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江苏高考作文审题

时间:2019-05-13 07:3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江苏高考作文审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江苏高考作文审题》。

第一篇:2013江苏高考作文审题

2013江苏高考作文审题

如何理解材料:首先要理清材料中的关键字:探险者、山洞、蜡烛、蝴蝶。其次是认真思考一下关键句: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这个句子是帮助考生提炼主题的,或者说,是命题人为降低难度,为学生提示了一个切入的角度。这个提示很重要,应当显示了命题人有意为之的“匠心”。

深入思考:关键字中,“探险者、蜡烛”是“社会”因素,“山洞、蝴蝶”是自然因素。其关系,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关键句的提示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影响自然的发展。有了这样一个宏观的认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寻找到落笔的切入点。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以下大的主题方向: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个方向下,我们可以分离出许多支路:

1.人类如何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如何保护自然?

2.生命,即使是弱小的,也是最大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该如何尊重生命?

3.中国梦是社会发展的梦,实现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和谐社会建设在不断深入,当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才是科学的,才能促进和谐?

以上支路,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可以是议论文,可以是散文。本题目写成记叙文似乎有难度,需要另起炉灶,所以,笔者不提倡写记叙文。

从2002年到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从2006年开始,进入命题作文时代,自2006年的《人与路》到2012年的《忧与爱》,连续7年都是命题作文。今年一改过去的命题方式,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这样的命题方式,无疑给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无论立意和选材,都更加灵活和自由。

当然,考生再一看到题目,很可能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仔细读两遍,便不难发现这则材料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命题者提示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一点点细微的变化”,指的是什么?这就要仔细思考了。探险队员的“变化”是“退出去了”,蝴蝶的“变化”是“飞到山洞深处了”。探险队员“退出去了”是出于对蝴蝶的爱护。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探险队员一定会进一步探究其原因并采取措施保护他们。虽然材料没有提及,但这是必然结果。经过这样的分析,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和体会确定作文的主题。无论是倡导爱护小生灵,保护生态资源破坏生态平衡,还是抨击野蛮发展,甚或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等等,都可有感而发,或叙事,或议论,或夹叙夹议。

总而言之,今年江苏的作文题,是一个富有启迪性的好题目,围绕“人与自然”这个大主题,传递了正能量。

第二篇:2014江苏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2014江苏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与拟题

东台市唐洋中学 山山小侠

作文题: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命题分析:江苏命题专家骆冬青教授在今年五月份一次研讨会上说,现在的新材料作文近似于没题目。我深有同感,因为一个新材料作文,你只要从材料中引出,又能自圆其说,那就算不走题。那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见高低各不同”,一个新材料作文有可能因为角度不同,涉及几十个不同的话题和立意,如此一些聪明的考生极有可能事先宿构,投机取巧来赚取作文的高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年江苏高考作文显然做了不少努力,以防考生“使刁”检测不了他们的作文真实水平。这个新材料看得出角度在减少,材料在瘦身,命意在收窄,值得赞赏。其实不仅是江苏,今年高考新材料命题中,北京的“老规矩”、广东的“照片”、四川的“自立”上海的“自由”等等,也都看得出在防学生预先准备材料以不变应万变的宿构上作了一定程度的应对,体现了今年高考新材料作文的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趋势——在命题作文的过度限制与话题作文的过度开放之间选择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以给学生一定自由的写作空间。

今年江苏这则材料的核心立意显然是“不朽”,青春不朽,生命永恒。如何让生命不会老去?拥有不朽的信念是出自本心,还是自欺欺人的荒诞之辞?如何认识永恒的生命价值?对游戏人生、虚度光阴、追求现世享乐的人来说,他们为什么会认为从来就没有什么不朽?显然现实针对性很强。引导学生对待青春,对生命的终极价值的思考,应该来说,学生不是太过犯难,应该有话可说;但是有多少学生进行过深刻的思考,又很难说,自然大多考生会写一些人云亦云的缺乏深刻思考的肤浅文章。

