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心亭看雪》教学案例
问世上,痴人几多?
——《湖心亭看雪》教学案例
[教学设想] 世上多的是追求眼前利益的人,多的是圆滑之辈,多的是戴着面具而活的人。于是那些活得真率的、性情的,到是成了人们眼中的“痴人傻子”。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痴人的心中吧,感受他充满个性品质高洁的一生。作为“绝代散文家”的张岱,其散文言简意赅,意境悠远,嚼劲十足,需细细品位。回家预习:疏通文句,提出疑难。课前教师按难易程度整理问题。
[教学设计] 四大板块
1.解决预习时遇到的疑难字词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复习巩固字词 知人论世,合作探究本文主题 你我畅谈痴人
[教学实录] 一:1由学生提出疏通文句中碰到的疑难,一起讨论解决。(该文简短,语言易懂,学生主要就“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有翻译难度,5分钟完成)介绍作者生平
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其作品取材广泛,笔力高致,有“文中乌获”、“后来斗杓”之称。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hào):精舍,好娈(lúan)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d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幻梦。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披发入山,马戒马戒为野人“。所存者,破麻碎几(jī),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回忆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国破家亡,避迹山居后写《陶庵梦忆》,追忆往昔生活。请一学生翻译这段文字(略)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他追忆去湖心亭看雪一事。
二理解文章内容(出示学生就内容理解提出的问题)
1我为何要独自去看雪?(学生答性爱山水、生性高雅,或个性与众不同,或心情烦闷,言之成理即可)(以上回答必须以文本为回答根据)
2金陵人为何拉我喝酒?(引导学生体会彼此志同道合,复习“焉得更、大、余”)
3“强饮三大白”中“强“字解释为“痛快”还是“勉强”好,说出理由?(从字里行间分析作者遇知音的喜悦心情)
师:刚刚我们对金陵人的语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神态(“大
喜”),动作(“拉余同饮”)中分析可以体会他心中的喜悦之情。那么“我”的心情呢?从何处看出来?
生1:也很高兴。从“强饮三大杯”可以看出。
生2:有见到知音般的喜悦。从“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中可以看出。因为作者是个性格较孤僻的人,一般不会随便跟陌生人说话。
生3:“拉余同饮”的“拉”字看出金陵人对我的态度很随意,侧面反映我是愉悦的。
师:那么“强”字作何解释?
生(异口同声):痛快
4从中你感受到作者哪些东西?(与众不同的个性,生性高雅,内心孤独,知音难求)
三合作探究:进一步体会作者与众不同的个性与内心的孤寂。(小组合作)1“独往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矛盾吗?
2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生1:不矛盾,作者认为舟子不是与自己一类人。同样去看雪,舟子不能体会其中乐趣。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看出。师:请大家翻译一下。生(齐答):不要说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师(含笑点头):还有不同看法吗?
生2:我认为作者是个大才子,看不起舟子这样的凡夫俗子。所以写成“独往看雪”表明他的孤傲。
作者究竟是因为舟子无法理解自己而等同于独自看雪呢,还是因心中看不起舟子而等同他不存在呢?我们看一段材料:
张岱是第一个自觉致力于用散文表现普通人生活的人.,他对普通人,对妇女,或者地位低下者人格的尊重,敢于并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热爱生活的优点,智慧上的闪光点或人格中的夺目处。其史书《石匮传》中有多章为普通人立传。
生3:我觉得这个独字可以理解为:一是作者在奇寒的天气去看雪标明自己与众不同,二是反映自己内心一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
师:在不同的情境中,“独”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点击幻灯片)“独”丰富的语境义
晏殊的“独立高楼,望尽天涯路”
超脱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闲适 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
隐逸 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
惆怅 杜甫的“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凉 本文中“独”字有什么含义? 生4:孤独、与世独立 生5:独来独往
2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师:谁来解释这句话?
生:不要说您痴,还有比您更痴 的人 师:舟子说我“痴”是什么意思?
