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时间:2019-05-12 17:0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第一篇: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第一章

教案之殇

我国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辛苦,学生痛苦,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学校苦抓;家长苦陪。

教案:指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也称为课时计划。其核心问题是教学程序的安排或者说教学过程的设计。传统教案流弊:

1、传统教学最终被异化为教师“教教案”。以教案为本位的课堂成了教师演出“教案剧”秀场。

2、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是封闭式教学,最终导致僵化。

3、写教案被等同于备课,等同于上课。

4、写教案成了“拿来主义”——抄袭案。没有“落地”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定义:是一种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基本要素:

1、学习者及其需要的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3、学习目标的确定与阐述。

4、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5、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6、教学评价的设计。第二章

正名“导学案” 夸美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喧器、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课程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学改革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导学案内涵:

定义:在新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

要素:学情调查、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选择、重难点预设、学习策略与学法选择、教与学的评价、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教与学的反思等。优点:

① 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习题集。

导学案设计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和先进的理念支撑。② 导学案是立足于课时或课题设计的方案。

④导学案在设计的主体和使用的对象上有侧重。⑤导学案设计具有互动性和生成性。

⑥导学案设计具有过程性和系统性。

⑦导学案设计的类型根据高效课堂来定。

⑧导学案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设计文本。⑨导学案体现了大课程观和大课堂观的概念。⑩导学案被喻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我要走向哪里?(学习目标)

我如何到达哪里?(学习材料、媒体和学习策略)

我如何判断是否已达到目的地?(评价与修正)

教师要立足于“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以学为主”的原则来设计导学案,而且导学案的设计标准要力求最大限度的达到在学生借助教材、自主使用导学案的情况下,通过自学、展示、反馈达成目标,生成能力,培养情感。知识链接:高效课堂名词解释:

独学: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对学:同等学习程度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群学:学习小组内部学生间的学习。、展示:一是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成果汇报、交流甚至暴露问题的一种形式;二是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成果汇报、交流甚至是暴露问题的一种形式。第三章

导学案设计行动研究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学,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做的研究是进行教学行动研究。要在“教中研”,在研中教,采取“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效果即成果”的“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并与“自下而上”的教学理论相对接,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变得更有效。

一、以生为本

1、相信学生。在导学案设计中,特别注重分层次设计题目,关注每一层的学生,为每一层次的学生准备的是自助餐式的练习,让尖子生吃好,让学困生吃饭,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学困生只要能解决完成相应层次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比尖子更高的评价。

2、解放学生。在导学案设计中,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学,最大限度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设计开放的问题,创设生活的情境,鼓励个性的见解,引发学生的质疑,激起思维的碰撞,张扬生命的合力。

3、依靠学生。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教师只有依靠学生,学生学习的情感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潜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开发,个体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依靠学生就是以学生为本,这是一条不可背离的教育原则,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泉。

教师要相信一句话:一切问题从学生中来,一切答案到学生中找。

4、发展学生。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发展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发展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学生,从而实现对“全人”的教育。

二、以学为本

1、以学定教。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进行导学案设计的重要依据。教不是目的,学才是止的。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本着“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依据,恰当地确立教学的目标要求,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发展的过程。

六学:在哪里学(空间)、学多久(时间)、为什么学(学情调查)、学什么(目标与内容)、如何学(学习策略)、学得怎样(评价).四教: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样。

教师在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做好学情调查,带着三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己能解决什么?

四不教:学生独学能会的不教,学生对学能会的不教,对子帮扶能会的不教,学生合作探究能会的也不教。

2、以教导学。

3、以评促教。

评价的四个维度: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功能。

评价的五个转变:由量性评价转变为质性统整,由甄别优劣转变为引领发展,由个体评价转变为个体与合作组评价的统一,由评价单一枯燥的认知训练转变为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由评价结论不求过程转变为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评价的六大功能:积极导向、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多元互动、记录成长。

4、自学为主。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三、行动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方面。

2、目标性原则。

3、导学性原则。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导学案的突出特征就是导学,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合作性原则。

5、探究性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

6、情境性原则。

7、层次性原则。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

8、实用性原则。

9、规范性原则。

10、创新性原则

下述五点是保证学生学习高效的必要条件,应高度重视:

1、当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时,学生学得深刻。

2、当学生已呢知识被激活并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时,学生学得深刻。

3、当向学生展示新知识的全貌时,学生学得深刻。

4、当学以致用时,学生学得深刻。

5、当新知识整合到学习者实际生活时,学生学得深刻。第四章

导学案设计要求

一、研读课标指南:

1、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2、课标提供了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3、课标提供了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这是导学案设计教学目标的具体指导。

