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4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6《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

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

春节各地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7《藏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如上海石库门、x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三、了解民居特点

.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

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七、拓展阅读:这篇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板书设计: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歌曲《我们x疆好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动漫歌曲《我们x疆好地方》,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

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

2.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3.讨论: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板书:苦甜)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A.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新课标第一网

B.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A.“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谁能想到”“谁又能想到”两个感叹句。看图片,认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

B.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c.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诗人艾青曾深情吟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3)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5自然段,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A.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

B.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3.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和田的维吾尔

苦→甜

热爱生活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激发习作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指导学生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自读,认真修改。

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

二、全班评议

.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楚具体等,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三、形成作品集

.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

2.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起个醒目的题目。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背诵文。根据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前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

教学时间:

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文,再跟老师读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

.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四、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时(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题,齐读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文,梳理学法

.自由读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文主要讲了一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二)读熟文,自学理解

.自由读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下收集资料,将内学习延伸到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文。

.以表演的形式复述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2《匆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会本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前准备

.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3.《匆匆》flsh字幕朗读作品,文重点句子的。

时安排: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指名背诵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名言、警句。

师: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匆匆》。(板书题)

二、读通文,整体感知

.: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朗读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练习读通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6.练习把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7.你对题怎么理解的?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

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4.有感情齐读本段。

◇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在 时候,时光又

溜走了。)

◇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外作业,内化感受

写一篇读后感,下与同学交流。

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会本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前准备:

.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时安排: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

.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前搜集的资料。(林清玄193年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板书:桃花心木)

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读熟文,学习生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的生字的。(喜欢做的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出示)

萎()秧()番()锻()勃()

委()殃()翻()段()脖()

4.练习把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

.读文,想想文写了一什么事?

2.边读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第二时

一、自主品读,理解文

.读文,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2.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回答同学们这些问题。(尽量用书上的话)

二、引领研读,感悟道理

◇出示: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指名用疑惑的语气朗读育苗人奇怪的举动。

2.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你想问育苗人什么?

3.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他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读书中句子,然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

2.他的笑是什么意思呢?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

3.“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吗?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说种树人的话。

◇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生活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3.有感情地朗读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三、拓展延伸,感悟表达

.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2.我们以前学过哪借物寓人的吗?

3.有感情地朗读文,体会这种写法,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读了《高原红柳》,你想到了什么?

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她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

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

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春天来了,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了鹅黄的嫩芽,接着长出一片片绿叶。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

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他常说:“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

记得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湛蓝如洗,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树下。柳林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内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个援藏的同志说:“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他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大家说:“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x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x藏札根的。可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接着他又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讲:“我们援藏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x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x藏!”

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他同期援藏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

4《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

3.体会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前准备:

.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文最后一段的。

时安排:1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

二、初读文,了解大意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文分段,看看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自学感悟,理解文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默读文,找一找画一画:“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手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前准备:

.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

时安排:1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文,理解大意

.自已读一遍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自读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优点

缺点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文朗读两遍。

.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学习本单元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

“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

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

“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2、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前准备: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时安排:3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充分准备

想: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

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第二、三时

(习作)

一、明确要求、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二、习作指导

.回想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的。(可翻阅手头资料)

2.同桌交流: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习作指导自然化)

三、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四、习作欣赏

.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五、习作修改

.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的语句等。

3.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交流对学过的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前准备

.重新阅读本组几篇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阅读同一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文或以前学过的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日积月累

一、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二、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四、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五、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成语故事

一、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二、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四、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供学生阅读。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能够运用联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3.体味诗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教学难点:

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忆,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成长中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们频频向童年挥手作别,走向我们自己的路。板书课题《我们上路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句子读准、读通顺)3.指名读课文。

4.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请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用笔标出来。2.学生通过朗读,全文分三部分(第一节:虽然我们很稚嫩,但我们还们还是上路了;第二节:路上可能遇到美丽也可能有挫折,但我们决不后退;第三节: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脚踏实地。)

3.分三部分指明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深入理解诗句,体会全诗思想。

1.自由读每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触作上记录。2.在小组内交流。3.在全班进行交流:

(1)教师重点点拨“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象征的意义。相思鸟:指美丽的爱情;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业;

橄榄树: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铃: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2)理解“风、雨、雷鸣电闪”各比喻了什么?(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中的挫折等艰难考验。)4.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1)自由用喜欢的方法朗读。(2)在班级表演读。(师配乐)