关于不朽,中国古代有三不朽之说,立功、立德、立言。真正不朽的是那些为人类留下永恒的艺术创造的精品的人们,是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的人们,是代表了最大多数人们的利益的正义方向的化身,是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不朽的灵魂。相反,速朽的是追求名利钱财的,穷奢极欲的,是虚度年华、蹉跎岁月的,是代表了假恶丑的与历史背道而行的人们。

写青春行不行?我觉得即使谈青春也应该谈如何保持永恒的青春,如何让生命保持年轻,让青春永远闪光,即与“不朽”相关连,否则不是很切题。

写信念行不行?我一样认为当与“不朽”相联系,你信不信永恒的信念?这世上真的有不朽的信念?为什么有不少人只求现世享乐,为什么他们心中没有畏惧,缺少底线?为什么他们想把自己的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却偏偏加速他们的速朽?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内容。

因此,我不妨拟以下一些题目,仅供大家参考:

1.永远璀璨的星座

2.青春万岁

3.直到天老地荒时

4.青春之花永开不败

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八十岁,他依然韶华不逝 生命的两种方式(燃烧或腐朽)万里长城永不倒(喻信念)信念不因岁月老 依旧当年明月 与山川同在 人生当求三不朽 蓦然回首,青春已然昨天(写为昨天虚度而悔恨)速朽的是名利,永恒的是精神 精神大树常青 青春岁月易蹉跎 易过莫过青春时(写青春易逝,红颜易老,好花难再)青山有颗不老松 十八岁的天空 春天里的故事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第三篇: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审题分析

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审题分析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江苏高考作文的审题:

提示语三句话表达了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句话“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是就绿色本身的特征而言,绿色,具有活力,养心养眼。第二句话“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是说不仅是一种生命现象,更是一种生态现象。第三句话“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说绿色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理念,绿色不仅仅是自然现象,在我们的现象生活中处处可以倡导绿色的生活理念。从提示语,我们可以了解绿色的基本特征:活力、给人一种精神的或美的滋养、生态性。我以为考生的作文只有反应这些特征,才能充分地体现绿色的本质。

题目“绿色生活”中“生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指“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绿色生活”就是指能够体现具有绿色理念的生活,考生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或写写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生活经历体验等。

注意环保、低碳生活是比较切合题意的,但如果大家都关注这个内容,就容易撞车。如不使用纸张、节约水资源、垃圾分类等。我认为可以结合我们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或对当下社会的认识,写绿色理念如何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对我们的生活起了什么变化,或者自己对此有何认识等,是较好的切入口。特别是强调精神的绿色生活、或绿色的心灵是较好的选择。

作文提纲:

议论文一:

当劳碌的大厦遮蔽了你心头明净的天空时,当物质的欲望将你精神的空间越挤越紧时,当名利的马达不断地吞噬着精神的麦田时,你的心田会变成荒芜的沙漠,你将失去很多很多。我以为只有精神上过上的绿色生活,人的生命才能焕发光彩。

精神上过上绿色的生活,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更有诗意和活力。

精神上过上绿色的生活,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寻找到精神的滋养。

怎样才能过上精神的绿色生活,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用爱浇灌我们精神的土壤,用真情呵护绿色的种子,用美德作为绿色的肥料。

只有精神上过上的绿色生活,才能感受生命的芬芳,才能诗意地栖居在地球村上。

议论文二

我认为现代社会需要提倡绿色生活,才能建立一个与和谐的社会。

提倡绿色生活,能够让我们的自然生活更环保。

提倡绿色生活,能够让我们的社会生活更自然。

提倡绿色生活,能够让我们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关系。

所以,提倡绿色生活,是现代人生活的追求,是和谐社会的追求。

散文一:

总有一些乌云会拦住我们的阳光,总有一些浊流会冲击我们的灵魂,于是我们的精神花园荒芜了,我们灵魂的土壤流失了,我们的心灵成了一块不毛之地。可是没有了可以扎根的土地,没有绿色的生活,我们的心灵何以栖居?过绿色的生活,让我们的心灵有一块可以栖居的地方。

