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放飞蜻蜓教学实录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葛晓娟
课前播放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呀?
生:我看到了一只只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蜻蜓。
师1: “五颜六色”说出了蜻蜓的颜色美。还有谁想说的?(图片止,有轻音乐)生2:我看到了蜻蜓在飞舞。生3:我看到了蜻蜓在点水。师4:蜻蜓姿态万千,真美!
生5:成双成对的蜻蜓在飞,它们非常快乐。
师3: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你们已经喜欢上这群小精灵了。好,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我们开始上课吧!
一、复习回顾 师生问好!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读——放飞蜻蜓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1: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后来陶先生和孩子们谈蜻蜓,最后放飞蜻蜓的事。【相机板书: 捉→谈→放】
师引说:陶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后来陶先生和孩子们谈蜻蜓,他先和孩子们谈了蜻蜓吃什么,又和孩子们谈了蜻蜓的尾巴和眼睛,最后孩子们放飞了蜻蜓。
陶先生可是一个大教育家,他经常指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现在就让我们和这些孩子一起走进陶先生的课堂。
二、品读体验
师:孩子们,轻轻打开课本儿!别急,老师这儿有个学习提示,谁来读一读?(出示学习提示:。。。。在学习课文时,大家可以用笔将自己的发现画一画,不理解的地方圈一圈)好了,开始吧!
生:自读课文。师生交流
师:点击出示(2—6),师:孩子们,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说说看!生:我知道了蜻蜓不吃露水…… 师:你是从文中什么地方知道的?
生:陶先生说:还是翠贞说的对,说明其他人不对。师:你真会读书,能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想!师:还有谁想说?
生:蜻蜓吃虫子,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害虫)
师:你了解了蜻蜓吃什么。那蜻蜓一个小时能吃多少害虫,课前收集的资料中有没有发现?
生1:能吃40只苍蝇或者840只蚊子。生2:能吃20只苍蝇或者840只蚊子。师:数据可不能错啊
师:蜻蜓可是个“捕虫小能手”呢。它一个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者840只蚊子。苍蝇和蚊子会传播疾病,可是我们的敌人啊!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生:是的。师:同学们,学问学问,既要学,更要问。那读了这段对话,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七嘴八舌”什么意思? 点击“七嘴八舌”,有人知道吗? 生:一群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的。
孩子们他一句你一句的。孩子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七张嘴巴,八个舌头 师评价:1)是呀,2)是的,这就是七嘴八舌。
3)这么多张嘴巴抢着说,这场面一定很热闹!
师:孩子们,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也会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呢? 生1: 生2: 生3: 生4:
师(评价)1.大家都争着说出了自己想去的地方 2.爱玩,可是孩子们的天性!3.同学们发言可真积极!
师:是呀,当我们遇到感兴趣的话题,就会挣着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当陶先生问孩子们蜻蜓吃什么的时候,孩子们七嘴八舌抢着说,一起读。师:(出示句式)当老师问我们去哪春游的时候,我们。。。。。。生1 生2 师:现在,你还会说吗? 生1 生2 生3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不仅理解了“七嘴八舌”这个词,而且还会运用了。师:谁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生:慈爱什么意思?
师:词语不理解,我们可以把它带进句子里读一读,想一想。谁来读读慈爱所在的这个句子。
师:谁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看图,)瞧,陶先生笑眯眯的,多亲切啊,这就叫慈爱。师:【体态语言】慈爱地抚摸,多么温暖的感觉啊,从这儿你感觉到陶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很好的人,很亲切,非常爱孩子……
师:对,陶先生就是这样的和蔼可亲。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亲切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教育家对孩子们的关爱。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1:。。
师:从你的声音中,老师感觉到了陶先生的慈爱!,来,一起读。师:多亲切啊,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生: “田埂”什么意思(田间的小路)师:瞧!这田间小路就是“田埂”。老师小时候啊,常和好朋友们在田埂上玩耍。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感觉到陶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陶先生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朋友。生:陶先生很喜欢孩子们。
师:是啊,陶先生觉得自己就是这群孩子中的大孩子。
小结:通过自学,交流,我们知道了蜻蜓吃虫子,是我们的好朋友,还知道了陶先生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咱们再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陶先生的话谁来读?翠贞的话?孩子们的话大家读。其它的话老师读。好吗? 师生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过渡:陶先生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最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教孩子知识,教孩子做人。今天,他和孩子们在田埂上上了一节生动的课。下面请同学们默读7-10自然段,想想从陶先生和孩子们的谈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对陶先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好,开始!
