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堂“力的分解”课的“说课”的教学方案
中国精品教育软件──www.100soft.net研制开发 第1页
一堂“力的分解”课的“说课”的教学方案
“说课”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教研形式.一般分为探索性、示范性和汇报性三种.学校或某一地区根据需要确定主攻目标,推一位教师制定出“说案”,包容研究学生、教材分析、确定目标和教学设计等主要项目.在开课前由这位教师向听课人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介绍自己的上述内容,接着就是上课与评课.打破原先不明施教人的意图,听了即评,在听课过程无侧重点.我市近年来在职教与普教中通过一百几十位教师参与这项工作,深感对教研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无疑有助于教师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我有幸也参加了此工作,现将情况交流如下.1“说案”简介 1.1 研究学生
我教的建工班学生来自浙江22个县(市),男32人,女12人.他们初中时学的是《自然》课本,无单独学物理;现在根据专业全省规定使用的中等专业学校教材(工科各专业通用物理教本)是1979年12月第1版、1996年第16次印刷的第三版本,时、空跨度和学生年龄相仿;上一堂课的教学状况见《物理教师》1996年第5期《一堂“共点力合成矢量法则”教学随笔》一文,这班学生已初步树立预习而后再听课的习惯,又有解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问题的数学基础.1.2教材分析
本课由于学生矢量性的观念还刚刚开始建立,对力的分解的物理意义缺乏感性认识,对它的多值性难于理解,对这种运算还很不习惯,因此就造成了教学上的一大难点.但本节课又是建筑工程处理矢量分解问题的启蒙教学,从某种角度讲,这是一堂重中之重的关键课.1.3确定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既是力的合成法则也是力的分解法则(即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法则)的辩证意义和实用价值.(2)力的分解主要从力的作用实际效果出发,还可按照研究问题的方便来进行.(3)能求在给定的条件下,已知一力求两个分力;会计算正交分解情况下的分力,又根据专业需要会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为专业奠基.(4)透过知识,在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分析的方法、实验和应用意识等方面有所长进,着力提高其素质.1.4 教学设计
(1)从客观实例中说明力的分解的必然性(即客观实际效果的必然现象).一流专家·一流技术·一流服务 中国精品教育软件──www.100soft.net研制开发 第2页
(2)从客观实例的分析中,说明力的合成的单一性和力的分解的多值性,以求达到从感性上认识和理解之目的.力的合成和分解都依据力的等效原则、解决力的相互替换问题,两者是互为逆运算.(3)力的分解在某些情况下,不是根据它产生的效果,而是按照研究问题的方便来进行.利用力的正交分解法解决此类问题,通过实际事例体会到力正交分解法的优越性.(4)做好实验,确定条件,搞清实物图和力示图的关联,围绕观察、实验、分析、运算及应用这一条主线展开.2 教学进程
上堂课我们顺应认识规律研究了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法则.请回忆它的内容及应用时的注意点.(略)
事物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今天我们来研究已知一力求其分力,乃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问题.用大号字红粉笔板书课题:力的分解.2.1 观察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图1所示事物的构成行为,已否见过?仔细观察,自然界这类问题千姿百态,极为普遍,这里面蕴有一个共同的道理,即一个力在一定条件下可同时产生两个效果,这种已知一力求其分力叫力的分解.2.2 力的分解条件
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必要的条件才有确定的解,通常是以下两种情况为主:
(1)已知两分力的方向求它们的大小;
(2)已知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2.3 力的分解大体以下四种情况
一流专家·一流技术·一流服务 中国精品教育软件──www.100soft.net研制开发 第3页
(1)重力在斜面上的分解
参见图2所示.演示:用“T”字型塑料尺架成斜面,让一塑料砝码盒(内有砝码)摆在斜面上,观察到:斜面弯曲(见虚线状)和砝码沿斜面下滑,即码盒重力G产生的两个效果.分析:用彩色粉笔依其效果绘出oa线(红)ob线(黄),乃是两分力的方向,以G矢量的末端作出彼此对边的平行线截oa与ob线,则F1为平行于斜面下滑的G之分力,F2为垂直于斜面使产生形变的G之分力.例题:p.70习题(2)题.应用:沿斜面推物至上,螺旋千斤顶、劈„„.又如汽车开上桥,F1起阻碍作用,下桥起运动作用,为行驶方便与安全高大的桥要有很长的引桥,从而减小α而减小F1所为.为此在接触社会实际问题时要多看、多思.(2)力在支架上的分解参见图3所示的简易力的分解演示仪:在一木条上分别钉上a、b、c、d四个2寸铁钉,在a、b与c、d间分别用橡皮筋绕成四股的橡皮圈,ABC是一根较粗的铁丝折成,A、C处绕成松环便于套四股的橡皮圈,B处吊着一根拉绳.演示:参见图4,在力的分解演示仪的B处挂上重物G,观察到A处的橡皮筋凸出,C处的橡皮筋凹进.一流专家·一流技术·一流服务 中国精品教育软件──www.100soft.net研制开发 第4页