绿色生活,会让淡泊批之花绚烂绽放。

绿色生活,会让善良之树茁壮成长。

绿色生活,会让中华美德源远流长。

留下一片绿地吧,让我们的心灵能香花弥漫,绿树参天,河水潺潺。

记叙文一:

他望着眼前草地一片绿色,每一要草都像一个可爱的小孩子,唱着、笑着,舞着,人们在草中嬉笑着,快乐着,其乐融融„„他自言自语道:这才是心中的绿色生活。

这让他想起了两年前的景象,这里曾经是城市的死角、垃圾的臭气熏得人张不开嘴„„(对其恶臭的景象进行描写)

干了一辈子环保的他,从退休的那一天起决定再为小镇做一点好事。于是他每天来到这里将垃圾整理(描写他干活的景象,有一些细节及心理描写)

扔垃圾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人都成了志愿者,他们都来到这里,(描写群体景象)

这里有一个标语特别显眼“让人人都过上绿色生活”

最后他们在整理好的地方撒了种子,人们从他那里不仅懂得了追求绿色的生活,更懂得了用绿色的理念生活。

然而,他说,精神的绿色生活才是最美的生活。

江苏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依然采取了“提示语+标题”的形式,题目也并不出人意料,它紧贴时代,体现了与社会、时事的极强的联系度。“胡锦涛总书记今年4月30日参观世博园广东馆,鼓励广东倡导绿色生活;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也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在去年作文题“品味时尚”所倡导的“关注人与社会,关注人对自己生活的社会的看法”的基础上,今年的这个题目继续考查学生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关注自我与关注时代社会共融,关注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让考生在观察中显示出自己的思辨力。

同时,这也是个入手浅易的题目。导语部分对“绿色”和“绿色生活”的阐释也给考生一定的指引。城市和农村的考生、男生和女生都不会觉得陌生,人人都有话可说。

“绿色生活,是一种生活的理念”,这个提示可以让我们联系到“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学生们的一些生活细节也随之发生一些改变:更加重视节能,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不坐电梯爬楼梯,出行以自行车、公交车代替私家车等;更加重视环保,用布袋、竹篮等代替塑料袋,不乱扔电池等„„所以考生如果以这样的生活方式的描写叙述来阐述对题目的理解,应该不是很难。

但是,要把它写深刻,写出特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要注意的是,“绿色生活”是一个充满形象感的词,它不是一个概念、一种说法的简单诠释,它能让考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以具体的形象的事物引领深入的思考。

考生如果注意到导语中的“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的提示语,扣住“生命”的概念,我想应该写得更深刻,更有价值。因为,“绿色生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与我们生命的质量息息相关。

比如“简单生活”,“绿色生活”意味着物质生活简单,但是心灵生活丰盈。在我们现在这个浮躁的、喧嚣的社会,人们沉浮其中,缺少的不正是心灵的绿色吗?我们需要地球的绿色,我们也需要心灵的环保,我们不要灯红酒绿,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尔虞我诈,我们要简单澄澈中的人生大智慧。

比如我们在热闹浮华背后的安静,对生活内涵的沉潜涵泳,其实也是对现代城市文明喧哗的反叛。因为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亘古不变,我们需要绿色的生活,不就是要远离喧嚣浮躁,寻找到生活的本真吗?

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导语部分的“绿色”的阐释与“绿色生活”的题目关系不大,毕竟“绿色”的意象与“绿色生活”的概念之间没有多少联系,如果有考生专注于“绿色”的“生机勃勃,赏心悦目”,我担心要写偏或写得不深。

“绿色生活”这个题目体现了出题者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的精神,它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但它更直指我们的内心世界,只有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等充满关注并深入思考,才能写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第四篇: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近几年来,高考考场作文大体上分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3种类型。无论写哪种作文,都要先过审题这一关。

