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丽的夏夜 二下音乐教案
美丽的夏夜 第30节 教学目标:
听赏《美丽的夏夜》,学唱歌曲《晚风》,敢于表现自我,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能感受到乐曲的基本情绪,并能随乐曲的韵律进行表演和创编。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到三拍子的特点,能用肢体动作表现节拍感。教学重点: 听赏全曲并学会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体验到三拍子的特点,表现节拍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听赏理解歌曲
1、听一听。
听音乐说说你的感受。随音乐动一动。
2、想一想。
想象夏天的夜晚的情境。
3、说一说。
描述歌曲的情绪和对夏夜的感受。
4、画一画。
请同学们画出夜晚画儿睡着了、小鸟不叫了、四周静悄悄的夏夜 景象。
1、听一听。
2、想象。
3、说感受
4、画画。
创设环境,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歌曲。
5、演一演
把你想象到的,小组创编表演。创编动作。
学生自主创编动作,师生共同评价。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评价学生表现。教学反思:
第二篇:二下音乐教案
第一课 天天好心情
教学内容:
1.演唱歌曲《天天好心情》。2.参加集体舞《快乐小舞曲》。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天天好心情》这首歌,表现乐观、积极向上的情趣。
2.能积极参与《快乐小舞曲》的集体舞活动,在创编集体舞的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创编简单的动作,并从中体验创造的愉悦。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说出何时何地遇到什么事情会开心。
二、学唱歌曲
1.播放录音范唱,学生聆听歌曲。2.再次播放录音范唱,学生听一听歌曲唱了什么内容。3.播放录音范唱,学生轻生跟唱。4.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三段歌词的意思。6.学生跟琴用“la”模唱歌曲旋律。7.学生跟琴小声唱歌词。8.学生跟琴放声唱歌词。9.每一组唱一段,共同完成歌曲。
三、创编歌曲 1.分组自由创编。2.各组进行汇报表演。3.各组互相评价,教师点评。4.综合各组展示情况创编表演唱。5.全班同学进行表演唱。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内容:能积极参加集体舞《快乐小舞曲》的创编与表演的活动 一、复习歌曲
全班齐唱歌曲《天天好心情》。
二、集体舞《快乐小舞曲》 1.播放录音范唱,学生聆听歌曲。2.再次播放歌曲,学生跟唱。3.学习舞蹈动作。4.跟音乐做动作。5.学生自由练习。6.分组比赛。7.跟琴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 绿色之歌
教学内容:
1.听赏童声合唱曲《绿色的祖国》。2.听赏《绿色的小兵》。3.歌表演《小树快长高》。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童声合唱曲《绿色的祖国》,能随着清新优美的旋律,感受绿化祖国带来的美。
2.在听赏《绿色的小兵》时,能模仿小兵的样子走步;乐于拿起笔,为荒山添上绿色,初步了解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保护环境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3.能学会演唱《小树快长高》,并能与他人一起合作,边唱边表演。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积极、大胆地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根据自己的理解,富有表情地演唱并配以得体的动作,做到不喊唱。重难点:
1.能够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 2.能结合音乐形象表现歌曲。
一、复习导入:
1.师:下雨了,种子苗苗在说什么呢?(复习歌曲《小雨沙沙》)2.师:树宝宝喝饱了水,长胖了,长高了,长成了一片美丽的小树林。我们一起去交郊游吧!(复习歌曲《郊游》)
3.师:小树林实在太美了,可爱的小动物们都来玩耍。小动物们玩累了,就在树林里休息,和小树成了好朋友,它们高兴地对小树说:“小树小树快长高,去抱那春风去抱那小鸟; 小树小树快长高,去抱那小星星挂在树梢。”
二、学唱歌曲《小树快长高》 1.播放歌曲,学生聆听。2.播放歌曲,学生跟唱。3.学生跟琴模唱。4.学生跟琴小声唱词。
5.引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6.师:有哪些动作能表示小树长高的? 7.学生边唱边做动作。
8.二人一组上台合作表演唱歌曲。9.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10.和自己的伙伴合作,全班边唱边表演歌曲。
三、拓展歌曲
1.启发:我们为什么要让小树长高呢?小树长高以后对我们有何益处呢?
