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辅导——审题(2011高考)

时间:2019-05-12 11:4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作文辅导——审题(2011高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作文辅导——审题(2011高考)》。

第一篇:高考作文辅导——审题(2011高考)

更多高考资料,关注@高考直通车 微博,或登录:http:///

高考作文辅导——审题

一.小、准、新的角度

(一)审题

1.审题的方法

首先要仔细研究作文命题,反复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进而明确写作的各种要求。

(1)分解试题:对作文试题作适当分解,以求对作文要求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不致因遗漏而偏离题意。一般来说,一篇作文试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个组成部分。当然,不是每年每道作文题都必有这三个部分。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组成的各个部分作准确、细致、全面的审理。只有这样,考生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2)找关键词:在上面三个部分中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就像人的眼睛,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样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同时在寻找关键词的过程中,试题的各种要求都会变得简单明显,容易让考生在紧张的考试中把握。

例如2007高考北京卷作文话题为:春夜喜雨。

要求:刘长卿《别严士元》两句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有声”,好多人对这两句诗有评论,根据这些评论材料,写作文对春夜喜雨的不同评论--题目自拟,体裁不限,800字以上。

话题及要求中的喜、细雨、看不见、听有声都是关键词,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主旨积极,符合话题要求,同时所写内容又在材料范围之内。北京一考生的《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应该是审题立意的典范。

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

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

寂寞上了一道锁。

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

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是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更多高考资料,关注@高考直通车 微博,或登录:http:///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縢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

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

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

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

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

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

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

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

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

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

【阅卷老师点评】

在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在一个‚嘻哈‛盈耳、‚娱乐至死‛的年代,在一个决

定前途命运、两个半小时完成所有试题的场合,一个中学生会怎样完成一篇高考作文?

于是阅卷中我们看到,更多的考生选择了谈‚恬淡‛,不约而同地让伟大的古人李白、陶渊

明、苏轼佐证自己的观点,尽管不知何为真正的恬淡;更多的考生选择了写‚春天美好的品格‛,让华益慰、王顺友、‚微尘‛等‚感动中国‛的人物作为事实的论据。正当大家慨叹让最不懂寂

寞的学生写一篇‚何谓寂寞‛的文章有多么不容易的时候,这样的一篇文章出现了。于是阅卷六

组的全体老师兴奋起来,奇文共赏,一人点评一句―――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立意深刻,脉络清晰。文章开篇点题,由诗句感叹寂寞,把‚细雨

闲花‛的‚迷蒙‛‚柔美‛拓深为情感的滂沱壮烈,即‚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而

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接着以纳兰性德和李煜为点例,来阐释寂寞为何,即‚寂寞的意义‛。第六段列举陆游、王维、元稹,将寂寞升华为‚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

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第七段内容上又进了一层,由‚一个

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拓展为’林则徐、韩愈

式的寂寞是奉献,让人仰望‛。

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丰厚的材料积累和深厚的思想沉淀,是一篇颇有韵味的考场作文。

2.变隐为显:将试题中的隐含信息说破,使其变为明示信息。

例如:2010上海市高考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

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

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

多的鱼。

其中的鱼和网都是隐性的信息,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于是在学生的作文中这些隐性的信息就明示为:

A.放宽网眼,让学术长大B.滋养文化的“活鱼”C.等待的智慧

D.取舍间的丈量尺E.舍小利以谋远

3.化大为小:在高考作文时,要选一条思路、一个角度,一旦选好了,就要一心一意走到底。也就是说,文章角度要小,就其一点,纵深开掘,把一人、一事、一物、一理写得深刻有力。

如北京一考生的《包容

(三)》包容很大,需从小处落笔,包容很宽,需从巧妙处切入。本文从金鱼的老住户和新朋友的相互默认,红黄两色调和之后的温柔鲜丽说起,提出“生活中需要包容”,然后扩展升华。从而使主题深化。恰当的角度使得行文自然流畅,如泉水自然涌出,处处妙趣横生。

包容

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柔和地射在卧室地板上,善良的窗帘并没有阻挡太阳,而是宽容地允

许它进来。窗台上的那缸小鱼正欢快地游着,感谢阳光的普照。我把刚买来的的袋子小鱼倒进

鱼缸,‚老住户‛和‚新朋友‛相互碰碰尾巴算是默认了,我突然觉得包容让整个世界变得和

谐。

沐着灿烂的阳光,我准备调色作画,把红黄两种颜料挤在一起并调匀时,两种颜料都舍弃

了旧颜色,以共同的橙色出现在调色盘上。红色不再是‚张牙舞爪‛,它吸收了黄的温柔,放

弃了自身的强硬,黄也不再‚咄咄逼人‛,主动吸取了红的鲜现,把自身的光亮隐藏了起来,新产生的橙色正是由于红黄两者的相互包容,才变得既温柔又鲜丽,同时不失红的醒目兼顾黄的亮丽,看来红和黄没有完完全全消失,只是隐藏自身的一些不足,相互包容了对方。

生活中需要包容。在社会上你不能一味地展现自己,‚强有自有强在手‛,想要不断进步,虚心接纳他人大度容忍他人是很有必要的。

曾经看过一篇哲理散文,讲一个聋哑孩子开大录音机试图学习英语,起初招致邻居的不满,慢慢邻居们便都包容了那个可怜而勇敢的孩子,因为不是每一个孩子在罹患疾病后都有勇气重

新来过的,也不是每一个残病孩子,我们都能遇到并包容的,为何不尽力去理解身边这一个呢?

他也是你宽容的对象之一。

和家人朋友一起谈天的时候,每个人都各抒己见,一时间噪杂的声音从各个角落传出,不

仅听不见他人的观点,就边自己的立场也被搅乱,此时为何不静一静听一听别人的观点呢?即

使他们的想法和你相差甚远,但那也代表了别人的思想。吸取别人的思想,博采众长未必有坏

处。包容也能带来许多丰富的思想与建议,耐心听完别人的话,或许你的灵感将会来自这里呢。

山之所以青,归功于树木的生长,虽然树木从山上获取大量养份,但为这满山的青翠,高

山包容了树木;水之所以活,是因为鱼群在水中嬉戏游弋,虽然鱼群会把水搅浑,但为这水的活泼,水包容了鱼群。而亦是如此,大千世界,不会人人相同,总有你不喜欢的性格,总有你

不满意的做法,试着包容别人,对别人无意的伤害给予宽容,对别人偶尔的过激言辞给予理解,对别人不同的观点给予承认。对别人另类的作法给予尊重,这样包容他人,自我也会得到一种

回报,回报来自别人对你的尊重,来自他人对你的包容。

鱼缸里的小鱼们依旧自由自在,在阳光普照下嬉戏,不管他们颜色有何差异,样子有何不同,他们彼此都默认了,吃同样的食物,感受同样的阳光,在同一缸水中共同生活。需要包容,生

活才能继续这样多彩快乐,只有包容,生活才会充满乐趣与幸福。

【亮点透视】

包容很大,需从小处落笔,包容很宽,需从巧妙处切入。本文从金鱼的老住户和新朋友的相互默认,红黄两色调和之后的温柔鲜丽说起,提出‚生活中需要包容‛,然后扩展升华,谈

到山和树的关系,水和鱼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都是因为包容才和谐美丽,从而使主题深化。

恰当的角度使得行文自然流畅,如泉水不择地而出,处处妙趣横生。(孟邻)

(二)运用发散性思维使立意新颖独特

1.巧妙联想。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畅通了。”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以某一事物作为触发点,由此任意联想出与之有关的事物。在进行多向联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想的广度、深度和新颖度。

江苏一考生的《山水中走来的沈从文》我们不必猜测命题人在命这道题的时候,是否想到了沈从文先生;但是,我们可以说,用“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来比况沈从文先生及其作品,是最恰当不过了。本文作者联想到沈从文先生作为叙写的对象,本身就是一种眼光,一种睿智,一种对人与山水的独特感悟。

山水中走来的沈从文江苏一考生

喜欢《边城》,喜欢沈从文;喜欢沈从文,于是喜欢上了沈从文笔下的山山水水。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喜欢上沈从文笔下的我突然悟到:从文先生就是一条河,从文先生就是一座山。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从文先生性情如水,文笔如水,在那清澈的文思中涌动的是最纯净的人性之水。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听过、看过太多太多的爱情故事,可有哪一个如翠翠的爱情那样不沾一

丝世俗之气?

