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Fun time板块教学实践
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Fun time板块教学实践
常州市虹景小学 唐晓军
【摘要】译林版小学英语Fun time板块主要通过趣味性、互动性较强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操练并掌握本单元所学单词、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本文结合案例具体阐述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背景下,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功能性语言,做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
【关键词】Fun time板块
单元整体
教学实践
Fun time是译林版小学英语中的句型趣味操练板块,集中体现新教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它的功能是通过趣味性、互动性较强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Story time中呈现的功能性语言,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因此,作为每个单元的第二板块,Fun time既是Story time的延续,又是新的开始。
然而,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往往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部分教师将此教学板块作为回锅的冷饭,局限于将Story time中未教到位的语言点再读读、讲讲、演演,不能突出语言学习的开放性、忽视句型的实用性。其次,还有另一部分教师仅仅把该板块作为一个增加趣味的制作活动课、游戏实践课,没有更多关注深层次的fun,即学生思辨的乐趣、表达的愉悦、合作的快乐和视野的开阔等,弱化了该板块的操练功能,忽视了该板块的语言实践功能。如果教师在该板块教学设计时,能将单元整体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单元主题的内涵,结合相关英语知识灵活地规划,则能很好地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下面笔者以译林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为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谈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该板块的教学实践和思考。
一、巩固story time,体会英语表达趣味
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Story time板块作为第一课时,其目标是通过课文学习,达到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技能。[i]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接受掌握知识的能力也有差异。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能很好地掌握课文并有感情地表演Story time;但剩余的大部分学生,作为班级的主要群体,虽然能理解文本,较标准流利地朗读课文,但表演课文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同时一部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甚至还不能完成准确理解朗读文本的基本课时学习任务。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应该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因此,在Fun time教学之前,复习Story time是十分必要的,既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又体现了板块之间的延续性,使在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案例1]《译林小学英语》4B Unit7 What’s the matter? Step1:整体回顾,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辨的能力
(1)教师播放教材配套视频,学生整体性回顾Story time。
(2)在整体回顾的基础上,教师针对Story time的内容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进行初步回忆和判断并用英语阐述自己的理由。(见图1)
(3)教师即时关注课堂生成性资源,以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阐述理由时实现逐渐从单个句子的表达到相对完整的语段输出的提升。(见图2)
T: Liu Tao would like a pie, right? S1: No, he’d like some water.T: Why does Liu Tao want some water, not a pie? S2: He’s thirsty.S3: He’s not hungry.T: Oh, we know that Liu Tao is not hungry, he’s thirsty.So he would like some water.图1
图2 [分析]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课堂教学从关注教师的教走向关注学生的学。因此,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关注学生用英语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在合作、探究、开放的学习中达成学生能够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的目标。
Step2:延伸拓展,提高学生用英语表演的能力
(1)在整体性回顾Story time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合理创编课文并分组表演,进一步内化功能性语言。(见图3)
A: Come and have a pie, Tao tao.It’s yummy.B: Thanks, Dad.But I’m not hungry, I’m thirsty.I’d like some water.A: Mum has some.She’s in the kitchen.(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延续文本情景,介绍Mum’s busy day,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扮演Liu Tao用英语主动关心妈妈。(见图4)
A: Good evening, Mum.Come in, please.How are you today? B: I’m not so good.A: Come and sit down, Mum.What’s the matter? Are you ill?......图3
图4 [分析]教师抓住主题情景,紧扣故事主线,让学生真正卷入故事其中。在最后的拓展环节,巧妙延续情景,鼓励学生转换角色创编对话,不仅完成了由第一课时会听、说、读Story time到第二课时每位学生都能脱离课本表演课文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更升华了本课的主题,达到情感态度的自然提升。
二、延续主题情境,聚焦单元功能语言
