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冰熊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花园学校 学科:语文 1. 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弄伤”、“瘦了些”和“冒汗”的意思。(2)正确朗读课文,并尝试读出妈妈和小熊对话的语气。(3)圈划词句,了解冰受热会融化,隔热可保温的知识,并能用几句话说清自己了解到的知识,产生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2.制定依据:(1)内容分析: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童话。通过小熊在妈妈的帮助下,知道了怎样照顾小冰熊,使它不会融化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一个科学知识:冰受热会融化;而棉被能隔热、保温。将科学知识融入于童话故事中,既生动又有趣。(2)学生实际: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的识字方法,能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同时已可以借助拼音流利朗读课文,但是理解和用句式进行通顺表达的能力还有待培养。教 学 过 程 时间 3-4分钟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趣味导入
二、初读课文,品句子、学生字 教师活动
1、出示图片,说说你收到过什么新年礼物?
2、揭示课题及拼音: 30、小冰熊
1、读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顺朗读。2)品读划线,用直线在2-3小节内划出表现小熊对小冰熊喜爱之情的句子。
2、出示句子: 小熊别提有多高兴了,它抱着小熊亲了又亲。晚上,小熊舍不得小冰熊一个人睡,就把它抱进了自己的被窝。(指导朗读)学生活动
1、指名说。
2、齐拼音节,读课题
1、交流识字方法,学习生字。--领读 –-指名交流
2、交流划出的句子。1)体会“亲了又亲”和“抱进被窝”,按要求圈词。2)带着理解朗读。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生字能力 通过品读句子,激发学生的情感及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兴趣。年级:二年级 课题:30、小冰熊 班级:4班 教时:一教时 教师: 人数:42 日期:
三、再读课文,品句填空
四、研读熊妈妈的话,释疑明理。
五、复习巩固,练习拓展。
1、请学生找找妈妈的表现。---出示有关妈妈表现的相关句子。
2、边读边思考:妈妈担心什么呢?读读句子,按照填空提示说一说。看着小熊,妈妈担心。
3、学习第3小节 1)引读,帮助学生理解“不情愿”和“果然”。2)出示图片帮助理解“湿漉漉” 3)小熊为什么浑身瘦了一圈? 4)说话训练: 看着小熊,妈妈担心。果然。
4、激趣质疑: 1)提示读熊妈妈的举动,表演帮助理解“裹”和“严严实实”。引读 2)将“把”字句换成“被”字句练习。(出示提示)
5、学习第6小节。师:“结果是不是像小熊担心的那样呢?” 1)提示自由读第5小节。学习“量”和“传” 2)同样睡在被窝里,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3)反馈知识:把你了解的知识告诉熊妈妈。1)抢读词语 2)作业:续写句子(书上练习)。
1、指名交流找到的句子。
2、交流读。
3、师生配合读熊妈妈的话。同桌练说。指名回答 齐读 自由读句子。感受小熊的心情,理解词语。师生配合读。指名交流。小组练说,指名1-2人说。指名朗读句子。指名交流 集体读句 自由朗读 指名交流 自主朗读 交流生字的记忆方法。圈划关键词,交流相关知识。指名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朗读兴趣,帮助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说话训练,拓展课外知识。复习巩固 课外知识拓展,说话训练
课文:
小冰熊
新年到了,熊妈妈雕了一个可爱的小冰熊,送给她的孩子。
小熊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抱着小冰熊用嘴亲了又亲。熊妈妈看见了,忙拦住说:“使不得,使不得,你嘴里的热气会把小冰熊弄伤的。”
晚上,小熊舍不得小冰熊一个人睡,就把它抱进了自己的被窝。妈妈发现了,连忙说:“不行,不行,它同你睡,会热坏的。”小熊不情愿地把小冰熊抱出来,果然,小冰熊浑身湿漉漉的,还比原来瘦了些。
熊妈妈另外拿来了一条小棉被,严严实实地把小冰熊裹在里边。小熊不解地问:“妈妈怎么还给它盖棉被呀?不怕它再热坏吗?”
