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6课《拥军秧歌》教案 湘艺版
拥军秧歌
教材分析:
陕北民歌《拥军秧歌》也称《拥军花鼓》或《拥护八路军》。全曲由方整型的扩充乐段构成,共六句,前四句带有起承转合的特点,五六句是三四句的变化重复。《拥军秧歌》曲调亲切优美,带有装饰音的六度下行音程跳进和独具特色的衬词“嗨来海棠花”的运用,增添了音乐的强烈生活气息,形象的表现了欢腾跳跃的秧歌舞蹈、锣鼓震天、唢呐声声的边区人民拥军的热烈场面。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阿宝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学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让学生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风格特征,情感的表达,激发学生对陕北民歌的热爱。
2、通过学唱《拥军秧歌》,让学生认识民歌中的歌舞曲,运用简单的舞蹈“十字步”对学生渗透舞蹈教学,培养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切身体验歌舞的表现形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歌曲并能有感情的演唱
难点:能够体验并能唱出陕北民歌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绸子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歌,请同学们认真听。播放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好,大家对这首歌曲熟不熟悉?歌名叫?是谁演唱的?同学们知识面很广!刚才同学们欣赏的是由歌手阿宝演唱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谁来谁说说这首歌曲给你印象最深的什么?(音调高、声音高亢、嘹亮•••旋律粗犷激昂)那为什么阿宝的声音如此高亢嘹亮,(用到了方言,)为什么他唱的这首民歌如此自由、奔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陕北去寻找答案吧。
(播放陕北图片,介绍陕北风俗、特点、气候等)
陕北是我国西部陕西省北部的革命老区。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它地处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黄河从其腹地流过。这里 1 土地贫瘠,气候恶劣、经济落后,人口稀少。在这样独特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着勇敢、淳朴、善良、个性刚毅的陕北人。他们的生活是以农耕、游牧生活为主,极其寒冷的气候条件决定了陕北人的服饰特点是:毛巾头上戴,皮袄板在外,腰扎红腰带。
窑洞是陕北的特色建筑,是陕北农民的象征。这里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比如说腰鼓、剪纸等。陕北人民最亲密的伴侣就是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在陕北,人们用民歌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唱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在大山里放牧的时候,有时为了消除寂寞,就会用拦羊嗓子、喊牛声,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所以他们创作的民歌大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音调自由奔放、豪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首非常有名的陕北民歌。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2、(1)初听
歌曲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富有激情、有活力、热烈)
(2)复听
你从歌曲中你还听出了什么?能想象出一幅怎样的场景?他们在干什么呢?
(3)创作背景
这首歌曲是由安波先生填词而成的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歌曲描绘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延安是革命圣地,八路军抗日救国的行动感染了解放区的广大群众,春节快要到了,陕北人民出于对革命领袖的热爱,出于对八路军的拥戴,为了表达自己拥军的热情,纷纷赶上猪羊慰劳抗日英雄和革命领袖,常常出现军民鱼水一家人的动人情景。欢腾跳跃、锣鼓震天鞭炮声声,人们拥军的热烈场面。
3、学唱歌曲
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陕北人民慰劳抗日英雄的歌曲《拥军秧歌》。(1)请同学们小声跟唱一遍歌曲(看视频)(2)这一遍让你的同位听到就可以啦
(3)同学们觉得哪一句最能体现陕北民歌的特色?
1,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为什们你觉得这一句能体现陕北特色? 先跟老师唱一遍。
看看这一句当中出现了哪几个装饰音?重音记号,提示我们这个音唱的稍重一些,上滑音,声音向上滑,要唱的光滑圆润。滑音演唱法是陕北民歌演唱方法之一,加上这些装饰音的作用是什么?
