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时间:2019-05-12 17:3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第一篇: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合阳中学有效教学工具单——高一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问题综合评价单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重点难点】

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

2、理解熟语的内涵。【学法提示】

学习本文要在实现结构化预习(采用“查、划、写、记、练、思”六字诀方法)基础上,结合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来整体把握全文。【学习过程】

一、阅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二、让学生讨论并展示与“马”有关的成语及成语故事和寓意。

三、成语的来源

(1)来源于古代人们的生活。如带“马”的成语大多与战争有关,因为马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装备”,古代战争中一般少不了它,因而流传下来的与战争有关的带“马”的成语就非常多,如“兵荒马乱”“人仰马翻”“千军万马”“鞍前马后”“马革裹尸”,等等。

(2)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马不仅在战争中担任主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得非常普遍,因此,一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成语也流传了下来,如“走马观花”“走马上任”“青梅竹马”等。另外,马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我们的祖先据此还创造了许多与“马”有关的成语,如“马不停蹄”“龙马精神”等。

(3)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这样的成语一般都包含着一个具体的内容,大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它的出处,也称为典故。如“指鹿为马”“倚马可待”“风马牛不相及”等。

四、分组讨论

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发生大地震,用成语来表达下列情景:

a、形容地震强烈、巨大的成语: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天塌地陷、天摧地塌、天翻地覆、震天动地

b、形容地震之后的景象的成语: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千疮百孔 c、汶川大地震,当时人们的心情可用成语:惊慌失措、黯然销魂、战战兢兢、百感交集、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惊慌失色、大惊失色

d、形容发生地震后形势的紧迫的成语:千钧一发、迫在眉睫、间不容发、生死攸关、近在咫尺、刻不容缓、十万火急、险象环生、一触即发、急如星火、剑拔弩张

e、现场抢救的人们的表现: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舍生忘死、舍己为人

f、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表现:感人肺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戮力同心、齐心协力

五、成语的语法结构

并列关系 例如:披坚执锐 防微杜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承接关系 例如:见异思迁 先斩后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目的关系 例如:削足适履 守株待免 杀一儆百 越俎代庖

因果关系 例如: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主谓关系 例如:毛遂自荐 杞人忧天 夜郎自大 叶公好龙

动宾关系 例如:不见经传 歧路亡羊 顿开茅塞 如丧考妣

动补关系 例如:轻如鸿毛 退避三舍 无动于衷 荒谬绝伦

动宾补关系 例如:问道于盲 贻笑大方 拒人千里

连动关系 例如:画蛇添足 抱薪救火 亡羊补牢

兼语关系 例如:请君入瓮 令人生畏 引狼入室 化险为夷

偏正关系 例如: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 孜孜不倦 一丘之貉

六、成语使用技巧 我学、我说、我议、我练、我创造 合阳中学有效教学工具单——高一

a.理解成语意义,切忌望文生义。

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意义,但要注意,成语的语义往往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意义,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义来解释。例如“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作“消除”讲。“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打击或承受压力,“冲”是“要冲”的意思。“刊”“冲”都不能用现代常用义来解释,这类“望文生义”,往往出错的成语正是我们积累的一个重点。有的成语由于出自古典诗文或历史故事,不能简单地从字面去理解,也不能把成语各组成部分的意义加起来理解,如“火中取栗”,出自法国作家拉·封登寓言,猴子叫猫给它取出炉火中烤着的栗子,结果栗子被猴子吃了,猫不但没吃着,还烧掉了脚上的毛。比喻冒危险为别人出力,吃了苦头,但自己一无所得。有的成语的实际含义必须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如“望其项背”,表面意义是指望得见人的脖子和脊背,实际意义是指“比得上”,且多用于否定句式。

b.辨析褒贬色彩,适用对象不同,语法功能各异。

有些成语意义相同或相近,这类同义成语,有的是程度深浅不同,如“得陇望蜀”与“得寸进尺”,共同的意思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但后者比前者程度深。有的是适用对象不一样,如“遍体鳞伤”与“体无完肤”,都形容伤得很重,但前者只能用于人,后者却可以用于人或抽象的理论。有的是语法功能各异,如“前车可鉴”与“前车之鉴”两个成语,同出一源,意义相近,但前者是主谓结构,在句中作分句或谓语,后者是偏正短语,一般作宾语、主语。有的是褒贬色彩有别,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都表示细到极点,但后者带贬义。褒贬色彩看似简单易辨,其实情况有些复杂,有些成语尽管褒贬色彩相同,但意义有所不同,如“开门揖盗”与“引狼入室”都表示自己做了害自己的事情,都带贬义,但“开门揖盗”更带一些傻气。

有些成语可褒可贬,例如:A“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贵的是杜甫还坚持了这种苦心孤诣的写作态度。(明显含褒义)B徐世昌苦心孤诣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后来被人赶跑了。(含有讽刺、挖苦义)这类褒贬义都含有但容易误用的常见成语还有:安之若素、按部就班、标新立异、顶礼膜拜、放浪形骸、高视阔步、卷土重来、明哲保身、推波助澜,等等,应多加注意。

