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四、土地养育着我们
主题
一、人们在土地上耕耘
引导课:餐桌上的发现
教学目标:
了解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需要。帮助学生引发思考,产生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望。教学准备:
了解当地的饮食、菜肴和食物构成及特点。知道这些食物、蔬菜的来源以及与土地的关系。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活动:
一、导入
谈话: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吃饭,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之一。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探究我们每天的饮食是从那里来的,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二、探究活动
阅读课文2-3页。
同位交流:餐桌上有哪些食物?
汇报回答:餐桌上的食物很丰富,有扁豆、西红柿、土豆、南瓜、菜心、鱼、肉、米饭、苹果等。
阅读豆博士的话,得到什么启发?
明确:食物是保护和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食物是每个人正常生活离不开的,是必须满足的需求。
小组讨论:思考乐乐和小文的话,讨论:通过事例说明我们每天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交流汇报:例如,大米、面粉等粮食是从土地上种植出来的。白菜等蔬菜也是从土地上种植出来的。鱼类等水产是从河湖中捕捞的,肉类是通过养殖生产出来的。
三、总结
阅读妞妞的话,使我们知道:人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都是来自土地、河湖、海洋,来自养殖。作业设计:
思考:食物是怎样产生出来的? 板书设计:
餐桌上的发现
食物是保护和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
我们所需要的食物都是来自土地、河湖、海洋,来自养殖。
萝卜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
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同学们回家以后,了解了自己家经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学还了解了这些食物的来源。现在请几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言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
2.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
第—幅图画是播种。在烈日下,按照一定的间距,爷爷用镐刨坑,虎子在弯腮把萝卜种子点在坑内,并把坑用土覆盖好。
第二幅图画是间苗。因为播种的时候,每一个穴位里都要撒几粒种子,种子发芽以后,每个穴位里都会长出一撮萝卜苗,但是不能够任其生长,因为那样萝卜就长不大。所以要拔掉幼弱的萝卜苗,只保留—棵最健壮、长得最大的幼苗,这叫做间苗。
第三幅图画是除草。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杂草也会随着长起来,并且和农作物争夺土壤里的水分和养料,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尽管天气非常炎热,虎子和爷爷仍然必须在烈日下给萝卜松土和除草。
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萝卜只有在疏松的土壤里才能够越长越大,因此在萝卜的生长过程中,要给萝卜周围培土。
第五幅图画是灌溉。
第六幅图画是收获。收获的时候是用镐把土刨松,这样把萝卜拔出来的。
第七幅图画是在获得了好收成以后,虎子和爷爷有了收入,精打细算地把收入用于日常生活。
3.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己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卖掉?”“为什么收获的季节是最开心的季节?”
4.阅读教科书中“虎子家卖萝卜的收入和支出账目”。教师引导学生讨沦:
“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
对照虎子家的劳动收入方式,讨论:和自己家的收入方式有什么不同?自己的 父母是怎样通过劳动来维持家庭经济来源的‘1
5.总结。
家庭作业
从种植到收获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的规律。
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3.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的道理。
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5.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丰富,从而产生自豪感。
6.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自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虎子讲述的‘萝卜的故事’中了解到,从每年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收成。这是为什么呢?
2.解决问题讨论。请学生阅读本课题第一段的课文,讨论: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光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年中“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有关农作物的生长”:还可以请学生根据自己回家以后对父母和长辈的调查,谈一谈本地区主要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季节和时间,由此得出“什么季节适合种什么农作物,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的结沦。
3、教师讲解。
4、教师小结。
家庭作业
了解一种农作物的来历。
第二课时
1.导人。农作物的种植不仅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或出产的。比如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蔬菜、水果,并不都是我们这里 生产的,有的是本地出产的,有的是从外地运来的。”
2、全班讨论。阅读教科书第9页的课文,讨论:“你知道哪些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通过交流知道,有的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像水稻、甘蔗等;有的作物喜欢温暖,像小麦、棉花;有的农作物喜欢沙质土壤,像花生;有的农作物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像玉米等杂粮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种植。
阅读中国政区图,通过政区图上的图例了解主要农作物在我国的分布。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南方几乎不生产小麦?水稻在北方也有,可是为什么要少得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
通过探究知道:
(1)小麦——喜欢在温暖、干旱的环境中生长,易结穗。南方太热、潮湿,不适合小麦的生长。温度太高就会疯长枝叶,不容
(2)水稻——和小麦的习性完全不同,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喜欢生活在水里,所以南方种植得多。北方虽然也有种植,但必须抓准农时,不然天气转冷,到了霜降,水稻的籽粒还没有成熟,就不会有收成了。
(3)小麦、棉花喜欢温暖和强烈的阳光,我国中部及新疆部分地区具备这样的气候条件,所以有着广泛的种植。
(4)水稻、甘蔗等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和充足的雨水,所以在我国南方种植得比较多。青稞适应高寒条件,所以只在西藏和青海地区有种植。
(5)水果——对阳光和水的要求都比较高,我国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以及新疆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这些地方有出产。
(6)玉米等杂粮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在很多地方都能够栽种。
3.探究活动。观察教科书第10页图画所出示的小麦、玉米、甘蔗、大豆、苹果、花生等农作物,并讨论:“这些粮食、蔬菜、水果最早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讨论明确:现在人种植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作物,都是人类从野生的植物物种中经过漫长的年代,通过选育、驯化培育出来的。
4.阅读与总结。阅读教科书第10页的课文,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布置家庭作业。
妞妞的困惑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全班讨论。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图画和课文,教师提问学生:“我们是普通的消 费者,面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残留农药,我们怎么帮助学生通过论知道,要购买有绿色农产品标志的商品,购买有纯大然、无污染、公害标志的农产品。
3.探究讨论。对于豆博士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妞妞的另外一个困惑,应该怎办呢?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4.教师小结:概括讨论中的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了解商店和市场出售的食物、蔬菜、水果中,有没有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问—问爸爸、妈妈是否认识绿色农产品的标志。
主题二 在希望的田野上
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目标:
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2、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教学准备:
搜集本地区常用的简单农具的资料,既可以是文字、图片等文本资料,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准备一些小农具实物。
教学过程:
1、导入:农作物的生长不仅依靠自然规律,在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还要靠人们的辛勤劳动,为此,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简单的农具。它们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劳动的效率,所以,这些看似简单的农具,其实都凝聚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2、观察活动。探究教科书12页的插图出示的是什么农具,做什么用的?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
3、体验与交流:本地区经常使用哪些简单的农具,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
4、阅读书第13页的课文和插图,并思考:这四幅图反映了农业生产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生产效率有什么变化?
5、总结: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人类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劳动,后来人类学会了种植与收获,从徒手劳动到发明简单的手工农具,从依靠人力、畜力发展到现代农业机械化,无不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凝聚着劳动者的伟大创造。劳动者的创造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过程:
1、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观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2、阅读讨论。
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
3、探究活动一。
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4、探究活动二。
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5页新疆的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
5、教师总结。
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鼓励他们今后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技术提升和改变了农业生产单纯依赖自然的局面,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2、简单了解我国农产品的进口与出口情况,以及我国与世界的农业交流,增强国际理解。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农业科技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2、阅读与介绍。欣赏和阅读书中第16页袁隆平院士的照片和文字,并讨论:谁知道袁隆平院士的事迹和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补充。
进一步讨论:袁隆平院士科学研究的成果增产了那么多粮食,顶得上增加了多少田地、多少劳动呀,这说明了什么?
欣赏并阅读书上玻璃日光室、无土栽培技术的照片及文字,并讨论:在严寒的冬季,你们 吃过哪些新鲜可口的夏令蔬菜?你们知道这些蔬菜是在哪里种植出来的?你们知道无土栽培技术吗?以生菜的无土栽培为例,说一说怎样进行无土栽培的生产。
欣赏并阅读书上有关网籍养殖、规模化禽蛋养殖、现代化饲养牲畜的照片及文字,并讨论:你知道这些生产方式吗?说一说这些生产技术有什么好处?对学生可能不十分清楚的这部分内容,可由教师结合书上的图片进行讲解。
延伸性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3、总结: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财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越来越丰富的优质产品。
第二课时
1、导入:我国的农业不仅为我国,同时也为世界做出了伟大贡献。
2、阅读与讨论:中国的农产品满足了我们本国的需要,为什么还要出口到世界各地? 通过讨论知道,我国既出口农产品,也进口农产品;把我们出产的优质农产品销往需要这些产品的国家和地区,也从国外买进需要的农产品,这就是世界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贸易往来。
3、小组探究:按照书上第19页的提示,指导学生分小组读图,查找一下我国出口哪些农产品,主要出口到什么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进口什么农产品,是从世界哪些地方进口的。
“你们见过或吃过什么样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农产品?”然后组织学生指图讨论。
4、发表与交流:
(1)各小组进行识图汇报和交流,同时还可以边汇报,这组织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标注我国出口和进口农产品的情况。
(2)学生汇报见过和吃过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这主要是指市场上经常可以见到的进口产品,如:泰国香米、美国柑橘、提子,荷兰奶粉、雀巢咖啡、吉百利巧克力、澳大利亚毛制品等。
5、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伴随着人类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农业生产一直在不间断地发展着,是劳动者在从事着农业生产,是他们的创造不断地发展着农业,是科学技术大大加快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主题
三、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农业孕育着文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
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
3、全班探究。
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
4、自由讨论。
(1)你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2)你见过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怎样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
(3)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 教师总结。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2、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有特色。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本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民俗的资料。
2、收集各地饮食文化特色的资料。教学过程: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的发展,我国的丝绸文化、茶文化早已名扬世界。其实我国的农业文明成就还有很多。比如,在农业生产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人们创造出许多习俗、节日,形成了多彩的节日文化。
2、思考并讨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我们这里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有什么民俗?你能说出这些民俗的含义吗?在交流的时 候,教师要注意按照讨论题的要求把握和点拔,使学生理解本地民俗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3、阅读与讨论。欣赏书中22-23页的图片,了解藏历新年及彝族、白族等西南少数民族欢庆火把节的风俗,并讨论:你还知道我国的少数民族有什么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讨论知道白族的三月街、维吾尔族和回族的古尔邦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苗族的芦笙节等少数民族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和欣赏书中第22-23页的课文和图片,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和农业有关”。例如,感恩节有吃火鸡大餐的风俗,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日本人过年有打年糕的风俗,意在年年高高,庆祝丰收,祈祷丰年。
4、阅读和观察书第24-25页的课文和照片。组织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各地的饮食有什么特点?各地的饮食文化有不同的特色,原因是什么?
知道我国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传统美食,像傣家的竹筒饭、蒙古族的手抓肉和涮火锅、新疆的馕和烤羊肉等,并进一步拓展讨论:你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风味食品?为什么少数民族也会形成各自的美食风格?
我们这里有什么居住和饮食文化特色?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加以把握。讨论:为什么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居住和饮食是不同的?通过讨论明白道理是由于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不同,生产出的农产品也就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形成了不同的居住和饮食文化特色。
5、教师总结。强调农业文明的特点,节日、饮食、居住等,都与农业生产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活动课 学做豆腐
教学目标:
参与制作豆腐的全过程,体验与农业有关的制作,体验劳动的过程,分享通过劳动得到的愉悦。教学准备:
提前用清水泡发好适量的黄豆,准备好制作豆腐所需要的工具设备。教学过程:
1、准备。阅读教科书第26页的课文,激发学生参与制作的热情。
2、分工。在开始制作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以便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并且使劳动过程井然有序。
制作。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注意劳动安全。
指导:在“过包”的时候,最好过虑两次。点豆腐的环节,卤水要稀释,点的时候要稍微慢一点。评议。
表扬认真制作的同学。
五、穿越时空的生活
主题
一、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人手,比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体会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渗透有关通信基本礼貌的教育。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
2、布置任务。
教师向学生明确要求:
(1)所介绍的应当是教科书上呈现的通信技术。
(2)要说明这项技术的具体使用方式及特点,最好能够联系实际进行。
(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并且将讲解、表演、图片、实物等方式结合起来进行。鼓励小组成员以合作的方式介绍。
3.小组准备。可以按照学生意愿,令所选择的通信工具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组成一组。教师巡视并且给予帮助,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提供给学生。
4.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讲解活动。按照上次课及课后的准备,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一种通信方式。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介绍之后,组织其他学生提问题,与讲解者进一步交流。
3.全班讨论。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对通信家族有了许多新的了解,并且认识到随着学技术的进步,通信家族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出现了越来越先进、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朗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请学生思考,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乐乐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规范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行为,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谈举止。
4.教师小结
5.布置家庭作业。
信的旅行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封信从寄出到收到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从而萌发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情感。
2.学会正确地书写信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
3.了解通信中的一些规则,养成自觉遵守通信规则的意识和行为。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教科书第35页通过四幅照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封信从寄到收的几个主要环节,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都有哪几个环节?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2.‘“刚才有些同学提到,一封信从寄到收要经过邮局叔叔、阿姨分拣信件这一过程,那能说一说,他们是依据什么对信件进行分拣的呢?”请学生自愿回答,教师将正确的答案写在黑板上。(信封上的邮政编码,可以讨论一下编码规律,本地区的邮政编码等。)“在前,老师走访了邮局的工作人员,听他们讲,由于有些粗心大意的人忘记写邮政编码,或有些不知道写邮政编码,给他们的分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我们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也不太楚应该如何书写信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信封的书写方法。”
3.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个用过的信封,找几名学生说一说,信是寄到哪里的,邮政编码是什么,收信人是谁,这封信是从哪里寄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以丰富学生对书写信的感性认识。请学生默读教科书第34页男老师的一段话,边读边记寄信的要求(要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信封),以及书写信封的格式,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随手将几个要点记在黑板上。
4.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布置学生填写教科书第34页的空白信封,并相互检查自己填写得是否正确。学生填写的收信地址和发信地址既可以是课前了解到的家庭地址或学校地址,也可以是其他地区的地址,教师可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5.请学生将从家长那里了解到的有关在通信中不文明的行为讲给大家听,全班同学针对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布置家庭作业。
绿衣使者
教学目标
1.了解邮政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养成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积极情感。
2.了解通信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上次课,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邮局实地观察一下邮政工作者劳动,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学生自愿发言,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以免学生就事论事,发言的内容仅仅局限在对表面现象的描述上。
2、班讨论。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38页的照片和说明文字。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观察,同学们对我们这个地区邮递员的工作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他地方邮递员的工作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教科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地方的邮递员,你们了解他们那里的地理环境吗?他们一般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除此之外,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呢?”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参与,如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意见不一的情况,教师要加以引导,但决不意味着将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
3、个人制作。“邮递员用辛勤的汗水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温暖,教科书第39页呈现的三幅照片分别反映了边防战士、老人、莘莘学子在收到盼望多时的来信时的喜悦和激动的心情你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收到了一封非常想念的亲人或朋友的来信,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想,你的亲人和朋友也一定会非常想念你,给他写一封信,向他介绍你的近况,并向他表达你的思念之情。我想,他在读到你寄给他的这封信时,一定会感到很惊喜。”
4、如果有时间,可以请自愿的学生向全班同学读一下信的内容;如果课上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教师提示学生,利用上次课学过的知识,正确地填写好信封,贴好邮票,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到邮局把这封信寄出去。
5、家庭作业
搜集反映目前农村道路交通状况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主题
二、路在脚下延伸
路,越走越宽
教学目标:认识和了解我国日新月异的道路建设的发展变化,感受道路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体会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学准备:图片录像网上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教科书第40~41页的几幅图画、照片和文字,为我们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道路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些道路你们熟悉吗?和我们所生活地区的道路一样吗?在我们生活的地区,最常见的是哪种道路?在我们的日常中,道路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先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40!41页的文字和照片。
2、师引导学生理解,正是由于有了道路的建设和发展,才会有教科书中反映的这些变化。
3、利用图片、录像、网上资料等为学生介绍本地区道路的发展变化。突出先后的差别,以及对于本地区生活的影响:生产、商业、文化、旅游等等。
4、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就本地区道路情况提出问题,相互交流。
5、教师小结。
6、布置家庭作业:(1)向家长介绍本地区道路的发展变化。
(2)任选一种本地的特产或目前本地较为常见的商品,向家长或其他成人了解其在运输过程中都采用何种交通工具,与过去相比,有着怎样的变化。
四通八达的交通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我国道路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通过新旧对比,增进热爱新中国的感情。
3、体验道路与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几份全国交通图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我们这里道路的发展。今天,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认识道路和交通。
请学生朗读第42页的课文。
2、探究活动一。
请学生对比教科书第42页和第43页的两幅铁路图,并观察第43页的两幅统计图。
提问:(1)你从中能够发现什么?