妈妈说:“小冰熊跟你睡在一起,你身上的热量传给它,小冰熊受热后会冒汗融化。让它单独睡在棉被里,棉被会隔开外边的暖空气,替小冰熊保持原来的温度。”
第二天早上,小熊一起床就掀开小冰熊的棉被,果然,小冰熊睡得正香哩,身上一点也没冒汗。
第二篇:小冰熊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冰熊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冰熊说课稿1学习目标:
1、能认识“拦、伤、严、裹、独、持、度、掀、隔”等9个生字,会描写“拦、伤、严、独、持、度”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妈妈和小熊对话的语气。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找出描写给小冰熊裹棉被原因的句子。
3、能发挥想像,说一说小熊一家外出旅游时,会采取哪些办法,不让小冰熊融化。
4、知道冰受热会融化,棉被等能隔热、保温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熊妈妈阻止小熊的话。
2、知道冰受热会融化,棉被等能隔热、保温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师:这个小熊大家都不陌生吧?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小冰熊。
板书课题 35 小冰熊
2、齐读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师:这个小冰熊是哪儿来的呢?请你自己轻轻读课文,注意不加字,不漏字,读准生字的字音。媒体出示:
我会填:
小冰熊是()()送给()的礼物。
谁 在什么时候 谁
2、交流填空
三、学习1—3节,理解内容
1、小熊喜欢妈妈送的礼物小冰熊吗?请你读读1—3小节,说说你是从哪些句子当中知道的?
2、交流,媒体出示句子:
小熊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抱着小冰熊用嘴亲了又亲。
晚上,小熊舍不得小冰熊一个人睡,就把它抱进了自己的被窝。
小熊极不情愿地把小冰熊抱出来,果然,小冰熊浑身湿漉漉的,还比原来瘦了些。
3、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小熊对小冰熊的喜爱之情吗?
选一句自读
指名读:结合学生的朗读,适时总结
一直拿在手里,舍不得放下,真是“爱不释手”呀。板书:爱不释手
晚上,小熊舍不得小冰熊一个人睡,他想:(),于是把小冰熊抱进了自己的被窝。
小熊跟小冰熊就像影子一样不分离,这叫做—— 板书:形影不离
4、小熊这样做行吗?熊妈妈是怎么劝阻小熊的?
媒体出示句子:
熊妈妈看见了,忙拦住说:“使不得,使不得,你嘴里的热气会把小冰熊弄伤的。”
妈妈发现了,连忙说:“不行,不行,它同你睡,会热坏的。”
学习生字:拦 动作理解
伤 拼音 找朋友
请你选一句读读,注意读出熊妈妈劝阻的`语气。
指名读
小老虎和小花牛比赛读
5、妈妈的话有道理吗?哪一句句子证明妈妈说得对?
(小冰熊浑身湿漉漉的,还比原来瘦了,那时因为——板书:融化)
四、学习4—6节,理解内容
1、小熊很喜欢小冰熊,却不知道怎么爱护它,我们来看看妈妈是怎么照顾小冰熊的?
自读第4小节,找找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熊妈妈另外拿来一条小棉被,严严实实地把小冰熊裹在里边。
学习生字:
掀 字音 动作理解
严 书空 严严实实
裹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顺口溜:衣服里面包果子,裹、裹、裹
2、熊妈妈为什么要给小冰熊裹棉被呢?
(1)请你和同桌一起学习第五小节,找出有关句子用直线划出来。
(2)交流句子,学习生字: 独 怎样记
隔 和“融”作比较
持 分析字形
度 部首 除部首有几笔
(3)读读所划的句子,注意读正确,指名读,齐读
(4)齐读第五、六小节
(5)再练习说话:媒体出示
熊妈妈用棉被把小冰熊裹起来,是因为()。第二天,小熊一起床就(),果然,()。
3、熊妈妈用棉被隔开了外边的暖空气,(板书:隔开)小冰熊好好的,一点事儿都没有(板书:安然无恙)
4、想像说话
小熊一家要去旅行了,请你替小熊想想办法,一路上怎么照顾小冰熊呢?
小熊的一家要去旅游了。在汽车上,小熊。来到宾馆的房间里,小熊。
旅行结束回到家,小熊看看心爱的小冰熊平安无事,心里高兴极了!
