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三峡》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
《三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在反复阅读中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抢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长江。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三峡。今天老师就带领去游览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的三峡,(三峡风光视频)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灵感,其中一位就是老师特意为大家请来的导游,他就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我们就跟着郦道元老先生开始我们今天的三峡之旅。
二、旅程一:收拾行囊,准备起程。
1、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老师把生字词给大家展示出来,请同学读。请同学们根据出示的字词读音,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
2、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3、为咱们的旅程顺利进行,咱们要积累必要的知识,请同学们利用工具书、课下注释,读懂这篇文章。
4、我们说学贵有疑,就是要学会提问。提问有很多种,可以是明知故问,为的是提醒别人注意;也可以是有疑而问,为的是自己正确理解。通过自读,你产生了哪些问题呢?大 1 家提出来,通过讨论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章。
三、旅程二,整体浏览
旅程二: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
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写山的语句?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山:①连绵不断②雄奇险拔 水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郦道元老先生告诉我们:三峡的水会在不同的时令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四:旅程三:自由观光
在这个阶段里,你们可以自由组成小旅行团,商量一下,你们会选择哪个季节一同前往呢?为什么?看看哪些同学能说服我与你同行。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春冬时: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以“素”饰“湍”,水如白练,给人明净轻快之感。“绿”饰“潭”(为什么用“绿”形容?)体现水深,各种树木影子倒映在潭水中,益见深沉宁静。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瀑布: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能否给悬泉瀑布勾勒背景?山高(“悬”、“飞”侧面烘托山高)泉飞、柏怪、水奇,动中有静,静中有声,声色纷呈,层次分明,山水相配,构成一幅清幽的图画。(板书)
树荣:“怪”写柏,写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托足于岩石之间,躯体向阳,年代久远,自然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恶劣环境中,足以显示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由此让老师联想到了古代三峡的纤夫,似乎也是以“怪柏”暗示了古代三峡人民的顽强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就是作者总括时所说的“清荣峻茂”,选取四种有代表性的事物,各有不同特点,不同的趣味,由此也道出了作者对大自然、对三峡的喜爱之情。(我们用文章中的哪句话最能概括三峡的春冬之景呢?)
带着这种喜爱之情、带着这种生命活力的赞美我们一起诵读这一段。
郦道元用文字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清幽的春冬图,你能总结一下他是用了哪些方法向我们介绍的吗?
明确:有正面落笔,侧面烘托,有名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听觉感受,有视觉冲击,动静相杂,色彩各异。郦道元正是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意境全出,让我们仿佛真的身临其境。(我们可不可以用这些方法游览其它季节的三峡啊?)
夏季:水急、水险(涨)。水涨:通过“襄”“阻绝”体现,山连,水不得他泄;狭窄,断面小,单位面积水流量大。在描写过程中运用举例、比喻、对比等手法,共同体现水流湍急(山高落差大)。给我们一种气势磅礴的奔放美。(板书)(文章中怎样写的?唐朝一位著名诗人也曾经目睹过这种神奇景观,记得是谁吗?所以三峡不仅带给我们美丽的景色,还带给历代诗人无数千古绝唱,请同学们积累。)
秋季:让我们看看三峡的秋天又别有一番怎样的景致呢?(齐读)引导学生想象:秋季去三峡你能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感觉到什么?
林涧之间,清冷肃穆,没有江水喧腾、没有草木争荣,而是听到了连绵不绝、哀伤凄婉、极具穿透力的猿鸣。从猿鸣的“高”“长”“属引”“空”“响”“久”侧面写出了山高、岭连、狭窄、水长的景色,从而体会秋季三峡的空旷、凄清、哀伤、萧瑟,不由悲从心来的感受。渔歌理解:原来古三峡滩多水急,来往航船非常危险,更何况是在水上讨生活的渔者呢?他们行船于湍急的江上,耳畔传来猿之哀鸣,自然是悲从中来呀。
郦道元用文字解说了秋季的特点,咱们能不能试着用声音来解说?指导朗读:语速慢、停顿、语调悲伤、音长、声音可以作弱化处理,尊重个人的独特体验。(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还有什么读法?)
