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作文审题辅导教案

时间:2019-05-12 17:1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命题作文审题辅导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命题作文审题辅导教案》。

第一篇:高考命题作文审题辅导教案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辅导教案

执教教师:李德国 [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1、通过师生交流讨论,了解高考命题作文的基本类型,并学会分类。

2、通过课堂讲授,学生学会把握作文题目“题眼”的基本方法,并且在审题练习中巩固和内化。

3、通过课堂交流,学生学会揣摩、挖掘、提炼命题作文题目中的隐藏信息,初步形成缜密的审题思维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审题的思维过程往往是隐藏着的、模糊而不清晰的,而且不同的学生思维习惯、审题能力的差异比较大,本节辅导课教师指导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命题作文审题的一般规律,学习将审题的思维过程清晰化、程序化。

审题不能脱离具体的审题练习,不能脱离具体的作文题目形而上抽象地归纳,所以,如何让学生将审题规律和具体方法在审题练习中消化内化,在课堂讨论学习的过程中使审题思维显性化,被学生理解并且接受,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期末统考,我们写了一篇命题作文,记得吗?《你温暖了我的视线》,期初考试我们也写了一篇命题作文《带着感动出发》,今天我们换个角度来聊聊这个题目。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自己当初考场上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是怎么审题、怎么确定写作重点的呢?

学生交流审题经验,教师小结。

二、交代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从同学们的情况看,审题的自觉意识还远远不够,如何审题确定写作的重点的思维过程也不够清晰。《考试手册》对作文审题的要求是“准确把握题意”。不管高考作文形式怎么变化,审题能力是首要和关键的。审题越准、越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通畅,写作的把握就越大。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命题作文审题的一般规律,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努力将审题的思维过程清晰化、程序化,从而做到最大限度地准确把握题意,为写好一篇作文打好基础。

三、学习命题作文审题基本步骤及方法

(一)审命题类型

我们将一些命题作文的题目给同学们作了汇总,现在老师在汇总的命题作文中选择了几个题目作为例子,来学习命题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首先,请同学们将下列几个作文题从命题形式和语法结构上分分类,这是首先要做的简单工作。

举例(略去了作文要求):《父辈》、《责任》、《遥望星空》《我的财富》、《面向大海》、《我想握住你的手》、《北京的符号》、《肩膀》、《必须跨过这道坎》《细微深处》、《诗意地生活》、《季节》、《留给明天》

《人与路》(有提示语)、《谈意气》(提供意气的字典解释)

《愿景》(《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一个新词——愿景,词义是:所向往的前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他们》(提示语: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

学生分类后,教师小结

(1)从外在形式上看,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有提示语、无提示语)(2)从语法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词语、短语、句子)

(二)根据语法结构审题眼,把握写作重点,保证文章切合题意。

以上可以说是审题的第一步:审题目外观。把这个理清楚以后,我们接着来做第二步。命题作文的标题语言往往比较简约,因此其中的每个词几乎都对写作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不过题目中不同的词语承担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词语需要我们展开想象和联想,需要我们唤醒生活和阅读体验,词语的解释具有多种可能性,这样的词语是题目中是用来提供多元的写作可能的,它体现的是作文题的开放性原则。另外一些词语更多则起约束和限制作用,是对立意、选材、文体等起到了制约、限制作用的,老师觉得审题的第一步不是分析题目开放的因素,而是发现题目中限制性因素,这样,我们的写作才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跳出最美的又是个性化的舞蹈。有专家认为,命题题目中起限制性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它是最能体题目旨意的词语,是作文中需要突出强调的关键,也就是命题的题意范围,只有抓住题眼,我们的作文才是切合题意要求的。所以审题的第二步是发现题眼。

如何发现题眼?现在来说,一个普遍被采用的简单的方法是用语法比较的方法使题眼得以显现。审题时我们从语法关系弄清标题词语间的关系,比较容易确定题眼。

(1)题目若是一个偏正短语,它的题眼往往就是在限制、修饰语上。《北京的符号》《我的财富》《诗意地生活》《细微深处》

(2)动宾短语、介宾短语做题目,题眼往往是动词或介词。《遥望星空》、《面对大海》

(3)用句子做题目,句中的谓语部分即是题眼。《我想握住你的手》

《我想握住你的手》题眼的谓语部分是“想握住”,其中“想”是题眼(表示一种想与 他人亲近、友好的愿望),它对考生提出了潜在的要求,即文章应该铺垫出如何接近、了解“手”的主人,并引起自己的崇敬与思考。它与“我握住你的手”是有很大区别的。它显示了感性与理性的融合、诗意抒写与哲理阐发的交替。

(4)以单个词命题的作文,注意类别,区别对待。《父辈》、《责任》、《肩膀》、《季节》《愿景》《他们》《时间啊时间》

(三)揣摩、挖掘、提炼作文题的隐藏信息,训练缜密的写作思维。(1)审显或隐的文体要求。《谈意气》文体倾向比较明显。(哪些题目更适合或者更倾向于写成记叙文?)

(2)审人称要求、人物数量要求。《父辈》与《父亲》,《他们》,《我想握住你的手》与《我想握住你们的手》。

(3)审词语内涵,关注细微差别。《细微深处》与《细微之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坚强——我追求的品格”。《 牵挂》与《思念》

教师小结:《细微深处》不是《细微之处》,所以它不同于细节,也不同于小处,它是很细微的“深处”,它需要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探讨它折射出的深层的东西:精神、情感、哲理等。“坚韧”在当年考生答卷和非考生的作文中,就出现片面的理解,即“坚强”和“有韧性” 只写其中的一个方面;(遇到强大外力,虽然改变了形状,但是不易折断,柔软而结实;并且具有顽强持久的特性)。

“牵挂”一题,有的学生把它理解成一般意义的思念,“牵挂”是对对方令人担忧、挂虑之处放心不下的一种思念,这令人挂虑、担忧之处可以是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家庭收入、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等,很多学生简单地片面理解成对远方亲人、友人的思念。

(4)关注副词,审隐藏的立意选材限制。

例如:《必须跨过这道坎》副词很重要,当年很多学生审题时只关注到了动词“跨”,突出“怎么跨”,而忽视了副词“必须”。文章的重点要谈跨的理由,突出“必须”跨。跨有艰辛、有痛苦,但是跨过以后也许就是一片光明、一片坦途,黑夜后的黎明就会来到了。这样的审题才是准确的。

例如:《

也美丽》

教师小结:文题中的 “也”,含转折义,它暗示我们,在自己得出“________也美丽”这个感悟或结论之前,有人(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曾经一度与此相反,后来,通过事实的教育才获得了正确认识。审题时如能准确揭示“也”的隐含意义,就会知道,文章题材应当选取那些貌似不美而实则美丽、外表不美而本质美丽、结果与预料不一致的事物。

在揭示文题深层含义时,要注意多琢磨副词。“副”词不“副”,题眼往往在文题的修辞限制性词语上。当我们吃准了副词“也”字,就不会选错写作对象而偏题、走题了。

(5)正确理解提示语的指向。《我的财富》《他们》

我们来看《我的财富》的提示语:

一个穷青年,十分羡慕一位双目失明、四肢瘫痪的亿万富翁。富翁听说后对他说:“如果你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可以分给你一半财富。”穷青年又惊又喜,连忙答应。富翁说:“把你明亮的双眼、健壮的四肢换给我。”穷青年愣住了,心想:“如果我失去了双眼和四肢,财富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他断然拒绝了富翁的要求。富翁接着说:“现在,你应该明白了,你并不是一个穷人,而我也并不是一个富翁啊!”——亲爱的同学,你有着什么样的财富呢?你是怎样看待自己财富的呢?你对财富有些什么体验、感悟和见解?请以“我的财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教师小结:很明显,如果整个命题没有前面的提示语,只提以“我的财富”为题,那么,无论物质财富或者精神财富,都可以写;但话题前加上这样一段提示语,其隐含信息是:本文所写的“财富”并非指金钱等一般意义上的物质财富,而是指健康、品格、能力、爱好、特长、知识、智慧、权利等无形的财富或者包含某一特定意义的精神财富,以及寄寓这类精神财富的某一具体事物,如集邮册、亲友信件等。