五、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创作一首同一题材的小诗或者替作者补写其他你觉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节。2.给学生时间练笔,然后请学生在班上朗读。3.总结:

这节课,我们明白了我们要告别父母,告别呵护,告别童年独自“上路”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人生的际遇顺逆交错但不能因此畏缩不前,要勇往直前,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六、作业:

完成《天天练》相关作业。【板书设计】

我们上路了

相思鸟:指美丽的爱情;

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业;

橄榄树: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

曼陀铃: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学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父母的呵护关爱,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走好人生之路,远比学步艰难,需要付出勇气和毅力。3.学习生字,掌握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通过记叙作者看着自己的孩子学会走路时摇晃、踉跄和摔倒的情景,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走好人生道路的嘱咐和期望。2.了解作者:

赵丽宏: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生于上海市区。1968年高中毕业后到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种过田,学过木匠、当过乡村邮递员。在插队期间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在《萌芽》杂志任编辑,后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大兼职教授,全国政协委员。

3.再读课文,然后交流词语意思,提出不理解的词语。4.开展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作好旁注。(2)小组交流,相互启发。(3)汇报交流,点拨引导:

重点讨论以下句子含义:(尊重学生多元感悟)(1)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

(2)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3)你的额头留下了难以消退的伤疤,这是你学步的代价和纪念。(4)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请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谈谈你的理解。)

5.讨论:父亲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着儿子学步的? 6.感情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美: 本文语言亲切委婉(第二人称),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许多话语哲理性强,耐人寻味。7.布置作业:

(1)完成《天天练》相关作业

(2)积累有关AABB、AABC等形式的成语 【板书设计】

学步

父母的欣喜

儿子的高兴

儿子会走路了

走好人生之路

父母的担心

儿子路上的危险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内容

二、展示目标(同上)

三、学习新知:

1.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2.找生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中作者回忆了自己小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后一天——即将分别的感人情景。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心理,描绘师生之间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作者在学校最后一天的回忆和留恋之情。)3.生读文,找出感受最深的地方。(1)老师对学生的爱:语言描写“中学的老师要严格的多,你们要继续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我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我对你们说的都是心里话,记住我的话吧!”“吹得不错呀,斯巴多尼!”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嘱咐。动作描写“揉了揉他的头发”,体现老师对学生的浓厚感情。

最后一段其实含蓄地点明了作者的情感,也可以看作文章的精彩点题之笔。“等我回到家里,如果我做了什么后悔的事,那就是不得不洗去脸上的唾沫印儿,”是说“我”极想留下一些什么学生的东西作为永久的纪念,所有没收上来的东西都已经还给了学生,只有这“唾沫印儿”是学生主动给予的,“我”极为珍惜,不忍洗去,也就是含蓄地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不舍,对学生的爱。

(2)学生对老师的爱:“噙着泪水”、“团团围住”、“热泪盈眶”、“挤”、“抽噎”等等。“拥抱”、“吻”、“抓”、“拉”、“塞”,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同学们对老师的依依不舍之情。

4.写作特点:(1)本文是回忆性叙事散文,以时间为顺序组织全文。(2)在行文上富于变幻,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行文方法。5.练习:我的学生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6.小结:主题思想

四、作业:拓展延伸,写一篇同题作文 【板书设计】

对学生的爱逐一描述

时间顺序

对学生家长的回忆

对学校最后一天的留恋

对校园的不舍 《万岁,母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结合自己经历体会莘莘学子对母校的深情。3.反复诵读,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内容

二、展示目标(同上)

三、学习新知:

1.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2.找生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万岁,母校》是一首现代叙事诗,这首诗通过叙述母校校庆时学生纷纷回母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赞美之情。)3.分层次,概括内容。

(1)第一、二小节,点出建校五十年许多学生重新回到母校的感受。

(2)第三至七节,介绍了不同职业的学生。再现了当年母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3)第八至十一节,描述了师生共聚的感人场景。

(4)理解最后一小节。指出从母校毕业的学生,奔赴祖国四面八方,在不同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体现母校的作用,培养我们成为祖国明天的栋梁。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5.找学生朗读。6.分组比赛。

四、编排情景剧《20年后再相会》

五、生谈感受。

六、作业:

1.写一篇作文《20年后再相会》。2.描绘20年后的校园景象。《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自传体小说的节选,教学时应根据自传体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应用到平时的写作指导中,同时还应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方法。【教学重点】

抓住外貌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请大家说说,你在假期里见到了童年的朋友了吗?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他的童年的朋友,会是谁呢?是不是跟大家一样,写的也是他童年的小伙伴?要知道答案,我们今天就一同走进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吧!