于是,当烦恼接踵而来时,我乐意拿起《边城》,走进从文先生水的世界,在那里,我听到

湘西的水轻轻流淌;听到船夫豪亮的歌声,品味翠翠如水的情思和爷爷如水的爱。

从文先生这样写了,也是这样地爱了,爱得执著,如灵动的水常年保持一色的蔚蓝。他的爱

人在他死后多年后,也终于悟出了从文先生这份纯真的爱。

山有山的性情——沉稳。从文无疑也是一座山,他有着山的秉性。在‚文革‛期间,人们误

解了他,伤害了他,他却毫不在意,他不争。当无知的人们要他去打扫女厕所时,从文先生认认

真真地做了。他用大山的沉默去回击这群无知者的攻击。

沉稳的大山在四季中却能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这无疑是对从文先生最好的评价。大家都知道

从文先生是著名作家,殊不知从文先生也是著名的服装研究专家。

在一本书中看到这么一则关于从文先生的故事:在‚文革‛中,从文先生辛辛苦苦写出的《中

国服装史》被没收而弄没了,但从文先生硬是又写出了一本。

这就是我们可亲可爱的从文先生:一条汩汩流动永远不会停歇的河流,一座四季常青生机昂

然的大山。

在那沅江之畔,你去走一走,去看一看,去听一听,你看见一位书生在书写、在吟唱吗?

书写,书写山的传奇;吟唱,吟唱水的多情。

江苏一考生的《人间四月天》,作者由话题“水的灵动”,联想到现代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水一般灵动的人生”、执著的爱以及富有独特色彩的生命永恒,对题意的理解自然、准确。

人间四月天江苏一考生

志摩走了——

没有挥袖,也没有带走一片云彩,有的也许只是飞机着火时如凤凰的涅槃。

永远地,悄悄地走了,但他也留下了很多很多。他的爱,他的憎,他对世界的描摹,他那水

一般灵动的人生。

他对爱很执著,他的内心恰似千岛湖灵动的湖水,但却常年保持着一份生命所独特的色彩。

与张幼仪的结合,是那苦短而又快乐人生中一段不和谐的变奏。家庭的逼迫,让两个毫无感

情的人,走到了一起。志摩有唉有叹,却又不知向何人去诉说,毕竟,知心者很少。但他是幸运的,在剑桥,他遇到一生最重要的人——林徽因。她知他,她懂他,于是他近乎悲悯的命运注入

了一湾鲜活的清泉。他跳跃了。像孩子般的,他找到了爱。她与他在康河荡舟,她为他弹奏钢琴

曲,一切的一切是如此的美好,他近乎要向全世界宣布,他是最幸福的。

然而,徽因离开了他,志摩百思不得其解。在落日的余晖笼罩下的康河,他独坐船头,回忆

这昔日的美好。他不禁仰天长啸:‚情多是错,情多是错吗?‛志摩其实很明白,徽因要的只能

是一段方正的人生。这一切,他不能给,他有幼仪还有两个孩子。

志摩迷惘了,但他又是清醒的,他要去找寻他的爱,在英国伦敦,他和幼仪离婚了。他要去

给自己干枯的人生注入—份温润迷蒙的水汽。也许冥冥之中注定,有失去必有所得。他遇上了陆

小曼,一个有夫之妇。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相知、相爱。《爱眉小札》中留下了多少志摩的心声,爱的心声。她是—个敢于挑战的女人,于是他们结合了。

志摩可谓为爱找寻了一生,为爱而活了一生,他的生命就似水的蔚蓝,他的追求恰似水的灵

动。几阵微风过处,轻轻地荡起涟漪,但深沉的内府永远藏着蓝色的人生三段不一样的灵动,与

幼仪,那是水波的低谷,他不爱她,却拥有她;与徽因,那是水波的高潮,他爱她,却不能一生

照顾她;与小曼,那便是平静的水面略加波纹,他爱她,他也伴着她。

志摩,一个旧中国水做的诗人,给了爱的国度一份艳阳天——人间四月天。

2.逆向思维

例如材料(1)

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如今这种酸狐狸意识似乎又传了子孙:同事评了职称,他心里‚酸‛;朋友长了工资,他心里‚酸‛;邻居买了新房,他心里‚酸‛;同学考了好学校,他心里‚酸‛……请以‚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酸‛的情调

思路:

一、由生活中的‚甜‛切人,引出话题‚酸‛。(对比式开头法)

二、摆出自己的观点:

1、要有一种吃醋精神,不怕酸。吃醋又何妨?嫉妒又何妨?

(紧承上文,反弹琵琶,求新)

2、用事实事理论证自已的观点。(论据要有说服力:如同学考了好学校,心里不酸,没有

上进心;对自己缺乏自信;如贾琏偷娶尤二姐,如果王熙凤不醋意大发,就没有自尊,就不是

凤辣子)

三、揭示本质,揭示酸的具体内涵:人的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深化主题)

四、掩饰嫉妒是一种虚伪,而承认嫉妒也许正是一种洒脱。(收结全文)

二.引人入胜的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阅卷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是传递作品主题、展示作者才情的重要内容。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因此,考生一定要在文题上多下工夫,切不可将话题直接作为标题,简捷醒目有文采的题目方能快速攫住阅卷人的目光,为自己的作文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题目应力求简洁凝炼,形象生动,拟题原则是“小”“准”“新”,能展示文采,先声夺人。如可借用以下手法:

①可以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如广东省的《用语言连缀心灵的星空》,喻心灵为星空,语言为桥梁,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生动形象。河南一考生的《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以青藤喻良言,新奇而贴切,形象地昭示了听取别人意见的重要性。07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爱,更需要复制——粘贴》的标题让改卷老师的眼睛为之一亮,可谓“平中见奇,拙中见巧”。

②化用古诗文。

古文是中华五千年的精华所在,上海考生的《忙兮忙兮奈若何》标题由项羽的《垓下歌》中的“虞兮虞兮奈若何”典化翻新而来,给人一种幽默调侃的怪味感觉。文题所透露出的几丝茫然与无奈,正是吸引读者阅读的强大磁力所在。河南一考生的《以人为鉴知得失》,化用古语,观点明确,意味深远,典雅而富有内涵。