生1::舟子认为“我”很傻,这么冷的天不睡觉,而大清早去看雪。师:那么作者认为自己是傻子吗?? 生(笑):不会
师:作者国破家亡,避迹山居写《陶庵梦忆》离游湖看雪已隔14年,作者把舟子的话放在结尾有何用意?
生:(沉默)
师:我们一起来看作者的生平事迹:
少为纨绔子弟,但他对普通人,对妇女,或者和地位低下者人格的尊重,敢于并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热爱生活的优点,智慧上的闪光点。这种思想在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有着鲜明的个性。
人无可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庇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在张岱的朋友圈中有着各种奇庇异癖,皆因他们真情专性,率性而行被别人目为怪人。
是第一个自觉致力于用散文事表现普通人生活的人.早年便才出名,二十余岁中秀才,但乡试屡屡失败,原因是他读《四书》,是坚决不读“朱注”的。认为“朱注”严重限制了人思想的自由。而朱熹的《四书集注》正是官方钦定的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宁不在仕,亦坚持自己的主张。
他虽然忠于大明,但作为一个理性主义者,对皇帝并非一味崇拜,有时批评还较激烈。如在《陶》词中“风阳朱,小家子气”的嘲弄。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披发入山,马戒马戒为野人“ 师:你怎么看待作者的一生? 生2:太傻了,是个怪人。师:傻在哪里?
生2:我觉得他可以考上了再不看《四书集注》。毕竟落榜会影响他的前途。比如说我觉得老是做练习也未必能真提高我的学习能力,但为了中考,我还是会去做很多习题。
师:如果少年张岱在今天学习的化,你认为他会参加中考吗?
生3:不会的。如果张岱这样做就不是张岱了,对他来说坚持原则、坚持自我比前途更重要。
生:我认为他会去参加中考的,像我们这个年纪总是听父母的,张岱的祖父辈都是科举出仕的,肯定要让他参加科举。
师:你刚刚说到我们这个年纪,你认为什么时候可以决定自己的大事? 生:成年了。
师:当一个人成熟了,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决定自己选择怎样的人生。
生5:张岱选择独立思考、坚持自我。师:具体谈谈。
生:不读《四书集注》,是因为他认为“朱注”严重限制了人思想的自由,多有独立思想啊?他对普通人,对妇女,地位低下者人格非常尊重,是第一个自觉致力于用散文事表现普通人生活的人,显示了他民主平等的思想
师:民主、自由、平等,这是我们追求的东西。张岱在思想束缚严重的封建社会能有自己的独立追求,非常难得。
生3:“风阳朱,小家子气”,连皇帝都敢批评,没有半点奴才气,真是独立。师:他其实傻不傻?
生:不傻,他只不过把自由品质看得高于功名利禄,而我们凡夫俗子把利益看得更重,自然难以理解他的行为。教师(带头鼓掌)
生4:他的一生在普通人眼里是傻子的一生,其实是活的最有品格最有思想的一生。
师:我用一组词::与世独立,特立独行,你还想到什么词? 生5:坚持个性。生6:与众不同。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一生,哪个字好? 生4:独 生7:痴
师:哪个字好?
生7:不仅包含了作者因为特立独行的一生而不被人理解的一生,而且还道出了作者痴情于自己的行为。,师:这个“痴”字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高度概括。生(表示认可)四:你我畅谈痴人
教师:这正是他比我们可贵的地方,比我们清醒的地方。“真是世人皆醉独他醒”啊。清醒者总是痛苦的。比如说屈原。(曾向学生单独讲过屈原,这里不再展开)
生似有悟。
生1:我觉得周敦颐也是痴人,虽然他做官,却不同流合污,保持个人品质的高洁。
生2:诗豪刘禹锡也是痴人,身居陋室还苦中作乐。
生3:苏东坡一生官场沉浮,是因为他不盲从于任何一派。(向学生介绍过苏东坡一生)
在生活中,你见过“痴人”吗?
