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_第四单元统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 统计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探究制作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技能问题。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大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整理以及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有关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技能。
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简单,通过两道例题分别说明如何合理制作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使之正确、充分地反映出有关数据,正确体现各统计图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掌握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与作用,能正确描述统计图中的数据。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制作统计图,充分利用统计图的特征准确、合理、规范地反映出有关数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针对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问题,能提出质疑和修改建议,提高制作统计图的技能。
2、在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的习惯。重难点、关键
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正确描述数量变化情况。关键: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统一标准。课时划分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课文第68页的例1,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2、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重难点、关键 重点:扇形统计图.难点:发现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清的问题.关键:认真分析统计图中所反映的数据.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电脑课件呈现扇形统计图
某校学生最喜欢的文艺节目情况统计图
1、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1)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45﹪ 喜欢相声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8﹪ 喜欢小品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25﹪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2﹪(2)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最多
绝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同一首歌,小品和相声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少
2、说一说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征?(1)扇形统计图
(2)特征: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电脑课件出示课文例题统计图
下面是一幅彩电市场各部分品牌占有率的统计图
(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20﹪ B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5﹪ C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0﹪ D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8﹪ 其他品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47﹪
(2)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
① 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② 汇报交流结果
经过讨论,交流,使全体同学懂得:在“其他”里面还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所以,从这个统计图不能判断出哪个品牌的彩电最畅销.(3)建议
上面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无法全面地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① 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其他”所占有的份额应该是最小的部分,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各个数量占有率的情况,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② 建议:在进行数据整理时,将“其他”当中的一些品牌彩电所占份额单单独计算,在统计图中详细标出它的占有率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一第1题(1)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2)从图中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吗?为什么?(3)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68页的例2,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统计图。
2003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4月26日~5月31日)
2.回答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3)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2。1.出示课文例题。
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2)、7月份:1000元 8月份:1100元 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 11月份:1300元 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
(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
3、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
原因: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明显。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4、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1)、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
(2)、说明理由。(左图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标准不统一)
5、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使全体学生明白: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1)、初看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为什么?(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
(3)、你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吗?根据图中数据再绘制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反映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四、布置作业
四、统计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探究制作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技能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大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整理以及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有关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技能。
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简单,通过两道例题分别说明如何合理制作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使之正确、充分地反映出有关数据,正确体现各统计图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掌握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与作用,能正确描述统计图
中的数据。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制作统计图,充分利用统计图的特征准确、合理、规范地反映出有关数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针对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问题,能提出质疑和修改建议,提高制
作统计图的技能。
2、在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
断的进步。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正确描述数量变化情况。关键: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统一标准。
课时划分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课文第68页的例1,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2、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
力.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重难点、关键 重点:扇形统计图.难点:发现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清的问题.关键:认真分析统计图中所反映的数据.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电脑课件呈现扇形统计图
某校学生最喜欢的文艺节目情况统计图
1、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1)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45﹪
喜欢相声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8﹪ 喜欢小品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25﹪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2﹪
(2)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最多
绝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同一首歌,小品和相声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少
2、说一说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征?
(1)扇形统计图
(2)特征: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电脑课件出示课文例题统计图 下面是一幅彩电市场各部分品牌占有率的统计图
(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20﹪ B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5﹪ C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0﹪ D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8﹪ 其他品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47﹪(2)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
① 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② 汇报交流结果
经过讨论,交流,使全体同学懂得:在“其他”里面还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所以,从这个统计图
不能判断出哪个品牌的彩电最畅销.(3)建议
上面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无法全面地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你有什么修改
建议? ① 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其他”所占有的份额应该是最小的部分,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各个数量占
有率的情况,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② 建议:在进行数据整理时,将“其他”当中的一些品牌彩电所占份额单单独计算,在统计图中详细标
出它的占有率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一第1题(1)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2)从图中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吗?为什么?