③化用历史、文学及流行文化之素材。

古有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也。”今有江苏考生的《醉翁之意,不在山水之间也》——论金陵十二钗之钗黛,以《红楼梦》两主人公为素材,分析了自己所追求的“山”“水”关系。见解独到,有不同寻常之处。流行歌曲有《借我一双慧眼》,话题作文“自信”便有《借一颗慧心》;现代派小说《追忆似水年华》被小作者移用为《追忆似水流年》。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④揭示哲理。

人人都知道“自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河南一考生的《带上自信上路》对自信与成功的辩证关系做了更深一步的阐述,读来受益匪浅。

此类作文标题新颖、别致,富有内涵当然技高一筹,足以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这就启发我们平时拟题时要多推敲,多润色,让题目首先成为亮点。

第二篇:高考命题作文审题辅导教案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辅导教案

执教教师:李德国 [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1、通过师生交流讨论,了解高考命题作文的基本类型,并学会分类。

2、通过课堂讲授,学生学会把握作文题目“题眼”的基本方法,并且在审题练习中巩固和内化。

3、通过课堂交流,学生学会揣摩、挖掘、提炼命题作文题目中的隐藏信息,初步形成缜密的审题思维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审题的思维过程往往是隐藏着的、模糊而不清晰的,而且不同的学生思维习惯、审题能力的差异比较大,本节辅导课教师指导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命题作文审题的一般规律,学习将审题的思维过程清晰化、程序化。

审题不能脱离具体的审题练习,不能脱离具体的作文题目形而上抽象地归纳,所以,如何让学生将审题规律和具体方法在审题练习中消化内化,在课堂讨论学习的过程中使审题思维显性化,被学生理解并且接受,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期末统考,我们写了一篇命题作文,记得吗?《你温暖了我的视线》,期初考试我们也写了一篇命题作文《带着感动出发》,今天我们换个角度来聊聊这个题目。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自己当初考场上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是怎么审题、怎么确定写作重点的呢?

学生交流审题经验,教师小结。

二、交代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从同学们的情况看,审题的自觉意识还远远不够,如何审题确定写作的重点的思维过程也不够清晰。《考试手册》对作文审题的要求是“准确把握题意”。不管高考作文形式怎么变化,审题能力是首要和关键的。审题越准、越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通畅,写作的把握就越大。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命题作文审题的一般规律,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努力将审题的思维过程清晰化、程序化,从而做到最大限度地准确把握题意,为写好一篇作文打好基础。

三、学习命题作文审题基本步骤及方法

(一)审命题类型

我们将一些命题作文的题目给同学们作了汇总,现在老师在汇总的命题作文中选择了几个题目作为例子,来学习命题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首先,请同学们将下列几个作文题从命题形式和语法结构上分分类,这是首先要做的简单工作。

举例(略去了作文要求):《父辈》、《责任》、《遥望星空》《我的财富》、《面向大海》、《我想握住你的手》、《北京的符号》、《肩膀》、《必须跨过这道坎》《细微深处》、《诗意地生活》、《季节》、《留给明天》

《人与路》(有提示语)、《谈意气》(提供意气的字典解释)

《愿景》(《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一个新词——愿景,词义是:所向往的前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他们》(提示语: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

学生分类后,教师小结

(1)从外在形式上看,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有提示语、无提示语)(2)从语法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词语、短语、句子)

(二)根据语法结构审题眼,把握写作重点,保证文章切合题意。

以上可以说是审题的第一步:审题目外观。把这个理清楚以后,我们接着来做第二步。命题作文的标题语言往往比较简约,因此其中的每个词几乎都对写作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不过题目中不同的词语承担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词语需要我们展开想象和联想,需要我们唤醒生活和阅读体验,词语的解释具有多种可能性,这样的词语是题目中是用来提供多元的写作可能的,它体现的是作文题的开放性原则。另外一些词语更多则起约束和限制作用,是对立意、选材、文体等起到了制约、限制作用的,老师觉得审题的第一步不是分析题目开放的因素,而是发现题目中限制性因素,这样,我们的写作才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跳出最美的又是个性化的舞蹈。有专家认为,命题题目中起限制性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它是最能体题目旨意的词语,是作文中需要突出强调的关键,也就是命题的题意范围,只有抓住题眼,我们的作文才是切合题意要求的。所以审题的第二步是发现题眼。

如何发现题眼?现在来说,一个普遍被采用的简单的方法是用语法比较的方法使题眼得以显现。审题时我们从语法关系弄清标题词语间的关系,比较容易确定题眼。

(1)题目若是一个偏正短语,它的题眼往往就是在限制、修饰语上。《北京的符号》《我的财富》《诗意地生活》《细微深处》

(2)动宾短语、介宾短语做题目,题眼往往是动词或介词。《遥望星空》、《面对大海》

(3)用句子做题目,句中的谓语部分即是题眼。《我想握住你的手》

《我想握住你的手》题眼的谓语部分是“想握住”,其中“想”是题眼(表示一种想与 他人亲近、友好的愿望),它对考生提出了潜在的要求,即文章应该铺垫出如何接近、了解“手”的主人,并引起自己的崇敬与思考。它与“我握住你的手”是有很大区别的。它显示了感性与理性的融合、诗意抒写与哲理阐发的交替。

(4)以单个词命题的作文,注意类别,区别对待。《父辈》、《责任》、《肩膀》、《季节》《愿景》《他们》《时间啊时间》

(三)揣摩、挖掘、提炼作文题的隐藏信息,训练缜密的写作思维。(1)审显或隐的文体要求。《谈意气》文体倾向比较明显。(哪些题目更适合或者更倾向于写成记叙文?)

(2)审人称要求、人物数量要求。《父辈》与《父亲》,《他们》,《我想握住你的手》与《我想握住你们的手》。

(3)审词语内涵,关注细微差别。《细微深处》与《细微之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坚强——我追求的品格”。《 牵挂》与《思念》

教师小结:《细微深处》不是《细微之处》,所以它不同于细节,也不同于小处,它是很细微的“深处”,它需要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探讨它折射出的深层的东西:精神、情感、哲理等。“坚韧”在当年考生答卷和非考生的作文中,就出现片面的理解,即“坚强”和“有韧性” 只写其中的一个方面;(遇到强大外力,虽然改变了形状,但是不易折断,柔软而结实;并且具有顽强持久的特性)。

“牵挂”一题,有的学生把它理解成一般意义的思念,“牵挂”是对对方令人担忧、挂虑之处放心不下的一种思念,这令人挂虑、担忧之处可以是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家庭收入、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等,很多学生简单地片面理解成对远方亲人、友人的思念。

(4)关注副词,审隐藏的立意选材限制。

例如:《必须跨过这道坎》副词很重要,当年很多学生审题时只关注到了动词“跨”,突出“怎么跨”,而忽视了副词“必须”。文章的重点要谈跨的理由,突出“必须”跨。跨有艰辛、有痛苦,但是跨过以后也许就是一片光明、一片坦途,黑夜后的黎明就会来到了。这样的审题才是准确的。

例如:《

也美丽》

教师小结:文题中的 “也”,含转折义,它暗示我们,在自己得出“________也美丽”这个感悟或结论之前,有人(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曾经一度与此相反,后来,通过事实的教育才获得了正确认识。审题时如能准确揭示“也”的隐含意义,就会知道,文章题材应当选取那些貌似不美而实则美丽、外表不美而本质美丽、结果与预料不一致的事物。

