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六年级音乐上册第4课《栗子大丰收》教案湘艺版

时间:2019-05-12 17:3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秋六年级音乐上册第4课《栗子大丰收》教案湘艺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秋六年级音乐上册第4课《栗子大丰收》教案湘艺版》。

第一篇:2016秋六年级音乐上册第4课《栗子大丰收》教案湘艺版

《栗子大丰收》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而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合唱《栗子大丰收》。培养学生准确、均衡、和谐的合唱能力。

2、通过学习演***曲,让学生了解合唱、喜欢合唱。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表现的能力。

3、能从音乐中感受、体验、表现丰收乐。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活泼而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合唱《栗子大丰收》。

2、通过音准、节奏的把握和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来表现农民丰收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丰收锣鼓》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要求:气息通畅、跳音“跳”起来,兴奋起来。

三、新授

(一)欣赏导入

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音乐王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第一遍聆听

师:好听吗?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你 们听出来了吗?(生答)合唱,几个声部?(生答)对的,是一个二声部的合***曲。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一首新歌《栗子大丰收》。

(2)再次聆听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一遍,请同学们带着这样两个问题去聆听:

1、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2、歌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或者说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听!

(生答)歌曲情绪是非常欢快、活泼的。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农民伯伯忙着收栗子的场景。农民伯伯看到栗子大丰收了,心情非常的高兴。那我们呆伙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就要把农民 1 伯伯那种欢快、喜悦的心情给唱出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两次聆听。第一次聆听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的演唱形式,能听辨出合唱的两个声部。第二次聆听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整体印象,并检测学生的听辨结果。)

(二)视唱练习,难点突破

师:请同学们,看到歌谱,这首歌曲是一首二声部的合***曲。歌曲中有一个难点,老师将它挑出来,我们一起来先来将它攻破了,大家有没有信心?看到黑板!这里有一个记号,这个叫做下滑音记号。(师范唱)自然滑下来,不要将它唱成附点的节奏。

师:我们先来唱一声部的旋律。(2遍)我们再来唱一唱二声部旋律。(3遍)我们现在分成2个声部,这边同学唱高声部,这边同学唱二声部。(1遍)我们将口风琴拿出来,吹C调。高声部吹一遍。。低声部来。。两个声部一起来。后三排吹口风琴,前面的同学我们来唱,预备走。。把口风琴放下,我们全班一起分声部来。预备,走……(给音)

(三)朗读歌词

1、分析作品

师:非常棒!好,我们来看歌谱。大家看到这首歌曲的歌词有什么特点?(生答)有很多“啦“还有几个“嘟噜嘟噜”,这样的词,我们将它叫做“衬词”。(板书:衬词)衬词即“语气词”,衬词的加入可以大大增强歌曲的表现力。比如:一长串的“啦”,(师唱)它表现的是什么?像不像是农民伯伯在挑栗子?这一长串的“啦”我们是不是用一口气把它唱完?(不是)谭老师在这里画了换气符号,请大家注意在这几个地方换气。

2、按歌曲节奏,学生朗读低声部歌词,老师朗读高声部歌词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首歌曲的歌词按歌曲的节奏朗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加入歌曲的情绪,我们朗读得欢快一点。老师朗读高声部,你们来朗读低声部。准备好了没有?预备,走。。

3、学生分二声部按歌曲节奏朗读

师:请大家看黑板,我们来看这两处地方,它有渐强记号,那我们应该怎样朗读?我们来试一试,我高声部你们低声部,走。。

现在,请你们分两个声部一起来朗读一遍。注意朗读时带上歌曲的情绪和力度的处理。预备,走。。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歌曲的整体框架、歌曲“对唱”有整体感知)

4、练习“对唱”

师:太棒了!你们在刚刚朗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高低声部休止的地方,正好交错开来,形成“一问一答”,就好像是两个声部在对话。我们把这几个地方提出来唱一唱。你们二声部来,先唱旋律(1遍),再***词(1遍)

(四)、学旋律

1、跟琴轻唱低声部旋律

师:我们来一起唱一唱低声部旋律

2、跟琴轻唱高声部旋律

师:我们再来唱高声部,注意四拍以后进,预备走。。

3、低声部唱旋律

师:我们现在分声部来,低声部的同学先来一遍

4、高声部唱旋律

师:高声部预备。。

5、二声部合唱旋律(2遍)