(2)与解放前相比,铁路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3)正在建设中的铁路有哪几条?从哪里通向哪里?
以1999年为例,利用统计图计算一下与1949年相比,铁路和公路分别增加了多少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讨论公路和航线的发展。
3、探究活动二。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到,无论是我们生活的地区,还是整个新中国,道路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科书第44页,虎子告诉我们他家乡的萝卜随着道路的发展走向了全国。其实我们这里也有许多产品通过各种道路走了出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产品是怎样走出去的。
师先向学生介绍几种本地区性农业或工业产品,以及它们都销往哪里。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份全国交通图。让学生研究,从家乡将这些产品运出去应利用什么交通工具,通过什么路线。
4、小组发表。
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运输路线。
5、教师总结。
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
6、布置作业:(1)阅读教科书第45~46页的文章“路在心上”。
(2)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萌发其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2、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文明。
教学准备:图片、网上资料、地图、尺子。
教学过程:
1、导入。
先请学生朗读和欣赏教科书第47~48页的课文及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丝绸之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同学可能以前通过广播电视、书籍杂志对它大致有所了解,课前,老师也请同学们去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下面我们就分小组进行交流,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要把你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给组内的其他同学,每个小组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推举一名同学向全班做介绍。”
2、小组交流。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师巡视辅导。
3、全班交流。
让学生明确丝绸之路的具体位置。
4、小组探究。
(1)教师分发给每个小组一张地图,请学生在上面找一找丝绸之路的大致位置。
(2)在地图上任选一段丝绸之路作为测量对象,量一量这段丝绸之路在地图上的长度是多少;依据比例尺,换算出这段丝绸之路的实际长度大致是多少。
(3)根据事先了解到的当时车辆运行或骆驼行走的速度,测算出走完这段路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如果现在重走丝绸之路,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所需要的时间又是多少。
5、教师小结。
师:道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极大地节省了时间。通过学习,同学们对丝绸之路已经有所了解,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呢!教科书第48页为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对其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下做进一步的探究。
6、布置作业:
向周围的人了解他们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主题
三、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
怎样看电视
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
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在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走访、调查了生活在你们周围的人喜欢看的视节日都是什么,F面就请同学们讲一讲,调查的对象是谁,他喜欢看的电视节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不同的类别写在黑板上。待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你们的父母喜欢的就会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产生矛盾。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母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好的建议和办法吗?”
2.全班交流。
3.探究讨论。“刚才有很多同学都提到,同学们经常会因为自己贪看电视而受父母的责怪:在教科书第53页有一组画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它反映的是一个么样的问题?如果像他那样,会产生哪些危害呢?”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3页下方的课文。
4.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将课上所学的内容向家长做介绍。
荧屏前后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视节日的制作需要荧屏前后许多工作人员的努力
2.萌发对电视厂作者及其劳动的尊重。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本课题的学习可以从教科书第50~51页的,导渎图开始,教师应注意引导学士认让1和了解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教师提问学牛:“在这幅导渎图中,有两幅画画表现的是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地看电视的情景,我想问一问在座的各位同
学,昨天晚[二谁看丁电视,看的是什么电视节日?”清学生自愿问答。“每一个电视盯日凝聚着许许多多电视工作者的心血、汗水和智慧,都是荧屏前后许多电视作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教师引出课题并写在黑板。
2.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提问学牛:“你们最喜欢的电视工作者是谁?”清学生 门愿发言。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可能会比较多地提到各种节日的主持人、播音员等,针对此种情况,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问:“那么,有谁知道,住一个电视节日呻’,除了需要主持人、播音员以外,还需要哪些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哪些I:作电视节目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请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牛将全组同学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
3.伞班交流、请学牛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表本组得出的结沦,在各小组发表的过程中,教"巾应注意将学生发言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待各小组发表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提出的各项工作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总结
布置家庭作业。
1.教师应当就学生水较熟悉的某一个电视节目,帮助他们了解其制作在讨论和介绍时较容易地为学生所接受。
2.邀请的电视工作者以不是主持人或播音员为宜,以免因为“明星”效应而影响本课题的教学。
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教学目标
1、知道书籍、报刊和杂志是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
2、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人。(板书课题)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他们经常阅读的书报杂志有哪些。
2.故事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讲一个从书上看到的故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故事,准备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把自己推选出来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教师总结。教师肯定学生所讲的故事,并提议:“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把自己的藏书拿到学校来,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与班上的同学分享,让我们班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更多的好书。
布置家庭作业。
1.完成教科书第57页的“读后感”。
2.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杂志,2.准备剪报本、剪刀、胶水。
教学活动及进程
1.导人。教师提问学生:纸、杂志和图书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出版时间、形式、内容、故事性、新闻性等方面展开讨论目的是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报纸、杂志的特点和功能。
2.全班交流:我家订了什么报纸或我看过什么报纸?我最喜欢的报纸是什么?哪些信息是从报纸上获得的?报纸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
3.剪报。首先介绍剪报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好方式,然后介绍剪报的分类
4.教师总结。鼓励学生订报、看报,并养成剪报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强调剪报道德。
家庭作业.
1.清家长欣赏自己的剪报,或者向他们介绍自己小组的剪报。
2.自定题目,制作一份剪报?
电脑网络——我的新伙伴
教学过程
1.了解网络对于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网络的两面性。
3.了解如何安全、有效
教学过程
1.导人。“在大众传媒中,除了广播、电视、报刊、书籍之外,近些年来,又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新伙伴,谁知道是什么?”(引出电脑网络,并板书课题)“我们班的同学谁家里有电脑?”有谁接触过电脑网络?谈谈你们对电脑网络的感受好吗厂请学生自由发言。
2.探究讨论。在黑板上写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题目,让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说出电脑网络都有哪些积极的功能和作用。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哪些帮助;有哪些消极的作用,如去不安全的网吧、上不健康的网络、玩内容不健康的游戏、随便结交朋友,这些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有危险。
3.演示活动:如果是在网络教室上课,师生可以共同演示;如果是借用电脑上课,可由教师演示:演示内容应重点展示电脑网络的现代化功能以及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帮助+没有电脑的学校,应由教师借助相关资料给予讲解。
4.阅读与讨沦。阅读教科书第58—59页的文字和图画,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到,网络虽然能够为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带来乐趣,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也会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与同桌讨沦:(1)怎样在电脑网络中安全、有效地获取
知识和信息;(2)怎样才能避免掉进“网络陷阱”。
5.制订公约。、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引导学生制订公约,并举行签名仪式。
布置家庭作业:
通过电脑网络发表一个倡议书或少年网络公约。
六、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
主题
一、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
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
2.感受交通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
3.进一步学习制定调查方案。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0—61页的导读图。教师提问学生:“在这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画画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一种景象?我们居住的地方和这U所呈现的景象有什么刁;同时教师引导:‘尽管人们居住的地区各有不同之处,但无沦是繁华城市,还是偏寸,人们都有一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安全健康地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
2.全班讨沦、教师出示交通事故图(可以是书上的图)并提问学生
学生根据教师上次布旨的任务,进一步讨论了解到的交通事故。
3.阅读讨论清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2页的课文和“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的统计图及“在交通事故十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针对两张统计图的内容做适当的提问,帮助学生读懂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问学生:从‘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的统计图
你看到了什么?你了解到什么?
4.探究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全班讨论:
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影响?身体上的伤害、感情上的痛苦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呢?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5.小组准备。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就上述各个方面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制定调查计划。
6.教师小结
布置家庭作业。
1、随父母外出时都可以调查。
2、各个小组利用上下学或休息日的时间进行调查。
3、对于各小组制定的调查方案进行评价。
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和学校附近交通设施的设置情况,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尊重交通警察及其交通管理人员所付出的劳动。
3.掌握报警的方法。
4.对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状况能提出建议。
教学过程
1.导人。“上节课,大家就交通事故的发生进行了讨沦,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课下同学们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同学们有哪些发现?
2.发表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将汇报的重点放在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于交通安全分别起哪些作用、发现了哪些新的交通设施等方面。
3.全班讨论:“对比教科书中出示的交通设施与我们住家和学校附近的交通设立有哪些不同体现了什么厂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4—65页后子以[州答。所采用的照片有一些反映的是比较先进的交通设施,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这里出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交通发展的趋势,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况加以引导。
4.阅读讨论。
“通过观察、采访你了解到交通警察的作用有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保障行和车辆的安全的?”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阅读教科书第65页的课文并观察教科书中呈现的照片,进一步了解交通警察的工作内容。教师可以从中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警察工作的辛劳。
教师提问学生:“交通指挥中心是做什么的?电子警察指的是什么?遇到或发生交通事故时,应该怎么办?拨打122报警电话时,要讲清什么?”
5.交流与建议。“在调查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或少设必要的交通设施的地方?”就此叮以让学生提出建议。
家庭作业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对家庭或学校附近的交通标志进行调查,并做记录,制成图片。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调查和课堂学习能辨认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并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2、了解一些过去不太熟悉的交通标志和国外的交通标志。
在认识交通标志的活动中,进一步内化和深化有关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
教学过程
1.导人。“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除了有交通设施的保障和交通警察的指挥,还有哪些保障措施?你观察过道路上的各种交通标志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识和讨论交通标志。请同学们朗读教科书第66页课文。”
2.小组准备。“你们都发现了哪些交通标志?它们的颜色和形状有什么特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各小组或个人进行准备,整理修改图片,设计汇报形式。
3.发表与交流。各小组或个人展示调查结果。将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并说明它表达的意思。
教师提问:“黑板上这些反映交通标志的图片在形式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三位同学分别将有共同之处的交通标志排列在一起。
教师就整理后标志的含义进行提问,然后教师应在强化各种标志含义的基础进一步提升其共性。可提出“颜色、形状基本相同的标志都有什么相同的意义,并在黑板上写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说明所有的交通标志都以分为这三类,并让学生就这三个类别对交通标志进行归类。
教师提问:“哪些标志是我们需要特别遵守和注意的?道路』:没有这些标志行行?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本地区比较少见的,以及其他国家的交通标志,也引导学生看书了解,知道这种“道路语言”在许多国家都得到有效应用。
4.设计活动。“通过调查学习,同学们也许对交通标志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更多的想法。请你们把这些想法设计成交通标志。既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与同桌合共同完成。
教师总结
布置家庭作业:
1.调查行人和车辆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2.收集或设计交通安全用语。
珍爱生命遵守规则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交通规则。
2.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初步形成珍爱生命、自觉遵守规则的
3.初步运用统计的知识,说明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1.检查学生的调查情况,并适当地进行督促。
2.教师就交通规则及本地交通现状做比较充分的准备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交通安全设施越来越完备,交通警察为维护交通的通畅和安全指挥辛勤地工作着,可是,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发生?”
2.阅读讨论。“你知道哪些交通规则?行人、乘车人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
3.小组交流。以“我们身边的交通隐患”为题,对课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小组同学的调查结果,准备向全班汇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统计图的形式。
4.全班交流。各小组简单汇报。
5.全班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各小组通过调查,都发现了一些不守规则的,下面,大家就此来深入讨论一下。什么人会发生交通事故?看一看铁路工人叔叔是怎样说的。许多人不守规则,他们是怎样想的呢?你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吗?你是怎么想的?这样一些想法的危害在哪里?
教师小结:
布置家庭作业。
1.给家长讲一讲今天活动的内容。
2. 调查自己所在地区曾经发生的火灾也可以走访社区、消防队,查找资料。
主题
二、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
无情的火灾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灾的严重危害。
2.知道火灾发生的原因。
3.初步具有防火意识。
教学过程
1.导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4页,并提问他们看了这幅照片有什么感受,是否看见或听说过着火的事情。请学生自由发言。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中有关火灾发生的报告和统计图,并提问学生火灾发生的报告和统计图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可适当引导,如什么时间发生的火灾最多、损失怎样、说明了什么等。
3.全班讨论。根据课下了解的情况和教科书第75页的“火灾原因调查报告”,讨论火灾发 生的原因。
4.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就报告中提到的原因提问学生,如电熨斗、电视机,吸烟等,因为学生很可能并不十分清楚引起火灾的原因。教师可以通过详细说明,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这些危险。尤其是报告中提到但没有详细解释的原因,教师可以利用自己根据调查制作的统计图,做进一步说明。
3. 教师小结
4. 布置家庭作业。
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项。
防患于未然
教学目标
1.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懂得预防火灾要从自己做起
2.知道哪些是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及防火措施。
3.知道在火灾中保护自己的自救和逃生的方法、技能。
和寻求帮助:
4.了解消防设施的种类及作用,懂得爱护消防设施。
5.巩固绘制平面图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调查、了解当火灾发生时自救的方法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教师提问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阅读讨沦。阅读教科书第76页的课文。教师提问:“什么叫防患于未然?上次老师布置大家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情,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让学生阅读教科—f5第76页的三幅图片,然后提问:“你家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家里或其他地
方还有哪些火灾隐患?”“哪些地方应该特别注意防火?”“什么时候应该特别注意防火?”
“哪些措施可以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提高人们的防火能力?
3.全班讨论:“一日发现火灾,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此处应特别强调,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未成年人不能救火是国家的法律规定,因为未成年人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一旦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受到伤害,是国家和社会最惨重的损失,在—切灾难面前首先是要被保护的。
怎样报警:阅读教科书:教师应向学生强调,拨打119电话是免费的,但于时不能随便拨打。
怎样自救:本课题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一些正确的、切实可行的自我保护逃生的方法。教师的准备要扎实细致。
教师自己演示或者让学生模拟:还有哪些自我保护和逃生的方法?”教师应特别注意,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种方法,都必须给予明确的反馈,让学知道是否正确,是否可行。
4.小组活动。制定消防设施调查计划,强调下次课要绘制消防设施分布图,因调查时应当仔细观察,最好画下草图:
家庭作业
小组活动,调查学校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检查和督促调查活动的完成情况
2.详细了解各种消防设施的作用。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
检查学生在上次课上学过的自救方法。
2.小组准备;让各小组把自己的凋查结果画成平面图。教师应提醒学生充分利用以前学习过的地图知识与技能,画出某一场所的平面图?对于调查范围比较大的居民区或其他场所,画图会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只画局部。
3.小组汇:各小组要按调查汁划介绍调查地点、时间,消防没施的种类、数量、安置地点。
4.探究活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消防设施,它们有什么作用?它们有什么主要特征?它们通常安放在什么地方?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这些消防栓?为什么?
