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玩转电磁铁教学设计
《玩转电磁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玩转电磁铁》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五年级下册的第三个单元,“表达与交流”是本册教材探究能力的一级目标,本单元紧扣这一目标,安排了《电动玩具大拆装》、《玩转电磁铁》、《小小玩具发明家》、《信息发布会》四课内容。《玩转电磁铁》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拆装电动玩具认识小电机的基础上,猜想小电机转动的原因与电磁铁的关系,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为发明电动玩具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电磁铁”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了解的非常少,而学生对电动玩具的小电机转动有极大的兴趣。因此,在本节中从学生的兴趣导入,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即:发现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
1、了解电磁铁的构成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2、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3、能设计并动手进行电磁实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与提问、猜想与验证发现通电线圈具有磁性,进而认识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电压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难点: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分析数据得出结果。
教具准备:
小电机、电池、电池座、导线、铁钉、大头针、小磁针、实验记录表等 设计特色简述:
本节课教学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和线圈匝数的多少有关。„„)、做出假设(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大;线圈匝数越少,电磁铁的磁力就小。)、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出示电动玩具)喜欢玩吗?我也喜欢玩,可它为什么会动呢?谁能告诉我呢!(马达)马达也叫电机。关于电机,你还知道什么?
同学们的问题可真多,可称为小科学家了!要想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小电机的构造,才能解决其他的问题。想知道电机里面是什么吗?我们干脆拆开看看吧!动手研究小电机里面的构造
观察后,对小电机里的构造和功能进行猜想。
1、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谁能说一下小电机的构造?(板书:小电机的构造:线圈、转动轴、外壳、磁铁。)
什么是线圈呢?(我们把铜线一圈一圈的绕起来就叫线圈。绕的圈数叫匝数。在小电机里有三个这样的线圈)
2、你知道了小电机的构造后,有什么新的问题吗?
(同学们的问题有很多,但基本集中在“小电机的电线为什么要绕成一圈一圈的 ?小电机里面为什么要有磁铁?”)是啊!小电机里的电线为什么要一圈一圈的绕起来呢?(幻灯片,电线绕成线圈)
绕起来的线圈通电后又会有什么变化呢?(幻灯片,加电池)
二、探究
1.提出问题并选择问题
师:关于电磁铁,你想研究点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要研究这些问题,首先得会制作电磁铁。2.制作电磁铁
师:在咱们每个小组的桌子里面,我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制作材料。同学们把它拿出来,看书制作一个电磁铁玩玩。
师:大家制作好了吗?向各位老师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制作的,好吗? 师:电磁铁好玩吗?那么,刚才你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呢? 3.小比赛:
师:电磁铁真好玩,那咱们各小组进行一次比赛,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一数有次吸引了几根,看谁吸引得多。(教师参与)
师: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吸了几根大头针。4.观察装置特点
5.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大家想一想,刚才我们各小组制作的电磁铁,为什么吸引的大头针不一样多? 师:磁力大小不一样,那么,磁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6设计方案
师:同学们,你们想验证哪个猜想?打算怎样验证呢?小组同学讨论并派代表汇报实验方案。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实验方案?
验证电磁铁磁性大小是否与线圈匝数有关,电池节数应该相同。线圈匝数不同,可以分别缠20匝、30匝、40匝。看看缠不同的线圈匝数,电磁铁吸起大头针的数量有什么不同,来验证电磁铁磁性大小是否与线圈匝数有关。
验证电磁铁磁性大小是否与串联电池节数有关。我们保证线圈都缠40匝,电池电量相同,但串联电池节数不同,分别用一节电池、两节电池、三节电池,看看电磁铁吸起大头针的数量有什么不同。
验证电磁铁磁性大小是否与新旧电池(电量)有关。我们保证线圈都缠40匝,串联电池节数也相同,看看电磁铁吸起大头针的数量有什么不同。
在实验时,大家要及时地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老师课前发给每个小组的“实验记录表”上。(出示实验记录表)开始行动吧!