此外,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在一定的语境中会有临时性的新变化。比如,“咬文嚼字”,一般指过分地斟酌词句,含贬义,但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里,贬词褒用,说明“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c.把握多义现象

成语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出现新义,这就使一部分成语有不止一个的意义。多义成语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义被后起义代替,本义基本上弃置不用,如“闭门造车”,本义是按照同一方法做出的东西自然相同。《中庸》:“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也”现多指凭主观办事,不管合不合实际。一种是本义和后起义均可使用,如“陈陈相因”,原指“陈粮上不断加陈粮”,又比喻毫无创新地沿袭旧的一套。“他们有成千艘船只贩运各种货物,粮食万舱,陈陈相因,一直发霉腐烂。”用的就是片原义。又如“分道扬镳”可比喻志趣、目标不同,各走各的,也可比喻各有造诣、各有途径,不让一方独占地位,在“同样的题材,由于各自运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道扬镳,各显神通”句里,用的是“分道扬镳”的第二项比喻义。

七、分组展示搜集的熟语。举例说明惯用语、格言、谚语、歇后语的构成特点。

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事实胜于雄辩。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

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我学、我说、我议、我练、我创造 合阳中学有效教学工具单——高一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总结概括熟语的特点(学生根据熟语不同类型归纳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填表):

结构 用法 语体或感情色彩 语义 成语 固定、四字 严格 书面语 双层

惯用语 固定、三字 灵活 口语、多贬义双层 歇后语 固定、两部分 灵活 口语 双层

谚语 固定 灵活 口语 比喻义少、多表面义 相同点:a、结构上的稳固性 b、意义上的整体性 c、各自有特殊的形式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C)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B.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C.正是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D.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2、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熟语

①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义接近的有《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②与“痴心妄想”相近的熟语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3、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1)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贪得无厌、得陇..........望蜀)

(2)“喝水不忘掘井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过去二十年卓有成效的合作深.......表感谢。(饮水思源)我学、我说、我议、我练、我创造

第二篇:《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

2.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构成。2.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教学步骤:

一、引子讲解

熟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熟语是汉语词语的主要组成部分,准确灵活地运用、活用和化用熟语,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为语言增添文采,而且还能取得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引子中张大千劝酒的故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二、活动讲解

1.漫画与成语: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能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成语的来源:

(1)来源于古代人们的生活。如带“马”的成语大多与战争有关,因为马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装备”,古代战争中一般少不了它,因而流传下来的与战争有关的带“马”的成语就非常多,如“兵荒马乱”“人仰马翻”“千军万马”“鞍前马后”“马革裹尸”,等等。

(2)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马不仅在战争中担任主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得非常普遍,因此,一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成语也流传了下来,如“走马观花”“走马上任”“青梅竹马”等。另外,马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我们的祖先据此还创造了许多与“马”有关的成语,如“马不停蹄”“龙马精神”等。

(3)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这样的成语一般都包含着一个具体的内容,大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它的出处,也称为典故。如“指鹿为马”“倚马可待”“风马牛不相及”等。

要点讲解:熟语诠释: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成语”是重点,可见后面专门地阐述。这里只对其他的作一简单诠释。

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事实胜于雄辩。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三、知识链接

(一)成语知识

1.成语的概念: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2.成语的特点:(1)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2)意义的整体性。

(3)时间和空间的习惯性。

(4)形成的历史性。

(5)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3.成语的来源:(1)从历史故事中来的;

(2)从寓言故事中来的;

(3)从神话或其他传说中来的;(4)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来的 4.成语的语法结构

并列关系

例如:披坚执锐

防微杜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承接关系

例如:见异思迁

先斩后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目的关系

例如:削足适履

守株待免

杀一儆百

越俎代庖

因果关系

例如: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主谓关系

例如:毛遂自荐

杞人忧天

夜郎自大

叶公好龙

动宾关系

例如:不见经传

歧路亡羊

顿开茅塞

如丧考妣

动补关系

例如:轻如鸿毛

退避三舍

无动于衷

荒谬绝伦

动宾补关系

例如:问道于盲

贻笑大方

拒人千里

连动关系

例如:画蛇添足

抱薪救火

亡羊补牢

兼语关系

例如:请君入瓮

令人生畏

引狼入室

化险为夷

偏正关系

例如: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

孜孜不倦

一丘之貉

(二)惯用语与成语、谚语的比较

惯用语与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一般统称为熟语。熟语有一个共同点,即习用性和定型性。惯用语具有熟语共性的一面,但是也有自己的个性。为了进一步揭示惯用语的特点,下面把惯用语分别与成语、谚语作个比较。

1.惯用语与成语比较。

(1)定型性程度方面。

两者都具有定型性,不过成语结构紧密,定型性程度很高,不像惯用语大多可以插进成分,或者更换成分、改动词序。

(2)语言形式方面:两者的结构类型都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成语以四字格、联合型结构为主,惯用语以三字格、动宾型结构为主。

(3)意义整体性方面。两者都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不过成语意义大多数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惯用语意义也全都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都是比喻引申义。

