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丽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江的新颖构思。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发挥想象,跟随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去游览丽江,领略丽江古城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风光,热爱祖国灿烂文化,为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学习。
重点抓住作者重点介绍丽江四方街的景物特征,感受她的魅力所在。
难点会作者化身为一滴水经过丽江,介绍丽江的新颖构思和独特视角。
教法朗读法,讨论法,活动探究。
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江,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聚的地方。作家阿来以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去游览这座古城,更增添了一份新奇的美感。今天我们就来赏读这篇佳文——《一滴水经过丽江》吧!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主编过《科幻世界》。代表作有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2016年,作品《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丽江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曾经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历史非常悠久,因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成为国内人气非常高的旅行胜地。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小桥流水式的布局,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还有散漫的生活节奏,丰富的夜生活。
不少旅行者以为丽江古城就是丽江,其实不然。除了古城,丽江地区面积远大于丽江古城,这里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比如神秘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安静闲适的束河古镇,巍峨雄伟的玉龙雪山,山清水秀的拉市海和波澜壮阔的虎跳峡等地。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1.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
“一滴水”实际上指作者自己。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2.文章标题“一滴水经过丽江”中“经过丽江”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具体体现是,“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我经过„„经过„„经过„„经过„„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黄昏时,三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这些语句实际上交代了作者的行踪,可见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按作者的游踪顺序来安排的。
3.再读课文,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搞清作者在文中着重介绍了丽江的什么景观。
作者主要介绍了丽江的四方街。
1.文中的这一滴水在形体上有哪些变化?
开始是玉龙雪山上的一片雪,又化成冰成为冰川的一部分,然后融化成一滴水。
作者开始交代一滴水的身份来源,实际上是介绍丽江河流源头以及地理位置——玉龙雪山。
2.这一滴水到丽江经历了怎样的曲折?
先是玉龙雪山顶上形体的演变,再是奔向丽江却跌落到落水洞中,经历漫长黑暗与等待才冒出来,后又经历了水车上的眺望和玉河中的徘徊,最终来到丽江,穿行于最美丽的四方街。
3.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是怎样介绍四方街的?
四方街应是丽江最核心最美丽的景观,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在文中对它作了三处介绍。
一是在文中第3自然段,简要介绍了四方街的历史沿革,因徐霞客而扬名天下。
二是在文中第10自然段,作者化成水滴乘水车升高遥望:苍劲的老柏树,重重房屋,蜿蜒老街,自然美丽。三是在文中第13、14自然段具体而详细地介绍:有银器小店,玉器店,字画店,纳西人家,以及黄昏时茶楼酒吧,喧哗的夜景,等等。
4.文章的第8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过渡段。领起下文,同时与上文第4自然段相呼应,突出四方街的重要,是一滴水旅行的重要地方。
5.第13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着重介绍了东巴文“水”这个字?
(1)作者是化身为一滴水游丽江的,这里介绍“水”这个字,自然合拍。
(2)从“水”这个字说明了当地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和文明,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6.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安排时间这一条线索的?
既有大的时间概念:从古代到现在;又有具体的时间观:从白天到黄昏,再到第二天黎明时分。
7.作者为什么要让自己化作一滴水去经过(游览)丽江?
因为丽江既是当地城市名称,也是穿城而过的一条河流。作者化身为一滴水在丽江中流淌,可穿越历史,纵贯疆域,从不同角度、多层面地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城市建筑,人物风情,等等。且构思新奇、视角独特,既能让人易于接受,有身临其境之感,又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8.在文中,作者是以一滴水的身份,介绍了自己游览丽江的全过程,我们是不是可以仿照这种写法,以其他的身份介绍自己曾游览的某个地方。
生甲:我到过北方的大草原,我想化作一匹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
生乙:我曾到过祖国的南海,我想化为一条鱼,畅游在碧波之中。
生丙:我曾到过深圳,我想变成一辆现代汽车,行驶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
第一部分(1~2):写自己是玉龙雪山的雪化成的一滴水。
第二部分(3~15):具体介绍自己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的经过,重点是游览四方街。
第三部分(16):写“我”奔向金沙江,作为一滴水,完成了游历丽江的行程。
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给读者以清新优美的艺术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美丽丽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以时间和行踪交叉为序,安排全文的内容,这符合游记散文的行文特色。
2.语言优美,融情于景。作者在文中写景不乏优美语句,又饱含情感。如第10自然段写景句“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看见了„„,”运用排比修辞,多方面介绍四方街的远景,表达了心中的向往之情。再如第14自然段“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运用了比喻,对远方来客进行真诚的赞颂。
3.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令人耳目一新。
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滴水身世来源丽江地貌,历史耐心等待终如愿游四方街水车上眺望:穿行街道:人文风情黄昏夜景走进丽江,跃入金沙江城市美丽视角独特情感炽热
古代——现代
白天——黄昏——黎明
教后反思
教学本课后,再联系前面几课类似的游记散文教学,我有了如下一点心得和反思:
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老师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通过点拨和引导,创设情境,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达到发展。在对真善美的领悟中化解思维疙瘩,解除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第二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并理解重点字词。
2.了解游记的特点,梳理作者的游踪,把握作者写作手法的多变。3.品味作品充满诗意的语言风格。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品味点拨法。3.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学导入
丽江古城,静美得像一片散淡的云朵,雅致得像一幅写意的丹青,独特得像一首凝固的诗行,静静地沉睡在祖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你想知道丽江古城的历史变迁、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吗?请你跟随着阿来的一滴水游历丽江吧!