师:现在我们两个声部一起来合一下。注意带上情绪,预备。。

(五)学***曲歌词

1、二声部合***词

师:现在我们将歌词加入,“啦啦啦啦”。。

2、歌曲处理

3、合音乐伴奏,完整演唱

师:我们合音乐伴奏来一遍

(六)吹奏口风琴

1、生自由练习吹奏,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们把口风琴拿出来,我们分声部吹奏。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先练习一下。

2、全体分声部合奏

师:我们一起来,准备好了没有?预备,走。。

(六)参与表现

师:最后,我们一起把这首合***曲来唱一遍,请后三排的同学为我们伴奏。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体验了合唱艺术的魅力。在我们全班同学的团结协作下,完成了这首合***曲《栗子大丰收》。最后,祝愿我们的农民伯伯每年都有大好收成,也祝愿我们的同学们学业有成!

五、听音乐离开教室

第二篇:2016秋六年级音乐上册第1课《大中国》教案湘艺版

《大中国》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

(二)欣赏《我的祖国》熟记旋律,回简要地分析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A B 两段的对

学唱歌曲的A 部分,(注意:情绪,力度,速度)能够辨别《我的祖国》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二、教学内容:学唱《大中国》

三、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四、教学难点:学习演唱歌曲《大中国》,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及结构;能够辨别《我的祖国》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五、教具准备:录音机

(一)、听赏《我的祖国》:

听《我的祖国》,你觉得我们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生:回答

教材分析《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是一首合唱曲。由教师介绍“抗美援朝”。(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提问:这首歌曲听上去有什么感觉?

生:回答

(二)、学唱《大中国》

歌曲《大中国》是一首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由通俗歌曲改编而成的合唱曲。曲调吸收了我国 民歌素材创作而成,富有时代气息。高枫作词作曲,朱良镇编合唱。《大中国》的音乐由引子+A+B+A′构成复三部曲式。引子为4/

4、2/4拍,开始在F调上,由主和弦、下属和弦构成的和声来呈述:

这一曲调,造成一个明亮、柔和 的意境。然后转为降E调,由男声用八度和声音程,以豪迈的气势,唱出A段音乐主题的音调,女声则用和声式二部和声,以亲切的语调相呼应,在 1 属音上造成离调结束。紧接着速度加快,两小节间奏之后进入第一部分A段。A段,第一部分。这段为单二部曲式,由一个主题乐段与一个变奏构成,结构为A(a+a′)。a 段主题乐段是一个四句体乐段,其音乐采用东北大秧歌的音调为主题发展而成,以齐唱形式呈示出来,表现出祖国大家庭中热烈、欢快、意气风发的扬景。a′段的第二乐段是a段的第一变奏,以混声合唱形式演唱,使音乐更加热烈、丰满。其中有两个小节和声是用男声哼鸣演唱的,造成一种云雾般背景,似描写在云雾中的长城。B段,第二部分。这部分也是单二部曲式,结构为B(b+c)。第一乐段b中的音乐主题音调来自河北民歌,曲调流畅活跃,抒情开朗。在合唱处理上采用了不同手法,先由男高音声部唱出音乐主题,与A段的音乐主题形成对比,男低音声部与女声则以“嗨”的喊声在句尾相呼应,第二句变为四声部演唱,显得丰满,第三句先由男声唱,女声则以轮唱形式模仿演唱,最后以四声部合唱结束这个乐段,使情绪更加活跃。第二乐段c是合唱曲的高潮段落,唱出中 华儿女对祖国的共同心声,在开始的强拍上就用了一个离调和弦(用3 5 7 3构成),使全曲 的情绪达到高潮,第二句开始的强拍上用了主和弦,使语气更加肯定,B段在激情中结束。在4个小节的间奏之后是第三部分。A′段,第三部分。这段音乐是A段主题的变化再现,与B段中的第二乐段c 的再现结合,其 结构为A′(a2+c)。第三部分中A的主题再现是a段主题的第二变奏,它将a段主题的时值放宽,由男声唱出,女声则作为陪衬声部,以对比活跃的曲调,用衬词“啦”来演唱,这是一个活跃的声部,既是喜悦轻快的歌声,又似轻快的鼓点声。之后女声唱出第三、四句,男声变为陪衬声部,以二部形式用“啦”演唱,在热烈活跃的情绪中结束此段。紧接着,是第二 部分B段中的第二乐段c的再现。这时歌声变为男高音领唱与混声合唱的结合形式,造成互相呼应的效果,最后的结束处理是,混声合唱结束在调式主和弦的主音上,而领唱则上行到主 和弦的三音“ ”上结束,这样的结束,给人以稳定的感觉,又造成一个言而未尽的浪漫色彩,令人回味无穷。