《他们》: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你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教师小结:他们的作文提示中隐藏着题眼“我”,也就是说从他们的行为中“我”能发现什么,感受什么。写出他们的同时,也是在表达我,关注他们意味着你获得新发现、引起新思考,写“他们”体现着“我”的情感、思辨。关注他们,是为表达“我”“我们”服务的;我们在与他们的情感、行为的互动、共鸣、交流中认识自我。写“他们”有对“自身”的思辨,有 “我”的思考深度,是文章能打动人的关键。这个关键决定了文章思想立意、成败高下。如果不注意提示语的方向,单写他们而与自身无关,这样的文章只是“他们”世界的展览,也偏离了好文章的要求。

这是需要审题时对导语认真研读、缜密思考的。

四、学生回顾课堂审题基本步骤,并当堂操练。

《带着感动出发》、《你温暖了我的视线》

两道作文题的题眼应该都是动词。“带着感动出发”的题眼应是“出发”,“带着感动”是“出发”的状态,如果审题时把重点落在“感动”上,行文立意围绕“感动”就有点旁敲侧击。“出发”,不仅限于“行走”一义,更多指向生活之路的奋然前行、思想之路的豁然开朗和民族振兴之路的阔步前进等。带着感动出发,“感动”就是策动“出发”的一根拐杖,一袋干粮,一瓶纯净水,因而写作时应该反复强调“主体”在带着怎样的感动“出发”,“感动”决定了“出发”的方式,或“出发”的信念,或“出发”的目标等。

倘若文章全写怎么的感动,只字不提“出发”,就游离题意了。《你温暖了我的视线》学生审题,交流发言,教师总结。

五、师生小结课堂学习收获,教师布置作业。

2008高考命题作文审题(一讲一练)

【命题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眼光》《季节》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怀想天空》《诗意地生活》。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有句话常挂在嘴边》《提篮春光看妈妈》《我能》。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007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题目自定。2.文体自选。3.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不得抄袭。

2.材料式命题作文

2007年江苏地区高考作文题为: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望。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必须跨过这道坎》《创新需要坚持不懈》。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对春夜喜雨的不同评论》《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酸甜苦辣说高考》。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水》。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 ·森林·气候》《一步与一生》。

【审题思路】

(一).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

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

再如《北京的符号》:

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二).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三)、审清题眼,确定重点

例如:天津卷。请以“有句话常挂嘴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有句话”最为重要。1.可以从本人的感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2.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3.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四).把握内涵,梳理关系

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例如: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人与路”是一个思辩性话题,考生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抓住第一条启发语,考生可以谈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可以谈筚路蓝缕,以开荒荆;可以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

抓住第二条启发语,考生可以谈人不应当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亦步亦趋、盲目模仿;而应该开拓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人与路的关系还有另外几个“版本”。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少了,也还是没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也便没了路。这两个推理让人联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般说来伟大的道路大都需要人的合力开拓,单打独斗力量毕竟有限,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与人之间学会通力合作,使路越走越宽,路上的人越来越多。

拟虚想象是抓住“路” 比喻义,运用发散性思维将“路”分解成奋斗路、求学路、成名路、人生路、富民路,强国路、爱心路、失败路、成功路等等。

“退路”和“出路”,提醒人们“人在得意时给自己退路,失意时给自己出路”;智慧的考生会发现 “人”与“路”有着惊人的相似点:比如路路相通才有活力,人与人沟通,才有生机。

(五).由表及里,揭示寓意

任何作文命题都有明言和隐含两个部分,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例如《过河小卒》:

这道题很显然是不能够照“过河小卒”的表面去理解、构思的,必须准确揭示出它的真正的指向,也就是寓意。俗话说:“过河小卒胜过车。”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未过河的小卒微不足道,但过河小卒力量强大,因此,小可以变大。

再如《提篮春光看妈妈》,“春光”是美好的事物,是无形的而又可感的、令人愉悦的东西。又如《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一泓清泉”指语文带给我的心灵的润泽。

需要注意的是,在审题过程中,以上几点往往需要我们综合运用。

【审题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江苏卷)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立意参考

1.可将“天空”理解为人生目标,写为实现目标的奋斗过程。

2.天空是无限繁华多彩,每种选择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构思有点类似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作文。

3.可将人生理解为寻找合适自己的天空,只有适合自己的天空,才能成就非凡,高估或低估都会带来遗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福建卷)

题目:季节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立意参考

1.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一年四季都会引起我们的沉思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我们会发现季节里含着丰富的哲理。

2.大自然有季节、人生也有季节。以自然的季节喻人生季节,谈人生的感悟。

3.写两个不同的季节的碰撞。比如写中学生和家长的代沟与交流的主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安徽卷)

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题目自定。2.文体自选。3.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1.写自己如何去展望未来,给母亲以温暖、慰藉、希望、信心,让母亲多年的操劳得到回报。

2.“母亲”也可虚指,可置换为“老师”,表达对师恩的一种感激之情。

3.“母亲”也可置换为“家乡、国家”等,表达一种报效家国的主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广东卷)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缩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立意参考

1.莫让丛飞再流泪,让爱心得以传递。

2.针对外来文化的入侵,谈优秀的传统文文化的传递需要个人肩负起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职责。

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的传递。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四川卷)

请以“一步与一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800字以上,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立意参考

1.迈出正确的人生起步,收获人生的黄金。

2.迈出错误的人生起步,饱尝人生的酸楚。

3.人生第一步迈错了,并不注定人生一辈子的天空都阴霾,人生充满变数,还可以在后天弥补。

2007年高考全国卷I(陕西、河南等省)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画图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1.从孩子的角度思考:摔到了,应该自己爬起来,正确面对挫折。

2.从家长的角度,溺爱导致孩子低能,应该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3.谁撂下了这个“瓜皮”而没有捡起呢?这应该由社会负责。所以,为了孩子,请从自身做起。

立意参考

1.面对浮躁繁华的社会,语文课文中营造的艺术氛围,传播的修身养性的传统文化,使人感到纯净,平和,人灵得到净化。

2.语文包括了文学,而一部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有如一泓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使人得到审美的享受。

3.语文是好的,但是在现在的应试教育模式下,语文课却难免枯燥,所以同学们对语文是即爱又恨,“想说爱你不容易”。呼唤语文教育的素质化改革,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中学生写作,语句干瘪,内容空洞,可以说是通病,那么怎样让语句生动起来呢? 这一直是我在作文教学中苦苦思索和不懈探索的问题。当我读到名着中精彩的篇章,时文中美妙的语段,诗词中动人佳句时,我常常为之叹服,细细品味,深深思索这其中的奥妙。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习作与名篇佳作对照,总结修改文章的方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在作文修改中经过二十年的摸索我总结出一些修改语句的方法,用于指导学生的作文修改,颇见成效。今不揣陋见,求教于大方。

第一,善用修辞。精美的文章中多用修辞;高明的作家,无不是善用修辞的能手。

用比喻、拟人,可以使干瘪的句子生动形象起来。例如,(1)母亲的话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2)母亲的话象鞭子一样抽打着他的心,他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很显然,第二句话要比第一句生动形象,那是因为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再如,(3)街上柳树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4)街上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第二句比第一句要生动形象,其主要原因是作家老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再如,(5)妈妈被病魔夺走了,离开了我,离开了多病的爸爸,亲人离散,几万元的债务,使我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6)妈妈被病魔夺走了,离开了我,离开了多病的爸爸,亲人离散,几万元的债务,一下把一个温馨的家掷入黑沉沉的冰窟。(5)(6)两句比较,前者显得平淡,后者因为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庭的巨大灾难,“象一个黑沉沉的冰窟”。