生默读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用笔将有关词语和句子圈一圈,画一画)师:同学们,默读有助于思考,交流有助于提高,大家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同桌交流交流,你的收获会更大!
师: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读书收获? 师:你第一个举手的,老师就请你!
【一】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师:哦!你了解了蜻蜓的姿态。瞧(点击图片)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多美啊!
(点击出示“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1: 生2:
师(评价)1.多活泼的小蜻蜓啊 2.真美丽!师: “一闪一闪”、“一撅一撅”,让我们感觉到小蜻蜓的确可爱!
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样的词语。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点击)头--------一动一动的。一点一点的 一摇一摇的嘴巴——一张一张的 一动一动的 一合一合的翅膀——一扇一扇的 一扑一扑的 一拍一拍的
师:多么活泼可爱的小精灵啊!【二】尾巴
师: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
生1:我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师:是呀,那是蜻蜓妈妈在水面上生宝宝呢!关于尾巴还有谁想说的? 生2: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生3: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师:哦,你们了解了蜻蜓的尾巴。(出示:“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谁来读读? 师:(出示图),瞧,这就是蜻蜓的尾巴,真的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师:谁来读读“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变红。生1 : 生2:
师(评价)1.一节节的,真有趣!2.你读出了词语的意思。
师:把它放到句子中,你们还能读好它吗? 生1: 生:
师评价)1 老师觉得这尾巴还不够长,能再试着读一读吗?(你读出了尾巴的样子)
2.真是与众不同的尾巴呀!
师:那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生: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变红)
师:是啊,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很重要,你们看:
图片1,杂技演员走钢丝,很危险,他靠手中的横竿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图片2,花样滑冰运动员,能够在冰面上翩翩起舞,靠的就是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来保持平衡。
师:我们平时在什么情况下,也需要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生:走独木桥 溜旱冰 生:玩活力板 骑自行车
师:是呀,只有保持平衡,才能稳稳当当,玩得开开心心!师:(点击)蜻蜓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就是靠尾巴来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你们说,蜻蜓的尾巴作用大不大? 师:能用朗读让大家看到这样的尾巴?
生:
师:小蜻蜓在空中快乐地飞舞,这尾巴的作用可真大啊!
师: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真的是这样吗? 生:不会的,他只是在咬尾巴,并没有吃尾巴。
(怎么知道的?我以前看过电视,电视上说的)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师:陶先生是听别人说的所以,在这句话前加上了“据说”(变红)。陶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其实呀,咬尾巴是蜻蜓爸爸繁衍后代的需要,而并没有真的吃尾巴。
师:好,我们继续交流,除了蜻蜓的尾巴,你们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蜻蜓的眼睛…… 师:你了解了蜻蜓的眼睛。【三】“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师:谁来读读?
孩子们,你们看,这就是蜻蜓的眼睛。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 生:我看到了一双大眼睛。
师:它有一对特别发达的眼睛,几乎占了头的一半。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它的眼睛里有很多小黑点 师:那是成千上万的小眼睛的。
关于蜻蜓的眼睛老师这儿还有一则小资料,我们来听一听!
蜻蜓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蜻蜓是视力最好的昆虫,它能清楚地看到9米以外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师:孩子们,你们觉得蜻蜓的眼睛,怎么样? 生:„真厉害!真神奇!视力真好,真奇特!‟
生:真实一双慧眼!生:蜻蜓的眼睛真奇异啊!生: 师:谁能把这双神奇的眼睛读出来的? 生1: 生2:
师(评价)1.真奇特啊!2.太神奇了,谁再来读一读?
4.这眼睛还不够奇特。
师:瞧,这儿有个省略号。(变红)这里的六个小点,包含了许许多多。想想看,陶先生和孩子们还会和谈什么呢?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
生1:蜻蜓的嘴里有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颚,它的脑袋可以任意转动。师:这是蜻蜓捕捉害虫的有利条件。
生2:蜻蜓有两对薄薄的翅膀,休息时展开,平放在两侧。师:蜻蜓的翅膀薄如蚕翼,很美!