五、复习词语,结束全文
1、比比眼力,比比脑力:
情愿 严严实实 受伤 单独 温度 隔开 保持 掀开 拦住 坚持 伤心 严厉
2、师总结
板书设计: 小冰熊
小熊 熊妈妈
小冰熊说课稿21、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知识童话。通过小熊在妈妈的帮助下,知道了怎样照顾小冰熊,使它不会融化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一个科学知识:冰受热会融化;而棉被能隔热、保温。将科学知识融于童话故事中,既生动又有趣。文中的小熊是一个富有爱心的 孩子的化身,他非常喜爱妈妈送的新年礼物——小冰熊,又抱又亲,睡觉还怕小冰熊受冻。将“冰”的特性,通过妈妈的口讲出来,既亲切又浅显易懂,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2、说学情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定量的字词,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和识字能力自主完成识字任务了。在朗读能力方面,学生应该能借助拼音和已经认识的汉字进行阅读了,但正确地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还有待于在教学中加以训练,尤其是在朗读中能按标点进行正确停顿要强化训练。
3、说教学目标。
《小冰熊》是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根据单元目标“读课文圈划词句”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认识“拦、伤、严、裹、独、持、度、掀、隔”等9个生字,会描写“拦、伤、严、独、持、度”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妈妈和小熊对话的语气。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找出描写给小冰熊裹棉被原因的句子。
(3)能发挥想像,说一说小熊一家外出旅游时,会采取哪些办法,不让小冰熊融化。
(4)知道冰受热会融化,棉被等能隔热、保温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熊妈妈阻止小熊的话。理解“果然”,学用“果然”说话。
(2)知道冰受热会融化,棉被等能隔热、保温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说教法。
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进行生字教学。识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二期课改新教材倡导学生多识字,快识字,讲究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基于此思想,识字在教学目标中仍占有相当的比重,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方式应有所变化,应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自主研究识字方法,不断创造新的识字方法。字词教学应各有侧重。
本单元主要安排了“读课文圈划”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安排就是要使学生在自主识字和巩固识字的同时,逐步学会抓住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带着问题思考,根据要求圈划词句。由此可见,在阅读方法和阅读要求上都对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相对一年级而言,阅读教学从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向侧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转变了
5、说学法。
本单元是第二次要求学生“读课文圈划”,阅读课文需要学生更多地关心整篇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建立篇的概念。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要求进行圈圈划划。教师要把握好这一单元要求,不能任意拔高,随意改动。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多读读课文,多熟悉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说说课文内容,借助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通过说话练习的形式反馈出来。
6、说实施。
要将预设的教学设计方案在课堂中很好地实施,教师应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熟知教材,了解重点难点。本课除了自主识字这一重点外,还有一个重点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圈划,读好熊妈妈阻止小熊的话。知道冰受热会融化,棉被等能隔热、保温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何落实这个重点,解决这个难点呢?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体会小熊对小冰熊的喜爱之情。并且知道正是由于小熊的喜爱,造成了小冰熊的融化。引出“熊妈妈是怎么照顾小冰熊”这个问题,通过读读圈圈划划,理解冰受热会融化,棉被等能隔热、保温的道理。其次,要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反复读,在读中感悟和体会。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喜欢读,愿意读,读出味道来,读出感受来。而最后一个想象说话,这既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又是对一节课学习效果的检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给了一点提示,降低了难度,为一些中等及其以下的同学提供了“扶手”,而优等生同样也有发挥的余地。
小冰熊说课稿3【说教材】
《小冰熊》是二年级新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题为《小冰熊》。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童话。通过小熊在妈妈的帮助下,知道了怎样照顾小冰熊,使它不会融化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一个科学知识:冰受热会融化;而棉被能隔热、保温。将科学知识融入于童话故事中,既生动又有趣。文中的小熊是一个又爱心的孩子的化身,他非常喜爱妈妈送的新年礼物——小冰熊,又抱又亲,睡觉还怕小冰熊受冻,将冰的特征通过妈妈的之口讲出来,亲切又浅显易懂。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小学语文低年级各阶段学习目标》我制订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拦、伤、严、裹、独、隔、持、度、掀”9个生字,正确书写“拦、伤、严、独、持、度”6个生字;积累“严严实实、果然”等8个以上词语,句子不少于三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妈妈和小熊对话的语气。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找出描写给小冰熊盖棉被原因的句子。
3、能发挥想象,说一说小熊一家外出旅游时,会采取哪些办法,不让小冰熊融化。
【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故事的同时,接受科学知识。
指导学生通过圈划词句的方法读懂课文。
情感与体验:
知道冰受热会融化,棉被等能隔热、保温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几方面的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围绕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板块:
1、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4、朗读课文,拓展练习。
5、巩固生字,练习书写。
由于本课属于“圈划词句”单元,下面就围绕如何指导学生圈划词句这个重点从几个方面加以简单的说明。