二、教学步骤 文题解读
作者以“一滴水”的口吻,叙述自己在几百年间游历丽江的经过,介绍丽江的变迁。知识卡片
丽江〖=QC〗云南省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距昆明市527公里。丽江市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海拔一般都在2000米以上,属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为云南省重点林区、中国水电西电东送基地之一。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22种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丰富,有旅游风景点104处,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等知名旅游景点,先后被评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作者档案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从1994年《尘埃落定》写出至1998年出版期间,阿来由阿坝州一家杂志社转到四川成都《科幻世界》由编辑到总编辑社长,《科幻世界》在阿来手里由一本杂志变为五六种,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他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16年10月21日,作品《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语基积累 生字词注音
草甸(diàn)矗立(chù)闸口(zhá)翡翠(fěi)眺望(tiào)砚池(yàn)擦拭(shì)目眩神迷(xuàn)五彩斑斓(lán)多音字注解 劲(jìng)苍劲
(jìn)劲头柏(bǎi)柏树(bó)柏林〖=JCHZ〗 形近字集锦 砚(yàn)砚台
现(xiàn)出现喧(xuān)喧哗 渲(xuàn)渲染眺(tiào)眺望 跳(tiào)跳动眩(xuàn)眩晕 炫(xuàn)炫耀 重点词释义
轻盈: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喧哗:声音大而杂乱。驿道:中国古代为传递政府文书、驿马通行而开辟的交通大道。沿途按一定距离设置驿站。矗立:高耸直立。苍劲:老练刚劲。映照:光线照射。闸口:闸门开时水流通过的孔道。犹豫:犹移。迟疑不决。翡翠:也称翡翠玉、翠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眺望:从高处远望。硕大:非常大、特别大。硕,大。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五彩斑斓:表示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斑斓,颜色驳杂,灿烂多彩。近义词辨析
喧哗——喧嚣都有声音大的意思。“喧哗”侧重指声大而嘈杂。“喧嚣”侧重指声音杂乱,不清静。例句:①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②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遥远的山村,我们有一种返璞归真之感。硕大——高大、巨大都有很大的意思。“硕大”比较强调形体上非常大,超出一般规模和水平;“高大”的基本含义是又高又大;“巨大”则指规模、数量等很大。例句:①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②高大浓密的树冠遮挡住了灼热的阳光。③巨大的波浪向岸边猛扑过来,又退了回去。疑难鉴赏展台
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句解:介绍“我”的身份和降落地点。]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和更多的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句解:介绍丽江的自然景物。]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我想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句解:用拟人手法表现流水的欢快。]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句解:介绍丽江的植物。]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铺展开去。[句解:介绍丽江坝的位置。]视线尽头,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句解:这是丽江的雏形。]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作象山,狮子山,更远一点,叫作笔架山。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段解:描述“我”下山的路上看到的景物。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句解:介绍“我”的愿望。]
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落到地下的地方叫作落水洞。落水洞下面,是很深的黑暗。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
第一部分(第1~5段)写“我”几百年前看到的丽江。
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
我是被亮光惊醒的。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咕咚一声翻上水面。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句解:用眼睛、头发的颜色说明来丽江的有世界各地的人。]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句解:描绘玉龙雪山的美丽。]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句解:介绍丽江古城的巨大变化。]
段解:介绍了几百年后“我”再次醒来看到的丽江。 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进城之前,一道闸口出现在前面。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句解:对丽江建筑的高度评价。]
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来不及做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作中河的那一条。
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用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段解:记述“我”看到的丽江的风物人情。
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第二部分(第6~14段):写“我”几百年后流过丽江看到的景象。
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很快,我就和更多的 名师释疑解惑 1.为什么“我”要落在玉龙雪山顶上?