审题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分析与解读,把握命题者的意图,确定文章的立意。比如2008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如果仅仅是受到了“感动”,而没有“出发”,就没有扣紧题目要求。“感动”之后该做什么,如何做,是重点记述的内容。再比如作文题《难忘那目光》,通过审题我们知道“难忘”是题眼,要求写生活中给予帮助、鼓励和爱护的“目光“,使自己积极向上。

有些作文题目,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词组并列构成的,如《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想和做》等,遇到这类作文题,就要运用这种方法,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有些作文题,按照惯常思维去审题,会感觉视角不够新鲜,立意不够独特,往往会落入窠臼。每当此时,就要独辟蹊径,突破思维定式,逆向入题,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比如1991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一正一反,前者从正面立论,后者从反面说理。这样的题目,审题不难,但如果把题目改为《浅议“近墨”》来立论,独辟蹊径地论述“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应该更能高人一筹。

话题作文的审题,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宽泛性,但并不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注意”构成,其中的材料是引出话题,“提示语”是对审题、立意的范围作了限制,“话题”则是审题立意的核心和源泉,“注意”是考生写作时应当引起重视的事项。

话题作文的写作内涵与外延非常宽泛,因此,写起来比较困难,一时不知如何下手。比如以“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心”的范围实在太大。在考场上,对于时间非常有限的考生来说,怎样才能够较快地找到有效的切入点,从而快速拟题、审题写作呢?其实可以采取添加“元素”、“化大为小”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具体地说,可以在所给话题的范围之内,通过添加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或短语,将话题范围缩小。比如以“心”这个话题作文,就可以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化大为小,拟题为“我们的爱心”、“宽容的心”、“感恩的心”等,还可以根据所给话题的意思,拟出可以出现所给话题字眼的题目,或者不出现所给话题字眼但蕴含其意义的题目。

材料作文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确立论点。在审题时,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发挥的论题,或已经拥有大量材料的论题,这样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情景作文,是根据给出的具体情形或场景,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它的主要考查点在于联想和想象能力。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话题作文的审题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区别。材料的内涵与外延的深度与广度丰富多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考生运用思维发散法,打开自己的拟题、审题的思路,以便做到与众不同。如北京2008年高考作文题《杯子满了吗?》,就给人很多联想的空间,而且在题目里就已经非常明确地给出了几个可供参考、打开思路的观点,考生要充分捕捉其中的有效信息。

有些作文题,所给材料已经具体规定了写作指向。因此,考生按文题的要求写作时对其他方面不需要多加考虑。如辽宁省2008年高考作文题是以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为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就属于这种类型的作文题。

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提出了不设审题障碍的观点,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然要在所给话题和材料的范围之内进行审题写作,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要求。

第五篇: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导语部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去年,费滢滢参加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时,以一篇讲述扶助友爱的美文《平台》打动了所有的评委,最终从8万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与另一名选手分享10万元奖金,轰动一时。她平时的很多习作都是学校的范文,并曾出版过多本散文集。其获奖作品还被选入高中语文读本。

2003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是以“智子疑邻”的寓言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费滢滢交出的作文是《人情与季节》,用四个中国传统节日表现现代人因感情淡薄而忽视古代传统节日,因人情疏远而丧失感知细小事物的能力。她说,当时语文一考完,语文老师都说,这样的作文题最适合你做。她自己也满以为作文能出彩,得高分,没想到最后只得了25分。

江苏高考阅卷语文学科组组长何永康撰文说,费滢滢作文的基本立意落在“对感情的淡漠”和“对人情的疏远”上。她强调的是“人们因为感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日”,而不是“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的“关系”,偏离了题意。如果真要写“节日”,应当这样来理顺思路:我对某些节日,情感上有亲有疏,结果总不能正确地认识这些节日的真实内涵。

其发人深省的地方是什么?