教师可提示学生,生活中有很多火灾的隐患,如楼道、阳台堆满杂物,堵塞通道等,让学生参考教科书中学生做的调查报告,向家长或邻居提出建议。
5.教师小结。教师肯定学生的调查,概括并强调在探究活动中讨论的要点。
家庭作业
观察自己居家附近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的情况,与家长商量,将堵塞物移开。
当火灾发生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火灾发生后社会各部门是如何做出反应的,知道灭火是一项多方面协作已合才能完成的工作。
2.了解消防队员的工作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
教师提问:当接到火灾发生的报警时,有哪些部门是参与救火的。他们各自的任务是什么?
2.讨论与讲解,、清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9~81页后进行讨论。
教科:比较全面地呈现了火灾发生时的情景。消防指挥中心接到火警119报警电活后,要迅速通知离火灾最近的消防队下达灭火命令,需要迅速通知公安、医疗、环保、救护中心、煤气站、自来水公司等:
消防队要在60秒钟内将消防车开出消防队,拉响警铃,尽可能快地赶到火灾现场,抢救被困人员,同时要尽可能快地找到消防栓进行灭火。
3.全班讨论。教师提问:“你对消防队员工作怎样看?他们的职责是什么?面对熊熊大火,消防队员是怎样做的?”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2~83页,引导他们感受消防队员在救火时所表现出的奋不顾身的精神。
4.教师小结。概括讨论要点
布置家庭作业。
向家长介绍今天在课上学习的内容。
主题
三、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掌握避震要点,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 力。
3、使每个学生做个防震减灾知识的小宣传员。过程与方法:
自己动手,收集整理并了解“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抗震救灾优秀少年” 的故事,并概括其事迹,分析其精神,进行交流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了解英雄少年的先进事迹,感受他们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的临危不乱、无私无畏、互助友爱的精神,并引以为榜样。重点难点
1.介绍地震的各种参数(如震级,最大强度,震型,成因,震中位置等)及相关的科学救护方法;
2.对于英雄少年事迹学习后的精神概括与交流学习;
3.对学生之前关于地震方面所了解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整合,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性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图像导入,介绍地震的危害性: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稳定、美好年代,看过许许多多形象逼真、引人入胜的动画片,那又有几人看过有关地震内容的片子呢? 讲述灾情:
老师带领全体同学“亲眼目睹”2008年的汶川地震。同学们为剧中的情景所震颤,从而认识了地震,看到了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以及对当地造成的严重破坏。
二、介绍防震减灾知识
那什么是地震呢?当地震来临时作为21世纪的你是否懂得防震和避震呢?带着同学们的疑惑,老师又组织全体队员观看《地震奥秘》光盘。使学生对地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初步懂得了相关知识。
模拟演练:
现在,正像专家预测的那样,地震发生了,你已经感觉到了大地的颤抖,时间很短,你必须采取什么行动来保护自己?(学生畅所欲言)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看来对于地震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少防灾减灾的办法。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防震游戏”。(小游戏即创设小情景,让学生实践,演练)(1)演示:在家庭怎样避震?
师:如果我们在家时突然发生地震,应该躲避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表演。
“实践小组”:保持清醒冷静头脑,做出敏捷反应,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在家中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躲避。出示三张挂图,分别是卫生间、阳台、家具让几名同学在图前站好演示避情况。师:“地震了!”
学生马上向自己认为最佳的地点跑去,但有的同学自己也搞不清楚学生躲在哪里好,就会在三幅图前转来转去举棋不定。
师:如果真正发生地震恐怕就很危险了!地震预警的时间很短,人们得以幸存的安全地点可选择躲避在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 同时,要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当大地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2)、抢答:在学校怎样避震?(学生主持)主持人:正在上课时突然发生地震了,你会怎么做呢?(学生抢答,主持人给予评价)
主持人: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自己的课桌下。主持人:如果你在操场上怎么做呢? 学生抢答(略)
主持人:可以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记住不要回到教室去。
(3)、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主持人:如果你在影剧院、书店、行驶的汽车上怎样避震?请看同学的表演。
学生甲:当我们在影剧院时,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要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并用书包保护好头部。
学生乙:在书店要选择结实的柜台、柱子边、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东西护头,避开玻 璃门窗、玻璃橱窗。
学生丙:在行驶的汽车内要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4)演示:在户外怎样避震? 出示三张挂图,分别是空地、楼房和立交桥
主持人:如果你在户外应该怎样避震呢?请看同学的表演。(学生站在不同的图下)
主持人:在户外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避震。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立交桥。请看视频。
(5)演示:在野外怎样避震?
主持人出示三张挂图,分别是山脚、山坡、地沟。主持人:你在野外怎样避震?
主持人:在野外要避开山脚、陡崖、还要避开陡峭的山坡,可以蹲在地沟。
(6)抢答: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学生抢答(略)
主持人:地震时,煤气泄漏怎么办? 主持人:煤气泄漏时,用毛巾„„ 主持人:地震时,遇到火灾怎么办? 学生抢答(略)
主持人:要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在向安全。地方转移,要逆风而进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地震,相信大家也都了解了很多避震的方法,希望大家都能“临震不乱”,请大家爱惜自己的生命。汶川地震中也有一批像刚才演练中的优秀英雄少年。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吧!
三、《勇敢无畏的少年》
(1)教师范读,学生听,然后概括大意(带着问题“这又是哪位英雄少年,主要做了什么英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2)学生回答(3)教师小结并板书
3.小组学习《国歌给我们力量》《她选择了坚强》(教师下到各个小组,给予适当的引导)4.在如此一场特大地震中,我们的小朋友们在生死间选择了勇敢,在危难中选择了担当。他们体现着坚强勇敢,互助互爱的精神,还彰显了镇定机智,无私无畏的英雄本色。他们的英雄事迹感动着大家,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四、课外拓展:
1.教师出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的感人事迹?” 2.从问题出发,适当归类,小结英雄事迹及其精神。
5.将卡片献给心目中的英雄。“你心中的英雄是谁?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让学生们各自完成,并写下来)
主题
四、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
学会安全自护
教学目标
1.懂得安全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了解自我保护的常识。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那么,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呢?健康文明的生活包括很多内容,其中,要想健康文明地生活,最关键的是需要安全的生活。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其实,在找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一些不安全的“隐患”,如果不注意和加以防范,将会造成伤害。安全是健康生活的保证。因此,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学习的是“学会安全自护”。
什么叫做隐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倩这些隐患,学会安全自护。”
2.探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4页,并提问学生:“教科书上呈现的这些情景你遇到过吗?这些情况在你身上发生过吗?滑楼梯扶手、进施工现场、在电线附近晾晒衣服可能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生火的家庭不安装煤气风斗行吗?应该怎样做?除了这些,你知道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后果是什么?你能举出这样的事例吗?怎样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一巳发生了应当怎么办?”教师要和车生一同讨论正确的处理方式。
3.全班交流。以“我给同学提个醒”为题进行交流,提示同学安全自护。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教师应注意把握和引导。
如周围没人的时候,不要长时间在公共场所,如公园、校园停留。更不要在夜晚逛公园,不要独自在偏僻的小路上行走。
如果被人抓住,应当竭力叫喊;假如叫喊没用,应当想办法脱身、溜走,记住自家的电话和住址,以及父母的电话号码和工作单位的地址、不要把电话号码告诉陌生人。不要搭乘陌生人的车,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贪小便宜,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食品、独自在家时,不要擅自开门。
4.模拟表演。阅读教科书第85页,并按照书上的三种情境,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也可以就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事例创编一个小品进行表演。
5.阅读与讲解。清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6页“法官阿姨的忠告”,并在图上按要求做出标记,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他人不能触摸的。
6.教师小结。教师概括本课题的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教科书第86页的图作为家庭作业布置
感受健康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健康生活的概念和内容。
2.体验健康文明的生活,初步养成向往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
教学过程
1.导人:“业余时间你最喜欢做什么?”请几位学生谈一谈。
2.探究讨论。“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哪些属于健康文明的生活?”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7~88页,并提问学生:“这样的生活你经历过吗?你喜欢这样的休闲方式?你觉得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教师鼓励学生用事先搜集的反映健康生活的照片加以说明。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教师帮助学生澄清,这里提到的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但不必陷入对概念进行详细的界定,只要学生理解健康文明的生活是指积极的生活,各种对于身体和精神有益的生活方式即可。
3.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制定体验活动计划,为体验一次健康文明的生活引导做好准备。学生可以按居家远近进行分组:计划应当包括体验的内容、地点、时间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发表自己的体验活动计划,对于不适宜之处,师生要提出修改建议,并进行适当的点评,5.教师小结。概括讨论要点,强调体验活动应注意安全。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1.利用休息日,按汁划实施各小组的体验活动,并写出白己的感受。
2.利用上下学或外出活动的时间,观察公共场所中的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并做记录。
创造文明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知道文明的环境要靠大家共同创造和维护。
2.感受文明的环境是大家共同的需要。
3、能够区别文明和不文明的行为,并能为维护健康文明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事情。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检查前面学习过的火灾中的自救方法:
2.发表与交流。请各小组汇报本组健康生活方式的体验活动,特别要讲述自己感受:汇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概括:“同学们的亲身体验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它给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带来了怎样的快乐和享受。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生活的秩序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而这种文明的环境要靠我们每个人去创造,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创造文明的环境’。”
3.阅读与讨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9页的内容,并提问学生:“四幅片上的人在 做什么,所展示的行为和文明的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清除小广,你认为随意张贴小广告是文明的行为吗‘!为什么?为什么要参与扫雪,它说明么?一米线’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不能随意乱扔废弃物?”
4.全班讨论“为了拥有一个健康文明的环境,你都做过哪些事情?你发现班的哪些同学做过哪些文明的事情?我们还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观察阅读教科书第90页的三幅图画及文字,并提问学生“你经历过或看见过这种现吗?你有什么感受?在生活体验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文明或不文明的现象?你有哪感受,有什么好的建议?”
5. 教师小结:“每个人在公共场所中,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仅要想到自己,也要想到他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想到他人,努力去建设文明的环境,那么,这种环境中,就会使人感到舒适、愉快,社会就会变得更加文明而美好。希望每位同学,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公共场所中做一个文明、教养的小公民。”
6. 布置家庭作业。
完成生活体验小报告,并拿给家长看,听取家长的意见。
第二篇: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萝卜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
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同学们回家以后,了解了自己家经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学还了解了这些食物的来源。现在请几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言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
2.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
第—幅图画是播种。在烈日下,按照一定的间距,爷爷用镐刨坑,虎子在弯腮把萝卜种子点在坑内,并把坑用土覆盖好。
第二幅图画是间苗。因为播种的时候,每一个穴位里都要撒几粒种子,种子发芽以后,每个穴位里都会长出一撮萝卜苗,但是不能够任其生长,因为那样萝卜就长不大。所以要拔掉幼弱的萝卜苗,只保留—棵最健壮、长得最大的幼苗,这叫做间苗。
第三幅图画是除草。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杂草也会随着长起来,并且和农作物争夺土壤里的水分和养料,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尽管天气非常炎热,虎子和爷爷仍然必须在烈日下给萝卜松土和除草。
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萝卜只有在疏松的土壤里才能够越长越大,因此在萝卜的生长过程中,要给萝卜周围培土。
第五幅图画是灌溉。
第六幅图画是收获。收获的时候是用镐把土刨松,这样把萝卜拔出来的。
第七幅图画是在获得了好收成以后,虎子和爷爷有了收入,精打细算地把收入用于日常生活。
第三篇: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四、土地养育着我们
1、人们在土地上耕耘
萝卜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
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同学们回家以后,了解了自己家经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学还了解了这些食物的来源。现在请几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言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
2.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
第—幅图画是播种。在烈日下,按照一定的间距,爷爷用镐刨坑,虎子在弯腮把萝卜种子点在坑内,并把坑用土覆盖好。
第二幅图画是间苗。因为播种的时候,每一个穴位里都要撒几粒种子,种子发芽以后,每个穴位里都会长出一撮萝卜苗,但是不能够任其生长,因为那样萝卜就长不大。所以要拔掉幼弱的萝卜苗,只保留—棵最健壮、长得最大的幼苗,这叫做间苗。
第三幅图画是除草。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杂草也会随着长起来,并且和农作物争夺土壤里的水分和养料,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尽管天气非常炎热,虎子和爷爷仍然必须在烈日下给萝卜松土和除草。
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萝卜只有在疏松的土壤里才能够越长越大,因此在萝卜的生长过程中,要给萝卜周围培土。
第五幅图画是灌溉。
第六幅图画是收获。收获的时候是用镐把土刨松,这样把萝卜拔出来的。
第七幅图画是在获得了好收成以后,虎子和爷爷有了收入,精打细算地把收入用于日常生活。
3.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己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卖掉?”“为什么收获的季节是最开心的季节?” 4.阅读教科书中“虎子家卖萝卜的收入和支出账目”。教师引导学生讨沦:
“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
对照虎子家的劳动收入方式,讨论:和自己家的收入方式有什么不同?自己的父母是怎样通过劳动来维持家庭经济来源的‘1 5.总结。
家庭作业
从种植到收获
教学目标:
1. 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的规律。
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3.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的道理。
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5.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丰富,从而产生自豪感。
6.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自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虎子讲述的‘萝卜的故事’中了解到,从每年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收成。这是为什么呢?