(过渡)春冬的清幽、夏的奔放、秋的萧瑟,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清新自然的画面,读来令人神往,我们也仿佛真的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胜地。
五、旅程四:品味三峡
三峡的美景不仅仅深深吸引我们,更有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注全部的感情,难道吸引他们的仅仅是自然的山水吗?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中这样说:“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的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同学们,知道在这片神奇的山水背后蕴含了哪些人文的痕迹吗?(课件)
(学生交流)
这里曾是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灵栖息之所(课件);这里曾是屈原、昭君的故乡;这里曾是金戈铁马的三国古战场;这里的纤夫文化和码头文化还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伏尔加船夫曲”,这些与自然、命运、意志的搏斗之歌,正是中国人所特有的积极人生和进取精神。如果说三峡的美丽是大自然的创造,那么三峡的灵魂则是历朝历代文人雅士的结晶。其实,正是三峡的山水成就了这些千古绝唱,而这灿烂的文化奇观又使三峡声名远扬。
所以同学们,作为一个真正的旅行者,既要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又要领略山水之精华,品味文化之魅力,更重要的是让独属于中华民族的骄傲在这片热土上永放光芒。让我们一起背诵《三峡》表达我们的敬仰之情。
六、作业:
1、课下请同学们背诵这篇美文。
2、运用今天所学内容,也写一篇介绍你们家乡特色的景物,让全国各地的朋友们都能来到我们家乡游览做客!
我们今天的三峡之旅到此结束。
第二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6、《化石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想象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3.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把握内容,体会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
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
教学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激趣:利用电教媒体放映多种恐龙的图片,并配以恐龙的模拟声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质疑:距今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前的恐龙早已灭绝,我们看到的恐龙模样是怎样再现出来的?
3.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猜测,保留同学们的奇思妙想。
4.阅读:网上搜索“猛犸冰封3万年遗体完好眼睛至今仍透明(组图)”。
5.小结:正是这些沉睡亿年的化石裹藏着昨天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套珍贵的密码,人类才得以把思绪带进曾留下生命辉煌的远古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板书课题:16.化石吟
6.解题:
(1)理解“吟”的意思。
吟,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2)化石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组图片就知道了。
①欣赏化石图片(网上搜索)。
②说说化石是什么?
③定义化石:动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残体经过长时间而没有腐烂,有机体自身保存完好,或在沉积岩中形成印模,或保留生存时留下的痕迹,漫长时间后成为地壳的一部分,这就是化石。
(3)课题是什么意思?(赞美化石)
二、诵读全诗,加强理解。
1.自由诵读,初步理解。
学生分小组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并能有选择地背诵。
2.阅读资料,加强理解。
①最早的鱼儿、最早的鸟儿、最早登陆的鱼儿、最早的树,依次指的是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裸子植物。
②猛犸象:也称“毛象”,古代哺乳动物,大小近似现代象,身上长满棕色长毛,上门齿向上弯曲。生存于亚欧大陆北部更新世(延续时间自160万年前至1万年前)晚期的寒冷地区。中国东北、内蒙古和宁夏等地曾有这类动物的化石发现。
③“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研究表明,化石还部分保存着生命有机物的残余,并未真的完全石化。
④骸骨:尸骨。
⑤太古:远古的时代。
3.开火车分小节诵读。其他同学注意诵读者对于会认字和会写字是否读准,节奏是否掌握恰当。
三、评价讨论,理解感悟。
1.读后评价,同学们在评价讨论的过程中加强对诗歌的理解感悟。
(1)关于读音。
思绪xù不朽xiǔ躯qū壳裹guǒ藏档dàng案葱茏lóng幽yōu雅卓zhuó越
(2)关于写字。
强调“裹”的写法,“果”字夹在“衣”中间。
(3)关于节奏。
结合学生读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朗读,重点指导: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4)关于感情色彩的处理:
①针对刚才同学们读的情况大家互相评价,指出读得好与不好的地方。
②说说应该怎样读,自己读读。
③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④师生共同探讨诗歌感情色彩的处理,整体感受。
第1、2节是第一层,开头运用排比的手法通过连续不断的问句,以疑问略带遐想的语气引发作者和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板书:发问想象