审什么?如何审?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题目(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基本要求有三

(一)明确题目形式

(二)分辨题目类型

(三)掌握审题技巧

一、明确题目形式

1、命题作文

2、半命题作文

3、非命题作文

①材料作文:

文字材料图画材料

② 话题作文

特别注意

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材料命题作文三者区别。

话题作文和供料作文有很大的区别。话题作文强调文章和话题有相关性,相当于“材料+话题”,材料一般不用,文体选择的灵活性较大,有利于考生思维发散;而供料作文之材料大多可入文,行文主旨由材料引发,必须与所供材料吻合,考生的思维呈线性特点。总之,话题作文具有开放性,供料作文显示限制性。而材料命题作文相当于“材料+题目”,毋需自拟题目。而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都要自拟题目。

二、分辨题目类型

下面列举四种常见类型

(1)观点型

(2)范围型

(3)关系型

(4)修辞型

特别提醒:不能机械割裂开

(1)观点型

2005年:一枝一叶一世界(浙江)

2006年:生有所息/生无所息(浙江)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请就此材料,写一篇文章。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有大狗,有小狗,小狗不应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让他各自用上帝给他的声音叫好了。”

请以“所有的狗都应该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一组是在妇产病房进行的,调查一个人刚来到世间,它的成长需要什么,他们把随机选出的婴儿分成两组,第一组每天抱出来抚摸三遍,每次10分钟;第二组完全不抚摸。结果第一组体重增加的速度是第二组的两倍。

另一组是在临危病房里进行的,调查一个人走到生命尽头时,他感到最遗憾的是什么。结果没有人说“要是我多赚10万块就好了”“要是我多升一级官就好了”,几乎所有人都说“没能好好照顾我妈妈”,“没有好好照顾我孩子”。

这让你有怎样的思考或感触?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坛上的伟人,关于他的故事不胜枚举,其中尤以这样一件小事给我的印象最深:一次,鲁迅的夫人许广平作了《罗素的话》一文,请他指教。鲁迅看过后,风趣地评了分:“拟给95分,其中给你5分,抄写功夫3分,末尾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给罗素。”

这个小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范围型

城市和乡村都是我们的栖居空间,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都是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请你以“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实感受,也可阐明斧思想观点。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08上海)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东城)

“晒”,译自英文share,有“分享”的意思。当今在我们周围,“晒”是一种时尚。在网上,如果你把自己的隐私:工资条、结婚照、化妆品、成绩单……总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示给公众,与人分享,由人评说,那么,你就是一个“晒客”,你的行为就是“晒”。

请针对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不知从何时起,“底线”一词开始在媒体上频频露面,如道德底线、伦理底线、人格底线、学术底线、官德底线、教育底线、忍耐底线、让步底线、做人底线……我们从大量的运用中不难悟出:“底线”是最低的限度,不可再逾越一步的界限,简言之就是“最低界限”。不同的人,对于“底线”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生,对“底线”也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感悟;而不同的“底线”也折射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格力量。对于“底线”,你也许不无见闻和体验、感受和思考。

请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

澳大利亚人认为,如果给财富按照先后顺序排列,那么,第一大财富便是健康。澳大利亚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地域辽阔,同时也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根本不存在生存危机,所以他们把健康的体魄看成是第一位。第二大财富是接受高等教育。他们认为人类的进步是以文化为载体的,只有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第三大财富是有幸福的家庭。健康的子女、和谐的家庭是身心健康的保障。第四才是金钱。

请以“财富是什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3)关系型

有些话题的提示性文字中涉及到两种乃至两种以上的事物或对象,那么命题人在拟定话题时就可以将这两种事物、对象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话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关系性话题”。如:2004年的“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卷),“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重庆卷)等。对于这类话题,我们在审题时需要将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提示出来,不可偏废,否则就有可能偏题。

在一个画家的屋里,我见到墙上挂着一张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白纸中间偏左的位置上,有一块黑渍,我不明白这块黑渍到底算什么生花的妙笔。我琢磨了很长时间,头脑里仍是一片空白。于是我向画家请教。画家说:“我的这幅画的名字叫快乐。”“快乐?我不明白。”在我记忆中,没有哪个画家能画出快乐来。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这幅画时,都是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却看不到背景里的快乐。我们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多少快乐我们都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