2.学生讨论后回答。3.画一幅关于树的画 4.图画作品展示。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绿色的祖国》,养成认真聆听音乐和观看别人表演的习惯,懂得如何当一名文明、热情的小观众。2.听赏《绿色的小兵》,并模仿走路的样子。
一、复习歌曲
全班同学齐唱歌曲《小树快长高》。
二、听赏童声合唱《绿色的祖国》 1.播放录音,学生初听全曲。2.说说听了乐曲仿佛看到了什么? 3.复听全曲,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三、听赏《绿色的小兵》
1.出示图片(荒凉的山坡,没有树木,唯一的一条河也是乌黑的),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2.播放录音,学生初听全曲。3.复听全曲。4.为课本上所画的荒山添上绿色。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 阿里里
教学内容: 听赏乐曲《阿细跳月》 节奏接龙游戏《彝家娃娃真快乐》 3 演唱歌曲《阿里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
2.学会聆听民族合奏《阿细跳月》时,感受云南彝族人们欢歌竞舞的热闹情境,并能随着音乐自主、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3.在《彝家娃娃真快乐》的节奏接龙游戏中,体验与他人合作表演的乐趣。
4.喜欢参与上述音乐活动,能感受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少数民族生活片段,学生观看。2.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二、学唱歌曲《阿里里》 1.播放录音,学生初听歌曲。2.你听到了哪些歌词? 3.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4.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唱歌曲。5.学生跟琴模唱歌曲。6.学生跟琴小声唱歌词。7.学生跟琴放声唱歌词。8.学生练习拍节奏。9.学生边拍边唱歌曲。
10. 请一名同学领唱,其他同学合唱,并拍节奏。
二、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内容:1.能认真听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并随乐参与表演活动。
2.参与节奏接龙游戏《彝家娃娃真快乐》,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一、复习歌曲
全班边拍节奏边唱歌曲《阿里里》。
二、听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1.播放音乐,学生整体聆听。
2.师:听到音乐你最想做什么事情?为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音乐情绪。4.播放音乐主题,学生聆听。5.师生合作接龙唱主题音乐。6.师示范在唱到5 2 1的位置动起来。
7.学生讨论唱到5 2 1的位置还可以用什么形式动起来,并练习。8.分组请学生上台表演自己设计的动作,其他同学和老师接龙演唱。9.师生接龙唱音乐主题,在5 2 1的位置动起来。
三、表现乐曲 1.学习基本动作。
2.播放音乐主题,师生尽情歌舞
第四课 春天来了
教学内容:
1.演唱歌曲《春天来了》。2.听赏管弦乐《春天悄悄来临》。3.唱一唱视唱曲《布谷》。教学目标:
1.在听赏《春天悄悄来临》时,能想象并表达乐曲表现的基本情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体验快乐。
2.能用比较和谐的声音与同学合唱《布谷》,在唱第一、二、四、九、十、十二小节时能边唱歌谱,边做相应的手势。3.能学会演唱歌曲《春天来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布谷鸟的图片,问: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课上来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名字叫“布谷鸟”,它想和大家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不过,它有一个要求:只和能回答出问题的同学交朋友。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布谷鸟是怎样叫的吗?你们知道当布谷鸟叫起来使,表示什么吗?
4、师:布谷鸟来了,春天来了,可是春天究竟在哪里呢?今天,让我们跟着布谷鸟的歌声一起去找找春天吧!