二、作家简介

1.你了解到高尔基的哪些情况。(提问学生,先由学生先说一说)2.教师补充说不到的情况。

三、课堂互动过程

(一)1.生字词语音检查(加点字注音)

先由教师出示卡片(或ppt课件),列出下面词语,提问学生。咕哝()噗噗()发绺()颤动()胸脯()兜起来()马鬃()诅咒()两颊()镶银()嗅烟草()

然后由课代表,教学生拼读这些词语,并当场听写出“噗噗”“发绺”“兜起来”“马鬃”“诅咒”这几个词语。

2.各学习小组根据课文,各提出一个问题考察其他各组。3.课堂讨论:本课中的外祖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老人家? 4.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作为课堂练习(1)本文采用第几人称进行叙述?

(2)本文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

(3)本文出现的人物有哪几个?为何要简单的交代母亲?

(4)课文采用外貌描写的方法,请问作者具体写到了外祖母的方面?

(5)课文有几处写眼睛,为何要突出的写她的眼睛呢?(体会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

(6)课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问:有哪几句是比喻句?本体、喻体分别是什么?

(7)课文出现两个破折号,作用是什么?

(8)结尾段的“黑暗”指什么?“光明”又指什么?

(9)为什么说外祖母“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四、课堂互动过程

(二)抽出本班的两个男生,要求学生当堂完成100字的人物外貌描写比赛,看谁写得快,描写得象。

五、课后练习

1.收集开学第一个星期本班发生的主要事迹,在练习册中写出三四件。2.对课堂进行的外貌描写进行补充完善。《综合活动8》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作者生动细腻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人物的特征,运用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设计思路:

教这这篇文章时,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明确文中刻画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然后进一步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这让学生朗读品味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完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童年灿烂总让我们回味,特别是陪伴我们度过那些愉快的日子儿时朋友更让我们怀念。不知你们的童年朋友是谁?他(她)为什么会让你如此难以忘怀?请说一说。下面我们来看看高尔基《童年的朋友》又是怎样的一位朋友吧。(板书课题。)2.作者介绍。可学生来介绍。

二、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文章。

1.快速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的障碍。2.文中外祖母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划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三、检查自学的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噗噗咕哝绺鬃诅咒(让学生注音后,再全班集读)

2.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慈爱、温柔、纯朴、勤劳、坚强、乐观。3.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放声朗读你喜欢的语句,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读后请在小组内讨论,各说出你喜欢的原因。然后请代表在全班作总结。

四、深入探讨,交流合作

1.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2.外婆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婆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为什么? 明确:1.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活力、愉快、温暖。

2.因为她不仅善良,有爱心。还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给了我关怀,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3.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在班上交流。

五、简结转新

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六、课后作业: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请你认真观察给你上课老师的眼睛,练习写一段话。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主备人:池雅芳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秆、绣、赤”等31个生字,会写“翠、衬、衫”等4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单元教学重难点:

1、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教学课时安排:

《翠鸟》

2课时

《燕子专列》

2课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课时

《路旁的橡树》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4课时

5、翠鸟

教材分析:

本文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同时,表达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本文语言浅显、生动,学生初读课文,大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将其表达清楚的。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与学生一起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鸟”入手,引入新课

1、生活中,你常见和了解哪些鸟?它们有什么特点?

2、师: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是大自然中的精灵,总是唱着动听的歌。在鸟的大家族中,有一种鸟,叫“翠鸟”(板书“翠鸟”,引导学生注意“翠”的写法。)

二、自读自悟,了解内容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默读思考: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自读课文,说说所了解到的翠鸟与其他的鸟有什么不同特点。

三、检查自学,生生交流

1、指名读课文,就难读的部分指导读好。

2、交流:你了解了翠鸟什么?从哪里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翠鸟的特点,体会词语的意思。

①既然翠鸟颜色如此鲜艳,为什么不叫“花鸟”或别的什么,而叫“翠鸟”呢?(通过理解词语和观察图,理解: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都是绿色,大多数羽毛也是绿的,当然可以叫翠鸟了)

②对比出示以下两组句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翠鸟速度快的程度。生先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不同之处再交流。

A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B翠鸟离开苇秆,很快飞过去。

A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B翠鸟蹬升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四、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1、互相检查是否认识了11个生字。

2、书写生字

(1)自主记忆生字。

(2)点拨字形:

重点指导部件比例的大小: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3)书写练习。

五、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导言:我们了解翠鸟,能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论后,再练习读。

(1)外形部分,要突出翠鸟的色彩。

(2)捉鱼部分,要读出翠鸟速度之快。

(3)老渔翁的话要读得语重心长。

二、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针对“喜欢”,读书讨论

1、从课文的哪些部分看出“我”喜欢翠鸟呢?