分析:作BB′线(红)与BB″线(黄),这凸出与凹进就是G在这两个方向上的两个效果,即G的两分力的方向.例题:①p.68[例题1]略.②参见图5.已知a、b、c及G求F1、F2,△AOB∽△OF2G∽△OF1G.应用:起重机支架、建筑桁架、斜拉桥钢索„„.斜梁所受张力处可用钢索取代,所受压力处非得用梁柱才行.(3)在水平面上所受拉力或推力的分解
演示:参见图6,观察到在水果台秤上摆放一重物,台秤示数为2,用F1朝斜向下推重物,台秤示数为3.用F2朝斜向上拉重物,台秤示数为1.一流专家·一流技术·一流服务 中国精品教育软件──www.100soft.net研制开发 第5页
分析:如图7,用与水平向下成α角度的F1推物体;
Fx=F1cosα与f方向相反; Fy=F1sinα与G方向相同.如图8,用与水平向上成β角度的F2拉物体;
Fx=F2cosβ与f方向相反; Fy=F2sinβ与G方向相反.将一已知力分解成x轴与y轴两个方向上的分力,这种方法叫正交分解法.这对较复杂的多力同时作用于一物体的情况下,将它们均分解成x、y轴方向的分力,而后把所有x轴的分力代数法合成为Fx,把所有y轴的分力代数法合成为Fy,最后采用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其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便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例题:P.68[例2]略.应用:机械工场装卸车、车站码头的推、拉车、机械上的连杆曲轴的传动机构的受力情况,若作仔细分析均属此例.(4)力的再分解
一个力经过分解后,分解出来的分力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再次进行分解.如图9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力的再次分解,改变了一个已知力对物体原来的作用;来自船首左前方,作用在帆面PP′上的风力F,可以分解为垂直作用在帆面上的分力F1和沿着帆面滑过的分力F2.垂直作用在帆面上F1,又可以分解为作用在船体纵向上的纵推
一流专家·一流技术·一流服务 中国精品教育软件──www.100soft.net研制开发 第6页
力F3和横向上的横推力F4,由于船体在横向移动时阻力很大,因此船体便在纵推力的作用下运动.此例主要说明力的分解还可按照研究问题的需要和方便来进行,力的分解的多值性.小结:(1)已知一力求分力叫力的分解,理论依据是矢量合成的逆运算;(2)从实际出发(看效果)作出实物图然后利用矢量定则作出力示图;(3)求分力:①作图法(在建筑上得到广泛应用);②计算法:正交分解(三角函数运算)与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法则运算;(4)矢量分解的多值性要有深刻的理解,这与建工专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业:略.3 评课:略.4 说明
(1)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为专业学科服务的思想不能移,但物理学科有其本身的体系结构和要求,绝不能将物理学科讲成专业学科,此关系必须理顺.(2)透过力的分解,力求往后延展一切矢量的分解,以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学设计内容繁多,可因人而异,不论何种方法,其目的是一致的.所包容的主要方面:课题引入、演示实验的精选、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板书步骤、例题精选、进程安排、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等.一流专家·一流技术·一流服务
第二篇:一堂伊力特招商课
一堂伊力特招商课
今天我们伊力特公司进行了岗位调整,我从业务员升到了招商部经理,虽然心里挺高兴,但同时还是有些忐忑,招新客户,开发新市场我没有任何经验,不知道从何入手。正巧公司请来了一位原来是做伊力特酒的,干过企划,当过招商部经理的老师。
老师在培训过程中,给我们讲了他的一次招商策划。
老师曾服务过的公司,当时接了一款新产品,是做流通为主的,需要在一个食品市场进行招商,他们公司招商部进行了全力招商,但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没有招到一个客户,于是他们公司老板要他进行一次招商策划。
他来到了这个市场门口,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进出这个市场。他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他在市场门口站了四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切入点。第五天,他换了一身西装,打了一天领带,手里拿了一叠表格,以电视台员工的身份开始对进出市场的人进行采访,整整一天下来,采访了近百人,居然发现80%以上,都是开小店的老板。于是一个方案被策划出来了。
当时,市场大门上有一块很大的广告位到期了,但还没有新客户来做。于是他马上与市场管理部联系,签了一个月的短期广告,做了一块80多平方的红布广告,内容就是产品名称和招商电话。一周后市场有十几个客户跑到他们公司,要求签代理合同,这些客户大部分都是该市场的大户。
