18篇)

    写写帮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18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篇一: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意图本设计将......

    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l)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

    六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启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启蒙老师的美好品质。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指导学生从文章的内容联想开去,即联想自己的小学生活实......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第十二册:11《草船借箭》(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姓名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

    六年级下册语文 2、大卫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小学导学案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单元第一单元主备人课题2、大卫学习内容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美国作家亨里德*房龙《圣经的故事》改写的。课文讲的是在三千年前的以色列,有一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