4、课标提供的实施建议,可以提高导学案设计教学策略的能力。

5、课标提供了大量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

二、用好教材促发展:确立课程意思。树立新的教材观。

三、学情调查是起点。

四、分层设计重差异。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

五、学法指导在其中。

六、集智备课作保证。

第五章

导学案设计基本规范

一、基本规范

1、统一基本设计程序。

2、统一基本设计要素。学情调查、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选择、重难点预设、学习策略与学法选择、教与学的评价、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教与学的反思等。

3、统一基本课时容量。

4、统一基本设计版式。

二、复习课导学案设计基本要素

1、学情分析。

2、复习引导。复习内容、复习目标、复习重点、复习方法。

3、学习内容设计。

1、知识梳理

2、典型问题设计,3、达标测评,4、学习过程设计: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

三、试卷讲评课导学案设计。

1、学情分析。错题归类剖析。变式拓展训练。自我完善。学习过程设计。

四、导学案设计避免走入的误区

导学案设计教案化。导学案设计习题化。导学案设计问题“肤浅:化。导学案设计共性化。导学案设计提纲化。第六章

导学案使用

一、学生使用篇

(一)、导学案使用基本常识

1、导学案组成要素说明。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导学案上各组成要素的基本含义及对学生学习所起的作用。

2、导学案题头项目填写。组名、姓名等。

3、学习三宝的运用。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4、导学案要与教材结合使用。

5、导学案使用的时间要求。导学案一般提前发下来让学生果前预习(低年级学生不宜提前发),时间以半小时为宜。

(二)、导学案使用的常规要求

1、课前使用——自学为主。独学要求学生要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基础部分,学有余力的可做拓展部分,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用双色笔做好记号,自学时还要求学生能主动提出或发现新问题,并尝试通过各种渠道自行解决问题。

2、课中使用——对学、群学、展示、反馈达标、整理学案:整理问题、整理知识要点、整理生成性的知识、整理知识结构、总结学习规律和方法。

3、课后使用:

二、教师使用篇

1、课前——独学检查、二次备课。

课前,教师要对本节课导学案学生独学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批阅,这次抽查类似于从小组中抽样。落实二个前置:学生学习前置,教师指导前置。

2、课中——关注学情动态、学法指导、学习进程。

教师角色:调查员、指导员、协调员。

展示是课堂上最精彩的环节,其精彩之处就在于课堂的互动生成、质疑对抗。导学案中达标测评部分若属于笔试测评,要力求课内独立完成。

教师要通过导学案或者现场的指导促使他们集聚问题,质疑对抗,激烈竞争,思维碰撞。这是问题得以解决的“前兆”,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在于抛答案,而是要围绕解决问题而“抛问题”——以问题激活问题。

如何解决好优生吃好和学困生吃饱的问题,这是教师在问题式教学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也是对教师协调能力的考验。

3、课后——批阅、辅导、反思、修订

教师使用导学案要做到“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也可对子互批、组内批、组间批、学科代表批、教师批等。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情况,必要时进行个别辅导。

教师要有导学案上填写教学反思,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要根据批阅情况和学生的自主反思情况将问题进行统计整理,形成错题集。将若干个导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好的复习资料。

三、导学案使用的误区

1、重“显性目标”,轻“隐性目标’.2、重课前预设,轻课堂生成。

3、重导学案使用,轻教材使用。

4、重导学案使用,轻导学案再设计。

5、重统一性评价,轻差异性评价。重“讲”轻“学”、重“学”轻’导”

第二篇: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高效课堂

一、导学案产生的背景及内涵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思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为了追求好的教育、好的教学、好的课堂,改革的步伐好像一直没有停止过。如情景教学、个性化教学、创造性教学等。这些改革的成果不穷,但给我们的感觉是理论多,实践少;理念多,操作少;方向多,方法少。总的来说,教学改革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人睡觉一样“醒得早、起得晚、走得慢。”

两千多年的前的孔子就提出指导我们教学的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可惜还没被大家攻克破解。教学改革要改的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就不言而喻了。新课程理念的变化,促使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学”、研究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样”的问题,让教师少教甚至不教,让学生的学习能勤于自主、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勇于创新,最大限度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一切的教都是围绕着“一切为了学习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来做的。教学改革主要解决的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从课程改革到教学改革,从教学改革到课堂 改革,课改催生了一批真正的名校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等。这些学校的改革与以往任何学校的改革都不同,他们从课堂出发,研究并落实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创造性的学习,在这样的行动研究中,一个推动高效课堂顺利实施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导学案应运而生。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它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导学案设计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和先进的理念支撑。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讲,导学案蕴含着教学设计的诸多功能。它强调“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以生为本”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以学为本”就是“以学定教,以教定学,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

从以上对导学案的概述中,体现了这样几个方面

1、“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单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习题集、讲义等传统意义上的教辅资料;

2、导学案不是“学案”;

3、导学案设计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和先进的理念支撑;