《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要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着重进行词句的训练。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在圈划词句上才刚刚起步,因此教师一定要给予指导,教会方法。
1、教会学生到文章中去找关键句、关键词的方法。
在学习课文1-3节时,着重帮助学生体会小熊对小冰熊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去找找课文中体现出喜爱的句子。
A、小熊别提有多高兴了,它抱着小冰熊用嘴亲了又亲。
B、晚上,小熊舍不得小冰熊一个人睡,就把它抱进了自己地被窝。
C、小熊不情愿地把小冰熊抱出来,果然,小冰熊浑身湿漉漉的,还比原来瘦了些。学生在交流句子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说说原因,哪里体现了小熊对小冰熊的喜爱,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舍不得、不分离,并用“爱不释手、形影不离”这两个词来总结小熊地喜爱程度。
2、教会品词、品句的方法。
在体会“妈妈为什么要给小冰熊盖棉被?”这个问题时,当学生找到关键句,明白了“棉被会隔开外边地暖空气,替小熊保持原来地温度”这个道理,再回到课文第四小节,来体会“严严实实”的意思,学生自然明白了妈妈要严严实实盖好被子地用意。这样反复品词。品句,学生才透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也有了再课文环境中分析词语、分析句子的意识。
【小冰熊说课稿】相关文章:
1.学校语文《小冰熊》说课稿
2.语文《小冰熊》教学设计
3.沪教版《小冰熊》优秀教学反思
4.小冰兔故事
5.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冰熊》优秀说课稿
6.小熊请客的说课稿
7.《小熊开店》的说课稿
8.小熊请客说课稿
9.小熊过桥说课稿
第三篇:学校语文《小冰熊》说课稿
1、说教材.本文是一篇知识童话。通过小熊在妈妈的帮助下,知道了怎样照顾小冰熊,使它不会融化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一个科学知识:冰受热会融化;而棉被能隔热、保温。将科学知识融于童话故事中,既生动又有趣。文中的小熊是一个富有爱心的 孩子的化身,他非常喜爱妈妈送的新年礼物——小冰熊,又抱又亲,睡觉还怕小冰熊受冻。将“冰”的特性,通过妈妈的口讲出来,既亲切又浅显易懂,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2、说学情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定量的字词,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和识字能力自主完成识字任务了。在朗读能力方面,学生应该能借助拼音和已经认识的汉字进行阅读了,但正确地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还有待于在教学中加以训练,尤其是在朗读中能按标点进行正确停顿要强化训练。
3、说教学目标。
《小冰熊》是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根据单元目标“读课文圈划词句”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认识“拦、伤、严、裹、独、持、度、掀、隔”等9个生字,会描写“拦、伤、严、独、持、度”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妈妈和小熊对话的语气。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找出描写给小冰熊裹棉被原因的句子。
(3)能发挥想像,说一说小熊一家外出旅游时,会采取哪些办法,不让小冰熊融化。
(4)知道冰受热会融化,棉被等能隔热、保温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熊妈妈阻止小熊的话。理解“果然”,学用“果然”说话。
(2)知道冰受热会融化,棉被等能隔热、保温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说教法。
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进行生字教学。识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二期课改新教材倡导学生多识字,快识字,讲究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基于此思想,识字在教学目标中仍占有相当的比重,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方式应有所变化,应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自主研究识字方法,不断创造新的识字方法。字词教学应各有侧重。
本单元主要安排了“读课文圈划”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安排就是要使学生在自主识字和巩固识字的同时,逐步学会抓住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带着问题思考,根据要求圈划词句。由此可见,在阅读方法和阅读要求上都对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相对一年级而言,阅读教学从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向侧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转变了
5、说学法。
本单元是第二次要求学生“读课文圈划”,阅读课文需要学生更多地关心整篇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建立篇的概念。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要求进行圈圈划划。教师要把握好这一单元要求,不能任意拔高,随意改动。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多读读课文,多熟悉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说说课文内容,借助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通过说话练习的形式反馈出来。
6、说实施。
要将预设的教学设计方案在课堂中很好地实施,教师应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熟知教材,了解重点难点。本课除了自主识字这一重点外,还有一个重点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圈划,读好熊妈妈阻止小熊的话。知道冰受热会融化,棉被等能隔热、保温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何落实这个重点,解决这个难点呢?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体会小熊对小冰熊的喜爱之情。并且知道正是由于小熊的喜爱,造成了小冰熊的融化。引出“熊妈妈是怎么照顾小冰熊”这个问题,通过读读圈圈划划,理解冰受热会融化,棉被等能隔热、保温的道理。其次,要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反复读,在读中感悟和体会。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喜欢读,愿意读,读出味道来,读出感受来。而最后一个想象说话,这既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又是对一节课学习效果的检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给了一点提示,降低了难度,为一些中等及其以下的同学提供了“扶手”,而优等生同样也有发挥的余地。
第四篇:【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学习目标:
1、理解为什么要画四个不同的太阳,学会13个生字,读通顺带有生字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画四个太阳的美好愿望。
3、学会书写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揭示课题。
播放课件,欣赏音乐,让学生听后说说这首歌是唱什么的?
