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予是快乐的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感到什么是快乐的?可是,有一位叫
保罗的人他对快乐有新的认识,得出了这们的感受(板书完成课题:
给予是快乐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2、看到“给予”两字,我们会马上想到上学期曾学过一篇课文《给予树》,现在你还记得“给予”是什么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那么究竟是谁在给予?谁又在接受别人的给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快速地读读课文,找一找。
2、回答刚才这个问题首先要把课文中的人物找出来,他们分别
是——(生讲师板书:男孩、男孩的弟弟、保罗、保罗的哥哥)师:
谁能把他们的给予关系用线条表现出来?
三、研读课文,品读重点句:
1、在这些环节中,哪些地方是最令你感动的,让你思绪万千的,感到一股暖流充满心间的,就把它划下来,再大声地读一读。
2、谁能把你找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根据学生找的随机出示课件)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刚才有好多同学也都找了这个句子,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3、这句话中“有一个这样的哥哥”是指什么样的哥哥?
4、如果你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心中会感到怎样?(快乐)是啊,如果我有这样的哥哥,那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快乐。但要“当这样的哥哥”需要什么条件?但家庭并不宽裕的男孩却非常羡慕当这样的哥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5、是啊,保罗以为这个男孩会希望自己也有这样的一个哥哥,但男孩却希望自己也能当一个这样的哥哥。这令保罗惊讶,也令我们感动,感动这个男孩不是想着获取而是想着给予。虽然这个男孩还没有这样的能力当这样的哥哥,但他有这样美好的心愿。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哥哥?(根据回答板书:关爱)
6、那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想当这样的哥哥?生找后课件出示:
(“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7、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话?
8、你能想象出男孩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和动作吗?如果你现在就是那个男孩,会怎么说这句话?自己试一试。(课件出示:男孩
地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9、谁愿意带着你的理解来读一读?
10、保罗以为男孩是想炫耀一下,但男孩却是为了给他腿有残疾的弟弟一个希望(板书:希望)。希望给行动不方便的弟弟买一辆新车。这对于残疾的弟弟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声音再去体会这兄弟间的浓浓亲情。齐读。
11、同学们,这是一位多么有爱心的哥哥,他的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曾误会过他的保罗。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于是(课件出示: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12、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男孩、小弟弟或保罗,告诉大家,这个夜晚让你难忘在哪?
13、是啊。这不仅是一个难忘的夜晚,而且也是一个快乐的夜晚。(课件出示:)
男孩因为()而感到快乐。
小弟弟因为()而感到快乐。
保罗的哥哥因为()而感到快乐。
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
14、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课件出示:)
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
四、总结全文: 是啊,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会不时地体会到这种给予的快乐。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慷慨的爱心„„都是给予,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给予、奉献,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再读读课题。
五、课外延伸:
阅读链接:推荐几篇相关的文章,课后我们来共同阅读体会
(课件出示推荐篇目:
1、〈给,永远比拿愉快〉——蒋风(中国)。2、〈感恩之心〉——林润瀚(中国)。3、〈乞丐〉——屠格涅夫(俄国))
原文标题:《给予是快乐的》四(上)教学设计教育档客 jydoc.com 原文网址:http://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保罗两次都想错了,他错在哪里。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3、懂得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给予才是快乐的,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情怀。
【教学重点】
1、了解保罗两次想错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男孩的句子,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教学难点】理解“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给予才是快乐的。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4课(齐读课题)。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课文共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都是在哪一天认识的?圣诞节是在每年的几月几号?
就在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出示画面)看,这就是保罗哥哥送给他的车。说说看,这是一辆怎样的车?(崭新的、豪华的、高级的······)如果你看到了这辆崭新、豪华的车会有什么感觉?(高兴、兴奋、快乐······)男孩看到了保罗的新车后又会有什么感觉呢?请同学自读课文1——5自然段,找出描写男孩的句子。
二、研读课文,品味给予。
(一)品读第一次误解。
1、学生自读1——4小节,找相关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①老师也找了些句子,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找到的句子和老师一样的请举手。
②出示句子:
“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
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3、指导朗读。
①谁能读好第一个句子?(指名读,全班读)
②师读保罗说的话。
③听了保罗的话,男孩有什么表现?谁能读好男孩说的话?