1、“你们讲的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中国很大。今天,我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大中国》,让我们听一听。”

“你们讲的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中国很大。今天,我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大中国》,让我们听一听。”

1、欣赏歌曲一遍。(仔细倾听)提问:

(1)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呢?(2)歌曲中用了一个比喻,把中国比做一个家,那兄[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弟姐妹指的是什么?(是指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国大家庭里,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

2、欣赏歌曲第二遍(1)你听到歌里唱了哪些美丽景色?

(2)“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什么意思?

(3)我们中国的什么山峰是世界最高山峰?(教师以歌词总结)(4)长城在古代是派什么用处的?(抵御敌人的入侵)(5)歌曲中为什么说“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还辽阔”?

(6)“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是什么意思?(祖国经历了很多磨难,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好好珍惜。)

三、布置作业:比一比,这首歌与《我的祖国》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四、板

设计: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

第一部分:赞美祖国的秀美江山

热爱 第二部分:赞美祖国的强大

自豪

五、总结:

这首歌属于通俗音乐范围,在这节课中带领学生重新学习了这首熟悉的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祖国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并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信念。

第三篇:2016秋六年级音乐上册第9课《丢丢铜》教案湘艺版

《丢丢铜》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圆润、明亮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丢丢铜》。

2、积极参与创编合作,用背景音响材料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进行合唱。

3、在活动中了解台湾的音乐文化,坚定祖国统一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圆润、明亮的声音并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运用背景音响材料参与合唱

四、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朗诵长沙民谣《月亮粑粑》

设计意图:通过本地民谣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闽南语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A:歌词学习1.解释称词

2.“磅孔”是客家话中隧道的意思。而“丢丢铜”即山顶岩石缝中水滴落的声音“滴滴咚” 3.按节奏朗诵 4.创作背景 B: 歌曲学习

1、播放闽南语版《丢丢铜仔》。

2、教师一句一句带唱

3、四二拍节奏特点及下滑音讲解

4、学生演唱,注意“丢丢”等下滑音的演唱和歌曲欢快的情绪体现。

5、提问:哪里体现出台湾风味?(方言、下滑音、称词)

6、初步改变演唱模式 加入齐唱领唱

设计意图:了解歌曲的由来,体会民歌的地域性。通过有节奏的朗诵歌词,使得新歌的学习变容易。结合闽南方言进行教唱,体会原汁原味的宜兰小调风味。

(三)、合唱

1、播放合唱版音乐,学生找出与之前音效相比有何不同 火车汽笛 火车行进 增加了演唱形式(领 齐 轮)

2、解释轮唱并分组练习轮唱

3、学生思考:模仿出以上音效

4、练习火车行进声音(克特克特)

5、练习火车汽笛声(呜~)

6、两声部合唱(行进+呜)

7、讲述火车声音在听觉上的由小变大再变小的过程。

8、将背景音响材料与二声部轮唱有机结合,反复练唱。注意声部之间的配合。

设计意图:提问的形式,教师起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锻炼学生的思考力、模仿力,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感受合唱的魅力、丰富歌曲的表现。

(四)分组创编、练习、合作、表演

小组间的自主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课堂小结:

台湾是我们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现在台湾还没有回归祖**亲的怀抱,但我们坚信,当我们唱起心中的歌谣时,两岸人民的心是紧紧相依的,总有一天台湾会回到母亲的身边,与我们一起舞蹈一起歌唱。

衬词的应用,不但可以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同时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加强歌唱语气,烘托歌声旋律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歌曲,如果把这些衬托性的词句去掉,不仅会大大减弱歌曲的表现力,使歌曲顿失光彩,而且还常常会破坏歌曲结构的完整性,甚至根本无法演唱。