在揭示文题深层含义时,要注意多琢磨副词。“副”词不“副”,题眼往往在文题的修辞限制性词语上。当我们吃准了副词“也”字,就不会选错写作对象而偏题、走题了。

(5)正确理解提示语的指向。《我的财富》《他们》

我们来看《我的财富》的提示语:

一个穷青年,十分羡慕一位双目失明、四肢瘫痪的亿万富翁。富翁听说后对他说:“如果你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可以分给你一半财富。”穷青年又惊又喜,连忙答应。富翁说:“把你明亮的双眼、健壮的四肢换给我。”穷青年愣住了,心想:“如果我失去了双眼和四肢,财富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他断然拒绝了富翁的要求。富翁接着说:“现在,你应该明白了,你并不是一个穷人,而我也并不是一个富翁啊!”——亲爱的同学,你有着什么样的财富呢?你是怎样看待自己财富的呢?你对财富有些什么体验、感悟和见解?请以“我的财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教师小结:很明显,如果整个命题没有前面的提示语,只提以“我的财富”为题,那么,无论物质财富或者精神财富,都可以写;但话题前加上这样一段提示语,其隐含信息是:本文所写的“财富”并非指金钱等一般意义上的物质财富,而是指健康、品格、能力、爱好、特长、知识、智慧、权利等无形的财富或者包含某一特定意义的精神财富,以及寄寓这类精神财富的某一具体事物,如集邮册、亲友信件等。

《他们》: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你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教师小结:他们的作文提示中隐藏着题眼“我”,也就是说从他们的行为中“我”能发现什么,感受什么。写出他们的同时,也是在表达我,关注他们意味着你获得新发现、引起新思考,写“他们”体现着“我”的情感、思辨。关注他们,是为表达“我”“我们”服务的;我们在与他们的情感、行为的互动、共鸣、交流中认识自我。写“他们”有对“自身”的思辨,有 “我”的思考深度,是文章能打动人的关键。这个关键决定了文章思想立意、成败高下。如果不注意提示语的方向,单写他们而与自身无关,这样的文章只是“他们”世界的展览,也偏离了好文章的要求。

这是需要审题时对导语认真研读、缜密思考的。

四、学生回顾课堂审题基本步骤,并当堂操练。

《带着感动出发》、《你温暖了我的视线》

两道作文题的题眼应该都是动词。“带着感动出发”的题眼应是“出发”,“带着感动”是“出发”的状态,如果审题时把重点落在“感动”上,行文立意围绕“感动”就有点旁敲侧击。“出发”,不仅限于“行走”一义,更多指向生活之路的奋然前行、思想之路的豁然开朗和民族振兴之路的阔步前进等。带着感动出发,“感动”就是策动“出发”的一根拐杖,一袋干粮,一瓶纯净水,因而写作时应该反复强调“主体”在带着怎样的感动“出发”,“感动”决定了“出发”的方式,或“出发”的信念,或“出发”的目标等。

倘若文章全写怎么的感动,只字不提“出发”,就游离题意了。《你温暖了我的视线》学生审题,交流发言,教师总结。

五、师生小结课堂学习收获,教师布置作业。

2008高考命题作文审题(一讲一练)

【命题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眼光》《季节》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怀想天空》《诗意地生活》。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有句话常挂在嘴边》《提篮春光看妈妈》《我能》。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007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题目自定。2.文体自选。3.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不得抄袭。

2.材料式命题作文

2007年江苏地区高考作文题为: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望。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必须跨过这道坎》《创新需要坚持不懈》。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对春夜喜雨的不同评论》《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酸甜苦辣说高考》。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水》。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 ·森林·气候》《一步与一生》。

【审题思路】

(一).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

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

再如《北京的符号》:

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二).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三)、审清题眼,确定重点

例如:天津卷。请以“有句话常挂嘴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有句话”最为重要。1.可以从本人的感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2.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3.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四).把握内涵,梳理关系

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例如: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人与路”是一个思辩性话题,考生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抓住第一条启发语,考生可以谈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可以谈筚路蓝缕,以开荒荆;可以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

抓住第二条启发语,考生可以谈人不应当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亦步亦趋、盲目模仿;而应该开拓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人与路的关系还有另外几个“版本”。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少了,也还是没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也便没了路。这两个推理让人联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般说来伟大的道路大都需要人的合力开拓,单打独斗力量毕竟有限,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与人之间学会通力合作,使路越走越宽,路上的人越来越多。

拟虚想象是抓住“路” 比喻义,运用发散性思维将“路”分解成奋斗路、求学路、成名路、人生路、富民路,强国路、爱心路、失败路、成功路等等。

“退路”和“出路”,提醒人们“人在得意时给自己退路,失意时给自己出路”;智慧的考生会发现 “人”与“路”有着惊人的相似点:比如路路相通才有活力,人与人沟通,才有生机。

(五).由表及里,揭示寓意

任何作文命题都有明言和隐含两个部分,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例如《过河小卒》:

这道题很显然是不能够照“过河小卒”的表面去理解、构思的,必须准确揭示出它的真正的指向,也就是寓意。俗话说:“过河小卒胜过车。”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未过河的小卒微不足道,但过河小卒力量强大,因此,小可以变大。

再如《提篮春光看妈妈》,“春光”是美好的事物,是无形的而又可感的、令人愉悦的东西。又如《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一泓清泉”指语文带给我的心灵的润泽。

需要注意的是,在审题过程中,以上几点往往需要我们综合运用。

【审题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江苏卷)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立意参考

1.可将“天空”理解为人生目标,写为实现目标的奋斗过程。

2.天空是无限繁华多彩,每种选择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构思有点类似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作文。

3.可将人生理解为寻找合适自己的天空,只有适合自己的天空,才能成就非凡,高估或低估都会带来遗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福建卷)

题目:季节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立意参考

1.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一年四季都会引起我们的沉思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我们会发现季节里含着丰富的哲理。

2.大自然有季节、人生也有季节。以自然的季节喻人生季节,谈人生的感悟。

3.写两个不同的季节的碰撞。比如写中学生和家长的代沟与交流的主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安徽卷)

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题目自定。2.文体自选。3.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1.写自己如何去展望未来,给母亲以温暖、慰藉、希望、信心,让母亲多年的操劳得到回报。

2.“母亲”也可虚指,可置换为“老师”,表达对师恩的一种感激之情。

3.“母亲”也可置换为“家乡、国家”等,表达一种报效家国的主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广东卷)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缩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立意参考

1.莫让丛飞再流泪,让爱心得以传递。

2.针对外来文化的入侵,谈优秀的传统文文化的传递需要个人肩负起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职责。

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的传递。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四川卷)

请以“一步与一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800字以上,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立意参考

1.迈出正确的人生起步,收获人生的黄金。

2.迈出错误的人生起步,饱尝人生的酸楚。

3.人生第一步迈错了,并不注定人生一辈子的天空都阴霾,人生充满变数,还可以在后天弥补。

2007年高考全国卷I(陕西、河南等省)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画图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1.从孩子的角度思考:摔到了,应该自己爬起来,正确面对挫折。

2.从家长的角度,溺爱导致孩子低能,应该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3.谁撂下了这个“瓜皮”而没有捡起呢?这应该由社会负责。所以,为了孩子,请从自身做起。

立意参考

1.面对浮躁繁华的社会,语文课文中营造的艺术氛围,传播的修身养性的传统文化,使人感到纯净,平和,人灵得到净化。

2.语文包括了文学,而一部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有如一泓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使人得到审美的享受。