(4)来源方面。成语是历代人民群众集体智慧创造并流传下来的,具有深厚的全民性,是民族语言中的珍品,而惯用语里有一部分来源于方言,就具有地域性,带有方言意味。

(5)语言风格方面。两者都言简意赅。成语总的来说属书面语范畴,它还保留着文言书面语在词义或语法结构上的特点,如“飞沙走石”“令人发指”(词义),“唯利是图”“时不我待”(语法)。惯用语属于口语范畴,它的语言材料都是人民口头上常用的、通俗易懂的。成语与惯用语的“文”“白”差别可用下面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例子来比较:

成语

惯用语

成语

惯用语

置若罔闻

当耳边风

阿谀奉承

拍马屁

趋炎附势

抱粗腿

夸夸其谈

耍嘴皮儿 2.惯用语与谚语比较。

惯用语与谚语同属于口语范畴,都是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在结构上都不如成语那么紧密固定,可以增减字数、更换词语、拆开插入其他成分等。如谚语“一个巴掌拍不响”,也可以说成“一个巴掌响不了”“一个巴掌不响”“一只手不响”“一只手拍不响”等。另外,两者都有一些流传某一地区、带地方色彩的成分,如“小暑一声雷,依旧倒黄梅”只是南方的谚语。不过,惯用语与谚语也有不少的区别,概括来看:

(1)内容上,谚语是人民群众在口头流传的、总结经验教训的现成话,主要表示判断或推理;而惯用语主要表达一般的概念,一个完整的比喻引申义。如“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是谚语,而“抱佛脚”是惯用语。

(2)结构上,谚语一般是完整的句子,常作为语言的使用单位;惯用语是短语,常作为语言建筑材料,充当句子成分。语言形式上,谚语多在五个音节以上;惯用语以三个音节的动宾型为主。(3)意义整体性上,谚语只有一部分具有比喻引申义,而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春送千担粪,秋收万斤粮”并不具有比喻引申义;惯用语则全部具有比喻引申义。

四、成语使用技巧 1.理解成语意义

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意义,但要注意,成语的语义往往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意义,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义来解释。例如“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作“消除”讲。“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打击或承受压力,“冲”是“要冲”的意思。“刊”“冲”都不能用现代常用义来解释,这类“望文生义”,往往出错的成语正是我们积累的一个重点。有的成语由于出自古典诗文或历史故事,不能简单地从字面去理解,也不能把成语各组成部分的意义加起来理解,如“火中取栗”,出自法国作家拉•封登寓言,猴子叫猫给它取出炉火中烤着的栗子,结果栗子被猴子吃了,猫不但没吃着,还烧掉了脚上的毛。比喻冒危险为别人出力,吃了苦头,但自己一无所得。有的成语的实际含义必须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如“望其项背”,表面意义是指望得见人的脖子和脊背,实际意义是指“比得上”,且多用于否定句式。2.辨析褒贬色彩

有些成语意义相同或相近,这类同义成语,有的是程度深浅不同,如“得陇望蜀”与“得寸进尺”,共同的意思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但后者比前者程度深。有的是适用对象不一样,如“遍体鳞伤”与“体无完肤”,都形容伤得很重,但前者只能用于人,后者却可以用于人或抽象的理论。有的是语法功能各异,如“前车可鉴”与“前车之鉴”两个成语,同出一源,意义相近,但前者是主谓结构,在句中作分句或谓语,后者是偏正短语,一般作宾语、主语。有的是褒贬色彩有别,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都表示细到极点,但后者带贬义。褒贬色彩看似简单易辨,其实情况有些复杂,有些成语尽管褒贬色彩相同,但意义有所不同,如“开门揖盗”与“引狼入室”都表示自己做了害自己的事情,都带贬义,但“开门揖盗”更带一些傻气。

有些成语可褒可贬,例如:A“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贵的是杜甫还坚持了这种苦心孤诣的写作态度。(明显含褒义)B徐世昌苦心孤诣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后来被人赶跑了。(含有讽刺、挖苦义)这类褒贬义都含有但容易误用的常见成语还有:安之若素、按部就班、标新立异、顶礼膜拜、放浪形骸、高视阔步、卷土重来、明哲保身、推波助澜,等等,应多加注意。

此外,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在一定的语境中会有临时性的新变化。比如,“咬文嚼字”,一般指过分地斟酌词句,含贬义,但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里,贬词褒用,说明“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3.把握多义现象

成语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出现新义,这就使一部分成语有不止一个的意义。多义成语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义被后起义代替,本义基本上弃置不用,如“闭门造车”,本义是按照同一方法做出的东西自然相同。《中庸》:“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也”现多指凭主观办事,不管合不合实际。一种是本义和后起义均可使用,如“陈陈相因”,原指“陈粮上不断加陈粮”,又比喻毫无创新地沿袭旧的一套。“他们有成千艘船只贩运各种货物,粮食万舱,陈陈相因,一直发霉腐烂。”用的就是片原义。又如“分道扬镳”可比喻志趣、目标不同,各走各的,也可比喻各有造诣、各有途径,不让一方独占地位,在“同样的题材,由于各自运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道扬镳,各显神通”句里,用的是“分道扬镳”的第二项比喻义。