两个音跨度大,起伏大 音域宽广,旋律跳动大,是陕北民歌的特色,这就决定了演唱时要用真假声结合
4、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 先跟钢琴把这一句练会
在括号里的歌词称作叫衬词,它没有实际意义,是给这首歌曲作陪衬的。衬词唱法也是陕北民歌的演唱方法,要唱的轻巧而轻。加上衬词有什么作用?更能体现民族特色、增添生活气息,更能表现出人们拥军的热烈场面。使歌曲更好听。
3、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
(4)把第一段完整跟钢琴唱一遍。再来看看第二段结尾。(5)跟伴奏试一试,检验一下自己学会了吗?(6)处理情绪
新春佳节的到来,人们的心情如何?更高兴的事情是什么呢?八路军抗战胜利了,从此老百姓就会过上幸福安定的日子了,心情怎样啊?表情是怎样?怎样的声音演唱才能表达陕北人民那种兴奋、幸福、感激之情呢?带着这种心情表情把前四句演唱一遍。注意你们的吐字咬字。
疑问?肯定的语气。
衬词没有实际意义,他是为这首歌曲陪衬的,这一句应该用轻巧跳跃 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下面就按照刚才我们分析的,用不同的声音,有感情的发自内心的完整的跟伴奏演唱一遍。同学们,陕北人民不仅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心情,还用到了什么形式?舞蹈,他们跳的是陕北最具特色的秧歌舞,也叫扭秧歌。一般在
举行庆典活动或盛大集会时表演,通常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出现。下面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学习简单的秧歌步。
同学们学的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加入到陕北人民的秧歌队里,随音乐扭起来吧。这首《拥军秧歌》也是首歌舞曲,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带来的节日里欢乐、热闹的气氛
(7)我们学习的只是《拥军秧歌》一段,接下来请同学欣赏完整的《拥军秧歌》共有三段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陕北民歌《拥军秧歌》,感受到了陕北人民那种热情向上的情绪,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充满信心和勇气的精神面貌,课下希望同学们搜集更多的陕北民歌,下节课我们共同欣赏。
第二篇:2016秋五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花儿与少年》教案湘艺版
花儿与少年
一、教学内容:欣赏《花儿与少年》的不同版本,及其它青海民歌
二、教学目标:学生在欣赏、伴奏等音乐活动中,接触具有民间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
师:今天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一段歌曲大串联,大家听一听里面有几首歌曲?如果有熟悉的呆会能不能学唱两句或者说说个歌曲给你的感觉。播放视频 学生回答
师:你听的真仔细,能不能学唱两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歌曲的风格迥异 总结加导入:其实老师刚刚播放的都是我们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民歌,那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青海的民歌《花儿与少年》,请同学们听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歌曲的情绪。
播放视频《花儿与少年》(男女二重唱){视频为最后一段}
1、请学生先说演唱形式
2、再说情绪(快乐,活泼)
(二)、介绍“花儿”
过渡语 师:快乐的歌曲在青海的草原和山间被那边纯朴的人们传唱,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也非常的纯朴:就是用自己喜爱的歌曲,很多情歌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这首《花儿与少年》就是一首情歌,那么花儿代表什么你们知道吗?(学生可能回答:美丽的姑娘)
师笑着说:对了,花儿就是指如花似玉的姑娘,其实花儿不光是指姑娘,由于青海地域广阔,所以流传着许多风格的民歌,“花儿”也是民歌的一种,青海的花儿一般是在山里和田间歌唱的。(边出示幻灯“花儿”介绍边说)
(三)、欣赏器乐版《花儿与少年》(新筝独奏)
师:经典传统的民歌也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器乐版的《花儿与少年》,你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 完整听赏乐曲,学生回答演奏形式(古筝)
1、师:真棒,你听出了是筝的演奏,其他同学听出了吗?(表扬全体)它确实是筝,在这里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的乐器,它叫新筝,是在古筝的基础上研制而 1 成的
(幻灯出示新郑古筝对比照片,及新筝的简单介绍)
师接着说:你看,它有两排琴码,所以旋律音更丰富,音色也更饱满,如果说古筝是美丽的黑白照片,那么新筝就是色彩丰富的彩色照片。“那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
2、学生边回答,师边切出每部分的一小段旋律,学生说:一开始很慢
师“是不是这一段?这是歌曲的开头是引子的部分还没有进入主旋律” a “这一段情绪非常的欢快是歌曲的第一段,A段” 依次介绍 出示ABA结构
3、师:“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有关系的,让我们跟着乐曲感受一下情绪不同的两段它们的拍子和速度的变化”