④
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男孩和保罗的对话。指名演绎。
⑤
保罗看到了男孩脸上惊奇的表情,所以他猜想男孩会希望什么呢?(出示说话练习)
保罗认为男孩希望________。(指名说)
保罗以为男孩是希望从哥哥那里获得一辆新车,谁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板书:获取)
保罗心里是这么想的,我们也可能这么想,可男孩是怎么说的?谁能快速地找到这个句子?(指名说,相机出示句子让全班齐读。)出示:男孩希望_________。(指名说)
原来男孩不是想获取而是想给予,他想给予弟弟一辆新车,所以保罗想错了。(板书:不是······而是······)
4、师小结:
男孩的话,让保罗感到很······保罗不但感到吃惊而且有些惭愧,因为他错怪了男孩。为了表示他的歉意,保罗是怎样做的呢?在兜风的过程中男孩提出了什么要求?保罗又会怎么想呢?
(二)品读第二次误解。
1、指名开火车朗读6——9自然段。
2、车开了一段路后,男孩提出了什么要求?(指名说)
3、让我们再次读好第8、第9自然段。
4、说话练习:出示“这时保罗笑了,他想_______________。”(指名说、板书:炫耀)
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向小朋友炫耀,但是他又想错了。保罗为什么会想错?让我们拿起课本齐读10——13自然段。
5、学习10——13小节。
(1)(出示插图、播放音乐)师:小男孩的弟弟腿有残疾,行动不便。平时,他只能透过窗口欣赏外边的风景。圣诞节即将来临,别的孩子都在大街上奔跑、欢呼,在商店里挑选自己喜爱的东西,他却只能呆在家里,透过窗口羡慕地看着这一切!然而今天,小弟弟就要和哥哥一起乘车去兜风了,他的心情是多么______。透过画面,我们看到了小弟弟脸上洋溢着快乐、幸福,这是因为他得到了哥哥的________。(板书:关爱)
(2)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场景呀!让我们再次读好第11自然段,再次感受这份浓浓的亲情。(出示相关段落)
(3)是啊!小男孩让保罗开车到家门口并不是想向他人炫耀而是想给予弟弟关爱。所以保罗又想错了。(板书:不是······而是······)
(4)引读第12小节(师):小男孩这份浓浓的亲情再次打动了保罗,于是“保罗下了车······”
(三)提升感悟
1、那一天,保罗和兄弟俩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保罗这样写到(出示范文,播放音乐):
那是一个难忘的夜晚,我开着车带着兄弟俩行驶在大街上。看着圣诞树上闪烁的灯光,看着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兄弟俩笑了。他们笑得是那样灿烂、那样满足,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给予是快乐的”!
2、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这真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夜晚啊!小男孩不是获取而是给予,不是炫耀而是给予弟弟关爱。这一份浓浓的手足之情,不但让保罗难以忘怀,而且也同样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3、引读第十一小节:也就是从那天起,保罗······(板书:给予是快乐的)
三、拓展延伸,感悟给予。
1、课文学到这,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理解“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意思的吗?下面,再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后面的短文,看看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这篇短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2、(播放音乐)是啊!如果我们能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手帮一把,相信在得到他人感激的同时,你也一定能感受到快乐。老师知道在“5.12”四川大地震中,好多同学都给灾区人民捐了款,还有的同学给灾区人民写了慰问信。这一句句关切的话语,一颗颗爱心的传递,让灾区人民重新鼓起了勇气,战胜了困难。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给予是快乐的!”(出示“给予是快乐的!”全班齐读)
3、最后,让我们大家一起牢记高尔基的这句名言——给永远比拿快乐!(出示:给永远比拿快乐)
板书设计:
24、给予是快乐的不是获取而是给予
不是炫耀而是关爱
小男孩
-----------------------小弟弟
给予是快乐的!