排比的修辞方法,可以使句子气势贯通,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例如,(7)中国发生了内战,到处是有组织的激动,有领导的对战,有秩序的混乱。(8)何等动人的一页又页的篇章,这些是人类思维的花朵,是空谷幽兰,是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这两句话,前一句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描写,后一句话是作家徐迟面对陈景润攻克世界数学难题所用的草纸而发出的由衷的赞叹。两句话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不仅气势连贯,简直是奇妙的文学语言,极富感染力。

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可以使句子精炼,富有表现力。例如,(9)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阅历丰富,胸中自有丘壑。(10)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从以上两个例子不难看出,后一句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子显得十分精练。古代 人们上私塾,其中有一门功课,就是对对子。我觉得对对子特别能锻炼一个人的遣词 造句的能力。我们知道古代的一些名家名篇,多有名联佳句。律诗、绝句中当然是少 不了的,就是一般的文章中,也不乏妙对。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衔远山,吞长江”,“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用词约,而意境深,对联之作用可见一斑。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仗工整,词句凝炼,寥寥数语,勾画出陋室的特点,起 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善于使用“引用”的修辞方法,可以使文章显得内容丰富,旁征博引。“夸张” 的修辞方法,浪漫主义作家特别钟爱。李白诗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非 夸张的手法是难以达到浪漫主义的艺术境界的。总之,修辞方法很多,各有各的妙用,不一而举。

第二,讲求句式的变化,可以使句子由呆板变得生动活泼,摇曳多姿。例如,(11)杭州的春天是美丽的,瑞士的夏天也是美妙的,济南的秋天是凉 爽的。(12)上帝把美丽的春天留给杭州,将艺术的夏天赐给瑞士,而把凉爽的秋 天送给济南。例(11)是一般的陈述句,例(12)是把字句,因为句式的变化,表达效果迥异。后一句不但生动活泼,而且富有情彩,具有了感染人的艺术魅力。再如,(13)夏夜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小溪旁,在轻柔的夜风中纳凉,在炎热中小 溪给人们消暑,在干旱时小溪赐予人们甘霖,家乡人民感谢你,小溪。(14)古老而年 轻的小溪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 微笑,只是默默地敞开温柔的胸脯,在炎热中给人们消暑,在干旱时赐予人们以甘霖,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家乡人民。例(13)段中都是一般的陈述句,显 得平淡。例(14)段,用了感叹句、把字句、设问句,句式变化多样,增强了表达 效果,化平淡为神奇。

第三,增加修饰成分,使原本干瘪的句子变得丰满而有韵味。对一个人来说,“七分长相三分打扮”。对一个语句来说,修饰成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14)儿 时的我在不知书为何物的时候,竟会被那纸订成的书所吸引。(15)儿时的我在呀呀学语尚不知书为何物的时候,竟会被那印满美丽的汉字、用一张张浸满墨香的纸订成的书所吸引。两句话比较,后者比前者增加了修饰成分:“呀呀学语”、“印满美丽汉字、用一张张浸满墨香的”,把我幼年开始爱书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第四,锤炼词语,一个生动的词语可以使一个句子增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 南岸”,就是因为一个“绿”字用得好而卓绝千古。据说这个“绿”字也是几易其稿,开始时先用“到”字,后用“吹”字、“至”字、“满”字等,最后才确定为“绿” 字。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也是经过诗人反复推敲,几经思考才定下来的。

第五,语言要含蓄,而不要直白。含蓄使语言有趣味,有哲理。如:(16)聪明的人善于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从而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而愚蠢的人不善于吸取他的人经验教训,容易犯他人犯过的错误和别人不曾犯过的错误。(17)聪明的人能将他人的教训变成自己的经验,愚蠢的人却将他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教训。例(16)语言直白,有点罗嗦。例(17)因含蓄而有趣味,并且精炼富有哲理。(18)有些人学识非常渊博,但仍然谦虚恳学,勤学好问。而有些人不学无术,却自以为是,反而不学也不问。(19)学识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不学无术的人不懂也不问。以上两句话相比较,(19)句显得含蓄耐读,而且前后自成对比富有哲理意味。

第六,优美的韵律能增加语言的美感。我们常说有“诗情画意的语言”,主要表现在优美的韵律和节奏上。(20)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那年我从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魂绕梦牵,或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除非也去那里看看。这段文字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韵律美。其中“边”、“远”、“泉”、“眼”、“园”、“牵”、“恋”、“看”押韵。和谐优美,有一种音乐的韵律回荡其中,“月牙泉”美妙、清纯的形象仿佛出现在读者眼前,强烈地感染着读者。

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使用以上方法,学生通过自己批改,互相批改,老师点拨,一篇习作的面貌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高考作文在全卷中占据“半壁江山”,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据统计,每年因作文成绩不理想而与大学失之交臂的考生不在少数(“20%的考生因为作文写不好而落榜,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意味着高考作文面临„大革命‟。”近日,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组长巢宗祺在宁召开的“作文大革命”会议上透露了明年高考作文的最新动向)。

决定高考作文成绩的因素尽管很多,但从评卷实践来看,制约作文成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语言表达”。因为,在审题、结构、内容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前提下,语言成为感动“特殊读者”(评卷人)的主要因素。试想,赤日炎炎,挥汗如雨之时,评卷教师每天要评阅大量的试卷,难免身心疲倦。读着语言无味的文章,更加重了疲惫感。评卷时“一个读者,两三分钟”,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要打动评卷人,文采显得尤其重要。因此,科学备考高考作文,就不能不重视文采训练。而且,文采训练也易见成效。那么,如何进行文采训练最有效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善于联想,比喻描写。

语言无味,往往是由于缺乏联想,不善于比喻、描写。其实,直陈的效果,不能引人联想和想象,审美效果一定很差。如说“生活中处处有美,美是多姿多彩的”,很乏味。但如果善用比喻、描写,再辅之以排比,写出下面的句子,效果迥然不同。

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阳,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这几个句子的铺排,由于有了比喻、描写、排比的运用,将美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既点明了美“处处都有”,又表现了美的“多姿多彩”。十分形象,有感染力。

二、引用或化用古诗词

灿若星汉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古诗词(或名句),考试作文中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善于引用或化用古代诗词,让诗词之花在作文中大放异彩!请看下面的文段: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诗词,阐释了生命的内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一种方式就是不直接引用,而是化用,这就有了自己的“创造”成分在里面了。如: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这里分别化用了古人诗词,恰到好处,增强了句子的意蕴。

三、注入人文精神,增强文化含量。

在阐释某一概念的内涵,如果能在文章中把比喻和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或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就能使语言更有意蕴。可以在平时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开掘和训练,这包括名人掌故、典故、名言警句等方面。如:

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命运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命运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

这段文字,巧妙地将名人的事例从不同角度排比运用,构成了含意丰富、有文化意味的句子,构成了文章的文采,有感染力。

四、善用铺垫、映衬。在写作中,如果仅把要表达的意思直接传出,文句显得单调、乏味。其实,如果只有红花而无绿叶陪衬,花也将显得单调。作文时,我们何不采用铺垫、映衬手法?先确定好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铺垫,然后推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句,就更有韵味和文采了。如,要表达“真诚是友谊的桥梁”这一中心,就可以用这种方式组句——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文章的本意是要突出“真诚”的重要,却未直接道出,而是首先用四个形象生动的句子从四个方面铺垫,然后才“隆重”推出中心句。这种写法,避免了一览无余式的惯常写法,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拓展了语句的想象空间,使文意丰满、流畅,留有审美余味。

这种写法还可以先确定好中心句,再从其他角度反向展开,进行强调。如,要表达“生命因追求而美丽”这个中心意思,可以这样写——

生命因追求而美丽。(中心句)生命中如果没有追求,就像大地上没有群峰,就像山川内没有飞瀑,就像河流里没有了浪花。(反向强调)

五、巧用仿拟。仿拟,即仿照、摹拟。指有意仿照、摹拟已有的语言形式,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表达新的思想内容的一种艺术手法。我们在课内外读了大量的名着名篇,考试时不要忘了借鉴、仿拟。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好”的学生,敢于购买各种资料,敢于要求的作业,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以老师为本,以加大作业量,来提高升学率,仅给学生们留下童年和青少年的空白,在这样的空白中,又给人感到无奈,维持着这所谓的学生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很明显,这段文字,完全仿拟了课本中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段,形神毕肖,收到了良好的审美效果。