4、导学案是立足于课时或课题设计的方案;

5、导学案在设计的主体和使用的对象上有侧重;

6、导学案设计具有互动性和生成性;

7、导学案的设计类型根据高效课堂的课型来定;

8、导学案是一个针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系统性设计,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结果性文本;

9、导学案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设计文本;

10、导学案体现了“大课程观”和“大课堂观”的概念;

二、导学案设计原则

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案的设计要本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线、创新主旨”的教学基本原则出发,切实做到“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主人,严肃严格地进行训练”。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因此,导学案具有动态性、开放性、交互性、生成性、和差异性等特征。

目标性原则:发挥目标的导学功能; 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导学案中,学法线应贯穿始终,如导学案的使用说明、学法指导、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贯穿在导学案设计内容各个模块,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导学 案设计,应在学法指导上狠下功夫,教材和问题只是例子而已。学生具备了学习能力,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可以达到“教师为了不教”的目的。

合作性原则:对学、群学,合作成功;

会合作的人才是会学习的人。合作性原则不仅仅体现在合作学习上,还体现在导学案设计中的师生合作上。比如学生可以参与设计学习情境,参与讨论研究,参与查找搜集资料,参与对文本的质疑、批判等等,这都体现了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学习中研究的内容。导学案设计提倡“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

情境性原则:巧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教学是生成、互动、体验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关注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课堂教学情景的创新设计。教学情景的创设沟通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将一个文本的世界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到的社会化、生活化的世界。(举例:2+3=5的学习)

创设情境要突出情景的生活性、探究性、情感性、趣味性。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实用性原则:直指高效,适用实用;

导学案要讲究科学性、直观性、针对性、适度性、实效性。规范性原则:规范学生学习,规范教师教学,求同存异。创新性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

以上是就导学案设计得原则进行的分析。但在对导学案的长期使用和不断地反馈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五点是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必要条件。

1、当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时,学生学得深刻。

2、当学生已有知识被激活并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学生学得深刻。

3、当学向生展示新知识的全貌时,学生学得深刻。

4、当学以致用时,学生学得深刻。

5、当新知识整合到学习者实际生活时,学生学得深刻。就目前来看,导学案还是个新生事物。由于它承载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系统要求,又集“导”、“学”、“练”、“测”、“评”等功能于一体,所以对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高效课堂认知程度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导学案设计的质量。但是,对初学者来讲,就像朱熹所说:“宁浅勿深,宁近勿远,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应该本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思想来尝试实践,也就是要“教、学、做、研合一”。由于导学案设计是从教与学准备、教与学实施到教与学评价的系统性、全过程的设计,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导学案设计的过程,它要经历从“无形设计”到“有形设计”两个阶段。所谓“无形设计”包括研读课标、钻研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把握学情、策略构思等,这些是看不见的设计。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所谓“有形设计”即指通过设计产生的有形的结果性文本材料——导学案。另外导学案设计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无形设计”、“有形设计”和“集智(体)备课”这三个大的方面是导学案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下面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从六点来谈,便于教师从宏观上来把握导学案设计的定位。

三、导学案设计要求

就目前来看,导学案还是个新生事物。由于它承载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系统要求,又集“导”、“学”、“练”、“测”、“评”等功能于一体,所以对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高效课堂认知程度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导学案设计的质量。但是,对初学者来讲,就像朱熹所说:“宁浅勿深,宁近勿远,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应该本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思想来尝试实践,也就是要“教、学、做、研合一”。

由于导学案设计是从教与学准备、教与学实施到教与学评价的系统性、全过程的设计,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导学案设计的过程,它要经历从“无形设计”到“有形设计”两个阶段。所谓“无形设计” 包括研读课标、钻研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把握学情、策略构思等,这些是看不见的设计。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所谓“有形设计”即指通过设计产生的有形的结果性文本材料——导学案。另外导学案设计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无形设计”、“有形设计”和“集智(体)备课”这三个大的方面是导学案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下面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从六点来谈,便于教师从宏观上来把握导学案设计的定位。

研读课标作指南

有没有课标意识是衡量传统教师和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准。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想教有方向、教有目标、教有效益,就必须首先熟读课标,研究课标。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它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它明确规定了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同时提供了典型案例,便于使用者(教师、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管理者等)准确理解标准,减少课标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这些为导学案设计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是教师进行导学案设计的重要参照,有非常强的利用价值。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2、课标提供了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初中代数式教学)

3、课标提供了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这是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的具体指导。

4、课标提供的实施建议,可以提高导学案设计教学策略的能力。

5、课标提供了大量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用好教材(教科书)促发展

1、确立课程意识。

过去,受多年以来的传统教材观的影响,教师停留在教材桎梏下的“怎么教”上,把教材奉为“圣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而今天的教师,再也不仅是忠实圆满的教授规定内容的教师,而应是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师,是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的教师。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建构者、开发者。所以教师应同时具备课程意识和教学意识,这应该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2、树立新的教材观。