玉龙雪山在丽江北边,为下文“我”向下观察丽江作了铺垫。
2.“我”下山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高大挺拔的松与杉、开满鲜花的杜鹃和山茶、马帮、驿道、纳西族村庄和明朝时正在建筑的四方街。
3.第6段中“几百年”有什么作用?
点明“我”沉睡的时间之长,暗示丽江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4.“我”再次醒来,丽江发生了什么变化?
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
5.作者为什么要让“我”出现在水车上? “我”随着水车来到高处,能更好地观看古城。
6.“我”观赏到了丽江的什么民俗画面?
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玉器店、演奏古代音乐的老者、东巴象形文字、种着兰花的三坊一照壁的院子。
7.写寄居的游客有何作用? 表现丽江外地游客聚集的特点。
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句解:用“硕大的银盘”比喻月亮,形象生动,表现丽江月色的美丽。]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第三部分(第15~16段):写“我”流出丽江来到了金沙江,奔向大海。
8.游客在丽江心境有什么变化?
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课文导图 主旨归纳
这篇课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等地方,最后奔流到金沙江的经历,表现了丽江古城的历史变迁和风物人情。重难导悟
1.作者为什么要采用“一滴水”的口吻来叙述故事?
作者以“一滴水”的口吻,采用第一人称来讲述自己流过丽江的经历,将自己所见景色娓娓道来,富有浪漫和童趣,构思新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学了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关于丽江的知识?
(1)丽江历史悠久。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2)丽江风景优美多彩。有蓝天下的玉龙雪山,绿色的盆地,绿色的松、杉、草甸,翠绿的象山、凤凰山、笔架山,碧绿的深潭,红色的杜鹃、白色的马帮驿道、青瓦色的四方街等。
(3)丽江建筑富有地域特色。丽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的街道、宫殿、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4)丽江民俗丰富而融合。丽江人赶路、建设、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集聚、唱歌,马帮的往来,银匠的敲打银器,玉器店、字画店、东巴文字、纳西古乐,这些都极富民族特色。“很多不同模样的人”“说着不同的语言”“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构成了一幅游客欢乐民俗图。特色品评
1.构思新颖,视角独特〖=QC〗作者以“一滴水”流经丽江的方式,描述这“一滴水”看到的景象,展现丽江的历史变迁、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构思新颖,视角独特,不落俗套。〖=JCL〗
2.语言富有诗意。〖=QC〗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生动、精美的语言介绍了丽江民俗民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读后感悟
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万个游客心中有一万个丽江也不为过。丽江是喧嚣的,你可以彻夜狂欢;丽江是宁静的,你可以坐在洒满阳光的院落发呆良久。这座充斥了爱与奇遇的风情古城,承载着满满的情意与感性。也许是丽江古城内小桥流水人家的柔软风情让人在静谧中左思右想,抑或是夜晚风格各异的酒吧让人魅惑张扬。不过,无论是蓝天白云,雪山潺流,炊烟人家,还是风情酒吧,闲适的一切生物,这一切怎能不让人为她张望,为她痴狂?朋友,去丽江,感受一下她的美吧!真题示例
默扶(哈尔滨中考)
池塘的荷花开了,分外红艳,但更吸引我的却是那碧绿的荷叶。片片绿叶静静地铺展在池塘里,默默地映衬着盛开的荷花。在这个盛夏时节,我平静地坐在池塘边,欣赏着眼前的景色。爸爸妈妈从小就跟我说过,我就是为了照顾哥哥而存在的。哥哥出生没几个月就被查出了是脑瘫,为了给哥哥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外债。父母好像一夜之间就老了。迫于生计,也为了以后有人可以照顾哥哥,父母决定再要一个孩子。因此我出生了,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注定要肩负起照顾哥哥的责任„„时光荏苒,十八年过去了,我俩已经长大成人。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我扶着哥哥上学放学,并照顾哥哥吃饭学习。我也曾在父母面前抱怨过,但却从未在哥哥面前流露过什么。是亲情的力量促使我一次次动容,一次次坚持了下来。母亲退休后摆了一个早点摊子。父亲每天天还没亮就和母亲一起出摊,白天还要去工地打工,晚上回家还要和母亲一起做早点。每当我要帮忙的时候,他们都不肯,他们总说欠我和哥哥太多,愧对我们。高考前夕,我来到父母房间打扫卫生,看见垃圾桶里满是带血的纸,我吓坏了。父母回来后我没敢问他们,我知道他们肯定不想让我们知道,如果贸然去问,他们一定会担心。直到父亲实在挺不住,住进了医院,我才知道父亲得了鼻炎癌,已经转移到肺部了„„在父亲的病床前,母亲对我说:“我和你爸决定了,你爸由我来照顾,你的任务就是在你爸住院期间照顾好你哥的一切!”那段时间我很难过,但我努力让自己镇定。我知道我不能倒下,我如果倒下了,那么这个家也就倒下了。高考结束了,我达到了重本线,老师说我可以报考南京大学,我很开心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父母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兴,而是急切地问我哥哥的分数。当得知哥哥的分数只够上二本时,母亲叹了口气说:“你不能上重本,只能上二本。”父亲也神色凝重地接着说:“而且你必须和你哥哥报考同一所大学!”“为什么啊!为什么每次都是哥哥,我也是你们的儿子啊!”