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17:2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第一篇: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编者按:

老师们的目光越来越集中于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俗话说:“教无定法”,“教是为了不教”。好课没有固定的标准,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模式正在形成之中,下面的材料提供了一个参考,旨在帮助老师们更新理念,明确教改的方向。

教务处

1.一堂好课应整体体现三个方面:

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高超的教学艺术(1)一堂好课,必须使所有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这是经历了课程改革初期“阵痛”以后所作出的最理性的概括。由于各门学科《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方方面面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这些理念很难一下子转化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加上原有经验体系——其中有些是教师通过较长的教学经历所积淀,有些是经过世代传承并不断强化所凝固——对尚在建构之中、还非常稚嫩的新的经验体系的强大惯性冲击;加上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功利主义的心理作崇;再加上社会上严重的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对教师的影响,使我们本应该圣洁无比的教

育领地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作秀的课堂教学,尤其在公开教学和举行“评优课”的时候。这些虚假作秀的课,追求的是虚情假意的表演,危害的是“诚信”的道德风范和学生真情实感的学习过程,毒害的是孩子们的纯洁心灵和他们的健康成长;最为严重的,是使人们产生了对课程改革的怀疑甚至反感,破坏了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于是,来自课改(2)一堂好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群体的“科学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学生群体学习方式的“科学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实事求是。该听讲接受就听讲接受,该以观察模仿就观察模仿,该独立思考就独立思考,该探索发现就探索发现,该小组讨论就小组讨论,该大组交流就大组交流,该动手实践就动手实践,该抄写就抄写,该背诵就背诵……该做的不做,是不科学的。

②讲究实效。本着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负责的精神,从班容量、教学时间、学生基础的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各种学习方式的可行性和产生的效应——

基础知识的有效获取、认知结构的有效构建、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提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有效培育等,而不是短期效应的一味讲授、模仿记忆、机械训练,或形式主义的探究、故弄玄虚的讨论、毫无价值的合作,等等。该否定的否定,该摒弃的摒弃……不该做的做了,这也是不科学的。

(3)任何时期,一堂好课永远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能使学生学得扎实而又不灵活、轻松而

又愉快,使学生陶醉于一种艺术享受而对课堂教学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回忆。

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源于教师的基本素养、刻苦的磨炼和不懈的追求。它具体体现在:①组织艺术;②引导艺术;③合作艺术;④激励艺术;⑤语言艺术;⑥板书艺术;⑦练习设计艺术;⑧“顺应”和“同化”艺术。

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高超的教学艺术,是一堂好课最基本的三个要素。

2、一堂好课应以学生的发展来衡量,要求做到:

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

具体要做到以下5个方面(1)教学目标多元性

教师确定或与学生共商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认知目标明确、具体、有层次、可操作;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达成认知目标的过程中生成。(2)教学教程生成性

①教师努力创设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此情境中能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有效的学习活动。

②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不断进行精加工、深加工,并借此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③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为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教学目标在对话中生成,师生在对话中实现共同发展。

④课堂教学结构成“块”状,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3)教学内容开放性

注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处理好文本与课外材料的关系,做到“依靠文本又不依赖文本,超越文本又不脱离文本”。(4)教学评价激励性

遵循及时、多样、适度激励的原则,师生共同参与,既不简单否定,也不无原则肯定,提倡组织学生的反思性评价。(5)媒体使用恰当性

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而成功地学习、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原则。

3、一堂好课的总体要求应体现在

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

建构性是好课在科学规律上的体现;生成性是好课在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多元性是好课判断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教学过程的“结构要求”讲,一堂好课具体体现是如下。(1)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内在统一;要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目标要有弹性,给学生留有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以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2)教学内容组织要得当。

内容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和综合性的统一;作为教的内容的教材、教程与作为学的内容的学材、学程要规划好。(3)教学方式选择应用要贴切。

选择的标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命题;应用上强调科学化、艺术化和个性化。(4)教学评价要完善。

一切评价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给予评价;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

4、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凸显在学习主体——学生的身上:

以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状态为主

(1)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这一点上讲,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学生思维没有恰当负荷的课不是好课。(2)学生的交流状态。

课堂上,教师创设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就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说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贺。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

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这样的课就是好课。(3)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

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知识的获得,更需要有真挚的情感与探索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必须守住的底线。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果。在课堂上,主要考查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这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和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暂困生”“吃得了”,真正学有所得,各有发展。