2.解决问题讨论。请学生阅读本课题第一段的课文,讨论: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光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年中“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有关农作物的生长”:还可以请学生根据自己回家以后对父母和长辈的调查,谈一谈本地区主要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季节和时间,由此得出“什么季节适合种什么农作物,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的结沦。
3、教师讲解。
4、教师小结。
家庭作业
了解一种农作物的来历。
第二课时
1.导人。农作物的种植不仅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或出产的。比如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蔬菜、水果,并不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有的是本地出产的,有的是从外地运来的。”
2、全班讨论。阅读教科书第9页的课文,讨论:“你知道哪些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通过交流知道,有的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像水稻、甘蔗等;有的作物喜欢温暖,像小麦、棉花;有的农作物喜欢沙质土壤,像花生;有的农作物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像玉米等杂粮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种植。
阅读中国政区图,通过政区图上的图例了解主要农作物在我国的分布。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南方几乎不生产小麦?水稻在北方也有,可是为什么要少得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
通过探究知道:
(1)小麦——喜欢在温暖、干旱的环境中生长,易结穗。南方太热、潮湿,不适合小麦的生长。温度太高就会疯长枝叶,不容
(2)水稻——和小麦的习性完全不同,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喜欢生活在水里,所以南方种植得多。北方虽然也有种植,但必须抓准农时,不然天气转冷,到了霜降,水稻的籽粒还没有成熟,就不会有收成了。
(3)小麦、棉花喜欢温暖和强烈的阳光,我国中部及新疆部分地区具备这样的气候条件,所以有着广泛的种植。
(4)水稻、甘蔗等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和充足的雨水,所以在我国南方种植得比较多。青稞适应高寒条件,所以只在西藏和青海地区有种植。
(5)水果——对阳光和水的要求都比较高,我国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以及新疆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这些地方有出产。
(6)玉米等杂粮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在很多地方都能够栽种。
3.探究活动。观察教科书第10页图画所出示的小麦、玉米、甘蔗、大豆、苹果、花生等农作物,并讨论:“这些粮食、蔬菜、水果最早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讨论明确:现在人种植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作物,都是人类从野生的植物物种中经过漫长的年代,通过选育、驯化培育出来的。
4.阅读与总结。阅读教科书第10页的课文,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布置家庭作业。
妞妞的困惑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全班讨论。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图画和课文,教师提问学生:“我们是普通的消费者,面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残留农药,我们怎么帮助学生通过论知道,要购买有绿色农产品标志的商品,购买有纯大然、无污染、公害标志的农产品。
3.探究讨论。对于豆博士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妞妞的另外一个困惑,应该怎办呢?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4.教师小结:概括讨论中的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了解商店和市场出售的食物、蔬菜、水果中,有没有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问—问爸爸、妈妈是否认识绿色农产品的标志。
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人手,比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体会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渗透有关通信基本礼貌的教育。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
2、布置任务。
教师向学生明确要求:
(1)所介绍的应当是教科书上呈现的通信技术。
(2)要说明这项技术的具体使用方式及特点,最好能够联系实际进行。
(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并且将讲解、表演、图片、实物等方式结合起来进行。鼓励小组成员以合作的方式介绍。
3.小组准备。可以按照学生意愿,令所选择的通信工具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组成一组。教师巡视并且给予帮助,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提供给学生。4.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讲解活动。按照上次课及课后的准备,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一种通信方式。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介绍之后,组织其他学生提问题,与讲解者进一步交流。
3.全班讨论。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对通信家族有了许多新的了解,并且认识到随着学技术的进步,通信家族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出现了越来越先进、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朗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请学生思考,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乐乐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规范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行为,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谈举止。4.教师小结
布置家庭作业。
信的旅行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封信从寄出到收到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从而萌发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情感。
2.学会正确地书写信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
3.了解通信中的一些规则,养成自觉遵守通信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教科书第35页通过四幅照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封信从寄到收的几个主要环节,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都有哪几个环节?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2.‘“刚才有些同学提到,一封信从寄到收要经过邮局叔叔、阿姨分拣信件这一过程,那能说一说,他们是依据什么对信件进行分拣的呢?”请学生自愿回答,教师将正确的答案写在黑板上。(信封上的邮政编码,可以讨论一下编码规律,本地区的邮政编码等。)“在前,老师走访了邮局的工作人员,听他们讲,由于有些粗心大意的人忘记写邮政编码,或有些不知道写邮政编码,给他们的分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我们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也不太楚应该如何书写信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信封的书写方法。”
3.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个用过的信封,找几名学生说一说,信是寄到哪里的,邮政编码是什么,收信人是谁,这封信是从哪里寄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以丰富学生对书写信的感性认识。请学生默读教科书第34页男老师的一段话,边读边记寄信的要求(要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信封),以及书写信封的格式,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随手将几个要点记在黑板上。
4.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布置学生填写教科书第34页的空白信封,并相互检查自己填写得是否正确。学生填写的收信地址和发信地址既可以是课前了解到的家庭地址或学校地址,也可以是其他地区的地址,教师可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5.请学生将从家长那里了解到的有关在通信中不文明的行为讲给大家听,全班同学针对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布置家庭作业。
绿衣使者
教学目标
1.了解邮政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养成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积极情感。
2.了解通信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上次课,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邮局实地观察一下邮政工作者劳动,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学生自愿发言,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以免学生就事论事,发言的内容仅仅局限在对表面现象的描述上。
2、班讨论。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38页的照片和说明文字。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观察,同学们对我们这个地区邮递员的工作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他地方邮递员的工作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教科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地方的邮递员,你们了解他们那里的地理环境吗?他们一般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除此之外,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呢?”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参与,如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意见不一的情况,教师要加以引导,但决不意味着将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
3、个人制作。“邮递员用辛勤的汗水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温暖,教科书第39页呈现的三幅照片分别反映了边防战士、老人、莘莘学子在收到盼望多时的来信时的喜悦和激动的心情你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收到了一封非常想念的亲人或朋友的来信,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想,你的亲人和朋友也一定会非常想念你,给他写一封信,向他介绍你的近况,并向他表达你的思念之情。我想,他在读到你寄给他的这封信时,一定会感到很惊喜。”
4、如果有时间,可以请自愿的学生向全班同学读一下信的内容;如果课上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教师提示学生,利用上次课学过的知识,正确地填写好信封,贴好邮票,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到邮局把这封信寄出去。
5、家庭作业
搜集反映目前农村道路交通状况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怎样看电视
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在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走访、调查了生活在你们周围的人喜欢看的视节日都是什么,F面就请同学们讲一讲,调查的对象是谁,他喜欢看的电视节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不同的类别写在黑板上。待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你们的父母喜欢的就会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产生矛盾。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母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好的建议和办法吗?” 2.全班交流。3.探究讨论。“刚才有很多同学都提到,同学们经常会因为自己贪看电视而受父母的责怪:在教科书第53页有一组画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它反映的是一个么样的问题?如果像他那样,会产生哪些危害呢?”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3页下方的课文。4.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将课上所学的内容向家长做介绍。
荧屏前后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视节日的制作需要荧屏前后许多工作人员的努力 2.萌发对电视厂作者及其劳动的尊重。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本课题的学习可以从教科书第50~51页的,导渎图开始,教师应注意引导学士认让1和了解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教师提问学牛:“在这幅导渎图中,有两幅画画表现的是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地看电视的情景,我想问一问在座的各位同
学,昨天晚[二谁看丁电视,看的是什么电视节日?”清学生自愿问答。“每一个电视盯日凝聚着许许多多电视工作者的心血、汗水和智慧,都是荧屏前后许多电视作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教师引出课题并写在黑板。
2.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提问学牛:“你们最喜欢的电视工作者是谁?”清学生门愿发言。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可能会比较多地提到各种节日的主持人、播音员等,针对此种情况,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问:“那么,有谁知道,住一个电视节日呻’,除了需要主持人、播音员以外,还需要哪些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哪些I:作电视节目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请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牛将全组同学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
3.伞班交流、请学牛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表本组得出的结沦,在各小组发表的过程中,教"巾应注意将学生发言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待各小组发表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提出的各项工作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总结
布置家庭作业。
1.教师应当就学生水较熟悉的某一个电视节目,帮助他们了解其制作在讨论和介绍时较容易地为学生所接受。
2.邀请的电视工作者以不是主持人或播音员为宜,以免因为“明星”效应而影响本课题的教学。
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教学目标
1、知道书籍、报刊和杂志是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
2、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人。(板书课题)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他们经常阅读的书报杂志有哪些。
2.故事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讲一个从书上看到的故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故事,准备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把自己推选出来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4.教师总结。教师肯定学生所讲的故事,并提议:“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把自己的藏书拿到学校来,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与班上的同学分享,让我们班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更多的好书。
布置家庭作业。
1.完成教科书第57页的“读后感”。2.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杂志,2.准备剪报本、剪刀、胶水。
教学活动及进程 1.导人。教师提问学生:纸、杂志和图书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出版时间、形式、内容、故事性、新闻性等方面展开讨论目的是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报纸、杂志的特点和功能。
2.全班交流:我家订了什么报纸或我看过什么报纸?我最喜欢的报纸是什么?哪些信息是从报纸上获得的?报纸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
3.剪报。首先介绍剪报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好方式,然后介绍剪报的分类
4.教师总结。鼓励学生订报、看报,并养成剪报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强调剪报道德。
家庭作业.
1.清家长欣赏自己的剪报,或者向他们介绍自己小组的剪报。2.自定题目,制作一份剪报?
电脑网络——我的新伙伴
教学过程
1.了解网络对于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2.知道网络的两面性。3.了解如何安全、有效
教学过程 1.导人。“在大众传媒中,除了广播、电视、报刊、书籍之外,近些年来,又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新伙伴,谁知道是什么?”(引出电脑网络,并板书课题)“我们班的同学谁家里有电脑?”有谁接触过电脑网络?谈谈你们对电脑网络的感受好吗厂请学生自由发言。
2.探究讨论。在黑板上写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题目,让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说出电脑网络都有哪些积极的功能和作用。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哪些帮助;有哪些消极的作用,如去不安全的网吧、上不健康的网络、玩内容不健康的游戏、随便结交朋友,这些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有危险。
3.演示活动:如果是在网络教室上课,师生可以共同演示;如果是借用电脑上课,可由教师演示:演示内容应重点展示电脑网络的现代化功能以及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帮助+没有电脑的学校,应由教师借助相关资料给予讲解。
4.阅读与讨沦。阅读教科书第58—59页的文字和图画,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到,网络虽然能够为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带来乐趣,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也会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与同桌讨沦:(1)怎样在电脑网络中安全、有效地获取
知识和信息;(2)怎样才能避免掉进“网络陷阱”。5.制订公约。、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引导学生制订公约,并举行签名仪式。
布置家庭作业:
通过电脑网络发表一个倡议书或少年网络公约。
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 2.感受交通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3.进一步学习制定调查方案。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0—61页的导读图。教师提问学生:“在这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画画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一种景象?我们居住的地方和这U所呈现的景象有什么刁;同时教师引导:‘尽管人们居住的地区各有不同之处,但无沦是繁华城市,还是偏寸,人们都有一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安全健康地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
2.全班讨沦、教师出示交通事故图(可以是书上的图)并提问学生
学生根据教师上次布旨的任务,进一步讨论了解到的交通事故。
3.阅读讨论清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2页的课文和“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的统计图及“在交通事故十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针对两张统计图的内容做适当的提问,帮助学生读懂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问学生:从‘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的统计图
你看到了什么?你了解到什么?
4.探究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全班讨论:
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影响?身体上的伤害、感情上的痛苦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呢?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5.小组准备。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就上述各个方面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制定调查计划。
6.教师小结
布置家庭作业。
1、随父母外出时都可以调查。
2、各个小组利用上下学或休息日的时间进行调查。
3、对于各小组制定的调查方案进行评价。
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和学校附近交通设施的设置情况,并知道它们的作用。2.尊重交通警察及其交通管理人员所付出的劳动。3.掌握报警的方法。
4.对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状况能提出建议。
教学过程 1.导人。“上节课,大家就交通事故的发生进行了讨沦,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课下同学们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同学们有哪些发现? 2.发表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将汇报的重点放在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于交通安全分别起哪些作用、发现了哪些新的交通设施等方面。3.全班讨论:“对比教科书中出示的交通设施与我们住家和学校附近的交通设立有哪些不同体现了什么厂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4—65页后子以[州答。所采用的照片有一些反映的是比较先进的交通设施,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这里出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交通发展的趋势,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况加以引导。4.阅读讨论。
“通过观察、采访你了解到交通警察的作用有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保障行和车辆的安全的?”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阅读教科书第65页的课文并观察教科书中呈现的照片,进一步了解交通警察的工作内容。教师可以从中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警察工作的辛劳。
教师提问学生:“交通指挥中心是做什么的?电子警察指的是什么?遇到或发生交通事故时,应该怎么办?拨打122报警电话时,要讲清什么?” 5.交流与建议。“在调查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或少设必要的交通设施的地方?”就此叮以让学生提出建议。
家庭作业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对家庭或学校附近的交通标志进行调查,并做记录,制成图片。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调查和课堂学习能辨认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并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2、了解一些过去不太熟悉的交通标志和国外的交通标志。
在认识交通标志的活动中,进一步内化和深化有关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
教学过程 1.导人。“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除了有交通设施的保障和交通警察的指挥,还有哪些保障措施?你观察过道路上的各种交通标志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识和讨论交通标志。请同学们朗读教科书第66页课文。” 2.小组准备。“你们都发现了哪些交通标志?它们的颜色和形状有什么特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各小组或个人进行准备,整理修改图片,设计汇报形式。
3.发表与交流。各小组或个人展示调查结果。将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并说明它表达的意思。
教师提问:“黑板上这些反映交通标志的图片在形式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三位同学分别将有共同之处的交通标志排列在一起。
教师就整理后标志的含义进行提问,然后教师应在强化各种标志含义的基础进一步提升其共性。可提出“颜色、形状基本相同的标志都有什么相同的意义,并在黑板上写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说明所有的交通标志都以分为这三类,并让学生就这三个类别对交通标志进行归类。
教师提问:“哪些标志是我们需要特别遵守和注意的?道路』:没有这些标志行行?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本地区比较少见的,以及其他国家的交通标志,也引导学生看书了解,知道这种“道路语言”在许多国家都得到有效应用。4.设计活动。“通过调查学习,同学们也许对交通标志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更多的想法。请你们把这些想法设计成交通标志。既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与同桌合共同完成。
教师总结
布置家庭作业:
1.调查行人和车辆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2.收集或设计交通安全用语。
珍爱生命遵守规则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交通规则。
2.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初步形成珍爱生命、自觉遵守规则的
3.初步运用统计的知识,说明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检查学生的调查情况,并适当地进行督促。
2.教师就交通规则及本地交通现状做比较充分的准备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交通安全设施越来越完备,交通警察为维护交通的通畅和安全指挥辛勤地工作着,可是,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发生?” 2.阅读讨论。“你知道哪些交通规则?行人、乘车人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
3.小组交流。以“我们身边的交通隐患”为题,对课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小组同学的调查结果,准备向全班汇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统计图的形式。4.全班交流。各小组简单汇报。5.全班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各小组通过调查,都发现了一些不守规则的,下面,大家就此来深入讨论一下。什么人会发生交通事故?看一看铁路工人叔叔是怎样说的。许多人不守规则,他们是怎样想的呢?你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吗?你是怎么想的?这样一些想法的危害在哪里?
教师小结:
布置家庭作业。
1.给家长讲一讲今天活动的内容。
2. 调查自己所在地区曾经发生的火灾也可以走访社区、消防队,查找资料。无情的火灾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灾的严重危害。2.知道火灾发生的原因。3.初步具有防火意识。
教学过程
1.导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4页,并提问他们看了这幅照片有什么感受,是否看见或听说过着火的事情。请学生自由发言。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中有关火灾发生的报告和统计图,并提问学生火灾发生的报告和统计图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可适当引导,如什么时间发生的火灾最多、损失怎样、说明了什么等。
3.全班讨论。根据课下了解的情况和教科书第75页的“火灾原因调查报告”,讨论火灾发生的原因。
4.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就报告中提到的原因提问学生,如电熨斗、电视机,吸烟等,因为学生很可能并不十分清楚引起火灾的原因。教师可以通过详细说明,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这些危险。尤其是报告中提到但没有详细解释的原因,教师可以利用自己根据调查制作的统计图,做进一步说明。3. 教师小结
4. 布置家庭作业。
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项。
防患于未然
教学目标
1.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懂得预防火灾要从自己做起 2.知道哪些是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及防火措施。
3.知道在火灾中保护自己的自救和逃生的方法、技能。
和寻求帮助:
4.了解消防设施的种类及作用,懂得爱护消防设施。5.巩固绘制平面图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调查、了解当火灾发生时自救的方法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教师提问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阅读讨沦。阅读教科书第76页的课文。教师提问:“什么叫防患于未然?上次老师布置大家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情,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让学生阅读教科—f5第76页的三幅图片,然后提问:“你家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家里或其他地
方还有哪些火灾隐患?”“哪些地方应该特别注意防火?”“什么时候应该特别注意防火?”