二、听赏《春天来了》 1.播放音乐,学生初听歌曲。2.说说听后的感受。
3.再次播放,学生边听边想象美丽的春天。4.播放音乐主题,学生认真聆听。5.学生随琴模唱音乐主题。6.播放音乐,学生可以自由舞蹈。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二、学习歌曲《春天来了》 1.播放录音范唱,学生聆听歌曲。2.听了春天的歌曲,你想到了哪些景物? 3.再次播放歌曲,学生轻声跟唱。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5.随琴声模唱歌曲旋律。6.分句学唱歌词。7.学生完整唱歌词。8.男女比赛唱,看谁唱得好。
三、创编歌曲
1.学生分组自由创编。
2.分组进行表演,汇报创编结果。3.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五课 小企鹅
教学内容:
1.歌表演《小企鹅》。
2.音乐游戏《南极电波传北京》。教学目标
1.了解南极的气候与景色,愿意和小企鹅交朋友,能充满情趣地演唱歌曲《小企鹅》,并能即兴地、自由地进行歌表演,将小企鹅可爱的形象表现出来。
2.能积极参与“传电波”的节奏游戏活动,能听辩并模击和拍击出“X”和“XX”组合的节奏。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1.学会演唱歌曲《小企鹅》,并进行歌表演。
2.体验小企鹅威风的神态以及热情好客、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
重难点:1.指导学生流畅地演唱歌曲。2.充分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孩子都能大胆的尝试、积极的投入表演,而且想方设法表现的与众不同。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为同学们邀请了一群可爱的朋友来做客,你们猜猜它是谁?(学生回答)
2.播放小企鹅的影音片段,学生观看。
二、发声练习
1.师:看了影片,你知道小企鹅是怎么打招呼的吗?
2.学生模仿小企鹅的声音用歌声互相打招呼。(歌曲的其中一乐句,先随琴学唱,再分组互相打招呼。)
三、学唱歌曲《小企鹅》
1.播放录音范唱,学生聆听后回答问题:小企鹅长什么样?外貌有什么特征?它们的家在哪里? 2.有节奏地朗读歌词。3.学生跟音乐跟唱歌曲。4.重点练习歌曲中的难点节奏。5.随琴唱歌词。
四、歌表演
1.请学生自己设计动作。2.分组表演,互相评价。3.老师带领学生表演。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内容:
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南极电波传桂林”的节奏游戏活动中,并能听辩、模击和拍击出“X”和“XX”组合的节奏。
一、复习歌曲《小企鹅》 全班同学进行歌表演。
二、节奏游戏《南极电波传桂林》 1.听南极小企鹅发来的电波节奏。
2.学生模击电波节奏,并想象电报内容说出来。3.提出游戏要求: ①以组为单位人人参加电报传送工作。②比一比哪组传得又快又轻又准。4.分组传电波开展比赛 5.评比传送结果
6.检查各组传送电报的结果,评出最佳传电波小组 7.全体学生跟老师模击电波节奏。
8.每组派一名同学拍击电波的节奏,并解释电波的内容向企鹅说出最想表答的一句话。
三、课堂小结
第六课 大鹿
教学内容:
1.能学会演唱歌曲《大鹿》。
2.能根据音乐戏剧表演的要求,分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中自信地担任一个角色。
教学重点:1.在表演中能主动与其他同学协作,体验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我将带同学们到大森林里,那里有许多小动物:小鸡、大鹿、白兔、灰熊、山羊„„当然还有凶狠的大灰狼。2.教师以故事的方式介绍大鹿:大鹿是个品德高尚的动物,有一天„„
3.点出课题,引出歌名。
二、学唱歌曲《大鹿》 1.播放录音范唱,学生初步聆听。2.师:听了歌曲,你觉得大鹿勇敢吗? 3.再次播放范唱,学生跟唱。
4.学生随琴分句唱歌词,注意唱准难点句子。5.学生随琴完整演唱。
6.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创作动作。
三、戏剧表演的准备
1.师:这个故事那么有趣,如果编排成音乐剧让同学们一起来表演一定更加精彩。„„ 2.共同制作道具。3.分析剧情。4.分析角色。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全班同学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大鹿》
二、进行音乐剧的表演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角色:大鹿、白兔、大灰狼、房子、树木„„
2.学生自己设计台词。3.进行表演,教师念旁白。4.点评。
三、课堂小结
第七课 叮叮咚
教学内容:
1唱歌《布娃娃弹琴》 认识和学习演奏铝板琴。制作和试奏玻璃琴杯。教学目标
1认识和学习演奏铝板琴,并能熟练的奏出do re mi fa sol 五个音。
1、能自己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制造玻璃琴杯,积极参与试奏,并能奏出自己喜欢的较简单的歌曲。
2、能学会演唱《布娃娃弹琴》,并能用铝板琴 或玻璃琴杯为歌曲伴奏。
3、在声音表现这一环节,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勇于创新,进行探索与创新活动,发展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教学重点
1、能学会演唱《布娃娃弹琴》,并能用铝板琴或玻璃琴杯为歌曲伴奏
2、声音表现这一环节,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勇于创新,进行探索与创新活动,发展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教学难点
在声音表现这一环节,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勇于创新,进行探索与创新活动,发展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
音响、碰铃、沙锤、易拉罐或塑料瓶一个玻璃杯或瓷杯七个、铁勺或瓷勺两个、木块一个、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伴着快乐的音乐,老师、学生手牵手跑跳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引导探索 师:小朋友们,今天你们都带来了什么呢?让我参观一下,好吗?(老师饶有兴趣的参观孩子们自带的各种物品)
师: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先听一听木块的声音——师生敲听。再来听听玻璃瓶或瓷杯的声音——师生敲听。这两种物品敲出的声音相同吗?你比较喜欢听哪一种声音呢?为什么?