3.语文是好的,但是在现在的应试教育模式下,语文课却难免枯燥,所以同学们对语文是即爱又恨,“想说爱你不容易”。呼唤语文教育的素质化改革,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中学生写作,语句干瘪,内容空洞,可以说是通病,那么怎样让语句生动起来呢? 这一直是我在作文教学中苦苦思索和不懈探索的问题。当我读到名着中精彩的篇章,时文中美妙的语段,诗词中动人佳句时,我常常为之叹服,细细品味,深深思索这其中的奥妙。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习作与名篇佳作对照,总结修改文章的方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在作文修改中经过二十年的摸索我总结出一些修改语句的方法,用于指导学生的作文修改,颇见成效。今不揣陋见,求教于大方。

第一,善用修辞。精美的文章中多用修辞;高明的作家,无不是善用修辞的能手。

用比喻、拟人,可以使干瘪的句子生动形象起来。例如,(1)母亲的话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2)母亲的话象鞭子一样抽打着他的心,他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很显然,第二句话要比第一句生动形象,那是因为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再如,(3)街上柳树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4)街上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第二句比第一句要生动形象,其主要原因是作家老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再如,(5)妈妈被病魔夺走了,离开了我,离开了多病的爸爸,亲人离散,几万元的债务,使我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6)妈妈被病魔夺走了,离开了我,离开了多病的爸爸,亲人离散,几万元的债务,一下把一个温馨的家掷入黑沉沉的冰窟。(5)(6)两句比较,前者显得平淡,后者因为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庭的巨大灾难,“象一个黑沉沉的冰窟”。

排比的修辞方法,可以使句子气势贯通,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例如,(7)中国发生了内战,到处是有组织的激动,有领导的对战,有秩序的混乱。(8)何等动人的一页又页的篇章,这些是人类思维的花朵,是空谷幽兰,是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这两句话,前一句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描写,后一句话是作家徐迟面对陈景润攻克世界数学难题所用的草纸而发出的由衷的赞叹。两句话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不仅气势连贯,简直是奇妙的文学语言,极富感染力。

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可以使句子精炼,富有表现力。例如,(9)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阅历丰富,胸中自有丘壑。(10)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从以上两个例子不难看出,后一句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子显得十分精练。古代 人们上私塾,其中有一门功课,就是对对子。我觉得对对子特别能锻炼一个人的遣词 造句的能力。我们知道古代的一些名家名篇,多有名联佳句。律诗、绝句中当然是少 不了的,就是一般的文章中,也不乏妙对。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衔远山,吞长江”,“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用词约,而意境深,对联之作用可见一斑。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仗工整,词句凝炼,寥寥数语,勾画出陋室的特点,起 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善于使用“引用”的修辞方法,可以使文章显得内容丰富,旁征博引。“夸张” 的修辞方法,浪漫主义作家特别钟爱。李白诗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非 夸张的手法是难以达到浪漫主义的艺术境界的。总之,修辞方法很多,各有各的妙用,不一而举。

第二,讲求句式的变化,可以使句子由呆板变得生动活泼,摇曳多姿。例如,(11)杭州的春天是美丽的,瑞士的夏天也是美妙的,济南的秋天是凉 爽的。(12)上帝把美丽的春天留给杭州,将艺术的夏天赐给瑞士,而把凉爽的秋 天送给济南。例(11)是一般的陈述句,例(12)是把字句,因为句式的变化,表达效果迥异。后一句不但生动活泼,而且富有情彩,具有了感染人的艺术魅力。再如,(13)夏夜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小溪旁,在轻柔的夜风中纳凉,在炎热中小 溪给人们消暑,在干旱时小溪赐予人们甘霖,家乡人民感谢你,小溪。(14)古老而年 轻的小溪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 微笑,只是默默地敞开温柔的胸脯,在炎热中给人们消暑,在干旱时赐予人们以甘霖,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家乡人民。例(13)段中都是一般的陈述句,显 得平淡。例(14)段,用了感叹句、把字句、设问句,句式变化多样,增强了表达 效果,化平淡为神奇。

第三,增加修饰成分,使原本干瘪的句子变得丰满而有韵味。对一个人来说,“七分长相三分打扮”。对一个语句来说,修饰成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14)儿 时的我在不知书为何物的时候,竟会被那纸订成的书所吸引。(15)儿时的我在呀呀学语尚不知书为何物的时候,竟会被那印满美丽的汉字、用一张张浸满墨香的纸订成的书所吸引。两句话比较,后者比前者增加了修饰成分:“呀呀学语”、“印满美丽汉字、用一张张浸满墨香的”,把我幼年开始爱书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第四,锤炼词语,一个生动的词语可以使一个句子增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 南岸”,就是因为一个“绿”字用得好而卓绝千古。据说这个“绿”字也是几易其稿,开始时先用“到”字,后用“吹”字、“至”字、“满”字等,最后才确定为“绿” 字。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也是经过诗人反复推敲,几经思考才定下来的。

第五,语言要含蓄,而不要直白。含蓄使语言有趣味,有哲理。如:(16)聪明的人善于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从而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而愚蠢的人不善于吸取他的人经验教训,容易犯他人犯过的错误和别人不曾犯过的错误。(17)聪明的人能将他人的教训变成自己的经验,愚蠢的人却将他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教训。例(16)语言直白,有点罗嗦。例(17)因含蓄而有趣味,并且精炼富有哲理。(18)有些人学识非常渊博,但仍然谦虚恳学,勤学好问。而有些人不学无术,却自以为是,反而不学也不问。(19)学识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不学无术的人不懂也不问。以上两句话相比较,(19)句显得含蓄耐读,而且前后自成对比富有哲理意味。

第六,优美的韵律能增加语言的美感。我们常说有“诗情画意的语言”,主要表现在优美的韵律和节奏上。(20)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那年我从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魂绕梦牵,或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除非也去那里看看。这段文字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韵律美。其中“边”、“远”、“泉”、“眼”、“园”、“牵”、“恋”、“看”押韵。和谐优美,有一种音乐的韵律回荡其中,“月牙泉”美妙、清纯的形象仿佛出现在读者眼前,强烈地感染着读者。

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使用以上方法,学生通过自己批改,互相批改,老师点拨,一篇习作的面貌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高考作文在全卷中占据“半壁江山”,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据统计,每年因作文成绩不理想而与大学失之交臂的考生不在少数(“20%的考生因为作文写不好而落榜,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意味着高考作文面临„大革命‟。”近日,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组长巢宗祺在宁召开的“作文大革命”会议上透露了明年高考作文的最新动向)。

决定高考作文成绩的因素尽管很多,但从评卷实践来看,制约作文成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语言表达”。因为,在审题、结构、内容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前提下,语言成为感动“特殊读者”(评卷人)的主要因素。试想,赤日炎炎,挥汗如雨之时,评卷教师每天要评阅大量的试卷,难免身心疲倦。读着语言无味的文章,更加重了疲惫感。评卷时“一个读者,两三分钟”,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要打动评卷人,文采显得尤其重要。因此,科学备考高考作文,就不能不重视文采训练。而且,文采训练也易见成效。那么,如何进行文采训练最有效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善于联想,比喻描写。

