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时间:2019-05-12 17:3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在山的那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得当,读出个性。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理解“山”和“海”的象征意义,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3.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2. 品读揣摩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教学方法】

1. 诵读法:朗读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把握“山”与“海”的内涵,领悟诗歌表达的人生哲理。

2.合作探究法: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研读诗歌,品味诗歌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诗歌主旨。

3. 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运用声、像、图三维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直观,教学手段更便捷,适当穿插展示课件能创设教学情境,又能解构文本。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课件的提示,能激情、导思、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深入课堂,体现诗的情美、理美、文美、意美。【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展示邰丽华的图片,向学生讲述邰丽华的故事。

邰丽华:两岁时,一场高烧夺走了他的听力,让她进入了一个无声的世界,从此,孤独、痛苦伴随着她。进入聋哑学校后,一堂律动课燃起了她对舞蹈的挚爱,从此,她变成了一只旋转的陀螺,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就是舞蹈。一首《雀之灵》的曲子,光节拍就有700多个,跌倒、爬起、再跌倒、在爬起,无数次的磨练终于让她登上了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后来,他和他的同伴,又以一支《千手观音》走进了雅典残奥会的闭幕式和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并且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请同学们思考:是什么让她从人生的谷底登上了艺术的巅峰呢?(生回 答)

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场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向我们展示着生命的蓬勃与高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梦想的文章——《在山的那边》,我想就是对她的这种精神最后的诠释!

二、【目标导航】

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得当,读出个性。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理解“山”和“海”的象征意义,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

3.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三、【介绍诗歌】

师: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诗歌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可以歌咏、朗诵。

四、【朗读欣赏】

师: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1.学生欣赏配乐朗诵。(大屏幕展示)2.生作点评。

五、【初读课文】

1.生自由朗读诗歌

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声音适中。注意朗读节奏,画出重音,注意语气、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男女生分别齐读课文,师作点评。

六、【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感知文本,是把握文本的主旋律,是我们和文本对话走近作者心灵的突破口。有感知才有收获)

师:边读边进行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并说出诗歌分为两节的原因。

2、作者说的海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见到这样的海?

3、“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4.诗歌表现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拨)附答案:

1.第一节写了我渴望山那边的海,写了“我”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是实写:第二节写了“我”追寻心中的海,写“我”长大后的感悟和信念,是虚写。

2.作者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只有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才能见到这样的海。

3.“山”象征着重重的艰难险阻,“海”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4.奔向理想的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七、【质疑解惑,品读赏析】(小组合作)

师:1.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跟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一下。

(学贵有疑,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我们学习的境界是质疑解疑,如果你对哪个章节哪句话不十分理解,让我们一起探究解答,在释疑中前进)

2.请找出你喜欢的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在小组内进行朗读展示。示例: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赏析:诗人确信理想是可以实现的,理想在心中日夜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奋斗。“枯干的心灵”比喻我追逐理想受挫后心灵的创伤。

(小组讨论交流之后,选出代表说出不理解的词语还有哪些,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教师做适当点拨)

附:重点探究内容:

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隐秘”指的是刚刚种下的梦想的种子未曾示人,深藏于内心,自己很珍视,又带有一点朦胧,这属于自己的秘密。

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我”爬上山顶,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我”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青涩的山,也像铁青着脸冷冰冰地拒绝“我”。

3.“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中“照亮”是什么意思?

“照亮”写出了这“全新的世界”的光辉灿烂,同时表达了梦想成真后的惊喜之情。探究重点语句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哦,山那边是海吗?(惊奇、半信半疑和向往情绪的交织)2.妈妈,那个海呢?(失望之余,略带责备、委屈的语气)

3.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深情的赞美,无限的向往,具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

八、【美读课文】

1.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个性朗读。(集体的智慧是巨大的,让我们在小组的学习中快乐朗读)

2.生作点评。

九、【体验反思】

师: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1.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2.分享感悟(生齐读):有梦就有动力 /有梦就要坚持 /有梦就能出彩

十、【小结巩固】

今天,我们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懂得了要想实现人生的梦想,就必须凭借百折不挠的信心和敢于拼搏的决心去克服重重的艰难险阻,只要我们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们一定会走向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海。

十一、【布置作业】

以“我终于见到了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段话。

横线处可以填写某种事物,如:大海、雪山、大漠等;也可以填写具体的人,如:你的偶像、某个神秘人物等。

附:朗读指导(仅供同学们参考,同学们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小时候→(轻声,适当延长),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声调略上扬,轻声)(语气:要读出孩子天真的口吻)妈妈给我说过:/海(语气平缓)(要读出母亲的慈祥和蔼)哦(短而轻声),山那边/是海吗?(略带疑问和憧憬的语气)于是(略延长),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音量适中,声调略上扬)

