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二教案第三课第三节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经济与政治常识 第14、15次课
学时:4 备课日期:2016年01月30日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三课发展中的我国经济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认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我国加强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措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坚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观察、分析社会以及国内外常见的经济现象,能明确分析当今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必然。
2、能够进行正确的经济现象分析,为将来融入经济大潮建设奠定良好的认识基础。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案例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引导学生通过媒体资料和前边讲过的内容分析美国的这场次贷危机为什么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金融风暴?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危机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吗?面对金融危机我们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面对它?
2、新课讲解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着重讲解资本全球化:资本总是向利润最高的地方流动,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规模加大。跨国公司实现全球资本的流通。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机遇):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挑战):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2、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介绍世界上的主要经济组织有哪些,它们的基本情况和职责,以及我国加入的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二、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
1、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第一,实行对外开放是适应
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第二,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第三,实行对外开放是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要求。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五种基本形式: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发展国际旅游业。
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发展。重点介绍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和我国发展自由贸易区的情况。
3、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有关内容,经济的全球化已成必然趋势,作为东方经济发展中的大国,我们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局面?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我们更坚定的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改革方向,积极引进外资充实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引进来的同时,也积极鼓励中国的品牌走出去,去占有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本,扩大民族工业的实力。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学会用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经济的发展,掌握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为将来积极投身我国的民族经济建设做好准备。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三课第三节
八、教学后记:
讲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意义,先分别介绍每种所有制的含义和特点,明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然后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再阐释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最后讲解为什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首先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然后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实践检验证明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
学生对于重点知识能够基本掌握,并理解我国实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现有分配方式的原因。
第二篇:德育二教案第三课第一节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经济与政治常识 第11、12次课
学时:3 备课日期:2016年01月25日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三课发展中的我国经济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让学生掌握公有制、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概念;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与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意义(解决办法:先分别介绍每种所有制的含义和特点,再说清楚为什么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多种所有制,以及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2、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解决办法: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首先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然后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实践检验证明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案例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向学生提问:我们现在上学的学校是私营的还是公立的?大家将来去企业实习、工作,能否说出我们国家的企业实行哪些所有制,举出例子》
2、新课讲解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公有制经济。先讲公有制的含义: 全民或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就是大家都有,不能哪个私人所有。再讲公有制的几种形式:国有经济也即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经济也即集体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重点讲解国有经济的作用: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以保证国家掌握经济主动权;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以及集体经济的作用:为社会提供大量产品和服务;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61页的资料卡片,课本第62页的案例链接,并可就相关知识举出更多例子。
2、非公有制经济。分别介绍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指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生产或经营服务的一种私有制经济;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外资经济是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在大陆建立的独资或合作合资企业。
这里要讲清楚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区别:个体经济雇佣少量员工,靠个人或者家庭
劳动力来生产经营;而私营经济,一般有八人以上的雇工,剩余劳动是企业主收入的主要来源。
然后再讲私有制经济的作用: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方便;解决相当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为国家提供财政收入;活跃经济,为国家经济增加活力。
3、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首先明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然后再阐释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我国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经济,而不是私有制经济,否则就成为美国、英国那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经济?(我国生产力东西部、城市农村发展不平衡,生产力呈现多层次性,那么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也不应该是单一公有制形式;要活跃经济,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资源和积极因素,就必须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最后讲解为什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实践检验证明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67页的小案例,然后先简单介绍按劳分配的含义,就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劳不得。并补充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预防好吃懒做、白拿白占的心理。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先讲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四种收入形式:劳动力要素收入,资本要素收入,技术、信息要素收入,管理要素收入。投资所得利润,如私营企业主办企业所得利润;存款利息收入;入股分红,虽然你不是企业老板,但你可以在某个企业入股,然后从利润中分得部分红利;偶然所得,如购买彩票中五百万;奖金;津贴,如高温补贴,烤火补贴。
3、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的含义:公道、合理。效率的含义:指工作效率,即单位时间的劳动成效。如张三半小时生产一双皮鞋,而李四需要五小时才能生产一双同样的皮鞋。显然张三的效率要高得多,理所当然,张三应该得到更多的收入。
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我们主张一方面要考虑工作效率,考虑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来分配收入,另一方面还要讲公平正义,要让那些年老体弱者,劳动技能较低的收入较少的人维持生计,以避免贫富差距太大。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体现,只有走共同富裕道路,大家干起来才有奔头,对社会主义才有信心。
3、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结合我国的国情了解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模式,有利于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现在开始了解我们的国情、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将来投身经济建设做好准备。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三课第一节
八、教学后记:
讲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意义,先分别介绍每种所有制的含义和特点,明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然后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再阐释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最后讲解为什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首先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然后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实践检验证明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
学生对于重点知识能够基本掌握,并理解我国实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现有分配方式的原因。
第三篇:德育二教案第二课第三节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经济与政治常识 第9、10次课
学时:4 备课日期:2016年01月22日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二课走近经济圈 第三节了解税收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和税种;
2、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3、掌握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解决方法:先介绍税收的含义和本质,然后说明税收的基本特征,再讲清楚税收三个特征的联系);
2、纳税人和负税人(解决方法:先解释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然后说明两者的关系,并举出具体例子);
3、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解决方法:首先说明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重要性,然后讲述要有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的紧迫感)。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案例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国家的正常运行就需要各种各样的部门和物资,它们的经费来自于哪里呢?