讲到这里,大家都急着问,为什么会这样。老师就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因为到这个市场来进货的大部分人是开小店的,他们对新产品有职业性的关注感,他们看到了市场门口醒目的大幅广告,就会产生新鲜感,在进货时,就会自然的去问这款产品,目的是想看一下这款新产品。而市场里的老板,发现来的客户都在问这款产品,就会认为这款产品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会有前景,那么签下代理权变得十分重要。
市场是消费者的市场,通过消费者来刺激你的客户,就会让你的客户兴奋起来,你的成功概率就会大增。
第三篇:团结合作力量大说课
团结合作力量大
——说课稿
藁城区通安小学
马焕英 【理念设计】
在小学阶段,团结合作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备的心理品质,也是教师塑造良好的学生班集体所必须加以培养和训练的,是小学生生活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团结是一种力量,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团结协作不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道德品质。它体现了人们的智慧,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目前城市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出不合群,不善于与人合作的弱点。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非常必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互动性原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会团结合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步体验
活动意图:制造轻松气氛,为下面做铺垫。体验游戏:《一指抓苹果》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红红的苹果,你们想得到它吗?如果你能不借助任何东西,用你的一个手指将它拿起,这个苹果就属于你了。(两位学生尝试)
师:用一个手指拿得起吗?那要怎样就能轻而易举地将它拿起呢?一个手指够吗?那要几个手指呢?
师:是啊,只要几个手指合作起来就能轻而易举地将苹果拿起了。
二、深入体验,感知团结合作力量大
活动一:折竹签(活动目的:感知团结起来力量大)
(1)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力量大:我这里有一根筷子,你能把它折断吗?(出示2根,5根,10根让学生尝试折断)。你猜猜他能折断吗?(学生猜后,试验证明)
(2)谁还愿意上来在试一试?
(3)提问:为什么1根,2根的时候那么容易就折断了,而10根的时候就折不断了呢?(4)师小结:说得好,如果我们把这一根筷子看作一个人,把这一捆筷子看作好几个人或我们全班同学,你们会联想到什么?(指名回答:人多力量大)
活动二:巧手分豆豆(活动目的:知道合作也很重要)
1、在活动开始之前,先看要求:
1)必须把黄豆、黑豆都分开,分别放在两个杯子里。2)必须数出黄豆有多少颗,黑豆有多少颗。3)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为胜方。
2、活动开始
3、请优胜小组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可能会说到我们组有分工,而且听指挥,或者是团结协作等等,教师相机板书)再请失败组谈感受(总结经验教训,感知合作的重要性)
三、联系实际,升华情感(活动目的:明白合作的技巧)
1、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事必须要靠大家的团结合作才能完成的呢?(小组讨论,指生说)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拔河比赛的时候,我们靠的就是团结;体操比赛,我们凝聚着集体的力量;集体舞表演,因为有了同学们的相互配合,才有了我们优美的舞姿。完成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众人合作!小到日常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大到国家的建设,都需要合作。只有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合力,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就像我们这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合作。
2、合作的技巧
(1)合作要有明确的分工。
(2)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学会听取
不同的意见,学会理解。(3)要尊重合作者。
(4)出现困难的时候大家多商量,互相鼓励,共同克服困难。
3、名言警句知多少
(1)指生说有关团结合作的名言警句。(2)课件出示相关的警句生读。
4、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每周都进行文明班的评选。那么,要想使咱们班被评为文明班,大家具体应该怎么办呢?
指生说。
5、总结:只要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想着我们的班集体,在各方面都严格按要求去做,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班一定会被评为文明班集体!