点击课件出示“太阳”指导读准音“阳”。小朋友,你们对太阳了解有多少呢?谁能把太阳画出来呢?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得也是一个小朋友画太阳的,请小朋友一起读课题:18、四个太阳
过渡:这是四个怎样的太阳啊?小作者“我”为什么要画这四个太阳呢?请小朋友先认认真真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刚才的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排除生字。
1、老师范读。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贴出相应的四个太阳的图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刚才老师在读的时候,每个小朋友听得都非常认真,现在你们也去试着自己读这篇课文好吗?读的时候,请小朋友用“——”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
3、自由拼读画出的生字新词。
4、检查生字。
A课件出示生字、句子。
B读卡片上的生字。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过渡:小朋友,你最喜欢四个太阳中的哪一个太阳呢?(生答)那你们就去读描写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太阳的这一小节吧。
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学课文(重点指导朗读)
A、绿绿的太阳
夏天到了,天气怎样啊?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凉快一下呢?谁愿意用朗读的方法把清凉送给老师和同学呢?
B、金黄的太阳
果园在金黄的太阳的照耀下,散发出了一阵阵水果的香味,原来是(果园里,果子熟了。)(课件出示)指导朗读。果园里的果子熟了,可我们小朋友都忙着学习,还不知道呢?怎么办呢?别慌,有金黄的落叶呢,它正赶来邀请小伙伴去尝尝水果的香甜呢?谁来学学落叶,去邀请小伙伴呢?(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指导朗读:热情好客)
C、红红的太阳
(出示课件)看到这雪景,听到这风声,小朋友,你感觉怎么样啊?
是啊,此时的我们多么希望有个红红的太阳给我们带来温暖啊,谁愿意把这份温暖送给大家呢?(指导朗读)
D、彩色的太阳
春天是怎样的呢?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吧。美吗?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呢?(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指导朗读)还可以说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呢?
这四个太阳是谁画的呀?“我”为什么要画这四个太阳呢?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呢?你们谁来评评这个小画家?
四、生字书写指导。
五、齐读课文,进行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老师也想画个太阳,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老师想画个怎样的太阳吗?(生猜)老师最想画一个快乐的太阳(师简笔画),让这个充满快乐的太阳高高挂在我们英才学校的上空,使英才学校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都能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六、布置作业:
回去画一个自己心中的太阳。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居室装饰资料,认识居室装饰的特色
2、通过分析和评述,认识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色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八年级下美术第二单元活动一教案。
3、结合实际,通过分析和评述提高审美实践能力。
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
能够认识和体会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学习难点:
能够提高审美实践能力。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讨论
教学用具教具准备:课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导阶段
1、介绍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展示多种居室装饰设计作品。应尽可能选择居室类型(如书房或学生房)相同,但表现方法不同的居室设计作品。以便进行类比和分析。2、重点介绍居室装饰设计的特点空间对装饰设计的影响。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进行有目的的欣赏和分析活动。
3、重点介绍居室装饰设计的人文特色对装饰设计的影响。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能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评述活动。
(二)发展阶段
1、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特定空间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的提供几种不同的居室空间,或由同学们画出自己的居室空间草图供同学们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
2、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人文特点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的提供不同身份人物的居室图片,或由同学们给出自己的居室图片供同学们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教学设计方案 篇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营造宽松、愉悦的气氛让学生在交际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敢于发言、耐心倾听、积极评价。
