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音乐上册 第8课《狐假虎威》教案 湘艺版
表演游戏《狐假虎威》
一、活动目标:
1、体会狐假虎威的含义,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学习表演游戏“狐假虎威”,用相应的语气、语调和动作表现狐狸和老虎的形象。
3、与同伴相互配合,用动作和表情进行相应的交流。
二、活动准备
1.、熟悉《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
2.、狐狸、老虎图片各一张,狐狸、老虎头饰各一个。小动物头饰若干。森林背景
3.、音乐伴奏。
三、活动过程
1、师幼一起复习故事《狐假虎威》。老师讲,幼儿听,注意在狐狸和老虎对话时的语气要凸显出来。
2、回忆并学习狐狸和老虎的对话。狐狸见到老虎的时候,对老虎说了些什么?老虎又说了什么?你们能记住吗? 谁来说一说?你们记住了几句,我来念一遍,请你们仔细听,看你们能记住几句。
3、选择一个角色,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狐狸和老虎
(1.)第一次练习对话(出示老虎、狐狸的头饰)请愿意表演狐狸的小朋友坐在左边,愿意表演老虎的幼儿坐在右边。
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坐在相应的座位上。现在狐狸和老虎进行对话,当狐狸说话的时候老虎要安静地听,当老虎说话的时候狐狸要安静地听。
(2.)第二次练习对话。狐狸说话时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老虎说话时的声音又怎么样?下面我们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狐狸和老虎,让别人一听就知谁是狐狸,谁是老虎。(3.)第三次练习对话狐狸和老虎在说话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
作呢?谁来学一学?我们再来表演一次,注意把声音、表情、动作都表演出来,让别人一听、一看就知道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4、游戏“狐假虎威”
(1.)师幼一起玩游戏的前半部分。
现在我们来玩狐假虎威的游戏。你们要想好自己扮演谁。记住要把对话说清楚,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2.)师幼完整游戏。狐狸与老虎对话的最后一句是“看他们怕我还是怕你!”这个“他们”指的是谁呀?接下来我们玩的游戏中要增加小动物的角色。小动物们看到狐狸和老虎在一起,非常奇怪。咦,狐狸和老虎怎么在一起呢?于是它们悄悄地跟在狐狸和老虎的后面。狐狸和老虎发现了它们,一回头,小动物们就怎么样了?你要当什么小动物就来表演这个动作吧,我们一起听音乐,仔细听什么时候小动物停下来了。当老虎和狐狸回头时,小动物就要 1 原地不动。如果被发现,就会被老虎抓住吃掉
教师小结:从狐狸的声音上就可以知道狐狸是一个狡猾的动物。而大老虎呢!是一个凶猛而且没有头脑的动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不要别人夸你了,就骄傲自满,沾沾自喜。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着老虎的威风欺负别人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
第二篇:三年级音乐上册 第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湘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2、学生能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重点:
1、能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理解其音乐形象。
2、情绪的启发,歌曲的处理。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要把你们的表情写在脸上,把你们的歌声放在心里。
2、欣赏了这首歌曲,你们仿佛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首歌曲的曲名是?它还有另外一个曲名,是什么?
三、《卖报歌》曲作者简介。
聂耳是云南玉溪人,自幼喜爱民间音乐,小学时就学会了笛子、二胡、三弦、月琴等乐器。1927年聂耳考入云南第一师范,经常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戏剧演出活动。1928年聂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活动,后因叛徒告密逃亡上海。到上海后,聂耳继续从事革命生活,同时积极创作歌曲,用音乐鼓舞人民起来斗争。1935年国内日益严重的白色恐怖,迫使聂耳出国学习,赴苏途中,不幸在日本溺水身亡,年仅23岁。人民音乐家聂耳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41首作品,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聂耳的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金蛇狂舞》、《大路歌》、《码头工人歌》等。
四、新授歌曲。
1、聂耳不仅创作了举世文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还为小朋友写了一首歌曲,你们的爸爸妈妈也曾唱过,你们知道是什么歌曲吗?