六、运用层递。即层层深入,造成语义上的不断深化,使之层次分明,有力度,有气势。例如:

宽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宽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满,宽容的民族一定强盛不衰,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使文采焕然的方法很多,限于篇幅,挂一漏万,大家可以自己借鉴和不断总结,以求写出更好的文章。

第二篇: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定稿)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系列◆

鹤 发 童 颜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专题

【考点解说】

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学习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有利于写作者思想迅速集中,在短时间内朝着一个目标思考;有利于作文批改和讲评;有利于密切配合阅读,巩固和发展阅读收获。

【命题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材料式命题作文

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2006年江苏卷作文《人与路》:

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 • 森林 • 气候》。

【审题思路】

A.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

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

再如《北京的符号》:

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

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C.把握内涵,梳理关系

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例如《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首先要明确“感情”的内涵:既可以指亲情,也可以指友情、爱情。

其次要梳理两者间存在的关系:

①正面影响关系——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准确;

②负面影响关系——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不准确;

③零影响关系——秉公办事,不应该以感情左右对事物的认知。

最后要明确该命题适合的领域:放在家庭生活领域,可以写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朋关系等;放到学校教育领域,可以写师德、德育教育艺术、学生成长等;放到政治领域,可以写执法公私、情义矛盾。

D.由表及里,揭示寓意

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例如《过河小卒》:

这道题很显然是不能够照“过河小卒”的表面去理解、构思的,必须准确揭示出它的真正的指向,也就是寓意。俗话说:“过河小卒胜过车。”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未过河的小卒微不足道,但过河小卒力量强大,因此,小可以变大。

需要注意的是,在审题过程中,以上几点往往需要我们综合运用。

【热身训练】

1.《打开另一扇窗》

入门者只空谈“打开另一扇窗能有新的发现”,登堂者会把另一扇窗的内容具体化,入室者则想着从这一扇窗和另一扇窗的比较中探出新意和深意。

2.《生活》

前向补充词语题意可变为“我家的生活”、“校园生活”、“我的高三生活”等;向后补充词语,题意可变为“生活的变化”、“生活中的一次教训”、“生活中的感悟”等。甚至题目前面和后面补充的词语相加变为一个更小的角度。角度越多,就越有选择最佳立意的余地。角度越小,越容易写集中写深刻。

3.《生活中的减法》

在人生的奋斗历程中,只有学会放弃一些东西,才能有所进步。

人生就像学算术,加法过后是减法。人生也需要做一些减法,减去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减去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热闹的生命里有许多不堪承受的东西,需要减法。所以人生做好减法,是很复杂高深的生存技巧和学问。

第三篇:2008高考命题作文审题(一讲一练)

2008高考命题作文审题(一讲一练)

【命题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眼光》《季节》等等。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怀想天空》《诗意地生活》。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有句话常挂在嘴边》《提篮春光看妈妈》《我能》。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2007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题目自定。2.文体自选。3.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不得抄袭。

2.材料式命题作文

2007年江苏地区高考作文题为: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望。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必须跨过这道坎》《创新需要坚持不懈》。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对春夜喜雨的不同评论》《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酸甜苦辣说高考》。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水》。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 ·森林·气候》《一步与一生》。【审题思路】

(一).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例如《尝试》:

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 再如《北京的符号》:

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二).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例如《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三)、审清题眼,确定重点

例如:天津卷。请以“有句话常挂嘴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有句话”最为重要。1.可以从本人的感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

励自己的话。2.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3.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四).把握内涵,梳理关系

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例如: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人与路”是一个思辩性话题,考生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抓住第一条启发语,考生可以谈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可以谈筚路蓝缕,以开荒荆;可以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

抓住第二条启发语,考生可以谈人不应当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亦步亦趋、盲目模仿;而应该开拓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人与路的关系还有另外几个“版本”。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少了,也还是没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也便没了路。这两个推理让人联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般说来伟大的道路大都需要人的合力开拓,单打独斗力量毕竟有限,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与人之间学会通力合作,使路越走越宽,路上的人越来越多。

拟虚想象是抓住“路” 比喻义,运用发散性思维将“路”分解成奋斗路、求学路、成名路、人生路、富民路,强国路、爱心路、失败路、成功路等等。

“退路”和“出路”,提醒人们“人在得意时给自己退路,失意时给自己出路”;智慧的考生会发现 “人”与“路”有着惊人的相似点:比如路路相通才有活力,人与人沟通,才有生机。

(五).由表及里,揭示寓意

任何作文命题都有明言和隐含两个部分,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例如《过河小卒》:

这道题很显然是不能够照“过河小卒”的表面去理解、构思的,必须准确揭示出它的真正的指向,也就是寓意。俗话说:“过河小卒胜过车。”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未过河的小卒微不足道,但过河小卒力量强大,因此,小可以变大。

再如《提篮春光看妈妈》,“春光”是美好的事物,是无形的而又可感的、令人愉悦的东西。

又如《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一泓清泉”指语文带给我的心灵的润泽。需要注意的是,在审题过程中,以上几点往往需要我们综合运用。

【审题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江苏卷)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立意参考

1.可将“天空”理解为人生目标,写为实现目标的奋斗过程。

2.天空是无限繁华多彩,每种选择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构思有点类似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作文。3.可将人生理解为寻找合适自己的天空,只有适合自己的天空,才能成就非凡,高估或低估都会带来遗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福建卷)题目:季节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立意参考

1.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一年四季都会引起我们的沉思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我们会发现季节里含着丰富的哲理。

2.大自然有季节、人生也有季节。以自然的季节喻人生季节,谈人生的感悟。

3.写两个不同的季节的碰撞。比如写中学生和家长的代沟与交流的主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安徽卷)

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题目自定。2.文体自选。3.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不得抄袭。立意参考

1.写自己如何去展望未来,给母亲以温暖、慰藉、希望、信心,让母亲多年的操劳得到回报。

2.“母亲”也可虚指,可置换为“老师”,表达对师恩的一种感激之情。3.“母亲”也可置换为“家乡、国家”等,表达一种报效家国的主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广东卷)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缩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立意参考 1.莫让丛飞再流泪,让爱心得以传递。2.针对外来文化的入侵,谈优秀的传统文文化的传递需要个人肩负起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职责。

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的传递。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四川卷)

请以“一步与一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800字以上,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参考

1.迈出正确的人生起步,收获人生的黄金。

2.迈出错误的人生起步,饱尝人生的酸楚。

3.人生第一步迈错了,并不注定人生一辈子的天空都阴霾,人生充满变数,还可以在后天弥补。

2007年高考全国卷I(陕西、河南等省)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画图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参考

1.从孩子的角度思考:摔到了,应该自己爬起来,正确面对挫折。2.从家长的角度,溺爱导致孩子低能,应该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3.谁撂下了这个“瓜皮”而没有捡起呢?这应该由社会负责。所以,为了孩子,请从自身做起。

立意参考

1.面对浮躁繁华的社会,语文课文中营造的艺术氛围,传播的修身养性的传统文化,使人感到纯净,平和,心灵得到净化。

2.语文包括了文学,而一部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有如一泓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使人得到审美的享受。

3.语文是好的,但是在现在的应试教育模式下,语文课却难免枯燥,所以同学们对语文是即爱又恨,“想说爱你不容易”。呼唤语文教育的素质化改革,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

第四篇:2011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作文教案

2011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

一、命题作文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必须跨过这道坎》《创新需要坚持不懈》。

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对春夜喜雨的不同评论》《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酸甜苦辣说高考》。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水》。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森林·气候》《一步与一生》。

三、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1、比喻象征题目的审题——探究寓意法

【题目特点】——这类题目一般说题目本身不是论点、论题,而是要求在把握命题寓意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找本质上相类似的生活现象,确定论点,展开议论。【探究寓意法】——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