(3)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68页的例2,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
学生的统计观念。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统计图。
2003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
(4月26日~5月31日)
2.回答问题。(1)这是什么统计图?(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3)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2。1.出示课文例题。
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1000元
8月份:1100元 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 11月份:1300元 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
3、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
原因: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4、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
(1)、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
(2)、说明理由。(左图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标准不统一)
5、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使全体学生明白: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1)、初看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为什么?
(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
(3)、你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吗?根据图中数据再绘制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反映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
图。
四、布置作业
(王帮玉博客(http://wbyschool.blog.163.com)欢迎您的到来!在这里,愿我们能够架起友谊的桥
梁,共同去奋斗、创造!)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统计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统计教案
(一)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 使学生学会制人选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3.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学会制作一引起简单的统计图。
4. 使学生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受到国情教育。
(二)教学指导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及制作的一般步骤。
1. 教学统计表时,启发学生在原来的统计表中增加一栏内容(百分数)就可以看出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
2. 教学统计图时,应比较详细地介绍制作的一般步骤,边讲解边制作。教学例2时,应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不同之处。
3. 注意指导学生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案
1、统计表
第一课时
课题: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70~7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掌握含有百分数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会计算合计中的百分数;进定步学会制复式统计表。
2. 加深对百分数在统计中的作用的理解,能运用百分数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3. 通过绘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过程: 1. 以旧引新
说说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步骤? 2. 新授
(1)导入新授
我们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
(2)出示例1:下面是1990年至1992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入与村办企业收入的统计表。如果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这三个中村办企业心入占全村总收放的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做?
东山村村办企业收入统计表
2001年3月制
全村总收入 其中村办企业收藏 合计
1998年 750万 420万 1999年 875万 542.5万 2000年 1800万 1449万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回答:
1)每年全村总收入和其中村办企业收各是多少? 2)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这个中村办企业中村办企业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做?(先讨论,再回答)
(3)教师说明:只要在这个统计表中再增加一栏,依次填上每年村办企业收入占体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就可以了。教师边讲边在原统计表在右边增加一栏,就成为例1的第二个统计表了。(见教材页)
(4)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第二个统计表,并提问: 1)1992年全村收入比1991年增加多少万元? 2)1992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1年增加多少万元?
3)1992年该村其他收入(包括粮食、副业等)比1991年增加多少万元? 4)1992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之几?(5)强调
1)计算百分数时,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
2)合计这一行的百分数要用三年村办企业收入的合计数占三年总收入的百分比。(6)新授小结
在填写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时,先看清表中的要求,想好怎样计算问题的百分数,然后再填。3.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52页“做一做” 4. 全课总结
提问学生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内容?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统计表的练习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百分数统计表的结构及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数据计算与表格填写。2.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3. 通过制统计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1. 讲述练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这节课我们进行巩固练习。2. 复习
让学生观察教材52页例1统计表提问:制一张合格的统计表的步骤是什么?(要求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回答)制复式统计表的步骤:(1)设计“表头”
(2)定纵横栏目各需几格(3)画表
(4)填写数据(包括总计、合计)(5)写上名称、制表日期 3. 巩固练习
在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方法:指导做题,让学生研究后再制表(1)提问:“各年级”和“全年级”各表示什么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制表的步骤。4. 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方法: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回答第二季度合计数填写的位置,全班齐练。(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准确计算。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差后,发现普通的问题要统一纠正。5. 深化练习
练习十一第6题,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试做。教师引导,表中各班占总数的百分几中的总数指的是谁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做后讲评。6. 全课总结
有关统计部分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因此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7. 作业(补充)
(1)请把下面统计表填写完整 www.双林衬衫厂去年各季度生产情况统计表
1993年1月
项目
件数
季度 计划产量 实际产量 完成计划的百分数 合计
第一季度 8000 125% 第二季度
12000 120% 第三季度 1000 12500 第四季度
18200 140%
(2)填表。根据统计要求将下表填写完整 东方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性别
人数
年级 合计 男生 女生 各年级女生占男姓人数的百分数 总计 280
低年级 90 47
中年级 80 36 高年级
1、统计图
第一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方法,能看懂和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初步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过程: 1. 复习(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们已经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板书:统计图)(2)导入新授
(出示从报刊或图书搜集的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告诉学生: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表三种。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种—条形统计图。(完成板书:条形统计图)2. 新授
(1)教学条形图统计图的意义及组成。(2)教学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出示例1 例1 某地1996~2000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年份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降水量(毫米)920 860 1005 670 704 根据表中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2)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自学: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完成这张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1)归纳制作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哪一年的年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 3)哪一年的年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 4)最多年降水量大约是最水年降水量的几倍? 归纳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想一想: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特点: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3)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75页的“做一做”
注意:画出的直条要准确;直条顶上注明具体数量。
(4)小结: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是什么?在制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5)看书并质疑 3.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1、2题。4.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教学过程: 1. 以旧引新 回答。
(1)统计图分为哪几种?什么是条形统计图(2)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分为哪几步? 2. 新授
(1)揭示课题:这节课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2)学习例2 1)出示例2 例2 下面是前进机床厂各车间男、女工人数统计表。
车间
人数
性别 合计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第三车间 总计 570 110 245 215 男工 325 80 110 135 女工 245 30 135 80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2)看书第57页,思考并讨论。a.例2是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 b.画这幅条形统计图时,需哪些地方与例1相同?哪些地方与例1不同?