可是(要立即体现出孩子委屈、沮丧的心情),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延长),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语调上扬,声音延长),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连读略快)/打(重读)了/一个/零分!(语速放慢,声调延长,体现出挫折感)

妈妈(轻声),那个海呢?(要充满疑惑)

(第一段主要要能够体现出孩子的纯真,对希望的想象憧憬,去追寻希望时的兴奋心情和遇到挫折的极度沮丧懊恼的心情。)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声音要比第一段来得大,要体现出一种坚定与自信。)

今天啊——(延长),我竟(重读)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延长)扎下了深根(语调降轻。)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语速要加快)地失望过(这句要重读)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语气上要降低)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语调上扬)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音量放大,语气激昂)

——那雪白的海潮啊——(延长),(音量达到顶点)夜夜奔来(开始降低音量,语气也渐趋平缓)

一次次/漫湿了/我(延长)/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延长),请相信(延长)——(音调上扬)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这两句连读语速要加快)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略延长,停顿)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延长)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两句读时要体现出惊喜的情绪。)

第二篇:《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能力,品味诗歌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2、难点。“山”、“海”的象征意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要解决好这三个学习重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引导,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要相机点拨。【教学设想】

1、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⑴、朗读课文,品味语言⑵、联系生活,感悟人生。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朗读训练,调动学生情感来理解作品。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3、共读课文,理清要点,以理清文章结构为目标,以欣赏配乐朗诵为引子,通过师生共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在理解中反复朗读,把握要点,品味语言。〖学习方法〗

读──讲──读──赏──读

1、“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整体把握内容和感情,“赏”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

2、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3、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然后师生相互质疑。〖媒体设计〗

第一节诗歌配乐理查德与鲍丁.斯坦博格的长笛与钢琴合奏《母亲教我的歌》。第二节诗歌配乐理查德与鲍丁.斯坦博格的长笛与钢琴合奏《大海》。

(课件提供群山、大海的图片。)【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导入: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美丽富饶的江南鱼米之乡,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人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为什么会这么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课《在山的那边》。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鲁教版

在山的那边

知识目标: 学习诗中的词语、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理解本诗蕴含的哲理和象征的写法,领会“山”与“海”的艺术形象。

情感目标 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领会“山”与“海”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的人生追求。

教学难点 领会“山”与“海”的艺术形象。

教 学 设 计

一、导语:同学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梦,这梦想的风筝牵着我们的心飞到很远的地方,大山里的孩子面对苍苍茫茫、连绵不断的群山在想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王家新走进大山深处,何山里的孩子一同探寻那山外的美好世界。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接下来让我们认识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王家新。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5年借调到《诗刊》从事编辑工作,1992年到英国,回国后从事教学工作。诗集有《纪念》、《游洞悬崖》,本诗写于1979年,当时的作者是一个从边远的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

三、学习本课生字。

痴想chī 隐秘mì 铁青tiĕ 诱惑 yòuhuò 喧腾 xuān téng 一瞬间shùn

四、自由朗读全诗,把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去。

五、精彩展读

六、选择你喜欢的诗句读给同学们好吗?

七、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世人所表达的信念和诗歌所蕴含的哲理。诗人

学习生字

整体感知

谈自己童年的梦想 学生朗读记忆生字

学生自由地读诗

教学环节 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

八、合作探究:选择你们小组喜欢并认为精彩的诗句进行品味,展示你们小组的发现,也可以提出你们小组的疑问。

第一部分诗:从童年的一次生活经历说起。一方面渴望早日实现理想----海,一方面因为对理想的艰巨性估计不足,以为爬上一座山就能看见海,可事实并非如此,不免失望沮丧。第一节开篇两句:写出我小时候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满怀梦想,表现出我对未知世界的向往。“痴想“原意是发达地想,这里指总是像王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狭小的天地,想要追求新的天地。

三四句,妈妈的指点唤起了我的想望。

五句到十句写了以为爬上一座山就能看见海,可事实并非如此,不免失望沮丧。

“铁青着脸”运用拟人的写法,表面是写山的颜色,实际上反衬了自己当时难过与失望的心情。

是我沮丧的心情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上脸色铁青地责备我痴心妄想。

“给我打了个零分”写出了我飞离上山后却没有看见大海的失望沮丧。

八、背诵本诗的第一节。标标记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学习诗中的词语、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理解本诗蕴含的哲理和象征的写法,领会“山”与“海”的艺术形象。

情感目标: 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领会“山”与“海”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的人生追求。

