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读后感
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高一(7)袁亚男
指导教师:张际华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学<弟子规>,做文明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礼仪精髓汇成这24个字,虽然短短24个字,却让我明白了做文明人的道理:首先我们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接着要处事谨慎诚实,与大家友爱相处,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要多多学习。
学习《弟子规》,我明白的第一项文明礼仪就是——孝。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一位做子女义不容辞的义务!今年17岁的我,是一名高中生,在我的印象中,父母总是终年忙碌着,他们从不让我过问家里的大事,为的是让我更好的去学习,凡是我提出的要求,他们都会想方设法满足我,以前我总认为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甚至,有时父母关心我,多叮嘱几句,我反而嫌他们啰嗦。有时父母要我做些事,我总是拖拖拉拉,尽量避过。即使做,也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懂得了,我们至少要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才能不辜负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母啊!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是为人子女最痛苦的事。那么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做起,“晨则醒,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些看似都是举手之劳,但是能够让父母少但很多心,而少让父母担心,实际上也是我们的孝心。普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父母爱我们,便是爱我们的一切,他不忍心让我们受到一丝伤害,我们如果真的要孝顺父母,就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茁壮成长,洁身自好,远离各种坏习惯,不沾染坏毛病。“体之发肤,受之父母”,我们没有理由不爱护自己的身体。
千百年来,《弟子规》并没有因为历史沉淀而被我们淡忘!这是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我们青年学生有义务把它发扬光大,铭记圣人对我们的教诲,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学弟子规 做文明人
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弟子规成长日记》心得体会
周庄学校
刘轶男
我是今年的特岗教师,开学接到带三年级班主任还但任语文、数学课程,感觉心里压力非常大,随之而来的三年级又迎来了一项重大任务——《弟子规》实验班。我深感自己德不配位,责任重大,如履薄冰,瞬间感觉压力又增加了不少,没有讲授过,心里没有底……很多问题出现在脑海里。学校召开了研讨、去外边学习学到一些知识,自己和同仁们去摸索、去探讨、去研究,不能说有很大成功但有一定的成效。通过半学期学习,使学生和教师无论是身心还是行为都受到了一定的教育,现总结如下:
一、精心备课
首先,制定课程,确定一天上一节课,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上,采用早诵读晚反思使学生一天都回味在《弟子规》中。
其次,上课情况采用10个步骤:
1、明志
2、集体诵读
3、定心描红
4、温故知新
5、明理学到
6、幸福演练(讲故事)
7、今日做到
8、成长积善
9、家长寄语
10、恩师寄语,这个没有具体哪一项有时间的安排,但是温故知新、明理学到和幸福演练是明理过程,有一定的时间保障。家长是我们学生力行《弟子规》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家长不理解、不配合,是我们遇到的首要难题。他们认为孩子的成绩才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王局长来学校做感恩讲座,不少家长与学生留下了感动的眼泪,加上之前每周做的力行,抓住机会再次宣传《弟子规》的内涵,许多家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开始主动配合我的工作。因为先前没有关于经典教学的经验,所以我也是先学后教,先是课前认真研读教材,自己先多次练读,在诵读的基础上达到理解吃透教材,然后运用多媒体,多方搜集关于教学内容的课件和故事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
最后,我们实验班的教师都会进行研讨,提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通过半学期的学习我们教师也受益匪浅。
二、教研活动
学校成立了国学教育教研组,每周三积极开展国学教育研训活动,探索、积累、提炼实施方式方法。9月,围绕《如何上好弟子规德育成长日记课》进行了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这门课程不同于语文课,也不能上成语文课,主要是通过学习用弟子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通过研讨我们采取:诵读—明理—分享—力行—反思五步教学法;11月份,桑红霞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展示课,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找到了方向;12月份,研讨,磨课,通过上课、说话和评课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经典感悟
由于我是新教师,接手三年级,学生对我不了解,我对他们也不是很了解。当时走进这个班级的时候班里很乱没有组织、没有纪律,一团糟,但通过近几个月的学习《弟子规》有了很大的改善。
1、通过学习《弟子规》使学生明白了班集体的重要性。“兄 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一经句的学习是班集体有了很大的改善。学校开展微机课和音乐课,但是由于保持教室的卫生,没有鞋套的同学就会留在教室上自习课。刚开学的时候在班里上自习的同学就会打闹、说话,但是学习了经句并在实践中力行之后,他们有了很大的改善——由于是最后一节课,时间比较短,在班里上自习的时候他们会打扫卫生、擦板凳、帮同学们整理储物柜上凌乱的衣服,叠的整整齐齐、打架的也少了很多。看到这些之后我心里甚是感到安慰。
2、通过学习《弟子规》使学生明白父母和老师的不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责,须敬听”翻开课本的第一页就是这几句,同学们都是耳熟能详的,可以说是倒背如流,但是不明白其中的意思。经过学习和力行同学们都很好的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有一次,我生病感冒很严重,上课都说不出话了,我刚进入教室我们班孩子就说“老师,我下午给你带感冒药来吧”听完之后心里很是温暖;家长也普遍反映在家状况也好很多,主动帮助家长干家务,体谅父母。
3、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诵读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起了很大作用,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热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引领学生享受读书带来的无限乐趣。
中国传统文化“贵在力行”,《弟子规》不是背出来的,而是力行。我们要在生活学习的小事中落实《弟子规》。教好弟子规就要善于抓住机会教育。尤其是在学生犯错时更是机会的教育点。比如见到学生在读书时心神恍惚,到处张望时,我会提醒学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当学生讲粗口时,我也会教育他们“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当学生有不良行为习惯,不如坐姿站姿和走姿不文雅时,我会教他们要有礼节,做到“步从容,立端正”弟子规贵也在“学以致用”,我们不要照搬,要活学活用,唯我所用。