“哪些措施可以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提高人们的防火能力? 3.全班讨论:“一日发现火灾,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此处应特别强调,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未成年人不能救火是国家的法律规定,因为未成年人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一旦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受到伤害,是国家和社会最惨重的损失,在—切灾难面前首先是要被保护的。
怎样报警:阅读教科书:教师应向学生强调,拨打119电话是免费的,但于时不能随便拨打。
怎样自救:本课题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一些正确的、切实可行的自我保护逃生的方法。教师的准备要扎实细致。
教师自己演示或者让学生模拟:还有哪些自我保护和逃生的方法?”教师应特别注意,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种方法,都必须给予明确的反馈,让学知道是否正确,是否可行。
4.小组活动。制定消防设施调查计划,强调下次课要绘制消防设施分布图,因调查时应当仔细观察,最好画下草图:
家庭作业
小组活动,调查学校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检查和督促调查活动的完成情况 2.详细了解各种消防设施的作用。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
检查学生在上次课上学过的自救方法。
2.小组准备;让各小组把自己的凋查结果画成平面图。教师应提醒学生充分利用以前学习过的地图知识与技能,画出某一场所的平面图?对于调查范围比较大的居民区或其他场所,画图会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只画局部。
3.小组汇:各小组要按调查汁划介绍调查地点、时间,消防没施的种类、数量、安置地点。4.探究活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消防设施,它们有什么作用?它们有什么主要特征?它们通常安放在什么地方?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这些消防栓?为什么?
教师可提示学生,生活中有很多火灾的隐患,如楼道、阳台堆满杂物,堵塞通道等,让学生参考教科书中学生做的调查报告,向家长或邻居提出建议。
5.教师小结。教师肯定学生的调查,概括并强调在探究活动中讨论的要点。
家庭作业
观察自己居家附近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情况,与家长商量,将堵塞物移开。
当火灾发生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火灾发生后社会各部门是如何做出反应的,知道灭火是一项多方面协作已合才能完成的工作。
2.了解消防队员的工作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
教师提问:当接到火灾发生的报警时,有哪些部门是参与救火的。他们各自的任务是什么? 2.讨论与讲解,、清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9~81页后进行讨论。
教科:比较全面地呈现了火灾发生时的情景。消防指挥中心接到火警119报警电活后,要迅速通知离火灾最近的消防队下达灭火命令,需要迅速通知公安、医疗、环保、救护中心、煤气站、自来水公司等:
消防队要在60秒钟内将消防车开出消防队,拉响警铃,尽可能快地赶到火灾现场,抢救被困人员,同时要尽可能快地找到消防栓进行灭火。3.全班讨论。教师提问:“你对消防队员工作怎样看?他们的职责是什么?面对熊熊大火,消防队员是怎样做的?”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2~83页,引导他们感受消防队员在救火时所表现出的奋不顾身的精神。4.教师小结。概括讨论要点
布置家庭作业。
向家长介绍今天在课上学习的内容。
学会安全自护
教学目标
1.懂得安全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3.了解自我保护的常识。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那么,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呢?健康文明的生活包括很多内容,其中,要想健康文明地生活,最关键的是需要安全的生活。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其实,在找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一些不安全的“隐患”,如果不注意和加以防范,将会造成伤害。安全是健康生活的保证。因此,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学习的是“学会安全自护”。
什么叫做隐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倩这些隐患,学会安全自护。” 2.探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4页,并提问学生:“教科书上呈现的这些情景你遇到过吗?这些情况在你身上发生过吗?滑楼梯扶手、进施工现场、在电线附近晾晒衣服可能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生火的家庭不安装煤气风斗行吗?应该怎样做?除了这些,你知道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后果是什么?你能举出这样的事例吗?怎样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一巳发生了应当怎么办?”教师要和车生一同讨论正确的处理方式。
3.全班交流。以“我给同学提个醒”为题进行交流,提示同学安全自护。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教师应注意把握和引导。
如周围没人的时候,不要长时间在公共场所,如公园、校园停留。更不要在夜晚逛公园,不要独自在偏僻的小路上行走。
如果被人抓住,应当竭力叫喊;假如叫喊没用,应当想办法脱身、溜走,记住自家的电话和住址,以及父母的电话号码和工作单位的地址、不要把电话号码告诉陌生人。不要搭乘陌生人的车,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贪小便宜,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食品、独自在家时,不要擅自开门。
4.模拟表演。阅读教科书第85页,并按照书上的三种情境,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也可以就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事例创编一个小品进行表演。5.阅读与讲解。清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6页“法官阿姨的忠告”,并在图上按要求做出标记,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他人不能触摸的。6.教师小结。教师概括本课题的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教科书第86页的图作为家庭作业布置
感受健康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健康生活的概念和内容。
2.体验健康文明的生活,初步养成向往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
教学过程 1.导人:“业余时间你最喜欢做什么?”请几位学生谈一谈。2.探究讨论。“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哪些属于健康文明的生活?”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7~88页,并提问学生:“这样的生活你经历过吗?你喜欢这样的休闲方式?你觉得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教师鼓励学生用事先搜集的反映健康生活的照片加以说明。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教师帮助学生澄清,这里提到的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但不必陷入对概念进行详细的界定,只要学生理解健康文明的生活是指积极的生活,各种对于身体和精神有益的生活方式即可。3.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制定体验活动计划,为体验一次健康文明的生活引导做好准备。学生可以按居家远近进行分组:计划应当包括体验的内容、地点、时间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发表自己的体验活动计划,对于不适宜之处,师生要提出修改建议,并进行适当的点评,5.教师小结。概括讨论要点,强调体验活动应注意安全。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1.利用休息日,按汁划实施各小组的体验活动,并写出白己的感受。
2.利用上下学或外出活动的时间,观察公共场所中的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并做记录。
创造文明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知道文明的环境要靠大家共同创造和维护。2.感受文明的环境是大家共同的需要。
3、能够区别文明和不文明的行为,并能为维护健康文明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事情。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检查前面学习过的火灾中的自救方法:
2.发表与交流。请各小组汇报本组健康生活方式的体验活动,特别要讲述自己感受:汇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概括:“同学们的亲身体验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它给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带来了怎样的快乐和享受。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生活的秩序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而这种文明的环境要靠我们每个人去创造,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创造文明的环境’。” 3.阅读与讨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9页的内容,并提问学生:“四幅片上的人在做什么,所展示的行为和文明的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清除小广,你认为随意张贴小广告是文明的行为吗‘!为什么?为什么要参与扫雪,它说明么?一米线’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不能随意乱扔废弃物?”
4.全班讨论“为了拥有一个健康文明的环境,你都做过哪些事情?你发现班的哪些同学做过哪些文明的事情?我们还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观察阅读教科书第90页的三幅图画及文字,并提问学生“你经历过或看见过这种现吗?你有什么感受?在生活体验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文明或不文明的现象?你有哪感受,有什么好的建议?” 5. 教师小结:“每个人在公共场所中,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仅要想到自己,也要想到他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想到他人,努力去建设文明的环境,那么,这种环境中,就会使人感到舒适、愉快,社会就会变得更加文明而美好。希望每位同学,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公共场所中做一个文明、教养的小公民。” 6. 布置家庭作业。
完成生活体验小报告,并拿给家长看,听取家长的意见。
路,越走越宽
教学目标:认识和了解我国日新月异的道路建设的发展变化,感受道路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体会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学准备:图片录像网上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教科书第40~41页的几幅图画、照片和文字,为我们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道路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些道路你们熟悉吗?和我们所生活地区的道路一样吗?在我们生活的地区,最常见的是哪种道路?在我们的日常中,道路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先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40!41页的文字和照片。
2、师引导学生理解,正是由于有了道路的建设和发展,才会有教科书中反映的这些变化。
3、利用图片、录像、网上资料等为学生介绍本地区道路的发展变化。突出先后的差别,以及对于本地区生活的影响:生产、商业、文化、旅游等等。
4、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就本地区道路情况提出问题,相互交流。
5、教师小结。
6、布置家庭作业:(1)向家长介绍本地区道路的发展变化。
(2)任选一种本地的特产或目前本地较为常见的商品,向家长或其他成人了解其在运输过程中都采用何种交通工具,与过去相比,有着怎样的变化。
四通八达的交通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我国道路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通过新旧对比,增进热爱新中国的感情。
3、体验道路与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几份全国交通图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我们这里道路的发展。今天,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认识道路和交通。
请学生朗读第42页的课文。
2、探究活动一。
请学生对比教科书第42页和第43页的两幅铁路图,并观察第43页的两幅统计图。
提问:(1)你从中能够发现什么?
(2)与解放前相比,铁路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3)正在建设中的铁路有哪几条?从哪里通向哪里?
以1999年为例,利用统计图计算一下与1949年相比,铁路和公路分别增加了多少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讨论公路和航线的发展。
3、探究活动二。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到,无论是我们生活的地区,还是整个新中国,道路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科书第44页,虎子告诉我们他家乡的萝卜随着道路的发展走向了全国。其实我们这里也有许多产品通过各种道路走了出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产品是怎样走出去的。
师先向学生介绍几种本地区性农业或工业产品,以及它们都销往哪里。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份全国交通图。让学生研究,从家乡将这些产品运出去应利用什么交通工具,通过什么路线。
4、小组发表。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运输路线。
5、教师总结。
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
6、布置作业:(1)阅读教科书第45~46页的文章“路在心上”。
(2)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萌发其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2、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文明。
教学准备:图片、网上资料、地图、尺子。
教学过程:
1、导入。
先请学生朗读和欣赏教科书第47~48页的课文及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丝绸之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同学可能以前通过广播电视、书籍杂志对它大致有所了解,课前,老师也请同学们去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下面我们就分小组进行交流,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要把你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给组内的其他同学,每个小组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推举一名同学向全班做介绍。”
2、小组交流。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师巡视辅导。
3、全班交流。
让学生明确丝绸之路的具体位置。
4、小组探究。
(1)教师分发给每个小组一张地图,请学生在上面找一找丝绸之路的大致位置。
(2)在地图上任选一段丝绸之路作为测量对象,量一量这段丝绸之路在地图上的长度是多少;依据比例尺,换算出这段丝绸之路的实际长度大致是多少。
(3)根据事先了解到的当时车辆运行或骆驼行走的速度,测算出走完这段路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如果现在重走丝绸之路,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所需要的时间又是多少。
5、教师小结。
师:道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极大地节省了时间。通过学习,同学们对丝绸之路已经有所了解,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呢!教科书第48页为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对其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下做进一步的探究。
6、布置作业:
向周围的人了解他们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农业孕育着文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学准备
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板书3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农业孕育着文明)
二、阅读与讨论
1.指导学生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
2.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 3.师小结。
三、全班探究
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 2.师小结。
四、展示搜集到的资料,自由讨论
1.你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
2.你见过用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用什么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
3.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 4.师小结
五、师总结
六、布置家庭作业
采访父母和长辈,加深对丝绸文化,饮茶习惯的了解。
七、评价
对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行简单评价。
附板书:
衣食之源
农业孕育着文明历法水利天文数学
丝绸文化茶文化
学做豆腐
教学目标
参与制作豆腐的全过程,体验与农业有关的制作,体验劳动的过程,分享通过劳动得到的愉快。
教学准备
提前用清水泡发好适量的黄豆,准备好制作豆腐所需要的工具设备:豆浆机豆布包锅炉子卤水石膏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6页的课文,激发参与制作的热情。
二、分工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组推选出一名组长,组长对组员进行明确的分工,确保活动顺利完成。
三、制作(师巡视并加强指导,注意劳动安全。)注意问题:
1.过包时,最好过两次。
2.点豆腐时,卤水要稀释,点的时候要稍慢一点,边点边搅动,防止点老。
四、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把分得的豆腐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劳动成果。
五、评价
对所有参与劳动过程的同学给予肯定,特别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
附板书:
1、.洗净黄豆,用冷水泡发
2、磨豆子
学做豆腐
3、过包
4、煮豆腐
5、点豆腐
6、压豆腐
传统到现代
教学目标:
1、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家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3、通过化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风、祟尚劳动,祟尚劳动者的态度。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变革过程。
难点: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祟尚劳动和劳动者的态度。
教学过程
1、导入。农作物的生长不仅靠自然规律,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还要依靠人们的辛勤劳动,为此,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简单农具。这些都是人手的延伸,是人类的伟大创造。
2、观察活动。通过教科书第12页的五幅插图,探究“这些是什么农具?”“是做什么用的?”“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教师加以指导。
3、体验与交流,根据调查成果交流:本村经常使用哪些简单的农具,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找几件小农具,让学生化验一下,与徒手进行劳动相比,这些看似简单的农具设计的巧妙之处,是怎样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教师加以辅助说明。
5、阅读讨论。指导学生阅读和观察教科书第13页课文和插图,并思考:这四幅插图反映了农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生产效率有什么变化?
6、教师总结:“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人类从双手采摘一筹莫开始了农业劳动,后来人类学会了种植与收获,从徒手劳动到发明简单的手工家农具,从依靠人力、畜力发展到现代农业机械化,无不凝聚着劳动的力量,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凝聚着劳动者的伟大创造。”
7、家庭作业
劳动者的创造
教学目标:
1、道四川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和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祟尚劳动、祟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具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要求
重点:认识世界古老的水利工程。
难点:感受劳动的自豪。
教学过程:
1、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创造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加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们明确,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如果水的来源主要依靠自然降雨,不可能那么及时,不可能尽如人意,所以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3、探究活动一。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教师提示讲解。
4、探究活动二。
5、教师总结。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鼓励他们今后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6、家庭作业
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成就。
2、了解科学技术提升和改变了农业生产单纯依赖自然的局面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3、知道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解决了世界上五人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农业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重点;了解我国农和品的进口与出口情况,以及我国与世界的农业交流,增强国际理解。
难点:列成对我国农业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发展态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入
2、阅读与介绍。在阅读袁隆平院的照片和文字时,进一步讨论:“袁隆平院科学研究的成果增产了那么多粮食,这说明了什么呢?”(科学技术具胡巨大的力量,是第一生产力。)在欣赏玻璃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技术的照片和文字时,讨论无土栽培技术。对学生可能不十分清楚的这部分内容,老师可结合教科书上的图片进行讲解。在欣赏网箱养殖、规模化禽蛋养殖,现代化饲养牲畜的照片和文字时,讨论“这些是何生产公式?,这些生产技术有什么好处?”者可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延伸性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3、老师总结:“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上,才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我代劳的生活提供站越来越丰富的优质产品。”第二课时:
1、导入。“前面我们了解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迈进了现代农业的门槛,科学技术又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向着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甸的农业不仅为我国,同时也为世界做出了伟大贡献。”
2、阅读与讨论。(1)我们伟大的祖国用只占世界十分之一耕地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免除了饥饿。(2)我国有4.7亿人口从事立契农业劳动,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着农产品的交流。通过讨论知道,我国既出口农产品,也进口农产品,这就是世界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贸易往来。
3、小组探究。指导学生分小组读教科书上的图,查找一下我国出口哪些农产品,主要出口到什么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进口什么农产品,是从世界哪些地方进口的。组织学生指图讨论。
4、发表与交流。(1)各小组进行识图汇报和交流,同时也可以边汇报,边组织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标注我国出口和进口农产品的情况,老师引导学生我国的农产品销往世界各国,又从世界各国购进必需的农产品。(2)学生汇报见过和吃过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
5、老师总结。
第四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9人,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孩子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课本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等相关学科有机的结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四年级的孩子已具备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体验,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四年级的孩子是喜欢上思品课的,有的孩子认为有少许课本话题无法调动学习兴趣,有的孩子则认为教师上课的形式可更为多变,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让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的社会责任。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五个单元,第一单元“诚信是金”,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第五单元“祖国真大”。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下期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以交通工具和路线的历史演变、未来交通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感受祖国的迅速发展,并时刻注意交通安全,不但自己要注意交通安全,还要向周围的人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及交通的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课本每单元的话题,引导学生加深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将学习延展到生活中
3、通过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感受生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4、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5、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切实的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观
6、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五: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诚信是金》 诚实不需要理由 2课时 拍手拉钩不要变 2课时 诚信就在身边 2课时
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 同在蓝天下 2课时 生活因爱更美丽 2课时 我们的爱心行动 2课时
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 流过家乡的小河 2课时 我们时刻在呼吸 2课时 大自然中的朋友 2课时 呵护绿色家园 2课时
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 马路修到家门口 2课时 交通海陆空 2课时平安走天下 2课时
第五单元:《祖国真大》 在世界的东方 2课时 我们的大中国 2课时 壮丽的河山 2课时 海峡两岸盼统一 2课时
期末复习2课时 期末考试 1课时
2011年2月2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诚信是金
活动主题一:诚实不需要理由
教学目标:
1、知道诚实的含义;
2、即使做错了,也能勇敢承认错误;
3、知道因为“偶尔撒一次谎”也会使自己失去别人的信任,给自己带来麻烦;
4、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谈体会。并适时赞扬学生们勇于认错的诚实行为。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二、情景对话,事例导行
1、看教材第2页的两组情景对话,学生对照自我总结的诚实的含义进行判断。
2、学生谈感受。、1)学生读《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学生就故事和父亲的对话展开讨论。
2)学生思考:你喜欢小男孩和他的父亲吗?为什么?学生谈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3、书写建议和想法,排练小品。
1)在现实中,常常还存在说谎话和说真话之间的矛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2)碰到这样的事情,作为儿子,你应该怎么做才对,如果你是父亲,你会怎么处理?