师: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呀?(指名说。)最后,让我们以《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首歌曲结束这堂课的学习吧!(放《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首歌曲。教学反思:
1.时间控制要把握好,要准备好应对的措施。
解决方案:老师来指引,尽量在自己的时间安排内,如果学生们对某一环节的活动感兴趣,那么我会适当延长该活动的时间。
2.巧手分豆豆后要让学生充分的谈感受,优胜组和失败组都要谈,联系实际感知合作的和技巧的重要性。
第四篇:一堂好课[模版]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叶澜教授在他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我是反对借班上课的,而且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中,大家不提“公开课”这个词,现在又强调,上研究课时,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教师尽量要做到旁若无人,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上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但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
课文分析准确深入; 教师讲解清晰、有条理; 师生互动活跃; 学生积极回答、踊跃表现; 课中的启发点多; 课堂秩序活跃而不凌乱;等等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课就是好课--高效。我们经常可以在报刊上看到“有效学习”的提法,我觉得这个提法不够确切,因为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可以称得上是“有效学习”。既然称得上学习,怎么会无效呢?关键是学习效率的高低之别。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高效。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效率就可以称为高效;只要一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就可以做到高效。目标明确是指: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通过哪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等;重点突出是指:这节课哪个知识点最重要,每节课只能有一到两个重点,其他知识可用“讲授式”或“学生阅读式”快速地完成,如果一节课的重点有三个以上,那就无所谓重点可言了。一些老师总认为,什么都要老师讲,讲了就心安理得,没有讲就不踏实。实际上,有些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练习、测试等形式来实现。如果一堂课什么都要讲得那么细,那么“清楚”,那学生就“不清楚”了。因为,老师所能占用的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课堂时间应当还给学生去学习、去讨论、去思考。
二、课堂指令清晰气氛活跃的课就是好课--默契。一堂好课应当是课堂教学节奏明快、师生配合积极默契的课,而这样的课一定是有经验的老师上的。如果一位老师无法发出明晰的课堂指令,那么师生默契的配合无从谈起。如果一堂课老师不断地发出模糊不清的众多指令,那么久而久之这位老师的“课堂指令”就慢慢变成“课堂纸令”--无人遵从的一纸空文了。如果一位老师的课堂指令“要求明确、时限清楚、落实到位”,那么这种老师所主持的课堂(主持课而不是上课,上课有上讲台居高临下的感觉)就一定是师生配合默契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活动一定是活跃的,因此就可以算是真正活跃的课堂。
三、能够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的课就是好课--智慧。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一定具有我所提倡的“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他一定会把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的希望寄托于课堂之内,寄托于学生身上。夸美纽斯建立班级授课制时就强调,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势就是集体性。这也正是课堂授课制取代私塾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把班级课制与因材施教对立起来,那就缺乏教育智慧了。课堂的第一资源就是学生的差异性。如果一位教师至今还不能认识到学生差异性所蕴藏的巨大作用,那他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利用这一课堂第一资源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学科小先生、建立灵活的学习小组(不要长期固化)、让学习小组长帮助教师进行学习管理,让学科小先生协助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下,教师活得“很轻松、很潇洒、很有成就感”。因为,当你看到“学科小先生们”娴熟的讲课技巧时,你会为所培养的学生中有人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沾沾自喜。
四、能让学生感到终身受益的课就是好课--难忘。2500多年前,孔子带着一群学生在凉亭歇息,看到一个老人拿着涂有树脂的竹竿在捉蝉,他的技巧非常好,百发百中,简直是出神入化。孩子禁不住问老人:“您捉蝉的本领真高明,有没有什么秘诀?”老人微笑说:“蝉是很机警的昆虫,一有动静就会飞走。因此要先练习拿竹竿时能闻风不动,甚至在竹竿上放两粒弹珠也不会掉下来,就可以开始捉蝉了。如果练到放五粒弹珠而不掉下来,捉蝉就象伸手拿东西一样容易。所以我捉蝉的时候,专心一意,天地万物都不能扰乱我的注意力,眼睛看的只有蝉的翅膀,能够练到这个地步,还怕捉不到蝉吗?”孔子听了频频点头,转身对学生说:“听明白了吗?只有锲而不舍,专心一意,才能把本领练到出神入化。” 对于孔子的学生来说,孔子的“这节课”只用了几秒钟,但这是一节让他的学生终身难忘的课。真可谓世界最短的“名课”。对于安南来说,黑人老师用“白纸与黑点”来让学生懂得做人道理的课让他终身受益。因此,每位教师都要争取上“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这是众多教育家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上一堂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
五、思维量信息量延伸量大的课就是好课--欲望。记得多年以前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的话:一堂课可以用四个量来衡量--信息量、思维量、媒体使用量和延伸量。这四个量显然是越多越好。我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很有道理。虽然那位教师没有给我解释这四个量的含义,我的理解是: 信息量--是指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所有信息的总和。它包括文本信息、师生的口语信息、老师的肢体信息等,内容不限于课本与练习,还应当是教材之外、校园之外的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信息;思维量--是指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的时间与深度,是大脑的活动总量。思维量决定于教师或同学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过难的问题与太浅的问题都会让学生的思维量减少,教师有意无意的替代,无疑也会减少学生的思维量。只要坚持我所倡导的两句话就可保证思维量的增加:一是凡是学生能够办到的事教师决不替代;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去“自由地”学习;延伸量--是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量。通过课堂教学,当学生走出课堂时带着多少问题,带着什么问题,还有多少继续学习这门学科的欲望。如果能够有足够的、学生能够承受的延伸量,就能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保持学生学习欲望”的目标