生3:蜻蜓的飞行速度很快,最快的时候,每秒速度可达40米,这可以连续飞行一个小时不休息。
师:真的是太厉害了。
师:孩子们课前收集的资料真不少啊!这也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听了陶先生的介绍,让我们对蜻蜓有了更深的了解,它就像大自然中的一只小精灵,让我们再来感受它的神奇!(出示10节)
师:在这乡村的田埂上,陶先生就这样和几个孩子亲切地交谈着,他把知识的种子播进了孩子们的心田。此时此刻,在你们的眼里,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他时时处处为孩子们着想.„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陶行知……高高举起。
师:对,高高举起,是为了让孩子们看得更清楚。谁接着说?
生:陶先生很爱护蜻蜓,他为孩子们做了榜样。„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他怕弄伤了蜻蜓。师:还有谁想说?
生:陶先生是实事求是的人。„你为什么这么说?‟
生: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师:(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师:陶先生面对翠贞这群孩子,讲了蜻蜓的尾巴,讲了蜻蜓的眼睛,讲了许许多多,不厌其烦,从中又可以看出陶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知识丰富的人 有耐心的人 爱孩子的人 不厌其烦的人 循循善诱的人
师:陶先生用那春风化雨一般的教育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悄悄感化着孩子们。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你会如何对待手中的蜻蜓?
生1:我要放飞蜻蜓!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它是捕虫小能手。
生2:放飞蜻蜓,因为蜻蜓的眼睛很奇特,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虫子,我要让它去捉害虫。生3:放飞蜻蜓,陶先生让我们了解蜻蜓是个除害飞行家。生4:放飞蜻蜓,蜻蜓太美了,我喜爱蜻蜓,我要给它自由。生5: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我要让它快乐,送它回家。师评价1)这么神奇的小精灵,我们怎能伤害它!
2)让它回家,那才叫真爱!3)爱蜻蜓,就要给他自由。4)你真有爱心!
5)是呀,爱蜻蜓,就要让它回家。
师:真好,那面对手中的蜻蜓,陶先生和孩子们又是怎么做的?(出示11片段)
师:谁来读一读? 生:
师:老师听出来了,陶先生的话,读出了商量的口吻。还有谁想读? 生:
师:你不仅读出了陶先生对孩子的尊重,还把“放了它,放了它”读得很快,为什么呢?
生:孩子们想让蜻蜓早点回家。师:(评价)早点回家,早点自由,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师:谁还想读? 生:
师:读出了自己的体会!师:„师加上动作范读‟:翠贞张开小手…… 生:
师:蜻蜓回家了多快乐,多自由啊!谁愿意把最后一句话再来读一读。
真是一只快乐的小蜻蜓,因为了解,因为喜爱,因为对生命的尊重,孩子们放飞蜻蜓,多么可敬的陶先生,多么可爱的孩子啊!
让我们再把这段话读一读!生:
小结: 一群孩子捉蜻蜓,陶先生和孩子谈蜻蜓,最后放飞了蜻蜓,回家的小蜻蜓享受着飞翔的乐趣(板书:飞),多快乐啊!
三、拓展延伸
点击„ 瞧: ①小蜻蜓飞翔的图片。【《小蜻蜓》轻音乐】
②图片——
师: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同学们,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让我们插上爱的翅膀和蜻蜓一起飞翔吧!《小蜻蜓》音乐响起,师生哼唱。
陶老师的课结束了!我们今天的课也结束了!谢谢同学们!
第二篇:放飞蜻蜓第二课时实录
课前播放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呀?
生:我看到了一只只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蜻蜓。师1: “五颜六色”说出了蜻蜓的颜色美。还有谁想说的?
生2:我看到了蜻蜓在飞舞。生3:我看到了蜻蜓在点水。师4:蜻蜓姿态万千,真美!