教师必须要有新的教材观,要由过去“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同样学生也要由过去“学教材”变为“用教材学”。也有人说过去是“教师带着教材走进学生”,现在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其实还应该再改一下,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课程”。与此相对应的,陶行知先生曾经描述过世界上的三种教师:第一种只会教书(拿学生来配书本);第二种的先生不是教书,是教学(拿书本来配学生);第 三种也就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育发展到今天,在陶先生的基础上,我们该给出新的教师定位——“教学相长型”教师。而教材的功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负载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功能变为促进人的发展为主要功能。教材不再是供传授的经典,不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载体和工具,它只是好的例子,是师生之间对话的一种媒介。

教师要在教材的使用上把握好“四度”即:深度、广度、梯度和角度。

学情调查是起点

“学情调查”说起来不是个新问题,过去在教学设计理念里就提出了要“分析学者特征”。但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却被忽略掉了,教师几乎不研究学生,不研究学情,不研究对策,或者做了研究而没有落实,导致教与学的严重脱节,师生虽然同处一个课堂,却隔绝在两个世界。

研究学情比研究教材、研究目标、研究教学策略更重要,学情调查是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的前提和必备条件。教学的一切安排设计都是以充分全面的学情调查为起点,脱离了这一点,教师教学就失去意义。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有句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导学案设计的起点理应回到“学情调查”上来。

分层设计重差异

导学案设计要在全面分析学生学情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情的层次性差异,具体进行以下分层设计的内容。

1、分层设计学习目标,目标的设计不仅仅要考虑普遍性,达到“下要保底”,还要本着“上不封顶”的原则,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目标。

在进行分层目标设计时,除了要符合三维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外,要注意在“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及“表现程度”上的不同。

2、分层设计问题,导学案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特别强调问题式设计,遵循“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的设计要求。就问题层次来讲,根据目标要求,一般从认知层面、学生层次、内容难易度等方面将问题分为A、B、C、D四个层次。

A层:识记水平层次,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一般在课前解决。B层:理解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通常由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C层:应用水平层次,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通常由学生展示探讨完成。D层:拓展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通常由教师点拨学生完成。(举例:《雷雨》问题设计;)

3、分层设计学习程序、下面我们看这样四种学习程序设计,其中综合课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课型,其他课型皆由此演变而来,所以应重点熟悉。

一是综合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自学(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其中展示又可细化为“小展示”和“大展示”(关于“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含义的第二章中已作介绍。)

二是自学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问题导学——自主交流——疑难反馈——成果总结;

三是展示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分工展示——互动生成——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四是反馈课型的学习程序:问题导学——自我反馈——对子帮扶——交互评价——全面提高。

4、分层设计展示板演,5、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导学案中主要通过学习目标设计来体现所要达到的标准,其落实要在课堂上呈现,所以要与评价制度结合使用。

6、分层设计达标测评。

导学案在设计达标测评题目时,一般按照题目训练由易到难5:3:2的难易层次来设计达标测评题目,照顾不同层次学习差异的学生 学法指导在其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指导,改变过去单一被动、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而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法指导贯穿导学案设计的始终,并不是笼而统之地在导学案中写上本节课的学法是“讨论、探究”就完了,它一定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并且贯穿于学生求知的过程中。小学、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法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摸索,去创新。

集智备课作保证

一个成功的导学案设计,必然是靠师生群体智慧共同创造的结晶。总之,我们研究教学问题都要“一切从学生中来,一切到学生中去”。

第三篇:高效课堂导学案

涉县“少年之星”主要事迹材料

龙北小学 四年级一班李莫然

李莫然同学是涉县龙北小学四年级(1)班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时刻用星级学生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学生, 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学生, 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学生, 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学生。

在课堂上,聚精会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总能看见她高高举起的手;做作业更是一丝不苟,每项作业本上的字都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她的成绩总在班上名列前茅。

在课下,李莫然同学更是对各种文化知识、文化传统充满了好奇之心,处处都是她学习的内容,各种习俗的起源,旅游古迹的发展,交通路标、指示,等等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在老师和家长面前,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读书是她课余时间的一大乐趣,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她都读得津津有味。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演讲比赛,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当今学生应朝气蓬勃, 活泼开朗。在这方面,李莫然同学做得很好。她的业余爱好很广泛,喜欢美术、电子琴、兵乓球。为了增强体质,她经常和家人一起参加晨跑,节假日进行登山,用自己的言行向同学们昭示:全面发展,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