一、师生对话,初读解题
1.同学们,在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
2.小结:是的,我们得到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往往很快乐。但有一种快乐不是来自于物质的获得,而是人精神上的愉悦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我想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大家一定会获得另一种快乐。
3.揭题,指名读课题:《给予是快乐的》(正音:给予jǐyǔ 理解词义)。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设计着眼与对文本含蕴的充分挖掘,以“在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为学习起点和重组学习内容的主线,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给予为什么会快乐呢?认真读读课文,读准字音,努力把课文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找一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给予了别人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反馈
(1)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难读的段落?(交流,抽读,正音。相机理解:饶有兴趣、宽裕)
(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给予别人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哥哥 → 保罗
↓
男孩 → 弟弟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过好“认读关”是“学习主题构建”的良好前奏,先让学生扫清生字词障碍,读通、读顺全文;然后再经历“学生与文本初步的对话”,通过对全文人物的链接,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以“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给予别人什么?”为切入点,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板书,提纲挈领,凸现教学目标,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导行作用。
三、精读课文,感受快乐
(一)感受获得的快乐
1.(指着板书)保罗、男孩、弟弟都得到了别人所给予的东西,他们快乐吗?
再一次读读课文,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划出相关语句。
2.交流讨论、体味语言文字,教师于交流中指导学生朗读。(根据学生需要,随机出示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本设计在充分考虑学生感知现实的基础上,又拟定了一个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随时调整的框架,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与思维活动空间,启发学生先从“获得”的层面去体验、感受快乐。为下文对“给予”的体悟打下伏笔。
(二)感受给予的快乐
1.文中有没有写弟弟的快乐?但他的快乐你感觉到了吗?(感受到了)
2.他的快乐又是是谁给予的?(小男孩和保罗)
师:获得时是那样的快乐,给予时他们快乐吗?让我们再仔细地来研读文本:(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并根据学生需要,随机出示学习内容)
(1)男孩快乐(重点研读以下三个句子)
◎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小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
◎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2)保罗快乐
(三)分角色朗读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目睹这感人的一幕,为小弟弟高兴,为小男孩、为保罗感动。(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读。指导读出小男孩的自信、自强及对弟弟的关爱之情,读出保罗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按照课程标准,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进入情景体验,在读中揣摩、感悟、体会语言所承载的知识、情感、文化、思维,从而表现出对语言本体的学习,而不应拘泥于教材对材料展现的逻辑顺序,以及结果分析展开教学过程。因此,以这一材料为载体,以“读-品、读-思、读-悟”为基本学习活动程序,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感悟和表达快乐的意蕴,使学习程序螺旋式重现、上升,使他们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促使其语文素养(朗读水平、读书能力)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四、合理想象,感悟主题
1.圣诞夜的夜晚流光异彩、熠熠生辉,美丽的圣诞树上挂满了一份份美好的祝愿,圣诞音乐在每个人耳边尽情流淌,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街道。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的男孩、弟弟、保罗会想些什么呢?选择其中的一个说说。(交流)
2.是啊,分享是快乐的。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乐于奉献,人生才会美好充实。──(出示、齐读)“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点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交流,将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重新“激活”,与学生经验世界沟通。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提升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再次点击“中心”,收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五、拓展升华,深化主题
轻声读读《给,永远比拿快乐》(见课文中的阅读链接),说说短文讲了什么事?