生5:成双成对的蜻蜓在飞,它们非常快乐。
师3: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你们已经喜欢上这群小精灵了。好,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我们开始上课吧!教学流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读——放飞蜻蜓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1: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后来陶先生和孩子们谈蜻蜓,最后放飞蜻蜓的事。【相机板书: 捉→谈→放】
师引说:陶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后来陶先生和孩子们谈蜻蜓,他先和孩子们谈了蜻蜓吃什么,又和孩子们谈了蜻蜓的尾巴和眼睛,最后孩子们放飞了蜻蜓。陶先生可是一个大教育家,他经常指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现在就让我们和这些孩子一起走进陶先生的课堂。
二、品读体验
师:孩子们,轻轻打开课本儿!别急,老师这儿有个学习提示,谁来读一读?
在学习课文时,大家可以用笔将自己的发现画一画,不理解的地方圈一圈)好了,开始吧!
生:自读课文。师生交流
师:点击出示(2—6),师:孩子们,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说说看!生:我知道了蜻蜓不吃露水„„ 师:你是从文中什么地方知道的?
生:陶先生说:还是翠贞说的对,说明其他人不对。师:你真会读书,能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想!师:还有谁想说?
生:蜻蜓吃虫子,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师:你了解了蜻蜓吃什么。那蜻蜓一个小时能吃多少害虫,你们知道吗? 生:能吃20只苍蝇或者840只蚊子。
师:蜻蜓可是个“捕虫小能手”呢。苍蝇和蚊子会传播疾病,可是我们的敌人啊!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生:是的。
师:同学们,学问学问,既要学,更要问。那读了这段对话,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预设1: 生:“七嘴八舌”什么意思? 点击“七嘴八舌”,有人知道吗? 生:一群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的。孩子们他一句你一句的。孩子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师:孩子们,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也会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呢? 生1:
生2:
师:是呀,当我们遇到感兴趣的话题,就会挣着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当陶先生问孩子们蜻蜓吃什么的时候,孩子们七嘴八舌抢着说,一起读。(出示句式
练习说话
理解应用“七嘴八舌”)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不仅理解了“七嘴八舌”的意思,而且还能灵活运用了。预设2:
生:慈爱什么意思? 师:词语不理解,我们可以把它带进句子里读一读,想一想。谁来读读慈爱所在的这个句子。师:谁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看图,)瞧,陶先生笑眯眯的,多亲切啊,这就叫慈爱。师:【体态语言】慈爱地抚摸,多么温暖的感觉啊,从这儿你感觉到陶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对,陶先生就是这样的和蔼可亲。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亲切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教育家对孩子们的关爱。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预设3:
“田埂”什么意思(田间的小路)师:瞧!这田间小路就是“田埂”。老师小时候啊,常和好朋友们在田埂上玩耍。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感觉到陶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是啊,陶先生觉得自己就是这群孩子中的大孩子。
小结:通过自学,交流,我们知道了蜻蜓吃虫子,是我们的好朋友,还知道了陶先生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咱们再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陶先生的话谁来读?翠贞的话?孩子们的话大家读。其它的话老师读。好吗? 师生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过渡:同学们,陶先生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最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教孩子知识,教孩子做人。今天,他和孩子们在田埂上上了一节生动的课。下面请同学们默读7-10自然段,想想从陶先生和孩子们的谈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对陶先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好,开始!生默读课文。
师:同学们,默读有助于思考,交流有助于提高,大家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同桌交流交流,你的收获会更大!
师: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读书收获?
【一】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师:哦!你了解了蜻蜓的姿态。瞧(点击图片)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多美啊!
(点击出示“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1:
生2:
师(评价)1.多活泼的小蜻蜓啊
2.真美丽!师: “一闪一闪”、“一撅一撅”,让我们感觉到小蜻蜓的确可爱!
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样的词语。蜻蜓的眼睛-------,尾巴-------
头-------
嘴巴——
翅膀——
师:真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一】尾巴
师: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
生1:我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师:是呀,那是蜻蜓妈妈在水面上生宝宝呢!关于尾巴还有谁想说的? 生2:
生3:
师:哦,你们了解了蜻蜓的尾巴。(出示:“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谁来读读? 师:(出示图),瞧,这就是蜻蜓的尾巴,真的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师:谁来读读“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变红。生1 :
生2:
师(评价)1.一节节的,真有趣!2.你读出了尾巴的样子。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1:
生齐:
师评价)1 老师觉得这尾巴还不够长,能再试着读一读吗? 2.真是与众不同的尾巴呀!
