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江苏省睢宁县高集小学
李泽民
邮编:221215
电话:*** 睢宁县岚山镇中心小学
高
健 【摘要】语用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的重要内容。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该如何落实与推进?或者说,应该遵循一条什么样的逻辑线路深入展开呢?本文从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过程的展开、评价导航的运用四个方面阐述了基于“语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用背景 阅读教学 策略研究
语用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于是近几年来语用教学应运而生并且方兴未艾。语用教学,就是通过对具体语境中话语的揣摩、感悟、探讨、运用,学习并获得在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具体语境中说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口头交际和笔头写作),达成交际目的的素养和技能。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该如何落实与推进?或者说,应该遵循一条什么样的逻辑线路深入展开呢?
一、学习目标,要适度
课堂学习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制订适切、清晰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丰富思维路径、生成言语智慧的关键。如果说学习目标的设计本身就有问题,不符合教学规律、准则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话,那么之后的学法设计乃至整个教学设计可以说都是无意义的,或者说是无效的。
从策略层面看,“语用”背景下的课时学习目标制定不可贪多求全,最好是“一课一得”;从操作层面讲,制定课时学习目标时切忌假大空,力求“接地气”,要切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体地说,“语用”背景下设定学习目标时教师要做足做好“备课功夫”:其一要钻透《课标》,明晰学段目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各学段目标内容往往隐含着各项课程能力的生长序列。深入研读、参透《课标》,能让我们明晰各学段的教学重心所在。其二,要研读教材,发现文本教学价值。首先要强化文体意识,熟悉文体个性。因为不同文体的课文,有不同的行文个性以及不同的“文体图式”。唯有熟悉文体特质和文体个性,在其教学价值的把握上才能更精准。其次是揣摩文本特色,发现表达秘妙。如果说文体个性是从“这一类”的视角来审视文本的话,那么文本特色即是从“这一篇”的视角来解读文本。相同文体中的每一篇文章也是风格迥异,有着不同的教学价值和教学目标。忽视文本的特色,上出的课可能会导致千篇一律,千课一面。其三,对话编者,领会编写意图。仅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还不能准确定位学习目标,因为相同的文本放在不同年段或不同的单元,它承担的教学功能就不尽相同。因而从教学的层面来说,编者意图大于作者意图,教材是编者对课程标准目标要求及内容的具体化。《课标》关于“教材编写建议”的第一条便是:“教材编写应依据课程标准,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注意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可见,与编者对话,领会其编写意图,是我们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准确定位学习目标的又一重要因素。其四,切近学情,找准最近发展区。研读教材、对话编者,能让我们发现可以“教什么”;熟知学情,则让我们更清晰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什么,学习起点在哪里,进而进一步确定“学什么”和“怎么学”。当我们头脑中既清晰地知道自己应该“教什么”又熟知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怎么学”,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文”和“目中有人”,学习才会真实地发生。如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一课,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要求综合考量,我将学习目标设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凭借关键词语,感受槐花香、槐乡美、体会槐乡孩子之乐。
4、体会叠词在课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槐花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反思当下的语文教学,有相当一部分语文课陷入了学习目标游离、拔高、乏力、分裂之误区,其原因是拿来主义、功利主义、经验主义在作祟。教学活动理应是一种基于学习目标而展开的专业实践活动,没有清晰、适切的学习目标,也就无所谓教学的有效性与高效性。
二、任务驱动,有深度
语用背景下的任务驱动教学,其实质就是在新课标指引下,以任务驱动式为课堂主线,推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对母语热爱的情感,促使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具备语文学科所独有的语文能力。教学中,教师把课堂学习目标物化为具体任务,让学生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中心,进行探究式、发现式、合作式学习,提高小学生感悟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任务驱动有深度”即我们设计学习任务时要有价值、有探究性和牵引力。学习任务的形式丰富多样,这里仅以问题驱动为例,一个有价值、有探究性和牵引力的主问题,能决定一节课的成败,影响学生能力的习得。但文选型教材中,读写的方法与规律,往往隐藏在“课文”里面,需要语文教师从中发现并提炼出来。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练就一双透彻文本的火眼金睛,还要充分考察学情,从而提炼出“有探究价值和牵引力”的主问题。
如苏教版六下《理想的风筝》一文,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描写,通过笑谈腿疾、写板书和放风筝三个典型事例,写出了刘老师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品质。在学情前测时,学生提出了好多问题: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风筝和理想有什么关系?风筝究竟寄托什么样的理想?诸多问题,一连串的疑问,让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充满渴求。据此契机,我和学生共同提炼出课堂的主问题:风筝究竟寄托刘老师的哪些理想呢?学生在对课文不断阅读、感悟中,通过抓住细节的刻画,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断丰厚了对刘老师的认识,很轻松地解决了教学重点。
再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三下《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发现学生会把“生紫烟”误认为“升紫烟”。于是,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
师: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为什么不用升起的“升”而用生长的“生”呢?是不是大诗人李白一时疏忽用错字了?