生:我爷爷很爱读书,他今年快80岁了,早晨起来第一件事便是读书做笔记。我妈妈 笑他是不是还要去考大学。
师:爷爷是书痴。
生:我看过一个报道,说有个富人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捐了出去,过很贫困的生活,妻子儿女都不理解他。
师;确实是个痴人。他痴心追求的是什么? 生:帮助不幸的人 ……
师:在我小时候就见过一个怪人。他是我的邻居,手残废,脾气古怪,终生未婚,不与人来往。有一年夏天,已是深夜了,我因睡不着惊讶地听到如怨如诉的胡声。我寻琴声而去,居然是他,拉得很投入,没有发现我。后来听奶奶说他痴情于音乐。
生:原是个琴痴。
小结:为“痴”下定义。痴是--------,不是-----------。
生1:痴是坚持自我,但不是自私自利,而是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与人格。
生2:痴是痴情于艺术真理,不追逐功名利禄。
生3:痴是真情率性,不是不懂所谓的为人处世之道。五回家作业
1谈谈文章中你喜爱的地方,并说出理由。(可以是写法,某个句子)学生 作业反馈:
①描写雪景中的白描手法,体会“痕、点、芥、粒“量词精确用法。②奇遇这一节中 互文用法的妙处。
③情景交融处(雪与内心淡淡的忧伤之情,酒沸与知音相遇时内心的热气)
[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作者痴为,逐步深入理解作者让普通人难以理解的至情率性的行为。理解张岱,理解所有的痴人,并抱以深深的敬意。
[专家点评]该教学课例,紧扣新概念,课堂注重了“生本”、“生成”,教学设计新颖独到,拓开一笔,抓住对“痴人”的理解加以深化,通过相关资料,结合学生体验,深刻解读了作者的“痴 ”,显得丰厚大气。(翟海燕)
第二篇:《湖心亭看雪》优秀教学案例
语文课堂教学优秀案例: 《湖心亭看雪》
——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山东省诸城市林家村初中赵延勤 [指导思想] 《湖心亭看雪》教学案例,以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关于目标教学理论和“三步四环节”教学法为指导,从课文内容入手,围绕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进行阅读指导,它与主题语文学习密切联系,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它意在“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也体现了“温故而知新”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教师寄语]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4.背诵课文。能力目标:
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情感目标: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创新目标:练习写白描片段和游记。[教学内容]
1、理解“毳衣”“雾凇”“沆砀”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意思,学习通假字、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
4、学习白描的手法及写景与叙事、抒情于一体的写作特色;
5、处理课后研讨和练习题。[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与反思]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滋润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洁白、热烈、静穆、自由。啊,下雪,真好!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已经过去好几天了,我们在对大雪的期盼中迎来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多媒体演示“西湖雪景”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演示教学目标并指名朗读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4.背诵课文。能力目标:
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情感目标: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创新目标:练习写白描片段和游记。
[反思]:通过展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创新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会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激发怎样的情感?培养哪些方面的创新能力?使本课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克服“盲目学习”和“随意学习”;做到“胸有成竹”“推陈出新”,克服“无的放矢”“学无所用”。
二、[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课件演示)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反思]:通过资料连接使学生对文学常识,包括作者、作品、时代背景,有所了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对学习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会大有裨益。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嘛!