我气愤地跑了出去。我来到了池塘边,呆呆地站在那里,想了好久。“如果我不读二本,哥哥就没人照顾,读不了书怎么办?再说我去二本还可以拿奖学金,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更何况,父亲还生着病,我怎么好意思发脾气呢,真是不孝!”我又匆匆地跑了回去,说:“爸,妈,我听从你们的决定,去上二本,不过爸爸你也要答应我好好治疗!”之后,我又特意去嘱托知情的老师和同学,请他们不要把我的分数告诉哥哥。填报志愿前,我拿着一本“志愿填报指南”,在南京大学那一页看了好久,也幻想了好久,不舍得翻过。“小杰,你想啥呢?”哥哥扶着门走了过来。“哥,你先别动,我来扶你,不然摔倒了又该受伤了。”我匆匆翻过了南京大学那一页。“哥,我发现这几所学校咱俩可以报考,咱们来研究研究吧。”填报志愿那天,我一个人来到了学校,在我和哥哥的志愿表上填报了同一所离家较近的二本学校。日出日落,在大学校园里,我每天都扶着哥哥上学放学。我们每天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一起回宿舍,一起欢笑。每到周末放假我都会出去找兼职:推销,家教,服务员„„我都做过。我知道这个家需要我的支撑。又是一年盛夏光景,我们一家人在荷塘边聊着家常,看着那一朵朵盛开的荷花,我开心地笑了。(选文有改动)名师点津
考点:环境描写的作用。〖=QCHZ〗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渲染故事气氛;②烘托人物形象;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暗示社会环境;⑤深化作品主题。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有一段自然环境描写。“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写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时仅仅二十个字左右就交代了时令、天气的变化,衬托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预示了孔乙己的不幸结局。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②揭示当时的社会现实。同样是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描写咸亨酒店,“短衣帮”靠柜外站着,买一碟盐煮笋或茴香豆做下酒物;长衫主顾则踱进店里“要酒要菜”,“慢慢坐喝”。这其中一长一短,一里一外,一荤一素,一坐一站,鲜明的对比揭示了顾客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这是旧社会的缩影。小说还多次描写人们的笑声。笑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这同样是小说社会环境的续写。“短衣帮”“小伙计”和孩子们笑孔乙己,是对孔乙己迂腐、自命清高性格的嘲笑,这些人缺乏同情心,是麻木、不觉悟的具体体现。短衣帮也处在社会最底层,然而他们在劳苦无聊的生活中,拿不幸者的痛苦作为笑料来寻求一时的快乐。封建政治的压迫,封建经济的剥削,封建文化的毒害,在穷苦人中间也形成了一种隔膜、冷酷的心理状态,麻木,不觉悟,甚至连起码的同情心也丧失了。这就深刻揭示了黑暗悲凉的社会。“长衫”客与“掌柜”对孔乙己的嘲笑,是对受苦人的尖刻嘲弄,精神折磨。这些人由他们的阶级本性所决定。总之,孔乙己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仅是一块笑料而已,这正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无情,揭示了孔乙己与社会环境的尖锐矛盾,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科举制度害人、吃人的本质。〖=JCL〗问题:〖=QCHZ〗
选文第1段的景物描写不仅暗示了当时的季节是,还烘托了我当时的心情,并且暗示了文章的主旨。〖=JCL〗解析:〖=QCHZ〗本题考查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荷花开了”点明了时间是夏季;对绿色荷叶“静静地铺展在池塘里,默默地映衬着盛开的荷花”的描写,暗示“我”像荷叶一样默默付出,点明了主旨;下文“我平静地坐在池塘边”点明“我”此时心情的平静。〖=JCL〗答案:〖=QCHZ〗盛夏(夏季)平静
第三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游记,与前边几篇游记不同的是,这篇游记的主人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滴水。独特的写作视角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这一部分。
通过上课以及之后的评课,我总结出本课还需以下改进:首先,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丽江且想象能力有限,因此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第二,在总结概括三幅画卷时,问题设置不够明确,如果没有资料书的辅助,学生不一定能很好地进行概括。第三,课堂上的朗读较少,品析美句时,可以顺势让学生进行朗读。第四,赏析美句时,从全文中搜索范围较大,可以考虑将赏析美句环节与画卷概括环节融合。最后,时间把握上,本课原本想一课时结束,但通过试讲,发现时间非常紧张,进行两个课时效果会更好。
本堂课的可取之处:首先,基础知识扎实,尤其针对基础较薄弱的生情,打好字词基础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方法指导比较到位。如梳理游踪时发现学生梳理起来有困难,及时提示应注意表示地点的词语。第三,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品析这滴水结束丽江之旅奔向大海的情节时,能够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树立阶段性目标的引导。第四,尽量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对同一句话,鼓励从不同角度多多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五,板书设计新颖。我利用三幅画卷,结合作者对丽江的热爱、赞美之情,构筑了一个心形,既新颖,又结合了情感。最后,注意学生的学以致用。课堂最后,趁热打铁进行从不同视角进行写作的训练,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写出《一朵云飘过八十五中》、《一只鸟飞过郑州》等片段。