2、介绍〈卖报歌〉的由来。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6页,我们来了解一个音乐小故事。
1934年,在上海繁华的霞飞路上,常能见到一个瘦小的女孩,边跑边跳地大声通报着当天 1 的新闻,吸引路人买报。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因见她的头发散乱,就叫她“小毛头”。由于她活泼灵巧,叫卖又特别动听,人们都爱到她那儿买。在过往的行人中,小毛头发现有一位叔叔像特别留意她的叫卖声。原来这位叔叔是作曲家聂耳,他正打算写一首反映穷苦孩子生活的新歌哩!第二天,聂耳叔叔带着安娥阿姨来见小毛头,小毛头可开心了!叫卖声更加清亮:“卖报!卖报!七个铜板两份报!”几天后,聂耳叔叔又来找小毛头,把她没卖完的报纸全买下,高兴地说:“今天不用卖报了,我教你唱首歌吧!”“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真好听!小毛头很快就学会了。不久,聂耳叔叔请小毛头到电影厂的晚会上唱了首歌,歌声很快就传了开来。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全中国的小朋友都爱唱这首《卖报歌》。
3、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描写旧社会报童生活的《卖报歌》,听一听歌曲运用了哪些演唱形式?
4、学唱第一段。
A、请同学观察一下,这首歌曲共有多少段?乐曲共有多少小节?
B、今天我们就来学唱第一段。先听老师范唱一遍,请你们轻声的模仿。C、学生跟琴小声的模唱。
D、把歌词带进去唱。
E、现在请思考:你觉得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表现了怎样的心情?该用什么样的速度演唱?
F、教唱几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
5、巩固歌曲:
①分组唱,把学生分为甲、乙两组。
②分男女生唱。
③齐唱。
6、欣赏聂耳的其它作品。
五、小结
今天我们再也不要像“小毛头”一样去街头卖报了,我们可以坐在这明亮的教室读书学习,享受着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学习机会。
第三篇:二年级音乐上册 第8课《两只老虎》教案 湘艺版
两只老虎
设计理念:
低年级同学在演唱时存在叫唱和自顾自唱的特点,歌曲《两只老虎》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二部轮唱,所以本课教学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和谐的进行二部轮唱。先在歌曲的教学中加强音准和节奏的练习,使同学在齐唱好歌曲的基础上,再进行二部轮唱,并且要求同学在二部轮唱时学习倾听和控制,从而达到满意的轮唱效果。教学目标:
(一)指导同学用富有弹性和有活力的声音唱《两只老虎》。
(二)初步接受合唱训练,唱好轮唱局部。
(三)通过创编游戏,培养同学的扩散思维、与同学合作的能力,多种形式巩固歌曲有感情地进行扮演。教学重点:
引导同学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歌,在唱游中培养同学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难点:
歌曲《两只老虎》的二部轮唱。引导同学发明性地学习歌曲,发展其想象力与发明力。教具准备:课件、音符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音乐中迎接同学进入课堂。
(二)学唱《两只老虎》:
1、谜语导入:
师:我要考考大家,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反应最快。
“说它是猫不是猫,体型它比猫还大,身穿一件花皮袄,森林之中它为王。”(指名说,生答谜底)
师:你见过老虎吗?它长什么样?谁来说说?(指名3位同学说)
师:那么,我们的谜底就是“老虎”。
2、分声部训练:(1)回音游戏:
师:在神秘的大森林里,生活着一对老虎兄弟,它们团结友爱、形影不离。一天,它们从大森林里跑到了山谷里,突然,弟弟不见了,哥哥很着急,对着山谷大声地叫了起来:“弟弟——”(拉长、加大声音)。这时候,出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呢?(指名说)师:让我们一起来玩玩回音游戏,谁愿意来?(指名2对同学上台玩)