语言无味,往往是由于缺乏联想,不善于比喻、描写。其实,直陈的效果,不能引人联想和想象,审美效果一定很差。如说“生活中处处有美,美是多姿多彩的”,很乏味。但如果善用比喻、描写,再辅之以排比,写出下面的句子,效果迥然不同。

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阳,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这几个句子的铺排,由于有了比喻、描写、排比的运用,将美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既点明了美“处处都有”,又表现了美的“多姿多彩”。十分形象,有感染力。

二、引用或化用古诗词

灿若星汉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古诗词(或名句),考试作文中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善于引用或化用古代诗词,让诗词之花在作文中大放异彩!请看下面的文段: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诗词,阐释了生命的内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一种方式就是不直接引用,而是化用,这就有了自己的“创造”成分在里面了。如: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这里分别化用了古人诗词,恰到好处,增强了句子的意蕴。

三、注入人文精神,增强文化含量。

在阐释某一概念的内涵,如果能在文章中把比喻和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或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就能使语言更有意蕴。可以在平时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开掘和训练,这包括名人掌故、典故、名言警句等方面。如:

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命运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命运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

这段文字,巧妙地将名人的事例从不同角度排比运用,构成了含意丰富、有文化意味的句子,构成了文章的文采,有感染力。

四、善用铺垫、映衬。在写作中,如果仅把要表达的意思直接传出,文句显得单调、乏味。其实,如果只有红花而无绿叶陪衬,花也将显得单调。作文时,我们何不采用铺垫、映衬手法?先确定好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铺垫,然后推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句,就更有韵味和文采了。如,要表达“真诚是友谊的桥梁”这一中心,就可以用这种方式组句——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文章的本意是要突出“真诚”的重要,却未直接道出,而是首先用四个形象生动的句子从四个方面铺垫,然后才“隆重”推出中心句。这种写法,避免了一览无余式的惯常写法,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拓展了语句的想象空间,使文意丰满、流畅,留有审美余味。

这种写法还可以先确定好中心句,再从其他角度反向展开,进行强调。如,要表达“生命因追求而美丽”这个中心意思,可以这样写——

生命因追求而美丽。(中心句)生命中如果没有追求,就像大地上没有群峰,就像山川内没有飞瀑,就像河流里没有了浪花。(反向强调)

五、巧用仿拟。仿拟,即仿照、摹拟。指有意仿照、摹拟已有的语言形式,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表达新的思想内容的一种艺术手法。我们在课内外读了大量的名着名篇,考试时不要忘了借鉴、仿拟。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好”的学生,敢于购买各种资料,敢于要求的作业,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以老师为本,以加大作业量,来提高升学率,仅给学生们留下童年和青少年的空白,在这样的空白中,又给人感到无奈,维持着这所谓的学生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很明显,这段文字,完全仿拟了课本中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段,形神毕肖,收到了良好的审美效果。

六、运用层递。即层层深入,造成语义上的不断深化,使之层次分明,有力度,有气势。例如:

宽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宽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满,宽容的民族一定强盛不衰,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使文采焕然的方法很多,限于篇幅,挂一漏万,大家可以自己借鉴和不断总结,以求写出更好的文章。

第三篇: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近几年来,高考考场作文大体上分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3种类型。无论写哪种作文,都要先过审题这一关。

审题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分析与解读,把握命题者的意图,确定文章的立意。比如2008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如果仅仅是受到了“感动”,而没有“出发”,就没有扣紧题目要求。“感动”之后该做什么,如何做,是重点记述的内容。再比如作文题《难忘那目光》,通过审题我们知道“难忘”是题眼,要求写生活中给予帮助、鼓励和爱护的“目光“,使自己积极向上。

有些作文题目,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词组并列构成的,如《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想和做》等,遇到这类作文题,就要运用这种方法,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有些作文题,按照惯常思维去审题,会感觉视角不够新鲜,立意不够独特,往往会落入窠臼。每当此时,就要独辟蹊径,突破思维定式,逆向入题,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比如1991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一正一反,前者从正面立论,后者从反面说理。这样的题目,审题不难,但如果把题目改为《浅议“近墨”》来立论,独辟蹊径地论述“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应该更能高人一筹。

话题作文的审题,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宽泛性,但并不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注意”构成,其中的材料是引出话题,“提示语”是对审题、立意的范围作了限制,“话题”则是审题立意的核心和源泉,“注意”是考生写作时应当引起重视的事项。

话题作文的写作内涵与外延非常宽泛,因此,写起来比较困难,一时不知如何下手。比如以“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心”的范围实在太大。在考场上,对于时间非常有限的考生来说,怎样才能够较快地找到有效的切入点,从而快速拟题、审题写作呢?其实可以采取添加“元素”、“化大为小”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具体地说,可以在所给话题的范围之内,通过添加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或短语,将话题范围缩小。比如以“心”这个话题作文,就可以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化大为小,拟题为“我们的爱心”、“宽容的心”、“感恩的心”等,还可以根据所给话题的意思,拟出可以出现所给话题字眼的题目,或者不出现所给话题字眼但蕴含其意义的题目。

材料作文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确立论点。在审题时,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发挥的论题,或已经拥有大量材料的论题,这样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情景作文,是根据给出的具体情形或场景,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它的主要考查点在于联想和想象能力。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话题作文的审题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区别。材料的内涵与外延的深度与广度丰富多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考生运用思维发散法,打开自己的拟题、审题的思路,以便做到与众不同。如北京2008年高考作文题《杯子满了吗?》,就给人很多联想的空间,而且在题目里就已经非常明确地给出了几个可供参考、打开思路的观点,考生要充分捕捉其中的有效信息。

有些作文题,所给材料已经具体规定了写作指向。因此,考生按文题的要求写作时对其他方面不需要多加考虑。如辽宁省2008年高考作文题是以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为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就属于这种类型的作文题。

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提出了不设审题障碍的观点,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然要在所给话题和材料的范围之内进行审题写作,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要求。

第四篇: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导语部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去年,费滢滢参加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时,以一篇讲述扶助友爱的美文《平台》打动了所有的评委,最终从8万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与另一名选手分享10万元奖金,轰动一时。她平时的很多习作都是学校的范文,并曾出版过多本散文集。其获奖作品还被选入高中语文读本。

2003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是以“智子疑邻”的寓言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费滢滢交出的作文是《人情与季节》,用四个中国传统节日表现现代人因感情淡薄而忽视古代传统节日,因人情疏远而丧失感知细小事物的能力。她说,当时语文一考完,语文老师都说,这样的作文题最适合你做。她自己也满以为作文能出彩,得高分,没想到最后只得了25分。

江苏高考阅卷语文学科组组长何永康撰文说,费滢滢作文的基本立意落在“对感情的淡漠”和“对人情的疏远”上。她强调的是“人们因为感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日”,而不是“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的“关系”,偏离了题意。如果真要写“节日”,应当这样来理顺思路:我对某些节日,情感上有亲有疏,结果总不能正确地认识这些节日的真实内涵。

其发人深省的地方是什么?