第3、4、5、6节是第二层也是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用一种赞美的语气、拟人的手法来写化石,语气中满是对化石所具有的神奇力量的赞颂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的叹服。
板书:遐思飞跃
第7节是第三层,用陈述的语气为第2节做了肯定的回答,进一步赞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神奇。
板书:回答呼应
整首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应通过反复诵读、评价讨论来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2.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进一步感知、思考(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
3.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1)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2)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的赞美之情。
(3)诗歌分为三层:第一层为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第二层为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第三层为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4.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
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作铺垫。
四、全文总结,整体感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感叹科学的神奇、大自然的奇妙)
板书设计:
自然奇妙——科学神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板书课题。
二、研读赏析,精读课文。
1.学法指导:我们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后,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段落、句子、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地、反复地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2.学习第一层、第三层并结合理解第5节。
(1)
一、二组读第一层,三、四组读第三层。
(2)学习分析。
①师引入:哎呀,读了第一节真是感到奇怪!最早的鱼儿没下巴,最早的鸟儿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竟然没有腿,最早的树又不开花,这些最早的动物、植物所具有的特征人类是怎样知道的?(是化石告诉我们的)
②小结:对,是沉睡亿年的石头告诉我们的,是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告诉我们的。
③对照了解前后呼应。(幻灯片演示诗歌第二节、第七节)
A演示第二节,师指读问:请问同学们,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演示第七节,师:第七节做了回答,齐读。
师引导学生齐读: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B(学习方法同前)演示第二节,师指读问: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演示第七节,师:第七节又做了回答,齐读。
师引导学生齐读: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C对比着读后,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层问、第三层答)
D小结:第一层问第三层答,第三层就是对第一层的呼应,进一步赞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奇妙、科学的伟大。这就是写作手法中的前后呼应。我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也可以用到这种方法,使文章结构更完整、紧凑。
E再读一遍。(一、二组读第二节,三、四组读第七节)
(3)深入学习结合理解第5节。
①这两节中的“逝去万载、沉睡亿年、长眠地下”这些词语说明什么?(说明化石所讲述的故事是非常非常遥远的。)
②诗歌中哪一节很能说明这一点?(第五节)
③齐读第五节。
④了解化石的特点之一:年代久远。
提问:
A“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指谁?怎样理解这句话?(“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外表的样子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B“海枯石烂,斗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说明什
么?(说明不管时间过多久,成千上万年以后,生命仍然在不断地延续、发展)
⑤过渡:多么遥远的故事啊,可正因为遥远,它所讲述的神话才会怎么样?(奇幻、令人神往、惊讶)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奇幻的神话。
3.学习第二层。
(1)学习第三节。
①指名读第三节。
②这一节说明了什么?找出本节中的关键词。(生物进化)
③“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说明了什么?“冰冷的骸骨”指的是什么?“平凡的真理”指的又是什么?
④小结:说明生物是不断地进化来的,不是造物主造出来的,在沉睡亿年的化石身上找到了这个真理。
(2)过渡:为什么说化石能证明生物进化这个平凡的真理?哪一节给了我们答案?
(3)学习第四节。
①齐读第四节。
②“生之灵火、生命的信息、珍贵的密码”分别指什么?