c.在把例2制成条形统计图时,需把三个车间的男工和女工的人数都分别表示出来,需要怎么办?
3)回答思考题。
例2是一个复式统计表,与例1相比二者相同点是 二者不同点是
4)依照课本第58页例2中,第一、第二车间的制图方法,完成第三车间的制图。5)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 6)观察例2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a.男工人数最多的是哪个车间?最少的是哪个车间? b.女工人数最多的是哪个车间?最少是是哪个车间?
c.在统计图怎样找出哪个车间的人数最多?哪个车间人数最少?(3)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注意的问题。(4)看书并质疑 3. 巩固练习教材练习12
第5、6题。4.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第三课时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看懂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2. 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过程:
1. 复习旧知,导入新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条形统计图,常用的统计图还有折线统计图。(出示从报刊或图书中搜集的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折线统计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2. 新授
(1)教学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及组成 看教材62页完成思考题。
1)幻灯出示折线统计图的意义。
2)第62页例3的折线统计图,指图说出它包含哪引起内容。(2)教学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出示例3 例2 某地1993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平均气温℃ 2 5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1)引导学生思考:
a.一年有十二个月,在水平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b.这一年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32.5℃,在垂直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2)说明:在画折线时,先要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3)指导学生到讲台前来画一画,描出各点,再顺次连接两点之间成直线,在各点注上数字 最后写好统计图标题、标明制图日期。
4)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完成这张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5)比较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3)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看例3的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取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的特点。(4)比较条形统计图的折线统计图,想一想: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5)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63页“做一做”。
(6)小结:折线统计图抽制作方法是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7)看书并质疑 3.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十九第1、2题。4.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第四课时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掌握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会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 培养学生初步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过程: 1. 复习回答
(1)什么是折线统计图
(2)制作折线统计图分为哪几步? 2. 新授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2)学习例4 出示例4 例4
某市无线电一厂、二厂1985年~1983年的产值增长情况如下表。
年份
产值(万元)
厂名 1985年 1988年 1990年 1992年 1993年 无线电一厂 4000 6000 9500 12000 18000 无线电二厂 4000 4500 5500 6500 9100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看书第64页,思考并讨论 1)回答思考题:
1)例4是一个复式统计表
2)例4表中表示的统计数据的年份是不连续的。在制统计图时,需要根据实际年份的多少在水平射线上划分出表示年份的间隔,使得表示两年的间隔是表示一年间隔的2倍,表示三年的间隔是表示一年间隔的3倍。这样能真实地比较出产值增长变化的情况。3)可以把它们绘制在一张图上 先用折线统计图描点的方法,描出各点后,再肜两种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线段把它们区别出来,并在制表日期下注明图例,说明每种线段表示的是什么即可。
仿照教材65页例4中无线电一厂的制图方法,完成无线电二厂的制图。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在描出各点后,要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线段把它们区别开来;应在制表日期下注明图例)
观察例4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厂的工业产值增长得快? 2)哪一年的工业产值增长得最快? 3)比较例4与例3有什么不同?