师:那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生: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变红)
师:是啊,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很重要,你们看:
图片1,杂技演员走钢丝,很危险,他靠手中的横竿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图片2,花样滑冰运动员,能够在冰面上翩翩起舞,靠的就是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来保持平衡。
师:孩子们,我们平时在什么情况下,也需要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生:走独木桥
溜旱冰 生:玩活力板
骑自行车
师:是呀,只有保持平衡,才能稳稳当当,玩得开开心心!师:(点击)蜻蜓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就是靠尾巴来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尾巴的作用真大啊!
师:你能用朗读让大家看到这样的尾巴?
生:
师:老师仿佛看到了蜻蜓在空中快乐地飞舞,这尾巴的作用可真大啊!师: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真的是这样吗? 生:不会的,他只是在咬尾巴,并没有吃尾巴。(怎么知道的?我以前看过电视,电视上说的)师:陶先生是听别人说的,他自己也不敢肯定,所以,在这句话前加上了“据说”(变红)。陶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其实呀,蜻蜓爸爸咬自己的尾巴是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并没有真的吃尾巴。
师:好,我们继续交流,除了蜻蜓的尾巴,你们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蜻蜓的眼睛„„ 师:你了解了蜻蜓的眼睛。【三】“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师:谁来读读?
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蜻蜓的眼睛。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 生:我看到了一双大眼睛。
师:它有一对特别发达的眼睛,几乎占了头的一半。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它的眼睛里有很多小黑点 师:那是成千上万的小眼睛的。
关于蜻蜓的眼睛老师这儿还有一则小资料,我们来听一听!
蜻蜓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蜻蜓是视力最好的昆虫,它能清楚地看到9米以外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师:孩子们,你们觉得蜻蜓的眼睛,怎么样? 生:
师:谁能把这双神奇的眼睛读出来的? 生1:
生2:
师(评价)1.真奇特啊!2.太神奇了,谁再来读一读? 4.这眼睛还不够奇特。
师:瞧,这儿有个省略号。(变红)这里的六个小点,包含了许许多多。想想看,陶先生和孩子们还会和谈什么呢?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
生1:蜻蜓的嘴里有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颚,它的脑袋可以任意转动。生2:蜻蜓有两对薄薄的翅膀,休息时展开,平放在两侧。
生3:蜻蜓的飞行速度很快,最快的时候,每秒速度可达40米,这可以连续飞行一个小时不休息。
师:真的是太厉害了。
师:同学们课前收集的资料真不少啊!这也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听了陶先生的介绍,让我们对蜻蜓有了更深的了解,它就像大自然中的一只小精灵,让我们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出示10节)
师:在这乡村的田埂上,陶先生就这样和几个孩子亲切地交谈着,他把知识的种子播进了孩子们的心田。此时此刻,在你们的眼里,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1:
生2:
生3:
师:(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师:陶先生面对翠贞这群孩子,讲了蜻蜓的尾巴,讲了蜻蜓的眼睛,讲了许许多多,不厌其烦,从中又可以看出陶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陶先生用那春风化雨一般的教育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悄悄感化这孩子。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你会如何对待手中的蜻蜓? 生1:我要放飞蜻蜓!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它是捕虫小能手。生2:
生3 :
师:真好,那面对手中的蜻蜓,陶先生和孩子们又是怎么做的?(出示11片段)师:谁来读一读? 生:
师:老师听出来了,陶先生的话,读出了商量的口吻。还有谁想读? 生:
师:你不仅读出了陶先生对孩子的尊重,还把“放了它,放了它”读得很快,为什么呢? 生:我是想让蜻蜓早点回家。师:谁还想读? 生: 师:〔师加上动作范读〕:翠贞张开小手„„ 生: 师:蜻蜓回家了多快乐,多自由啊!谁愿意把最后一句话再来读一读。
真是一只快乐的小蜻蜓,因为了解,因为喜爱,因为对生命的尊重,孩子们放飞蜻蜓,多么可敬的陶先生,多么可爱的孩子啊!让我们再把这段话读一读!生:
小结: 一群孩子捉蜻蜓,陶先生和孩子谈蜻蜓,最后放飞了蜻蜓,回家的小蜻蜓享受着飞翔的乐趣(板书:飞),多快乐啊!