住双眼。”我说:“那就把画中的痛苦去掉吧!”画家说:“没有痛苦,我们更看不到快乐。”我明白了,人们的眼睛,总是盯着痛苦,而快乐常常是被我们忽视了的那一部分。

请以“痛苦与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记述了这样一件故事: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它旋转着去寻找这个部件。因为缺少了部件,它的滚动非常缓慢,这使得它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和阳光对话,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虫聊天……而这是它在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注意、没能享受到的。但当它找到那部件后,因为滚得太快,它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能从容欣赏花,也没有机会聊天,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

请以“得到与失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4)修辞型

拥抱月亮(温州08)

把心唤醒

一枝一叶一世界

所有的狗都应该叫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面 具

儿童的世界里

没有你便没有乐趣

成人的世界里

有了你就有了悲剧

没有你世界不会完美

有了你世界不再完美

请以“面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清题目类型,对文章立意、准确入题至关紧要,是决定文章成败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三、掌握审题技巧

1、理解关键词语

例:心灵的选择

必须跨过这道坎(07上海)

我想握住你的手(06上海)

2、注意限制要求

例:

人们在地上看月亮的时候是晶莹明亮的,当人们踏上月球的时候才发现,月亮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是凹凸不平的。从这则寓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除散文以外文体的作文(06山东)

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06湖南)

3、全面把握题意

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昨天离我们并不遥远,但它已经属于过去。昨天是历史的进程,是今天的基石。昨天或许是失败的记录,或许是是辉煌的写照;昨天的道路或许是曲折的,或许是平坦的。昨天已经与你告别,成了时间的定格。昨天留下苦涩、甜美、深刻、平凡……

请你以“收藏昨天”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 ?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请以“人生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命题比较:

第一组:

1、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第二组: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己之所欲,滥施于人”;

3、孔子的“入世”与庄子的“出世”;

4、谭嗣同式的“我自横刀”与文天祥式的“隐忍以行”……

写什么?

1、写自己最擅长的特别提醒:写作和平时说话不一样。平时高谈阔论,不等于就擅长议论文;平时海阔天空,也不等于就擅长散文。我们是说“听说读写”,说和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青年人喜欢发议论,所谓“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而一般而论,应该以记叙文体比较拿手的多,故我主张多写“缘事而议,议因事发”之类的文章,应该说既容易满足文字的要求,又便于把握。

2、写自己最熟悉的日常见闻生活点滴社会热点

我对社会热点的理解为三大特征:

⑴、时下普遍关心的问题(有现实意义)。

⑵、切近我们生活的问题(熟悉,不会出现硬伤)。

⑶、能反应人类普遍价值的问题(积极意义)。

诸如金融危机问题,G20峰会问题,南中国海问题……平时谈谈未尝不可,但作为考场作文,则风险太大,不宜涉入。

下载2013江苏高考作文审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江苏高考作文审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作文审题

    高考作文审题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在审题上有意降低了难度,特别是话题作文的出现,只要抓住了话题,基本上审题的问题就解决了。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话题只是内容上的限制,解决了内容上的......

    2012高考作文审题

    2012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 1,“手握一滴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一滴水是无数多个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他们用辛勤的劳动甚至是毕生的心血为每一个高考学子积攒下来的看似微不......

    高考作文审题大全

    高考模拟材料作文 1、 擦亮心窗 有一位女士,多年来总是嘲笑对面的女邻居懒惰:“你看她衣服永远都 洗不干净,晾着的衣服上面总是有斑点!”有一天,这位女士的朋友到 她家做客,听见她......

    高考作文审题

    高考作文审题[示例1]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

    高考作文审题

    材料作文审题(一)本次互动课堂内容设置: 1. 一个青年向一个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却拿了3块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你吃哪块?” 富翁问。“当然是最大的那块!”说完两人开......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导语部分: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

    高考作文审题

    2013年高考作文最应该关注的几道题 (特别关注新闻评论类写作) 第1题(自命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衡量生活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人把对美......

    2012江苏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学生版

    审题立意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