(3)小结:讲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4)看书并质疑 3. 巩固练习1(1)完成教材65页的“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5题。4.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第五课时 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制扇区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制作扇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3. 渗透“实践第一”观点。教学过程: 1. 以旧引新(1)回答。
圆周角的度数是什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哪些?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哪些?(2)板画
两一个半径为30厘米的图形。2. 新授
(1)导言:前几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长形统计图的折线统计图,掌握了这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板书:扇区形统计图(2)出示准备题,思考 1)扇形统计图是用什么图形来表示的?结合准备题想一想这个整圆表示的是什么?(全班学生的人数)2)通过这个扇形统计田径反映了这个班的学生在活动课中参加了几种小组活动?它们分别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图形来表示?
3)观察图中这个班级的学生参加小组人数最多的是哪个组?最少的是哪个组?
4)你能够说出扇区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吗?(师生共同总结出扇区形统计图的特点,并出示事先写好的小黑板,并找一名学生读)5)请你用量角器量一量书上图中每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各是多少度?量完以后算一算每个圆心角的度数占整个圆周角的百分之几?你又看到了什么?(这个百分数与统计图中的百分数相同)
阶段小结:要想知道每扇形的面积有多大,占整个圆面积的百分之几,只要知道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占整个圆周角的百分之几就可以了,因此在制作扇形统计图时首先要知道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然后再根据这些百分数算出每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就可以画出各个扇形了。(3)讲解例5 出示例5并思考
1)找学生读题,想一想制作扇形统计图,第一步先算什么?怎样列式?(边讲解边板书:84+24+12=120(公顷),粮食作物:84/120=0.7=70%;棉花:24/120=0.2=20%;油料作物:12/120=0.1=10%.每步追问,并核对三个百分数相加是否是100%)2)第二步再算什么?(板书并核对三个度数相加是否是360°)
3)第三步怎样做?(板画图中根据圆心角度数顺次画出三个不同的扇形)
4)最后一步怎样做?(标明相应的名称和百分数,把各个扇形用不同的线纹或颜色区别开来,并提醒学生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和制作日期)5)师生共同总结一下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6)阶段练习:完成教材70页中的“做一做”。(都是巡视,个别指导,找学生板画)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它的制作步骤是什么? 3.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70页练习十四中的第一题
(2)完成教材70页练习十四中的第二题(直接画在书中,并追问图形中不小格相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多少?你是臬算的?)
(3)完成教材70页练习十四中第三、四题。4. 全课小结(略)
第六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表,折线统计图表及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步骤,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表的适用范围。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 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过程: 1. 讲述练习
上几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统计图表,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要求大家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和制作步骤,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表的适用范围,并能正确制作它们。2. 复习提问
(1)统计图表有几种?绘制统计图表前必须先做哪些工作?(搜集资料、整理数据)(2)统计图表的纵栏目和横栏目怎样确定?怎样画才能做到美观大方?(3)制作统计图表一般分哪几个步骤?应注意些什么?(4)统计图有哪几种?积肥什么特点和作用?(5)统计图纵轴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如何确定单位长度?绘制轴时应注意些什么?(6)制作统计图一般分几个步骤?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经过整理,总结归纳如下:
意义:把搜集的资料经过整理,填在一定格式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种类:
单式统计表
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统计图
意义:把统计资料中的数量关系用图形表达出来 之形象具体,给人印象深刻。
条形统计图
容易看出图中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
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扇形统计图
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练习:
完成教材71页练习十四的第6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先绘制统计表,再绘制成折线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强调栏目的分项及统计图的纵轴比例尺的画法。总结各种统计图应用的不同范围。
第三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统计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统计教案
1、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课文第68页的例1,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2.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重难点,关键
重点:扇形统计图.难点:发现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清的问题.关键:认真分析统计图中所反映的数据.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电脑课件呈现扇形统计图
某校学生最喜欢的文艺节目情况统计图
1.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1)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45﹪ 喜欢相声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8﹪ 喜欢小品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25﹪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2﹪(2)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最多
绝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同一首歌,小品和相声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少
2说一说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征?(1)扇形统计图
(2)特征: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电脑课件出示课文例题统计图
下面是一幅彩电市场各部分品牌占有率的统计图
(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20﹪ B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5﹪
C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0﹪ D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8﹪
其他品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47﹪
(2)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①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
② 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③ 汇报交流结果
经过讨论,交流,使全体同学懂得:在“其他”里面还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所以,从这个统计图不能判断出哪个品牌的彩电最畅销.(3)建议
上面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无法全面地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① 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其他”所占有的份额应该是最小的部分,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各个数量占有率的情况,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② 建议:在进行数据整理时,将“其他”当中的一些品牌彩电所占份额单单独计算,在统计图中详细标出它的占有率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一第1题