(化石中的有效物质)
③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之所以是“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④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化石的特点之
二:生命的信息。
7000万年前的骨头还“活”着
美国古生物助理教授玛丽•施魏策尔宣称,已经成功从距今7000万年前的霸王龙腿骨化石中分离出软组织。被分离出的软组织不仅几乎是完好无损的:仍旧透明和具有柔韧性,而且显微镜下看起来像血管和细胞的内部结构仍旧存在。科学家宣称,恐龙化石分离出活性组织,有望复活恐龙。
⑤小结:真是不可思议!可它就有这么神奇。
(4)学习第六节。
①齐读第六节。
②组图欣赏:(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有条件的学校网上搜索)
③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象时,你有何感想?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只要想象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5)指名分节读第二层。
三、质疑交流,剖析课文。
1.诗歌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拟人、比喻、第二人称)
2.对诗歌的学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四、课后作业,拓展想象。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逝去万载的世界重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结合自己的感想写一篇想象作文,题目自拟。
17.看云识天气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层次美、语言美
2、培养观察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3、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教学准备:
课件,收集谚语 教学过程:
一、简介说明文知识
说明文知识小解
(一)定义: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二)说明文的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三)说明文的分类
1、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以表达方式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四)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
(五)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诗文)。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多媒体屏幕上出现千姿百态的云。(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师: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学生小声议论各种云)屏幕上出现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时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师:云就象是天气的“招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
三、初读感知
默读:
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
2、框出依次介绍了哪些云和光彩?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请设计几个表格并依次填写。
四、演读深究
1、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Ha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2、对照课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在书上作记号。(教师巡视,气氛热烈)
3、小组合作交流,后课堂交流,同一组同学点评。(形成一个高潮)
(乌云弥漫,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这就是我——积雨云在作怪。我是由积云变化而来,当积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成了我。我有时恶作剧,还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大家认识我了吗?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说的就是我——霞。我很美丽,常在清晨或傍晚出现,你知道吗?当太阳照到天空,云层变成了红色,我就又穿上美丽的红衣裳„„)
师: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彩,明白了它与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样我们对课文内容与层次是不是更熟悉了?
五、实践发现
听了那么多云的自我介绍,我们对这些云所预示的天气已经很清楚了。以往我们总习惯于听天气预报,今天我们也可以当一回小小的天气预报员,根据云图自己来预报天气。预报之前也需要小组合作准备一下。因为既然是预报,事先肯定不知道会出现什么云,所以只要在非常熟悉每种云预示的天气情况的基础上准备好大致的预报纲要就可以了。预报时要尽量模仿天气预报员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也是5分钟的准备时间,现在开始。
现在是气象服务时间,想要了解未来的天气趋势吗?让我们来听听天气预报。
(海南岛的上空出现了一片积雨云,积雨云„„(介绍积云的特点),那里马上就要下雷阵雨,请出门的朋友带好雨具。)
这位预报员的知识非常丰富,给我们介绍了许多云的知识,可听起来不太像天气预报。有没有同学再来给我们示范一下?
(上海上空偶而飘着几多积云,晴空万里,气温23——27°C。人体舒适指数:2级,气温适宜。穿衣指数:2级,短袖衬衣。旅游指数:3级,适合外出游玩。)
这样的天气预报非常清楚,很人性化。还有没有同学想试一下现场预报窗外的天气?
六、品读感悟:
1、读第一段,用一个字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美)
2、进一步品味语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是使用了优美的词语,有的是使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有的是使用了某些布局谋篇的形式。这篇文章有很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大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下面请大家用“美在„„,因为„„”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式的话。怎么说呢?像这么说:如:
本文的语言美在“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因为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对词、句、段落进行了品味)
本文的语言美在“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因为它运用了八个比喻,准确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了天上的云“姿态万千”的动态
特点。
美点举例: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用了比喻使卷积云难以描摹的形态特征具体化;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松软洁白;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用“招牌”比喻天上的云,形象地说明了云和天气的紧密关系。„„
总之,都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七、课外延伸
1、点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
(燕子低飞,要下雨。鸡迟迟不愿入笼,是下雨的预兆。蜻蜓低飞要下雨。蚂蚁搬家预示将要下大雨。蜘蛛张网补网兆天晴)
师:我还知道一种古老的盐巴占卜术,将盐巴丢到火中,发出劈啪声的预示好天气,可以远行;而没有声音的就象征天气变坏、风雨将至,盐巴警告人们应该呆在家中,等风雨过去再出门远行。
2、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讲述。
3、学生课外收寻并积累识天气的方法。绿色蝈蝈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② 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内容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绿色蝈蝈 ’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教师指导明确汐L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课后练习] a.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b.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板书设计
19、《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记实报道。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重点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激趣,引人课题。
教者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有条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录相资料。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我们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或是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习词语,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指名学生用上列词语造句。