学生跟着乐曲感受速度与节拍的变化(多媒体出示表格)
学生回答,师表扬
总结:A段是二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师范唱,接着说:所以节奏感很强很欢快
B段呢是三四排,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弱)恩,它的节奏很平稳,师范唱,而且速度比A段慢,所以我们感觉这段曲调很柔美祥和,(过渡:)非常具有歌唱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我们先来唱五线谱,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 “仔细听”
A 跟老师一句一句唱五线谱,个别难点句可以反复唱下,基本唱连贯 B 用la连起来唱一唱,遇到唱得不好的,回过头来单独唱谱,纠错。C完整唱,老师对声音作要求(注意换气位置 声音扬出来等等),唱好。过渡:大家唱的真好,让我觉得B段更优美了,那么非常欢快的A段大家换个方式来体验,让我们为歌曲来伴奏吧(大家身上带乐器了吗),没关系,我觉得大家的身体就是最好的乐器,我们可以通过踩地,拍腿拍手来伴奏,请同学们听着A段来创编你的节奏,呆会请同学来展示”
听乐曲A段,生创编,展示。师整合:大家的创作给老师带来了灵感,你们看这样怎样?(和学生一起打节奏)
5、融入乐曲:A段声势表演,B段跟着哼唱。
(四)、拓展欣赏《花儿与少年》(女子十二乐坊)
1、师:在现代流行乐的冲击下,我们的传统民乐的演绎也可以更富表现力,接下来我们就感受一下接下来的这首《花儿与少年》与刚刚的有哪些不同(多媒体播放乐曲的A,B段)生感受回答
老师可以在学生回答出乐器的时候,让学生模仿乐器的演奏,大家都来试一试,为后面表演铺垫
在学生说到有人声的时候,老师可以说:你觉得他们唱的怎样,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学生不会说,老师可以说:我来模仿两句,你再说说
师总结:说的真好,好像是在草原放声歌唱,这就是我们说的原生态,歌唱的是生动的真实画面,我可以面对大自然,面对好伙伴,面对我们自己,欢欣鼓舞的来唱,这也就是民歌的魅力
学生说到动感的时候,或者说到鼓的时候,还可以让他们听听里面鼓的一段音乐:你听,在传统的民乐合奏里加进了流行的架子鼓,乐曲一下子就很很有现代感了。
2、师出示归纳好的表格(内容:情绪、乐器、风格)总结
3、引出介绍女子十二乐坊,师简单介绍(幻灯出示女子十二乐坊图片与简介)这个乐团将传统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
3、律动表演:师:“这么有感染力的乐曲,你们想不想看看她们的演奏?让我们跟着一起来表演吧,请大家选择自己喜爱的乐器模仿一下他的演奏动作,比如二胡……(l老师可以稍微教一下)B段有歌词的旋律我们也来放声歌唱,最后加上我们的声势伴奏,好,一起来表演吧”
播放视频,师生边看边表演。(师可以在播放的过程中随视频提问出现的民族乐器)
(五)、结束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经典动听的民歌,它们就像是明珠一样镶嵌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如果大家能留心采集,它将成我们宝贵的财富。
第三篇:二年级音乐上册 第6课《蒙古小夜曲》教案 湘艺版
《蒙古小夜曲》
教学目标:能用优美悦耳的声音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用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为其伴奏。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蒙古小夜曲》。
教学难点: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的意境。教学方法:听唱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若干(舞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学具准备:
1、两块竹板或两把竹筷子
2、一串废弃的钥匙或啤酒瓶盖
3、一把梳子或带波纹的尺子
4、两把铁勺或两根铁筷子(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只准备一种)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二、熟悉歌曲旋律
1、初听旋律,并画出旋律线
教师:音乐可以带领我们翻山越岭、上下台阶。现在,老师放一段乐曲,在听的时候,老师会将乐曲的旋律线画出来,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画,好吗? 教师:像什么?(旋律山)
2、律动表现旋律
教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随音乐用动作来表现这些旋律吧。(带领学生随乐做律动)教师:让我们再听一遍乐曲,用动作将它表现出来。
3、模唱旋律
⑴用lü模仿牧羊女的笛声。
⑵用lu模仿牧马大叔的马头琴声。
4、视唱旋律,教师做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唱歌谱并逐句做渐强与渐弱处理。
三、学唱歌曲《蒙古小夜曲》
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在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上,蓝天、白云、蒙古包……牧羊姑娘穿着洁白的衣裙,挥动着鞭儿,轻轻打在小羊的身上……太阳快下山了,牧羊姑娘敲打着竹棒,呼唤小羊赶快回家(教师边击舞板边唱第一乐句)。小羊儿跟着妈妈跑过来,还洒下了一路的铃铛声(教师边摇串铃边唱第二乐句)。天慢慢黑了,星星亮了,小青蛙也鼓着肚子唱起了歌(教师边奏蛙鸣筒边唱第三乐句)。这时候,牧羊姑娘也为小羊点燃了一盏灯,并且告诉小羊说(教师边轻轻敲击三角铁,边唱第四乐句,并减弱)。
2、讲故事——按节奏读歌词