2、新课讲解
一、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税收的基本特征和种类。先解释税收的含义: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有计划地集中社会资金的一种手段。然后讲明税收的性质: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体现着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分配关系。再讲述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最后介绍税收的种类。我国主要的税种有: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关税等。重点了解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增值税,是对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是增值税的纳税人。
2、依法纳税。先解释纳税人与负税人的概念: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再讲述二者的关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向国家多纳税,是纳税人事业成功、经济实力增强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社会认同的成就。现实生活中违反税法的现象: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最后讲解纳税人的权利,是在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基础上,与税务机关义务相对应的权利。
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的权利。主要介绍劳动者的各项权利:平等就业和职业选择权,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
2、劳动者的义务。介绍劳动者的义务:提高职业技能,遵守职业道德。并说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3、劳动合同制度。主要介绍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并说明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原则、协商一致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
3、总结
本节主要介绍了税收的基本特征和种类、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纳税人的权利、作为市场主体的劳动者应当具备的素质。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运转的基本保障,有税必有法。税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基本特征。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民,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自觉依照职业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二课第三节
八、教学后记:
关于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先介绍税收的含义和本质: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有计划地集中社会资金的一种手段。然后说明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再讲清楚税收三个特征的联系。
讲纳税人和负税人时,先解释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称纳税主体;负税人指最终担负税收的单位和个人。然后说明两者的关系,并举出具体例子。
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首先说明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并影响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代表该国的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水平。然后讲述要有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的紧迫感。
第四篇: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三课第二节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 第二节抵制不良侵袭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让学生理解网络、传媒和偶像崇拜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正确对待社会文化的影响;
2、了解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自觉遵守纪律道德,杜绝违纪行为;
3、能运用增强自制力的方法,主动进行自我约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如何开展拒绝沉迷网络的教育(解决办法:教师先要摆正位置,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危害,并给出对策,帮学生戒除网络上瘾);
2、怎样看待青春期的异性交往(解决办法:首先介绍早恋的本质特征,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危害,并与不良风气加以区别,提倡正常交往,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3、如何增强自制能力(首先列举一些不良行为,来分析自制力不强的后果,引出自制力的含义和主要表现,分析如何提高自制能力)。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小案例,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案例中的双方都有哪些过错?然后简单进行分析,指导学生树立是非观念,引出“拒绝沉迷网络世界”这一知识点。
2、新课讲解
一、拒绝不良诱惑
1、拒绝沉迷网络世界。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沉迷网络世界的危害,从而正确认识网络、科学对待网络。引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新闻报道,让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网络虽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也带来了不少困扰; 二是青少年极易成为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的受害者,需要加强鉴别能力,科学理性地看待网络世界;
三是网络游戏可以适当娱乐,但是还有其他更多更好的舒缓减压方式,同学们应该培养广泛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集体活动。
让学生阅读课本87页媒体聚焦,并补充参考书136页的相关资料(1)加以说明。
2、正确对待传媒影响。先让学生介绍对于自己最有影响力的传媒类型、自己喜欢看的媒体板块,然后联系当前社会上的所谓“热门”节目,启发学生思考现在的传媒信息中有哪些是正确的、积极的,哪些是不良的、消极的,引导学生自觉加强分辨,抵制暴力、色情、颓废、无聊、庸俗等不良信息。
让学生阅读课本89页案例链接,补充参考书第138页的相关资料(3),并播放关于整治低俗媒体节目的视频。
3、理性对待偶像崇拜。这个问题需要说清楚三个方面: 一是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正常的心里现象; 二是需要把握偶像崇拜的对象、内容和程度;
三是注意偶像崇拜中的心里健康问题,防止偏执、狂热、幻想,甚至因“追星”而伤害家人和自己等不良现象。
组织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1页的活动天地,补充参考书第138-139页的相关资料(4)、(5),并简单分析说明。
二、杜绝不良行为
1、杜绝打架斗殴行为。这部分可列举学校中的现实案例和新闻报道,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说明,突出打架斗殴的主要动机:冲动莽撞、人际冲突、耍威风。总结出打架的结果,轻则违反校纪校规,重则违法犯罪。
2、杜绝偷窃行为。让学生阅读课本第93页的案例链接,结合身边的案例和新闻,引出“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突出“小偷小摸”正是引发青少年犯罪的根源。
3、杜绝赌博行为。介绍现实中对待赌博的心理:有人错误地认为打牌、打麻将,赢点财物属于刺激性娱乐活动,并非赌博;还有人认为输赢金额不大,参与下也无妨。重点突出赌博成瘾都是从“小赌小闹”开始的,赌博行为导致个人社会责任感、羞耻感、自尊心严重降低,出现道德败坏,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
补充参考书第140页的相关资料(6)。
4、杜绝吸烟酗酒行为。介绍学生中对于吸烟酗酒的错误认识,以烟酒为社交之道德的误解。强调吸烟酗酒是不文明的行为习惯,更是“学生行为规范”明确禁止的,应该自觉杜绝。
补充参考书第141页的相关资料(7)。
5、杜绝早恋行为。结合参考书第119、208页,说明早恋的本质,介绍其引发的危害:容易引起情绪的不稳定,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影响未来前途,不喜欢集体活动,容易引发违法行为。提倡正常交往,防止不良习气。