三、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指名学生回答第1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一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一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指名学生回答第2题,其他同学在书上作好标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
③树立登月纪念碑。
④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⑤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⑥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提问: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提问: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四、组织讨论: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2.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第1题。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第2题,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稍作归纳。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让学生谈谈,互通有无,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五、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山市
教材分析: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丽的幻景。
情感态度与教学重、难点:学习目标
2、学情分析:学习本课主要以诵读为主。因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尚在初始阶段,所以要求学生诵读课文,以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为重点;至于文言字词和语法的要求,则尽量放低或基本不做要求。
课前准备:幻灯片投影字﹑词﹑作者简介﹑语句揣摩练习。
教具准备:课文朗读磁带、幻灯片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描绘过许多奇幻的神话,沙漠中一夜之间建筑起宏伟的宫殿,美丽的城池,这些神话是人类想象力的伟大产物,但我想也是古时候的人们对未知的海市蜃楼的描绘与神化。现实世界中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这个词语,但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听录音朗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
2、价值观目标: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文言文,“研讨与练习”所列字词:
孤塔 耸起 插 青冥 碧瓦 飞甍
历历在目 风定 天清 一切 乌有 直接 霄汉 黯然 缥缈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
①学生在自由诵读和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地进行初读、再读、三读后开展竞读。每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朗读比赛,各组对每组参读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
②学生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各小组互相帮助,理解句子的含义。
③学生讲述内容后,各组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解答。教师适时点拨,并加以补充。
四、课堂总结:学生小结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基础知识:
生字词语及文学常识
二、精读课文,鉴赏创新
①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②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学生相互研究讨论后,教师可帮助明确。
纵观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
让学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会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让绘画好的同学画出,在班里展示欣赏。然后总结补充:其实,美的东西也许留在想像中会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时无画胜有画。
③文中描绘危楼的句子是:。
描绘危楼渐失的的语句是:。
三、质疑问难,讨论探究
①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②怎样欣赏感受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学解释其中的道理?
③那时侯的人为什么会把“山市”称为“鬼市”?
四、拓展延伸:
请用自己的话向同学和老师们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五、课堂总结
《山市》一文是描写作者家乡的山市情况。文章写出了山市由起到灭的变化过程和美丽景色。文章按由晴及阴、由阴及晴、由下而上、由上及下、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极有层次而精彩生动地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美妙奇特的山市蜃景的变换过程。
六、布置作业:
①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②可以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体味探究:
七、板书设计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心声》教学设计语文版(新)[范文模版]
《心 声》
教学目标: 知识:
1、把握小说心理描写对塑造的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能力:
1、能抓住小说的情节概括故事情节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价值观:
1、学习京京对美好生活执著追求
2、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教学难点: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歌声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是老师初中时候最喜欢的一首歌,歌词中的“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随着年岁有小变大,他的烦恼怎加了”曾经道出了老师的心声。是啊!随着年龄的长大,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烦恼。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蓓佳的小说《心声》,去倾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来体验一位少年心中苦涩的烦恼。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发窘 jiǒng 抽噎 yē 噗 pū 纸捻 niǎn 蜷在 quán 簪子zān 恍惚 huǎng hū 抽泣 qì 棱角分明 léng 毛毛剌剌 là
2、温故知新
①小说是以 ________ 为中心,通过________的叙述和________的描写来反映________的文学体裁。
②小说有三个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主要要素是________。③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④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人物的直接描写有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
⑤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根据预习快速浏览课文,(1)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 明确:
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2)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明确:
⑴、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⑵、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⑶、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⑷、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3)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明确: 情节结构:
公开课前 → 回家路上 → 次日放学 → 公开课上(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赏析体会
1、品语言、学方法
同学们知道,小说的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主要的,这篇小说塑造的主人公是谁?(李京京)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跳读课文,圈点批注出文中刻画京京的内容,说说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然,心理描写还可以细腻、生动、真实地展示人物的心路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从而更好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语句有感情地诵读,认真体悟,并将他的心里话说出来可仿照句式︰它用了(写法、词等),表达了 心情,揭示了 的性格。
明确:学生能找到文段有:
⑴、第(17)段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⑵、第(21)后来京京长大了
⑶、第(23)段这个叫“奥尓迦”的女孩一定跟万卡挺要好了? ⑷、第(24)多叫人怀念的事,跟万卡信里写的多想啊!