(一句近似玩笑的话,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立刻议论起来)生1:我觉得应该是“升”,因为烟雾是慢慢升起来的。生2:我觉得是“生”,因为“生”给人一种有生命的感觉,感觉像活了一样。生3:我也觉得是“生”,因为云雾是一点一点形成的,而且在不断地生长,就像在慢慢长大一样。
师: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诗中,想象诗人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想,再揣摩揣摩,也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生边读边悟,然后讨论、交流)
生4:从诗句中可以看出,阳光照在香炉峰上,如果用“升”的话,感觉烟是直线上升的,烟的浓度会变薄,用“生”的话,感觉那烟会盘旋环绕着香炉峰,更有意境。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间,需要老师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并提炼出具有探究价值和牵引力的主问题、真问题来组织、推进教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积极地建构与运用语言。
三、展开过程,讲梯度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一个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展开过程中应然遵循这一规律。笔者认为,“展开过程有梯度”首先是指各教学板块之间要有紧密的内在逻辑性和推进感,并使之形成一条教学主线或明或暗地统摄并贯穿教学活动始终,从而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如沪教版四下《晏子使楚》是一篇经典课文,取材于历史故事,情节精彩,内容生动。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很容易被内容吸引而忽视对语言的挖掘。《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明确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学情,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板块:
1、运用关键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演一演“进城时拒钻狗洞”一节,学习转述人物语言(传话)。
3、指导质疑,根据关键词语思考,理解“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原因。三个板块之间逻辑关系紧密,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到品味人物语言、表演人物对话再到重返文本指导质疑、深入思考、完整表达,引领学生在《晏子使楚》里走了几个来回,获得语言的积累和表达的秘诀。
其次,要善于给学生搭建语言训练的“支架”。仍以沪教版四下《晏子使楚》为例,课文中“只好”这个词出现了三次,每次出现的语境是不同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比较模糊,我相机为他们搭建语言训练的支架,引领他们理解语言、丰富想象、深入思考、完整表达。
(1)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2)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也只好陪着笑。..(3)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而自讨没趣了。” ..支架1:理解第一次“只好”的背后: 楚王琢磨:晏子说了,这是(),不是();访问(),才钻();要是他钻了(),就说明我楚国是(),岂有此理?算了,暂且让他进城吧!
支架2:理解第二次“只好”的背后: 楚王琢磨:晏子说了,访问上等国家(),访问下等国家();他最(),所以()。言下之意,不是说我楚国()?!唉唉!寡人一时大意,中了他的圈套。
支架3:理解第三次“只好”的背后: 楚王琢磨:什么“柑橘、枳”;什么“水土不同”,你不就是想说我楚国社会风气()吗?好个伶牙俐齿的晏子,我不得不服你!楚王咬咬牙,只好赔不是,说:()
教学时,聚焦“三次交锋三次‘只好’”,我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反复朗读、仔细揣摩,然后借助教师提供的“支架”用语言表达理解:三次交锋三次“只好”,楚王的无可奈何尽在其中,晏子的能言善辩、家国情怀跃然纸上。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契合了语言训练的开展,学生的言语能力生长显现出看得见的力量。
四、评价导航,促效度
语用背景下的课堂评价立足于语言文字的运用,着力于思维和语言的交互,指向高阶层、高品质的言语实践活动。从“语用”的发生过程来看,一般经历由“表达意图”,到“语言构思”,再到“语言表达”一个完整的“情动而辞发”的过程。这个过程诚如郑板桥画竹那样的,由“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创作经历。因此,“语用”背景下的课堂评价不仅仅关注语言形式层面,更加重视从语用的储备、表达、立意等各个环节进行导航,从而提升小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效度。请看《鞋匠的儿子》教学片段——
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遇到林肯这样的尴尬——比方说,你在大庭广众之下,或者有许多人在场的情况下,遭到别人揭短、批评、误解、羞辱,自己感到十分难堪,十分被动,十分生气„„
生(王同学):今年开学初,班主任老师发动同学们报名参加班长的竞选活动。我在爸爸的鼓励下报名参加,可是在进行竞选演说的那天,有个同学当众揭我的短,说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并不出色,怎么有资格做班长呢。
师(启发式评价):你真用心,你遇到的情况跟林肯当年还真有点相似呢!在那样难堪的情境之下,我们可曾像林肯总统那样,用真情睿智化解自己的尴尬,变被动为主动?