三、[温故知新] 演示课件“西湖荷花图”“湖上杨柳图”“雨后西湖图”“江上垂钓图”分别引导学生联想主题语文中学到的写荷花,咏西湖,咏杨柳,咏雪的诗句。然后放映让学生朗读。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反思]: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通过温习主题语文中学到的上述诗句,使学生对湖上四季美景有所了解,让学生感受西湖的美。使学生产生“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感觉。为学习新课文奠定了基础。做到“胸有成竹”,克服“无米之炊”,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四、【课文朗读】
演示课件:配乐朗读课文
1听读;2跟读;3指名读;4齐读。
【反思】通过范读、跟读、感情朗读、齐读等,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语义,读出情感。正所谓“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五、[自主学习]
1、学生对照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并把有疑惑的地方做上标记。
2、把自己的自学成果在小组内展示交流,并讨论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自测自学合作的成果。演示课件交流: A给括号的字正音(更)定(毳)衣 雾(凇)(沆砀)(喃喃)
gēng cuì
sōng
hàngdàng nán
B解释划线的词语: 是日更定 人鸟声俱绝 拥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上下一白 焉得更有此人 强饮三大白 客此 舟子
这初更以后晚八点 消失,没有 鸟兽的细毛 冰花一片弥漫 全 哪能还 痛饮酒杯 在此地客居 船夫
【反思】通过自主学习与交流,使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与交流,既培养了自学能力,又对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我的课堂我参与,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六、[合作探究] 第一步:品读冰雪(演示课件)图A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图B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上影子,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位而已。
师:同学们,A图中的两段文字有什么区别? 生:第一段多出了三个“与”字。师:这三个“与”字可以省略吗? 生:不可以省略。师:为什么不能省略?
生:因为大雪过后,天空是白的,云层是白的,水也是白的。上下全是白的。师:既然全是白的,那么,能分辨出来哪是天空,哪是云层,哪是湖面吗? 生:不好分辨。师:也就是说,天空、云层、湖面形成一个整体,天地合一了?所以不能省略三个“与”字。能从这句景物描写的美句中,读出作者的心情吗?用“因为„„所以„„”的格式回答。生1:因为寒冷,所以悲凉; 生2:因为大雪,所以孤独;
生3:因为天地之大,所以显得人格外渺小。
师:雪后的湖上景色如此美丽,难怪作者要在大雪三日后,独自一人到湖上来看雪。说明作者喜爱什么?
生1:喜爱雪后的西湖美景; 生2:热爱大自然;
生3:作者孤芳自赏,自我清高;
生4:作者不随流俗,不与人同流合污。
图B中运用了作者运用了4个数量词,能不能替换一下,为什么?每人说一个词。生1:不能替换。因为“一痕”,说明雪后的长堤依稀可见,隐隐约约,恍恍惚惚,似有若无;而一道没有这种效果。
生2:不能替换。因为“一点”说明远处看湖心亭很小,尤其是和皑皑的白雪世界相比,显得十分渺小。
生3:不能替换。因为“一芥”说明舟小。
生4:不能替换。因为“两三粒”说明了数量和人的渺小。师:啊!“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既说明了明暗,又说明了长短、形态、大小、数量、动静。能对比一下这几个词所指景物的大小吗? 生:所指景物“一痕”大于“一点,”“一点”大于“一芥”,“一芥”大于“两三粒”。师:人与大自然相比那简直是“太仓米”。这使我想起一句诗“寄蜉蝣于天地,沧海之一粟。” 生:人与昆虫一样,实在太渺小了,简直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师:理解的很好。可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有什么言外之意吗? 生1:作者为人的渺小而伤感。生2:作者为此而孤独忧愁。
生3:作者有远离他人,远离世俗的感觉。生4:作者清高孤傲,以为大自然中为我独尊。
师:这段文字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呢?这种写作手法有什么特征呢? 演示图片C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手法用于写人的范例:(抽象、概括)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思》马致远
B、“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中的祥林嫂
师:从表达方式来看,图A、B中的两段文字是什么? 生:描写。也就是写景。师:作者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生1:衬托作者的心情。生2:借景抒情。师:对!作者在文中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或借景抒情,或借事抒情,或借物抒情,或直抒胸臆。第二步:品读情怀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感悟: 演示图片D 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一个人,登台长吟: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个人,登高作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个人,寒江钓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三步:品读情感
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诗句的感悟: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高山流水有知音,人生能有几回同。5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