⑸、第(32)不,不是这样的。京京听着,在心里说,不是这样的。
⑹第(51)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⑹、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教师点拨:文中的心理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这种方法我们在作文时可以借鉴,可以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刻画出人物个性,丰富人物形象。
3、根据刚才的理解,你能说说李京京是怎样一个少年,你最欣赏他那一点? 明确:
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4、除了京京,作者还刻画了另一个人物程老师,她在公开课上有什么心理变化?你怎样评价她? 明确:
肯定: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 否定:也存在不足
5、探究主题 作者创作这样一篇儿童小说的题目是《心声》,那么同学们从小说中读出了谁的心声?你能说说他的“心声”是什么吗? 明确:
“心声”的含义:
(1)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2)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除了李京京你有没有读出其他人的心声?
(1)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2)作者借此呼吁社会、家庭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爱,使他们能够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3)告诉孩子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当美好的愿望遭到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不要轻言放弃,要自信勇敢、执著追求,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
四、拓展延伸﹑互诉心声
教师导言:同学们成长的道路上有阳光,就会有风雨;有关爱,就会有孤独生活中,被老师误解、被同学误会、与家人隔膜、与集体对立„„这些困惑、苦闷、彷徨正压在你的心底„„今天京京给了我门人生启示,他让我们看到青春的美丽,给了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那就请同学们向李京京一样大胆的说出你的心声吧!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沟通从“心”开始,我们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刚才又倾听了同学们的心声我深受感动和激励作为教师,我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我定会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
六、布置作业
1、课后作业
2、以“心声”为主题写一段发生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
心 声
执著追求 黄 李 想读课文 尊重关爱 蓓 心 声 京 公平平等 健康幸福 佳 京 和谐幸福
预习提示:(文段前标序号)
1、关于作者 黄蓓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发窘 抽噎 噗 纸捻 蜷在 簪子 恍惚 抽泣 棱角分明 毛毛剌剌
3、温故知新
①小说是以 ________ 为中心,通过________的叙述和________的描写来反映________的文学体裁。
②小说有三个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主要要素是________。③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④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人物的直接描写有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
⑤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1)根据故事情节,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2)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3)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4、这篇小说塑造的主人公是谁?
5、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圈点批注出刻画李京京的文句,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找出来举例说说你的理解。
可仿照句式︰第 页的 段,它用了(写法、词等)表达了 的心情,体现了 性格。(提示文段:17、21、23、24、27、32、42、51、52、57)
6、根据刚才的理解,你能说说李京京是怎样一个少年,你最欣赏他那一点?
7、除了京京,作者还刻画了另一个人物程老师,她在公开课上有什么心理变化?你怎样评价她?
8、作者创作这样一篇儿童小说的题目是《心声》,那么同学们从小说中读出了谁的心声?你能说说他的“心声”是什么吗?
9、除了李京京你有没有读出其他人的心声?