Fun time是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特有的趣味句型操练板块。Fun time板块教学有别于新授课、练习课,它具有承上启下的教学作用,其基本任务是“温故知新补缺漏,融会贯通更熟练”。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延续单元主题情景,以清晰的情境主线(如人物串联、话题串联、情境串联、游戏串联、任务串联等方法)将其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在一个相对完整的主题中不断复现和聚焦功能性语言,促进学生构建起相关的语言知识体系。再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语用真实、语境真实、语义真实的语言运用过程。[ii] [案例2]《译林小学英语》4B Unit4 Drawing in the park Step1:复习巩固Story time,为Fun time板块教学打下基础。Step2:凸显文本主线,在情境中聚焦功能性语言。
(1)再现Story time最后一幅图,延续故事情境,请学生发挥想象,预测故事发展,并尝试用所学语言:It’s difficult, but I can try.或者Can you help me? 模拟Mike和Tim进行对话表演,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如图5)
[分析]本环节巧妙延续故事情景,通过在情景中不断复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的单词和功能性语言来达到使他们牢固掌握的目的。并通过创编对话,更让学生体会到It’s difficult, but Tim wants to try again的毅力,达到情感态度的自然提升。
(2)出示Tim所画的new picture,在该情景中自然过渡到Fun time板块的单词教学。(见图6)
T: Look at Tim’s new picture.S1: How nice!He can draw well this time.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2: I can see a small boat on the lake.T: Yes, and we can see a hill, too...图5
图6 [分析]新课程强调词的意义来自于它所出现的语言中,因此必须通过它所出现的句子、语境和语篇中去学习。本单元第一课时Story time板块教学只解决了与文本相关的词汇tree,flower,river,boat,余下两个单词hill与lake。本环节将课文内容延伸,在Tim所画的new picture的情景中进行单词教学,让学生觉得是在听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深深浸润其中。
(3)延续人物Tim和his new picture的教学主线,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储备,利用本单元功能性语言,扮演Tim来介绍这张new picture。(如图7)
(4)利用学生想要更多了解Mike和Tim的心理,呈现Fun time之Do a survey环节,充分聚焦单元功能性语言What can you...?(如图8)
图7
图8 [分析]Fun time 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有趣味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学生熟练掌握Story time中呈现的主要词汇和句型,以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iii]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紧扣这一目标,通过延续单元主意情境,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的教学活动,聚焦功能性语言,充分做到Fun time板块教学趣味性、实效性和活动性的统一。
三、整合其他板块,突出单元整体教学
新课标指出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合理的补充、删减、替换,以满足本地区教学的实际需要。[iv]因此,教师需要树立单元整体教学意识,分析教材和学情,将本单元其 他与Fun time相关联的板块有机整合在一起,进行补充、拓展或延伸,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案例3]《译林小学英语》4B Unit4 My day Step1:复习巩固Story time。
Step2:整合各教学板块,在情境中不断巩固和运用功能性语言
(1)出示一位 new friend的图片,利用学生好奇心,进行“提问大PK”活动,快速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并敢于尝试用第一课时所新学功能性语言When do you...?进行提问。(见图9)
(2)大部分学生都问到Peter关于When do you get up?的问题,教师因势利导,出示Song time板块,让学生在歌曲中找到答案,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见图10)
图9
图10
(3)利用学生想要更多了解Peter的心理,出示一张关于Peter的照片,让学生小组合作从各个角度描述图片。教师即时收集学生生成的资源,编成一个rhyme,让学生读一读,并从中引出Sound time板块字母即字母e和ee的发音,播放教学光盘,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其发音规律。(见图11)
(4)通过创设Peter和他的老师Miss Li也想要采访班级里的学生们,了解他们一天作息安排这一情景,由书本回归学生生活实际,再次聚焦本单元功能性语言,使得整个教学环节始终围绕关键句型When do you...?而展开。(见图12)
图11
图12 [分析] 本单元教学主题是利用When do you...every day?询问和表达一天作息。由于在第一课时已经解决了get up,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have class等一系列动词和时间的表达。因此,Fun time板块教学中没有任何新单词和句型出现,教学重心是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在各种情景下的灵活运用功能性语言。而仔细分析教材就会发现本单元Song time,Sound time和Checkout time板块的情景就非常适合句型操练和运用。以人物的一天为教学主线,把各教学板块有机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单元整体教学效率。
四、丰富拓展延伸,实现学生能力提升
Fun time板块中的fun不仅体现在游戏、活动等带来的乐趣,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英语学习的fun也应有相应的提升。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灵活所学英语知识进行真实交际的深层次的fun,即学生思辨的乐趣、表达的愉悦、合作的快乐和视野的开阔等。
[案例4]《译林小学英语》4B Unit8 How are you? Step1:指导学生制作paper phone,并复习打电话用语,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
Step2:聚焦单元主题,丰富学生语言表达。
(1)延续单元主题情境make a call,利用学生关爱他人的表达需求,及时拓展Who’s that speaking? Wrong number!以及She/ He is not here now.等日常电话交际语言,给学生语言表达足够的支持。
(2)学生小组合作,运用所学创编对话。在学生汇报表演对话时,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学生生成资源的同时及时板书,如I will see you after school!Don’t worry!Take care!Go to the hospital and see a doctor以及have a good rest,把个人资源扩展成全班资源。(如图12)