三、拓展延伸
点击〔 瞧:
①小蜻蜓飞翔的图片。【《小蜻蜓》轻音乐】 ②图片——
师: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同学们,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让我们插上爱的翅膀和蜻蜓一起飞翔吧!陶老师的课结束了!我们今天的课也结束了!谢谢同学们!
第三篇: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
2、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懂得保护益虫。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说话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较差,要了解蜻蜓、认识陶行知都有一定的难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教学难点
了解蜻蜓各部分结构、特点及功能。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复习课文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板书(捉、放)。
二、新授
(一)学习2~6自然段——谈蜻蜓的食物
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想一想:陶行知看到孩子们捉蜻蜓会想到些什么?
2、学生自由读2~6自然段。思考:陶行知是怎样劝孩子们的?
(1)引导学生交流。
(2)出示重点句子:“他停下脚步,„„吃什么吗?”重点理解词语“慈爱”,“抚摸”。
(3)指导学生读句子。
(4)汇报孩子们是怎样回答的,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5)出示句子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体会一下哪一句更好。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2~5自然段。
(二)学习7~10自然段——谈蜻蜓的结构
1、出示阅读提示:默读7—10自然段,画出蜻蜓各部分结构、特点及功能。(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汇报。
(1)课件出示蜻蜓眼睛图片,了解蜻蜓眼睛特点及功能。
(2)引导学生质疑。如蜻蜓点水、吃尾巴等问题。
(3)适机补充资料。
(4)指名读第10自然段。
(5)引导学生介绍蜻蜓。(以蜻蜓自述的方式或小小解说员的方式进行介绍。)
(6)引导学生思考:陶行知为什么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三)学习第11自然段——放飞蜻蜓
1、指名读第11自然段,思考:陶行知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1)指名交流。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出示句子。
(3)指名读11自然段第2句话。
2、指名读。思考:孩子们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1)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体会。
(2)教师引读。
(3)创设情境(播放音乐)你想对空中放飞的蜻蜓说什么?你想对陶行知说什么?
3、教师总结。
(四)拓展实践
同学们可以继续收集与蜻蜓有关的知识,制作一份蜻蜓小档案,一周后进行展示。板书设计
放 飞 蜻 蜓
捉
放
吃害虫
尾
巴
眼
睛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想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在语文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推进课堂教学活动。一是读:通过个别读、集体读、默读、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精妙,感受陶行知先生的美好品质,以及文中孩子们情感的变化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分角色读,小组交流汇报的形式,让学生人人获得情感的体验;人人参与教学活动;人人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获得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真正还原语文课堂高效的、扎实的、真实的、朴实的语文课堂本色。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能给学生种下一颗种子;教给学生学到一些知识;跟学生共同经历一个过程;为学生埋下一个动因,这是我在教学中不断追求的目标。但是教学中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我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第四篇: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牛文娟 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特点。
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
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教学难点:
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懂得保护益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谜语导入。
1、谜语导入。
2、检查词语。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课文哪个自然段写“捉蜻蜓”?他们捉到蜻蜓时的心情怎样?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要把它放飞呢?(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这么大的转变,原因就是陶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那么陶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的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找一找陶先生与孩子们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并画出来。
(一)、蜻蜓吃什么?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在谈蜻蜓吃什么?2--6
2、蜻蜓吃什么呢?出示: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吃食)
3、(出示图片)认识孑孓 :了解词义。蜻蜓在空中飞,怎么能吃到水里的孑孓呢?(孑孓是蚊子的幼虫,蜻蜓的幼虫也生活在水中,蜻蜓的幼虫吃掉蚊子的幼虫。)
4、补充知识。
5、大家有没有发现,蜻蜓吃的虫子都是——害虫,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陶行知有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呢?(没有)他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读陶行知的话。
出示: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指名多人读,读出反问的语气,从陶行知说话的口气,你听出了什么?(亲切、和蔼,民主„„)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陶行知啊。(板书:和蔼可亲)齐读
6、快速读读2-6自然段,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 陶先生的和蔼可亲? 出示: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请你读读这句话,能说说你的感受吗?(慈爱地抚摸,很慈祥地很亲切地抚摸。一般谁会对你抚摸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抚摸表示他们对你很——喜欢、关爱,这里是陶先生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多慈爱可亲的陶先生啊。)你可真会读书。
7、你还从哪里感受到陶先生慈爱可亲?