[反思]:俗话说“划船要靠浆,打鱼要靠网”品读要掌握其方法和要领。要“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品读训练合作探究,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品读的要领和技巧。“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知识积累得多了,方法掌握在手,分析和写作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像北宋著名梅尧臣一样落笔成诗,出口成章。
七、比较阅读: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赏析二文写作手法上的不同?(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2、二文表达感情上的不同?(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反思]:《孟子》说过“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和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思考。正如日本创造学家角比嘉佑典说的“我们应学会从各个角度看问题,一样的东西,从坐着、站着、蹲着、站在凳子上等各个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就会看到不同的样子。”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克服思维定势,打破常规思考问题。
八、盘点收获
九、【训练提升】 演示图片
运用白描手法写一段话:可以写人,也可以写景。收集有关“西湖”“冬雪”的诗歌。背诵和默写课文。
[反思]人们常说:“学而不化非学也。”通过练笔和搜集资料,使学生发现了自己的成功之处,找出了存在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同时,也体现了榜样的示范作用,从而,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语言表达能力,习作水平和创新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十、演示课件
请听歌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布置作业:我也去旅游,回来写一篇游记。附件: 姓名
赵延勤
所在单位
山东省诸城市林家村初中
职务
教师
执教年级 八年级
联系电话
***
课例内容
《湖心亭看雪》
电子邮箱
wdczzyq@163.com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通讯地址
山东省诸城市林家村初中
第三篇:《湖心亭看雪》案例分析
《湖心亭看雪》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的主题及依据】
主题:如何提高文言阅读和理解能力 依据:
1、突出新课标对文言文及文学作品的要求。
2、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的现代教育理念。
3、文言文与现代文是形不同,但质同,所以加强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与提高也是双效工程。
【各环节设计意图及依据】
1、本学期我们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为目标,经过上半学期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与引领,学生有了初步的阅读思路与方法上的领悟,但仍是当前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故此我们以期通过文言文的教学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更快的提升。
2、《湖心亭看雪》一文虽短小,但语言简洁,文质兼美,写法多样,情感丰富,实为一篇难得的引导学生学习的佳作。由此制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研读课文,感受西湖雪景之美,体会作者情感。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探究,学习景物描写及白描的写作手法,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学生能够树立欣赏美、感受美的情怀。
3、任何一篇文章都要以文本为基础,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悟情悟法。本文是一篇小品散文,重在写景,意在抒情。故此重点确定为: ①感受西湖雪景之美。②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4、本文意在抒情,而抒情主人公却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清高孤傲,心念故国。大有谪官柳宗元孤独抑郁,李后主亡国之思,陶渊明的消极避世,其感情是复杂而微妙的。所以难点定在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5、本次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浅近文言文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故教学方法定为:以学生合作探究,师生交流,谈话生成。
6、教学过程的设计本着新课改理论和学生的学情。具体如下: ①课前检测:温故而知新,夯实基础,利于下面教学的展开。
②导入新课:以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导入创设了古典文言情境,渲染了学习情氛围,相同地点,不同的时节,相似的美景对比切入。③研读赏析:
文章分二层:赏雪和奇遇
第一,你从第一层获得哪些信息? 第二,赏雪之前的环境有何特点?
这两步从整体感知符合认知思维,学生既可体会结构之法,开头之法,感受作者感情;而且捕捉了“十二月”“大雪深数尺”“人鸟声俱绝”这样关键词句,感受语言的精炼丰富,意境的深远,从不同感官体会。并联想和积累了相同意境的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第三,作者看的雪景是怎样的?请从你的角度结合文章词句阐述?
这一步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进行的个性化探究性阅读,多角度理解,合作与交流意识与能力的训练,从文句入手揣摩领悟优秀的行文写景的方法。
①美在写景有序。②美在方法恰当。白描手法运用出神入化。③美在语言精当。介词短语恰
如其分,数词运用精炼,量词用得准确。
第四:一切景语皆情语,赏雪的同时可见作者怎样的感情?