五、布置作业 1.《名师》

2.课后“小试身手”。

请你根据自己掌握的文言特殊语法知识,简要分析以下几组成语 1)星罗棋布、风驰电掣(2)管窥蠡测、车载斗量

(3)野处穴居、风餐露宿(名词作状语)(4)多难兴邦、玩物丧志(使动用法)(5)贵耳贱目、是古非今(意动用法)

(6)何陋之有、陈言之务去、马首是瞻、唯利是图(宾语前置)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一、导入:学习语言的一般进程:读音——文字——词语——词组

词组:

1、词组的概念

2、词组的构成形式

3、组合能力强的现代汉语词组(谦虚谨慎、美丽善良等)

组合能力受阻的成语(否极泰来、叶公好龙等),引出成语。

二、了解成语

1、成语的定义: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的词组短语。

2、课堂活动:成语接龙(按座位顺序,每生思考时间为3秒,3秒接不上,其他同学为他读秒(5秒),还接不上者,唱歌一首。)(顶针)

3、成语的特点(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

①源远流长。(课堂活动:举含“三”的成语,并分析其文化含义。)

②精炼含蓄。(学生举例:成语这一特点在日常交际中的实际应用。)

③定型不变。

三、成语误用举隅

1、介绍一篇趣文:

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妈妈特地带我到动物园玩。

按照惯例,我们早餐吃地瓜粥。今天因为地瓜卖完了,妈妈只好黔驴技穷地削些芋头来滥竽充数。没想到那种在阳台上的芋头很好吃,全家都贪得无厌的自食其果。

出门前,我那半老徐娘的妈妈打扮得花枝招展,鬼斧神工到一点都看不出是个糟糠之妻。头顶羽毛未丰的爸爸也赶紧洗心革面沐猴而冠,换上双管齐下的西装英俊的惨绝人寰,鸡飞狗跳到让人退避三舍。东施效颦爱漂亮的表妹打扮得艳光四射,趾高气扬的穿上新买的鞋子。

我们一丘之貉坐着素车白马,很快的到了动物园,不料参观的人多到豺狼当道草木皆兵,害我们一家骨肉分离。妻离子散的爸爸鞠躬尽瘁得到处广播,终于查找到差点认贼作父的我和遇人不淑的表妹,困兽之斗中,我们螳臂当车力排众议推己及人到挤到猴笼前,鱼目混珠拍了张强颜欢笑的全家福。

接着到鸡鸣狗盗的鸟园欣赏风声鹤唳哀鸿遍野的大自然美妙的音乐。后来爸爸口沫横飞地为我们指鹿为马时,吹来一阵凉风,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妈妈连忙为爸爸黄袍加身,也叮嘱我们要节哀顺便。

到了傍晚,因为假日的关系,餐厅家家雀占鸠巢六畜兴旺,所以妈妈带着我们孟母参迁,最后终于决定吃火锅。有家餐厅刚换壁纸,家徒四壁很是美丽,灯火阑珊配上四面楚歌,非常有气氛。十面埋伏的女服务生们到处找蜂引蝶,忙着为客人围魏救赵口蜜腹剑到让人误以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饥不择食的我们点了综合火锅,坐怀不乱的爸爸当头棒喝先发制人,请求为虎作伥拿着刀子班门弄斧的女服务生,快点将狡兔死走狗烹,因为尸位素餐的我们一家子早就添油加醋完毕,就等着火锅赶快沉鱼落雁好问鼎中原,可惜锅盖太小,有点欲盖弥彰。汤料沸腾后,热的乐不思蜀的我们赶紧解衣推食好大义灭亲上下其手,一网打尽捞个水落石出。

火锅在我们呼天抢地面红耳赤的蚕食鲸吞后,很快就只剩沧海一粟,和少数的漏网之鱼。母范犹存的妈妈想要丢参落四放冬粉时发现火苗已经危在旦夕,只好投鼠忌器。幸好狐假虎威的爸爸呼卢喝雉叫来店员抱薪救火,终于死灰复燃,也让如坐针毯的我们终饱私囊。鸟尽弓藏后,我们一家子酒囊饭袋,我和表妹更是小人得志,沾沾自喜。

不料结账的时候,老板露出庐山真面目,居然要一饭千金,爸爸气的吴牛喘月,妈妈也委屈的牛衣对泣。

啊!这三生有幸的星期天,就在爸爸对着钱包自惭形秽大义灭亲后,我们全家江郎才尽,一败涂地.择其中一些句子中的成语,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用错。

2、知识点剖析:成语因其言简意赅,运用频繁,而倍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正确使用成语成为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考查的内容以常见成语为主,侧重考查容易用错的成语。考查的角度有近义成语的辨析,有使用对象、范围、语境的判断,词义准确性的考查,词义感情色彩的分辨等。

(1)一词多义:(要注意成语中有两个以上含义的现象)

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一种定型定义的固定短语,具有含义上的整体性和在结构上的固定性两大特点。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稳扎稳打:稳当而有把握地打击敌人。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