出示:“陶行知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
请说说你的感受。(陶行知可是一位有名的大教育家,这时他正拉着孩子们的手坐在田间的土路上,一点架子也没有,真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陶行知啊。)你真细心,从两个动作读出了陶行知的和蔼可亲。请你读读这句话。齐读。
8、在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陶行知面前,孩子们表现得怎么样?(很认真、很专心、很活跃。)你从哪里看出的? 出示: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什么是七嘴八舌?很多人抢着说,争先恐后地说。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吗?我们来七嘴八舌地说一说。
9、多活泼的孩子,多慈爱可亲的陶先生。我们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二)学习7-10自然段
1、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知道了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接着他和孩子们还谈了蜻蜓的什么呢?(尾巴和眼睛。)
2、出示表格。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完成表格。汇报交流:完成表格,填一填,说一说,读一读。
3、出示蜻蜓图:同学们,看,这就是蜻蜓的尾巴,谁来描述一下。(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这独特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4、知识补充:你知道它能飞多快吗?它每秒可以飞40米,比火车还快,而且啊,它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蜻蜓的飞行能力怎么样?真高超啊。因此,蜻蜓还被评为为昆虫世界最出色的“除害飞行家”。这一切都离不开蜻蜓尾巴的作用,一起来赞赞这奇特的尾巴吧!齐读。
5、引读出示:据说,蜻蜓的尾巴还有这样的特点呢?——在它饿极了的时候,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还会长出来。
(1)蜻蜓饿极时,真的会吃掉自己的尾巴吗?你从哪个词看出的?(据说)据说的意思就是——听说,传说,不一定是真的,那么这个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呢?陶行知对这个知识没有深入研究,也只是听说,所以他在跟孩子们讲的时候,用了“据说”一词,多么实事求是,多么严谨的陶行知啊。
(2)有谁知道“吃尾巴”是怎么回事呢?老师课前查阅了资料,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蜻蜓交配时,由于生殖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3)简介蜻蜓点水。
6、陶行知还跟孩子们谈了蜻蜓的什么呀?眼描述蜻蜓眼睛的特点、作用。解释成千上万,四面八方,说说含有数字的词语。用一个词形容蜻蜓的眼睛。
7、简介复眼。
多么独特的眼睛。真厉害呀,前后左右都能看到,你的眼睛能吗?(不能)其实还不只如此呢,蜻蜓在快速飞行中,能清楚地看到9米以外的虫子的各个部分,比如虫子的头,脚、眼睛等等,而且它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这样明亮独特的大眼睛最方便它——捉虫子了,也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8、听了陶行知对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的介绍,你想对蜻蜓说什么?(你吃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你眼睛真大,真奇特。你本领真大„„)
9、陶行知先生仅仅介绍了蜻蜓的眼睛和尾巴这两方面的知识吗?(找出省略号)你知道哪些关于蜻蜓的知识?对照图片,了解的关于蜻蜓的知识。
(三)认识陶行知
1、这么多知识,都是谁告诉孩子们的呀?——陶行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找陶行知先生的动作、神态、语言,会认识更加让人敬佩的教育家。
出示:(1)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能说说你的感受吗?(陶行知心地善良、有爱心)是啊,多爱护小动物啊,生怕蜻蜓遭到了一丁点儿伤害,真是小心翼翼啊。我们一起读。
2、你还能读出一位怎样的陶行知?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谈谈你的感受。(师:为什么要举得高高的?想让孩子们都看得清楚。可以看出什么呀?)多么关心孩子啊,处处为孩子着想的陶先生啊。指名读。
3、听着陶行知的讲解,孩子们都---入神了,他们此时可能想些什么?
(蜻蜓的本领可真大呀,我们赶紧放了蜻蜓吧,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呀。)
4、出示: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他放了,好不好?”