(学生摇头)师(推进式评价):今天我们学习了林肯的讲话艺术,说话的本领应该增强了。假如让时间倒流到发生难堪的那一天的那个场景中,你会如何用有理有情有智慧的话语来化解尴尬呢?大家静心思考,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师巡视,大多数同学写得很好,注意了说话的艺术。然后交流)生(刚才发言的王同学):谢谢某某同学的善意提醒!不错,我目前的学习成绩在班上还不是最优秀的。我会向最优秀的同学学习,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请大家相信:我一定能进步!我还要恳请大家考虑的是,即使我的学习成绩还达不到最好,也丝毫不影响我为大家、为班集体服务啊!因为班干部最重要的标准是,要有一颗真诚为大家服务的心。一个对别人、对集体漠不关心,而成绩领先的人,能做一个称职的班长吗?大家喜欢这样的人做班长吗?
(教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师(追踪式评价):这位同学如果当初这样讲话的话,同学们还会拿他成绩不出色这一点来反对他做班长吗?
(大家摇头)师(延伸式评价):那位当初揭他短的同学听了之后十分感动和后悔,感到难为情,他会对这位同学说些什么呢?
„„
实践证明,在言语实践活动中,老师、同伴或受众的有效评价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语用能力的提升。上述片段中,教师通过启发式评价、推进式评价、追踪式评价、延伸式评价等手段(也可以是生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使王同学的发言有能动的主体感、有明晰的对象感、有明确的目的感、有充实的内容感、有真切的情境感,从而实现其特定的表达需要。
第二篇:小学语文语用背景下的阅读教学
“语用”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以生为本,以写促读
滋泥泉子学校
聂婷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的应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追寻文本材料的语用策略。小学语文的阅读教育一定要符合小学生喜欢的阅读口味,找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且教师还要准确找到和语用相关的教育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多进行头脑风暴等活动,还要不断探讨摸索出一套适合现在农村小学生语用教学的方法。
我校结合自己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朗读、精讲、创设情境三方面探讨了文本的语用策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文本的语用策略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重视阅读中的朗读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做题为根基,重视知识的系统化、完整性,忽略了学生学习朗读文本的积极性,更是忽略了学习方法和享受文本带来的文本美的享受和情感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放手让孩子们花时间去阅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发展思维,在阅读文本的同时不着痕迹的培养其阅读习惯与情趣。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本身就是对字、次词的掌握,对句子结构的认知,对文章章法的理解。并且通过朗读和朗读教学有利于强化情感体验、培养情感,促使感官全面活动从而更好地增强记忆,适宜感悟和体验文本内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精讲多读,多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讨厌的就是老师无休止的讲解、讲解再讲解,就好像妈妈在始终唠叨一样让人反感,一般都起到不好的效果。因此,我在讲解阅读时要求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句和段落,我只做配角相机进行点拨,而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多次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朗读,只接受孩子们理解的内容。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在朗读的过程中阅读题的答案已经跃然纸上,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增加了孩子们的阅读量,累积了好词佳句,为今后的写作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主要的是培养了我们农村孩子自主表达自己想法的意愿,让孩子们敢于说,有东西可说。
三、创设情境,以写促读
“读写结合”的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及其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写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读与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离的两个主体内容,读和写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大量阅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而阅读教学是写作的推手,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与文本相匹配的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也激发了学生动笔写作的冲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打开想象的大门,让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自由的写作,将自己所写的文字与同学、老师、家长等分享,从而提升其写作水平,在写的过程中读,在读的过程中进行二次修改。
阅读是语文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最主要支柱;学生是课堂的灵魂,是一堂好课的最佳表演着。以生为本的阅读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了导演,使课堂精彩纷呈。
第三篇:语用下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语用下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二 实 小 陈 立 风
语文教学必须进入隐藏在语义学层面的词义、句义、段义、篇义之后的“语言使用者”的意图、社会背景、心理状态、言语行为,听话人的解释与交流,以及权力、接触、情感、交谈方式等中。抓住这一点,才能抓住语文教学的关键,不让语文教学留于表面形式。其次,要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明白,语文教学要建构一种由“语言使用者”的意图、社会背景、心理状态、言语行为,听话人的解释与交流,以及权力、接触、情感、交谈方式等共同构筑的可贵的生命状态与精神家园。抓住这一点,才能抓住语文教学的灵魂。
略读是学生独立阅读的有效尝试,个体阅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上教师应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和交流,当然其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适时点拨,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略读课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能力是学生阅读逐步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只要教学得法,措施有力,它的作用并不比精读课文教学小。