图11
图12 [分析] Fun time部分的教学内容强调的是语言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探究、自主、开放的课堂中,灵活使用所学功能性语言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学生能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其次设计让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拓展环节,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并在技能、知识、情感等多方面得到提升。
结语
Fun time是Story time延续和提升,它与其他教学板块之间的联系也很密切。教师要进一步理解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整体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准确分析学情,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特殊性,强调学习过程性;创设主题情境,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多维度地实施好Fun time,达到教材的编写意图,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提升的目标。参考文献
[i] 何锋.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译林版)介绍[R].小学《英语》 编写组,2013.[ii] 莫其凤.译林新版三年级下册Fun time教学四部曲[J].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13.[iii] 朱小芳.对Fun time板块教学现状的思考[J].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13.[iv] 陈静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英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第二篇:新课标背景下: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作业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作业设计
“双减”之下,大多语文老师仍然以课时教学视野认知作业,这样容易造成作业目标意识的弱化、功能认知的窄化、应用方式的固化、反馈价值的淡化。我们需要基于课程视域作业观,聚焦单元核心知识、关键能力,指向“结构化学习”,使“作业设计”向“学习设计”转向,促进学生“会学”,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课程视域作业观:将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到作业中
课程视域作业观强调大课程,教学、作业都是课程的主要环节。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强调目标导向,追求素养立意,充分体现学生“学”的需求。那么,课程视域与单元作业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一)课程视域与单元作业
《XX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作业设计须基于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体现课程性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课程视域作业观,科学、灵活地布置作业,强调作业的目标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动态性,发挥作业的活动、学习和评价的功能,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那么如何将课程要求的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到作业中?我想,应该要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作业,因为单元是课程开发的基本单位,设计好单元作业可以解决其组织方式问题,也便于和课程与教学有效呼应与对接。语文单元作业不是课时作业的简单累加。不管是教材中的自然单元,还是根据学习需要而重构的单元,都应要聚焦单元的核心知识、关键能力,指向“结构化学习”,设计综合性、实践性和体验性等素养立意的语文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智慧”,让学生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弹性作业:协调“少量作业”与“系统作业”的关系
“双减”政策要求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而整体设计下的单元作业必是一份长作业,这是否与双减政策下作业布置相矛盾?其实不然,《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基于学生立场和学习过程的整体来设计作业,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可见,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串并引领学生学习过程,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成效。因此,我们要重新定位与理解作业,尤其要重新定义“弹性作业”,丰富其形态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弹性的作业时间
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往往强调目标-内容-实施的系统设计,带有单元整体性、内容结构化、综合运用等性质。学生要随着学习的进程,合理分解长作业,适量安排每天的作业时长。这样每天作业的时间就不会很长,但对作业的完成质量要求相对较高。其实,学生在完成每天适量的书面作业时,他的思考有可能仍在继续,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实现作业的育人功能。
2.弹性的作业空间
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作业也自然应该回归生活。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实践性作业,拓宽作业的空间,其实也是拓宽学习的空间。这样作业成为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的载体,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探究、实践、创新的过程。因此,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空间的可能性,丰富作业形式,如开展走访调查、网络学习等方式写一份报告等,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提升了作业的内涵。
3.弹性的分层作业
与传统的作业分层不同,弹性的分层作业,是基于合作的不同角色分共,具体指作业设计中围绕大任务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子任务,在认领子任务时,鼓励学生发挥特长,认识并挑战短板,在合作中锻炼能力薄弱点,实现学习增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既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又能在同伴的帮助下,提升学生的能力短板,真正实现双向成长,促进学业能力的整体提升。
4.弹性的跨学科作业