衬词对音乐来说,通常兼有表情和结构两方面的功能。在我国传统民歌中,常用衬词丰富音乐形象,加深感情的表现;有些衬词用在句子内部作垫字或作落尾字,以加强节奏,加强语气,使音乐形象生动、有趣;在表现劳动气氛的的歌曲中,衬词的节奏一般较为短促,常作为两个乐句中的间隔、连接或号子呼应句中的应句;有些衬词和特定的景物连系在一起,通过衬词丰富想象力,又能深化主题;有些衬词和动物鸣叫声连系在一起,这在儿童歌曲中更为多见;衬词有时直接影响歌曲结构。

第四篇: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5课《欢乐颂》教案 湘艺版

《欢乐颂》

一、教学目标: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及贝多芬对人类音乐的伟大贡献。在学习中联系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感情,能自然有感情地歌唱。了解歌曲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当人们都成为兄弟时,人类才能得到幸福

教学重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学习他与社会与疾病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伟大人格,并且运用乐器编小合唱。

二、教学难点:跨小节的切分节奏,要唱足时值,唱出重音,并控制好音量。

三、教学过程:

音乐导入、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见一位音乐圣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教师弹奏《献给爱丽斯》片段,请学生说出是谁的作品。

2、提问:①你还听过贝多芬的哪些作品?

②他为什么被称为“乐圣”?为什么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3、现在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去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多芬。

3、走进音乐圣人——贝多芬

(1)、通过听故事谈谈你对贝多芬的认识。

(2)、结合课件简介“乐圣”贝多芬的生平。(简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4、走进名曲——《欢乐颂》(1)、欣赏《欢乐颂》

①结合课件通过欣赏《欢乐颂》的演出盛况,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②提问:听完这首合唱曲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2)、学唱《欢乐颂》

①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首歌? ②试用学生提出的方法学唱,解决难点。

③全体齐唱,相互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④教师指挥,全班有感情地齐唱。

5、拓展、延伸、运用

(1)、教师出示沙锤、串铃、双响桶、碰钟、三角铁,学生齐答这些乐器的名称,并找个别同学示范演奏方法。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将《欢乐颂》这首歌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这些乐器自编合唱。(3)、分组上台表演,相互评价。

(4)、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合唱要“动”起来,要有创新,应在队型和变化方面多下功夫。

5、小结

1、用一句话说出你了解的贝多芬。

2、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演唱《土拨鼠》

2、欣赏《土耳其进行曲》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用悠长平稳的气息,柔和连贯的歌声,唱出主人公对土拨鼠的怜爱和亲切的情感,体会流浪者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2、通过音乐素材类比,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更好的表现歌曲。

3、通过听、唱、感受、欣赏贝多芬的部分作品,初步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人格魅力和作品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音乐的表现形式。

2、了解音乐家的生平,通过对其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学习音乐家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初步培养学生理解思想内涵深刻的音乐作品能力。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景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首音乐的片断请大家欣赏,听完之后谈一谈这首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提问小结:游子飘零他乡的孤独与凄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表现游子思念亲人、家乡的歌曲《土拨鼠》(出示课题),播放录音或范唱。

4、通过欣赏,你想知道什么?

二、以问激情,再次感受

1、大家都知道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贝多芬(出示贝多芬的肖像图),请你说说你看到他的第一感受。

2、学生各抒己见,谈感受。

3、这样一个看似冷漠的人怎么会写出如此深情地歌曲呢?请大家再把这首歌曲欣赏一遍。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求: A、请你把你认为应该吸气换气的地方用笔标注一下。B、找出这首歌曲中最常用的几个音是什么?结束音是什么?(3 6 1)

三、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调式、速度、力度。(1)范唱《土拨鼠》的歌谱,找出歌曲构成的主干音和结束音,并出示另外两段类似《土拨鼠》的旋律(谱略),请同学们哼唱,也找出它们的主干音、结束音。得出结论:旋律主干音是6 1 3,并且以6结尾,这样一类的歌曲通常被称为小调歌曲,演唱情绪抒情、优美。(2)复听歌曲《土拨鼠》,找出比较相同的乐句,对比一、二部分不同的力度、速度和情绪的对比。前一段旋律比较平稳、感情比较平静,后一段旋律上行,情绪显得较激动。(3)找出歌曲的高潮部分,讨论如何运用力度来演唱歌曲的高潮部分,恰当的表现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前一句用稍强的的力度来表现对家乡的思念,后一句用稍弱的力度来表现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4)完整的演唱全曲。