第四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丽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江的新颖构思。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发挥想象,跟随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去游览丽江,领略丽江古城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风光,热爱祖国灿烂文化,为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学习。
重点 抓住作者重点介绍丽江四方街的景物特征,感受她的魅力所在。
难点 会作者化身为一滴水经过丽江,介绍丽江的新颖构思和独特视角。
教法 朗读法,讨论法,活动探究。
教具 挂图,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江,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聚的地方。作家阿来以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去游览这座古城,更增添了一份新奇的美感。今天我们就来赏读这篇佳文——《一滴水经过丽江》吧!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主编过《科幻世界》。代表作有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2016年,作品《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丽江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曾经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历史非常悠久,因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成为国内人气非常高的旅行胜地。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小桥流水式的布局,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还有散漫的生活节奏,丰富的夜生活。
不少旅行者以为丽江古城就是丽江,其实不然。除了古城,丽江地区面积远大于丽江古城,这里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比如神秘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安静闲适的束河古镇,巍峨雄伟的玉龙雪山,山清水秀的拉市海和波澜壮阔的虎跳峡等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1.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
“一滴水”实际上指作者自己。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2.文章标题“一滴水经过丽江”中“经过丽江”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具体体现是,“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我经过……经过……经过……经过……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黄昏时,三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这些语句实际上交代了作者的行踪,可见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按作者的游踪顺序来安排的。
3.再读课文,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搞清作者在文中着重介绍了丽江的什么景观。
作者主要介绍了丽江的四方街。
1.文中的这一滴水在形体上有哪些变化?
开始是玉龙雪山上的一片雪,又化成冰成为冰川的一部分,然后融化成一滴水。
作者开始交代一滴水的身份来源,实际上是介绍丽江河流源头以及地理位置——玉龙雪山。
2.这一滴水到丽江经历了怎样的曲折?
先是玉龙雪山顶上形体的演变,再是奔向丽江却跌落到落水洞中,经历漫长黑暗与等待才冒出来,后又经历了水车上的眺望和玉河中的徘徊,最终来到丽江,穿行于最美丽的四方街。
3.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是怎样介绍四方街的?
四方街应是丽江最核心最美丽的景观,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在文中对它作了三处介绍。
一是在文中第3自然段,简要介绍了四方街的历史沿革,因徐霞客而扬名天下。
二是在文中第10自然段,作者化成水滴乘水车升高遥望:苍劲的老柏树,重重房屋,蜿蜒老街,自然美丽。
三是在文中第13、14自然段具体而详细地介绍:有银器小店,玉器店,字画店,纳西人家,以及黄昏时茶楼酒吧,喧哗的夜景,等等。
4.文章的第8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过渡段。领起下文,同时与上文第4自然段相呼应,突出四方街的重要,是一滴水旅行的重要地方。
5.第13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着重介绍了东巴文“水”这个字?
(1)作者是化身为一滴水游丽江的,这里介绍“水”这个字,自然合拍。
(2)从“水”这个字说明了当地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和文明,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6.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安排时间这一条线索的?
既有大的时间概念:从古代到现在;又有具体的时间观:从白天到黄昏,再到第二天黎明时分。
7.作者为什么要让自己化作一滴水去经过(游览)丽江?