此步学生搜索词句,深入品析,从“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更定拿小舟独往看雪”体会出作者对雪的喜爱、闲情雅趣及孤独之情。
第五:我认为作者并不孤独,因为他有着美好的奇遇,你认为奇在哪儿?结合具体词句说明,从中渗透出作者怎样的感情?那么结合全文思考你怎样理解作者的“独”? 奇在:他乡遇知音(不能说成是故知);喜悦,兴奋;从“强饮三大白”可见,“强”为神情,“饮“为动作,却可见其心理。另外,“见余大喜”是惊喜,惊叹,表面写的是金陵人,实则写自己,这是背面敷粉,反客为主的写法,不发一字,尽得风流。也奇在醉情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自然)。从全文看,一方面与作者同来的人与自己常识不、修养、志趣、个性等均不同;另一方面作者还存有幽深的故国之思。从开头时间交代“崇祯五年十二月”与尾“金陵人,客此。”可知。明亡后始终消极避世的情调(极时点拨批判吸收)
第六,真是复杂而微妙的感情啊!难怪舟都喃喃自语,你怎样理解此语及作结尾的作用? 舟子的喃喃之语揭开了谜底。原来他们虽然同行,却并不同心,由于志趣不同,“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始终不理解。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似贬实褒,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情怀,这个小小的尾声,如轻舟荡浆,使人感到文情摇曳,余味无穷。
7、练习:积累写“雪”的诗句
写雪的名句,文句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再领悟的能力还为写同类作文存米。
8、课后作业:背诵课文;运用白描的手法,写一段描写春景的文字,不少于200字。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重点的再深化,也是学以致用的强化与检测。
9、板书:板书设计的呈现,体现了文章的清晰结构,符合学生认知结构规律,既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知文悟法品情地统摄全篇,又使学生加强了作文构思的方法与意识,一举多得。
总之,从理念意识的生成,主题的确定,目标、重难点的最后设定,教学各环节的设计,都是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在抛砖引玉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苦心启迪训练这一教学宗旨及过程,是我组每一位教师用心琢磨的结果,由一位教师艺术演绎给学生们,展示给大家。
【教学亮点及依据】
本课对赏雪部分的赏析实为亮点:本着本课的目标,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行为科学恰切,方法引导启迪恰到好处,使学生能真正地走进文本,从词句入手深入探究领悟,从学生的反应可见落到实处,颇有实效,也真正地锻炼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案例不足及改进建议】
“湖心亭奇遇”部分,关于作者的感情分析,教师在引领学生理解作者感情时,要深入准确,“见余大喜”中的喜表面写的是两位金陵人喜,实是反客为主,背面敷粉的写法,这可以从对“强饮”入手分析,强是神态,饮是动作,从强饮三大白这一动作神态中即可透视作者的心理,孤独之愁的作者他乡遇知音,不能喝强喝,那种情不能自已的喜悦心情不言而喻,这也是对其复杂精神世界的解读之途。
教学案例:在《湖心亭看雪》湖中奇遇的分析中,应从“强饮”入手深入分析,但在四班教学中给的时间却很少,只是仓促地蜻蜓点水的一带而过,学生因没有深入透彻地领悟影响到了难点的落实,而在课后认真反思后,在三班上课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揣摩咀嚼词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设身处地思考亡国之思,孤独寂寞之情,他乡遇知己的喜悦,在学生能充分合作、交流、探究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去猎取。颇有实效地落实了难点。
改进建议:
1、集体备课还应深入,对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的落实应具体地落实到文体中的具体位臵,甚
至具体语句,具体词语,重点是思考怎样引领学生去思考,领悟,品析的方法,这是重中之重。
2、教学过程中,在加强重点落实的同实,意识深处不能忽视难点理解,要加强时间的科学分配,有计划地利用四十五分钟;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只有学生充分地思考探究揣摩了,才能悟情悟法,真正地发展思维,增长了能力。
阳新县黄颡口中学
严俊
第四篇:湖心亭看雪
29、湖心亭看雪教案
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1课时
一、导入课文有人说,没有见过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够了。下面就让我们随张岱去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欣赏别有情趣的雪景
二、朗读课文1.推荐读(读准字音)2.听录音跟读(读出节奏)3.自
由朗读。
三、整体感知请概述作者看雪的经过
四、研读课文问:“痴”为何意?“痴”在中国艺术中,常被用来指创作中