让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7页的资料卡片,并以相关视频或新闻做补充。
三、增强自制能力
1、科学认识自制能力。可以先从列举不良行为出发,来分析自制力不强的后果,引出自制力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98页的资料卡片,补充参考书第142页的相关资料(8)
2、自觉提高自制能力。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要说清提高自制力的方法,突出关键在于自己有意识的培养。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99页的案例链接。
3、总结
青少年在成长中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正确对待传媒影响,理性面对偶像崇拜,杜绝打架斗殴、偷盗赌博、吸烟酗酒、过早恋爱等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增强自制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三课第二节
八、教学后记:
第五篇: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三课第一节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 第一节加强道德修养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理解道德的作用,掌握“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
2、增强自省、自律的主动意识;
3、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要求;
4、理解良好的道德修养对于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道德对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解决办法:主要分析道德的基本内涵,和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双重意义);
2、如何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解决办法:主要讲解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建设,说明“八荣八耻”的现实意义,联系时代解释“八荣八耻”的内涵);
3、如何正确理解热爱祖国的道德要求(解决办法:讲清爱国是公民最起码的道德,和爱国的主要表现)。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小故事,并补充参考书121页的相关资料(1),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现代社会需要大量志愿者?志愿者要不要拿报酬?志愿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是否有收获?
2、新课讲解
一、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
1、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这部分内容需要讲清楚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价值:对于个人而言,培养良好的道德有利于适应社会生活,促进自我完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社会而言,弘扬高尚的道德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增进社会文明,推动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给学生简单介绍我国社会的道德现状,引出“八荣八耻”提出的背景,补充参考书第148页的补充资料。
2、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课本内容,和参考书第114页,着重介绍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的背景和对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举例子反映“八荣八耻”在当前社会中的表现。
二、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在说理方面注意讲清: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使用具体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联系社会和学生中有关爱国的不正确行为进行剖析,增强现实感。
让学生阅读课本66页的活动天地,补充参考书123-124页的相关资料(4)、(5),和第162页的爱国小故事。
2、明礼诚信。这部分应该从三个方面开展教学: 一是说明文明礼让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的文明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文明礼让成为维护人际交往中友好和睦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使人适应日趋复杂的社会公共生活。
二是提出文明行为的要求,即“讲礼”。解释“礼”是指礼仪、礼节、礼貌,主要表现为仪容端庄、待人和气、举止文明、讲究公德。
三是说明“礼让”的核心,指明实质是尊重他人,不骄傲、不蛮横,正确对待自我,并列举具体表现。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要求”属于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结合参考书第116页讲解,把握好四个问题:诚实守信的含义、诚实守信的作用、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诚实守信和“哥们义气”的本质区别。
3、团结友善。本部分包括团结合作和友善待人两个问题,团结合作在第五课中还会涉及,本节简单说明即可,侧重介绍友善待人。
关于团结合作,学生已有体验和体会,结合同学们的具体感受来说明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然后引出善于团结合作的基本要求。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0页的案例链接,并引用身边事例和生活体验加以说明。
关于友善待人,先概括其含义,说明友善的具体表现,并引出友善待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的案例链接和第72页的资料卡片,补充参考书第128页的相关资料(8)。
4、勤俭自强。关于勤俭部分应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讲清以下问题:勤劳节俭意在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勤劳节俭不可偏废,如何看待校园内的高消费行为,引申勤劳节俭的社会意义。结合参考书第129-132页的内容进行补充。
“自强不息”是本课的重点内容,结合参考书第117-118页进行讲解,并补充参考书第133页的相关资料(11)。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5页的案例链接。
5、敬业奉献。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6页的活动天地和第77页的案例链接,分析总结其中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其中爱岗敬业着重突出认真做事、努力做好事情,要求学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奉献社会重在说明这是一种把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尚行为。
三、遵守社会公德和传承家庭美德
1、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首先说明社会公德的定义,讲清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其次要简单分析五个方面的逻辑关系。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9页的案例链接。
2、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告诉学生家庭关系也需要关注与维护,美满幸福的家庭来之不易,定要懂得珍惜。
另一方面要重点讲解家庭美德的五点要求: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让学生阅读课本第82页的案例链接和84页的活动天地,引导同学们树立尊重老人、敬爱父母、团结邻里的品质。
3、总结
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良好的道德规范不仅有利于个人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整体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讲道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身为公民应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自觉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爱岗。同时还应认真遵守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三课第一节
八、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