具有优良的品德是星级学生必不可缺的。在班级里,她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工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尽职尽责。她更是同学们的好伙伴,同学们谁有了困难都去找她,最后总能想办法圆满解决问题。今天,李莫然同学虽然仅是株幼苗,因为怀揣着振兴中国的奋斗目标,她在“校园”这片沃土上定会茁壮成长, 成为明天栋梁, 撑起祖国大厦。

第四篇: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临漳县教师进修学校

吴 琼

一、导学案产生的背景及内涵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思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为了追求好的教育、好的教学、好的课堂,改革的步伐好像一直没有停止过。如情景教学、个性化教学、创造性教学等。这些改革的成果不穷,但给我们的感觉是理论多,实践少;理念多,操作少;方向多,方法少。总的来说,教学改革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人睡觉一样“醒得早、起得晚、走得慢。”

两千多年的前的孔子就提出指导我们教学的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可惜还没被大家攻克破解。教学改革要改的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就不言而喻了。新课程理念的变化,促使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学”、研究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样”的问题,让教师少教甚至不教,让学生的学习能勤于自主、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勇于创新,最大限度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一切的教都是围绕着“一切为了学习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来做的。教学改革主要解决的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从课程改革到教学改革,从教学改革到课堂改革,课改催生了一批真正的名校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等。这些学校的改革与以往任何学校的改革都不同,他们从课堂出发,研究并落实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创造性的学习,在这样的行动研究中,一个推动高效课堂顺利实施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导学案应运而生。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它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导学案设计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和先进的理念支撑。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讲,导学案蕴含着教学设计的诸多功能。它强调“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以生为本”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以学为本”就是“以学定教,以教定学,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

从以上对导学案的概述中,体现了这样几个方面

1、“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单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习题集、讲义等传统意义上的教辅资料;

2、导学案不是“学案”;

3、导学案设计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和先进的理念支撑;

4、导学案是立足于课时或课题设计的方案;

5、导学案在设计的主体和使用的对象上有侧重;

6、导学案设计具有互动性和生成性;

7、导学案的设计类型根据高效课堂的课型来定;

8、导学案是一个针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系统性设计,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结果性文本;

9、导学案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设计文本;

10、导学案体现了“大课程观”和“大课堂观”的概念;

二、导学案设计原则

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案的设计要本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线、创新主旨”的教学基本原则出发,切实做到“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主人,严肃严格地进行训练”。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因此,导学案具有动态性、开放性、交互性、生成性、和差异性等特征。

目标性原则:发挥目标的导学功能; 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导学案中,学法线应贯穿始终,如导学案的使用说明、学法指导、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 素,贯穿在导学案设计内容各个模块,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导学案设计,应在学法指导上狠下功夫,教材和问题只是例子而已。学生具备了学习能力,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可以达到“教师为了不教”的目的。

合作性原则:对学、群学,合作成功;

会合作的人才是会学习的人。合作性原则不仅仅体现在合作学习上,还体现在导学案设计中的师生合作上。比如学生可以参与设计学习情境,参与讨论研究,参与查找搜集资料,参与对文本的质疑、批判等等,这都体现了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学习中研究的内容。导学案设计提倡“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

情境性原则:巧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教学是生成、互动、体验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关注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课堂教学情景的创新设计。教学情景的创设沟通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将一个文本的世界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到的社会化、生活化的世界。(举例:2+3=5的学习)

创设情境要突出情景的生活性、探究性、情感性、趣味性。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 检查反馈等,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实用性原则:直指高效,适用实用;

导学案要讲究科学性、直观性、针对性、适度性、实效性。规范性原则:规范学生学习,规范教师教学,求同存异。创新性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

以上是就导学案设计得原则进行的分析。但在对导学案的长期使用和不断地反馈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五点是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必要条件。

1、当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时,学生学得深刻。

2、当学生已有知识被激活并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学生学得深刻。

3、当学向生展示新知识的全貌时,学生学得深刻。

4、当学以致用时,学生学得深刻。

5、当新知识整合到学习者实际生活时,学生学得深刻。就目前来看,导学案还是个新生事物。由于它承载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系统要求,又集“导”、“学”、“练”、“测”、“评”等功能于一体,所以对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高效课堂认知程度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导学案设计的质量。但是,对初学者来讲,就像朱熹所说:“宁浅勿深,宁近勿远,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应该本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思 想来尝试实践,也就是要“教、学、做、研合一”。

由于导学案设计是从教与学准备、教与学实施到教与学评价的系统性、全过程的设计,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导学案设计的过程,它要经历从“无形设计”到“有形设计”两个阶段。所谓“无形设计”包括研读课标、钻研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把握学情、策略构思等,这些是看不见的设计。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所谓“有形设计”即指通过设计产生的有形的结果性文本材料——导学案。另外导学案设计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无形设计”、“有形设计”和“集智(体)备课”这三个大的方面是导学案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下面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从六点来谈,便于教师从宏观上来把握导学案设计的定位。