因为丽江既是当地城市名称,也是穿城而过的一条河流。作者化身为一滴水在丽江中流淌,可穿越历史,纵贯疆域,从不同角度、多层面地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城市建筑,人物风情,等等。且构思新奇、视角独特,既能让人易于接受,有身临其境之感,又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8.在文中,作者是以一滴水的身份,介绍了自己游览丽江的全过程,我们是不是可以仿照这种写法,以其他的身份介绍自己曾游览的某个地方。
生甲:我到过北方的大草原,我想化作一匹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
生乙:我曾到过祖国的南海,我想化为一条鱼,畅游在碧波之中。
生丙:我曾到过深圳,我想变成一辆现代汽车,行驶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
第一部分(1~2):写自己是玉龙雪山的雪化成的一滴水。
第二部分(3~15):具体介绍自己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的经过,重点是游览四方街。
第三部分(16):写“我”奔向金沙江,作为一滴水,完成了游历丽江的行程。
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给读者以清新优美的艺术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美丽丽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以时间和行踪交叉为序,安排全文的内容,这符合游记散文的行文特色。
2.语言优美,融情于景。作者在文中写景不乏优美语句,又饱含情感。如第10自然段写景句“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看见了……,”运用排比修辞,多方面介绍四方街的远景,表达了心中的向往之情。再如第14自然段“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运用了比喻,对远方来客进行真诚的赞颂。
3.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令人耳目一新。
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滴水身世来源丽江地貌,历史耐心等待终如愿游四方街水车上眺望:穿行街道:人文风情黄昏夜景走进丽江,跃入金沙江城市美丽视角独特情感炽热
古代——现代
白天——黄昏——黎明
教后反思
教学本课后,再联系前面几课类似的游记散文教学,我有了如下一点心得和反思:
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老师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通过点拨和引导,创设情境,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达到发展。在对真善美的领悟中化解思维疙瘩,解除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导学目标】
1.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3.通过朗读课文,体验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
4.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一滴水,带着夙愿,经 历了漫 长的黑暗与等待,经历了水车上的眺望,经历了玉河中的徘徊,终于来到丽江,来到常年鲜花点缀、垂枊依依、小河潺潺的四方街,从悠闲恬淡的白天到灯火阑珊的夜晚。这滴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来的 《一滴水经过丽江》。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矗立(chù)
目眩(xuàn)
开闸(zhá)
徘徊(huái)翡翠(fěi)砚池(yàn)
蘸到(zhàn)擦拭(shì)
2.记住重点词的意思
矗立:高耸直立。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苍劲:指老练刚劲。
五彩斑斓:指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3.走近作者
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 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休播放),思考:一滴水的夙愿是什么?
【交流点拨】跃入江流,奔向 大海。
2.简要写出一滴水的经历。
【交流点拨】全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边的经历。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把握情感
1.纵观全文,如果把一滴水旅行绘成几幅不同的画卷,那应该是什么样的画呢?
【交流点拨】“一滴水”将自己的所见娓娓道来,浪漫而富有童趣,全文所展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如同风景画、建筑画、民俗画,美不胜收。
2.欣赏“风景画”,它美在何处?
【交流点拨】这篇散文所描画的风景——“丽江古城”作为画面的中心,再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玉河街道为线索,以四方街小广场为梯形,构成丽江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运动感。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到近,景致分明。
3.继续欣赏“建筑画”,它的美又体现在何处?
【交流点拨】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 的街 道、宫殿、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四方街,丽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开闸放水,以水洗尽街道,地域特色明显。水车: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小桥:历史悠久、数量大、形式多。
4.再来欣赏“民俗画”,它的美美在丰富而融合。具体体现在哪儿?
【交流点拨】 文中所写的民众活动,前文少后文多,赶路、建设、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构成了丽江民俗画。
步骤四 品味语言 探究写法
1.文章采用第一人称,从一滴水的角度,从不同视角去描述丽江,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亲切、自然。不矫揉造作,清新自然,像从玉龙雪山上飘下来的 风,里面还夹着冰冷却动人的温柔。有感同身受、如临其境的意味。
2.从写景中,可体会作 者所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 】热爱丽江、热爱美、更热爱给予美的大自然。
3.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交流点拨】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行文如诗,美不胜收。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纵观《一滴水经过丽江》全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生动、精美的语言介绍了丽江民俗民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2.拓展延伸
写游记的“技巧点拨”。
【交流点拨】①最需:线索明朗清淅;②最宜:只抓 重点;③最佳:突出感受;④最美:语言灵动。
【板书设计】
一滴水经,过丽江)风景画:丽江、玉龙雪山、玉河建筑画:四方街、宫殿、水车、小桥风俗画:赶路、放牧、经商、浇花自然美,无限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欣赏文章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情感目标:
1.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懂得去发现平凡生活的美好;
2.了解丽江的历史故事,热爱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
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3.引导学生去发现平凡宁静生活的美。
教学方法 :
1.情景教学法。课前让学生画出丽江风景地图。假想自己是一滴水,会经过哪些地方,想象看到的风景。
2.朗读教学法。学习散文离不开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3.品读鉴赏法。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赏析,并仿写。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读读写写”的字词,搜集有关丽江的民俗、故事,了解丽江的各个景点和地理位置,画出丽江风景地图,写一段导游词。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跟着导游游丽江
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在名山大川游览,昨天去看了壮观雄浑的壶口瀑布,今天我们去宁静别致的世外桃源丽江。有请我们的导游先给我们作丽江介绍。
2名同学预先准备好了导游词。学生介绍丽江。
(二)整体感知——跟着水滴游丽江
这一板块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扫除生字词的障碍,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梳理游踪,即一滴水流经了哪些地方?让学生圈点勾画表明地点的词。
学生梳理出路线图:玉龙雪山山顶——丽江坝——黑龙潭——玉河——四方街——中河——浇花人的大壶——兰花上——壶——中河——金沙江。
老师总结游记文章可以以地点变换为线安排结构。
(三)品味探究——怎样的丽江,怎样的水滴
1.让学生联系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最喜欢哪处的风景,为什么?