审什么?如何审?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题目(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基本要求有三

(一)明确题目形式

(二)分辨题目类型

(三)掌握审题技巧

一、明确题目形式

1、命题作文

2、半命题作文

3、非命题作文

①材料作文:

文字材料图画材料

② 话题作文

特别注意

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材料命题作文三者区别。

话题作文和供料作文有很大的区别。话题作文强调文章和话题有相关性,相当于“材料+话题”,材料一般不用,文体选择的灵活性较大,有利于考生思维发散;而供料作文之材料大多可入文,行文主旨由材料引发,必须与所供材料吻合,考生的思维呈线性特点。总之,话题作文具有开放性,供料作文显示限制性。而材料命题作文相当于“材料+题目”,毋需自拟题目。而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都要自拟题目。

二、分辨题目类型

下面列举四种常见类型

(1)观点型

(2)范围型

(3)关系型

(4)修辞型

特别提醒:不能机械割裂开

(1)观点型

2005年:一枝一叶一世界(浙江)

2006年:生有所息/生无所息(浙江)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请就此材料,写一篇文章。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有大狗,有小狗,小狗不应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让他各自用上帝给他的声音叫好了。”

请以“所有的狗都应该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一组是在妇产病房进行的,调查一个人刚来到世间,它的成长需要什么,他们把随机选出的婴儿分成两组,第一组每天抱出来抚摸三遍,每次10分钟;第二组完全不抚摸。结果第一组体重增加的速度是第二组的两倍。

另一组是在临危病房里进行的,调查一个人走到生命尽头时,他感到最遗憾的是什么。结果没有人说“要是我多赚10万块就好了”“要是我多升一级官就好了”,几乎所有人都说“没能好好照顾我妈妈”,“没有好好照顾我孩子”。

这让你有怎样的思考或感触?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坛上的伟人,关于他的故事不胜枚举,其中尤以这样一件小事给我的印象最深:一次,鲁迅的夫人许广平作了《罗素的话》一文,请他指教。鲁迅看过后,风趣地评了分:“拟给95分,其中给你5分,抄写功夫3分,末尾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给罗素。”

这个小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范围型

城市和乡村都是我们的栖居空间,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都是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请你以“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实感受,也可阐明斧思想观点。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08上海)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东城)

“晒”,译自英文share,有“分享”的意思。当今在我们周围,“晒”是一种时尚。在网上,如果你把自己的隐私:工资条、结婚照、化妆品、成绩单……总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示给公众,与人分享,由人评说,那么,你就是一个“晒客”,你的行为就是“晒”。

请针对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不知从何时起,“底线”一词开始在媒体上频频露面,如道德底线、伦理底线、人格底线、学术底线、官德底线、教育底线、忍耐底线、让步底线、做人底线……我们从大量的运用中不难悟出:“底线”是最低的限度,不可再逾越一步的界限,简言之就是“最低界限”。不同的人,对于“底线”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生,对“底线”也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感悟;而不同的“底线”也折射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格力量。对于“底线”,你也许不无见闻和体验、感受和思考。

请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

澳大利亚人认为,如果给财富按照先后顺序排列,那么,第一大财富便是健康。澳大利亚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地域辽阔,同时也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根本不存在生存危机,所以他们把健康的体魄看成是第一位。第二大财富是接受高等教育。他们认为人类的进步是以文化为载体的,只有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第三大财富是有幸福的家庭。健康的子女、和谐的家庭是身心健康的保障。第四才是金钱。

请以“财富是什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3)关系型

有些话题的提示性文字中涉及到两种乃至两种以上的事物或对象,那么命题人在拟定话题时就可以将这两种事物、对象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话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关系性话题”。如:2004年的“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卷),“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重庆卷)等。对于这类话题,我们在审题时需要将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提示出来,不可偏废,否则就有可能偏题。

在一个画家的屋里,我见到墙上挂着一张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白纸中间偏左的位置上,有一块黑渍,我不明白这块黑渍到底算什么生花的妙笔。我琢磨了很长时间,头脑里仍是一片空白。于是我向画家请教。画家说:“我的这幅画的名字叫快乐。”“快乐?我不明白。”在我记忆中,没有哪个画家能画出快乐来。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这幅画时,都是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却看不到背景里的快乐。我们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多少快乐我们都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

住双眼。”我说:“那就把画中的痛苦去掉吧!”画家说:“没有痛苦,我们更看不到快乐。”我明白了,人们的眼睛,总是盯着痛苦,而快乐常常是被我们忽视了的那一部分。

请以“痛苦与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记述了这样一件故事: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它旋转着去寻找这个部件。因为缺少了部件,它的滚动非常缓慢,这使得它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和阳光对话,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虫聊天……而这是它在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注意、没能享受到的。但当它找到那部件后,因为滚得太快,它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能从容欣赏花,也没有机会聊天,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

请以“得到与失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4)修辞型

拥抱月亮(温州08)

把心唤醒

一枝一叶一世界

所有的狗都应该叫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面 具

儿童的世界里

没有你便没有乐趣

成人的世界里

有了你就有了悲剧

没有你世界不会完美

有了你世界不再完美

请以“面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清题目类型,对文章立意、准确入题至关紧要,是决定文章成败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三、掌握审题技巧

1、理解关键词语

例:心灵的选择

必须跨过这道坎(07上海)

我想握住你的手(06上海)

2、注意限制要求

例:

人们在地上看月亮的时候是晶莹明亮的,当人们踏上月球的时候才发现,月亮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是凹凸不平的。从这则寓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除散文以外文体的作文(06山东)

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06湖南)

3、全面把握题意

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昨天离我们并不遥远,但它已经属于过去。昨天是历史的进程,是今天的基石。昨天或许是失败的记录,或许是是辉煌的写照;昨天的道路或许是曲折的,或许是平坦的。昨天已经与你告别,成了时间的定格。昨天留下苦涩、甜美、深刻、平凡……

请你以“收藏昨天”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 ?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请以“人生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命题比较:

第一组:

1、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第二组: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己之所欲,滥施于人”;

3、孔子的“入世”与庄子的“出世”;

4、谭嗣同式的“我自横刀”与文天祥式的“隐忍以行”……

写什么?

1、写自己最擅长的特别提醒:写作和平时说话不一样。平时高谈阔论,不等于就擅长议论文;平时海阔天空,也不等于就擅长散文。我们是说“听说读写”,说和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青年人喜欢发议论,所谓“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而一般而论,应该以记叙文体比较拿手的多,故我主张多写“缘事而议,议因事发”之类的文章,应该说既容易满足文字的要求,又便于把握。

2、写自己最熟悉的日常见闻生活点滴社会热点

我对社会热点的理解为三大特征:

⑴、时下普遍关心的问题(有现实意义)。

⑵、切近我们生活的问题(熟悉,不会出现硬伤)。

⑶、能反应人类普遍价值的问题(积极意义)。

诸如金融危机问题,G20峰会问题,南中国海问题……平时谈谈未尝不可,但作为考场作文,则风险太大,不宜涉入。

第五篇:高考作文审题

高考作文审题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在审题上有意降低了难度,特别是话题作文的出现,只要抓住了话题,基本上审题的问题就解决了。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话题只是内容上的限制,解决了内容上的限制,不等于解决了范围的限制,所以,审题时,既要注意内容的限制,还要注意范围的限制。

1、内容的限制

话题是内容的限制,要求只能写相关话题的内容,那么我们就抓住话题词语,把话题词语做为文章的主旋律,让话题词语在文章中明明白白地、原原本本地、多次出现,围绕话题词语铺展文字,围绕话题词语做文章。

没有话题词语,(如果不是命题作文)必然会给一段材料,我们就细读这段材料,总结归纳这段材料的中心,把这段材料的中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这一句话或一个短语就是话题词语,然后同上作文。