(五)验证
师:刚才我们猜想磁力大小与这些因素有关。究竟有没有关系,我们得用实验去验证。你们小组想怎么做这个实验?小组协商一下。(学生分组讨论)
师:来说一下你们想怎么做这个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参与。
师:大家实验完成了吗?把研究的过程汇报一下。
三、拓展延伸
师:由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而且磁性大小和磁极都可以控制,因此,电磁铁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师:老师课前也收集了相关资料。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并介绍:磁悬浮列车、电磁起重机、电铃、电话听筒和扬声器资料。)
提问:这些电器或机器上哪是电磁铁?为什么说那是电磁铁?(有线圈和铁芯,所以是电磁铁。)
四、巩固与应用
师: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动手制作一个超大磁力的电磁铁。
(学生动手制作电磁铁并用自己制作的电磁铁进行钓鱼比赛)
师:看来同学们对电磁铁都很感兴趣。小小电磁铁,奥秘真不少。下节课我们就利用电磁铁来设计并制作自己喜欢的电动玩具,相信大家在下节课也会有更出色的表现!五板书设计
玩转电磁铁
磁力大小因素
线圈匝数 电池节数„有关()
电量大小
附:
第二篇:玩转电磁铁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电磁铁的构成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2.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3.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2重点难点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3教学过程
1.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请看这是什么?(磁铁)
磁铁都有什么性质呢?(有磁性,吸铁)
我们都知道磁铁有磁性,可以吸铁!大家再看这个,这是一个普通的铁钉,它能吸大头针吗,咱们来试试?(不能)
我有办法让它也能够吸起大头针,仔细看好。怎么样,大头针被吸了起来。这个装置叫做电磁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
出示课题
2.学习目标
3.制作电磁铁
出示电磁铁图片,请学生观察用到了哪些材料?又是如何组装成电磁铁的?师演示缠电磁铁。
出示注意事项
同桌合作,制作电磁铁,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总结,通电以后把大头针给吸了起来,说明产生了磁性,断电以后,大头针又掉了下来,说明磁性消失了。
4.探究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猜想,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演示电磁铁的磁性大小是否与电池节数有关。
生合作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跟线圈匝数是否有关。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已经验证了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池节数有关。
5.电磁铁的应用
我们了解了电磁铁这么多的知识,电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
生交流汇报
师视频展示电磁铁在生活中的用处。
【玩转电磁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玩转电磁铁课件
2.《玩转电磁铁》科学教学反思
3.科学《玩转电磁铁》教学反思范文
4.六年级科学《玩转电磁铁》教学反思
5.《电磁铁》优秀教学设计
6.电磁铁的教案
7.电磁铁应用课件
8.《电磁铁》评课稿
9.玩转希乐城日记
第三篇:电磁铁教学设计范文
《电磁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2、通过实验、观察、抽象概括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由电流大小、线圈圈数多少及有无铁芯来控制。
3、能举例说出电磁铁在现代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收集的信息,设计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通过了解电磁铁在现代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尊重科学、喜爱物理的情感。
一、游戏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先来做个小游戏。(出示两个杯子A、B,A杯中装有回行针),知道回形针什么做的吗?(铁)师:有什么办法把回形针从A杯转移到B杯?(学生开始抢着回答)要求,整个过程手不能直接接触回形针。生:用磁铁。
师:好,你来示范一下。学生示范,(出现问题,回形针磁铁被了上来,但无法取下)
师:看来磁铁虽能吸铁,但这一次还是不行,那想想看,还有什么好方法?(沉默)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特殊的装置,老师让它吸回形针,它就吸;让它放,它就放。想不想见识一下?