师:刚才这两组同学的扮演如何呢?请大家来评一评。(暗示同学说出回音比原音小、轻)师:看到同学们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和你们玩一玩,我来做原音,你们来做回音。(师:两只老虎;生:两只老虎)
师:同学们扮演的是回音,应该比我的声音怎么样?(轻一些)(2)学唱单声部歌词
3、学习新歌:(1)初听歌曲:
师:在同学们刚才热心的协助下,老虎哥哥找到了它的弟弟,你看,它们俩唱着歌,欢欢喜喜地向我们走来了。(2)复听歌曲:
师:这是一首法国童谣,歌曲的名字叫《两只老虎》,老师范唱歌谱。(3)学唱歌谱:
用音符卡片做游戏,找出要唱的音。师生合作“演奏”乐曲。师生对唱歌谱:
师: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这首歌谱,我唱一句,你们唱下一句。(4)跟音乐唱歌曲:
师: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相信同学们平日里也听到过这首歌,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音乐放声歌唱。
(5)有表情、有感情地演唱:
师:在同学们的歌声中,虎哥哥和虎弟弟团聚了,它们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指名说)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唱起来、跳起来。(放儿童歌视频)(6)分句学动作:
师:你学会了哪个动作?让我们也来学一学。(7)完整歌扮演: 请你扮演给后面的同学看看。(8)分声部演唱:
师:虎哥哥和虎弟弟可高兴了,它们邀请我们按二声部的方法来轮唱这首歌,下面,同学们唱二声部,我唱一声部。
师:同学们,我们换过来试一试。
师:下面1、2、3小组唱一声部,4、5、6小组唱二声部。师:下面换过来,4、5、6小组唱一声部,1、2、3小组唱二声部。(9)分声部扮演唱:
师:同学们的精彩演唱让老虎兄弟佩服不已,但是它们觉得大家表情还不够好,全班起立,让我们把歌曲有感情、有表情地演唱一次,假如你愿意,还可以加上动作,哪个小组愿意唱一声部,哪个小组愿唱二声部?
(三)歌曲创编:
1、师:歌曲中提到了什么奇怪的事?(指名说)
师:假如让你来编歌词,你会编什么奇怪的事?(指名回答)
2、创编游戏:一只老虎、两只老虎、三只老虎…
3、小结:
师: 老虎是森林之王,可是老虎的数量却越来越少,它是国家一级维护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会保护它。
第四篇:四年级音乐上册 第1课《杨柳青》教案 湘艺版
杨柳青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感受民歌的风格特点,并对“杨柳青”这类的扬州小调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2、学习方言来演唱歌曲《杨柳青》,以及正确的演唱歌曲中出现的一字多音;
3、培养学生用歌声表达情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激起孩子们学习民歌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唱歌曲《杨柳青》注意音准与节奏、读音的准确性,用接近扬州方言的音 调先读字、再学歌。
2、通过对比法,知道衬词的作用,并唱好衬词部分。
3、处理好第一句与最后一句一字多音部分,使学生能够较完整以及准确的进行演唱。
新课教学
一、情境导入:
1.听江南丝竹《紫竹调》进入教师; 2.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播放的音乐,有谁知道是来自哪里? 生:。。。
师:那老师提醒大家一下,那里还有一首歌曲,非常好听,我给大家唱一句吧!(师演唱《茉莉花》)
师:这首歌名字叫什么? 生:《茉莉花》 3.了解江苏
1.师:这是江苏非常有名的一首歌曲,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江苏浏览一番。
请同学们一般看视频,一边听老师朗诵一首诗,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播放PPT,朗诵《送孟浩然之广陵》)
2.师:这个是什么地方?