指名读。陶行知完全可以自作主张放掉蜻蜓,为什么还要与孩子们商量呢?(想知道孩子的想法,想让孩子自愿地放掉蜻蜓)陶行知对孩子怎么样啊?真尊重。我们一起做做这个受人尊重的陶行知吧,齐读。
5、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孩子们这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放飞蜻蜓了。齐读出示: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这动人的情景就是——放飞蜻蜓
6、同学们,孩子们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放飞蜻蜓啊?蜻蜓是一种益虫,是我们的好朋友。
如果这样的话,课文到第6自然段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写第7-10自然段这么多呢?
陶行知没有一本正经地教育孩子放飞蜻蜓,而是耐心地跟孩子们讲解蜻蜓的知识,让孩子们了解蜻蜓、喜欢蜻蜓,从而自觉地爱护蜻蜓,最后放飞蜻蜓,这就是——循循善诱。(板书:循循善诱)
7、这样的陶行知,我相信每位同学都很喜欢,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关爱孩子、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大教育家陶行知,让我们充满敬意地称呼他,陶先生。
旁边是陶先生的两句名言,也是陶先生的座右铭,我们一起再带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有关陶行知的教育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四块糖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三、总结延伸
1、谈收获。(蜻蜓的知识、爱护动物、课文的写作顺序)
2、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就大家就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吧!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
3、小结:孩子们放飞的不仅是蜻蜓,还有爱心和对生命的尊重,更有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朋友,她们都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一个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朋友,那样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四、作业
1、有关陶行知的教育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四块糖的故事,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2、收集有关蜻蜓的知识,还有哪些昆虫事是人类的好朋友呢。
板书:
放飞蜻蜓
食物
和蔼可亲
蜻蜓
尾巴
循循善诱
眼睛
第五篇:放飞蜻蜓 教学反思
“合作引领,把脉课堂”课堂教学学术月活动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
姓名 华诗卉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本篇文章的主人公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巧合的是正是由于他的提出的“小先生制”先进的教育思想,才有了今天课堂上这些勤思乐学,敢于秀出自我的小先生们。因此在课堂导入部分在将陶行知先生生平稍作介绍后,我为学生们讲述了陶先生的小先生制、我们的课堂上各种情智小先生理论渊源正是出自陶先生之手。从孩子们的表情和眼神中,我能看到他们对陶行知先生的敬佩之情,相信陶先生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也更加具体了。这也为后文的学习孩子们对陶行知先生的了解,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学文时,我以课后问题“从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为主线,指导学生展开讨论。经过充分的讨论后,我请一组学生上台发言。发言小组的组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汇报时落落大方,还给自己的小组取了名字。在汇报的时候,同组同学之间的交流顺序自行安排,自由顺畅却不凌乱。学生能在下一位同学交流时与之很好的衔接,用语客气却不过分做作。他们的团队意识比较强的同时,也能关注到知识内涵,在交流完毕后,组长请其他同学补充评价。本次汇报组的组长别出心裁,她在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的同时,还提出一个具体问题。这种有针对性的问题,既有时效性也带有个体学习的具体目标。其他同学认真聆听,指出他们没有讲到的文中的知识,并且让人惊喜的是,有些喜爱科学的男孩还给予了书本外更详细的解释。有些同学不仅关注了汇报组同学汇报的知识,还能给他们的表现评价一二。这时我会让他不仅要说出不足之处,还要能给出改正之法。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生生评价之间无隔阂缝隙,这样当堂被人指出不足指出,给出意见后,能不能接受也是个问题,因此学生给完意见后,要征询被评价人的意见。一句“你接受我的建议吗?”让评价人无后顾之忧,让被评人容易接受。这种健康的,心理相容的生生评价,才是健全的互动。最后,汇报组组长将本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补充,进行了总结,使同学们做到了在参与中学习,在互动中提升。
在使用微课时,我挑选了有关蜻蜓的知识的视频。通过阅读文中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孩子们知道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吃害虫。在平常的生活中,蜻蜓吃害虫的经过可不
情智双修 和谐发展
“合作引领,把脉课堂”课堂教学学术月活动教学设计
容易观察到。我在微视频中穿插蜻蜓吃害虫的经过,孩子们对蜻蜓吃害虫的概念更具体,印象更深刻,相信他们也能在生活中也能做到爱护蜻蜓,爱护有益动物。
情智双修
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