(学生异常活跃,齐声叫道“想”)师演示电磁铁,吸、放回形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在什么时候吸回形针,什么时候放回形针。)
师:给它通电就能当磁铁用,真是奇怪!这个奇怪的家伙还没有名字呢?你能根据它的特点给它起个名字吗?(电磁铁)我们的科学家给它起的名字也叫电磁铁。看来,我们班有不少科学家。
二、自制“电磁铁”——提出问题
师:小科学家们,想自已做一个电磁铁吗?(想)好,老师就给大家看看这个电磁铁是怎么样做的。
学生观看电磁铁缠绕方法的课件。
师:看清楚了吗?电磁铁有几部分组成? 生:有电池、导线和铁钉。
师:老师今天每个组准备了这样的材料,待会你们就动手做一做。注意:做好后,把回形针吸上来就松手,听清了吗?(听清了)好,把你们组吸的的回形针个数记录下来。(学生动手绕制电磁铁,完成电磁铁后,统计吸了多少根回形铁。)好,都完成了吗?各组汇报吸回形针的个数。(老师随机板书个数)师:怎么会有的吸的多,有的吸的少呢? 生:可能是我们组的电池节数少; 生:可能是我们的电磁铁绕的线圈少; 生:可能是我们的铁钉小; „„
三、作出猜测
师:那么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讨论,作出猜测。(根据学生回答,梳理以下几方面问题、相机板书)(1)线圈圈数数;(2)电池节数; „„
四、制订研究方案
师:要想验证我们的猜测,还得怎么办?(做实验)老师告诉你们,这个实验可难做了。稍有不注意,结果就会不准确。你们有信心做好吗?(学生齐声“有”)
师:那老师可得考考你们。选择一个因素让学生讨论研究方案。(出示实验报告单,根据提示,小组讨论设计研究方案,师巡视)师:那个组来说说该怎么做 生:
汇报、讨论方案。
师:提示: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保证电池一样? 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
生提出补充修改意见,各组完善方案。
五、实验操作 出示实验要求:
(1)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合作,互相帮助;(2)认真研究发现问题并及时记录;
(3)注意研究,结束或暂时停止时,要把电路断开。学生选择材料实验。(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并适时指导,注意普遍性)
六、汇报交流
1、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实物展示记录结果)
2、教师根据汇报相机板书。
七、拓展延伸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还有许多因素没有去研究,课后运用我们今天的探究方法,进一步研究我们所提出的其它的问题以及电磁铁的有关知识。
第四篇:电磁铁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电 磁 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2.过程和方法: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树立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
教学器材
干电池三节,大铁钉两枚,大钢钉一枚,铝筒一个,漆包线(1m和1.2m各一根),小刀一把,电流表一只,大头针适量,缝衣棉线若干,开关、滑动变阻器一只。教学重点:经历探究 电磁铁磁性强弱的过程。教学难点: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实验为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学情分析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后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归纳、总结出说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学生已经做过多次实验,有一定的经验,但本实验不好做,效果不太明显。需要老师的引导。教学过程
一、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观看录像,画面上出现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电磁铁搬运铁块的现场。看完的同学议一议,猜一猜。
提出问题:你们已经看到了什么?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学生回答:这是电磁铁
提出问题:关于电磁铁,还想知道什么只是? 学生回答:1.什么是电磁铁?我自己能不能做一个?
2.电磁铁是怎样工作的?通过它的电流有多大? 3:想知道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
教师:同学们对这么多的问题感兴趣,很好。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解决一些问题,同时产生许多新的问题。
二、制作电磁铁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知道什么叫电磁铁、怎样制作电磁铁。依照课本的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器材。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来回巡视,并提醒学生用小刀将两头的绝缘漆刮掉。大约八、九分钟后,各组都制作完毕。
学生成果展示:
学生甲:用1m细漆包线在大铁钉上顺一个方向绕制60匝的线圈,再用棉线在漆包线表面缠绕一层,使漆包线不致松散,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电磁铁。同样的方法,用1.2m细漆包线在另一大铁钉上绕了80匝制作了另一个电磁铁。
学生乙:我们也制作了两个电磁铁,不同的是一个绕在铁钉上,另一个绕在钢制的水泥钉上。我们想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丙:我们做了三个电磁铁,除了跟甲一样外,我们还在铝筒上绕了一个60匝的电磁铁。
三、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1.猜想。
提出问题:“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也就是电磁铁的磁性大小。那么,电磁铁的磁性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各个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把你们的观点告诉大家。
甲组:跟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它两端的电压以及漆包线的电阻有关。乙组:还应当与线圈的匝数多少有关。
丙组:我们认为甲组的观点有些重复,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阻的共同作用就是电流,所以,我们的观点是: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会影响电磁铁磁性的 大小。
教师:大家的猜想都有道理,相比之下,丙组的猜想比甲组更合理一些。2.实验方案。