一堂好课,应该是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综合考虑以后作出的判断。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不是简单的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它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状态。

第二篇:什么是一堂好课

1.一堂好课,首先应是“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

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应该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互相帮助和交流,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而且能看到教师思维和探索的过程。教师不应摆出一副专门教导别人的架式,学生也不可以摆出等待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架式。在一堂好课上,教师首先是个学习者(学者),其次是个引导者,最后才是个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样的课,才是“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好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自主课”,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课”。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个策划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教育技术工人”。在遵循大纲要求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他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能够自主策划一堂课,一周课,一学期的课,一年的课。教学活动如果由少数人策划,多数人去“落实”,这种课充其量不过是“批量生产的拷贝”,其必然缺乏创造性。许多人认为学习期间的任务只是接受,将来工作时才需要创造,殊不知创造性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心态和思维方式,如果课堂教学向无创造性,势必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复制型的思维方式、非创造性的人格,将来也难以有创造。

3.一堂好课,应该有“个性化”色彩,不应该是“标准件”。

没有个性就没创造。在遵守教育基本原则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整齐划

一、面面俱到地分项目评价教师的—堂课是否优秀,有鼓励平庸的危险,因为许多创新给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出圈”、“片面”、“偏激”等等。

4.一堂好课,应该是网络中的一个点,而不是直线中的一个点。

现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往往首先看它是不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而这目标却是教参或上级规定的,是线性的(即机械的“知识点”,“章节过关”),而且统得过细过死。其实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网络,知识的网络,人的发展的网络。教学效果要“算总帐”。评价一堂课,要问教师自己是怎么策划的,这堂课在他的整个教学网络中处于什么位置,达到目的没有,而不能用评价者的一把刻度过密的直尺来衡量。

5.一堂好课,是给学生上的,不是给听课人上的。

课上得好坏,首先要向学生调查,看孩子是否真正得到了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不应“以知识点为本”;应该“眼睛向下”,不应该总是“眼睛向上”;应该是“本色”而不应该是精心排演的“一台戏”

“新基础教育”的一堂好课的标准

叶澜教授在他们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我是反对借班上课的,而且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中,大家不提“公开课”这个词,现在又强调,上研究课时,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教师尽量要做到旁若无人,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上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但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

第三篇:什么是一堂好课

什么是一堂好课

华东师大教授 李政涛

什么是一堂好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眼镜,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尺度,有一个标准。

一、必须把握的关键字---------实

1、扎实:这要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学生走出课堂和走进课堂不一样,什么不一样呢?(知识、技能、方法、习惯、兴趣和需要),我们要给学生荒漠甘泉,甘泉又分泉水、源泉。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源泉。

2、充实:这要是有效的课堂,最基本的要达到面上的课堂,即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收获。我们要计算投入和产出,即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回报。

3、丰实:这一定是有生成的课堂,在老师的预设之外。但现在的老师教案意识、情结太重,我们必须打破。

4、平实:这一定要是常态下的课,即家常课,家常课是最养人的,我们要争取上好每一节家常课。但公开课最磨人,最炼人,可以使老师比较快速地成长。

5、真实:课是有缺憾的,但往往有缺憾的课是有发展空间的课。

二、必须理解的关键词

(一)、开放(半开放、白开放、乱开放、真开放?老师自己一定要想清楚)

叶澜曾经很早就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包括时间、空间、权利、教学组织形式。

1、现在的教学组织形式重心偏高,沿用传统的师生间一对一方式,姑且叫它单挑。教学组织形式要重心下移,变为同桌、小组、组际间的交流,由单线性向网状互动。教师要变垂钓高手为编织高手、织网高手。

2、权利还给学生:提问权、质疑权(质疑书本、老师、同学)、评价权(同学间互评)、总结权(学生自主小结)。

(二)、扎实 扎实从何而来?

1、扎实在于清晰

学生清晰:对准学生心弦的音调。内容清晰:教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

方法清晰:怎么教?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a、基于学科性:语文学科目标抽象,笼统和模糊。譬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具体到什么感情,没说。如:川菜菜单------沧桑感。教学是一项充满了无限可能的事业(语文)

b、基于教学内容。

c、基于学生基础----学生基础的差异。d、基于教师个性或风格。④目标清晰:教到什么程度。⑤环节清晰

a、每个环节要解决的特殊问题是什么?要发挥的特殊作用?有这个环节和没有这个环节的区别?有困难或障碍?解决的对策和方法。

b、环节间的关联、衔接、转换与提升。(避免多环节在一个层次,无提升)

2、扎实在于细节,细节代表品质。一小组合作为例:

细节①合作意识,方法、能力、习惯(要培养训练3到6个月)。培训起点从同桌合作开始。

细节②分工---主持人?监督员?记录员?代表小组发言?补充发言?……这样的分工不要小看,它有着育人价值(有分工,才有责任;有责任,才有担当,才会有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细节③规则---弱者先说,大家补充,强者概括或总结。小组合作之前老师先判断:学生对分工明确知道吗?规则要求明确吗?