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洋洋洒洒:①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②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2)约定俗成

成语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其词义逐步固定下来,其词义、适用对象、感情色彩、谦敬用法、特殊用法是“约定俗成”的

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谦辞)

示例:我先谈这些,就算是~吧。

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增辉。

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不敏:没有才能)(谦辞)

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谦辞)

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3)褒贬失当

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得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也说评头品足、品头论足。

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严(现多含讥讽意)。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4)张冠李戴(要注意适用对象、范围不同)

乘风破浪:《宋书•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现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多指人)。也形容事业迅猛地向前发展(多指形势、局面)。

恻隐之心:指对别人的不幸表示怜悯。

(5)特定称谓

比翼齐飞: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举案齐眉:后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见于《后汉书•梁鸿传》)。后人用来形容夫妻相敬。

劳燕分飞:古乐府《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后世用‘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

齐大非耦:旧时凡因不是门当户对而辞婚的,常用此话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

典故:《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

倚马可待:比喻文章写得快。典故: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专门用来形容文思敏捷的成语有:倚马千言、一气呵成、神来之笔、生花之笔等。

(6)望文生义(要注意平时“熟视无睹”的成语。即平时常见但不常用的成语,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四、成语的文化属性

利用成语学习文言文(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五、成语与熟语

1、列表明确熟语内容:

熟 语

成语

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

谚语

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短语

惯用语

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格言

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

歇后语

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2、处理练习3

第三篇:《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2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二、重点、难点

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

2、理解熟语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看挂图,猜成语”,通过挂图向学生展示一幅与“马”有关的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猜猜那个成语适合它。

师:在古代,人和马是息息相关的,古时候行军打仗离不开马,交通运输更离不马,人们不仅需要马,而且喜欢马,例如许多将军都以有一匹千里马、良驹而为荣,同学们是否还能够说出其它带“马”的成语呢?

(二)课堂活动

1.让学生讨论与“马”有关的成语。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出现那么多跟“马”有关的词语,正体现了人们对“马”情有独钟。其实,在这些有关“马”的成语中,隐藏着许多的典故和故事,谁能试着讲讲有关“马”成语的故事?

2.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说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并向同学们介绍这个成语的故事及寓意。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一个成语的使用可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生动,收到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好,我们看下一个问题。

(三)知识拓展

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发生大地震,用成语来表达下列情景:(分组讨论)

1、形容地震强烈、巨大的成语: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天塌地陷、天摧地塌、天翻地覆、震天动地

2、形容地震之后的景象的成语: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千疮百孔

3、汶川大地震,当时人们的心情可用成语:惊慌失措、黯然销魂、战战兢兢、百感交集、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惊慌失色、大惊失色

4、形容发生地震后形势的紧迫的成语: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间不容发 生死攸关近在咫尺 刻不容缓 十万火急 险象环生 一触即发 急如星火 剑拔弩张

5、现场抢救的人们的表现: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舍生忘死、舍己为人

6、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表现:感人肺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戮力同心、齐心协力、(四)阅读文本,完成下列问题

1、填表 特 点类型

结构 用法 语体或感情色彩 语义 成语 固定、四字 严格 书面语 双层

惯用语 固定、三字 灵活 口语、多贬义 双层 歇后语 固定、两部分 灵活 口语 双层

谚语 固定 灵活 口语 比喻义少、多表面义

2、总结概括熟语的特点(学生根据熟语不同类型归纳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

1、结构上的稳固性

2、意义上的整体性

3、各自有特殊的形式

五、课堂巩固

1、判断下列熟语属于那一类型(1)、开天辟地、精卫填海、朝思暮想、世外桃源

(2)、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穿小鞋(比喻使人暗中吃亏)、刀子嘴,豆腐心、跳龙门(3)、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现多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4)、情人眼里出西施、瑞雪兆丰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06浙江卷)

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B.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C.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D.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熟语

①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义接近的有《醉翁亭记》中的。② 与“痴心妄想”相近的熟语有。

(五)总结

4、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

(1)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2)“喝水不忘掘井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过去二十年卓有成效的合作深表感谢。

(六)布置作业

完成“小试身手”第一、三题

第四篇: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 曾发国 教学设计背景:

熟语是高考考试大纲一直要求的考点之一,而且也是历年来都要考的一个必考点,基于此,我认为成语必须要特别重视,这是我在成语教学中设计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

2.了解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的构成及区别。3.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使用熟语。施教策略:抓住不同成语特征积累成语。

难点:能结合语境分析运用熟语。施教策略:让学生在做题讨论中训练思维。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而有韵味的语言就是其中之一,熟语更是这个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一些熟语,会使我们的表达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内涵丰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包罗万象的熟语世界,领略一下她的风采。(看图猜成语: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能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熟语诠释: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成语”是重点。

二、请同学们阅读第76页到第77页 “优化方案:成语”一部分,了解成语的概念、特点、来源、解题技巧及课堂训练。

1.成语的概念: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2.成语的来源:

(1)从历史故事中来的: 望梅止渴、洛阳纸贵、三顾茅庐、指鹿为马(2)从寓言故事中来的: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叶公好龙、狐假虎威