生:。。。3.学说扬州话
师:同学们真是“乖乖的龙地龙”大家一定很奇怪,这句话是哪儿的话?是什么意思?这是江苏扬州话,表示很好、很棒的意思,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给自己加油。(生自由练习)
二、新歌学习1.初听歌曲
师:美丽的苏州,有美丽的瘦西湖,我们来看看是谁来迎接我们了。船娘一边摇着船,一边讲解当地的特色,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同学们仔细听,想一想这首歌与我们平时听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生:。。。
师:这首歌是用当地方言来演唱的,名字就叫《杨柳青》,关于江苏方言,老师学了一句,看看你们能不能听的懂。“吴侬软语,因为软,好听”。这里的吴,指的就是江苏,软表示柔软。吴侬软语就形容了当地的特色。2学习歌词
1.既然这么好听,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出示PPT 七(qie)搭七呢 崩啊谑(nia)杨柳石(se)子 松啊谑 松又松谑 崩又崩谑
松松么 青又青哪 哥(guo)哥 杨柳叶子 青啊谑
2.师读,生跟,找语言特点(苏州话没有翘舌音)。3.生齐读
3旋律学唱
1.师带旋律唱一唱第二部分
师:老师刚刚把歌词带到旋律中去了,同学们也欣赏了一边旋律,请同学们跟着钢琴尝试着唱一唱旋律,你们找一找反复出现的一小节是什么? 生。。。
2.那我们做一个旋律接龙游戏。老师唱前一句,你们唱后一句
4歌词填唱
1.我们把歌词带进去一起唱一唱,比如:老师杨柳叶子,同学们青啊虐 2.解决难点
3.解决一字多音部分
5完成演唱后部分
(二)1师:我们把方言解决了一个部分,我们再来找一找有些词没有实际意义,却在歌曲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请同学们听老师唱一唱,仔细找一找。生找衬词 2讲解衬词
(1)加衬词唱一次,不加衬词唱一次,请同学们认真感受衬词的作用(2)师:衬词衬托了唱歌的气氛,体现了当地的特色。(3)师:那衬词应该怎么唱?(强还是弱)
3学唱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再听一遍,找一句实际意义的歌词,交代了时间、地点。
生:。。
2.用江苏话学习一下
Zao cen xia tian luo sui do 早 晨下 田 露(啊)水 多
Di di luo sui run mai mia 点 点 露 水 润 麦 苗 3.带旋律跟着老师唱一唱
4师:想一想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5处理歌曲
(三)1.表演唱
(1)什么动作是表示下田?
(2)用棍子当锄头,在11 10 处敲打,没有棍子的同学,拍手 2.请全班学生一起来表演
3.老师表演村长,吆喝一声,同学们演村民,一起下田唱一唱 4.各组PK,每组选一个村长,比一比哪组最好。
三 拓展
我们都很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永嘉也有着自己的杨柳青,那我们能用家乡话尝试唱一唱杨柳青吗?(唱一句)
四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到了江苏的什么特点? 吴侬软语的地方语言特色。
在江苏属于鱼米之乡,风景优美,文人墨客辈出,特别是他们那边的人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于是就形成了温柔婉转、细腻内敛的语言特色,我们在7演唱的过程中,不仅要柔,而且要带亮的特色,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随着村长的吆喝声,一起走出教室。
课后反思:
以前我对音乐教学以及师生关系的理解就是: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学的开开心心、热热闹闹,一节课能完整的唱对歌曲,那就可以了。
经过上学期新教师培训,以及这些课堂实践下来的之后,我开始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观念有种新的改观。音乐课要用音乐的知识去吸引他,用音乐的美去感染他,用音乐的行动去引导他。音乐课特别是唱歌课最终的目的就是如何把歌曲唱的好听唱的动情,这都需要老师在课堂四十分钟时间里不断引导和潜移默化,而这些要求并不是让大家开心的唱就可以完成的。
在教学《杨柳青》一课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趣味性地学习江南民歌。《杨柳青》是江苏民歌中一首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歌曲欢快、活泼、风趣、热情,很富有地方特色。在设计《杨柳青》一课时,我通过趣味性地音乐学习情境,用扬州方言夸孩子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养成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用方言唱《杨柳青》是这首歌曲的一大特点,也是民歌的精髓所在,教唱新歌的时候,让学生找方言的不同读音并用方言来演唱,从学生学习时生动的表情上所,我看到了学生表现出的积极性。看的出学生学得很专注,因为他们体会到了学习民歌的新鲜感和民歌特有的音乐性。在处理歌曲期间,我随即抛出了问题,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民歌的两大特点:歌曲方言性和衬词的非语意性。