三、导学案设计要求

就目前来看,导学案还是个新生事物。由于它承载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系统要求,又集“导”、“学”、“练”、“测”、“评”等功能于一体,所以对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高效课堂认知程度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导学案设计的质量。但是,对初学者来讲,就像朱熹所说:“宁浅勿深,宁近勿远,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应该本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思想来尝试实践,也就是要“教、学、做、研合一”。

由于导学案设计是从教与学准备、教与学实施到教与学评价的系统性、全过程的设计,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导学案设计的过程,它 要经历从“无形设计”到“有形设计”两个阶段。所谓“无形设计”包括研读课标、钻研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把握学情、策略构思等,这些是看不见的设计。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所谓“有形设计”即指通过设计产生的有形的结果性文本材料——导学案。另外导学案设计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无形设计”、“有形设计”和“集智(体)备课”这三个大的方面是导学案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下面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从六点来谈,便于教师从宏观上来把握导学案设计的定位。

研读课标作指南

有没有课标意识是衡量传统教师和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准。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想教有方向、教有目标、教有效益,就必须首先熟读课标,研究课标。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它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它明确规定了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同时提供了典型案例,便于使用者(教师、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管理者等)准确理解标准,减少课标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这些为导学案设计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是教师进行导学案设计的重要参照,有非常强的利用价值。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2、课标提供了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 出发点。(初中代数式教学)

3、课标提供了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这是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的具体指导。

4、课标提供的实施建议,可以提高导学案设计教学策略的能力。

5、课标提供了大量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用好教材(教科书)促发展

1、确立课程意识。

过去,受多年以来的传统教材观的影响,教师停留在教材桎梏下的“怎么教”上,把教材奉为“圣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而今天的教师,再也不仅是忠实圆满的教授规定内容的教师,而应是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师,是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的教师。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建构者、开发者。所以教师应同时具备课程意识和教学意识,这应该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2、树立新的教材观。

教师必须要有新的教材观,要由过去“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同样学生也要由过去“学教材”变为“用教材学”。也有人说过去是“教师带着教材走进学生”,现在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其实还应该再改一下,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课程”。与此相对应的,陶行知先生曾经描述过世界上的三种教师:第一种只会教书(拿学生 来配书本);第二种的先生不是教书,是教学(拿书本来配学生);第三种也就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育发展到今天,在陶先生的基础上,我们该给出新的教师定位——“教学相长型”教师。而教材的功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负载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功能变为促进人的发展为主要功能。教材不再是供传授的经典,不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载体和工具,它只是好的例子,是师生之间对话的一种媒介。

教师要在教材的使用上把握好“四度”即:深度、广度、梯度和角度。

学情调查是起点

“学情调查”说起来不是个新问题,过去在教学设计理念里就提出了要“分析学者特征”。但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却被忽略掉了,教师几乎不研究学生,不研究学情,不研究对策,或者做了研究而没有落实,导致教与学的严重脱节,师生虽然同处一个课堂,却隔绝在两个世界。

研究学情比研究教材、研究目标、研究教学策略更重要,学情调查是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的前提和必备条件。教学的一切安排设计都是以充分全面的学情调查为起点,脱离了这一点,教师教学就失去意义。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有句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学习新 知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导学案设计的起点理应回到“学情调查”上来。

分层设计重差异

导学案设计要在全面分析学生学情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情的层次性差异,具体进行以下分层设计的内容。

1、分层设计学习目标,目标的设计不仅仅要考虑普遍性,达到“下要保底”,还要本着“上不封顶”的原则,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目标。

在进行分层目标设计时,除了要符合三维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外,要注意在“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及“表现程度”上的不同。

2、分层设计问题,导学案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特别强调问题式设计,遵循“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的设计要求。就问题层次来讲,根据目标要求,一般从认知层面、学生层次、内容难易度等方面将问题分为A、B、C、D四个层次。

A层:识记水平层次,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一般在课前解决。B层:理解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通常由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C层:应用水平层次,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通常由学 生展示探讨完成。

D层:拓展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通常由教师点拨学生完成。(举例:《雷雨》问题设计;)

3、分层设计学习程序、下面我们看这样四种学习程序设计,其中综合课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课型,其他课型皆由此演变而来,所以应重点熟悉。

一是综合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自学(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其中展示又可细化为“小展示”和“大展示”(关于“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含义的第二章中已作介绍。)

二是自学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问题导学——自主交流——疑难反馈——成果总结;

三是展示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分工展示——互动生成——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四是反馈课型的学习程序:问题导学——自我反馈——对子帮扶——交互评价——全面提高。

4、分层设计展示板演,5、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导学案中主要通过学习目标设计来体现所要达到的标准,其落实要在课堂上呈现,所以要与评价制度结合使用。