五年级上下册课文56篇,其中略读课文28篇;六年级上下册课文49篇,其中略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可见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所占的应有地位。略读课文不等同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方式,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略读课文怎么教?怎么学?教学中,有的忽视对略读课文学习的指导,略读课文成了自读课;有的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完全等同起来;有的局限于让学生回答课文后的一两道题。同时,教学方法的千篇一律也使学生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师要怎样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个人的思考:
一、找着力点
语文学习,重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语言表达方式的习得。抓住了“语用”,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语文教学的奥秘,几乎全在“语言文字运用”六字上。“语用”将成为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
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虽然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 “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该强调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从而真正地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引导学生“略”中求“精”,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
二、融合运用
总是强调略读教学要讲究“简”、“略”,但在阅读方法上并不排斥精读。叶圣陶先生说过:“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略;一半系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就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会随机适应,所以叫做略。” 可见,略读课文的“略”是指教师指导和学生所花的时间,而不是对课文的粗略理解。对于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和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三、迁移学法
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两大误区:一种是教师认为既然是略读课文就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不需要字斟句酌。课堂上,他们让学生随随便便读几次,任由他们天花乱坠地交流,而自己却退让一边,不加指导,不予总结,如“蜻蜓点水”般掠过了事,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而出现“教似不教,读似未读”的无效结果;另一种却因为许多略读课文文质兼美,出于名家之笔,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品析词句、朗读感悟、积累运用、入文熏陶……面面俱到,使精读和略读混为一谈。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
四、略重得当
比如《慈母情深》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略读课文。如何去处理这样的文章,精其所精,略其所略呢?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体会父母之爱。在本篇课文的处理当中,我想借助一个“酸”字,引导学生从而母亲“瘦弱的背影、疲惫的眼神,忙碌的身影、坚定的话语”这个四个层面,寻找作者为何接过母亲的钱会鼻子一酸的原因。通过品悟结合,多重朗读,比较学习的方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样式,在言意结合的过程中,品味慈母深情,感受母慈子孝。且以读代讲,变化反馈的形式,气氛宽松,为学生提供了多听、多辨、多说,博采众长的机会。这样把话语权给学生,情感真正是由学生自己品出来的。所以,我们的略读教学应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我的这堂课结合单元教学重点以及课文的特点,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运用人物描写的一些方法感受慈母情深;重在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母爱的伟大!我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适情、适度,使得课文的感情、学生的感情、教师的感三者达到强烈的共鸣。
五、提高能力
“语用”教学,我们要做些什么?
1.加强汉字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2.多读、多背、多积累,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习惯;
3.以理解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为基础,从读学写;
4.让学生从课堂语言走向生活语言,进行适量的小练笔。
略读课文阅读的要求较之精读课文略低,又少了许多烦琐的头绪,气氛显得轻松自如,这为师生的个性发扬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因而略读课应该是最具特色的语文课。课堂中我们要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的个性在略读课中熠熠生辉。聚焦重点
略中有精,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的教学时间,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要恰当简略,要突出重点,要展现亮点。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取舍,要考虑“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使教学目标更为集中,这就关系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比如《和田的维吾尔》通过让学生找各段中心句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练笔学习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一夜的工作》我在执教本文时,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让学生找重点句写批注,体会作者真情实感。《金色的鱼钩》在教学这一课时抓住“把令你最感动的部分找出来,做好旁注,并有感情地多读几遍”这一点展开教学。整堂课重点突出,紧紧抓住对人物的言行、神态的描写,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既感受了人物品质,又运用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较好地落实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因此在略读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明确这样的教学要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着力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略读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大好时机!