“给,永远比拿快乐”,读了短文后你对高尔基的这句话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是啊,给,永远比拿快乐,那么你有过因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
(出示)我也曾因为_________而感到快乐。(让学生动笔写一写,然后交流)
给予是快乐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了这样难忘的一课。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我们也不时地体会到这种给予的快乐,它就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慷慨的爱心。
【设计意图】按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精神,根据学生与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由此而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凸现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教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整合处理,短文和诗歌的补充,使学习内容得到合理的升华,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新的学习信息与已有经验的耦合,并实现了思维的内化、情意的激发。努力使“教师执行”的课程转变为“学生经验”的课程,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课程标准得以有效落实。
六、作业自选厅
1.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同学们,你会为自己留什么作业?(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类、引导)
常规性作业:
·抄写文中的词语2遍。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到小组长那儿过关。
·同桌之间互相背诵课文。
拓展阅读
·每个同学到课外找相同主题的文章阅读。
·举行读书展示活动,把课外找到的相同主题的文章进行交流。
·课外搜集“给予是快乐的”名人名言。
三、实践作业
·今后,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把一切好的东西都给予他们。
·今后的生活中,向文中的保罗、小男孩学习。
2.最好的作业就是永远记住这世间最美好的语言“给予是快乐的”,向文中的小男孩、保罗学习,共同播撒爱心,赢得真正的幸福。
【设计意图】教学应该在学生的“需要起点”上开始,但又不能停留在“需要起点”上,否则将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在学生自设作业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有效引导更能激起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实践型作业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社会生活,把握了语文生活化的精髓,为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原文标题:教育无痕 润心无声──《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教育档客 jydoc.com 原【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一、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初学习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感人的故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小男孩)除了他还有?(保罗、小男孩的弟弟)
2、保罗和小男孩因为彼此陌生,保罗对男孩产生了一些误解,最后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给予是幸福的。保罗出了几次错?为什么会误解小男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读一读,找一找。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保罗错了几次,为什么错。
2、交流讨论。错了两处。第一次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得新车,结果错了。第二次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坐车炫耀自己,结果又错了。
三、品析文章第一部分:
师:保罗为什么会一错再错呢?请一个同学来读读1-7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保罗为什么会错,并在书上做上标记。
1、指名朗读1-7自然段,其他学生圈圈点点
2、讨论、体会,并进行朗读训练。
按照常理来说,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
品析句子。小男孩的希望是给予弟弟圣诞礼物。朗读,读出小男孩羡慕的语气,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当然,我非常愿意。”
这就是保罗和小男孩的第一次对话,谁来演保罗,谁来演小男孩?其他同学给他们配解说词。
四、品析文章第二部分
师:保罗开始觉得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了,于是邀他乘车兜风,不过,保罗又错了。请大家自学8~12自然段,保罗猜测小男孩什么,实际上是什么?
生自学,讨论:
理解炫耀:夸耀。有意显示、卖弄自己。
从这个地方你觉得这个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
文章中怎么说的?请大家用“△”画出小男孩动作的词语,用“
”画出小男孩的语言,并想想小男孩说话时的语气。指导朗读。
五、品析文章第三部分
保罗看到这里,他被深深地打动了,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位小男孩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出示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请你猜一猜,他们会去什么地方呢?小男孩的弟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保罗和小男孩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他们为什么难忘?
六、总结升华:
1、保罗的哥哥快乐吗?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学生交流
2、出示名人名言:
“给永远比那快乐。”——高尔基
“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放。一心为自己,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雪 莱
3、这样的话你会写吗?(创作快乐格言)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同时,也发生在我们的身上,给予是一种高尚的快乐。今天我向大家推荐几篇相关的文章,课后我们来共同阅读体会。
(出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爱的奉献》音乐响起,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了这样难忘的一课,大家表现得非常出色。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会不时地体会到这种给予的快乐,也许它就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慷慨的爱心„„它也许是物质的,也许是精神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给予、奉献,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第二篇:给予是快乐的
QQ4052537316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陈桂凤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通过文中人物的言、行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感受。
2、在感悟课文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体会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在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呢?