请学生默读课文,快速找出。

A、想抓一只饲养;B打消了捉的念头;C远远地看,希望它多停一会儿。

2、抓住矛盾处,引发讨论: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是因为“喜欢”,为什么“我们的脸有些发红”呢?

(通过讨论,学生要清楚:想拥有翠鸟,虽然出于喜欢,却是伤害野生动物的想法,真正的喜欢,真正的爱护,就应该让它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生活。)

四、布置摘记:

在学习中,抄下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板书设计:

翠鸟

爪子----------小、红 头-------橄榄色、翠绿色 翠鸟羽毛背-------浅绿色颜色鲜艳 腹-------赤褐色小巧玲珑 眼睛-------------透亮灵活 嘴巴-------------尖、长

6、燕子专列

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景较浓的文章,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专列》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

6燕于专列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根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子(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3、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4、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

自己练习讲一讲。

B

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6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5、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五、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4、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摘抄好词佳句。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材分析: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本篇课文语言浅显、朴实,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领会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词)。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投影插图,导入新课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云,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咆哮、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

3、边读边思考: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讲述。

2、指名讲述。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五、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已练习读。

2、小组内读,评议后再练习。

3、指名读,师生评议。

(1)第1自然段要读出小村庄环境之美。

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呀!是谁毁了的呢?

(2)深入学习2、3自然段。

①理解第二段第三句话。具体给这十几户人家取一些名字并描述他们的行为。

②把“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

③说说对“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这句话的理解。

④朗读指导:读出小村庄人们的行动以及村庄变化的过程。

(3)学习最后两段。

①去掉“还”字跟原句比较,找出问题的实质。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大雨没喘气”和“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体会悲惨的无法挽回的结局。

③过渡:事实正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在享受了斧头带给他们的好处之后,最终还是让这些斧头给毁了一切。

④“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你能具体说说吗?

⑤议议如何读好这两段,再试试。

二、总结全文。

1、有感请地朗朗全文。

2、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什么?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给每个生字组词。

2、认记字形,交流方法。

3、点拨字形: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独体字作偏旁时具体形状要发生改变,如“葱”中的“心”、“砍”的“石”。

4、书写练习。

四、作业:

1、抄写自己认为意思深刻的句子。

2、记下一则广告,想想根据本课内容,你会写一句什么?写下来。

8、路旁的橡树

教材分析:

教学这篇略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要注意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形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课件: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C、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D、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设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词语表词语。

五、板书设计:

粗壮

工人

8.路旁的橡树

结实

工程师

挺拔

爱护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级中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 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牌; 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交流思路

1、学生分小组交流。

2、学生交流习作主题,习作内容。

3、学生全班交流,打开作文思路。

三、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1)在小组内展示(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句描写的景物特点。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备课地点: 主备人: 参加人: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主备人:王丹丹

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以“可贵的亲情和友情”为专题,先后安排了《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帐单》四篇课文,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还有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的每项学习内容和活动,都将围绕着该专题展开,以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诠释、实践这个专题,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地感受这份人间真情。

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中有所涉及,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好汉查理》。

一、二年级都有几篇课文是讲爱的内容,到了四年级也有关于爱的专题,可见,编者十分重视人文教育,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本册内容有所拓展,也更为深入。课文围绕“爱与真情”,配以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将该活动穿插于单元教学之中:在第一篇课文后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任务,体会、寻找父母对自己的爱;第三篇课文后给予综合性学习的提示:怎样回报父母的爱;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都是围绕这一活动展开的。可以说,课文的学习为“综合性学习”引路导航,“口语交际”、“展示台”让“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景再现,“习作”则是“综合性学习”后的真情实感的表露。

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42个字,正确读写4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重难点:

1、按一定顺序具体说写好一两件事,写出父母对自己的爱,表达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写后修改的好习惯。教学时间安排: 《可贵的沉默》 2课时 18 《他是我的朋友》 2课时 19 《七颗钻石》 2课时 20* 《妈妈的帐单》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4课时

17、可贵的沉默

主备人:王丹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3、体会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情绪的变化,懂得关心别人。教学难点:体会沉默的可贵。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1、课件播放音乐《祝你生日快乐》

2、师:你们听到这首熟悉的《祝你生日快乐》想到了什么?