2、通过观察图,培养学生仔细专注的观察习惯,掌握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方法。
3、通过讲述自己的观察所得和观察感受,培养有条理、说具体的陈述能力,借助评价别人的发言,培养倾听的习惯和抓住特点进行评价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用轻松活泼的儿童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宣布:今天我们要进行一个紧张而又快乐的比赛,比赛分两个项目:一、考考谁的眼力强;二、比比谁的口才好。评出火眼金精奖;能说会道奖。下面我讲述比赛要求了,请注意听。──我们比赛的程序是这样的:先给大家观察三幅图,给三分钟。(板书:看)然后把图上看到的内容和观察过程的想法,自言自语地说一说(板书:自言自语),接着在小组内说,小组同学给讲的同学逐一打分。最后,推荐你们组最好的同学挑战其他组的同学。
重点是说话的清晰性,准确性。用堂上笔记本打分,满分5分,用关键词给同学的发言作出评价,如过渡语,生动的用词,醒目的开头,精辟简洁的语言等。
分成三批,每批3人,每人最少讲够1分钟,最多三分钟。每批结束点评一次。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深入生活认真观察,感受到细致观察,多角度观察,身心投入的观察是写作具体性、准确性、情感性的基础
2、在写作中尝试把本单元作家的写作特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学会运用生动的形象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具体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要求在学习第二单元课文前就明确作文任务,做好观察事物的方案。
〖教学过程
1、读第二单元的导读。
2、提出作文要求:
读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明确习作的任务。
3、思考并初步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观察对象,到底应该怎样观察,学了这单元的课文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
1、回顾这单元掌握的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特点:
板书:
仔细观察──观察地点、角度、时间、环境不同,所见也不同
对观察的事物从动、静、声、色、形
用心感受、发挥想象、认真思考
2、默读语文园地二中的我的发现让学生从三个句子感受作者观察和写作的特点。
3、请几个同学在班上交流自己的观察的事物、观察的过程、观察的发现,组织同学根据以上的方法、自己的思考给发言的同学提出优点和改进的`地方。
4、写作,动笔写前建议学生打好腹稿,先过过电影再动笔写。
(老师巡视、点拨。)
1、选取有典型性(优秀的或有普遍存在的问题)的三篇学生作品,让作者本人朗读并通过实物投影展示作品让同学们评价。
2、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学习伙伴,互相评议修改。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背诵、课外拓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1、朗读全文。
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先准备一下,同位进行,进行打分,满分100,从复述时是否大方、有条理、清晰、生动去考虑。
3、用胸有成竹造句。
(堂上笔记本)
1、挑战记忆力:
用最短的时间背诵日积月累。
2、检查:
⑴ 课件:
出现12种花的图片和填空内容,猜猜这些花儿可以和哪个季节搭配:
正月()香又香,七月()头上戴,二月()盆里装,八月()满枝黄,三月()红十里,九月()初开放,四月()靠短墙,十月()正上妆,五月()红似火,十一月()供上案,六月()满池塘,十二月()雪里藏。
⑵ 朗读。
3、上网搜集资料:
找有关以上12种花的诗、文章、句子、或歌曲配上插图,出一期花言花语的墙报展。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从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
2、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目的和行动要一致。知道要听从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大家坐的这么端正,那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看图猜寓言,男女生比赛。
出示图片(画蛇添足 盲人摸象 狐假虎威 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引出课题《南辕北辙》。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1.什么是寓言?(小故事大道理)
2.仔细观察“辕”和“辙”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有车子旁,肯定与车有关。)
3.解释字面意思。(南辕北辙:车子要像南走,车轮反而北行。)
4.南——目的 北——行动
三、再读课文
思考:《南辕北辙》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出示第10段第一句,“硬”字也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仔细观察这个字,石字旁,石头硬不硬,可比石头更硬的就是这个固执的人了!是啊,多傻,多固执啊。他硬要往北的原因是什么呢?
马跑的快?? 车夫是个好把式?? 带的盘缠多(把不懂的词标上问号)
3.出示对话,分角色读,联系上下文解决不懂的词。
4.那个人连续说了三个没关系,课件他有多固执啊,如果这人是你朋友,你要对他说什么?(即使……也? 尽管……但? 无论……都)
四、归纳总结
大家对他的劝告,他不予理睬,最终导致的结果(出示最后一段)。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目的和行动要一致,才能取得成功。
五、拓展交流
1.生活中有什么事是一定要避免“南辕北辙”?