电流、匝数都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各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1)采取何种步骤?(A.保持匝数不变,磁性与电流的关系;B.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2)用什么方法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用吸引铁屑的多少,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用弹簧秤的方法。)
(3)用什么方法来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减电池个数;或者用滑动变阻器。)
在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甲组依照这样一个方案进行探索(如图)。我们把它贴在黑板上,让大家展开讨论。
甲组解释说:将两个电磁铁分别接在相同的两节干电池上,通过它们的电流是相同的,就可以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教师:同学们来评价他们的方案。
学生甲:这个方案步骤简单,操作方便。
学生乙:这个方案不可行。甲组认为电磁铁两端的电压相同,电流就相同,事实上这两个电磁铁的电阻是不同的(漆包线分别为1m和1.2m)。如果采用这个方案,结果是不可信 的。
教师:乙生的评价很中肯。同学们要在讨论中尝试评估他人的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从而改进探究方案。
3.收集实验数据。
各个组在经历和15分钟的探索后,得出“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磁铁的磁性越强;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的结论。
四、交流和评价
师:在经历和体验了快乐的探究后,你有哪些收获
五、从物理走向社会
再看录像,听听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技术员介绍有关电磁铁的一些数据。例如,电磁铁的工作电流为300A,能吸起3t的废铁等等。课堂小结: 1.什么是电磁铁?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 随堂练习
知识改变命运
第五篇:《电磁铁》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电磁铁》教学设计
英山县红山镇东汤河小学吴高峰
教学内容:
义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能产生磁,会制作电磁铁,懂得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2、能够通过实验研究知道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意识到电磁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了解电磁铁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电磁铁和研究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对比试验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使学生初步领会探索未知领域的方法,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2、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不断深入
钻研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能制作简易电磁铁和了解电磁铁的应用,并能通过对比实验知道
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教学准备:
铁钉、导线(漆包线)、电池、实验活动记录表、大头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电器中有的部件通电后能象磁铁那样有磁性。请大家分小组仔细观察收集到的家用电器零部件(最好是扬声器、小电动机)。观察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⑴这些小部件各部分用哪些材料做成的?⑵这些小部件有哪些共同点?⑶猜一猜,这些部件连上导线通电后,它们会有哪些现象发生?
学生观察完毕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整理记录。
二、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的猜想还需要实验来验证.首先我们用导线和铁钉做一个
类似这样的部件,来研究它们有什么性质。
1、制作电磁铁。
(1)师:怎样制作这样一个部件?
(2)师生小结: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均匀地缠在铁钉上,绕成线圈(演示)。
(3)学生分小组制作装置,师巡回指导。(注意接头留的长短,按照一个方向缠绕)
(4)师:把这个装置通电、断电并靠近大头针,有什么现象发生?
(5)学生实验后汇报现象,教师统计各小组电磁铁吸引到的大头针数目。(通电时能吸引大头针,断电时不能吸引大头针)
(6)师:根据实验现象,能给这种装置取个名吗?
(7)师生小结:像这样通电后有磁性,断电后没有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1)师:各组记录的吸引大头针的数目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生:各个组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不一样。
师:为什么都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会不同呢?电磁铁磁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和你们的实验装置有关吗?
(2)学生互相观察各组电磁铁,汇报结果。(线圈圈数不一样;电池个数不一样)
(3)学生猜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
预设答案:a、与线圈的圈数多少有关。理由:线圈多的吸引的大头针多。
b、与电流的强弱有关。理由:电池多的吸引的大头针多。
(4)师: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想正不正确,还得需要实验验证。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因素进行研究。
(5)师生共同制定实验计划。
对比实验(一):用长500毫米和2000毫米的导线,都用一节电池作电磁
铁,做2~3次实验,并记录结果。
对比实验(二): 用一节和三节的电池,都用长2000毫米的导线作电磁
铁,作2~3次实验,并记录结果。
(6)学生分组研究,汇报研究结果。
(7)师生小节并板书:增加线圈圈数或加大电流强度,可以使电磁 铁的磁力增大。
三、总结拓展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电磁铁?如果需要增大或减小电磁铁的磁力,你能想到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