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朗读写景的句子,在谈为什么喜欢的时候,老师适当引导赏析句子。
2.根据对课文的品读对语言的品味,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这是_________的丽江。
(美丽、祥和、宁静、美好、人们安居乐业、充满文化氛围……)
3.品读“水”的形象。
这是_________的一滴水。
学生找文中描写水的句子,说说“水”的形象。参考:憧憬和向往美好、执着追求、善于发现美好、敬仰传统文化、对未知充满好奇和热情、积极快乐……
4.探究主旨
这滴水为什么一定要流过四方街?
结尾作者写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如何理解这句话?
示例:因为丽江古城(四方街)的美好,这滴水憧憬和向往美好,它从玉龙雪山山顶奔流而下,就为了去往这美好的地方。作者其实是借“一滴水”来讲述自己的心愿,“终于”一词表现出作者对丽江的赞美和喜爱,对宁静淳朴最接近自然的生活的歌颂。
(四)拓展延伸——假如你是一滴水
1.学生小组交流:如果你变成一滴水,你想去往什么地方,会有怎样的经历?(启发学生想象,锻炼想象和联想能力)
(五)体验反思——一滴水的视角
请学生仿照此文写一篇以物为叙述角度的作文,以一株花、一只猫、一堵墙……的角度来写作。
附:板书
这是_________的丽江
丽江游记
这是_________的一滴水
叙述角度(物)
如果我是一滴水(一株花、一堵墙)……
第五篇:《一滴水经过丽江》 (简稿)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序号: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创设诗情画意的情景氛围,调动学生联想想象思维,身临其境地感知文本。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句,细品文本语言,感受文本含蓄委婉的情感之美。3.深入文本,探究文本,培养学生思辨分析能力,熏染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品析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情感之美。
★ 教学难点
深入探究文本,领悟文本蕴含的民族文化之美。课前预习:
1.初读文本,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细读文本,圈点勾画赏析精彩的字词句,进行简要批注。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入情境《云且留住》
我愿变作海鸥,飞向白云深深处;我愿变作轻烟,伴白云同行同驻。
歌曲导入后,学生进入丽江“小水滴”的角色。
(设计意图:以下课堂环节,学生以个性鲜明多样的“小水滴”,进行“丽江摄影师”“丽江鉴赏师”“丽江研究者” 角色扮演,随着文本阅读的逐层深入,体验丽江不同的美。根据每个环节内容,突出各环节中“小水滴”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之充分体验课堂活动,形成师、生与文本的多方互动交流。此外,设计本节课的课后作业—读写训练时,结合学生生长环境和地域特色,设置“洛阳宣传者”的角色)
二、生花妙笔绘画意—“聪慧”的“小水滴”
学生做“聪慧”的“小水滴”,体验“摄影师”这一职业。通过短片和文本认识丽江,选取最美的景物或人物,发挥联想想象,简洁生动地描述画面。
(设计意图:幻灯片播放丽江的文化旅游宣传片,短片呈现文本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玉龙雪山 ”“黑龙潭”“丽江坝”“玉河”“ 四方街 ”“大水车”“老者”“银匠”,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拉近与丽江古城的距离,身临其境地感受丽江的秀美山川和独特的异域风情,激发学生对丽江古城的热爱向往之情)
欣赏短片,教师简述对丽江的印象,并做示范描述,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预设:学生1.玉龙雪山 冰川剔透、白雪晶莹,巍峨挺拔矗立在苍茫云海间。学生2.四方街 我赤脚轻踩在铺满五花石的老街,仿佛触到千百年前丽江的清凉,嗅到家家户户沁人的花香,听到院落里悠扬的古乐和鸣。
教师简要评价并总结:聪慧的你们,个个都是神笔马良,一幅幅自然风景画、风土人情画、民居建筑画,全方位展现了一座古朴静美的丽江。而作者笔下的丽江之所以能够如此光彩照人,令人神往,与作者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别致的构思是密不可分的,更是出于作者对丽江的一片赤诚,一片深情。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初见丽江的满心欢喜,细细咀嚼文本的悠悠诗情。
三、字斟句酌品诗情—“细心”的“小水滴”
请学生扮演“细心”的“小水滴”,体验“鉴赏师”这一职业。字斟句酌地细读文本,抓住重点字词句,品析本文的情韵之美。
师分析“看”字拟人的写法,作学法指导。