教师:让我们把这么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吧。(指导学生轻声高声位且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并按节奏拍手,注意每句的渐强与减弱)
3、唱歌词 ⑴听录音范唱
⑵分角色演唱歌曲:
⑶学生有表情地接龙演唱歌曲 ⑷学生齐唱歌曲
⑸为歌曲伴奏: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是牧羊姑娘组、小羊组、青蛙组、灯火组,依次用响 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或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下课。《蒙古小夜曲》 教学目标:
1、认识四种乐器并根据音色分辨。
2、能学会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能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用自制乐器伴奏。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难点:
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教学准备:
《蒙古小夜曲》音乐片段、打击乐器舞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各两副。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首先要带小朋友去蒙古大草原看看,了解一下那里的人民的生活。你们听,太阳快要下山了,牧羊姑娘正敲着竹梆呼唤小羊儿快回家呢。小羊儿跟着妈妈跑过来,还带来了一路铃铛声。天慢慢黑了,星星亮了,小青蛙也唱起了歌。小羊小羊不要怕,牧羊姑娘为你点着了灯火。
二、引导掌握
(一)、认识四种打击乐器。
谁认识老师手里的这些打击乐器?
1、敲一敲听一听。
请几个学生上台来演奏这样乐器,要求按节奏演奏,其他同学认真听辨音色。
2、想一想做一做。
生活当中有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和这些打击乐器的声音相像?家可以试着做一做,敲一敲。
(二)、学唱歌曲《蒙古小夜曲》
1、听赏。
2、学习曲谱。
a、老师一句一句带唱一遍。b、学生跟琴演唱全曲。
3、学习歌词。
a、老师一句一句带唱一遍。b、全体学生齐唱。c、无伴奏演唱。d、跟演唱整首歌曲。(第二遍唱伴奏带)
(三)、为歌曲伴奏
1、分乐句为歌曲伴奏。按照书上的要求进行伴奏,伴奏得最好的小朋友上台来担任小乐手,用相应打击乐器带领其他小朋友进行伴奏。
2、小乐手伴奏。
请八个同学担任小乐手,完整伴奏整首歌曲,其他同学演唱。
三、结束课业。
1、小朋友喜欢这首歌吗?一起来学一学。
2、读歌词。
3、采用全曲听唱方法学习歌曲。
4、跟着老师一起学唱歌曲。
5、“接龙”演唱歌曲。
6、感受。观看有关夜晚优美的场景,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歌曲的意境。
7、表达。学生自由的说月亮,他(她)心中的月亮。
8、引导学生创编歌表演,有感情地进行歌表演或创设情景表演,分组进行展示,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四、课题小结
教师对学生上课的情况进行小结。
第四篇: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10课《踏雪寻梅》教案 湘艺版
踏雪寻梅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
1、有表情的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2、唱好二声部,与一声部做好融合。教学教具:电子琴 课堂乐器
音响
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高雅的艺术歌曲,整曲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的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铃铛声。歌曲简小精炼,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在教学中还加入了伴奏来丰富拓展歌曲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梅的熏陶感染中深刻的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唱歌曲(铃儿响叮当)(欢快 高兴 活泼的情绪)
(二)、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踏雪寻梅》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寻梅”。
(1)欣赏PPT视频歌曲(踏雪寻梅)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提问:听到这首歌你们的心情如何? 师:在欢快的歌声中,踏着皑皑的白雪,闻着悠悠的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完歌曲歌中的哪些字或者词有哪些不理解的? 霁 “ji” 四声,指的是雪后放晴。“灞桥”
有扶手的石板桥
2、师:这首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作品。
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作曲家黄自生平。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 1 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思考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这首歌表达怎样的情绪?