(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

(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具体步骤】(1)正确理解题目的字面意义,(2)联想,无论什么题目、材料,归根结底都是写人,写人的价值、感情,因此,人是本体,题目是喻体。这是大方向、大思路。联想就是找出题目与人的内在联系,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点,首先分析题目的特性、特征,其次找出与人在哪些地方。【典例精选】

“与你为邻”——“你”可以有形也可无形,可具象也可抽象,可以以书为邻,可以与“他”为邻,可与信仰为邻。

“难题”——可指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可指人生中遇到的难题,可指一个具体的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总之是指不易解决的或解答的问题。含义广泛。

“找回童年”——童年字典义指儿童时期,幼年。由提示语得知,童年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百无禁忌的象征,令人神往。

“早”——字典义有:

1、早晨,2、表示事情的发生离现在已有一段时间,3、时间在先的,4、比一定的时间靠前,5、问候的话。由此我们可以展开联想:从时间的角度看,想到早读、早练、早起上班-------,想到勤奋、刻苦、责任------;想到“一日之计在于晨”,想到早准备、早打算------,从问候语看,想到祝愿、和谐、友爱-------“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比喻性极强,仰望星空是人生理想希望目标,脚踏实地是达到理想的路径。特别要讨论两者的关系。

“绿色生活”——即低碳环保的生活;绿色生活即充满活力、生命力旺盛的生活;绿色生活即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绿色的比喻特点鲜明。

“肩膀”(06辽宁卷)——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必须跨过这道坎”(07上海卷)——“坎”,其寓意(比喻义)为“成长、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合。如家庭变故、升学挫折、心理失衡等”。

“提篮春光看妈妈”(07安徽卷)——“春光”比喻(象征)“希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等。

【类题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复了一遍。而有个年轻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们纷纷劝他,冒这个险干吗,不听总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而小伙子执意要去看个究竟,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他随手一推,门开了,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拿这张条子给总经理。”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当他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时,不但没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为销售经理。

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命题作文题“虚掩着的门”是一个偏正式短语,“门”是中心词,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口,它的比喻义(寓意)是指人生、事业等的出入口。“虚掩着”是修饰语,点明了“门”的特点——只要去推,便可打开。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一个道具、一个细节等,由此来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之道,最后文章的中心可能还要升华到“门”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上。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比喻义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主旨的凝结点——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开;生活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能体味爱心,而又能付出爱心”的人去推开;事业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人去推开等等。

2、增补信息法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典例精选】2008年高考作文(湖北卷):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类题训练】 题目: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你对“担当”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运用“增补信息法”补充成分,一是可以补充宾语,回答出“担当”的对象,如“担当责任”“担当义务”“担当道义”等;二是可以补充主语,回答谁“担当”,如“我担当责任”“每个人担当义务”“教师担当道义”等。这样选择其中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即可。

3、明确重心法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典例精选】 2007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审题指导】“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类题训练】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

4、以问领想法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重庆卷)题目:《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以问领想法”,例如:“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类题训练】题目: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此题可通过“以问领想法”来打开思维的闸门。自问: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 3 的圈子?自答: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自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自答: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自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自答: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自问: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自答: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以问领想法”不仅解决了审题立意问题,有时也解决了行文的结构问题,如此例。

5、化意为象法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

【典例精选】 2006年高考作文(湖南卷)题目:“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审题指导】 “意气”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题目中的提示已经给出了三个义项,但考生依然较难把握其立意。是肯定还是否定“意气”呢?我们可采用“化意为象法”进行审题立意,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等。例如: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意气,勇斗歹徒是意气;苏武牧羊是意气,张骞出使西域是意气,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意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意气,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意气等。如此,我们下笔就有方向,同时,也便于行文。“化意为象法”其实是一种联想发散思维法。

【类题训练】题目:请以“考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审题指导】“考验”是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运用“化意为象法”,将“考验”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例如:苏武牧羊是考验;司马迁受宫刑是考验;屈原终不屈于浑浊的现实,自身选择高洁,是考验;邓小平三起三落是考验,我们高考是考验等。从这些形象的事例中,我们得出中心:“人要经受得起各种考验,考验是对人的毅力、人格、精神的检验,是我们成功的通行证。”“化意为象法”采用的是一种先发散后聚合的思维过程。

6、一分为二法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江苏卷)题目: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例如: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综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

【类题训练】题目:请以“弯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对“弯曲”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弯曲”的正面,又要看到“弯曲”的反面。一方面,人生道路是弯曲的,人的处世态度也要“能屈能伸”,典型的例子有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胯下之辱等;另一方面,有的“弯曲”不可取,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溜须拍马等,这时,我们要像方孝孺、李白、屈原等一样正直。这样我们的思维才具有思辨性,深刻性。

针对命题作文题,我们还要注意几个基本点:(1)要善于咬文嚼字推敲词义,仔细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不仅要了解题目的本义、字面义,还要进一步理解某些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见“探究寓意法”)双关义、特指义等。(2)命题作文对现实的针对性较强,因此,我们审题立意要联系联想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热点等)。(3)命题作文一般各种文体(除诗歌外)都可写,但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文体。我们运用以上方法对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时,可几种方法综合灵活运用,不可孤立地去硬套,当然,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远不止这六种,有待广大同仁进一步探讨,随着高考命题作文题的不断变化和出新,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采取应对之策,才能与“时”俱进。

第五篇:命题作文审题

命题作文是其它作文形式的基础。就作文本身而言,作文题目堪称“眉目”,是作文的“眼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作文材料和主题的浓缩或概括。写好命题作文的第一步是审好题,它是命题作文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因此,审题是一篇作文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审准了作文题目,作文才会切题,选材也才有了导向,主题也就随之确立;否则,作文中就容易偏偏题,甚至离题现象。

命题作文出现的形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出现题目及要求;第二种形式是通过一段引语引出题目,然后提出作文要求。这两种形式中,第二种形式是第一种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命题作文的形式,下面谈谈在写命题作文时如何审题。

一、审作文要求

任何一个作文题目,都有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而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或显示或隐含于作文题目及要求中。在审题时,我们要认真、仔细地研读作文题目,捕捉其中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作文要求我们写什么。审题中明白了这一点,在作文中我们便有了清晰的作文导向而不至于迷路。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迎着初升的太阳……初升的太阳,光芒洒身上,好温暖……初升的太阳,像一位刚出生的婴儿,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初升的太阳很安静却又充满了活力,相比夕阳的美丽,它便少了一份哀伤,多了一份朝气。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将彩霞撒给黎明……”请以“初升的太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通过研读审查作文要求,我们便可捕捉到其中的信息:

1、这篇作文虽为命题作文——以“初升的太阳”为题,但要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材的基础上作文。

2、材料中的信息以“初升的太阳”为写作意象,表明了其作本身的作用——新的开始;交待了其特点——温暖;体现了其喻意——像充满好奇的婴儿;写出了其类比意—— 与夕阳相比初升的太阳安静、充满活力、朝气;展示了其象征意义——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有奉献的精神。

3、限制中给出了文体选择的自由:除了不能写诗歌外,可根据表达的需要及自己的爱好选择文体。

4、在立意上可充分发挥自主性——立意自定。

通过对作文要求的研读审查,我便明确了作文具体要求我们写什么,也提示我们怎样写,从而把握了作文的导向。

二、审作文题目 它是审题中最重要的一步,决定写作的对象、重点、主题、体裁等。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审题目的写作对象和题眼。

首先要从作文题目中确定写作的对象是什么,如从上例“初升的太阳”从中我们确定写作的意象是“太阳”,确定了写作意象,作文才不至于偏题、离题。有些题目,我们根据意象,从它的引申意,比喻意,象征意,类比意等方面构思确定新的写作意象,作文才会有新意。“初升的太阳”引语材料中,实际上就预示了太阳的引申意,比喻意,象征意,类比意,我们可从中选材一方面来写。