3)写建议:与同学讨论想法或书写自己的建议。
4)排练小品:根据自己的想法,找到和自己想法一致的同学,根据自己日记内容续演男孩回家后与爸爸的对话。
4、出示教材中“小幽默”《作业》,学生谈谈读了这则小幽默,有什么感受?
三、辩论理解
1、任何时候都应该说真话,不撒谎。
2、有的时候不能全讲真话,也有善意的谎言。
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用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后记:
活动主题二:拍手拉钩不要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守时、说到就做到是守信的表现;
2、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为自己不守时或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时,会有羞耻感,并努力做到。
3、知道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记在心里,尽力做到,这样,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信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学生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变!”并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这个歌谣。
2、你们说过这样的话吗?当时指的是一件什么事?你做到了没有?
3、学生发言。
二、听故事,学榜样。
1、听故事《宋濂抄书》。
2、提问:宋濂诚信的美德对他有什么帮助?
3、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三、讲故事
1、在你身边,有没有像宋濂这样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人?请你介绍介绍。
2、介绍形式:1)小组内先交流,代表发言。2)根据故事情节表演。
四、看小品,解难题、1、看小品。
2、讨论:小美到底该怎么办?
3、你碰到这样的事情吗?如果你事先答应了别人,可是又忘记了,你是怎么做的?应该怎么做?
4、小结:你想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那就应该播种真诚,真诚地帮助别人,说到就做到,一定会成为大家信得过的朋友。
五、交流
1、假设你碰到了如下几种情况,你该怎么做?(教师出示假设情况)
2、思考: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忘记自己的诺言?讨论增强自制力的办法。
3、总结办法。教学后记:
活动主题三:诚信就在身边
教学目标:
1、懂得社会需要诚信,诚实守信的人能得到他人的信赖和尊敬。
2、努力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3、懂得互相信任,让大家都得到快乐。
4、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诚信,它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如果你的妈妈生日快要到了,你会准备一件怎样有意义的、代表你心意的 礼物?
2、有一个孩子送给妈妈的礼物与众不同,十分新颖有趣,你们想不想知道?
二、读日记
1、学生日记《诚实的礼物》
2、思考:如果你是妈妈,会喜欢这件礼物吗?为什么?
三、寻找快乐
1、到家庭里找快乐。
2、到社会中找快乐。
快乐的根源:人与人之间的诚实。
四、讨论
假如我们的生活失去了诚信,会怎么样?举例说明。
五、小结 只要人人都做到真诚相待,彼此信任,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美好。
如果你笑对生活,生活便会对你惠顾;如果你笑对一朵花,花儿便会努力为你绽放;如果你笑对一群孩子,孩子便会茁壮成长。笑是一种坦然,一种欣赏,一种包容,一种关爱……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伸出我们的手
活动主题一 同在蓝天下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活动,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了解他们对帮助的渴求;
2、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
活动准备:
了解确定模拟活动的路线以保证活动的实效和安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先请大家完成一个任务;从这儿(操场)走回咱们的教室。有问题吗?如果要求大家蒙着眼睛从这儿走回教室呢?
二、模拟活动
(1)学生分组,分成“盲人”组和“哑巴”组。
(2)宣布活动要求
“盲人”和“哑巴”两人一组,互相帮助,绕操场一周,回到教室;在整个任务过程中,“盲人”不允许摘下眼罩,“哑巴”不允许说话提示,只能靠动作来提醒。
三、交流感受
今天从操场走回教室与平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四、扩展体验
请同学们从老师提供的设计中选择项目进行模拟体验,或是学习组自己设计项目进行体验,感受残疾人的不便:用最写字、单臂穿衣服、单脚走路等。
五、反思、讨论
你曾经是怎样对待残疾人的?
以后遇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你能为他做些什么?
六、活动延伸
1、体验日记。
2、向学生推荐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生命的可贵。
教学后记:
活动主题二 生活因爱更美丽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常设的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
2、感受、了解社会和人们对老、弱、病、残的关心和帮助。
3、激发学生的爱心,使他们愿意伸出自己的手,献出自己的爱。
活动准备:
联系福利院,并请他们做好相应的准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动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福利院了解那里的孩子们的生活,请大家在活动过程中做好以下几点。
认真看一看:看福利院孩子们的生活条件,看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可以自由拍摄照片。
仔细听一听:听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说说他们一天的工作内容,听福利院的孩子们说说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
尝试做一做:主动为福利院做一件小事,如给孩子喂饭,教孩子们唱一首歌等。
二、组织活动:
可以将集体活动与学习组的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要求充分感受福利院工作人员的辛苦及福利院孩子们对关爱和帮助的需要。
三、汇报交流:
1、说说在福利院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所见所闻。
2、谈谈我们能为福利院的孩子们做些什么。
四、活动延伸:
1、办一次宣传专栏:以照片、绘画、作文等形式报道此次活动。
2、探究:我们城区目前有多少这样需要得到帮助的孩子?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来帮助这些人?可以进行统计调查,也可以进行个案调查,写出报告。
教学后记:
活动主题三 我们的爱心行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具体的行动来关心帮助弱势人群。
2、在活动中进一步升华爱的情感,体验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学生调查了解帮助对象的情况,成立各爱心小分队,学生自由选择入队,各小分队队长拟定队员名单,讨论制定本小分队爱心行动计划。
教师制定总的爱心行动方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动员,介绍爱心行动的意义。
2、宣布爱心行动方案。
3、授予各小分队爱心行动小分队队旗。
4、宣誓。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我的绿色日记
主题活动一: 流过家乡的小河
教学目标
1.探究家乡水资源的一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 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 激发学生 热爱家乡的情感 1 2.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社会考察 , 培养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3.学习有计划地开展社会调查 , 搜集、整理信息 , 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活动过程:
一、体会水的重要性
1.出示多媒体课件 : 小河、湖泊、古井……在我们可爱的家乡 , 清清家乡水哺育了美 丽的生命。水对于我们来说 , 是多么重要啊!2.出示课件 :(城市绿化喷灌照片、小型水电站、群鹅戏水图等)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 3.学生讨论交流 :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离不开水呢 ?
二、关注家乡水
1.出示课件 :(教科书插图及学生日记)从热爱、向往到触目惊心 , 你的心里会想些什 么呢 ? 在你的印象中 , 家乡水是怎样的呢 ? 2.交流 : 你关注家乡的水吗 ? 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 对于这些问题 , 你和你的小伙伴打 算怎样去解决 ?
三、制定考察计划
1.自由分组 : 根据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 可按照寻找污染源 , 取水样考察水质 , 观测水 面漂浮物、水中生物 , 参观自来水厂或污水处理厂 , 调查访问水污染的危害 , 查阅关于水环 境的资料等项目自由结组。(老师在旁协调、指导)2.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
3.小组讨论、研究并制定考察活动计划。
a.你们小组打算怎样考察 ? 读读书上的计划范例 , 看看考察计划包括哪些方面。b.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 , 拟订活动计划 , 布置分工合作事宜。4.交流、讨论、评价小组考察计划。
四、总结
1.指导学生做好考察前的准备工作。2.进行考察活动期间的安全教育。沿着河边走一走
教学后记:
主题活动二:我们时刻在呼吸
教学目标:
1.关注家乡的空气质量 , 探究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发展和因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3.进一步培养以合作的方式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 , 人可以几天不吃东西 , 但是 , 人不呼吸却坚持不了 5 分钟。我们时刻在呼吸。
可是你们知道吗 , 我们平常呼吸的空气是怎样的呢 ?
二、布置任务
平时我们经常去的地方 , 比如家里、教室、操场、街头、公园……哪些地方空气最清
新 ? 这节课 , 我们去进行实地调查。
三、调查周围空气情况
1.做好调查准备 : 将透明胶布反钉到木板上。选择好空气测查地点。
2.实地测查 : 将准备好的测查工具放到预选的不同地点。(建议 : 选择街头、教室、家
里、公园等地方)30 分钟后再将测查工具取回。
四、讨论测查结果
1.观察测查结果。看看测查工具 , 你有什么发现 ?
2.讨论 : 同样的胶布 , 为什么有些地方粘的灰尘多 , 有些地方粘的灰尘少 ? 说明了
什么 ?
3.灰尘少的区域与多的区域相比 , 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吗 ?(注意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绿色
植物对空气的作用以及人们的活动对空气的影响)
五、活动总结
六、交流
1.通过测查 7 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
2.你还有什么好的测查空气的方法吗 ?
七、拓展活动
课后实验 : 是不是同一个地方不同时候空气质量还是一样呢 ?
教学后记:
活动主题三 大自然中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关注家乡的动植物 , 初步了解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以及由此给自己的生产、生
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2.不捕杀和伤害鸟类、青蛙等人类的朋友 , 用自己的行动保护野生动植物;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 明白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 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活动过程 t
一、连环画导入(出示动画课件)
如今光秃秃的山坡 , 过去树木丛生 , 是我可爱的家。现在 , 我的家在哪里 ?!我想有个
家!难道我的子子孙孙只能栖息在这毫无生机的电线杆上 , 唱着那支凄凉的歌吗 ? 这是小鸟
约呼唤 , 也是整个大自然对人们的呼唤与控诉!讨论 :
1.谁让小鸟无家可归 ? 观察这几幅图后 , 你有什么感受 ?
2.森林有哪些作用 ? 如果森林遭到破坏 , 我们的生活又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
3.课件出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机(故事概要 t 小村庄的人们砍伐森林过上了好日子 ,但是由于森林遭到破坏 , 洪水冲毁了这美好的家园)。
4.交流 : 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
5.讨论 : 为了小鸟和我们自己的家园 , 我们该怎么做 ?
二、制作动植物明星卡片
1.你最关注或最喜欢哪一种动植物 ? 关于它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
2.和你关注的动植物交朋友 , 查找它的有关资料 , 为它制作一张明星卡。
(l)讨论明星卡的内容 : 朋友名称 , 生活环境 , 饮食 , 外形特点 , 现状 , 对人类的
贡献…·..(2)用废旧卡片动手制作明星卡。
(3)想一句赞美或祝福大自然朋友的话 , 把它写到卡片上。
(4)组织明星卡展览会。
三、拓展活动
1.学唱一首有关动植物的歌曲。
2.和自己要好的同学合作 , 写一份 “ 拒吃野生动物 ” 的倡议书 , 并将倡议书散发给民
学及家长。
教学后记:
活动主题四《我为环保做广告》
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们;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各种宣传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如废旧物品、纸、画笔、演出的服装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件出示各种广告)
1、你知道什么叫广告吗?你最熟知的广告是什么?
2、你知道什么叫公益广告吗?
二、全班讨论:我们怎样为环保做广告
1、课件出示各种以环保为主题的广告。学生总结公益广告的特点。
2、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交流: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宣传方式?
三、小组研究确定宣传方式和内容
1、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宣传的方式和内容。(画、写、演讲、小品、歌舞)
2、自由选择自己的合作小伙伴,比如美术特长生可以和书法好的学生,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合作完成一幅宣传画,也可以独自完成。
3、我们在宣传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四、分组准备
教师指导:写广告词的同学要注意简洁、鲜明、醒目、意义深刻;制作宣传画的同学要选择好画的主题,要有创意;排演节目的同学也要选好主题,精心准备。
五、展示、交流、评价作品
可在班上先互评,然后可在校园、社区等公共场所展示(传唱歌曲、表演小品、张贴宣传画或标语、演讲),如有宣传卡,就将卡送给邻居、朋友等,并嘱其互相传递,变成“环保连锁信”。
六、拓展活动
你知道有哪些以环保为主题的纪念日?查查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你和你的小组打算怎样结合这些纪念日为环保做广告,开展环保活动。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 交通连着千万家
活动主题一《交通博览会》
活动目的:
1、通过班级的“博览会”,展示现代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
2、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有关信息;培养参与、合作意识。
活动过程:
1、收集。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查找一下,有哪些先进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搜集最喜欢的交通工具的模型、照片、文字资料等。
2、分组。根据共同喜好、兴趣,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通过讨论确定一种交通工具作为展示内容。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
3、布展。每一个小组就确定的交通工具进行全面介绍,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拟订布展计划,布置分工合作事宜。
分以下几个方面。
(1)手绘一张图。
(2)自制一个模型:可以用纸折,用橡皮泥或泥巴捏成型,用萝卜、土豆、橡皮、泡沫削成型等。
(3)推选一名讲解员,就该交通工具的特点、优势、应用领域等进行简短介绍,时间不超过两分钟。
各小组进行交流,然后在“交通博览会”上交流小组讨论的内容。
(4)各小组展示的交通工具取一个有特色的名字。
4、参观。可以邀请班上的任课教师,还有外班的老师同学来参观指导绘图和模型。
5、评比。评出最佳绘图奖、最佳巧手奖、最佳口才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团队奖。
活动延伸: 继续搜集有关资料,还可以以出宣传栏、办小报等更多的形式展示现代的交通工具。
活动主题二 交通海陆空
教学后记:
交通工具知多少
活动目标:
通过学生多途径的调查搜集资料,初步了解海陆空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以及相关知识,激发他们珍视历史、崇尚科学的热情,培养他们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动员学生收集交通工具发展的故事,如蒸汽机的发明、莱特兄弟的故事等,找一找有关原始交通工具的资料、图片等。
2、举办图片展。根据学生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布置展览。分海、陆、空交通工具,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海
以人力通过桨、橹、竹篙等工具使船舶前进。(即舟筏时代)
船舶的行进主要依靠自然风对悬挂于船桅上的篷帆的吹送作用为动力。(即帆船时代)
以机械力通过推进装置驱使船舶前进。(即轮船时代)
陆
通过圆木滚动来拖运重物。(即人力时代)
人类以牛、马来驮物、代步。(即畜力时代)
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四轮汽车。(即动力交通时代)
空
热气球升空。
飞艇升空。
莱特兄弟的“飞行者号”。
3、举行“小小故事会”活动。讲一讲交通工具发明、发展的故事。
4、争当“小小评论员”。分小组调查一种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它们在哪些方面作了改进。
教学后记:
活动主题三平安走天下
小设计师
活动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已经意识到交通发展带的问题,就要让他们树立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识。通过设计一种交通工具,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挥潜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过程:
1、说一说。
(1)你喜欢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2)想像未来的交通工具应该是什么样的?你觉得交通工具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舒适、材料、动力、环保、节能、速度或其他)
(3)你设计的交通工具想要解决哪方面的交通问题?