六、提供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课就是好课--满足。我认为,判断一堂课是否好课,主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而非老师的课堂表演。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听课”改为“看课”。在新课程所强调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需要得到老师有意识的落实。实现课堂学生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有两个:一是个体表现,二是成功体验。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要有意识地多安排部分学生个体表现的机会,尽量多地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要知道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一次课堂上个体表现的机会也许就会有助于树立孩子的学习信心;一次成功的课堂体验经历,就可能帮助孩子获得学习信心。如果一堂课上,能有一两位学生得到个性张扬的机会,并得到老师、同学发自内心的掌声与赞叹声,你能说比老师多讲一道题目效果差吗?让孩子的望得到满足的课就是好课。
七、多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问题情境的课就是好课--直观。这里所提到的多种媒体并非指“多媒体”,而是教学中老师所使用的多种媒体。包括电脑多媒体、黑板、影音资料、文字资料、教具、挂图、图表、图片、实验器材、小黑板;还有教师的表情、姿态、服饰、手势;学生的大脑、手、口、耳等多种感官。凡是可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东西都可称为媒体。如果老师能够充分恰当地利用多种媒体,哪怕是女老师得体的淡妆与漂亮的服饰,都可以影响课堂学习情景的创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虽然这只是过渡性目标,不是最终目标,却显而易见地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样,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欲望,创设解决问题的较为直观的问题情境,也是有经验教师的主要课堂追求之一。
八、提供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课就是好课--轻松。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方式必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认为,这种改变主要应当表现在课堂结构的改变上。没有课堂结构的根本改变,就谈不上教学方式的改变。一节课如果还是老师从头讲到尾,这样的课只会把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希望寄托在课外练习上。这是最令学生讨厌的经典老课的普遍情形。改变的办法很简单:尽量压缩课堂授课时间,挤出时间让学生有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机会。不久前我提出了“三分课堂论”--每堂课教师持续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合作学习质疑释疑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学生当堂训练的时间保证15分钟。这并非机械的划分,而是一种课堂结构的大框架。只有保证课堂时间的大部分是学生学习用的,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才会减少,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这样的课你能说不是好课吗?
九、能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的课就是好课--自信。我曾多次强调过,学校德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难,及时解决他们不会做的题目。在公开课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中巡课,但是“真巡”的份量有多重呢?如果在巡课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一位学生的任何问题,这种巡课很有“假巡”之嫌。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要设法利用“学科小先生”的力量和教师个人的力量,来化解学生个性化的问题。也可以把学生的个体问题通过学习小组解决,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解决。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样的课就可以算是一堂好课。
十、能响起笑声掌声欢呼声的课就是好课--快乐。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会不放弃任何一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整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机会。哪怕是课前一句“请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的穿着与往常有什么不同”的无聊话语,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起到调整课堂气氛的作用。如果在一节课上能够响起哪怕是一次的笑声、掌声都可以算是好课,要是有欢呼声那就更可以算是好课了。因为,你的这节课至少给予学生一次体验快乐的机会。课堂是青少年成长的地方,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无法摆脱学习压力的今天,能够产生课堂“三声”的课是难能可贵的。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整理 2016.4.18
第五篇:一堂好课
平时我们在公开课或观摩课上,往往会看到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这样的课也许是集众人的智慧精雕细作的结果,也许是事先安排好的表演式的“作秀课”,就失去了它真实的一面。
我心目中好课的标准是: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创设一个让学生“激动”的氛围。如:一个故事、一段幽默„„
2、教师平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即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3、真实,有生命力。
4、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5、教师能体验到成就感,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师生皆有收获。
我曾听过余映潮老师的《听听那冷雨》,课堂开始让学生自创有关雨的对联,学生特别积极,都想一试身手。气氛热烈了,学生思维打开了,再开始正文。课文时间和空间跨度大,余老师用丰富的学识把它们串了起来,而且问题启发到位。一节课并未使用多媒体,但学生却很好的掌握了内容,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好课。
1)课堂气氛要活:
(2)学生思维要活:提供一种让学生“心动”的机会。如:一个有深度的问题,一次面红耳赤的争论„„
(3)所学知识要活:搭建一座让学生“互动”的平台。既要钻进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为每个学生创造机会,重视知识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