语文课堂必须转型,思想必须解放,教法必须变革。真正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实处,完成语文课堂的转型,就是既关注写什么,又关注怎么写,既教言语内容,又教言语形式,让教学过程得意、得言、得法。
第四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创新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创新
摘要: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已经成了当代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也提出了较高的改革要求,要求教学方式有创新,要求教学理念有创新,要求教学思路要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创新
就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创新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了创新社会将不会前进,将会止步于此。所以任何事都需要跟着时代的发展做出一定的改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育要注重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现代化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具备的最大特质就是有着独特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所以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工作从学生们的思维和实践两方面出发。现代化的教育工作就是培养现代化创新型人才的突破口。显得尤为重要的阶段就是小学期间,因为这个阶段学生们的思维正处于萌发阶段,培养意识方面就显得容易很多。小学生正处于文化知识和思维培养的初级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感情色彩较为丰富,因此小?W语文课程将会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突破口。
接下来我将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改革出现的问题,和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型课堂两方面来谈谈我的见解。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改革出现的问题
1.教学理念不明确展开一系列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要先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求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本。这与以往的教学理念有着明确的区别,原先的教学理念基本上都是从教师出发,以教师为中心,更多的是“填鸭式”教学。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地位往往是被支配者。这样的教学理念就会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并且被动式学习往往会不利于学生们思维的发展。而现在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上为主的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工作,多去激发学生们的潜力,教师在其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建立独立的思维,使他们有一定的思想,逐渐的使他们具备创新型人才。而现在我们们可以看到,很多的教学理念还是存在着诸多的偏差。
2.教学不切合实际在新课改被颁布出来后,学校们都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努力的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工作。小学的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很多教师为了追求创新型课堂,做出了很多的变化。但是,其中也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很多教师为了增强课堂氛围,就展开了各式各样的课堂活动,例如做智力游戏、猜谜语、猜字游戏等等。虽然课堂氛围可以很容易的被调动,但是问题也就来了,导致课堂的“含金量”太低,过多的被没用的环节耽误。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其原因就是很多学校为了落实新课改的教学内容过于急于求成,脱离了实际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对班级没有深刻的了解,展开的教学工作往往是脱离实际的,想必脱离实际的教学工作会使教学工作大打折扣。
3.教学模式跟不上时代在如今这个日异月新的时代,每一天都在变化着。就像上面所说的,每件事如果不加以创新早晚会被社会所淘汰。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已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做出了一定的创新,但还是太少。
从教学内容上说,很多时候还是与时代脱离,并且内容的丰富度也不够。在如今的时代,内容上我们要紧跟时代,不能总是沿用陈旧的教学不放,适当的抛弃一些老套的内容。并且在内容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是过于依赖书本,所以这就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也会使学生们的思维产生定式,很不利于发展学生们的发散思维,所以教师们要适当的引进课外知识来丰富内容。
从教学形式上说,很多教师总是不愿摆脱旧式的教学形式。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背诵方面,很多教师还是在沿用死记硬背的办法。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会使学生记忆不准确,而且也会阻碍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
二、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型课堂
展开教学工作的前提,就是要让教师们对新课改的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所以教师们的培训工作一定要做好。并且重中之重就是要让教师们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理念,有了正确的教学理念之后才会有正确的教学方向,才会有正确的教学目标。
接下来我们就谈一谈具体的方式方法:
1.正视眼前的问题新课改初级阶段,我们总会遇见到大小的问题,但是我们切不可急于求成,我们要在切合实际的前提下,来展开教学工作。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好总结分析工作,有问题我们要及时的进行解决。并且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有一定的创新性,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学生为主的来展开教学工作,最大化的激发学生们的潜力,不断的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步步的具备创新意识。
2.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现代化的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知识和身心素质综合方面的培养。新课改的要求下,要求学生们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们来说是个萌芽的时期,所以这个时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这个阶段我们要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让他们多思考,进一步的去培养学生们的意识感,渐渐的让他们具备创新型思维。
3.培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雨果曾说过“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它是伟大的潜水者”。对于小学这个阶段,最宝贵的就属学生们的想象力。创新意识的养成很多时候都是从他们的想象力开始的,所以很有必要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想象力。
4.注重营造课堂氛围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带动课堂的节奏,很多时候也都够影响学生们的心里状态。在一个较为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们会更加容易接受知识点,并且也更加利于学生们对问题的思考。
三、总结
以上就是我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创新的一些看法。总而言之,教育探索的道路还很长,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出相应的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这个阶段,一定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培养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于登宇.浅谈新课改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师版,2014(26):161.[2]杨彪年.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2):73-74.[3]李坤.小学语文应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3(2):71.[4]翁海红.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2012(6):145.