其次,要审清作文题目的题眼是什么,找准了题眼,也就确定了写作的重点,这才有利于把握作文内容的重心(1).注意“中心词”,明确彼此关系。作文的题目有很多个要素组成,要考虑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2007年莱芜中考命题作文《其实并不是这样》,题目中“这样”是一个代词,它可以指代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种看法、任何一种体验。“这样” 表明只是一般的认识和看法,“不是这样”就要求我们通过创新来达到与众不同。题目中的“其实”是表示转折的意思,所以作文时要用一些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倒叙等方法,使文章写出曲折,引人入胜。又如2007年南通中考命题作文《带着微笑出发》,题目中的“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由外见内,寓内于外”,表现“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这给我们什么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2).注意“关键词”,明确写作重点。如2007年南京中考命题作文《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点明“钥匙”的含义。“钥匙”在这里很显然不是指真的开门的钥匙,而应该是指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可以说“钥匙”是指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写“找到了快乐的钥匙”,“找到了与父母、同学、老师等沟通的钥匙”,“找到了克服学习或者生活中的某个困难的钥匙”等等。又如2007年仙桃中考作文《人间何处无风景》,这道全命题的作文,考查考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关键点在“风景”之上。《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风景”的解释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显然,如果写成人间何处无美丽的自然景观,就显得肤浅了。“风景”不仅指自然景观,还可以是象征意义的风景,如美好的人、事或精神风貌、社会风气等。“风景”很宽泛,写自然之风景,要选取典型的具体的去描绘,如一花一草,如一石一鸟,精致刻画,以小的风景,去影射文题中人间之风景。写人生、社会之风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去表现,要善于从生活的见闻中寻找,发现“风景”的细节,写出独特的感受与见解,成就“人人胸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佳作。(3).注意“修饰语”,明确选择范围。作文题目中往往对本次作文的选材有一定的限制。如2007年上海中考命题作文《记住这一天》,“这一天”是对时间的限制;2007年天津中考命题作文《心中的彩虹》,“心中的” 是对范围的限制;2007年安徽中考命题作文《我们的心近了》,“我们的” 是对人称的限制;2007年益阳中考命题作文《那一双忧郁的眼睛》,“一双” 是对数量的限制。

(4).注意“标志词”,明确文章的体裁。一般地讲,凡是要求写人、事、景、物、时间、地点以及带有“记”、“忆”、“访”、“游”、“传”、“传说”、“故事”、“见闻”等字样的,都是记叙文;另外,带有象征性的和具有抒情色彩的也多属记叙文。题目中有“说”、“读”、“评”、“议”、“驳”、“批”、“析”、“有感”、“我见”、“启示”、“所想到的”以及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都是议论文。凡用事物名称做题目以及带有“介绍”、“说明”等字样的,多要求写成说明文。有的文题允许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属于一题多体,如《水》、《路》、《习惯》、《榜样》等。

又如:“初升的太阳”是一个偏正短语,它的题眼是修饰语“初升”,作文的重心在于突出初升的特点或寓意。但有些命题作文可能只是一个词时,又如何着手寻找题眼呢?如:“路”,对于这类题目,只告诉了写作对象,而且写作范围广阔无边,如果找不到写作题眼,在作文时可能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因此,我们可根据“路”这一意象,从它的本义,喻义,类比义,象征义等方面切入,确定题眼,如你要写的是“成功之路”,它的题眼是“成功”;你要写“人生之路”它的题眼则在于“人生”。

2、审题目中是否蕴含了文章的主题

作文题目虽只是文章的名字,但有时它也蕴含了文章的主题,在审题时,我们要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确定主题。如果题目中蕴含了主题,则要以之为中心;如果作文中没有蕴含主题则可自由立意。这样才不至于在写作时偏离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没有主题的文章,即使构思再精巧,语言再有文采,也只不过是一个徒有生命的“植物人”,因此,审准主题成了关键。例如:“在阳光下成长” 阳光可以从充满温暖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来考虑。“风景这边独好” 不仅可以写自然景观,还可以写人文景观。如:友爱向上的班集体

3、审题目中的人称要求

作文中不同的人称有不同的用法及作用。一篇作文,在没有人称限制时,我们可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人称,但,有些题目,对人称的选择作了明确的限制或要求,审题时,必须审清人称才不至于犯错,如《写在我心中的记忆》则只能用于第一人称来写;而写《在心中的记忆》则没有人称限制。文章采用第几人称,应因题目而定。一般记事写人的文章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我们”),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他们”)。议论文多用第一人称(“我”),有时为表达这种观点不是个人或文章代表集体,则用“我们”。诗歌、散文,则一般用第一人称。总之,文章用什么样的人称是很讲究的。在一篇文章里,人称必须统一,这样才能避免混乱。

4、审作文的体裁

现在的作文,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内容可写,所以淡化了文体的要求,不限制文体。但不限文体不等于不考虑文体,任何一篇文章它都有特定的文体因此,在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题目中是否限制要写成什么文体,或根据需要可写什么文体,如果在写作前不思考清楚并确定文体,那么在写作中就容易随心所欲而导致作文失败,如以《路》为题写作文,文体的选择较灵活:可写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诗歌等文体,但对于中学生来说,写记叙文和议论文要容易一些。

总之,在作文时,我们必须在下笔前认真研读审题,审清作文要求我们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内容,只有真正审清了题目具体内容及要求,我们才能在作文中围绕中心选材,才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如何从题目中考虑并审定文章的体裁呢?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谈”、“评”、“论”、“议”、“……的看法”、“……的启示”、“从……说起”这一类字眼的,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等字样的,大多是记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但是,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如《立志成才》、《小事不小》、《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等。像这类题目,我们一是依据要求的内容去判定体裁,二是试着加“标志”。例如《立志与成才》、《小事不小》之类题目可加“谈”“说”;《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之类题目可加“记”“忆”,这类标志加上以后,题目的文体特征就显示出来了。如果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辅导,学生作文时,就不会因体裁不明而“跑题”。

5、审准范围

在确定文章体裁的同时,要审定要求的写作范围。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有些作文题目有多个词组成,各词之间有较严密的逻辑关系,审题时要注意时间关系,空间关系,有些什么意义的词限定了它的范围,只有审准了题目的范围,才能做到些准确,不滥写,不漏写。

例如: 我在中考的前一天 在迎接中考的日子里

我的初三生活

我的青春岁月

因此,要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确切掌握。例如《暑假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至于空间这个题目没有规定,只要是发生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可以写。又如《我在新学期里》,这个题目要求从“新学期里”选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进步。还如《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这个题目,时间范围很小,只能写“走进考场”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果从领到准考证时写起到发通知书时止,显然超过了题目所要求的时间范围。“ 家乡变了”,应有一个时间对比。“我生活在温暖的班集体”,所写的空间就限于“集体”生活,而不是个体的生活。有些题目限定了特定的形容词,要注意在该意义范围内组材。如:“我想有个——的家 ”这是一个半命题文题,横线上可填“完整”“和谐”一类的词。题目较长,提出要求较多的。如:《我经历过的一段最有意义的时光》,审题时可发现,这题目有四点要求:<1>要求必须写我。<2>要写出经历过的事情和感情、体会。<3>是一段生活,而不能只是一天中的一件事。<4>这段生活必须是有意义的。虽然题目长、框框多,只要细心推敲就能弄清它的范围,辨明题意、打开视野、展开联想——可以是小学时代生活,可以是夏令营里生活,可以是课外小组的活动……

五.审定寓意。有些题目,意兼双关,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比如《路》、《蜡烛》、《青松》等等。像这类题目,往往包含着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比如《路》这个题目,从字面意义看,可以指任何一条供人行走的路,像山上的小路,门前的马路、上学的路、村旁的路……这样看,就要与路上发生的事联系起来,写出那件有意义的事来;若从象征意义去分析,往往可以联想到也可以是攀登科学高峰的路。"人生之路"、"奋斗之路"、"青春之路"等等,那就可以扣住"任重而路远"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等主题去发挥。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宽为拖拉机路,再发展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具有象征意义的题目。如:《脚印》、《足迹》、《路》、《晨》、《春》、《灯光》…… 对于这种题目,首先应研究这个词的本义,再考虑它象征性的含义。

