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家来学弟子规 入则孝7
(7)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译文
父母亲病了,子女应当尽心尽力地照顾。古人熬制中药,在给父母服用之前都会先尝一下,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昼夜侍奉在床前,不离开他们的身边。
情境设置:
在急诊室的病床上躺着一位老人在抢救。身边只有一个女儿跑前跑后忙得不可开交。老人时而清醒,时而昏睡,口中不住地叫着另外三个孩子的名字。
1、老人此时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另外三个子女为什么没在医院呢?
故事屋:
汉朝时,汉文帝虽然贵为皇帝,却很孝顺自己母亲。每天不管公务多忙,他都要去母亲房间请安。有一次,文帝的母亲病了,汉文帝日夜精心服侍,一步也不曾离开母亲床前,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而且每天母亲吃药时,他都要亲口尝尝,唯恐太苦、太烫。汉文帝侍奉母亲长达三年之久,他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
讨论交流:
1、父母生病了,我们也要帮父母尝尝药吗?为什么?
2、妈妈生病了,丁丁想寸步不离地照顾妈妈。做CT检查时,丁丁非要跟妈妈一起进检查室,可以吗?为什么?
知识要点:
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父母要及时,不要等到父母过世才想到要孝敬,那时就悔之晚矣。孝亲不是难事,只要我们真正有一颗对父母的报恩之心,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指导行动:
1、父母生病了,你会怎样照顾他们?你曾经为父母做过什么?什么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2、如果父母生病了,而我们不会照顾自己,父母会因为担心我们而格外心焦。我们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起居,不要父母操心,让他们安心养病,这也是对父母的关心与爱护。想一想,你应该在哪些事情上锻炼提高自己呢?
第二篇:大家来学弟子规 入则孝8
(8)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译文
当父母不幸去世,有孝心的人会常常追思、感怀父母的恩德,悲伤哭泣。古人要给父母守孝三年,生活起居有所改变,不喝酒不吃肉,办理丧事要尽到礼节,祭拜要真心诚意;对待死去的父母,要像活着的时候一样。
情境设置:
奶奶去世了,叔叔从外地赶回来,为了弥补没有在奶奶床边照顾的遗憾,叔叔想把丧事办得隆重一些,你怎样看叔叔的这一做法?
故事屋:
蔡邕小时候非常孝顺母亲。母亲得病长卧不起,蔡邕心中非常难过,总是在母亲床前殷勤服侍,而且为母亲洗马桶不厌其烦。看到母亲将不久于人世,蔡邕无心学习了,连衣服也不换洗,整天坐在母亲床前,直到她永远闭上了眼睛。埋葬母亲之后,蔡邕哭倒于坟前不愿回家。一旁做事的仆人见此情境,莫不潸然泪下。之后,他叫仆人在坟墓旁搭个小房子,他住在那里,继续守墓,以表爱母之心。
讨论交流:
1、蔡邕是个怎样的人?
2、你怎样看蔡邕对母亲所做的事?
知识要点:
父母在生的时候,我们要孝敬他们,父母不在了,我们对父母的那种怀念,也是一生不变。特别是要更加努力做人、做事,不能做出让父母蒙羞的事。
指导行动:
1、怎样正确对待亲人的离开?
2、想一想,真正的孝顺是在亲人生前?还是去世以后?
第三篇:学习《大家都学弟子规》心得
学习实践《弟子规》 构建和谐校园
自2009年以来我乡中小学掀起了学习实践《弟子规》的教育活动。说实话自己只要求学生学习实践《弟子规》,而自己却并没有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弟子规》,因此对《弟子规》的认识很肤浅很片面。自从本学期教办要求大家要认真的学习实践《弟子规》,要交学习心得体会,我才仔细的看了《大家都学弟子规》一书。通过几天的细读,感触很深,想不到短短千多字《弟子规》竟蕴含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书中写了许多因为《弟子规》而改变人生的事迹。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
一、家庭教育之道
书中提到了“子女不孝是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一大难题。”其实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们家长本身,错在没有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去教育子女。儒家的概论《三字经》里说到:“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子女先天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由于后天没有教育好,一些人才产生了不孝甚至虐待父母的不善行为。而教育子女从小学习实践《弟子规》正是解决这一社会难题的灵丹妙药。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就是教育我们应如何孝顺父母、亲人。父母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我,都要尽到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之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在孝敬好父母的同时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因为这样我们的父母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孩子的孝心有了,就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种下了善根。一旦孩子有了善根,就会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做父母的就不用担心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会出现问题,长大后子女也会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家长们应经常用《弟子规》的内容来教育子女、要求子女。既要教会孩子懂得“长者立,幼勿坐,长着坐,命乃坐”,“过犹待,百步余”的礼节,又要让学生拥有“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良好心态。
二、学校教育之道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一节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自从学校开展《弟子规》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学校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操场上不在有纸屑、教室里的课桌椅不在缺胳膊少腿了、没有牛话满天飞、不在有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呈现出一个欢乐和谐的校园。
第四篇:学弟子规心得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