10、请同学们向李京京一样大胆的说出你的心声!《万卡》为什么那么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
第四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推荐]
第四单元写作
【文题设置]
成长的过程中,有开心的经历,也有许多小烦恼。生活中、学习中,你碰到过怎样的烦恼呢?想一想,选择其中一二,把它们写成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600字左右,一定要写出你真实的感受。【写作指导】
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作文如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最基本的做法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作文只有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才不会和别人雷同,也才会有新意和独到之处。那么,怎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呢?要抛弃那些僵化了的条条框框,只要文从字顺,言之有物,人情人理即可。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写真情实感的东西,大胆展示个性。
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是真情的基本要求。写亲身经历并非记流水账,应该选取生活中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去写:可以写第一次,第一次做什么,第一次参加了什么活动,第一次成功的事情等等;可以写自己的特殊经历,别人没机会做的事,你做过了,这样的材料就有个性;可以写印象最深刻的事,那些意料之外的经历、特别感人的经历往往让人难忘,写出来也很容易感染读者。“成长的烦恼”是一个极为宽泛的话题。成长中的少年,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与同学交往的烦恼经历都可人题。
二、写自己真实的感受。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感受,把这些感受写下来,作文内容就有了鲜活纯真的东西。应该注意的是,可以从名家名篇中得到认识生活的启发。写本次作文,要写出独特的认识,写出自己的个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
三、写自己强烈的愿望。强烈的愿望最易激发起写作的冲动,写出来也最易感染人。写本次作文,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来表达,也可以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要用个性化的想象,来充分展现他们的个性。【例文引路】
成长的烦恼
从前,有一只小鸟,养在金丝笼里,不愁吃不愁喝。可是它一点也不快乐,因为它渴望自由!这只小鸟就是我!身为独生子女的我从小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可我却不喜欢这种生活!每天早晨,妈妈轻轻推开我的房门,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说道:“宝贝儿,起床了!”然后轻轻地帮我穿好衣服,穿好鞋子。“抬”着还昏昏欲睡的我去洗手间,为我挤好牙膏,打好热水。待我刷完牙,洗好脸,吃过早饭后,妈妈还要护送我上学„„小学六年天天如此!
六年级时的一天早晨,妈妈照例要护送我上学,其实从我家到学校不过5分钟的路程。一路上,妈妈一直在唠叨:“宝贝儿,上课要积极发言!““宝贝儿,在学校不要乱跑,小心摔倒了!”“宝贝儿,放学后就在教室等我,哪儿也别去,现在坏人多!”„„同学们一直看着我,捂着嘴笑。我羞红了脸,飞快地奔进学校,身后还远远地传来妈妈的声音:“宝贝儿,跑慢点儿,不会迟到的!“
那天上午的语文课写作文,题目是“生活中我学会了什么”。我趴在课桌上苦思冥想:“我学会了什么呢?洗脸、刷牙、吃饭?不行,这些都太幼稚了,可我只会这些呀,其他的事父母都帮我办好了!写什么呢?”正当我唉声叹气的时候,同桌给我传来一张纸条,上面竟然写着:“宝贝儿,别烦了,妈妈帮你写吧!”我气极了!再一看同桌,他憋着笑,做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装模作样地在奋笔疾书呢!
下午放学,我一直闷闷不乐。在校门口等候多时的妈妈笑眯眯地迎过来,看到我愁眉苦脸,关心地问道:“宝贝儿,怎么了?”“都是你,都是你,害得我被人嘲笑,谁叫你喊我‘宝贝儿’的!”我把气都撒在了妈妈身上,抹着泪水飞快地跑回了家。
星期六,父母都不在家,桌上堆满了好吃的,门照例锁着。看着窗外翱翔的小鸟,我暗暗发誓:上了初中,我一定要住校,我要用行动证明,我不是一个娇生惯养、依靠父母的小公主,我要自立自强!
妈妈,您给我的爱太沉重。我是一只属于蓝天的小鸟,请放手让我自由飞翔吧!【点评】本文真实地写出了小作者自己成长中的烦恼,面对母亲的溺爱,她大声喊出自己的愿望:我是一只属于蓝天的小鸟,请放手让我自由飞翔吧!因为写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所以作文很有感染力。
父母的溺爱与自己自立自强的要求产生的矛盾,是很多少年都会遇到的烦恼,你是如何处理的呢?
第五篇: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4 section A 1a—2d
导学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下列词汇:
where , table , bed , bookcase , sofa , chair , desk , room , hat , head , think , their ,on,under,come on等
(2)掌握下列句型:
①—Where's„ ? —It's in/on/under„
②—Where're„ ?—They're in/on/under„
③ —Is the „in/on/under„ ? —Yes, it is./ No, it isn't.④ —Are the „in/on/under„ ?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3)学会运用方位介词in, on, under和where句型表述物品所在的位置。① Where’s my schoolbag? It’s under the table.② Where are my books? They’re on the desk.③ Is the pen on the bed? No, it isn’t.④ Are the keys on the chair? Yes, they are.2.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交流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拨,巩固提升”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基本句型"Where’s my schoolbag? It’s under the chair.”及方位介词in, on,under的用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整齐地摆放自己物品的生活习惯。在描述物品的位置的学习中获得英语学习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方位介词 in , on , under 的用法。
(2)Where的特殊疑问句和Is...?Are„ ?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
2.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方位介词“on, in, under,”表达物品的位置。
预习案
【自主预习】
1.会拼读本节课17个单词。
2.小组内竞赛,看谁读得快、准。
3.认真观察1a的图画,将单词与图中物品配对,小组讨论,并核对答案。
【预习感知】
小组讨论翻译下列短语。
在沙发下面_____________在桌子上面_____________
在椅子上面____________在我的书柜里___________
在他的书桌上____________在你的床下面____________
【导学探究】
1.Where’s my backpack? 我的双肩背包在哪?