(1)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2)从图中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吗?为什么?(3)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2、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统计图。
2003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
(4月26日~5月31日)
2.回答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
(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3)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课文例题。
2.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2)7月份:1000元 8月份:1100元
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 11月份:1300元 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
(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3.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
原因: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4。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1)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2)说明理由。(左图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标准不统一)5.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使全体学生明白: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五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分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并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点:分配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说明分配的结果。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组织活动。
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情况?(1)学生思考各种放法。
(2)与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3)汇报交流情况。
学生口答说明,教师利用实物木棒或课件演示。
第一种放法: 第二种放法:
第三种放法: 第四种放法:
2.提出问题。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为什么?
经过简单交流,学生不难描述其中的原理:如果每个文具盒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3.做一做。
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1)说出想法。
如果每个鸽舍只飞进1只鸽子,最多飞回5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舍或分别飞进其中的两个鸽舍。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2)尝试分析有几种情况。
(3)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体会到,如果把各种情况都摆出来很复杂,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找到数学
方法来解决就方便了。二教学例2 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体书? 1.摆一摆,有几种放法。
不难得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2.说一说你的思维过程。
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放了4本书。剩下的1本还要放进其中一个抽屉,所以至少有1个抽屉放进3本书。
3.如果一共有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结果。(2)与同学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3)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4.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吗?你有什么发现? 5÷2=2„„1(至少放3本)7÷2=3„„1(至少放4本)9÷2=4„„1(至少放5本)
说明:先平均分配,再把余数进行分配,得出的就是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5.做一做
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想:每个鸽舍飞进2只鸽子,共飞进6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1个或2个鸽舍,所以,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2、4题。
教学内容: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抽取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1.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实验活动。
(1)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2)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3.发现规律。
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二做一做 第1题。
(1)独立思考,判断正误。(2)同学交流,说明理由。第2题。
(1)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呢?
(2)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1、3题。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统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 统计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探究制作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技能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大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整理以及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有关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技能。
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简单,通过两道例题分别说明如何合理制作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使之正确、充分地反映出有关数据,正确体现各统计图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掌握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与作用,能正确描述统计图中的数据。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制作统计图,充分利用统计图的特征准确、合理、规范地反映出有关数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针对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问题,能提出质疑和修改建议,提高制作统计图的技能。
2、在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正确描述数量变化情况。
关键: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统一标准。
课时划分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课文第68页的例1,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2、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重难点、关键
重点:扇形统计图.难点:发现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清的问题.关键:认真分析统计图中所反映的数据.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电脑课件呈现扇形统计图
某校学生最喜欢的文艺节目情况统计图
1、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1)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45﹪
喜欢相声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8﹪
喜欢小品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25﹪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2﹪
(2)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最多
绝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同一首歌,小品和相声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少
2、说一说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征?