师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品敲击出来的声音各不相同,在我们音乐课中经常使用的打击乐器也是一样,演奏出来的音色各有特色。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自己动手自制打击乐器,大家说好吗?(板书课题:做一做)
首先我们来认识铝板琴,简要介绍铝板琴的构造、音色、用法等。听赏 《布娃娃弹琴》,教师引导学生边看边唱边律动。
一、演练实践 1 听一听,想一想
教师把装着不同的水量的玻璃杯拿出来,请学生敲一敲,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 敲一敲,想一想
添水实验,反复敲击,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水越多,声音越低,水越少,声音越高 3 教师范奏 4 学生试奏 全班一起演奏并视唱 1|2 2|3 3|4-|5 5|6 6|7 7|1-| 1 1|7 7|6 6|5-|4 4|3 3|2 2|1-|| 6演奏《小星星》 全班演奏 个别演奏 四 下课
学生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过程: 一 律动进教室
第二课时 二 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白龙 马|蹄朝 西|马蹄 得得|跑得 快| 小黄 莺|爱唱 歌|歌声 赛过|百灵 鸟| 小青 蛙|顶呱 呱|是个 捕虫的|小能水里 游|岸上 跑|高兴 就唱|噶嘎
二、接触乐器,熟悉音色 1、你的乐器为谁伴奏最合适 2、比一比,谁的伴奏最棒 舞板------鸭子 双响筒------马 蛙鸣筒------青蛙 碰铃------黄莺
3、用手上的乐器结合儿歌,边敲边说 4、看图谱,敲乐器
三、自选乐器,再现情节
手| 嘎|| 1、听音看图
2、用语言描绘天气的变化过程 3、用乐器表现天气的变化情景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讨论、选择乐器,编配声响 各组展示,表现天气变化的过程 教师指导
小雨------雨渐大-----打雷-----闪电-----雨渐小-----云开日出 沙球轻轻的摇--------渐强-------击鼓--------打拨--------沙球渐弱------碰铃------三角铁
鼓励学生不同的方式表现这一情节,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以奖励。五、拓展空间 自由创编 你能用乐器讲出更精彩的故事吗 分小组创编 分组展示
四、自我评价,总结下课.
第三篇:凤阳花鼓 二下音乐教案
凤阳花鼓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地图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给以组为单位为《凤阳花鼓》旋律进行加花,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歌曲中歌词的改编以及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
2、为旋律进行加花。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播放下列两首乐曲)
1、教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进教室的时候听到的民歌它们的名字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
二、新知
2、教师: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下面大家就来听听这首旧时的《凤阳花鼓》。听听它在诉说什么?