2、孩子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快乐,说也说不尽。这堂课我们要一起感受一种特殊的快乐(出示:给予是快乐的)。读——
3、“给予”正音,初步理解“给予”。
谁能给“给予”换个词?(付出、奉献)是的,给予是一种付出,一份奉献。
4、过渡:孩子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受到“得到”的快乐,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文,认真去读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之前,先让我们注意这个星号,这是一篇什么课文?平时读略读课文都有什么要求?就按你们自己所说的要求去读课文,并找一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都讲到了谁给予谁快乐?(学生自由读课文)2.检查反馈
四(2)班的孩子们读书习惯特别好,一个个读得有滋有味。现在谁来说说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在这篇课文里都讲到了谁给予谁快乐?出示: ____ 给予 快乐。板书:保罗、小男孩、弟弟 随机在三个人物间划线。(说关系)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再去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想想这些给予中,什么地方让你感动,令你震撼。用笔划出这些句子,细细地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一边,也可以同桌轻轻地交流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
刚才你们都在认真地读,用心地去体会。现在谁先来说说文中让你感动,令你震撼的地方。① 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读句,从这些语言中,你感受到什么?(指两生说)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当男孩得知保罗的新车是他哥哥送他的圣诞礼物之时,他有什么表现?(读第四段)就小男孩此时的表现,按照常理来说,小男孩希望的应该是什么?是的,保罗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小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出示: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我希望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希望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是想着——获取,而“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是想着——给予。)
●是呀,小男孩一心想着给予而不是获取,多么让人感动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孩子们,让我们来当当这了不起的哥哥,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② 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读句,说感受。
●其中,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一句?小男孩承诺的仅仅只是送一辆新车给弟弟吗?
——指生说——是的,小男孩对弟弟说这段话,不仅仅是一定要像保罗的哥哥那样,送一辆新车给弟弟,而是要鼓起弟弟生活的勇气,所以他说(女孩子读)——小男孩说这句话是要让弟弟相信:只要有我,你就会有幸福。所以他说(男孩子读)
●多么坚定的承诺、多么美好的愿望!相信小男孩终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为了给予别人的梦想。一个多么有爱心的孩子,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③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读句说感受。
●自由读一读,哪个词中触动了你的心弦?
●点拨:“三步两步”——是呀,小男孩是那么迫不及待的想要把意外的惊喜带给弟弟,请用你的朗读把他的这种迫切表现出来;
“背”——一个多么关爱弟弟的哥哥啊!请你再来读读这句话。“紧靠”——就是这份兄弟情深感动了你我,请你把你的感动读出来。
小男孩是那么迫不及待的想要把意外的惊喜带给弟弟,正是这一份关爱、这一份手足情深触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弦。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齐读。
④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引:小男孩的一言一行,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更感动了一路随行的——保罗。出示:读)●保罗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是呀,此时,他会想到小男孩先前让人意想不到的种种表现——当他以为小男孩也想拥有一位能送他新车的哥哥时,小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他想的是给予,而不是收获;当小男孩请他开车送他回家时,他以为小男孩是为了炫耀自己,没想到小男孩是为了将关爱带给弟弟。于是,保罗的眼睛湿润了—— ●圣诞节前夜——平安夜,一个充满着希望、温暖和爱的夜晚,坐在车里的三个陌生人聚在了一起。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其中的小男孩、小弟弟或是保罗,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请你们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谁当代表来说一说)就这样,他们三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3、谈“给予”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学到这儿,谁再来说说什么是“给予”?
四、拓展延伸,深化体会
1、阅读链接《给,永远比拿快乐》
故事结束了,可有关给予的话题却还在继续。
①请轻声读读课后阅读链接:《给,永远比拿快乐》,想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体会?(是的,你已经感受到了——;听得出来,你是深有体会呀!)
2、是啊,给,永远比拿快乐,那么在生活中,你有过因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出示)我曾因为_________而感到快乐。能用上这一句式来说一说吗? 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也不时地体会到这种给予的快乐,它就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慷慨的爱心。
3、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对给予是这样理解的,出示、读:
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放。一心为自己的,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巴金
4、这样的话你会写吗?(创作快乐格言)??