6、分层设计达标测评。

导学案在设计达标测评题目时,一般按照题目训练由易到难5:3: 2的难易层次来设计达标测评题目,照顾不同层次学习差异的学生

学法指导在其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指导,改变过去单一被动、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而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法指导贯穿导学案设计的始终,并不是笼而统之地在导学案中写上本节课的学法是“讨论、探究”就完了,它一定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并且贯穿于学生求知的过程中。小学、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法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摸索,去创新。

集智备课作保证

一个成功的导学案设计,必然是靠师生群体智慧共同创造的结晶。总之,我们研究教学问题都要“一切从学生中来,一切到学生中去”。

第五篇:高效课堂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

高效课堂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

(选自《中国教师报》论坛)

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学教合一”,突出学生主体性

1、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素质教育以完善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运用能力与技能、思维模式、自主能力为根本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导学案在设计教师教的同时,要突出学生学的内容,教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2、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同时,知识传授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在设计和实施导学案时,我们需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平衡,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问题,做到课时教学服从单元教学的要求,单元教学服从整体教学的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弄清知识的新旧联系,做到由旧知带动新知,由熟入生,如此,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彼此相互联系的中,既加强了对旧知的巩固,又引导了学生对新知的渴求。

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者的认识规律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违背了主体教学原则。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方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易懂易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

4、遵循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原则

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会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难以真正落实。

现代教育思想倡导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导学案的设计应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做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利用导学案使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师生之间展开交流,教师之间探讨经念,形成一个多边的信息交流网络,体现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

一份完备的导学案少不了目标设计、问题设计、情境设计、教法学法设计等,这些也就构成了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1、目标设计

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要完成其特定的学习任务,每堂课的组织教学就应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了目标,一堂课将是一盘散沙,不知所云;一篇课文将会分解得支离破碎,不知所终。所以,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设计时要从语文学科本身特点出发,根据语文总体教学要求、单元教学安排,到与这篇课文、这3课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来为这篇课文、这节课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力求在课内完成,目标设计在符合总体要求的同时,做到切合实际,切合学情。要少而精,不要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2、问题设计

《美国2016计划》中提出: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应当在各年级把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教学过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教师应当制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探索型的学生学习提纲,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要通俗明白而准确,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要设置坡度,难易得当,统筹兼顾,循循善诱,拾级而上。

3、情境设计

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当中进行的。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课堂教学设计要特别重视情感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情境设计是导学案的必备工作。教师通过详细钻研教材,依据学习内容,把握课堂学习环节,适时、恰当地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通过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介绍背景知识,引入现实生活,使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恰当的体态动作,或借助各种媒体手段,通过创造浓厚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从而有效地将语文与生活实际、与学生的体验融合起来。

4、教法与学法设计

导学案不仅要设计教师如何讲,还要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把教师讲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因此,教法与学法设计便成为设计导学案的重要工作。设计时应从教学内容和学情出发,在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方面动脑筋,下工夫,精心设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留给学生“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读、主动说、主动议、主动练,指导学法,使学生会读、会说、会议、会练,授之以法,通过灵活点拨、启发指导,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

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的性质

导学案应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籍此并依托教材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

3、问题性原则: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可以是填空,可以是思考题或其他形式。

4、层次性原则: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5、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具体要求:

第一、“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四、“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第五、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更不能直接照搬教辅资料。

第六、“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三“导学案”的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集体备课(这我们做不到,都是单枪匹马。)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2、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3、提前发放

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4、课后反馈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5、整理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四、导学案的编写格式

㈠容量要求:八开纸正反两面、页边距、中缝2厘米左右,三案合一。㈡页眉设置:

��学校 高�什么科目什么版 导学案№�� 编写:��� 审核:���

㈢页脚设置: 章节名称(�章�节)页码 激励话语(名言、警句)。

㈣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新授课学案模式

1、学习目标

(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

2、重点、难点: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预习导引(预习案):根据所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3—5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主干知识,基本掌握简单知识,搞清疑难所在,以便有目的听课解疑。

4、问题导学:导学案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内容设探究,知识生成要引导,留给学生去亲历。

5、典题训练:针对所讲的知识框题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典型题目,进行点对点应用训练。

6、精讲点拨:针对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点拨提升有层次。

(每个知识框题都按照4、5、6环节进行。即:学—讲—练有机结合。)

7、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如画知识树、概念图等。(教师的总结类似于板书主干知识的内容,但力求以不同的形式表述)。

8、当堂检测: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发现问题或遗漏。题量控制在选择题5—8个,简答题1—2个,时间5—10分钟。

9、作业布置(巩固案):根据课堂知识以及当堂检测的情况布置。题目设置要分三个层次:即易、中、难三级,以易、中级为主,少量难题。(易:中:难=6:3:1)即关注大多数的同时,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作业一定要适量,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