2.小故事大道理,带来视频(魏国大臣季梁劝阻魏王攻打赵国的念头)
3.出自于这本书《战国策》
4.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南辕北辙这种错误,不管做什么目的和行动要一致。
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
(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颂黄河
四、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五、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学设计方案 篇6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抓住景物特征,体会运用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感受文章蕴含的美。
2、过程与方法:阅读作品,品味语言,理解文章内涵;研读讨论,把握写作技巧及作者情感表达方式并加以实践。
3、情感态度:融入作品情境中,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关爱大自然。
4、重点:品读优美语言,把握景物特征,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深刻内涵。
6、预习:(1)、反复朗读课文,解决疑难字词。
(2)、思考:作者欣赏山中美景为什么说成是“访友”?
二、教学过程:
1、导语:当你久居城市,远离大自然,你是否有一种被困笼中的感觉呢?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自己的心情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和作者一起走进山中,进行一次美的巡礼。
2、检查预习:
⑴ 字词。
⑵ 解题:“访”是一次精神的沐浴和洗涤,“友”把自然人格化,文中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皆缘于此。
3、文章赏析:
就文章中的一位朋友或一幅画面谈谈你喜欢它的理由,或就某一句话谈谈它给你带来的启示。
4、技能延伸:
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界中的朋友,结合其特点,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进行描写。
5、思维拓展:
文中“我”与山中“朋友”的关系是和谐的,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与自然的关系却是不和谐的。你想对这些漠视自然或破坏自然的人说些什么?
第五篇:【推荐】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篇1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课前准备
学生:放一次风筝
第一课时
回忆趣事,激情导入
1.打开话题: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读中悟情 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是否读出高兴的语气,听后仿读,读好课文。
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a、读通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并相机理解憧憬。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
3.想象入境: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
4.朗读展示: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鼓励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读)
5.说读结合,入境入情。
a、大家是怎么放风筝的?出示填空
b、再读,注意填进去的字,把怎么放的告诉同桌。
c、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叫给大家听听。
6.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读课文。
当堂作业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经验介绍给大家?
2.书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a、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好。
b、引读过渡,设置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相机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
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a、设置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
b、细读体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心情怎样?并指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心情,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头丧气。
朗读启发,拓展活动
1.在玩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眼泪,同学们能把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读给同桌听听吗?
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课堂练习
1.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可以是几句话)(上面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3.有时间把同学写的交流一下。
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谈话引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
(3)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
(2)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3)小结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1)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
(2)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
(3)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小结:
(4)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4、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这能说明什么?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
(3)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4)小结
5、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1)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
(2)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3)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
6、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1)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用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老师是怎么样做的。
(2)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3)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为什么要变呢?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他是怎样考虑呢?
(4)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7、、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1)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2)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
(3)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4)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8、继续剖析老师说的话。
(1)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2)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3)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4)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用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位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直奔中心,层层深入,用一个支点,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我知道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引的太多,放的不够开,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评陈锦云老师的《画杨桃》一课
《画杨桃》课文语言浅显,但是文章的内在联系紧密,故事也有吸引学生的较不曲折的情节,同时,文章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把握文本,让学生在课堂投入到文本呈现的语言材料中去,并且又出乎其中,这是这一堂课的难点。
陈老师在这一节课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较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入点:
陈老师以父亲的话让我一生受用入文,展开教学,受用是什么意思?父亲的话是哪一句?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自然地将学生引到了文本中,继而对课文产生兴趣。
二、适时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以父亲的话为经,以画杨桃中的插曲为纬,引导学生深入地解剖课文,在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掏出老师的话,并与父亲的话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观察仔细,做事踏实,相信自己!