(3)从神话或其他传说中来的: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4)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来的:游目骋怀、醉翁之意不在酒、高山流水、千山万水

3、成语使用技巧(1)切忌望文生义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首,最先,最早;当,面对;冲,要冲,交通要道。而例句中把它理解为“居首要位置,起关键作用”的意思。(2)注意对象错位

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掺杂方音。用于写“口音”而不用于“生活画卷”,不能把诉诸听觉的变成诉诸视觉的,对象用错。(3)注意意义的约定俗成

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褒义词。而例句中“歹徒”“一生恶贯满盈”怎能“死得其所”,只能是“死有余辜”。

4、针对性牛刀小试(09年全国卷Ⅰ)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深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分析】A.寻根究底: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B.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等,这里用错对象。C.崇论宏议: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D.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三、熟语兄弟姐妹——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请同学们阅读优化方案第77页 “熟语的兄弟姐妹:惯用语、歇后语、谚语”部分,了解它们的概念、特点,分别举出例子。

惯用语——打个比方。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歇后语——猜个谜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谚语——说句俗话。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四、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

熟语有一个共同点,即习用性和定型性。但它们也有自己的个性。为了进一步揭示熟语的特点,请同学们阅读“熟语也有个性”部分,并讨论成语和惯用语的区别。

(1)定型性程度方面。两者都具有定型性,不过成语结构紧密,定型性程度很高,不像惯用语大多可以插进成分,或者更换成分、改动词序。

(2)语言形式方面:两者的结构类型都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成语以四字格、联合型结构为主,惯用语以三字格、动宾型结构为主。

(3)来源方面。成语是历代人民群众集体智慧创造并流传下来的,具有深厚的全民性,是民族语言中的珍品,而惯用语里有一部分来源于方言,就具有地域性,带有方言意味。

(4)语言风格方面。两者都言简意赅。成语总的来说属书面语范畴,它还保留着文言书面语在词义或语法结构上的特点,如“飞沙走石”“令人发指”(词义),“唯利是图”“时不我待”(语法)。惯用语属于口语范畴,它的语言材料都是人民口头上常用的、通俗易懂的。成语与惯用语的“文”“白”差别可用下面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例子来比较:

成 语 惯用语 成 语 惯用语

置若罔闻 当耳边风 阿谀奉承 拍马屁

梁上君子 三只手 夸夸其谈 耍嘴皮儿

五、课堂活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B.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人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 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C.同学们,考人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D.等我赶到赛场,乒乓球赛已经结束,遇见小李,我忙打听战绩,他说:“我们几个本来就是‘马尾巴串豆腐’,碰到强手,当然是‘孔夫子搬家’了!”

答案: D [解析] [A项望文生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是说好像外面来的人都是人才。B项张冠李戴,“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C项褒贬误用,“推波助澜”是指“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D项“马尾巴串豆腐”是歇后语指“别提了”或“串不起来”。]

2、请你搜集与虎有关的熟语,为你的朋友写一段祝福语。要求:至少使用三个与虎有关的熟语。

祝愿虎头虎脑的你在虎年里虎虎生威,克服马马虎虎的毛病,把一切困难都当作纸老虎,以龙腾虎跃的气概深入龙潭虎穴,对清华、北大虎视眈眈,在高考后能到虎踞龙盘的南京、北京圆你的大学之梦。

六、结语

熟语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准确灵活地运用、活用和化用熟语,不仅能取得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而且还能为你的文章增辉添彩,为你的高考加分。希望大家勤动手,多积累,做一个语文学习的用心人。

七、布置作业:

今年是兔年,请你搜集与兔有关的熟语,为你的朋友写一段祝福语。要求:至少使用三个与兔有关的熟语

八、教学后记:针对学生们做题来看,熟语的教学还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一般会出现两个问题:

一、平时很少读记熟语,储备不够,做起题来不知熟语的意思,只能跟着感觉走。

二、有一部分同学也很用功,背了很多熟语,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却还是判断错。我认为,熟语浩如烟海,仅凭死记硬背显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准备在熟语教学的第二课时提出一“积”一“抓”一“析”,即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抓特征的方法积累更多的熟语,另一方面通过做题让学生学会把熟语放到语境中去分析。

第五篇:高二语文知识点-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新人教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二、重点、难点

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

2、理解熟语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能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请大家猜猜课本中几幅图的题目,并鉴赏使用成语的妙处。(比如图

(二)就讽刺了我们当前的教学中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和体育的问题,用成语概括就是“马失前蹄”。)

(二)课堂活动

讨论和“马”有关的成语。可以按课本的做法,根据意义把这些成语分为“和战争有关,和生活有关,马自身的特质”三类;也可以尝试从其他角度如“外在形式、内部结构、成语来源、感情色彩”等来给这些成语分类。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成语与自然环境、文化传统、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关系入手来思考成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讲解学习成语应注意的问题。搞不清成语的感情色彩和望文生义是成语用错的两个最主要的原因,高考成语试题也基本都是从这两方面进行考查的。课文列举了两类易混易错的成语:一类是和马有关的非褒义成语,另一类则是含有“马”这个字但意义却与马无关的成语,希望引起学生的注意。