五、总结,布置作业
1、学了这篇课文,想想看可以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如: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在生活中多给予人快乐。)
2、这些作业都不错,但除了这些,你们还可以看看几篇相关的文章,课后我们来共同阅读体会。
出示:推荐篇目:
1、《感恩之心》-----林润翰(中国)
2、、《乞丐》-----[俄] 屠格涅夫
3、《爱的奉献》音乐起,孩子们,今天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了这样难忘的一课,走出课堂之际,让我们轻轻地对自己说一声——给予是快乐的。让我们高声地对身边的人说一声——给予是快乐的!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以自己的言行向所有人大声说一声——给予是快乐的!
板书设计:
24、给予是快乐的
陌生
兄弟
保罗 ————————小男孩———————— 弟弟
希望有哥哥 | 希望像哥哥 腿有残疾 想在邻居面前炫耀 跑进背着返回放小男孩 想亲眼看看圣诞礼物 一起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教学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夕,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文章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我在上这篇课文时,首先是从“快乐”一词去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快乐的经历,很多学生谈到“过年了,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红包,可以穿新衣服”“六一儿童节,也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得到老师的表扬,会感到很快乐”„„我抓住他们回答中的“得到”说“得到确实是让人快乐的”可是今天学习的课文——《给予是快乐的》“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为什么是快乐的呢?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课文,在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后,让学生说说保罗两次猜错的是什么,再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多数都能抓住小男孩的话来谈出自己感动的地方;在提出问题的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保罗为什么眼睛湿润了”“保罗为什么要把小男孩的弟弟也抱进车”“保罗为什么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我觉得学生这些问题很有价值,就让他们在小组里进行讨论,而且这三个问题是紧密联系的,弄清了第一个,后面的就能迎刃而解,所以我又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让他们讨论,学生说保罗因为被小男孩的话所感动,我说仅仅是那些话吗?还是小男孩那颗善良的心,那对弟弟的无限关爱感动保罗?学生的理解就不再停留在表面上了。紧接着下来的第二个问题,学生就很容易解决了,他们说:因为保罗被小男孩的一心想让弟弟快乐的心所感动,他要帮小男孩和他的弟弟实现他们的愿望,让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然后我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说“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学生在回答保罗为什么难忘时,已经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也解决了。最后,让学生阅读《给,永远比拿愉快》。
上完这一课,我觉得作为老师在课堂上真的要懂得利用学生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回答捕捉教学的资源,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与文本展开对话,达到心灵的共鸣。
第三篇:给予是快乐上课稿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宿城区耿车中心小学张密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文中人物的言、行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感受。
2、在感悟课文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体会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在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呢?
2、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的时候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时是快乐,受到表扬时是快乐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快乐,说也说不尽。这堂课我们要一起感受一种特殊的快乐(出示:给予是快乐的)。读——
3、“给予”正音,初步理解“给予”。
谁能给“给予”换个词?(付出、奉献)是的,给予是一种付出,一份奉献。
4、过渡:在一个圣诞节的前夜,一个名叫保罗的孩子从内心里这样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让保罗有这样特殊的感受呢? 请大家打开课
文,认真去读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读之前,先让我们注视这个星号,这是一篇什么课文?平时读略读课文都有什么要求?就按你们自己所说的要求去读课文.2、检查反馈
四(3)班的孩子们读书习惯特别好,一个个读得有滋有味。(出示最后一句话)现在谁来说说是什么人什么事让保罗有了这样特殊感受呢?
3、学生汇报,复述课文内容
三、让我们再来读一次课文,感受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体会那一个个场景里人物的内心。
(一)1、读1---4节,画出描写小男孩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并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抓住”走来走去,伸手轻轻地摸一下,羡慕的神情…这是你的车吗..睁大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哇!我希望…”读出小男孩子的羡慕,惊奇,出乎意料之外的惊奇.如果是你看见这么漂亮的车,听了保罗这样的话,你会想到什么?