“你,让我驻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分析:你是谁?为什么让我驻足? 构思指导:

“你”,第二人称,亲切的称呼能缩短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本题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宽容度较大。

“你”是谁?“你”可以是人,可以是景,可以是物。古今中外,思路打开。

以人为例,“你”可是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塑像,可以是报刊亭挂着的图片的主人公,可以是街头弹吉他的青年。

以景为例,“你”可以是北京什刹海,可以是首都博物馆,也可以是地方小吃。“你”可以是现实中遇到的;假如是想象中的一次驻足,似也无妨。要注意一点,要写成“你”,而非“你们”。对象角度需单一。

为何让我驻足,应是文章的核心所在。作者应着眼于人、景、物的特点,挖掘身后的价值所在。让我驻足者,必有魅力,是文化价值还是情感引力?要有思维纵深,要知道,“你,让我驻足”只是一个引子而已。

纵观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作文因审题而出现的失误偏差明显增多。不少专家断言,2009年中考作文,依旧会在保持2008年稳定的基础上求创新。如此,认真总结2008年中考命题作文审题失误类型,分析造成失误的根源,找出预防审题失误的方法,才是明智之举。

2008年命题作文有以下审题方面的失误:

一、忽视对重要词语的审视。毋庸质疑,“考题不设审题障碍”是“不准有意设置或无意出现有可能导致考生理解偏差或歧义的文字”,绝对不是因此可以放松对考生理解题意、分析审题能力的考查。其实,六册语文课本,一百多篇课文,其中不乏或含蓄,或凝练,或俏皮的标题。而对这些标题的揣摩与品味,是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作文训练中,老师也没少进行专门的命题作文审题训练。因此,对命题中重要词语含义的推敲与揣摩,应是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如2008年江苏省南通市命题作文“一道风景线”,“风景线”本应是“美好、高雅”等值得赞美的人和事,不少同学却把“考试时作弊”“课堂与老师开玩笑”等当做“风景线”,失之高雅;还有同学揭露当地政府无为,“老无所依,幼无所养”,导致“街头常常出现流浪的儿童,乞讨的老人”,以此为“风景线”,实在让阅卷者大跌眼镜。还有不少同学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四川,但却把唐家山的堰塞湖航拍图当做“一道风景线”仔细描绘与拓展,把危及数百万人民生命安全的凶险事件当做“风景线”,让人怀疑考生是不是审美观出现偏差。当然,也有不少考生忽视“一道”而写出两三道“风景线”。无独有偶,四川省南充市的命题作文“这一天,让我铭记”,也有考生忽视“一天”的限制,而把故事情节拉长成两三天,虽然情节起伏跌宕,语言也精彩,但只能眼睁睁滑到“二类文”甚至“三类文”,让人叹息;2008年福州命题作文“滴水之恩”,要写“小”人“小”事。不少同学却偏偏将视野转向四川大地震中的惊险救人,在海浪中搏击风浪救人的“大恩大德”,显然有失偏颇。

面对命题作文,要练就一双慧眼,不仅对“风景线”类的中心词要仔细推敲,对字眼,如“铭记”“仰望”类要仔细揣摩,就是对修饰和限制类的词,诸如“一道”“一扇”“那一刻”,也要特别注意,格外留神。而对比喻、双关、引申类的词语,更要小心揣摩。面对“春风拂面”中的“春风”、“又见枝头吐新芽”中的“新芽”、“画一扇窗给自己”中的“窗”等关键词的内涵都要推敲一番,才能避免审题失误。

二、“偏爱”造成“偏离”。以短语形式出现的命题作文,词语间包含多种关系。有些同学在审题时,因为偏爱或不小心,常常顾此失彼,有意或无意忽视或淡化一些词语。如,“初三的苦与乐”,对其中的“苦”与“乐”,有些同学往往偏爱写“苦”,有的同学偏爱写“乐”,或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造成审题失误。对于并列短语形式的命题作文,要是广施“爱心”,平等对待。如,“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如果说写四个方面有些牵强附会,那么,至少要写两到三个方面的生活及其感受。份量大体相同,且突出重点,就满文皆彩了。

如果说并列短语因有显眼的连词,还会让考生有所警醒,而对于隐性的命题作文,考生更容易忽视。如《五味的初中生活》,不少同学只写了初中两种甚至一种生活感受,显然偏题。2008年中考,不少考生写“相互微笑”时,漠视“相互”,只写一方的“微笑”。有些考生刻画“老师阳光一般的微笑”,“父母春天般的微笑”,生动感人,但没写学生的微笑或“我”的微笑,“相互”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体现。如此“微笑”,无论一方的笑容多么灿烂,都不会得到阅卷老师的笑脸。2008年上海的命题作文“我眼中的色彩”,不少考生显然忽视了“我”,导致三种人称泛滥,也有考生漠视了“眼中”——要求“色彩”带有考生主观感情色彩,带有人文色彩——有人的活动的风景才美,不只能是自然中的单纯色彩。

2008年山东济南的“偶然的发现”中的“偶然”,要突出“偶然”——无意之间地发现,写出惊奇,写出自我感悟。再如,“带着微笑出发”,“出发”意为“开始”“重新起头”,往往与目的联系紧密;“带着微笑出发”中的“出发”是一种姿态、一种精神、一种心情、一种风范……可是不少同学只写了“微笑”,而忽视了“出发”,顾此失彼,文章虽然不错,但只能人低分之列,令人惋惜。

三、漠视副词的存在。2008年广州中考作文题是"又见枝头吐新芽”,不少同学努力拓展了“新芽”的含义——情感体验、生命信念、人生感悟、希望理想……选材新颖,立意高雅,令人叹服。可不少考生偏偏忽视了文题中的“又”字,没有突出“再次”“第二次”,明显偏题或走题。无独有偶,2008年山东“其实很快乐”,不少考生忽视了“其实”——强调“顿悟”或“深思之后”的“豁然开朗”,或顿悟才发现的快乐,或深深思考才发现的快乐,或经历一番体验才发现的快乐……要写出发现的过程。而不少同学写成了《这事很快乐》、《成功的快乐》等,明显偏题。命题作文“最好的奖赏”,就“奖赏”而言,既可以是物质的、实在的、可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的、情感的。有题目中“最”的限制,构思时就要尽力避开物质的、有形的“奖赏”,而选精神或情感上的“奖赏”,即使一定要涉及“物质的”,也要注意“实”与“虚”巧妙结合,巧妙地将“物质”深化为“精神”、“情感”,以“虚”为“最好”。但不少考生却偏偏忽视这一点,有写自己帮父母劳动而得到父母“美食”的,有写自己打工赚了钱父母又“奖赏”钱的,更有不少同学写自己苦练技术,在演唱、钢琴等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得“最好的奖赏”,都偏离题目的要求——“最好”,忘记了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生发议论:在帮助父母劳动时,增强了毅力,锻炼了能力;在打工时,接触了社会,增长了见识,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在获得一等奖的同时,培养了勤奋严谨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都是千金难买的精神食粮,这些才是“最好”的奖赏。如此深化,不仅扣题紧,立意也因此而增色。

中考作文审题,对于“最”“也”“还”“更”“其实”等一类副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更用心关注才是。须知,副词不“副”,在命题作文中,对中心词往往起着限制、修饰作用,规定着中心词的方向、范围、程度等,其功能的巨大,实在忽视不得。

四、淡化对比喻含义的开掘。2008年中考作文,比喻、引申义一类词语得到了命题者前所未有的青睐。除了广州的“又见枝头吐新芽”外,还有上海的“我眼中的色彩”,山东省潍坊市的“画一扇窗给自己”,湖南省益阳市的“春风拂面”,浙江省的“留在我心底的风景”,江苏省扬州市的“回家”,湖北省恩施市的 “水终有澄清的一天”……对于这些带有比喻色彩的文题,绝不能只顾词语本身的意思。对于比喻、双关文题,我们要善于联想与想象,挖掘出词语的比喻义与引申义,如此,就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如,“飞翔”,初看,选材面窄,只能写大雁南飞,鹰击长空……但只要展开联想,就可以发掘出“飞翔”的引申义或比喻义,用心情飞翔,用思维飞翔,用想象飞翔。再如,“我也是富翁”,“也”已暗示“富翁”并不是实指,而是另有它意,由此,我们就可以联想到“亲情”“友情”“关爱”上,我们比谁都富有;在“健康”“青春”“活力”上,我们同样富有,同样,在“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我们也富有。联想开去,选材、立意的天地就广阔了。