语文学科具有天然的综合性和兼容性,作业设计上可以打破学科间固有的壁垒,适度考虑与其他学科兼容,发挥18+18>36的作业效益,使90分钟的书面作业有足够的学科弹性。弹性的跨学科作业,发挥1+X的作业统筹功能,提升了学生单位时间作业效益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时间、空间、学科和分层等四个维度理解弹性作业,为规定书面作业时间总量后的作业减量提质提供了几种可能性,但它们不是孤立的,可以根据需要综合考量。
二、“四式”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教师更要将作业视为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关注作业与教学的交替融合,以“单元整体教学”为基础,以“结构化学习”为核心,设计单元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思考、理解和探究。以“结构化学习”为核心的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主要有以下四种样式:
(一)“项目化”作业样式
长期以来,教师侧重于从教学的角度理解语文作业的功能、形式和实施要求,把语文作业作为教学的补充或延续,作为巩固课堂知识的主要方法。课程视域作业观,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串并引领学生学习过程,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成效。以“项目化”思维梳理课堂和作业的关系,甚至作业自身就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与教学是有机融合的。
这类作业适用于活动性较强的学习单元,指向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本节课实际上是一个基于单元核心知识——“托物言志”而设计形成的“微项目”,学生在“项目描述”中其实已经了解了要形成的成果——即要完成的作业(见图1)。学生通过“自主整理”“文本比较”和“量表制作”等学习形式,对核心知识的理解经历“解构”再“结构”的过程,以此获得完成作业的支架——量表,最终借助支架形成成果。以“项目”思维设计作业,应该要以“用件”的形式处理教材,将课堂视为完成作业的辅助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基于核心知识,调用学科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建构。
(二)“系统化”作业样式
“单元”是一个有机系统,我们应当基于单元的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整体、系统地设计语文作业,体现一定的相关性、逻辑性和递进性,让学生在系统化的作业实践中由理解到迁移,完成知识和能力的内化,实现自我建构,最终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这类作业可以适用于以“教读-自读”为基本路径的单元整理教学。七下第二单元四篇课文的作业(见图2)围绕“抒情方式”和“批注”循序渐进地展开设计。《黄河颂》的批注作业引导学生围绕抒情方式进行批注,通过比较示例理解批注的价值,并引导学习不同形式的批注,并形成对“好的批注”的抽象认知,初步建立标准;《老山界》的作业则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批注的奥义,从课内搭设的阅读支架中自主建构阅读目标,并拓展迁移撰写课外阅读的批注;《土地的誓言》学习批注的难点——“提问式批注”,通过分析意图获得理解支架,并在阅读课外抒情性文章时候提出问题并阐述意图;《木兰诗》的作业则完全撤去支架,完全由学生自主撰写批注,以检测学习质量。教师在设计时要围绕单元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系统地设计进阶式作业,为学生铺设“搭建支架—理解支架—运用支架—(反思)完善支架—撤走支架”的学习路径,让他们在学习中完成建构。
(三)“立体化”作业样式
合理调控作业结构,打破静态的纸笔形式,用活动性、探究性的思维设计语文作业,围绕“听说读写”的关键能力设置立体化的任务,让学生经历与体验多样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这类作业适用于活动性较强的单元,或单元整理任务,指向对学生表现能力的评价。这份实践性、表现性的作业(见图3)是七上一、二单元的整理任务。这两个单元要求学生通过朗读品味作者情感。于是,引导学生先行梳理朗读、修辞、细节等知识,尔后趁假期布置学生通过摄影、撰写配文、朗读并制作视频等形式,自主完成产品,再辅以评价量表进行修改打磨,在学校公众号上发布。教师在设计类似表现性的作业时,要依据单元的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打破纸笔作业的局限,尽可能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静态的习题性作业布置走向动态的任务性作业设计。
(四)“融合化”作业样式
现代教育越来越走向学科融合,学生的学习真正实现“多学科”“跨学科”的整合。在这样的视野下,我们认为要基于真实的情境,有机融合学科的关键能力,设计过程性的作业,在任务系统中培养学生各学科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和全面发展。
这类作业适用于旨在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单元设计,指向评价学生主动调动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各学科能力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份作业(见图4)精准地融合了语文和历史与社会两个学科核心的交叉内容——长征,且自然地设置了学科情境,学生必须调动语文和历史学科的阅读思维,并在和老师讨论中完成任务。教师在设计这类“融合化”的作业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各学科的学习内容,适恰地融合学科的核心知识;2.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的渐进性,依据不同学科的课标和教材设置情境;3.作业的设计不应只是简单的学科任务的叠加,而是要做到对学科能力的有机促进,融合的目的是要产生1+1>2的效应。
三、“支持性”作业工具:让作业的学习、评价功能可视化
高质量的语文单元作业有很强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注重做中学。学生要很好地完成这样一份作业,教师需要提供适恰的支架;同时,还应要提供作业评价工具,让作业发挥诊断、改进和反思作用,以作业评价撬动、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发生。教师可以开发一些“支持性”作业工具,让作业的学习、评价功能可视化。从学生视野来讲,我们可以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基于单元的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设计开发自评、互评量表,指引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发展“元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建构知识;从教师视野来看,为了更好地指向对“学习”的矫正和帮助,我们可以依托云端,开发基于数据的作业评价工具,帮助教师科学了解学情,反思自身的教学,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学习。
第三篇:浅谈单元整体教学
浅谈单元整体教学
今年的假期备课任务主要是单元整体备课,这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学过程中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全面整合这一组课文的教学,让我们收获颇多。