细节④小组代表发言的第一句话,由我变成我们小组。细节⑤发言后,评价反馈,评价谁?由评价个体转变为评价小组合作质量。评价语言切记忌抽象地表扬或批评。谁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小组之间互评或自评。

细节⑥怎样引发组际间的互动交流。常态---报幕式交流,一小组接一小组。此时,教师要指令要求-------下一小组发言前,先评价、补充、提问、质疑上一组的发言。

细节⑦注意差异资源。教师要好的小组展示介绍经验,好的学生介入到其他小组指导学生,或小组指导小组等。

细节⑧板书老师心中要有两套板书,一是静态确定板书------教案上的板书设计;二是动态不确定板书----捕捉提炼教学资源,提供支架,板书要动态生成。

细节⑨学生批注或笔记----学会倾听他人,捕捉信息资源的能力。细节⑩要体现年段特征,低中高段的小组合作形式、要求、标准应该不一样。

细节11如何体现学科知识特性,如语文,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法,要把握好文体特征。

细节12如何体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小组合作也要动态生成。

三、必须思考的三个关键问题 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教什么?老师要课前思考①我为什么要教?(教的理由)②学生为什么要学?(学的理由)③什么已经不需要教?(既要做加法又要做减法)

课后要思考:一是我想教什么?(目标)和我实际教的有什么差异?少教了,为什么少教了?多教了,为什么多教了?二是我教了什么和学生实际学了或学到到了什么的差异。

这三大点,归根结底就是要让课堂有生长的气息。

怎样的课堂有生长气息?这里有一个词,叫课感,指要有推进感(层层推进,不是原地打转原地打转的课叫滑冰课,转圈课)、生长感。有生长感、推进感的课叫刨坑课、攀岩课、拔节课。教学如同攀岩,教学是一段师生在攀岩中共同经历的探险和冒险的旅程。跳招待来成长和发展。

思维品质------广度、深度、高度----清晰度、提炼度、准确度、创新度。(黑格尔《小逻辑》)

第四篇:一堂好课[模版]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叶澜教授在他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我是反对借班上课的,而且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中,大家不提“公开课”这个词,现在又强调,上研究课时,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教师尽量要做到旁若无人,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上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但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

课文分析准确深入; 教师讲解清晰、有条理; 师生互动活跃; 学生积极回答、踊跃表现; 课中的启发点多; 课堂秩序活跃而不凌乱;等等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课就是好课--高效。我们经常可以在报刊上看到“有效学习”的提法,我觉得这个提法不够确切,因为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可以称得上是“有效学习”。既然称得上学习,怎么会无效呢?关键是学习效率的高低之别。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高效。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效率就可以称为高效;只要一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就可以做到高效。目标明确是指: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通过哪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等;重点突出是指:这节课哪个知识点最重要,每节课只能有一到两个重点,其他知识可用“讲授式”或“学生阅读式”快速地完成,如果一节课的重点有三个以上,那就无所谓重点可言了。一些老师总认为,什么都要老师讲,讲了就心安理得,没有讲就不踏实。实际上,有些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练习、测试等形式来实现。如果一堂课什么都要讲得那么细,那么“清楚”,那学生就“不清楚”了。因为,老师所能占用的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课堂时间应当还给学生去学习、去讨论、去思考。

二、课堂指令清晰气氛活跃的课就是好课--默契。一堂好课应当是课堂教学节奏明快、师生配合积极默契的课,而这样的课一定是有经验的老师上的。如果一位老师无法发出明晰的课堂指令,那么师生默契的配合无从谈起。如果一堂课老师不断地发出模糊不清的众多指令,那么久而久之这位老师的“课堂指令”就慢慢变成“课堂纸令”--无人遵从的一纸空文了。如果一位老师的课堂指令“要求明确、时限清楚、落实到位”,那么这种老师所主持的课堂(主持课而不是上课,上课有上讲台居高临下的感觉)就一定是师生配合默契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活动一定是活跃的,因此就可以算是真正活跃的课堂。