①Where 的意思是“___________”,它是疑问副词,在这里引导特殊疑问句, 特殊疑问句不能用Yes或No来回答。Where’s是缩写形式,它的完全形式是____________.特殊疑问词what意为____________, how意为__________.②结构:Where + am/is/are + 主语.主语若是第三人称单数,系动词用____
(am/is/are)回答用It’s„„
主语若是复数,系动词用_____(am/is/are).如,Where _____my books?
回答用They’re„„.如:--Where is my book?--_______on the sofa.A.It isB.It areC.YesD.No.2.介词on, in, under的区别.① on表示“____________”, 通常指一个人或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上面, 二者之间有接触.如:They are ________the sofa.There are(有)many oranges ______the tree.② in表示“____________”, 如:My mother is _____the car(小汽车).③ under表示“”,如:The baseball is ________ the chair.课堂案
【自主互助学习】
学习任务一: 听力练习
1.试读1a图中出现的句子。
2.听录音,按听到的顺序给图中物品编号〔1-4〕。
3.利用身边的实物用介词in, on, under进行简单的对话。
4听录音,为2a中的物品编号〔1-6〕。
5.再听录音,在2b中找出活动2a中的物品,并编号〔1-6〕.探究:
S1: The computer game is in the bookcase.S2: The books are …
S3: The pencil box is …
S4: The schoolbag is…
S5: The ruler is…
S6: The keys are …
学习任务二:能用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和Is it┅? Are they┅?谈论物品的位置。
【课堂练习】
一、根据句意完成句子。(每空一词,缩写词算一词)
1.我的书在哪?在你的床上。______________ _______ books? ______________on your ______.2.椅子在哪?桌子下。Where are the ______? ______________ the _______.3.我的书包在哪里?在书柜里面。_____________ my schoolbag?It's ______ _____ _______.4.他的书在哪里? 在沙发上。______________ his books?They are __________________.5.她的铅笔在她的文具盒里。Her pencil is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二.单项选择
()1.My ruler is ____ my pencil box.A.aboutB.inC.ofD.to
()2.---Where're the keys?---_____ on the chair.A.It'sB.Those areC.They'reD.That is
()3.---____ is the book?---It's on the desk.A.Where'sB.WhereC.HowD.What
()4.---Where's ____ pen?---It's in ____ schoolbag.A.a, anB.an, anC.the, /D.the, the
()5.---Are the baseballs under the bed?-____.A.Yes, it isB.Yes, they areC.No, it isD.No, they are
学习任务三:小组合作探究
分角色表演2d中的对话,并找出Jack的包、地图和帽子在哪儿。bagon his head
mapon the sofa
haton the bed in his grandparents' room
【总结反思】
达标案
一、根据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完成单词。1.Is her dictionary under the s_____? 2.-Where are my books?-They're o____the desk.3.Those are Li Lei's and Li Ming's ____(椅子).4.Is your bag in the _____(书柜里)? 5.My _____(钥匙)are on the table.二、句型转换
1.The keys are on the table.(改为一般疑问句)____________on the table? 2.My pen is in the schoolbag.(就划线部分提问)________your pen?
3.Is your book on the sofa?(作否定回答)____,________.It's on the desk.4.---Where are the pens?(完成答语)---______under the desk.5.The books are in the bookcase.(改为否定句)The books ____in the bookcase.Homework: 用方位介词in, on, under表述物品的正确位置,不少于5句话。
【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