2、分组讨论。
生1:无论铁轨是弯还是直,都由两根铁轨组成,这样不是很浪费材料吗?
生2:如果能有不会爆裂的自行车轮胎就好了。
生3:船只害怕大风浪,想个什么办法好呢?
生4:我想发明夜晚司机专用的眼镜。
生5:给空中的飞机加油很麻烦,如果——
3、根据你们的想像设计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可以画图,可以用文字说明,还可以用其他形式表现。再给小组设计的新型交通工具取个有特点的名字。
我的设计
名 称
设计者
4、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介绍本组设计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和性能,以及为什么这样设计。大家评价哪个小组 的设计最合理、最新颖、最有创意。
活动延伸:
给你们小组设计的交通工具设计一条广告词,比一比谁的广告词写得好。
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
祖国真大
教学目标:
1、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让学生学会看地图和地球仪,增进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
3、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懂得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世界的东方
教学要求:
1、知道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同时知道中国在亚洲的位置。
2、了解中国的邻国,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说说你的家张在学校的什么地方?我们的祖国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在亚洲的什么地方?
二、进行新课,学习新知。
1、地图上面找中国。
①、出示课件地图:找一找,中国在什么地方?
②、在地球仪上找一找,中国在什么地方?
2、我们的邻国。
①、在地图上找一找,与我们国家相邻的有哪一些?
②、祖国的东南西北分别与哪些国家相邻?
③、读一读小资料:p73.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在地图上量一量从乌苏里江到帕米尔高原的距离是几厘米,算一算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如果小明每天走20千米,他要走多少天?
教学后记:
我们的大中国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的面积、土地,中国是一个大国家。
2、初步了解祖国各地的人们的不同的习俗,以及环境气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1、我们这里已是早晨8:30分了,可是帕米尔高原上依旧星星闪烁,这是为什么呢?
2、板书、揭示课题。
二、学习知识,了解内容。
1、东西南北中。
①、看图,了解中国的大小。
温度
季节
……
②、交流一下:为什么同一个国家会有这么多的不同呢?
2、好大的一个家。
①、看中国政区图。
②、了解中国的家庭成员。
③、小游戏:猜猜我是谁?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做一做:p77
找一找,自己的家乡所在的省份的位置,并写出与你家乡相邻的省份或国家的名称。
教学后记:
壮丽的河山
教学要求:
1、知道祖国有山脉,有平原,有盆地,也有高原、河流,还有像珍珠一样散落的湖泊。
2、了解祖国的地势地貌,激发热爱祖国的热情。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板书、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了解内容。
1、万水千山
①、我国的大山大河多,大河都流入大海(东方)
②、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等。
③、读一读我国地势图诗句,p79.④、说说:黄河像什么?祖国是山多还是水多?自己的家乡在平原还是山区?
2、好山好水好地方。
①、读一读《好山好水好地方》
②、看一看图片,猜一猜:是在哪一个地方拍的图片?
③、说说自己熟悉的风景名胜。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准备“祖国在我心中”诗朗诵,教学后记:
壮丽的河山 教学要求:
1、知道祖国有山脉,有平原,有盆地,也有高原、河流,还有像珍珠一样散落的湖泊。
2、了解祖国的地势地貌,激发热爱祖国的热情。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板书、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了解内容。
1、万水千山
①、我国的大山大河多,大河都流入大海(东方)
②、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等。
③、读一读我国地势图诗句,p79.④、说说:黄河像什么?祖国是山多还是水多?自己的家乡在平原还是山区?
2、好山好水好地方。
①、读一读《好山好水好地方》
②、看一看图片,猜一猜:是在哪一个地方拍的图片?
③、说说自己熟悉的风景名胜。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准备“祖国在我心中”诗朗诵,教学后记:
海峡两岸盼统一
教学要求:
1、知道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2、了解中国几代人的梦想,为祖国的统一作出应有的贡献。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同学进行诗朗诵。
2、板书、揭示课题。
二、进行新课,学习新知。
1、水相连 情相依。
①、说说祖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变迁。
②、说说为中华民族立功的英雄故事。
③、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知道的保卫祖国的故事。
④、现如今海峡两岸人民盼统一的急切心情。
2、共同的心愿。
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海峡两岸节目。
②、生活中探亲的两岸人民。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1、想一想:两岸人民相聚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2、你想为台湾人民做点什么?
教学后记: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宁夏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三、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新授
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2、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4、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
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
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
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新授
1.启发谈话: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评议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活动:我是小导游。
第三课:浓浓乡土情
教学目标: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课时安排:四课时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电子课件(1)各地区不同民族风情的画面
(2)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2.教师准备MTV
3.学生准备家乡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音像)
第一课时:调查活动
1.学生分成几个考察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
2.通过观察家乡人们的一些生活现象(文化艺术),提出思考的问题。
3.根据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归类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课堂学习
一、师生互动,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教师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问好。
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
师:是啊,听着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诗句道出了每一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一股浓浓的乡土情,尤其那是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
师:同学们,我们同是家乡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
二、了解家乡文化渊源
师:那你们知道家乡文化艺术是怎么形成的吗?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了解,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个别学生介绍,教师询问他是怎样了解到的,对于他的学习态度、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家乡文化的渊源。
(播放课件:家乡文化史)
师:从刚才的这一段资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师:勤劳智慧的家乡人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并一代一代地继承发扬下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是什么样呢?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了活动小组,分别对我们家乡的音乐语言、舞蹈、戏曲及手工艺品等艺术进行了考查,要求大家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乡文化艺术》宣传册,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好,现在我宣布,家乡文化艺术节现在开始。
第三课时:课堂表演
一、上节回顾
二、新课学习
三、家乡文化节活动
师:下面,我们举办一个家乡文化节活动,各小组准备一下,分别展示具有家乡特色的文化艺术。
1.家乡语言艺术展示。(以说、唱的形式展示)
2.家乡音乐艺术。
师:我们家乡的语言说起来干脆有劲,我们家乡的歌曲唱起来也是嘹亮动听。课前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搜集,找到了一首歌曲,就是根据家乡音乐中的一种加工创作的,老师今天把它带到课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它的魅力,好吗?(播放:有特点的家乡歌曲)
师:大家听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家乡还有哪些音乐艺术呢?谁能给我们再展示一段?
(学生展示活动)
3.家乡戏曲。
A、学生先介绍。
B、教师播放家乡剧片段。学生谈感想。
4.家乡的手工艺品。
A、生展示照片、图片,并配以解说以及学生自制的手工艺品。
B、师:感谢这些同学,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看得我眼花缭乱。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件我自己做的手工艺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我做得当然比较的简单,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一起去瞧一瞧民间艺人的杰作吧!(出示手工制作的录像)
C、师:这么多的工艺品,你喜欢吗?家里有吗?(体会,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美,这美又装点了人们的生活。)
5.家乡舞蹈。
师:我们的家乡人不仅心灵手巧,还能歌善舞。现在谁来给我们展示家乡的舞蹈艺术。
A、学生介绍家乡的舞蹈种类。
B、播放摆手舞的场面。
C、师生共同感受愉快的摆手舞。
师:我发现,好多同学都被这热烈的场面所吸引,被这欢快的舞蹈所感染,家乡的孩子们,来,让我们一起溶入家乡的音乐,一起跳起家乡的舞蹈吧!
四、交流体会,升华情感。
第四课时:办一份“家乡手抄报”
一、师:今天,通过学习交流,我们看到了勤劳朴实的家乡人,他们乐观向上,辛勤耕耘,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家乡文化艺术,让我们赞叹,让我们佩服。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有许多的问题,有许多的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
(学生交流,谈感受)
二、把你的感受用手抄报的形式表示出来
三、分组办报,教师巡视。
四、展示作品。
五、全课总结。
师:谁不眷恋生我养我的家乡土地,踏一方土,饮一江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予了我们每一个人智慧和力量。你们瞧,在我国,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创造,创造出了美好的生活、灿烂的文化,每个人绽放的笑脸,每个人唱出的歌声,都表达出了浓浓的乡土情。
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
第一课:吃穿用哪里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研究,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基本领会各种物品的属性和类别。
3.知道农、牧、渔、林的生产都是农业生产。
4.学生通过调查讨论,了解家乡农作物的生产情况,增强对农作物生长及农业生产的时令性的真实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前调查
请学生在课前通过询问家长、网上查询等方式调查了解:
1我们当地农村主要生产哪些农产品?
2我们餐桌上的食品,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产的?
3了解家乡的一种农作物,在什么季节播种,什么季节收获?
第二课时:课堂学习
一、追根寻源──日常用品找“老家”
1.通过童谣引入课题。
学生根据提示:(1)人每天饮食、起居需要……(2)学习需要……(3)出行需要……在书上列出所需用品
2.请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列出用品的名称。3.请学生给生活、学习需要的物品分分类,帮它们找找“老家”。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领会各种物品的属性和类别。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列出的物品是从哪里来的。
(2)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分类,说理由
二、到农村去看看──不同的农产品
1.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增加一幅林业的图片,让学生明白:农业(种植业)、牧业(养殖业)、渔业(水产养殖)、林业(造林营林)都是农业生产。(教师可以补充讲讲副业)
通过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书上相应图片旁写下:农业、牧业、渔业、林业。
2.引导学生着重了解种植业。种植业主要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
教师出示关于种植业的一些图片,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内容。
三、了解家乡的农产品
1.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分组选择一种家乡的农产品,在班上介绍这种农产品的特点及其生长的环境。
2.利用苹果和柑橘的对话,引导学生了解农产品的种类会受自然条件影响。
教师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农谚,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会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3.激励学生为家乡的农产品打广告。设计广告词。
四、总结
第二课: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
2、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中,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
教学难点: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课前准备:调查、访问
1、让学生针对电视机进行小调查。
2、让学生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自己熟悉的产品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
3、问问父母或产品销售人员,这些产品为什么会不断变化更新。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活动一找一找电视机的变化
活动目标:让学生知道产品是随着人们的需求变化而变化的。
1、在课前我们就针对电视机做了一个调查,收获一定不小吧,现在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的收获吧!(学生分小组交流调查结果,师巡视和学生一起交流)
2、设计问题和学生交流:
3、你们家换过电视机吗?那么你们家换的是什么电视机呢?又是因为什么换电视机的呢?是现在这个电视机好呢?还是以前的好?但你想过没有以后还会换吗?
4、大家可知道我们最早用的电视机是什么样的吗?你们家里有吗?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5、观察、调查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出示课件,黑白电视机的图片)你们觉得以前人们看着这种电视机会怎么想呀?
6、(出示课件,彩色电视机的图片)把电视机换成彩色的,这下大家该满足了吧?为什么呢?这么说还想换更好的了?看来大家的需要在不断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
7、据我所知,现在更多的人换上了环保的低辐射电视机,不伤眼睛的液晶电视机,还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等离子电视机。(出示课件,各种电视机的图片)看看,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机也越来越好了。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师小结: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其他东西是不是也越变越好,越来越高级呢?
第二课时:活动二找一找其它产品的变化
活动目标: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让学生知道生产的发展也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1、让学生读读教材上几个小朋友的讨论。
2、小组讨论产品为什么会不断变化。除了这些东西在越变越好外,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在发生变化呢?小组讨论讨论,看看哪个小组最会发现(学生开始讨论,教师积极参与和学生共同讨论)生说自己所发现的东西:如手机、房子、书包、文具盒等等。每小组得出一个结论。
总结:同学们很会发现,说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电视机的发展变化,知道了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发展变化了。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把你想说的写在教材“我的总结”栏目里!
第三课: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生活的调查,了解社会生活需要各行各业,并明白它们与工农业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
2.了解社会生产部门中的各行各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并认识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变化着,相应地,人们会随着行业的变化,可以变换行业。
3.引导学生运用调查了解的探究学习方式,了解和思考社会现象。
4.让学生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课前准备:
1.给学生分发调查表,让学生了解家里或周围的人正在从事的行业。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互动,生成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论一个话题: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看了这个话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师相机归纳小结:生活中有多少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他们的工作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师:今天,我们就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探讨。
二、唤醒生活记忆,拓展生活经验
(一)他们为我做什么?
1.感受一天中有多少行业的劳动者为我们辛劳
师:刚才同学们问了,生活中有多少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
我们不妨从一天的生活说起,今天早上你们吃了什么?
(学生交流早上吃的早餐)
师:早餐真丰富!当你手捧香浓的牛奶,品尝可口的小菜时,你有没有想过,它们经过多少人的手才到我们手里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当我们还在睡梦中时,有多少行业的劳动者已经开始了忙碌?
2.观看录像(出示课件)
晚上在路上各种车辆在行驶;
很多奶点的工作人员开着小型车进配货场领奶,从大车上卸奶,装到小车上;
送奶员来自己的牛奶供应点领牛奶,骑上自己的三轮车送奶;
送奶员到达自己服务的小区,保安查他的证件,允许他进入小区;
送奶员把牛奶放进了奶箱;
环卫工人清理垃圾;
蔬菜批发市场呈现出忙碌的景象;
运菜的人在赶路;
运菜的人把菜摆在摊点上;
小区内清洁工把扔在外面的垃圾放进垃圾箱;公路上,洒水车在洒水,清洁工在扫街道。
3.交流讨论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观看录像的感受)
师: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好!
4.说自己日常生活
师:从白天到夜晚,还有哪些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请说一说你亲身经历的事。
(学生可能会说,我们穿的衣服先有农民种棉花,再由工人纺纱织布,然后裁剪,最后做成衣服;还有人运到商场,有人卖衣服,然后我们的爸爸妈妈去买;在学校不懂的问题,教师会教我;有的同学家离学校很远,他们坐车来学校,司机会帮助他们;出去游玩时,导游会给我们讲解,安排路线;邮递员给我们送报纸,让我们了解很多信息;我们住的房子先由设计师设计,然后由建筑工人修建楼房,还有装修公司的工人来我家装修……)。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行业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试着把这些不同的行业分分类。
5.学生填表
(学生在书上填表)
师:同学们,你们想对这些默默为我们付出的人说点什么吗?请闭上眼睛默默地在心里说吧!