(1)扇形统计图
(2)特征: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电脑课件出示课文例题统计图
下面是一幅彩电市场各部分品牌占有率的统计图
(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20﹪
B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5﹪
C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0﹪
D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8﹪
其他品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47﹪
(2)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
①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②汇报交流结果
经过讨论,交流,使全体同学懂得:在“其他”里面还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所以,从这个统计图不能判断出哪个品牌的彩电最畅销.(3)建议
上面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无法全面地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①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其他”所占有的份额应该是最小的部分,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各个数量占有率的情况,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②建议:在进行数据整理时,将“其他”当中的一些品牌彩电所占份额单单独计算,在统计图中详细标出它的占有率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一第1题
(1)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2)从图中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吗?为什么?
(3)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68页的例2,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统计图。
2003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
(4月26日~5月31日)
2.回答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
(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3)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课文例题。
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1000元
8月份:1100元
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
11月份:1300元
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
(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
3、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
原因: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明显。
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4、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
(1)、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
(2)、说明理由。(左图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标准不统一)
5、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使全体学生明白: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1)、初看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为什么?
(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
(3)、你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吗?根据图中数据再绘制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反映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四、布置作业
第五篇: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统计
第四单元:统计
主备人:余寒松
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67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利用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利用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回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同学们,为迎接奥运会的到来,班集体准备发动大家折幸运星的活动,我们要买合适的颜色纸就需要调查我们班喜欢各种颜色的同学人数,可以怎么办?你会用到什么方法?
2.揭示课题
教师:刚才,大家想到了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统计表和绘制统计图来反映喜欢各种颜色的同学人数。今天我们将在以前学习的统计知识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统计图。板书课题:统计图。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填写统计表,并计算百分比。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可以用统计表,我们一起来填写,同时我们要结合前面所讲的百分数知识,计算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提问:填写“红”这一栏的百分数是怎样得到的?又表示什么意思?
2.选择统计图,感知特点
教师:根据统计表我们可以制作出什么统计图?为什么?
引导感知特征:只需记录数量的多少,因此选用条形统计图,没有记录增减变化的需要因此不选折线统计图。(强调: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并便于比较)
教师引导:与统计表相比它能更加形象直观地反映出什么?它有什么不足之处呢?面对这样的情形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有没有什么图形能弥补条形统计图的这一缺陷呢?)
3.教学扇形统计图
教师: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从中能发现什么?比一比谁的发现更多?
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扇形统计图,整个圆表示什么意思?能不能说一说每一部分扇形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见解。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引导学生关注整个圆的含义以及每块扇形的含义。
反馈:教师请几个同学到屏幕上去指一指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发现了扇形统计图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每个部分都是占整体的百分之几。也就是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教师:借助扇形统计图的这个特点我们就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黑板演示:如果准备一共购买200张彩纸,那么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彩纸各应买多少张?1
引导学生思考要求红色彩纸需要多少张就是求“200的25%是多少”。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提前完成的学生思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能解决它?
教师:在这里我们又用整个圆表示什么?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发现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用圆代表一个总数,扇形可以反映一个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三、课堂活动
1.完成第67页“试一试”的题目
学生先独立操作,教师巡视并检查同学是否已经掌握。
教师:我们一起来判断以下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是否正确。(展示两三位同学的计算以及提出的数学问题和解答)
教师:从同学们的解答中我们不难看出,整个圆代表全班总人数,每块颜色代表参加每类活动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率。
2.认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三种统计图。
小黑板出示三种统计图。
教师: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应结合图示,并结合具体情景来进行理解。
教师:根据我们对三种统计图特征的认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下列数据。
(1)红光小学2002~2006年树木总数情况统计表。
年份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总量(棵)100 120 150 180 200
(2)红光小学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树种杨树柳树松树槐树其他
百分比(%)25 20 15 15 25
(3)红光小学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树种杨树柳树松树槐树其他
数量(棵)50 40 30 30 50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十五1,2题。
教学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扇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2课时扇形统计图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2,第68页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五3~5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今天我们将在以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扇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先后出示两个统计图。
先出示第一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小黑板中点出相关部分。
教师:这些都是什么时候的数据?
再出示第二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我们又能获得哪些信息?这些又是什么时候的数据?