《弟子规》教学在我校已开展几个月,作为教师,我不是在教授《弟子规》,而是和学生一起学习《弟子规》。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思想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将和学生一起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好道德修养。
第三篇: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今天下午第四节课,学校组织我们到阶梯教室学习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而学文。由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为我们解读《弟子规》:规矩的作用。《弟子规》只有一千多字,却在现在这样受欢迎,值得这么多人去刻苦学习;《弟子规》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作者李毓秀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是一个小人物,只是一个小秀才,他主要的活动就是教书,但他终生研究《大学》、《中庸》,他创办了一个学校,叫“敦复斋”,当时非常受欢迎,被人们尊称为“李夫子”。因为他经常和孩子接触,所以写成了一部书,叫《训蒙文》,后来又经过贾有仁的修订,才流传至今。
一部并不古老,作者和修订者又不是鼎鼎大名的书,却引起这么大的影响,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的主题也是中国的道理,中国的规范,主要就是说明:仁、孝、悌、爱。它三字一句,既押韵,又精湛。
众所周知,一个社会的人民群众,如果行为规范好,这个社会就会非常和谐,而要保持社会的和谐,就要学好行为规范,每个人都要从小教育,而《弟子规》中最有概括力的就是这几句话了: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现在的独生儿女的教育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而有一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就懂得的感恩父母,这是因为《弟子规》能告诉我们孩子们应该做的事情、懂得事情,告诉我们应该在:言行、习惯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种习惯就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我们现在就应该背《弟子规》、学习《弟子规》,每天背四到八句并不是什么难事,到周末在把前几天背的复习一遍,这也就是古人说的: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吧!我们应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我们一起: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山区双鸭山农场场直中学初一:佟琳
第四篇:学弟子规做文明人,弟子规读后感
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姓名:黎秀欢 班级:高一(14)指导老师:刘大迪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边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听着这亲切的声音,我不禁停下脚步,轻声的跟着读了起来。这是我早已熟读的弟子规—总叙。
我喜欢读弟子规。弟子规,顾名思义,就是学生的规范。他是中华文明几百年的礼仪精髓;是文明的灵魂;是学生文明的瑰宝。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礼仪略成24个字,虽短短24个字,却以树立了我们对文明的态度。
弟子规,是圣人对我们的教悔。它让我明白做文明人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为人处世中,要小心谨慎,诚实守信。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如果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要向多方面学习。
弟子规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但是,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父母对我们百依百顺,对于我们提出的要求,都会想方设法满足我们,而我们也都理所应当的接受,认为父母为我们做的都是应该的,而有时父母让我们做一点事,我们就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为人子女最痛苦的事。所以,我们现在至少要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顺承。’才能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学习并牢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吧,这是我们学生的传承,学生的文明。我深信,有了它,我们一定会生活在弟子规的世界里!我深信,有了它,我们会看的更高,飞得更远,分享更广阔的天空里。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作文)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的瑰宝,凝聚着儒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孝”、“悌”、“仁”、“爱”是《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它教导我们在家中要孝顺父母,体谅父母,出门在外要敬重兄长,说话也要恭敬、谨慎。为人处世要讲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亲近那些亲近有仁德的人。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做到“有则改,无加警”。假如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去讲求其他的学问。
也许《弟子规》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滔滔大河中无法与那些动辄上千年历史的经典古著相比拟,但它也给我们很多启迪,很多遐思,因为贯穿这本书始终的是儒家千年的智慧,是孔子的处世哲学。
读了《弟子规》,我明白了什么是“孝”。《弟子规》讲:“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也就是说,如果尊长生病了,小辈要先把药尝一尝,要白天黑夜伺候在病人身边,不要离开尊长的病床。看到这句,我十分后悔而且愧疚。这长辈生病放在现在,就说最亲的父母生病了。也只是草草地问下父母身体是不是不舒服,要不要吃药、去医院。父母通常也会为了孩子不担心,说没事。在这之后,我们还会心中惦记着他们的病情吗?我在看《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的时候还看到一个非常感人的名叫《卧冰求鲤》的故事。说的是王祥早年丧母,他的继母朱氏并不慈爱,经常在王祥的父亲面前说这个儿子的不好。所以王祥从小连父爱都没有。但是父母患病的时候,王祥依然衣不解带的伺候。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王祥都拼命满足。有一年冬天,继母依然想吃鲤鱼,可河水已经结了厚厚的冰,王祥就赤身卧在冰上祈祷,突然冰裂开了,跳出两尾鲤鱼。这个故事也被列入了《二十四孝》中。在我理解,“孝”也就是要满足父母的喜好,让父母开心,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哪怕再小,再微不足道,小辈去做之前,也要去征求一下长辈的意见,不要擅自主张。否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自说自话,不问别人意见,自己就做了。如果这么做的话,就“子道亏”了。
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则对待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也 应该尊敬,礼貌,对
待老人更应该尊敬,做 “敬老尊贤”。
我们学习《弟子规》,不仅仅要背诵,而且还要深入理解,贯彻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里,这样明天才会更美好。
初三(3)班 周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