关于生日这个话题,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感人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

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简单说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三、读中感悟,理解内容

1、过渡: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课文,走近孩子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来体会这“可贵的沉默”。

(1)(课件出示两幅插图)第一幅图中同学们表现怎么样?而第二幅图呢?

(一图中同学们高高地举着手,很高兴,神气十足,有的站起来,二图中同学们低着头,不说话,眼睛不敢看老师,沉默了)

(2)小组学习:找出从课文中与两幅插图相关的句子读一读。(3)指名读读找到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师:谁能读得更好?

遇到读地好的学生时,教师相机指导:你读得这么好,你注意了句子中得那些词语?(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这些词语体现了什么?(孩子们非常兴奋、骄傲)

齐读

(4)师:谁再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课件出示)我的情绪迅速传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亮,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再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师:你过生日父母为你准备了什么?你心情怎样?那我们一起配合读出这股高兴劲儿。看老师的手势,老师抬手你们就接着读。

师: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啊,这么多啊!我的情绪迅速地传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手势)生接着读。

(5)师小结:多么幸福啊,父母的的爱孩子们感受到了吗? 板书:感受 父母的爱

2、师过渡:孩子们会感受爱了,这还不够,老师还要寻找蕴藏在孩子们心中最珍贵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我们接着看课文。

(1)(课件出示图2)师:这幅图孩子们的表情和上次有什么不同? 他们为什么沉默了?划出写孩子们沉默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过了一会儿,几位女同学沉静地举起了手。

师:那些词语体现孩子们沉默了? 指名读,齐读

(3)(课件出示)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师: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大家感到教室里寂然无声吗? 指名读一读,评一评。

师:孩子们为什么继续沉默着?(孩子们感到非常羞愧,不好意思看老师)我们都能体会此时孩子们内心的感受,大家一起读这段。

(4)师:就这样(课件出示)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师:为什么犯了错误还说他们可爱?

师:在沉默的一分钟里,他们可能在想什么? 师: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什么?

师小结:是啊,在沉默中孩子们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板书:回报

5、师小结: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大家明白了吗?(因为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所以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6、过渡:老师的语气渐渐缓和下来,她原谅了这些可爱的孩子,同学们有什么表现呢?教室里的气氛又是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倒数第4段。

(课件出示):

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道道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师:这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孩子们的心情轻松多了,我们轻轻松松来读这句)

生齐读。

(课件出示):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师:这时的热闹与沉默前的热闹到底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热闹,这时的热闹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热闹)

7、师:孩子们是怎样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呢?齐读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

四、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1、师过渡:同学们不但感受到父母的爱还懂得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大家回忆一下,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你准备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学生畅谈。

2、师:有一首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我很喜欢,歌曲中表达了女儿对妈妈的爱。大家在优美感人的弦律中尽情地写吧!

(课件出示)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学生写后指名读。

师小结:我相信你们的父母一定会很感动,我也相信你们一定会说到做到。

3、师总结:同学们,爱是永恒的,爱也是相互的,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希望孩子们都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这样你会发现自己更快乐。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父母的爱永远是你最宝贵的财富!(课件出示)

板书: 17 可贵的沉默

感受 父母的爱 回报

18、她是我的朋友

主备人:王丹丹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3、学习阮恒珍惜友情、舍己为人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学习阮恒珍惜友情、舍己为人的精神。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指点“恒”的读音。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通过预习课文我们还知道课题“她就是我的朋友”这句话就是阮恒要救小姑娘的原因。

3、示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A、请一个同学来读读。B、从这篇课文的预习要求看,共讲了三方面。[介绍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概括了主要内容;提出了预习的要求。理解“挽救”、“垂危”。]

2、这篇课文非常的感人,下面首先请同学们听录音,想想看:A、播音员阿姨是怎样的读的?你能像她那样读吗?你能达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目的吗?B、想想阮恒献血的经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画出描写他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作标记。C、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欢的记号标出。

3、交流:A、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请读一读,再说说你觉得它为什么感人。B、课文中5--11自然段讲的是阮恒献血的经过。请你读出描写他献血时神态、动作的语句。C、分别指名读读1----4自然段、12----14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D、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休克 输血 迫在眉睫 阮恒 草垫 擦拭 抽泣 捂住 呜咽 竭力 E、分小组读课文。