2、范围的限制

有时命题时会在要求里有“结合自己实际”这样的话,“结合自己的实际”就是范围的限制。下面我们分析一下相关的这些话。

“请结合自己实际”:只能结合自己写文章,也就是说只能以“我”——第一人称来写文章,写“我们”,写“其他”统统不算数,统统算跑题。

“请结合自己周围实际”:“我”的周围,可以写成“我”或“我们”。

“请联系实际(现实)”:范围宽了,但只能写真实的事,不能胡编乱造,所以就不能写大森林里的童话故事,也不能写“彼得”“约翰”的外国故事。

内容的限制大家容易注意到,但范围的限制有时就重视不够,今年的作文可能要收一下,所以写出来请大家注意。

1998年的全国卷作文就曾这样限制过。下面请看原题:

35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要求:①把不选的题目划去;也可两个都划去,另拟一个适合表现你的心理承受力的题目。②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③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

④不少于600字。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提示:内容限制很简单,围绕“坚韧”或“战胜脆弱”做文章就是了。但范围限制就不简单了,看看材料,出现了几个“你”,又出现了几个“我”?(四个“你”一个“我”)那么,这篇文章,只能写自己了,只能以“我”——第一人称来写了,写成“我们”,都算跑题。

下面有三道题,请大家审一审。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爱因斯坦在他的《我的世界观》一文中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我自己,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有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有活着的人,也有已经死去的人。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去偿还我所领受了的和在领受着的东西。”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对为他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付出过劳动的人充满由衷的感激之情。因为他深深知道,他的成功离不开许许多多的人的关注和帮助。确实,懂得感恩的人,将因众人支持而永葆生命的活力;不知感恩的人,终将因自私和傲慢而难成 大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在你的进步道路上,你是否也有爱因斯坦那样的感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自拟(3)不少于800字

提示:这道题注意三个“你”,“联系自己实际”,这就是范围限制,只能写“我”自己的真实的“感受”。

内容限制是“感恩”,就是话题词语,这很容易注意到。

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日本一位家境贫寒、自幼丧父的青年,靠母亲为人做佣人、送报纸读完了大学。毕业后,他到一家大公司去应聘。总经理第一句话就问他:“你替母亲洗过脚吗?”“没有。”青年如实回答。总经理说:“明天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个条件,今天回去一定要给母亲洗一次脚,能做到吗?”青年一口答应了。第二天青年如约来到公司,他对总经理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我收了多少苦。谢谢您让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道理。”总经理点点头,微笑着说:“明天你可来上班了!”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你有类似的经历吗?或者你对此有何看法?请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读这道题,注意后面的导引和要求,特别注意这三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你有类似的经历吗?或者你对此有何看法?”只能是“我的感受”“我的经历”“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写成了“我们”“你(们)”“他(们)”“其他人”,都算跑题。

范围限制是“我”,内容限制是“感受“经历”和“看法”。

3、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饭菜香,酸甜苦辣,每一种滋味都让人回味无穷。人生百味,喜怒哀乐,每一种情感都令人难以忘怀。面对高山流水,大漠孤烟;春去秋来,花开花谢;别离新知,转折之处;书籍满架,偃仰苦读……都会有一种滋味在心头,值得我们咀嚼回味,甚或享用一生。

提示:这一道题,只有要求和材料,没有导引的话,这就要研读材料,看材料的导向了。注意这一段话里的“滋味……回味……人生百味……滋味在心头……咀嚼回味……享用一生”等等词语,这些重点的词语给咱们的导向是要求写“人生感悟”或“品味人生”了。写成了“人生的体会”“人生的随想”或“对人生的看法”都不行,写成“生活的感悟”“美的感受”就更不行了。

范围的限制不严格,“我”“我们”都行。

作文审题既要审内容,又要审范围,那一点顾不到都会出问题。不写要求的内容,不在要求的范围内写,都是跑题、脱题,都是不及格分。这些都是咱们不愿看到的,所以作文审题对内容和范围一定要审到,写的时候一定要顾到。

另外在审题注意区别 “请以……为题”或“请以……为话题”的表述。

“题”和“话题”是不同的:“题”是题目,命题者把题目给你了,是命题作文;“话题”是由头,是中心或是归结,这个话题词语在急忙的时候,还可以做题目。

高考试题的内容及复习训练措施

一套高考语文试题摆在我们面前,恐怕我们认为最难的是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了,我们就可

以这样定下来:

一个难点:文言文阅读。

再看一看占分最多的是第七大题作文(60分),第二大题和第五大题的现代文阅读(30分),我们又可以这样定下来:

两个重点:作文和现代文阅读。

一个难点两个重点考的是读和写两个能力。

然后,再看看剩下来的内容,第一大题是基础知识题,第四大题和第六大题是基本能力题,它包括字、词、句、语法、修辞、翻译、鉴赏、默写、改写、仿写、病句修改等。

这些可以用若干基础来概括。

因此,我们就可以这样表述,高考试题的内容是由一个难点、两个重点、若干基础组成的。这一个难点,两个重点就是考读写能力的。下面根据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来说说复习训练的措施:

1、攻破难点,笔译文言文

根据《文言文翻译五字诀》的方法(后面将要讲到),字字有落实地笔译“一谏两传三论说”六篇重点课文。这六篇课文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过秦论》《六国论》《师说》。再用相同的方法翻译近十年的10篇高考文言文试题的文言文材料。另外,多读读《孔雀东南飞》。

2、抓住重点:按规定时间作高考现代文阅读题

用《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应答方法》(后边也将讲到)训练30篇阅读文章,大小阅读各半。先精读原文,然后再带着问题找答案。用每分钟200字的速度精读,划清段落,弄清文体,掌握内容,一遍不行再读一遍。然后再根据题干要素作答。

3、巩固重点:在原来训练的基础上,作话题作文18篇

作文是功夫,必须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形成。在高三阶段除了正常的作文训练外,每周还要再写一篇800字的随笔,可以随心所欲的写。最好用双格本一笔一画的写,既练写字,又练表达,一举两得。

以上3点,一定要保证量的完成,从量变到质变,形成能力。

下载高考作文辅导——审题(2011高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作文辅导——审题(2011高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高考作文审题

    2012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 1,“手握一滴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一滴水是无数多个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他们用辛勤的劳动甚至是毕生的心血为每一个高考学子积攒下来的看似微不......

    高考作文审题大全

    高考模拟材料作文 1、 擦亮心窗 有一位女士,多年来总是嘲笑对面的女邻居懒惰:“你看她衣服永远都 洗不干净,晾着的衣服上面总是有斑点!”有一天,这位女士的朋友到 她家做客,听见她......

    高考作文审题

    高考作文审题[示例1]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

    高考作文审题

    材料作文审题(一)本次互动课堂内容设置: 1. 一个青年向一个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却拿了3块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你吃哪块?” 富翁问。“当然是最大的那块!”说完两人开......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导语部分: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

    高考作文审题

    2013年高考作文最应该关注的几道题 (特别关注新闻评论类写作) 第1题(自命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衡量生活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人把对美......

    高考作文辅导:审题立意的9种方法

    高考作文辅导:审题立意的9种方法 1.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

    2009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命题作文 1.鲁迅先生有句诗:“花开花落两由之。”表达的意思是花开花落自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我们不必为之伤感,为之抱怨,最积极可取的是采取“听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