2、保罗也是这样以为的,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小男孩却说(出示句子)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3、指导朗读.是呀,小男孩一心想着给予而不是获取,多么让人感动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孩子们,让我们来当当这了不起的哥哥,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二)、过渡, 小男孩不同于人们的想法,这还不是让保罗最吃惊的,还有更让他吃惊的事.当保罗感动着,不由自主的说: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小男孩上了车,有什么样的表现?
第8小节“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这句里面的“闪着亮光”意味深长。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注意到这个细节,很好。从“闪着亮光”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这是一种期盼的眼神。
师:不错。这亮光是一种期盼,一种渴望。如果是你,你们坐在这样车里你们会想到什么?小男孩期盼什么,又渴望什么呢?联系前面,看看后面。
[课堂沉默着,我知道这是同学们在思考]
生:他说,“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再联系后面他背着他的弟弟出来,我想,这亮光是他心中的一个激动的念头:如果我的弟弟也能像我这样坐在车里欣赏着圣诞节的美景有多好哇,对,这亮光是小男孩的心里期盼,他期望保罗将车开到家门口,让弟弟看到这辆车,他要告诉他的弟弟,他将来也会送一辆新车给弟弟的。
男孩做了一件什么事?这其中哪个词最能触动你的心弦?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
1、读句说感受。
(1)自由读一读,哪个词中触动了你的心弦?
(2)点拨:“三步两步”——是呀,小男孩是那么迫不及待的想要把意外的惊喜带给弟弟,请用你的朗读把他的这种迫切表现出来;
“背”——一个多么关爱弟弟的哥哥啊!请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紧靠”——就是这份兄弟情深感动了你我,请你把你的感动读出来。师:是的,11小节小男孩抱着弟弟出来的一幕,任你是铁石心肠,也会被打动,让我们再次走近他.(生朗读)
三、(引:小男孩的一言一行,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更感动了一路随行的——保罗。
出示:读12节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保罗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是呀,此时,他会想到小男孩先前让人意想不到的种种表现——当他以为小男孩也想拥有一位能送他新车的哥哥时,小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他想的是给予,而不是收获;当小男孩请他开车送他回家时,他以为小男孩是为了炫耀自己,没想到小男孩是为了将关爱带给弟弟。于是,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有了这样的感受: 给予是快乐的3、《爱的奉献》音乐起,孩子们,今天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了这样难忘的一课,走出课堂之际,让我们轻轻地对自己说一声——给予是快乐的。让我们高声地对身边的人说一声——给予是快乐的!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以自己的言行向所有人大声说一声——给予是快乐的!
四、布置作业
1、学了这篇课文,想想看可以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如: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在生活中多给予人快乐。)
2、这些作业都不错,但除了这些,你们还可以看看几篇相关的文章,课后我们来共同阅读体会。
出示:推荐篇目:
1、《感恩之心》-----林润翰(中国)
2、、《乞丐》-----
[俄] 屠格涅夫
第四篇:给予是快乐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给予是快乐的执教 : 麻山小学张萍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目标2、3。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音乐《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有许许多多快乐的体会,能将你体会到的快乐告诉大家吗?(生自由发言)
师:是啊,生活是快乐的。学习、玩耍是快乐的;实现梦想是快乐的;得到别人的关爱也是快乐的。同学们,如果你能将关爱送给他人,那将是更加快乐!
2、板题:给予是快乐的(课件1)
学生读题
二、据题质疑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给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文中讲了谁给予了谁快乐?)
三、初读课文
1、快速阅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宽裕兜一圈 羡慕 饶有兴趣 不由自主 给予)
2、故事中讲到了谁给予了谁快乐。(课件2)
过渡:保罗和兄弟俩早就相识吗?那他为什么让兄弟俩坐车,并且和兄弟俩一起渡过了圣诞节的前夜呢?