教学难点 领会“山”与“海”的艺术形象。

德育点 引导学生认识在人生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境都要勇敢面对,坚信海就在前面。

一、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所作家王家新走入大山深处,何大山里的孩子共同探寻山外的美好世界,这堂课我们再次走进大山,追寻作者追逐的脚步。了解他心中的“山”与“海”。

二、复习本课生字。

痴想chī 隐秘mì 铁青tiĕ 诱惑 yòuhuò 喧腾 xuān téng 一瞬间shùn

三、朗读回顾课文。

四、合作探究:选择你们小组喜欢的第二节诗中诗句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第一节:点明了海的象征意义---人生的信念和理想。

承接第一部分结尾的疑问,写诗人终于领悟了妈妈所说得还是信念凝结成的理想之海。第二节,前三句,“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和理想。同年我似懂非懂,不很明白,随着我的成长,更生地理解了海的含义。

四五六句写了我失望次数之多,遇到困难之多,可我不懈努力终于战胜了困难。

学习生字

整体感知

谈自己童年的梦想

学生朗读记忆生字

学生自由地读诗

七八九句“海”和“海潮”指理想和信念“夜夜奔来“知每天都在激励我。“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

第三节前三句,比喻实现理想要历经重重困难。

接下来的“全新世界性”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最后一句“照亮”写出理想实现后的一种兴奋惊喜之情。

五、写法探究: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海”象征了理想境界,山象征了事项理想途中的困难。

六、拓展训练、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向南而去的路很远,向北而去的路很远,很远很远的地方总是一种诱惑,说不明白

为何日夜惦记着它,它曾在梦中出现,很远很远的地方很美丽,很远很远的铁轨有终止,站在我心灵的近前,你会发现它总渴望一次又一次远行。

七、“很远很远的地方” 象征了什么?

二、句中“诱惑” 和“惦记”是什么意思?

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标标记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自由探究 然后小组展示自己的发现。

学生思考拓展延伸题,回答问题。

板书

痴想----爬山、看海、失望---理解了“海”----勇于面对困难

第四篇:《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 学习设置:

课文感知:《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

课前二分钟:讲述成语故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课文导入:学生朗读文章《会飞的蒲公英》,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刚刚读过的文章中,母亲从小就为我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那是一颗怎样的种子?(蒲公英的种子——希望的种子)在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诗歌当中,“我”的母亲也为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这首诗歌《在山的那边》,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颗种子是怎样生根,发芽,结果的。

(导入二: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

②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③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朗读课文:《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师朗读,在进行读诗的指导。

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体会感知: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教学方式: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在学生(过渡)对诗歌有了大概了解,还要品读诗歌形象而精练的语句,好的诗句总有画龙点睛处,认真进行品读。

a.自由朗读诗歌第二节,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到全新的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 b.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朗读后,可四人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②朗读指导

教师讲授朗读知识: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

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学生可在教师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齐读、分读。

布置作业:

①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语言。②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课后记:作者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这首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心战胜困难。但是,怎样翻无数座山,却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样翻过无数座山,到达理想的境界,是教师和学生本节课需要共同探究的问题。朗读技巧的指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第五篇:《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诵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前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投影仪。

学生:熟读文。

教学设计:

导入新: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检查学生预习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形似字辨析。

3解释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1范读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文。

[教师指导]

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b.再挑选意义重音。

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

a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

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

有感情地朗读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

①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②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

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①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

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②全班激情齐读。

小结,布置作业

①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②布置作业。

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b.熟练朗读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抄写生字。

点评

本教案简洁、明晰,在设计中紧紧抓住诗歌这种体裁特点,采用朗读教学法,在朗读中整体感悟诗歌内容,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意境,在朗读中享受到美的情感熏陶。这一步步,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合作完成的。在教学中贯彻新“程标准”,就是要让学生自己研究,合作学习,而老师只起引路、搭桥、鼓励作用。结合学生自身生活体验的反思的活动,也体现了新程密切联系生活,启迪学生思维的特点。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七年级(上) 1、《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常识,领悟诗中山与海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初步欣赏诗歌 3.深入......

    七年级上册 在山的那边 教案

    《在山的那边》,“山”与“海”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七年级必修)

    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

    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的教案设计[合集五篇]

    2020年已经到来,老师们在新的一年里也要加油啊。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的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导学学案

    【恒威学校制作,不得翻印】五年级语文导学案总第期制作人:安素言审核人:签批人:《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本诗,通过朗读,整体把握......

    1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

    1.《在山的那边》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 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掌握初中语文“自动·互动·扩展”......

    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教学设计第19课《在山的那边》.doc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追求理想的心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

    七年级语文上册 19 在山的那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在山的那边》 教材分析 《在山的那边》是当代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