第五篇:浅议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目的在于希望能够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健康成长。双减一般指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是教育的一个重大创新和进步,双减政策下,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成长,摆脱持续性的,长时间的填鸭式教育。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双减政策给家长,教师和学校都带来更大的压力。本文就双减背景下的负面影响和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教学;负面影响;教学策略
【正文】教育改革带来的双减政策的出现,让整个教育界重新焕发生机,斩去腐朽,重换生机。过去整个教育界大量运用的是题海战术,题海战术意味着需要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沉浸在题海中。但是双减政策的提出打破了这种局势,政策明确提出要为学生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辅导负担。学习负担的减少使学生更加自由的成长,但同时也为家长、教师和学校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要在原本教学目标不变,学生学习时间减少的情况下,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无异于一个大难题。
一、分析双减背景下的负面影响
1.1双减政策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变差
伴随着教育改革前进的脚步,双减政策的到来,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双减政策的目的是为学生减轻学习的压力和负担,这正是学生所需要的。中国教育传统的题海战术让大多数学生闻之色变,在长时间的高压和沉重的作业负担中,学生的健康陆陆续续的出现问题。小学生近视率逐年上涨,由于缺乏体育锻炼,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差,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双减政策为学生提供了暂且放松的空间。但是,学习负担的减轻会让学生在题海中的时间变少,见过的题型变少,学习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甚至会让部分学生产生散漫、敷衍的学习态度,学习压力的减轻并不是没有压力,但是有些学生会产生错误的理解,导致其对于学习的态度不够认真,长此以往,知识漏洞越来越大,在班级内的排名慢慢下滑,学习效果越来越差,甚至追赶不上其他学生前进的步伐。
1.2双减政策为家长、教师、学校带来巨大压力
双减政策带来的是一次教育界的大创新、大变革,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问题。双减政策的施行,让家长、教师、学校都产生了不小的压力:如何在学习时间减少,作业减少,做题量减少的情况下,保证每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才能让学生更高效的学习课堂知识?作业量和学习时间的减少,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与此同时,学生的安全问题成为一个巨大的隐患,家长无时无刻不在担忧。同时,这对学校的管理造成威胁,更加自由的学生拥有更加发散的思维,做事情不考虑后果,但是学校要为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安全问题负责任。教师是压力最大的,需要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课堂的高效。这些问题需要家长、教师、学校互相配合,互相信任,各自作出自己的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
二、探究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1家长、教师、学校三方联合,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欢呼于教育变革创新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双减政策背后的问题和隐患。学生减轻负担的同时,学习量的减少,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在学习时间减少的情况下,学生有了更多的娱乐时间,古人云:玩物丧志。尤其是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对于玩乐的兴趣远大于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长、教师、学校相互配合。相互信任,形成一体化的监督体系,督促学生学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比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的教学中,教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学生在晚上八点之前需要至少会背诵第一首古诗《望天门山》,并由家长检查录下背诵古诗的视频,通过学校要求下载的软件提交作业视频,视频需要学生露出完整的面部,不能只有声音。同时,教师会针对背诵情况与家长进行通话交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背诵情况。对于没有及时完成作业和背诵情况不好的学生,教师会与家长及时沟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背诵目标,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学校的官网也会对背诵情况好的学生进行线上表扬。三方联合,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
2.2教师调整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双减政策的施行,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对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减少学习时间和课后习题量的同时,必须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会。在双减政策下,如何保证课堂的高效性成为一个大难题。教师必须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投入,学习的知识运用更加熟练,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的教学方案往往是影响课堂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教师要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案,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比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的教学时,教师本来计划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个《牛郎织女》的教学影片,但是电子白板打不开了,學生乱作一团,教师急中生智,决定临时改变教学方案,由播放影片变为学生自由讲解,教师提议让学生来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如果学生有说的不对的或者不全的,教师再进行纠正和补充。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的想要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有的学生甚至问不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将其他的故事可不可以。这种教学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对于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避免了教学事故的发生,成功的激发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结束语】双减政策是教育的一个重大创新和进步,双减政策下,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成长,摆脱持续性的,长时间的填鸭式教育。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双减政策给家长,教师和学校都带来更大的压力。有压力就有动力,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学校也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家长也要尽好自己为人父母应尽的责任。家长和教师,学校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监督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更加自由、健康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