最动人,最不可解,执着而又专注,到了浑然忘我的那种境界。“痴”是一中本真自然,特立独行的个性。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读出“痴”。1.“痴”于行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穿插是、更、焉等词教学)追问:从张岱的这些痴举中,你觉得张岱有着怎样的情趣?张岱痴于行(与众不同不随流俗)过渡:前往湖心亭时,张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 2.“痴”于景 找出文中的雪景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齐读,疏通,再齐读(穿插
一、白、芥、粒等词的理解)讲: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张岱笔下的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中你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怀?明确:(朦胧、寂静、空旷、辽远、阔大、混沌、依稀、恍惚、茫茫、悠远等感觉;读出作者孤独落寞之感。当堂背诵写景句,并抽查落实。小结:本段文字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苍海一粟”的深沉感慨。置身其中,张岱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学生再朗读体味)张岱痴于景(孤寂落寞思考人生)
五、你的积累有多少(白、一、更、是等一词多义)
(俱绝惟长堤一痕一芥大喜及下船客此等)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张岱《不二斋》,体味作者的情感世界
第五篇:《湖心亭看雪》的朗读教学案例
《湖心亭看雪》的朗读教学案例
引 子:
虽然初中生通过小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朗读和自学的能力。但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前,我总感觉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很难实施,有时是为了朗读而朗读,缺少意义;有时朗读又没有和理解文章含义结合起来,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学生又朗读不出感情。针对以上问题,我通过在教学中的不断摸索、总结,终于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课的朗读教学中得到一点心得。
教学过程:
第一步:老师有感情地、准确地范读课文,在朗读时对文中的生字词加强语气以示学生加强注意。
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结合注释,根据自己的预习读准字音。老师并提示文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
词语:长堤(dī)一芥(jiè)
毡(zhān)
正沸(fèi)
喃喃(nán).....第三步:学生齐读。然后,老师纠正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错误,并教读文中生字较多或句意深奥难懂的句子。老师在教读中特别强调语气和节奏。
湖中/人鸟声/俱绝
..
拥/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第四步: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在朗读中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并口头翻译课文。
第五步:赏读课文。
(一)、学生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自己朗读感受其中的妙处。然后老师抽学生谈感受。
句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妙处:文中以上语句分别从正面和侧面,用白描手法写出了大雪的多而白的特点。
(二)、学生找出文中最能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主旨句并自己朗读感受其中的含义。然后老师抽学生谈感受。
句子:“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含义:写出了作者湖中巧遇知己的欣喜,但又因自己清高孤傲,不随俗流而感到寂寞无奈的惆怅心情。
第六步:学生再次齐读文中的深意句,回味感受其妙处。要求读出感情。
反思:
通过以上步骤,我很顺利地教完了本课。学生也感觉轻松而学有所得。因为他们很亲切的身临其境地感受了课文的语言和内容。由此关于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我觉得应该注意下几点: 第一、朗读教学的过程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注意以下四个层次:(1)、认知性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本课中的第一、二、三步)
(2)、感知性朗读,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本课中的第四步)
(3)、理解性朗读,品味感受文中的深意句和主题。(本课中的第五步)(4)、感情朗读,读出文中作者在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思想情感。(本课中第六步)
第二、对课文的朗读应该紧密结合教材文本内容,应有明确的目的和较强的征对性特别是对重点语句的赏读,切忌无目的的泛泛而读。
第三、朗读中老师应少讲停顿节奏等知识,而是应该放手让学生在朗读中去自己感受和体会文章的朗读技巧和意思。而老师只须引导、点播、小结而已不可越俎代庖。
第四、朗读的形式应多样,如范读、教读、齐读、对读、朗读比赛、自由朗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