运用什么演唱形式?
(2)学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 师:同学们请思考一下歌曲中哪一句表现了骑驴赏花的高兴心情?(四个“响叮当”)学唱四个“响叮当”
师:歌曲中四个“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记号?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跳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要怎么处理?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师指挥,生练习一遍。
1.师示范演唱
2.请同学们用‘LA ’跟随琴唱一遍(注意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3.请同学们试着把歌词加进去唱一唱(断音记号)
4.放开声音,完整的唱一唱
(要求
唱出愉快 欢乐的情绪)
注意第六小节和第十五小节两句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第六小节“骑”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第十五小节提示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花”字。
师:其实呀,歌曲和节拍、旋律有关系以外还和演唱时的强弱力度处理有很重要的关系。
5、出示力度标记的课件(力度小游戏)
(三)、实践与创造:
男生用第二声部的“叮当叮当”为女生伴奏。要求由慢到快
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和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欣赏铃儿响叮当的歌曲视频
(五)课堂小结: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问,去寻访。“踏”和“寻” 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第五篇:三年级音乐上册 第6课《读书郎》教案 湘艺版
6、读书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富有童趣地演唱《读书郎》,培养学生
刻苦学习的精神。
2、唱唱(发声练习)
3、竖笛练习《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情绪。教学难点
唱好倚音、滑音、衬词等。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听音乐(单簧管波尔卡)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二
发声练习《猎人合唱》
3 | 1 3 | 4 2 2 | 4 2 2 | 13 5 | 313 5
| 3 11 11 | 1
|| 啦 啦啦
要求 :声音有弹性,有精神。唱好前倚音。
三
竖笛练习《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曲谱略)四 听音练习五 节奏练习六
歌曲教学
1、导入。今天我们少年儿童幸福地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但是在旧社会就完全不一样了,--
2、完整的听歌曲录音一遍,听出录音与课本有什么不一样。(讨论)
3、找出歌曲的难点,逐一解决。
4、视唱曲谱,唱好难点。(前倚音、下滑音、衬词)
5、歌词理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6、带上歌词唱一唱。对歌曲进行处理。采用轮唱的形式唱一唱。
7、用节奏3为歌曲伴奏,用上打击乐器铃鼓、双响筒等。
8、课后小结。
演奏《吹竖笛》
教学内容
1、学习吹竖笛。教学目标:
1、能够用竖笛独奏一首乐曲,并学会与他人合奏。
2、认真聆听两首欣赏歌曲,比较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过程:
1、教师手持竖笛向学生展示,简介竖笛知识。
2、教师亲自为学生演奏一段轻松、活泼、优美、抒情的小乐曲,也可以播放竖笛演奏的录像,激发学生对学习竖笛的兴趣。
3、学习吹竖笛,从5、6、7、1四个音学起,先练习吹长音:5―――、6―――、7――-1―――反复练习。
4、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对着书上的曲谱,练习吹奏。
5、分组练习,教师指导,互相学习,切磋技艺。
6、请学生为大家吹奏小乐曲《回忆》,其他同学可以随着旋律作指法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7、师生合作演奏《颂祖国》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吹奏竖笛,培养学生的听辩能力和合作意识。
8、欣赏《飞来的花瓣》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哪一天吗?为什么要为教师规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令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学生活动: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提示,发表见解。(3)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意境。(4)教师引导:“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5)学生活动: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欣赏后的体会。
(6)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故事、或自己老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2(7)生活动:再次听录音,认真聆听,进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的对比变化。学生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8)学生活动:展示才艺,为老师唱一首心中的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与祝福。(9)师生互动:老师为学生弹唱《校园的早晨》,请同学认真欣赏,然后将听到的歌词记写在书上相应的乐谱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