2009年中考,对于命题作文的审题,赠送给大家两句话:多义词语深挖掘,兼顾几者莫偏离。副词不“副”多分析,比喻词语求喻义。

中考作文作为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以其高分值历来倍受人们的关注。考前作文如何复习,在座的老师们都有自己的高招。今天,五月明媚的日子里,有一个机会能与各位老师交流,我感到十分荣幸。

我讲的题目叫《备战2007,中考作文复习对策》。我感到任何对策都必须与本人的教学、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中考作文与本班实际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复习之路来,才是最佳对策。今天,我从四个方面来讲:一是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对策,二是中考作文命题关注的内容及对策,三是考场作文应急的复习指导,四是作文复习最后阶段的安排。有些学生作文时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么,如何防止偏离题意呢?我认为可在审题时抓三点:(一)抓“题眼”,找到题中关键词句;(二)抓“零件”,动笔前,对题目中字、词琢磨、推敲,不放过每一个词;(三)抓要求,对于附加的要求不能放过,要认真按要求审题。

1.注意“中心词”,明确彼此关系。作文的题目有很多个要素组成,要考虑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2007年莱芜中考命题作文《其实并不是这样》,题目中“这样”是一个代词,它可以指代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种看法、任何一种体验。“这样” 表明只是一般的认识和看法,“不是这样”就要求我们通过创新来达到与众不同。题目中的“其实”是表示转折的意思,所以作文时要用一些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倒叙等方法,使文章写出曲折,引人入胜。又如2007年南通中考命题作文《带着微笑出发》,题目中的“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由外见内,寓内于外”,表现“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这给我们什么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

2.注意“关键词”,明确写作重点。如2007年南京中考命题作文《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点明“钥匙”的含义。“钥匙”在这里很显然不是指真的开门的钥匙,而应该是指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可以说“钥匙”是指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写“找到了快乐的钥匙”,“找到了与父母、同学、老师等沟通的钥匙”,“找到了克服学习或者生活中的某个困难的钥匙”等等。又如2007年仙桃中考作文《人间何处无风景》,这道全命题的作文,考查考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关键点在“风景”之上。《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风景”的解释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显然,如果写成人间何处无美丽的自然景观,就显得肤浅了。“风景”不仅指自然景观,还可以是象征意义的风景,如美好的人、事或精神风貌、社会风气等。“风景”很宽泛,写自然之风景,要选取典型的具体的去描绘,如一花一草,如一石一鸟,精致刻画,以小的风景,去影射文题中人间之风景。写人生、社会之风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去表现,要善于从生活的见闻中寻找,发现“风景”的细节,写出独特的感受与见解,成就“人人胸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佳作。

3.注意“修饰语”,明确选择范围。作文题目中往往对本次作文的选材有一定的限制。如2007年上海中考命题作文《记住这一天》,“这一天”是对时间的限制;2007年天津中考命题作文《心中的彩虹》,“心中的” 是对范围的限制;2007年安徽中考命题作文《我们的心近了》,“我们的” 是对人称的限制;2007年益阳中考命题作文《那一双忧郁的眼睛》,“一双” 是对数量的限制。

4.注意“标志词”,明确文章的体裁。一般地讲,凡是要求写人、事、景、物、时间、地点以及带有“记”、“忆”、“访”、“游”、“传”、“传说”、“故事”、“见闻”等字样的,都是记叙文;另外,带有象征性的和具有抒情色彩的也多属记叙文。题目中有“说”、“读”、“评”、“议”、“驳”、“批”、“析”、“有感”、“我见”、“启示”、“所想到的”以及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都是议论文。凡用事物名称做题目以及带有“介绍”、“说明”等字样的,多要求写成说明文。有的文题允许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属于一题多体,如《水》、《路》、《习惯》、《榜样》等。

江苏高考近三年考的都是“命题作文”。今年各地一些新试卷的“命题作文”不再有提示语。这一变化值得我们注意。没有提示语的“命题作文”,题目本身一定十分清晰,能让人一目了然。作文的立意应当相对复杂、集中、深刻。对于相对复杂的命题,则必须抓住题目的全部要素,一个也不能少。比如命题作文《守住心灵的契约》,必须抓住“守住”,因此文章一开始“契约”就应该形成,而不能等到结尾才“立约”;必须抓住“心灵的”,不能写外在的、物质化的;必须抓住“契约”,写出一方对另一方的责任的具体内容。如果命题作文有提示语,可以作为审题的参考。

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命题作文的审题技法。全命题作文:读透吃透文题

1.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如2008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偶然的发现》、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

4.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5.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2008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半命题作文:“自由”不等于“随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在于补充完整一个恰当的题目。考生对题目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相当大。但这种对补题的自主发挥、自由驰骋决不等于“随意而为”。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很多人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造成“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或拟题过大,难以下笔,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真情实感。甚至有的文章脱离文题,我行我素,造成严重失分。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随意”的现象呢?

1.补题,要细察“隐信息”。补题千万不可仓促草率,要反复斟酌,仔细琢磨,察明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和要求中的“隐信息”。而这些“隐信息”往往对我们作文的选材、主题确立、文体选用等有所提示或限制。如2008年安徽中考作文题《我在 中得到快乐》就限制了必须用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而山东淄博中考作文题《 其实很快乐》中“其实”的限制性同样不可忽视。

2.补题,要力求“陌生化”。中考中由于万千考生一道题,一不留心就造成“补题”上的“雷同撞车”现象。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力求“陌生化”,这里所说的“陌生化”并不是求偏、求怪,而是建立在自己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如同样写的是熟悉的校园生活,大多数考生会选择老师、同学,你不妨写校长、门卫或校园的事物等。一定要选择最能突出自己的体验、发现的内容,人无我有的内容。

3.补题,要做到“切口小”。如2008年天津中考作文题《,你好》,有考生拟题《祖国,你好》,因为写作切口过大,通篇作文只有几个近似抒情的语句的反复,使作文流于泛泛,因此不能获得较高的分数。倒不如选取你最为熟悉的、印象最深的一处祖国景点。如《大沽口炮台,你好》,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以此来写心理感受,以小见大,表现对祖国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下载高考命题作文审题辅导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命题作文审题辅导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审题,是命题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审题正确,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就会“偏题”“跑题”。 审题病因诊断: 一、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内......

    高考作文辅导——审题(2011高考)

    更多高考资料,关注@高考直通车 微博,或登录:http:/// 高考作文辅导——审题 一.小、准、新的角度 (一)审题 1.审题的方法 首先要仔细研究作文命题,反复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进而明确写作......

    高考命题作文的作文审题立意 教案(最终版)

    命 题 作 文 审 题 与 立 意(教案) 江苏省宿豫中学 朱先平导入:近几年,高考命题作文题形成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势。江苏近几年自主命题的作文(04水的灵动,山的沉稳,;05......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扣题(合集5篇)

    高考作文审题技法 【命题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2005重庆】《自嘲》,【2006辽宁】《肩膀》,【2007福建】......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季顺龙 学习目标 1、明确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 2、从“会联想、会概括”的角度具体掌握“抓概念”的......

    高中语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高中语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教学目标:1、知晓命题作文的种类 2、掌握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3、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 一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

    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的审题 一、命题作文的类型及审题 1.词义型命题。此类作文仅以一个词语为作文题目,它要求首先释义,即解释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什么,然后确定该词义的重点、难......

    命题作文审题策略

    第九讲 命题作文审题策略 命题作文是我们在考试中常常会遇到的类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一、方法 1、 揣摩题目中的暗示 题目中的暗示包含中心的暗示、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