单元整体备课是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以教学单元为研究对象进行整合授课。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对教材整体结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对各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在安排教学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
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当然,对各课的知识点有各课的特点,在备课时也要有针对性。
单元整体授课的结构要从整体出发,采用“从单元整体入手--分课导读--再回归单元整体”三段式教法。其课堂结构可分“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个环节。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通过学生初读课文,对教材各单元的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掌握梗概,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因为是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就不能拘泥于字词和句子的指导,而应该引导学生对单元文章的结构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运用学习的基本方法,通过自己的体验,完成学习要求。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读课文,赏析课文,指导文作。在对单元整体感知以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剖析各课重点词、句、段的内涵,使其为突出文章中心这个“整体”服务,与此同时,又要从文章中心来探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从中领悟其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第三步再回到整体进行强化训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成知识向智能的转化。
所以我觉得单元整体备课首先:要有准备活动——确定主题,确定主备老师,其余教师初备;主备教师提供这样一个框架式的备课给组员们,这就是教学研讨的主要素材。这样老师们在研讨的过程中对教材有了一个全新的把握,并及时的做好讨论记录,有效的提高了备课的效率和质量。其次:研讨活动——针对课题,集体研讨,达成共识。最后再进行“二次备课”。所谓“二次备课”,就是在教师独立备课后,通过集体备课后,再进行第二次独立备课。真正的教学设计是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设计出符合设计教师个性特征与所教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案。
当然,教无定法,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单元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和训练目的来选择决定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界定及基本流程
1、概念界定: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集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
这是基于文本,而又不囿于教材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立足于教材本身,执教者本着整体观的教学思想,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上能寻找到连接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再开发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单元整体教学”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强调一个时段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推进”,以求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能力的逐步提升。
2、基本流程及说明
整体感知→部分感悟→整体回顾
(整体观照,确定目标)(资源重组,推进能力)(把握规律,整体提升)
整体感知”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学生生活经验“导趣”,以单元导语“导学”。以“文本、插图”导读,以“实践活动”导行,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部分感悟做准备。
“部分感悟”指分块学习。该环节是一个“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学习活动过程。它依据教材特点,可顺课次学习;也可依学生意愿,从多数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开始,进行精读训练,其余内容,可根据深浅难易度酌情采用不同学习方式;还可根据学习需要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同时,在进行分块学习时加强序列性,注重能力的增量,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整体回顾”,即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我学到了哪些知识,我掌握了哪些学习本领,在此基础上发现规律,深化收获,并相机向课外拓展:一面组织汇报课外阅读、课外实践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一面发现新的问题,引向更广阔的实践空间。
第五篇: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
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信息传播)2004.4 单元整体构思 具体内容:
1、了解新闻知识,查新闻发展史
2、了解新闻形成过程
3、了解新闻发行的载体
4、学会采访,学会写消息、简单的通讯 意义:
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消息、通讯的特点和一些基本常识
3、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4、学习写消息
6、熟悉新闻制作的过程
7、掌握采访技巧,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 单元学习步骤:
一、走近消息、通讯
1、每人从报纸上剪几篇消息、通讯
3、运用新闻知识,分析自己的搜集材料(1课时)
4、课堂交流(老师指导)(1课时)
二、走进教材
1、整体浏览单元课文,各人选择其中一篇感兴趣的文章,体会新闻、通讯语言生动、准确等特点,了解课文报导的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课时)
三、走进社会
1、学生自愿组成各个活动小组(7——8人),到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地方参观新闻制作的整个流程。
2、我来当记者
(1)每小组拟订一个采访话题,分头进行采访,如:常州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情况——采访教育局长 常州教育发展前景——采访市长 学校教育主动发展构想——采访校长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