相关知识补充

(1)跟马有关的成语。马在中国古代非常重要,所以汉语中有大量和马有关的成语。马的功用包括军用和民用,大多数成语都反映了这些方面的内容。因为马的重要,人们对于马身上的特质观察得较为仔细,所以又有一批和马自身特质有关的成语。因为马是战争和生活的得力助手,所以相关成语大多数都是褒义的。每一个成语的产生都有一定的背景,都和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习成语要注意的问题。和马有关的成语并不都是褒义的,也不一定都和马有关。比如“指鹿为马、非驴非马”这两个成语,它们的出发点都不是马本身的特质,而是仅仅涉及到了马。前者是说秦朝宰相赵高为了谋反故意颠倒是非试探大臣的事情,后者原指驴和马杂交生的骡子,比喻不伦不类。再如“马工枚速”指的是像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写的文章那样精工,像枚皋写文章那样迅速,比喻各有所长。该成语是选取代表字压缩而成,“马”是司马相如的省略,与动物中的马根本没有关系。不知道这个故事,或者不查词典,是无法知道成语的准确含义的;如果望文生义,贸然使用,难免要出笑话。

(三)知识拓展

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发生大地震,用成语来表达下列情景:(分组讨论、交流,请小组展示成果)

1、形容地震强烈、巨大的成语:(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天塌地陷、天摧地

用心

爱心

专心

塌、天翻地覆、震天动地 „„)

2、形容地震之后的景象的成语:(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千疮百孔 „„)

3、汶川大地震,当时人们的心情可用成语:(惊慌失措、黯然销魂、战战兢兢、百感交集、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惊慌失色、大惊失色„„)

4、形容发生地震后形势的紧迫的成语:(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间不容发 生死攸关近在咫尺 刻不容缓 十万火急 险象环生 一触即发 急如星火„„)

5、现场抢救的人们的表现:(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舍生忘死、舍己为人 „„)

6、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表现:(感人肺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戮力同心、齐心协力„„)

(四)阅读文本(工具箱),组内交流、探究、释疑,教师指导。

相关知识补充

1、惯用语与成语比较。

(1)定型性程度方面。两者都具有定型性,不过成语结构紧密,定型性程度很高,不像惯用语大多可以插进成分,或者更换成分、改动词序。

(2)语言形式方面:两者的结构类型都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成语以四字格、联合型结构为主,惯用语以三字格、动宾型结构为主。

(3)意义整体性方面。两者都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不过成语意义大多数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惯用语意义也全都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都是比喻引申义。

(4)来源方面。成语是历代人民群众集体智慧创造并流传下来的,具有深厚的全民性,是民族语言中的珍品,而惯用语里有一部分来源于方言,就具有地域性,带有方言意味。

(5)语言风格方面。两者都言简意赅。成语总的来说属书面语范畴,它还保留着文言书面语在词义或语法结构上的特点,如“飞沙走石”“令人发指”(词义),“唯利是图”“时不我待”(语法)。惯用语属于口语范畴,它的语言材料都是人民口头上常用的、通俗易懂的。成语与惯用语的“文”“白”差别可用下面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例子来比较:

成语

惯用语

成 语

惯用语

置若罔闻

当耳边风

阿谀奉承

拍马屁

趋炎附势

抱粗腿

夸夸其谈

耍嘴皮儿

2.惯用语与谚语比较。

惯用语与谚语同属于口语范畴,都是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在结构上都不如成语那么紧密固定,可以增减字数、更换词语、拆开插入其他成分等。如谚语“一个巴掌拍不响”,也可以说成“一个巴掌响不了”“一个巴掌不响”“一只手不响”“一只手拍不响”等。另外,两者都有一些流传某一地区、带地方色彩的成分,如“小暑一声雷,依旧倒黄梅”只是南方的谚语。

不过,惯用语与谚语也有不少的区别,概括来看:

(1)内容上,谚语是人民群众在口头流传的、总结经验教训的现成话,主要表示判断或推理;而惯用语主要表达一般的概念,一个完整的比喻引申义。如“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是谚语,而“抱佛脚”是惯用语。

(2)结构上,谚语一般是完整的句子,常作为语言的使用单位;惯用语是短语,常作为语言建筑材料,充当句子成分。语言形式上,谚语多在五个音节以上;惯用语以三个音节的动宾型为主。

(3)意义整体性上,谚语只有一部分具有比喻引申义,而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春送千担粪,秋收万斤粮”并不具有比喻引申义;惯用语则全部具有比喻引申义。

(五)学生做课后一、三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小试身手”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地使用成语。参考答案:“严阵以待”的意义是用严正整齐的阵势等待敌人的进攻,形容已做好充分的迎战准备。此处美国是进攻方,不能用“严阵以待”。“趋之若鹜”的意义是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一事物,多含贬义。原句要表达的意思并不含贬义,因此用“趋之若鹜”不合适。“如出一辙”的意义是好像出于同一车辙,形容两种事情或言行非常相像,甚至完全一样。用在此处显然不对。