(学生虔诚说心里话)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反思思考:假如……
师: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行业的人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忙碌着。也许我们并没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有多重要,假如有一天,他们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选一个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交流,他们可能会说假如农民都不种地了,全世界的人都吃不到粮食,有钱也买不到粮食,都会饿死的;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停止劳动,我们就会没水洗澡,没水喝,都要渴死了;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了,我们的生活会是一团糟;假如所有的医生都不上班,病人会痛死的;假如学校没有老师,我们会没文化,也不会从老师这里懂得做人的道理;假如没有解放军保卫我们,就不会有幸福与和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师:是的,我们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他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三、挖掘课程资源,进行访问活动
师: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中,有的我们经常见面,却很少关注他们;有的我们满怀好奇,却没办法见面。你们想不想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一)确定沟通方法
师:有什么办法?
(学生交流:采访、打电话、写信、上网发E-mail)
师:想不想现在就去采访?
师: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模拟的小队采访活动
(二)讨论活动计划
师:要保证采访成功,要制定采访计划
(媒体出示小队采访计划,学生讨论分工)
师:小记者们,出发吧!
(学生分组到教师办公室、学校餐厅、校园、门房、商店采访)
交流采访收获
师:请每组派一位同学上来介绍你们组采访的情况
(实物投影访问记录,学生汇报采访情况)
师:通过采访活动,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采访后的感受)
师:我们一起大声地为辛勤工作在不同行业的人们说声:“谢谢你们!”
四、问题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师:同学们,活动进行到这儿,你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交流,师归纳:有这么多行业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师:今天的活动虽然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相处是长久的。在生活中,让我们面带微笑,带着问题去面对每一个劳动者。我们还要努力学习,今后更多地参与社会、关注社会,让拥有的知识和本领去创设更加美好的生活!
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
第一课: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
1.使学生知道一些常见的交通运输设施。2.使学生知道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爱护交通运输设施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交通运输以及交通运输的设施。
(2)使学生知道几种交通运输的特点。
教学难点:什么是交通运输以及交通运输的设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情景导入
我们都到公园或郊外玩儿过,那么我们是怎么去的呢?
(坐汽车、坐火车、坐船、坐飞机)
那么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码头,没有机场,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会怎么样?它们还能正常工作吗?
(学生讨论,教师给予肯定。)
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码头,没有机场,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就不能带我们去我们想要去的地方了。我们的生活就会遇到很多的不方便。我们把它们叫做交通运输设施,那么大家都知道哪些这种交通设施呢,你仔细观察过它们没有?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描述一下你熟悉的交通运输设施呢?
2.复习导入
大家想一想什么是交通运输?你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总结)
过渡:大家说的都很好,可是要完成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的交通运输任务,必须要依靠一定的交通运输设施,你都知道有哪些交通运输设施呢,大家把想到的写在纸上,看看谁写得最多。
板书:交通运输的设施与方式
二.新课
1.待学生写完(或说完)后,请他们和书上“说一说”中所列的交通运输设施相对照。对于那些所列的交通运输设施多于书上的学生,可请他们对书上的内容进行补充,并予以表扬。
2.让学生选择一项自己最为熟悉的交通运输设施进行简单描述,主要侧重在外观形态方面。
(对学生回答予以肯定,并相应补充。)
3.那么大家能把这些交通运输设施分下类吗?
如可提示学生在“说一说”中所列的可以移动的交通运输设施旁作个记号。或
问:那么大家说这些交通运输设施哪些是固定的,哪些是可以移动的?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
正象大家说的,交通运输设施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不变的,如铁路、公路、车站、码头;还有一类是可以移动的,如火车、汽车、飞机、轮船。
板书:交通运输设施
固定的:铁路、公路、车站、码头……
移动的:火车、汽车、飞机、轮船……
4.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二十三页内容。
那么大家从你的亲身体验中说一说交通运输设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要是没有这些交通运输工具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呀?
(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选代表说,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要给予鼓励。)
5.总结:交通运输设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它们是完成交通运输任务的保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保护交通运输设施。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本课教学
1.出示[演示:交通运输方式]边演示边提问、讲解
交通运输任务的完成,是离不开一定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大家想一想,都有哪几种交通运输方式呢?
板书:方式
提示学生回答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四种方式,并配合演示。
运输方式有这么多,那么大家知道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吗?
请大家做书上第二十五页的“做一做”,说一说你是如何选择的,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对学生回答给予评价)
2.大家说的都很好,同学们所说的理由实际上就反映了这些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演示)
过渡:各种运输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交通运输任务,要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有时一次交通运输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通力合作,就象运动会上的“接力赛”一样。
3.出示[演示:交通运输接力赛]边演示边讲解
将林区的的木材运往城市就不能只依靠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我们总是要用汽车把木材从林区运到火车站,再通过火车把木材运到城市。
从北京到大连去,就可以先乘火车到天津,然后再换乘海轮到达大连。
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可让同学讨论)
总结:像这样靠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通力合作来完成一次交通运输任务,我们就说是交通运输“接力跑”。
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 第一课:通信连万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的通信手段知道什么是通信。
2.使学生懂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离不开通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通信”及一些具体的通信手段。难点是通信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教具准备
学生订阅的报刊、信件、电报单、生日贺卡、半导体收音机、儿童玩具电话机、儿童玩
具无线电对讲机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地球上的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在这个大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有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各行各业。在前面的两个单元里我们了解了农业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交通运输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再来了解一下,通信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师:在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有许多的事情告诉别人,或是别人有事情或信息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是可以亲自面谈的,可是有些事情由于路途遥远或是时间的原因无法面谈。这就需要利用通信手段来解决。我们打个电话、写封信或拍封电报,这就是通信——“就是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教师:你们知道常见的通信方式都有哪些吗?
学生:(学生讨论)寄送信件、发行报刊、打电话、拍电报、听无线电收音机广播、看电视……。
教师: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新的通信方式不断地走入我们的社会生活,像传真。卫星通信、电视电话等。
教师:(把报刊、杂志、信件、贺卡、明信片等展示给同学们)你们都经常阅读什么报纸,订阅哪些杂志,收到过别人寄来的信件和贺卡吗?
学生:《人民日报》——可以知道很多国内外大事;
《广播节目报》——可以了解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送的节目内容;
《中国少年报》——可以了解到全国小学生的各种活动。
教师:我们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可以了解到很多新闻和国内外大事,可以增长很多的知识,互赠贺卡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教师:(手持半导体收音机)你们每天都听无线电广播吗?收音机里每天都播送什么内容?
学生:少儿节目、天气预报、新闻与报纸摘要……
教师:每天看电视,最爱看什么节目?(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听广播、看电视、打电话、拍电报这也是通信,此外还有我们平时接触不多的传真等。
教师:观察图中都是什么通信方式。
学生:(看图叙述。)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这些通信设施,将会是怎样的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我们现代社会生活是离不开通信的。
我们通过这些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可以非常快地看到、听到全国的和世界各地的新闻。有的当时就可以听到、看到。你们可以举一点这方面的例子吗?
学生:卫星转播的奥运会、亚运会、各种大型体育比赛。
教师: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好像把地球都缩小了,好像把我们和遥远地方的距离都缩短了。我们是“在通信中了解社会”了。
教师:在通信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遵守相关法律)
教师依据板书归纳总结全课,巩固知识。板书设计:
一、传递信息就是通信
二、现代生活离不开通信
信件、报纸、电话、电和广播、电讯……
三、在通信中也要遵守法律
第二课: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小结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教学重点: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
教学难点: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启用电脑点击图片一,提问: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提示:烽火狼烟)。
2.教师点击电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提问: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
3.讲述:以上两组画面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导入新课。
(二)新课传授:
讨论交流:
① 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②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
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第二,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燃起烽火点燃狼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在国外,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
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教师小结过渡: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传递的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些变化?
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
(三)探究活动:
1.过去的电话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今天出现了哪些电话,有什么用途?
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
3.师生共同总结:过去的电话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重,不能携带。只能听到声音。现在,有录音电话,电话有录音机的功能;可视电话,在打电话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电话人的距离;传真电话有传真机的功能;电话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电话、携带方便,可打电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4.师生畅想未来的通信还会有哪些变化。
第三课:小窗口 大世界
一、学生实态
在城市中,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广泛地接触到了各种类型的传媒,对各种媒体的操作方法已经基本掌握,他们能够从各种媒体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众多的媒体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有电视媒体、广播媒体、广告媒体等类型,但在这些媒体使用的能力上,不同的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许多学生对媒体使用的选择上还有一定的误区,老师应当更多地给学生一定的导向。另外,在学习的方法方面,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小组合作预习、调查生活的方法,若要顺利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就要善于调动和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并引导他们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和调查方法,丰富发展他们的认知,理解和感悟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二、教科书分析
本课题是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主题三“小窗口,大世界”的第1课时,既要让学生了解大众传媒的概念,对各种不同的传媒进行初步介绍,又要让学生学习怎样在生活中利用各种媒体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不仅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传媒世界的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感受强烈的时代气息,激发他们探究传媒世界的愿望,进而进一步运用传媒。教材的编排提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前必须要充分地感知生活、了解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体验、合作、交流等途径来探究自己身边的传媒世界,使学生感受到信息传媒在生活的重要性。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学生准备
1、班级学生自由组合成8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利用课下时间查找有关传媒概念的资料。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电视、广播、书报、广告、杂志、网络等媒体在生活中的运用,了解这些媒体的作用,并查阅相关媒体资料。
3、将学习小组收集的资料以各种形式在课前整理消化,以备课上交流。教师准备
1、摸底调查,知道学生对各种媒体的认知水平和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好。
2、收集各类传媒的资料,了解学生信息的来源。
3、提供搜索资料的门户网站。
4、春节晚会《千手观音》片断、歌曲《老鼠爱大米》、可口可乐广告图片及广告歌曲等传媒资料。
四、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大众传媒,以及大众媒体的种类;
2、使学生知道通过大众媒体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3、了解传媒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要学会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各种媒体,学会从电视、书籍、杂志、网络等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五、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课前准备,阶梯攻关
2、组内合作,回忆经验
3、广谈体验,争论疑义
4、课内调查,归纳整理
5、交流生活,解决问题
6、提出目标,评价自我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阶梯攻关
师:小小窗口感知大千世界,了解传媒,感受精彩,今天老师将同学们一起聊一聊有关大众传媒的话题。教师出示课前阶梯攻关目标:
1、什么是大众传媒?
2、生活中有那些我们熟悉的媒体?(要求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组的调查结果写出所知道传
媒的种类,越多越好)
学习小组根据预习情况选择不同难度进行知识攻关。
(二)组内合作,回忆经验
1、师:下面进入生活测试目标,生活测试目标主要是要考察同学们的观察力,以及生活实践能力,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固定答案,但是要求同学们回答过程中,必须要联系自已的生活实践做答,下面每个学习小组有20秒钟时间选择决定自己的测题选项。
2、学生选择不同生活测试题,小组合作,回忆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三)广谈体验,争论疑义
教师从三个不同角度让学生了解媒体的传播,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播放网络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师提出问题:请问这段音乐你最早是在什么地方听到的?你能说出这首歌最初是通过哪种传媒来进行推广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教师小结)
2、教师提出有关广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学习小组合作解答。
3、学生总结媒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内调查,归纳整理
1、师:现在无论广播电视,还是书刊网络,各种媒体都和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多姿多彩的媒体世界中,哪些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受到大家欢迎呢?让我们做个课堂小调查吧。
2、学习小组调查同学们喜欢的电视广播节目类型、报刊书籍类型,有学习小组组长负责填表。
3、学生自由总结自己喜欢此类型媒体的原因。
(五)交流生活,解决问题
1、师:随着大众媒体的普及,看电视、报纸、听广播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是怎样利用身边的媒体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生活聊天室,一起聊聊吧!
2、出示问题:昨天,社会老师给我们讲了航天英雄杨立伟叔叔与神舟五号的故事,我们特别感兴趣,想了解更多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可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到这些资料,同学们,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3、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解决方案。
4、师生对话,教师引导学生
(六)提出目标,评价自我
1、教师布置新任务,出示问题:
问题一:我家终于要买电脑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不知道哪种品牌最好,同学们知道吗?你们是从哪里了解到的呢?
问题二:最近我们要到郊外去野餐,可是总担心天气不好,如果万一下雨了,那多扫兴呀,这可怎么办呀?
2、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回答。
3、小组对课堂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4、教师总结。
第四课:从看电视说起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选择健康电视内容进行娱乐的能力,能合理安排时间。
2、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众传媒。
3、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
教学重点: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众传媒。
教学难点: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播放一些精彩的电视栏目片头)。
师:平时你们都喜欢看哪些栏目?为什么?
二、看电视的**
师:我有一个小侄子,他也跟你们一样,喜欢看电视,尤其爱看《蓝猫淘气3000问》,可爸爸不让看,怕影响学习,只有周末才让看。他因此很苦恼,你能帮他想办法吗? 师:你们的主意都不错,我一定转告他。师:你们也有类似的苦恼吗? 生1:爸爸怕我眼睛近视,不让我看。生2:奶奶叫我离电视三尺远。
生3:他说得不对,应该是三米远。
师:对,我们看电视一定要注童保护眼睛,不要离电视太近,也不要看得太久。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本,了解一下大人对我们看电视有哪些不同的意见。(师生共同看课本,教师在大屏幕上指导)师:看了他们的意见,你有什么想法? 师:大人的哪些意见我们是可以接受的?
(板书:控制时间、内容健康、合理安排时间)师:看电视并不是一无是处,你能说说都有哪些好处? 师:你看电视时和家长争执过吗?怎么解决的? 师: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你能针对看电视的话题去询问哪些问题? 师:我有一个小朋友,他也有好多问题要问,请你们帮他问一问。
三、采访活动
采访要求:3--5人自由组合,从电视内容、看电视时间和怎样合理安排三个方面选一个话题进行采访,注意填写好采访时间、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伴随轻快的音乐,学生们现场采访听课的老师。)汇报采访结果:
第1组:我们采访的是看电视的时间要求,结论是40分钟以内。
第2组:我们采访的是电视内容的选择,知道了只看适合小朋友看的一些栏目,少看或不看成人动画,也不看方言剧,因为对我们学习普通话有影响。
第3组:我们采访的是允不允许孩子看电视的话题,答案是支持、限制。第4组:我们采访的是合理安排时间的话题,答案是在课余时间看。
四、拟订协议
师: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让我们开阔视野、放松心情,生活还真离不开!如果你们和家人有什么争执,可以拟一份协议。(多媒体展示一份阅读课外书的协议样本,学生草拟。)同学之间交流自己拟订的协议。老师随机抽取典型的协议,师生共同评析。展示协议:
(1)甲方与乙方看电视的时间规定;
(2)甲方和乙方看电视时把一个节目看完才能换;(3)甲方可选择哪几天晚上看电视;(4)电视内容必须对自己有益;
五、拓展总结
师:同学们拟订的协议真不错,希望你们回家以后同父母共同协商后再履行。除了看电视以外,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大众传媒吗? 生:网络、广播、报刊、杂志……
师:说得好!那你们应该怎样选择呢?
生1:要选择内容健康的,因为网络里有暴力等不好的内容。生2:要控制时间,注意用眼卫生。生3:要合理安排时间,课余再去阅读。
师:今天老师很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我们知道了要尊重父母,学会了选择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也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师:祝你们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