教师:耕地、森林、果园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千米呢?没有改造的荒山还有多少平方千米?请你们算一算。
将两幅图放在一块观察。
教师:看了这两幅扇形统计图,你想说些什么?看看谁的发现最多,最有价值。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自己的发现(“退耕还林”前与2006年底相比土地的变化情况)。
(2)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教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部互相交流了自己的发现,现在哪位同学能代表你们小组进行发言?请一两位同学相互补充,找到统计图中发生变化的项目。
小结:对比两幅扇形统计图,同学们强调最多的是有许多项目发生了变化。有没有没发生变化的量呢?也就是两个圆所代表的都是靠山村的土地总面积。
教师引导:结合我们的发现思考:森林面积的增加与荒山面积的减少会给这个村庄带来怎样的变化?如果你是村委会的领导面对2006年底的统计图你又会作哪些思考?
(3)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教师: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巡视找出典型的问题并进行解析。
2.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扇形统计图)你又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活动
教师:刚才我们分析的两个扇形统计图的圆都代表相同的含义——土地总面积,现在呢?
教师:仔细观察这些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教师引导:重点分析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
教师:面对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局面,你会做哪些思考?
四、练习应用,促进发展
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出示题中的两幅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对比。
(1)从两幅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算一算:从1996年到2006年,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绿化用地分别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平方千米?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抽几个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评议。
(3)议一议:你对这种变化有什么看法?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十五第4,5题
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扇形统计图)你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综合:统计活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72页例1,第72页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统计表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和反映情况,能利用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并能利用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学校已经学习了6年时间,同6年前刚进校时相比我们自己有哪些变化?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进行适时引导。
教师: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同时我们的身体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就利用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来展示我们的身高变化吧!
板书课题:综合统计活动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汇总搜集的资料,填写统计表。
教师:我们课前已经从医务室的档案里查到了自己这6年来的身高数据,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换自己的身高资料,一起填写书71页的统计表
(一)。比一比哪组同学协作得最好,完成得更快。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巡视并指导速度比较慢的小组合理进行分工合作。
教师小结:在刚才的合作中,有的小组团队协作意识很强,而且有比较明确的分工,两个同学为一个单位,本单位填好后立即与另一组的两个同学互换资料。这样既合理地安排了时间,同时又避免了合作中的混乱。
(2)完成每组中平均数的计算。
教师:现在我们再次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我们手中的计算器,计算出组内同学在每个年级时的平均身高。想一想我们该怎样合理地安排人员,才能更快更准确地计算出平均身高?
引导:两人一组,同时计算同一个年级的平均身高,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汇总全班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出平均数。
教师引导:在刚才的合作中,我们进行了有效合理的安排——谁与谁同时计算一、二年级,谁与谁同时计算三、四年级……这样既节约时间,又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现在我们想要汇总全班同学的身高并分别计算出同学们在每个年级时的平均身高,大家想想又应该怎样合理地安排呢?如何有效利用其他小组整理的结果呢?
让同学各抒己见,教师梳理出合理的方案。
教师:正像同学们所想的那样。我们首先要计算出自己小组同学在各年级的身高总数,然后指定各年级的平均身高计算,我们就指派各对应小组成员同时计算。
指派计算各个年级的平均身高计算的小组,每个小组依次汇报本组各年级的身高总数。汇报计算的结果完成教科书71页统计表
(二)。
(4)制作统计图。
教师:根据同学们在各个年级时的平均身高制作成统计图。三种统计图你会怎么选?(强调为什么不会选择扇形统计图,从而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反映部分属于总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实际上关于平均身高的统计图我们既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又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因为它们都能直观看出数量的多少。两种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呢?(强调折线统计图突出的特点是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5)看图和看表分析
教师:观察这幅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平均身高每一年各是多少,平均身高在发生怎样的改变?教师:6年来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增加了多少?
教师:观察统计图你能否发现小学身高增长的关键期是什么时候?此时你会给学校伙食团长以及家长提出什么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注重锻炼和营养搭配。
(6)然后解决教科书72页第(4)题的第②个问题。
教师:如何才能知道现在班上有多少个同学的身高不低于全班的平均身高?(回顾最简单的数据收集方法——点数)算一算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2.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综合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教学小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