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香港和澳门的教学反思
《香港和澳门》的教学反思
安家中学 梁岩 2008年3月24日
《香港和澳门》的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课堂设计中,充分挖掘了相关的历史题材。学生对历史的屈辱,对朝廷的腐败,对列强的剥夺,对国家的强盛的关系有了一个看法。通过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让学生体会到国家强盛,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祖国统一的自豪感。然后详细的和学生探讨港澳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经济环境,使得学生对两地的经济地理环境有了基本的掌握,通过学生自身所在的地区的位置和环境来对比两地区别,激发学生对家乡发展的希望之情。在讲解港澳的自然环境时,能够利用挂图、表哥的形式进行讲解和说明,很具有直观性、对比性,特别是在黑板上简略画出港澳地区简图,对学生掌握港澳的位置、范围领土组成更有帮助。在课程的结尾,用香港回归11周年来香港经济的发展,展示香港取得的成绩,体现了伟大祖国给香港发展起到的作用,体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并把此一设想引申到台湾,引起学生共鸣。不足之处:
应该突出地理课的显性教育,注意地理课上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本节课进程速度稍显过快,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多。应该注意主次分明,如果以香港为主,澳门为辅之教学为之更好。应突出校本教育,在环境方面本地区和香港有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香港的学习,给我们本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在这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应该更好。反思:
1.对教师知识的要求
从学习二期课改以来,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鉴于此,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往往花更多的时间用来上网、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或到所有能找到资料的地方去,以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得出结论。
2.师生地位的变化。
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甚至是参与者、合作者。走近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一同体验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因而也就有了学生心灵的舒展和灵性的飞扬、想象力的发展,也就有了学生的敢想、敢说、敢争论,敢于将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这也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教学我觉得我在教学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在教学中要学生讨论的问题设计的较少,更多的只是对教材的叙述。没有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这应该是更大败笔。另外,就是对台湾问题在课堂的最后虽然给点出来,但不够具体,应该让学生讨论一下就更好。3.作为新教师的优势在于可以很快地接受新的知识,从而丰富课堂教学,使学生快乐的学习到知识。但是也有许多问题,如何驾驭课堂,重难点的掌握,课堂语言的组织等,都要进一步改善。
第二篇:《香港和澳门》反思
《香港和澳门》教学反思
一、反思本堂课的教学理念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当地的经济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最重点是组织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初中地理会考总复习,所以新课教学须紧凑。香港与澳门的学习内容具许多相似处,可融合。
二、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思路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习地理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更在于地理知识的运用以及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参与的情景下,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自主思考、发展思维的一种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面临的学习任务,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特点,能够依据自身特点及学习内部规律的要求,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自主选择、自主决策、自主执行、自主评价和自主调控。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进行“思 说 听 论”,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
三、反思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1.积极表现
展示收集到的有关香港和澳门的图片和资料 2.对比找茬
对比香港与澳门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概况 3.能力提高
小组讨论:港澳地区与祖国大陆的联系
四、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成果
1.课前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香港图片和资料在课堂上呈现,可使学生能感受到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的乐趣以及劳动被承认的成就感,同时也鼓励其上地理课的积极性。
2.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由于学生在课下进行了预习,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他就能回答正确,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又反过来激励他学习地理的兴趣。
3.本节课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位置优越、外向型经济”这一类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法。
第三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教学反思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课,内容相对较少,主要是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主要是掌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如何丰富课堂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备课,讲课,评课,自己还很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自己也有了几点心得体会。
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学会积累。就拿我自己来说,有的时候学习到一些好的方法或自己有一些想法时,并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过段时间,回想起来,印象已经不太深刻了。在这方面自己做的还不够好,需要改进。
评价学生要到位。在讲课过程中,当讨论到用武力还是和平方式收回香港和澳门时,孩子们讨论的非常激烈,而我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很好的点评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有一个小短剧的表演,孩子们表演的非常棒,我由衷的感到高兴。并且孩子们在讨论问题时非常的积极,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孩子们想要的吧。
作为老师,还要语言简练,话语严谨等等,这些都是我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作为青年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打磨,不断反思才能够更好的成长。
第四篇:历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反思
本学期历史备课组继续开展公开课展示活动,组内蔡老师老师在二(8)班展示了题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课。全体历史组的老师参加了听课。蔡老师整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结构完整,分析娓娓道来,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较高的教师素养。
课后,全体历史老师进行了评课,大家认为:蔡老师课前做了充分准备,分析透彻有深度。突出的亮点有:
1、通过两幅回归场景上面的国旗和课题“回归”这一词导入新课,直接自然。
2、通过投影地图分析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和通过课本63页“活动与探究”第一题来分析“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背景。
3、从香港、澳门的回归,我们得到什么启示?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等。
4、讲解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分析了香港、澳门问题属于主权问题,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
5、留有10多分钟做题,通过训练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拔高教学内容的深度。改进的建议:
1、“一国两制”的概念要强调,这里的“一国”跟后面要学的“九二共识”的一个“中国”的区别。
2、台湾问题放到后面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中来讲更合适,这一课联系到即可,不用展开。
教研,教之后的研如今让备课组的老师更期待,因为从中我们也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提升自己。
第五篇:香港,澳门简介
香港简介
香港,外文名称:Hong Kong。现在称,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人口 711万(2011年6月);位于中国华南,珠江口东南部。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著名景点有:维多利亚港、迪士尼乐园、海洋公园、金紫荆广场、铜锣湾等;主要高校有港大、港中文大学、港科大等。
香港是亚洲繁华的大都市,有条件优越的天然深水港。1842年至1997年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香港是国际重要的金融、服务业及航运中心,并且以社会廉洁、治安优良、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备的法制而闻名于世。香港是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同时为全球其中一个最安全、富裕、繁荣和生活高水平的城市,素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全球最富有国家和地区排名中香港人均GDP45,944美元位列世界第8。
现任行政长官是曾荫权。
澳门简介
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东南部珠江口的西岸,距香港60公里、广州145公里。总面积26.8平方公里,包括澳门半岛、仔岛和路环岛,人口密集,共约50余万人。澳门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几百年来,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共存的地方。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占领澳门,澳门开始被葡萄牙强行租借,这也成为欧洲国家在东亚的第一块领地。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结束对澳门的管理,澳门主权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
现任行政长官是崔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