3、音乐起: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教师:老师给你们一个调色盘你们会用什么颜色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学生讨论1分钟,请个别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灰色可以代表心情很悲伤,黑色可以代表当时社会很黑暗,棕黄、土黄表示环境很萧条等等……
4、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的变化。凤阳花鼓成了人们自娱自乐的工具,凡遇到喜事,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的表演一番。它的形式也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还走出国门,到国外表演,获得外国友人的赞誉。
(1)教师让学生用颜色来显示凤阳的变化。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2)教师与学生为凤阳今天的变化用歌声表达(在原来的曲谱的基础上改歌词)
5、下面我们就怀着喜悦的心情唱唱这首新《凤阳花鼓》(1)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的琴唱歌谱。
(2)好,同学们听了也唱了,先想想看,我们用什么方式表现前奏和间奏锣鼓点的特征(学生说了以后)现在我们在前奏和过门的时候有手拍节奏,歌唱的旋律用“La”音哼唱全曲。
6、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邀请几名学生到台上拿自己喜欢的乐器,每个人依次向大家简单介绍并演示自己手上乐器的演奏方法。
(2)请这几位同学演奏自己介绍的打击乐器,下面的同学演唱旋律并且用拍手、跺脚等方式共同来伴奏。老师要求同学们打出来的节奏要适合歌曲的节奏进行就可以了。
7、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边唱歌边用选用打击乐器来给歌曲伴奏。
教师:大家表演得真不错,我们课本上还有一首《凤阳花鼓》,旋律比较简单,我们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己去学一下。
教学反思:
第四篇:美丽的夏夜
美丽的夏夜
我喜欢美丽的夏夜,它会给我无限的遐想,让我陶醉其中,它更会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
夏夜,我们全家去中洲公园散步,夏天的夜晚和白天截然不同。走过浮桥,迎面吹来的江风很凉爽,站在浮桥上仰望晴朗的夜空。数不清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又像无数淘气又可爱的眼睛仿佛在看着我们。星星太调皮了,好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忽隐忽现,东躲西藏,弄得我眼花缭乱。
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像一个害羞的姑娘,羞答答地从云朵里伸出了头,偷偷地向外张望,直到发现没什么动静,才一扭身,让自己完全出现在天空中。月亮变得皎洁明亮,就像一个白玉盘,美丽极了。再仔细看,隐隐约约还可以看出,月亮上有灰点,我想那一定是嫦娥仙子的月宫吧。再看此时的江面,银光闪闪,多么像一群精灵在舞蹈。
忽然我发现草丛中有什么东西,在一闪一闪的,我轻轻地扒开绿草,惊奇的发现了萤火虫,我悄悄地靠近它,双手一合,萤火虫已经在我的手心里,我慢慢地张开手,机灵的萤火虫快速地逃离了我的手掌,努力向高处飞了。
啊,多么迷人的夏夜。
第五篇:黄鼠狼拜年 二下音乐教案
黄鼠狼拜年 第21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黄鼠狼拜年》了解湖南花鼓戏以及湖南的过年风俗。2.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黄鼠狼拜年》,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3.积极参与编创活动,用打击乐表现过年的气氛。
4.通过学唱歌曲《黄鼠狼拜年》,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烈氛围,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
教学重点 :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黄鼠狼拜年》。教学难点:唱出湖南花鼓调的风格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先来听一首戏曲!播放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
提问:曲子熟悉吗? 简介花鼓戏。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的一首湖南花鼓戏《黄鼠狼拜年》!
二、初步感受
1.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一遍《黄鼠狼拜年》,感受一下具有湖南花鼓调风格的歌曲。播放歌曲《黄鼠狼拜年》!
2.听完这首歌曲,你们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生:欢快 热烈……
3.请同学们再聆听一遍,歌曲中他们是怎样庆祝新年的? 生:耍狮子灯 舞龙灯
4.简介湖南的过年风俗。(出示图片)
湖南人拜年,除了舞龙灯、狮子,还看龙灯、放鞭炮、唱花鼓戏等。大年三十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红灯笼高挂,晚上点亮灯笼,整宿不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5.再次聆听歌曲《黄鼠狼拜年》来感受湖南人民过年时欢快热烈的气氛.。
三、学习歌曲 1.师范唱歌曲。
2.聆听范唱,学生轻轻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3.学生跟琴用"嗯”哼唱歌曲。4.跟录音小声哼唱歌词。
5.学生唱不好的地方老师予以纠正。
6.跟琴完整的演唱,要表达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珍惜之情。
四、创编活动 1.分组表演歌曲
2.请学生用自己的的手按歌曲的节奏拍桌子表示锣鼓声来表现歌 曲欢快热烈的气氛,看哪一组表现得最好,给与鼓励!3.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4.分成三组:第一组领唱前两句,第二组唱第三句,第三组唱四、五两句。
五、拓展,聆听有关过新年的歌曲!《过新年》《龙咚锵》 《新年好》英文版等
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