4、这篇课文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这篇课文分段。请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5、请运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

6、朗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输血的?请用三角标出关键的词语。并画出有关的重点句。

2、出示:A、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B、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C、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3、交流:A、“迫”的部首是{ },再查{ }几画,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 逼迫;b 急促;c 接近“迫在眉睫”中的“迫”的意思应为{ }。B、用“如果.......就.........说话。C、小姑娘的急需输血的这种情况还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呢?D、指导朗读。

4、小结:A、结标。B、提示下节课的内容。阮恒正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主动献血的。他是怎样献血的呢?阮恒具有怎样的品质?这正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第二部分,抓住阮恒献血时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2、讲读课文第三部分,了解阮恒献血的原因,体会他的高尚的品质。

3、对照课文插图,想象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能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A、出示生字词。B、昨天我们又学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部分讲了什么?

2、小姑娘生命危在旦夕,输血迫在眉捷,这时阮恒举起了颤抖的小手,阮恒是怎样献血的呢?他为什么要主动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这就是这一节课学习的重点。〔借机点出教学目标〕

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A、一阵沉默之后,阮恒是怎样举起小手的?请划出有关的动词。想想通过这些词说明了什么?B、课文从哪一小节开始真正写阮恒献血的?他开时表现怎样?划出有关的语句。C、献血时,阮恒为什么不停地哭?请找出这样的句子,用三角划出表示“哭”的意思的词。

2、以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A、出示: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B、出示: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C、出示: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抓住情感的变化来体会人物紧张、痛苦的复杂内心。〕

4、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层次。

5、对照插图,复述内容。

6、小结。这一段真切地写了阮恒输血时的动作、神情以及小作者的感情变化。

三、讲读课文第三部分:

1、阮恒为什么哭得很伤心?他为什么要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

2、、交流。

3、你从这里能看出阮恒是个怎样的孩子吗?注意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

四、结标、质疑:

五、对照插图,想象说话。要求:认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画上各个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他们的心情怎样。〔可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重点说。〕

六、作业:

1、摘抄表示“哭”的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试图{ } 竭力{ } 安慰{ } 持续不断{ }

3、填空。

他眼睛{ }着,用牙{ }话中,可以看出阮恒的心情[ ]

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 }。

抽泣。从这句 19七颗钻石

主备人:王丹丹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重难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1、交流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简单交流。

2、交流作者。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字音,看准字形。

2、小组开火车读课文。

三、认字。

1、读准字音。

“竟”“匆”为后鼻音,“绊”“咽”为前鼻音“葱”“凑”为平舌音,“瞬”为翘舌音。

“咽”为多音字。

2、开火车认读。

3、记忆字形。

4、组词竞赛。

5、开火车认字组词。

四、写字。

1、重点指导:

(1)“渴”“沫”“涌”左边相同,都是三点水。(2)渴—竭、哀—享联系记忆。

(3)“累”下边不是“系”,“舔” 右下部不是“小”字。舔—添(4)“凑”的左边不是三点水,“沫”的右边不是“未”。

2、学生书写。

3、听写。

第二课时

一、通读课文,提问。

1、接力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2、学生全班交流。

二、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教学。(1)齐读第一自然段。

(2)由泡泡中的提示语“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引导第一自然段表达的主要内容。

(3)抓住“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

2、主体部分教学。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 鲜的水流。

(1)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2)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3)水罐变成银的:引导学生由第一自然段“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

(4)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快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5)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别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

3、重点理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

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喝,从而得出“爱心”主题。

三、升华内容。

1、理解课题。

思考: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四、课后延伸:课后选做题。

20妈妈的帐单

主备人:王丹丹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引导学生回顾《可贵的沉默》的主要内容,相机提问激趣。

《可贵的沉默》中孩子门懂得了回报父母的爱,着篇课文中的小彼得又懂得了什么呢?

2、结合连结语的提示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渎课文理解。

1、提出默读要求。

2、学生默读思考。

3、学生汇报。

三、再读课文理解。

1、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帮助理解课文。

2、重点问题交流:

(1)你怎样看小彼得的妈妈把60芬尼放在餐盘旁的作法?(2)如果妈妈的帐单上不写“0芬尼”,你认为该写多少?