四、再读课文,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灵。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保罗为什么主动邀请男孩坐车?在文中的哪部分写到了?(课件3)
2、交流
3、提问:男孩希望自己能当怎样的哥哥呢?保罗原以为男孩希望什么?
师:男孩的想法确实出乎大家的意料,他不是渴望自己拥有一辆别人送的新车,而是希望自己能当给弟弟送车的哥哥。同学们,你觉得这个男孩怎么样?
4、朗读感悟
师:多么有爱心的男孩,让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片段,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好吗?
(齐读,分角色读)
师:小男孩坐上了保罗的新车,可他为什么请保罗将车开到他家门口呢?课件3故事是如何续演的呢?
5、图文结合,品读课文(出示课文插图)
谁能根据插图,描述接下来的故事情节?此时,男孩正在对弟弟说什么呢?从中找到这些话划出来。
男同学齐读这段话。(看见了吗„„圣诞节了。)
听了男孩的这番话,你在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
师:看到此情此景,保罗的心情是怎样?他又是怎么做的?此时,你认为保罗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受到了谁的启发?
6、兄弟俩坐上了保罗的新车,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想像:
(1)这个夜晚,他们是怎样度过的?
(2)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7、学习最后一段。
出示“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
指名读——齐读
师:文中的保罗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会吗?请大家谈一谈。
五、拓展延伸
1、学习阅读链接《给,永远比拿愉快》
(1)、生自由读
(2)、说说短文的内容
(3)谈读后感受
2、欣赏《爱的奉献》
师总结: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让我们牢记:给予是快乐的,给永远比拿愉快。希望大家做个乐于奉献,不求回报的人。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这堂课吧!
六、板书设计
24、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小男孩 弟弟
给,永远比拿愉快
第五篇:《给予是快乐的》
《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能入情入境地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在反复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感受。
3.从小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自读自悟,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在反复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并收集有关无私奉献的名人名言(学生)
相关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给予”
1.同学们,你们刚才诵读的名人名言中,最关键的两个词是什么?(板:给予快乐)正音:给予jǐyǔ。
2.你知道“给予”意味着什么吗?(付出、奉献、赠送、失去)这到底是一份怎样的快乐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给予是快乐的”(将课题板完整,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还记得我们学习这样的课文,用得最多的是什么学习方法吗?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用读、思、圈、注、问的读书方法自学课文。
(教师巡视,了解自学情况,随机指导。)
2.出示部分句子,抽读,正音。(相机理解:饶有兴趣、宽裕、三步两步)
3.交流学生提的问题,出示最有价值的问题。
三、全班交流,品读课文,感悟“给予”
(一)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给予了别人什么?
相机板书:哥哥→ 保罗
↓
男孩→ 弟弟
(二)保罗为什么会误解了这个男孩?
1.保罗一共几次误解了这个男孩?分别在第几自然段?
2.保罗的第一次误解,错在哪儿?
3.“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和“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有什么不同?
4.如果你是保罗,你会想错了吗?为什么?
5.相机分角色朗读。(投影出示对话部分)
6.保罗第二次误解又错在哪儿?
7.男孩仅仅是想送给弟弟一辆新车吗?
8.相机指导朗读。(投影出示小男孩的话)
9.保罗全错了吗?
(三)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为什么“难忘”?
1.交流。
2.练习说话:让我们一起再来找一找他们快乐的原因吧!
(投影)保罗的哥哥因为()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而感到快乐。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句来说,想全部说更好。
四、拓展延伸,体会阅读链接
1.你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
(投影)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
2.阅读链接。
快速阅读文章,想一想,你会提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并解决?
3.出示小诗,齐读。
五、阅读推荐,感悟单元主题
1.《感恩之心》
2.《给予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把你在本节课中体会到的好词佳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指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着重让学生学会通过提有价值的问题并解决,从而达到自读自悟。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前两分钟的名人名言诵读导入新课,在课中进行重点句段的朗读指导,拓展延伸环节中小诗的展示,以及课后相关文章的推荐;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而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