四、歌曲的表演

1、学生分组表演歌曲 要求:每组设计一个表演形式(领、齐,打击乐,拍手击)

五、小结下课

第五篇:2016秋六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湘艺版

《太阳出来喜洋洋》

一、、教材分析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首四川民歌,描写了旧时代人们上山砍柴的劳动生活。高亢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情绪。

民歌采用了上、下两句式的乐段结构,其调式为五声商调式。上句四小节:以“6”为主,构成 三音列的旋律进行。这种进行虽然旋律线的起伏不大,但却特别明快。这种级进式的三音列进行,更接近歌词的语言音调。句尾落在属音6上,形成半终止。下句六小节:以“6”为主,采用了四音列进行。旋律中强调了四度进行,这就使旋律更为高亢、豪放、有生气。最后也是以四度进行而结束的,这种终止法很有特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歌中运用了模拟锣鼓音调节奏的形声衬词“郎郎扯光扯”,更增添了民歌的欢乐气氛,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时,由于衬词的的增加使下句扩充为两小节,从而使民歌成为不等长的两句式乐段,打破了对称的两句式乐段结构,显得更加活跃。

二、目标预设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热爱中国民歌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围绕歌曲展开活动,使学生在体验、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表现歌曲。

(2)、引导学生运用探索性学习的思维,在课堂学习这一空间中,通过师生、生生间合作交流,探索表现音乐的各种手段(重点:节奏、声音)。

3、知识与技能:能用爽朗的歌声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能合作讨论表现歌曲,初步了解山歌的特点,并能根据山歌的特点,分辨出是山歌的歌曲。

三、课前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音乐情绪,并学会合作、讨论表现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导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在音乐学习中善于发现音乐的变化之处,探索表现音乐的各种手段(重点:节奏、声音)。

3、能根据山歌的特点,分辨出是山歌的歌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视听歌曲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咱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在欣赏时注意这几首歌曲演唱的声音有什么共同点?(媒体播放音乐)音乐片断一:《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音乐片断二:《信天游》陕北民歌 音乐片断三:《牧歌》内蒙民歌 师:三首歌曲的声音有什么共同点? 生:高亢、嘹亮、拉长声„„

2、欣赏图片

师:老师在去年暑假去了位于我国四川省北部的风景旅游胜地——九寨沟,哎呀,当一踏进九寨沟时,我的心都醉了:那里风光旖旎,草木青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到处都是迷人的景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九寨沟的风景吧。(媒体播放九寨沟风景,并伴有《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乐。)

师:要说吸引我的可不光是这些,更有那高亢、激昂的四川民歌。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2、学生用“la”跟着钢琴哼唱。

3、歌谱教学。

(1)、教师唱歌谱,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用了哪些音? 生:do、re、mi、sol、la。

师:民歌通常都是由这五个音构成音调的。《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中开头是“re”,结尾也是“re”,中间还出现一些“re”,这种调式叫“re”调式。让咱们再来欣赏一首“re”调式歌曲吧!(媒体播放《绣金匾》)

(2)、师:请同学们看下列两条旋律,你有什么发现?(媒体出示)旋律变化一: 旋律变化二:

生:两条旋律都是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曲谱„„

师:听老师唱这两条曲谱,请同学们思考这两条旋律变化了什么? 生:变化了音的长短,音的强弱„„ 师:音的长短,音乐中我们称为什么? 生:节奏(媒体出示);

师:音的强弱,音乐中我们称为什么? 生:力度(媒体出示);

师:演唱时有时连贯,有时跳跃是什么在变化? 生:声音在变化。(媒体出示)

师小结:演唱歌曲是一种创作活动,以上两条旋律通过用延长记号、断音记号、等音乐记号使音乐中的节奏、力度、声音发生变化,从而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塑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4、学习难点(1)、波音

a)、师:(媒体出示)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个记号象什么? 生1:象字母。生2:象弹簧。

师:你们表达得挺形象的,这叫“波音”记号,属于装饰音的一种。b)、讲解唱法。

师:当某个音符上面标有波音记号时,先唱这个音,再唱这个音的上方音,最后再迅速地唱这个音。(媒体出示)如:“re”上面有波音时,就唱成“re-mi-re”。

c)、师:老师分别用有无波音两种方法演唱“喜洋洋欧郎罗”这句歌词,你们听听,说说它们有区别吗?(师演唱)