三、本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熟语内部各类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相同的意思、相同的经验既可能在成语中体现,也可能在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中体现。如果在学习熟语的时候能够将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结合起来体会,将会事半功倍,对于语言表达也是如虎添翼。参考答案: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直言不讳──打开天窗说亮话;一丘之貉──天下乌鸦一般黑;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咎由自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挑骨头;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独眼龙看书──一目了然;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灯芯织布──枉费心机;老和尚的百衲衣──东拼西凑;眉毛上挂炮仗──迫在眉睫;吃着碗里看锅里──贪得无厌;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越俎代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

(六)补充习题,视时间与学生程度选用。(熟语的多种考查方式)

1、判断用法。

【方式】:将成语和熟语混在一起,让考生判断成语、熟语使用的正误。【样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06浙江卷)

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B.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C.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D.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解析】这一类题型应该是高考熟语考查的最主要的形式,考生应在这一题型上下功夫。A项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不胜其烦”,不是不怕麻烦,而是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的意思;B项也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宛然在目”,不是尽收眼底的意思,而是仿佛在眼前;D项犯了褒贬误用的错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是指出类拔萃的人才或英雄人物。C项中的“胼手胝足”是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运用正确。

2、歇后语“刘备借荆州”,可用于以下哪种情况?(D)A、向别人借东西前,先想好了充足的理由。

B、同学向你借用你的涂改液,最后只还你一个空瓶子。C、同学跟你借涂改液,你因为没法帮他而内疚不已。D、某同学十年前借去了你的一本参考书,但至今仍音讯渺然。

3、名句填空。

【方式】:与名言名句结合起来考查 【样题】: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熟语

①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义接近的有《醉翁亭记》中的。

②与“八竿子打不着”意义接近的熟语有。

用心

爱心

专心

③与“好死不如赖活”意义相反的熟语有。④与“痴心妄想”相近的熟语有。

【答案】这种题的答案可以有多个;参考:醉翁之意不在酒;风马牛不相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赖蛤蟆想吃天鹅肉。

4、成语替换。

【方式】:给出俗语,然后用相关成语替换。

【样题】: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②“豪强”与“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③我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 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答案】①吹毛求疵 ②沆瀣一气 ③直言不讳 ④贪得无厌

5、根据上下语境写出相应的熟语:(1).儿女同父母说话,没有听说哪个父母用冠冕堂皇的 话来应付、推托,因为父母是长辈、是亲人。党政干部是人民公仆,讲话发言,与群众交流思想,不能_____。(换一个三字格熟语)别人。

(2).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保姆式”服务的理念,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老老实实、心甘情愿地为投资者“____”、当服务员。(换一个三字格熟语)【答案】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3).邓小平强调,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要大胆试验,敢于探索。“______________”的方法就是试验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找到正确的方向、路子和形式。(换一个六字格熟语)【答案】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

6、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答在序号后面。(2分)(04全国)

庄山林说完了,转过身去喝水。可王杏花偏偏有个 的习惯,就又追问了一句:“这个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答:① 刨根问底

② 打破沙锅问(纹)到底

7、比较下列关于“死”的熟语,注意区别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教人舍身赴死,在玉碎与瓦全间选择玉碎 好死不如赖活 教人贪生怕死,在好死与赖活中选择赖活 寻(等)死不如造反 教人拼死一搏,既不无价值寻死,也不无价

值赖活(等死),而要活得轰轰烈烈(造反)

8、根据下面一段文字中所包含的一个俗语,写一段不超过8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答案】后因之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形容统治者为所欲为,却限制人民自由。亦泛指自己任意而行,反而严格要求别人。„„„„

(七)小结方法,结束。

用心

爱心

专心

【答案】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

下载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学设计(精)[优秀范文5篇]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学设计 郑可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成语》教学设计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成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辨析成语的方法,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强化训练,提高成语题的解题能力。 (三)情感态......

    4.4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教案3(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写写帮推荐)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4.4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教案3(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 2.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构成。......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选修)2014届高三《语言文字应用》:4-4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精选)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 ......B.共同犯罪,特别是重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

    智慧之花

    智慧之花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陌生的男子,迎面朝我走来„„ 他笑眯眯的说道:“放学了呀!”我点了点头,他从口袋拿出一颗糖,准备放在我手里,我疑惑的问:“......

    智慧之花(大全5篇)

    《智慧之花》说课稿 执教者:赵琼 说教材: 《智慧之花》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中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讲述了两个小姑娘的故事,前一个故事讲述了小姑娘玛丽亚勇敢救出触......

    智慧之花读后感

    自我保护 学会生存经九路小学 赵欣竹去年,营东小学的学生失踪事件,倍受世人瞩目。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怎么会一下子无影无踪了呢?人们纷纷猜测这都是人贩子干的坏事。作为同龄......

    《智慧之花》读后感

    《智慧之花》读后感 ——章允熙 今天,我们学了《智慧之花》这篇课文,使我印象尤其深刻。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讲了:一个下午,玛利亚在回家的途中,看见五位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