复习课学案模式

1、考纲要求:列出所复习知识的《考纲》或《考试说明》要求,明确在教材中的地位和要求级别。

2、重点难点:结合以前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好复习的重难点。

3、自主梳理(预习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自主构建相关知识的网络,把握主干知识及规律,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找出以前学习存在的薄弱点、易错易漏易混点,并有重点的回扣复习。知识网络内涵力求详实,并尽可能的扩充其外延,加强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4、问题导学:问题设计以小综合题为主,要体现知识层次和内在逻辑关系,适当提升思维含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一步解决以前的知识遗漏和能力不足,解决重难点,锻炼发散思维,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运用比较、综合等方法进一步明确知识的区别联系形成整体印象,提高知识、技能层次。)

5、典题训练:针对所讲的知识框题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典型题目,进行点对点应用训练。

6、精讲点拨:针对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每个知识框题都按照4、5、6环节进行。即:学—讲—练有机结合。注重一题变式多练。)

7、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复习知识、方法、规律、联系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由教师总结,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修缮预习时所构建的知识网络。(教师的总结类似于板书主干知识的内容,但力求以不同的形式表述)。

8、当堂检测: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发现问题或遗漏。题量控制在选择题2—4个,简答题2个,时间5—10分钟。

9、作业布置(巩固案):根据课堂知识以及当堂检测的情况布置。题目设置要分三个层次:即易、中、难三级,以易、中级为主,少量难题。(易:中:难=6:3:1)即关注大多数的同时,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作业一定要适量,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

巩固案可以直接采用相关复习资料的题目。要求教师要先做,对题目进行删减或修改或优化组合。

讲评课学案模式

1、预习案:提前下发批阅的测试卷及答案,让学生自主纠错、补漏。

2、试卷分析:教师公布选择题正答率情况(或指出出错率较高的题目)以及非选择题的出错情况。分析试卷考查范围、试题难易程度、成绩分布情况及比较,并列出错因。

3、自主分析:学生根据教师的试卷分析先自主总结,对自己试卷上出现的问题进行错因归类,对自己不能单独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4、分类精析:从试题中选取具有典型性的错题先让学生分析展示,其他学生补充或订正,教师适时引导、评价。针对错题,老师从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进行讲解和点拨。点拨要有启发和提升,不能就题论题,而是方法的总结,原理应用的技巧,解决问题的程序,知识理解的误区和盲点。点拨务要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切忌简单敷衍,或空洞无物,词不达意。对题目的讲解最好做到题目模式化、类型化,讲清方法规律。

5、典题巩固:针对错题的错因选取合适题目进行巩固训练。

6、总结反思:学生根据自身收获总结考查题目的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等。

7、二次过关:选择适量题目进行目标重测,检查课堂效果。

六、网络资源的使用原则

1.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有他人已经做好的课件,有他人已经写好的教案,也有他人已经编写的导学案,也有配套的一课一练、精讲精炼。

2.对他人的劳动成果,要善于学习,要会学习。下载之后,不做思考,不作加工,不去揣摩,全盘拿来就用,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3.借鉴是最好的学习,思考才能适用。他人的见解、想法,必须经过消化和改造。改头换面不是借鉴,复制粘贴,要三思而后行

“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一)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定时将 “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二)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

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⑴预习情况、检查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⑵问题导学,自主学习;⑶分组合作,交流展示;⑷及时评价,点拨提升;⑸典型题目,巩固训练;⑹达标测评,拓展延伸。

4、教师必须提高两种能力,即: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三)其他使用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严禁抄袭他人。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简单写出教后记。

4、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下载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学习心得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三场学校谢军德 导学案相比传统的教师教案,它主张“服务于学”,它最终的追求是“会学”和“创学”。因而,它一定是变传统的研究教材、研究学法,变......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简介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简介 本书共有六章内容、十个专题。六章内容是:一、教案之殇二、正名“导学案”三、导学案设计行动研究 四、导学案设计要求 五、导学案设计基本规范 六、......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心得体会 冯祥 本期语文教研组组织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研讨活动,在学习中“野渡无人舟自横,是怀才不遇的无奈,而望穿秋水,则是换一种心境的期待。”这一句......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书笔记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书笔记高效课堂属于有效教学的范畴,有三层含义: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课堂有六项关键性的教学技术支撑:导学案是“路线图”;小组学习定成败;独学......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要点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要点 设计导学案的八要: 要读懂学生,学会分析学情。 要研究文本,把握学科特征。 要设计目标,行为具体可测。 要针对目标,设计中点活动。 要知道参与,提高学习水......

    学案导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学案导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 、现状与思考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学案导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学案导学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一 、现状与思考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学习《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心得体会

    导学案和传统的教案是有区别的。它既是隐含教师主导作用的文本——“导案”,又是一个满足学生认知目标的文本——“学案”,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文本——“练案”,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