加上波音能感觉出心在颤动,加上波音有得意的感觉,加上波音能感觉出歌声在山谷里回荡,加上波音有喜气洋洋的感觉„„(2)、衬词

师:在民歌中,有一些词没有实在意思,但在歌曲中具有烘托气氛,突出民歌风格的作用,如我们三年级下学期学过的北京民歌《对鲜花》里的“呀格呀根唷”,这样的词叫“衬词”。衬词来源于生活,如:“罗儿”是呼牛吆喝声;“郎郎扯光扯”是锣鼓声;“欧郎罗”是四川地方语。这些衬词很有特色,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媒体出示),唱起来朗朗上口。

5、学生齐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五段的表现形式。(教师给于适当的提示)

第一段:第一组合作讨论由一男生大声喊“太阳出来啦”作为歌曲的引子,再演唱第一段。第二段:第二组合作讨论由男生齐唱第二段,因为由男生齐唱更能表现出山里人“不怕虎豹 和豺狼”的英勇气概。

第三段:第三组讨论用歌伴舞形式表现歌曲。由一女生舞蹈,其余人齐唱。开始时舞蹈动作慢些,然后还原成先前的速度,表现出“悬崖陡坎”很难走,所以要小心的慢慢走,后面的还原成先前的速度,表现出山里人乐观向上的精神。第四段:第四组合作讨论用自由的速度演唱。第五段

师:教师提供了独唱和齐唱两种演唱形式来演唱第五段,你们觉得哪种形式更好些?为什么?

学生:齐唱的形式更好些。因为此段是结束段,要热热闹闹的,用齐唱的形式更能表现出热闹的气氛。

2、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咱们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媒体点击“锣”发出的声音)生:“锣”的声音。(媒体点击“锣”的图片)师依次点击“鼓”、“镲”的声音和图片。师:歌曲中的“郎郎扯光扯”象什么声音? 生:象打击乐器锣、鼓、镲的声音。

师:对的!下面请三位同学用打击乐器锣、鼓、镲在歌曲的“郎郎扯光扯”处敲打节奏,其余同学在此处双手拍节奏。

师:你们觉得加上打击乐器好不好?为什么? 生1:好!因为加上打击乐器会更激动些。生2:因为加上打击乐器会更兴奋些。生3:因为加上打击乐器更有喜气洋洋的感觉。

(四)、归纳评价,深化迁移

1、总结山歌特点

师:四川是个多山的地区,人们在山野间的交流,会用怎样的声音? 生:声音连贯的、高亢的、悠长的„„(媒体出示)师:演唱歌曲时的节奏通常是怎样的? 生:节奏舒展的、自由的„„(媒体出示)

师:衬词的特点我们也总结过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师小结:通过演唱、听赏同学们对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已耳熟能详了。这种人们在 山野间劳动时演唱的民歌,称为“山歌”,“山歌”的风格特点,同学们已提炼出来了。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媒体出示)山 歌 的 特

声音

连贯、高亢、悠长

节奏

舒展、自由

衬词

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其实山歌只是民歌中的一种,民歌按体裁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和小调。(媒体出示)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习劳动号子和小调。

2、民歌拓展,分辨“山歌”,听赏《飞歌》(1)、媒体播放《飞歌》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些歌曲,咱们来听听,哪些是山歌?哪些不是山歌?请注意一定要根据山歌的特点来辨别。(媒体播放)

《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牧歌》内蒙民歌 《绣荷包》云南民歌

《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 《信天游》陕北民歌

《茉莉花》江苏民歌 师:刚才听的歌曲是不是山歌,依据是什么? 生:(略)

师:他的回答对吗?下面我们就请他上来用鼠标点击答案吧。

学生逐一分别予以回答与点击答案。

师: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 “山歌”这一体裁的各地民歌,请收集相关资料。老师提供一个网址给你们:

相信你们定会从中学到很多音乐知识。(媒体播放音乐,学生缓缓离开音乐教室。)

下载2016秋六年级音乐上册第4课《栗子大丰收》教案湘艺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秋六年级音乐上册第4课《栗子大丰收》教案湘艺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