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在闲暇时候喜欢读书,尤其是传统的文学,包括古典的诸子散文、历代诗词。正因为喜欢诗词,就对音韵有了些兴趣,于是在90年代就买了几本音韵方面的书,如《笠翁对句》、《声律启蒙》、《格言联璧》、《三字经》、《千字文》和《弟子规》之类的启蒙读物。这些书的文字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尤其是其中的内容是专为孩童教育而编纂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在读这些书的时候,自己的兴趣在音韵方面,而且也自视甚高地认为这只是对小孩的教育,所以就只重视了它们的文学形式,而忽略了它们的教育思想。
到2011年三月中下旬,《山西青年报》的老师们来我中心讲授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之后,重新翻开《弟子规》认真细读,才真正明白那时的自己的见解何等肤浅。于是也明白了“学”与“读”之间的差距,也明悟到孔子在《论语·学而》中为什么说“吾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而不说“吾十五志于读„„”。
读,是看一本书的内容的好坏、形式的丑美,是把书中的内容记在心里或者走马观花消遣时间。而学,则不仅是了解掌握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把书中的道理实践运用于生活之中。因此,对我们成年人来说,读《弟子规》很重要,学《弟子规》更重要。
大家都知道《弟子规》是根据《论语》中的内容为适应儿童教育而编写的,因此大家也认为它是封建的产物、落后的知识,它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的教育,不符合现代人的道德观念;我们应该把它扔进垃圾堆,或者放在博物馆里当文物一样供奉起来,或者放在自己的案头书架上显示自己的博古通今。可是如果你真正的读了《弟子规》,并认真的思考了它的内容,你一定会为自己的无知暗笑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位哲人说过,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包含着亘古不变的哲理,人类永恒的主题。《弟子规》这一本童蒙读物就是讲述、传授、规范人类永恒主题的指南针之一。比如《弟子规》开篇就说: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就言简意赅地告诉我们:人作为万物之灵,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古今,无论中外,任何人都有父母兄弟、亲戚朋友,我们都要和周围的人交际来往,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都努力保持自我,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更重要地是,它从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和学文七个方面为我们的生活提出具体的、可践行的规范。
当然,我们学习《弟子规》,不能抱着一学就懂,一学就能全用的态度。因为学习本身就象我们自身的成长,是要日积月累的,是要慢慢培养逐步健全的。学习它离不开我们周围的社会环境,也离不开我们自身的阅历、修养。如在学习《弟子规》“有余力则学文”这一章节时,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弟子规》是要我们努力学习文学知识的。如果它仅是要求我们学习文学知识,那它的价值也就太低了。这就涉及到什么是文,对不同的人什么是文的问题。
对于如何学好、落实好《弟子规》,我认为最好的态度是谦虚、真诚,最好地方法追根索源、从小做起。关于态度,我就不做多余的赘述了。那么,我首先谈谈学好的方法——追根索源。一是《弟子规》中的文字我们一般都是认识的,但由于该书年代久远,有些字的读音、字义发生了变化,我们就需要借助于字典之类的工具书。比如“便溺回、辄净手”中的“溺”字,准确的读音是“niao”,但我们经常会读为“ni ”。查字典就知道这个字有三种读音:
1、读“ni”词语有“陷溺”等,2、读“ruo”,词语有“溺水三千、只取一瓢”,3、读“niao”,通“尿”字。而且也知道了在这个地方的正确读音。二是《弟子规》的语句是从《论语》总结简化而来,学习时会出现断章取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错误,所以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对照《论语》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如“年方少,不饮酒。饮酒醉,最为丑”,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诫年青人不要喝酒,喝醉了最为丢人。我们可以说我不是年青人,不限这个限制,可以喝醉酒。可是看看《论语》里面“唯酒无量不及乱”(喝酒没有限制,但不能喝醉以致乱性),就知道因为《弟子规》是针对儿童的,所以只谈到了“年方少”;而且《弟子规》也没有说成年人就可以“饮酒醉”。三是学《弟子规》不能望文生义,而是要正本清源,准确地理解它有教育思想。如看到“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这句话,我们很容易想 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个明哲保身的贬义词。但是看看《论语》中“乡愿,德之贼也”(老好人,是破坏道德的贼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等等,想想《弟子规》是处世良方,就明白这句话不是告诉我们消极地对待别人的言论,而是告诉我们要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大无畏精神,勇敢地面对前进道路上的一切疑难、诽语,不要因为别人的疑难、诽谤就耽搁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生活。
其次,关于如何落实好《弟子规》的方法——从小做起。我认为:一是从我们年龄还“小”的现在开始做起,我们都是为子女的,“父母在,不言老”嘛。二是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任何事都不能眼高手低,“勿以善小而不为”。三是从对比我们“小”的人(年龄小的、职务低的)做起,以身作则,以点带面,就象石子投入水面,化做一轮轮美丽的涟漪,就象春风吹上枝头,开出一朵朵芬芳的花儿,不断影响、感召我们周围的人。
总之,《弟子规》不仅是处世指南,而且是心录鸡汤。读多了,学好了,我们会受益不尽,会使我们的心智更为健全,会使我们的品德更加完美,会使我们的人生倍添幸福。
第五篇:学弟子规有感
学《弟子规》的感受
沧县实验学校
四三班
刘城赫
《弟子规》共分为七篇。我读了它之后,对如何立身做人感受颇深。
“首孝悌,次谨信”这句话告诉我们首先要尊敬长辈。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很重要的,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做到孝是很容易的,但是我却常常把它忽略了。每当看到父母给我倒水,洗袜子的时候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通过学习《弟子规》我知道了孝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比如给长辈倒水、洗脚、扇扇子„„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学习文化要有一个有效的方法。比如在背英语单词的时候,我嘴里读着,手里写着,心里记着,这样我就能很快把所学英语单词全部记牢。
《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四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