四、课堂延伸。

1、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帮助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主备人:肖蓓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归类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2.了解乐府诗《游子吟》的大意。3.展示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

4.体验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对自己的爱。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父母。【教学重难点】

1.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爱,并表达出来。2.习作。【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识字卡片,挂图等。【课时安排】 四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口语交际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先讲述关于父母之爱的动人小故事,然后激情导入: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世界上最亲情的爱是父爱。我们每一天对生活在快乐的日子里,在父母的关怀下健康成长。能不能告诉老师,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呢?

2、教师提示:爱的方式不同,如生活中的爱、生病时的爱、学习上的爱、游戏中的爱等等。你愿意介绍哪一方面父母的关爱呢?

3、教师激励:请同学们准备一下,今天我们就来一个口语交际大赛,说一说父母是如何关爱我们的。比一比谁说得好。有信心吗?(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二、准备发言

1、想一想父母关爱自己的事情。把事情的过程想完整。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3、小组交流。每人说一件事情,谈谈父母的关爱。

三、小小比赛会

1、教师提示:

(1)比赛主题:谈谈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2)比赛方式:个人介绍。

(3)教师提示: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提醒学生口语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如,谈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可以只谈具体的事情,也可以结合感受来谈。其他学生当评委,等同学讲完后,评价一下他讲的如何。

2、学生比赛

3、学生评价。

四、讨论交流

1、教师启发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父母这样爱我们,我们应该如爱自己的父母呢?

2、分小组讨论:谈谈应该怎样爱自己的父母

3、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4、集体讨论:如果自己在向父母表达爱时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应该怎么办? ① 不会向父母表达爱,怎么办?

② 自己想向父母表达爱,但父母不同意怎么办?

③ 你在向父母表达爱时,遇到什么困难或问题,说出了,大家帮帮你。④ 如父母不在了或父母不在身边,你应该怎么办?

5、大家互相交流,想办法,出主意。生活拓展

自己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感动一次。与自己父母一起交流一次,体验爱和亲情。

动手做一件小礼物,在父母生日时送给他(她),让父母惊喜一次。

第二、三课时习作教学

【课时目标】:习作指导与评价

一、启发谈话,导入激趣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每一个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把自己的心里话用优美的语言写出来,就是很棒的作文了。大家愿意写出来吗?

2、指导阅读习作提示

二、充分交流,开拓思路

1、习作前小组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

2、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强调:在习作时,想想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如何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完整,写清楚。要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写出自己心里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3、再读习作提示,拓展思路。

三、范文引路,激发兴趣。

1、范文引路 ①出示范文

生日礼物

今天是我的生日。

以前,每年过生日,爸爸妈妈总是给我买来许多好吃的和好玩的。可是,今年却不同了,我过生日这一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地球仪。难道这就是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吗?我瞧了一眼,很不高兴。

晚饭后,妈妈拿出地球仪给我讲了起来。妈妈指着地球仪告诉我哪里是高山,哪里是大海,哪里是南极,哪里是北极,哪里是中国,哪里是我的家乡……我越听越有趣。啊,多么好的生日礼物啊!

原来爸爸妈妈是为了让我开阔眼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我高兴地说:“爸爸、妈妈,我明白你们为什么给我买这样的礼物了。”

老师点评:由不喜欢到喜欢,写出了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自然贴切。爸爸妈妈的爱是多么有价值啊!

我给妈妈买礼物

平时,都是妈妈给我买礼物。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决定拿出平时节省下 来的零花钱给妈妈买礼物。

到了商场,一看,东西真多啊!我一个柜台一个柜台地去挑选。最后,我看中了一枚胸花。这枚胸花是白颜色的,四周镶着一颗颗亮晶晶的珠子,看上去闪闪发光。我想,妈妈带上它一定非常漂亮。于是,我就把它买了下来。回到家,看见妈妈正在厨房里。我连忙走上前去,双手托着胸花,说:“妈妈,这是送给您的节日礼物。”

妈妈高兴极了,伸出双手接了过去,说:“唉呀!真是太漂亮了。谢谢你,我女儿长大了。”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真高兴。

老师点评:开头交代了买礼物的原因,亲切自然;中间写了买礼物的过程,十分具体。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妈妈见到礼物后的高兴心情和对我的夸奖,十分有趣。

2、教师点评和小结: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点评习作的示范作用。

四、自主习作

1、教师提示:

①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较啦清楚。

②要注意把事情经过 写具体。人物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神态有什么变化,心情有什么变化等,要写具体,力求写得活灵活现。③结尾要自然,要写出自己的快乐心情。

2、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五、与家长交流评议作文

1、把自己的习作读给父母听,并请父母提出修改意见。

2、在家长提出建议的基础上,自己修改文章。

3、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自己先说说自己的文章最得意的地方或特点。

3、读自己的习作。

4、同学初步评价习作,合作批改。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5、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再读一读。

6、自己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我们的汉字最有趣,有的字就像孙悟空一样,会变化意思。读一读下面的巨资,你能够理解带点的字的意思吗?