三、顺势拓展:
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入文是其一,出文便是其二。陈老师在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顺势将学生面前的文本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画杨桃是这样,那么做其它事呢?将引向学生的生活。
讨论:
1.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层层剥笋,条理清晰,但是过多细小的问题引导,导致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削弱和探究主动性的弱化。
2.学生的角色转移没有做好,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在被动地认识他人(文中的主人公和其他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创设像观察事物那种情景,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学生的感受和反应,或许课堂还会精彩的多,这样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就行。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验加法含义,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看图列式。
教学准备:计算机、实物展台、投影。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教师左手在盒子里拿出3枝红色铅笔,右手在盒子里拿出2枝黄色铅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粉笔合起来,问学生一共是几枝粉笔。
(二)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小朋友们也拿出自己笔盒里的铅笔,看课件学着试一试。师:一共有几枝铅笔?师:你们是怎样算出5枝铅笔的?生:这只手有2枝铅笔,那只手有3枝铅笔,合起来就是5枝。师:对了,这合起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
2+3=5(师边讲解边板书演示。):加号 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就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小朋友们想一想,这2+3=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对算式含义进行扩展。)
2.摆圆片。教师出示幻灯片课件,演示摆桃子的过程。
(1)书上是摆桃子,我们可用圆片代替桃子,先摆1个,再摆3个,学生依照老师的样子摆。师:一共有多少个?同学们会做这道题吗?生:1+3=4。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算式放到具体情境中理解。)
(2)参照课件演示,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书上的第2,3题,把2+□=□,□+□=□补充完整。(学生独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根据身边事物提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在我们身边,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问题呢?(师表扬学生善于发现。)
4.试一试,运用加法含义。(教材第22页的“试一试”。)
(1)引导学生看图(课件出示),要把同类的车子合起来,与警察没关系。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
(3)组织学生结合图与同桌说说算式。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书上的“练一练”)
1.第1题,放手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其先摆学具,直观得出算式结果。
2.第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第2幅图画会出现4+1=5,3+2=5两种情况,教师在角度观察图,列出不同算式。
3.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每个盘子放苹果的规律,师进一步追问,如果再放一盘苹果,你认为放几个?说出理由。
4.说一说,算一算。(利用信息技术演示课件,出示小明一家的图画。)
(1)学生独立观察图,找出同一类型的东西把他们合并起来,如凳子和凳子合起来,梨和梨合起来,花盆和花盆合起来。
(2)这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符合图意,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加法,加法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放学后,大家可以在校园里或者在家里找一找,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下次带到课堂上和小朋友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4一、课题:赵州桥
二、课型:讲读2
三、教学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星期____第____节
四、教学准备:有关赵州桥的图片
五、教学目的:
1、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六、重点、难点:
七、教学过程(复习、新课、小结、板书)
(一)、复习检查。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回顾这一段的阅读方法,说说这一段的段落意思,齐读单元提示语第1、2句。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这座桥世界闻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这座桥。那么它为什么能如此闻名呢?除了它的年代久远以外,更重要的是它独特的设计,是个创举。第2段就写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2段,边读边想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
⑴、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5句话)
⑵、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⑶、找找这个自然段的重点词语。
2、集体讨论。
⑴、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也就是它和别的桥相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第一个特点,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所以课文第1-3句具体介绍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第4句: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时,河水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解释:横跨:因为发大水时,河水不但可以从大桥洞流过,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减轻了流水时对桥身的冲击力,所以说它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⑵、这段话的重点词句是哪一句?为什么是这句?(出示这句话)
3、小结第二段。
结合完成《作业本》第5题,按课文内容填空,填好后读一读,集体订正。
谁能说说这一段话主要讲了赵州桥什么?(坚固)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第2自然段从它的设计上的创举来说明赵州桥的坚固,而这一段则主要从什么方面来说明赵州桥的美观,下面请大家看课文第3自然段。
1、请一名同学朗读第3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完成下列问题。
⑴、找一找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
⑵、说一说这一段的重点词句是什么?(精美的图案)
2、回答问题。
3、分析第3自然段。
⑴、请大家读读第3小节的第一句话: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不但坚固总结第2自然段的内容,而且美观是指这段课文介绍的重点。出示:不但而且练习说话。
⑵、课文从哪方面来说明这座桥美观?(从桥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说明美观。)
⑶、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的有的还有的出示:理解: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
②、精美图案后面的冒号是什么意思?和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冒号后面的有的有的还有的都属于精美的图案)
③、把这三个图案都写了,最后一句是怎么写的?请一学生读。
这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所以这一句话是把前面列举的三种图案作了概括。这里用先列举后概括的方法把图案的精美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4、小结这段话的第一句,总起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接着通过三种图案分述它的美观,最后,又总结了所有的龙像活的一样这种用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写出了桥的美观。
(四)、小结。
第二、三自然段课文分别介绍了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两段之间用过渡句连接起来。
(五)、要求有表情地朗读、引背第3段。
板书:
赵州桥 坚固(设计独特):长 宽 大桥洞 小桥洞
美观(精美图案)有的,有的,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