三、能够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的课就是好课--智慧。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一定具有我所提倡的“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他一定会把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的希望寄托于课堂之内,寄托于学生身上。夸美纽斯建立班级授课制时就强调,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势就是集体性。这也正是课堂授课制取代私塾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把班级课制与因材施教对立起来,那就缺乏教育智慧了。课堂的第一资源就是学生的差异性。如果一位教师至今还不能认识到学生差异性所蕴藏的巨大作用,那他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利用这一课堂第一资源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学科小先生、建立灵活的学习小组(不要长期固化)、让学习小组长帮助教师进行学习管理,让学科小先生协助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下,教师活得“很轻松、很潇洒、很有成就感”。因为,当你看到“学科小先生们”娴熟的讲课技巧时,你会为所培养的学生中有人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沾沾自喜。

四、能让学生感到终身受益的课就是好课--难忘。2500多年前,孔子带着一群学生在凉亭歇息,看到一个老人拿着涂有树脂的竹竿在捉蝉,他的技巧非常好,百发百中,简直是出神入化。孩子禁不住问老人:“您捉蝉的本领真高明,有没有什么秘诀?”老人微笑说:“蝉是很机警的昆虫,一有动静就会飞走。因此要先练习拿竹竿时能闻风不动,甚至在竹竿上放两粒弹珠也不会掉下来,就可以开始捉蝉了。如果练到放五粒弹珠而不掉下来,捉蝉就象伸手拿东西一样容易。所以我捉蝉的时候,专心一意,天地万物都不能扰乱我的注意力,眼睛看的只有蝉的翅膀,能够练到这个地步,还怕捉不到蝉吗?”孔子听了频频点头,转身对学生说:“听明白了吗?只有锲而不舍,专心一意,才能把本领练到出神入化。” 对于孔子的学生来说,孔子的“这节课”只用了几秒钟,但这是一节让他的学生终身难忘的课。真可谓世界最短的“名课”。对于安南来说,黑人老师用“白纸与黑点”来让学生懂得做人道理的课让他终身受益。因此,每位教师都要争取上“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这是众多教育家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上一堂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

五、思维量信息量延伸量大的课就是好课--欲望。记得多年以前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的话:一堂课可以用四个量来衡量--信息量、思维量、媒体使用量和延伸量。这四个量显然是越多越好。我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很有道理。虽然那位教师没有给我解释这四个量的含义,我的理解是: 信息量--是指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所有信息的总和。它包括文本信息、师生的口语信息、老师的肢体信息等,内容不限于课本与练习,还应当是教材之外、校园之外的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信息;思维量--是指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的时间与深度,是大脑的活动总量。思维量决定于教师或同学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过难的问题与太浅的问题都会让学生的思维量减少,教师有意无意的替代,无疑也会减少学生的思维量。只要坚持我所倡导的两句话就可保证思维量的增加:一是凡是学生能够办到的事教师决不替代;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去“自由地”学习;延伸量--是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量。通过课堂教学,当学生走出课堂时带着多少问题,带着什么问题,还有多少继续学习这门学科的欲望。如果能够有足够的、学生能够承受的延伸量,就能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保持学生学习欲望”的目标

六、提供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课就是好课--满足。我认为,判断一堂课是否好课,主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而非老师的课堂表演。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听课”改为“看课”。在新课程所强调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需要得到老师有意识的落实。实现课堂学生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有两个:一是个体表现,二是成功体验。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要有意识地多安排部分学生个体表现的机会,尽量多地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要知道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一次课堂上个体表现的机会也许就会有助于树立孩子的学习信心;一次成功的课堂体验经历,就可能帮助孩子获得学习信心。如果一堂课上,能有一两位学生得到个性张扬的机会,并得到老师、同学发自内心的掌声与赞叹声,你能说比老师多讲一道题目效果差吗?让孩子的望得到满足的课就是好课。

七、多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问题情境的课就是好课--直观。这里所提到的多种媒体并非指“多媒体”,而是教学中老师所使用的多种媒体。包括电脑多媒体、黑板、影音资料、文字资料、教具、挂图、图表、图片、实验器材、小黑板;还有教师的表情、姿态、服饰、手势;学生的大脑、手、口、耳等多种感官。凡是可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东西都可称为媒体。如果老师能够充分恰当地利用多种媒体,哪怕是女老师得体的淡妆与漂亮的服饰,都可以影响课堂学习情景的创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虽然这只是过渡性目标,不是最终目标,却显而易见地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样,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欲望,创设解决问题的较为直观的问题情境,也是有经验教师的主要课堂追求之一。