2、指导学生读句子。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明亮的月光,照在静静的原野上。弟弟把我的零用钱都花光了。

3、组织小学生讨论,练习句子理解字的意思。明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

【在第一个句子里,“光”是“只、单”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里,是“光线”的意思;第三个句子里,是“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的意思。】

4、拓展练习:此外,“光”还有多个意思,(出示小黑板)(1)景物:如,风光;(2)光彩;荣誉:为国增光;(3)比喻好处:沾光;(4)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5)明亮;光明;(6)光滑;光溜:这种纸很光;(7)身体露着:光着头。谁能根据其中的一个意思来说一句话呢?比一比谁聪明。

5、下面我们理解第二组句子。他从信封里抽出信纸,展开来读。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

赶车人把鞭子一抽,马儿就飞跑起来。

6、组织小学生讨论,明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

在第一个句子里,“抽”是“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来”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里,是“(植物)长出”的意思;在第三个句子里,是“打”的意思。、拓展练习:关于抽字,还有有一些其他的意思。如“抽”还有:(1)从中取出一部分:抽查;(2)吸:抽烟;(3)收缩:这件衣服刚洗了一次,就抽了不少。【出示小黑板】谁能根据其中的一个意思来说一句话呢?比一比谁聪明。

8、我们再来读一读上面的句子,看自己能否发现这些特点。你能否可以仿照例子 说一些类似的句子呢?(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预设:如第一组:“妈妈不光为我做饭洗衣服,还教我读书。”“明亮的灯光,洒在我的作业本上。”“我很快就把饭吃光了。”第二组:“爸爸从书架上抽出了那本他最珍爱的书。”“小麦抽穗了。”“他把鞭子挥一挥,猛抽了一下。” 】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谁能正确地读一读下面的短文中的字。① 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字音。② 同桌互相检查。

③然后教师抽查本班学生认读情况。【指明学生读,开火车读等】

2、比一比谁聪明,谁能说说认识的字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认识的字基本上是带“木”字的形声字。

3、看一看谁细心,谁能说说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 【“桐、桑、棕、橡”是后鼻音,“桑、棕”是平舌音】

4、赛一赛,谁读的准。

5、自由读韵文。比一比谁先背诵会。

6、说一说你在读韵文的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关于树木的常识。

(二)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课件

2、教师点拨提示:乐府诗《游子吟》,诗的大意是,孩子要离开母亲远行,母亲一针一线仔细地为他缝制衣衫,针脚缝得密密的,担心他不能早日归来。母亲的关怀就像春天的阳光,哺育了小草,这样无私的母爱,做子女的如何能报答得尽?

3、自由读诗句。

4、说一说对诗句意思的大致了解。

5、练习背诵诗句。

6、拓展延伸: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三、展示台 【让学生课前准备自己要展示的内容】

1、激发情趣、启发谈话

我们班级里有很多小能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今天我就给大家一个机会,让每一个人都展示自己风采。你可以朗读,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手工制作,还可以展示自己画的图画,还可以唱歌或表演舞蹈等等。我们先分小组展示,大家可以在小组内演一演。

2、分小组展示。每个活动小组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让学生在全班汇报之前进行组内“演练”。

3、组织交流、展示风采 ①学生展示。

②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注意要以鼓励为主,同时巧妙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争取做得更好。

4、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①自己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

②小组同学帮助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

下载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25课《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彤、陪‛,会写‚彤、霞、陪、趁‛,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单元计划 主备人:宋佳敏 一、主要内容 本单元包括三篇精读课文,故事两首《乞丐》和《嫦娥》、《西门豹》和《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夸父追日》,语文园地包含“口语......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苏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能源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汇编)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六年级第二学期使用。 一、教材的基本结......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一、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

    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爱满人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

    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1《夏》 2《古诗两首》 3《密西西比河风光》 4《黄山松》 积累与运用(一) 5《冬阳•童年•骆驼队》6《唯一的听众》 7《学会聆听》 8《回忆爸爸》 积累与运用(二) 9《恐龙......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82334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六年级第二学期使用。一、教材的基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