整节课的目标是通过学习《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尽管学生对扬州比较陌生,也首次尝试用方言来表现歌曲,但这都不影响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一堂课自始至终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表现欲望。我想我的目标基本达到了,因为他们都是快乐地学习音乐。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如本人的范唱还不够民族味;让学生参与音乐表演的形式太过单一,还不够多元,这些都是不足之处。在时间把握上也欠缺,还有在表演上应该做的更到位。希望通过以后的课堂实践,更好的上好音乐课。
第五篇:四年级音乐上册 第12课《七巧板》教案 湘艺版
七巧板
一、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二、教学课题:《音乐七巧板》
三、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
1、能随伴奏音乐有感情地演唱多首歌曲,并准确说出歌名
2、聆听多首乐曲,能根据乐曲的不同风格,准确说出歌名。
(二)教学重点
能用纯净、流畅的声音接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
准确分辨乐曲的名称及情绪
四、学习指导:教唱法
五、教学设计:
(一)教具使用:PPT
(二)教学程序及时间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引进主题
师:同学们,期末到了,这个学期的音乐课又结束了,你们都学到了一些什么乐西呢?今天,我们就摆一个小小的舞台来进行比赛,看看哪个组学得最好!(师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并在黑板上做出评价)
三、活动
活动环节一:接着老师的歌声唱下去,并写出歌名
(1)老师在琴上自弹自唱一句后,让同学抢唱完,并集体说出歌名,唱得最好的一组获胜。(2)整体随师伴奏将学过的歌曲进行复习(2)音乐擂台赛
播放音乐,各组学生抢答歌名,答得快、答得准的学生为胜利组,并败组要上台集体演唱这首歌曲,由胜利组和老师给予评价。
活动环节二:请将老师播放音乐的顺序写在曲名的图案中。
1、写一写,唱一唱
(1)老师分别播放《运动员进行曲》、《电闪雷鸣波尔卡》、《回家》、《天鹅》等乐曲后,请学生上台来写出播放顺序名称,正确的一组可加分。
(2)请每组同学用母音来哼唱其中一首音乐作品的片段,唱得好的一组可加分。
2、演一演,看一看
学生选择一首乐曲用肢体动作模拟乐器演奏场景,表演好的一组可加分。3.2、吹一吹、比一比
学生用口琴试奏印象较深的旋律4—8小节,看哪一组吹得又对、又准、又好听。奏的最好的一组可加分。
3、小结:得分最好高的组暂时获胜。
四、总结下课
一、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二、教学课题:《音乐七巧板》
三、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
1、能快速分辨歌曲的多种演唱形式。
2、能大胆地上台进行表演
(二)教学重点 能大胆地上台进行表演
(三)教学难点
能快速分辨歌曲的多种演唱形式。
四、学习指导:教唱法
五、教学设计:
(一)教具使用:PPT
(二)教学程序及时间分配:2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音乐大擂台活动,有的组已经暂领先。但这节课,我们将要进行更高难度的挑战,胜利的组就是我们最后的胜利者,你们有信心吗?好!我们开始吧!
二、活动
活动环节一:听辨多种演唱形式
1、听一听、连一连
老师分别播入几首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学生根据播放的音乐和所配画面,用线条做连接。
2、听一听,猜一猜
(1)学生分组开展讨论,确定一首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行表演,请其他组来猜一猜。(2)学生把在课前自由组合排练的歌曲演唱给大家听,请其他各组同学抢答,答得最多的一个组获胜。
活动环节二:音乐表情符号的识别
师分别将本期出现的音乐表情符号出示在黑板上,让生上台来用对应的答案描述贴在黑板处,分组抽取一名队员上台,答对的一组即可加分。活动环节三:记一记、填一填
师出示音乐家小档案卡片,生抢答并填写,抢答最快的一组可加分。活动环节四:音乐表演擂台
结合本学期学的音乐知识与歌曲、乐曲等,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来进行表演,可以是歌舞表演、器乐演奏等等,表演得最好的一个组获胜。
三、评价奖励
四、总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