八、提供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课就是好课--轻松。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方式必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认为,这种改变主要应当表现在课堂结构的改变上。没有课堂结构的根本改变,就谈不上教学方式的改变。一节课如果还是老师从头讲到尾,这样的课只会把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希望寄托在课外练习上。这是最令学生讨厌的经典老课的普遍情形。改变的办法很简单:尽量压缩课堂授课时间,挤出时间让学生有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机会。不久前我提出了“三分课堂论”--每堂课教师持续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合作学习质疑释疑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学生当堂训练的时间保证15分钟。这并非机械的划分,而是一种课堂结构的大框架。只有保证课堂时间的大部分是学生学习用的,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才会减少,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这样的课你能说不是好课吗?

九、能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的课就是好课--自信。我曾多次强调过,学校德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难,及时解决他们不会做的题目。在公开课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中巡课,但是“真巡”的份量有多重呢?如果在巡课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一位学生的任何问题,这种巡课很有“假巡”之嫌。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要设法利用“学科小先生”的力量和教师个人的力量,来化解学生个性化的问题。也可以把学生的个体问题通过学习小组解决,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解决。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样的课就可以算是一堂好课。

十、能响起笑声掌声欢呼声的课就是好课--快乐。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会不放弃任何一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整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机会。哪怕是课前一句“请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的穿着与往常有什么不同”的无聊话语,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起到调整课堂气氛的作用。如果在一节课上能够响起哪怕是一次的笑声、掌声都可以算是好课,要是有欢呼声那就更可以算是好课了。因为,你的这节课至少给予学生一次体验快乐的机会。课堂是青少年成长的地方,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无法摆脱学习压力的今天,能够产生课堂“三声”的课是难能可贵的。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整理 2016.4.18

第五篇:一堂好课

平时我们在公开课或观摩课上,往往会看到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这样的课也许是集众人的智慧精雕细作的结果,也许是事先安排好的表演式的“作秀课”,就失去了它真实的一面。

我心目中好课的标准是: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创设一个让学生“激动”的氛围。如:一个故事、一段幽默„„

2、教师平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即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3、真实,有生命力。

4、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5、教师能体验到成就感,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师生皆有收获。

我曾听过余映潮老师的《听听那冷雨》,课堂开始让学生自创有关雨的对联,学生特别积极,都想一试身手。气氛热烈了,学生思维打开了,再开始正文。课文时间和空间跨度大,余老师用丰富的学识把它们串了起来,而且问题启发到位。一节课并未使用多媒体,但学生却很好的掌握了内容,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好课。

1)课堂气氛要活:

(2)学生思维要活:提供一种让学生“心动”的机会。如:一个有深度的问题,一次面红耳赤的争论„„

(3)所学知识要活:搭建一座让学生“互动”的平台。既要钻进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为每个学生创造机会,重视知识的灵活运用。

下载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到底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呢?或者说评价一堂好课是否有一定的标准。应该说,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就应该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而作......

    《一堂好课》观后感

    《一堂好课》观后感今天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一堂好课》,首先是主持人康辉的一番讲话,其中有一个排比句让我铭记在心。人生处处是课堂,人生处处遇名师,古往今来,唯有名师好课,熠熠生......

    一堂好课之我见专题

    一堂好课之我见 杭六中 贾琴 新课标、新教材下,对于怎样的课才是好课,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我不敢妄自定论。让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首先谈谈我的认识。 1.教学目标......

    如何评价一堂好课

    如何评价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5个方面。 基本要求(1) :有意义——扎实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

    如何设计一堂好课

    如何设计一堂好课 (一)、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标准》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目标教学......

    什么是好课大全

    什么是好课 来源: 余敏君 时间:09-06-09 人气:1061什 么是好课 读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分别汇编了8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包括对其......

    一堂好课的标准(合集)

    好课的"四有"标准 北京四中刘长铭校长认为,好课的标准不唯一,但有共性: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好的课堂应当是充满正能量的课堂,是赋予了教育者的态度、精神、生命与......

    《一堂好课》观后感(精选5篇)

    《一堂好课》观后感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观看了《一堂好课》。这节课是由戚发韧院士讲的航天课。其中有几个点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首先,戚发韧院士介绍了航天,说天是国家主权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