(设计意图:示范细读品析文本的语言情感之美,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丽江含蓄而炽热的深情,也为课后作业的读写训练提供知识储备)
预设:学生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赏析:对比手法,让你感受丽江古城净化心灵,安顿灵魂的静谧纯净,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丽江古城的赞美和敬意。
学生2.“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赏析:诗意的比喻,精妙的联想,把薄云掠过月亮的景象比作丽江古城的银匠擦拭一个大银盘,突出了薄云掠过月亮星空的晶亮之美、飘逸之美、灵秀之美,让人慨叹并沉醉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仿佛能见到作者对丽江之美的陶醉。教师总结:细心的你们品出了文本的情韵之美,感受到了丽江的诗情与画意。而一篇好的游记,不仅要表现真情,更重要的是传达出作者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譬如,《岳阳楼记》《三峡》……古代先贤常常俯仰山水,物我一体,道法自然,与天地万物相通相融,汲取大自然的智慧。
四、醍醐灌顶见真知—“善思”的“小水滴”
学生做“善思”的“小水滴”,体验“研究学者”这一职业,进行小组互助学习,合作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
预设:三组代表发言
我们认为,本文写了一滴水的寻梦之路,告诉我们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譬如,经过丽江的这滴水,它执着寻访四方街的梦想,不惧山高路远,激流浅滩,最终经过丽江,看到了四方街,完成了生命历程,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五组代表发言: 我们认为,作者写了人与他人的和谐。譬如,远方来的游客和民居的主人亲切交谈,互通消息。又如古城院落的家人,邻里和谐融洽的长谈闲聊,欢声笑语……
六组代表发言:我们认为,本文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譬如,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山水之间的亭台楼阁……丽江滋养了人们,人们也美丽了丽江。在永恒美丽的大自然的怀抱里,人人都像个婴孩,返璞归真,找到了心灵安适之所,像丽江一般,通透而恬淡,淳朴而静美。
教师评价并点拨: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小水滴”集思广益,探究领悟到文本蕴含着“自然和谐”之美,分析精到,见仁见智。然而,当我们突破自我的小格局,重新审视文本,你还会发现柳暗花明、别有洞天。
当今之世,风云巨变,走在现代化城市化的丽江街头,我们既能看到白须垂胸的老者在演奏着清雅古乐,也能听到华灯初上时灯红酒绿的吉他摇滚。由小小的四方街,便可窥见丽江古与今的融合,和绵延不绝的民族文化。
同时,如今,文化旅游盛行,丽江古城以亘古不变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魅力,吸引着中外游人,兼容并包地吸纳着各种文明各国文化。而丽江是中国的窗口和缩影,传承五千年文明中国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广交友邦,广结善缘,与世界各国互联互通,互惠共赢。东方大国正以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刷新着“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新篇章,彰显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博大情怀和盛世气象。
五、和合至美伴我行
结语: 大河东去,不舍昼夜,从古到今,奔流不息。人类植根于大山的褶皱之中,涉过一条河,走向另一条河。从远古走来的这条汪洋大河,是丽江,也是长江、黄河,更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华夏文明的源头。让我们以“一滴水”的谦卑和感恩,学习先贤智慧,传承璀璨文明,让中国见证你们的美丽,也让世界见证中国的美丽!
六、情真意切咏家乡—“热情”的“小水滴” 课后作业—读写训练
1.世界这么大,丽江那么美,我们都想去看看。然而,四月的洛阳花城和丽江古城一样山川秀美、文化灿烂;一样博大盛情,笑迎八方游客,四海宾朋。
请热情的“小水滴”化身为古都洛阳的宣传员,学习借鉴本文拟人的手法,写一句话,为美丽的洛阳花会添光彩!
示例:我是古城檐角的一串风铃,赏帝都风采,览风云际会。
2.参考课外阅读书目,完成课外诵读,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100字)课外阅读推荐篇目:
《一棵开花的树》席慕蓉 《我爱这土地》艾青 《再别康桥》 徐志摩 板书设计:
一滴水经过丽江
阿来
和谐自然自然美聪慧美人文美和热情 细心开放包容 人情美 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