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专家点评】中班艺术《小马》
中班艺术领域《小马》
作者
教材分析:
中班上学期,我们开展了《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的主题活动。我为孩子们讲述了《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中小马不畏困难,勇敢尝试过河的故事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于是孩子们开始更多的关注有关小马的知识、图片,并找到了许多小马的模型、与马有关的物品„„真是琳琅满目。其中拴在小马身上的小铃铛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有小朋友手摇小铃,开始了他们的自娱自乐:他们一边朗诵着自己编的儿歌,一边模仿者小马奔跑着,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时不时还发出驾驾驾的声音,好一幅“小马交响曲”!于是,我将小朋友的自编儿歌进行了整理提炼出这首四句的童谣《小马》。
童谣《小马》在节奏上,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以其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吸引着孩子;在内容上,它清新活泼,自然淳朴,字里行间洋溢着童心美、童趣美;在表达上,它单纯浅近,浅显易懂,使孩子们乐闻易晓,读起来亲切自然;在结构上它短小精炼,但却不乏生动,结构清晰,紧凑完整。它是在游戏环境下产生的,有较强的娱乐性质,看似简单的童谣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教育契机,既有艺术学习的价值,也有语言学习的价值,其中也隐含着对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四分音符的稳定与八分音符的欢快和跳跃,为我们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幅小马走、小马跑、群马嬉戏的生动画面。孩子一边朗诵童谣,一边游戏可以将丰富的教育要求以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孩子们在乐此不疲 的、喜闻乐见的玩耍中不知不觉获得对童谣地感受与表现能力。学情分析:
1.中班幼儿的动作能力明显地发展起来,活动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中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活动想法,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能努力完成自己选择的活动。
在音乐方面,中班的孩子已经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来表现童谣的形象、内容和情感,也能够独立使用某一种固定的节奏型随着熟悉的童谣进行演奏,能在集体的演奏中始终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和节奏型。
他们喜欢边游戏边吟唱,因为童谣能丰富游戏的内容,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快乐。但他们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在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同时,也要将抽象的音乐节奏转化为他们能够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具体事物。
2.通过前期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对马有了更多的关注和兴趣,他们了解了马的外形、生活习性,聆听了小马发出的声音。活动目标:
1、学习童谣,能用富有韵律的节奏进行朗诵;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童谣的节奏变化;
3、喜欢与同伴合作,感受合奏为童谣带来的丰富与美妙。(设计意图:四句的童谣对中班孩子来说非常简单,但如何使童谣朗诵在表现力上变得丰富、生动而富有韵律感,是我想通过一系列的游
戏活动来实现的核心。因此,我把:“学习童谣,能用富有韵律的节奏进行朗诵”这一目标放在第一位;会朗诵童谣不是目的,我想通过幼儿肢体节奏、角色扮演、声音高低的改变、空间方位的变化表达孩子对童谣的感受,从而更加喜爱童谣,因此对幼儿的音乐能力有这样的要求“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童谣的节奏变化。”;中班幼儿对与同伴合作非常的渴望,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的合作,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童谣丰富和富有变化是他一个人所无法完成和实现的,于是他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与同伴合作。这样的情感目标在本次活动中也显得非常的重要。)活动准备:
音乐《大马告诉我》;木偶小马;马蹄形节奏谱、圆形磁铁;乐器(蛙鸣桶、木鱼、碰铃);数字卡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童谣,用肢体动作表现童谣的节奏变化.难点:学习看马蹄形节奏谱与同伴进行合奏。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暖身活动:幼儿模仿骑马手握缰绳,口中发出“格儿的儿,格儿的儿”的声音,随背景音乐《大马告诉我》一拍一步入室。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马吗?小马是怎样走路的?你会像小马一样走吗?让我们随着好听的音乐一起来游戏吧!
(设计意图:教师直接而形象地提出本次活动的主人公的形象,以欢快而熟悉的音乐作为背景,孩子们将自己心中小马的动作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不仅为后面的内容作了铺垫,同时,满足了《纲要》的要求,《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让幼儿自由表现小马走路,鼓励了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和创造)
2、故事导入:教师出示木偶小马讲故事。
师:有一匹小马,它非常的快乐。一天又一天,小马长大了,它要找到自己的妈妈,学更多的本领。于是,它翻过山,越过河,小朋友们,你们猜猜,小马找到妈妈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马是怎样找妈妈的!
(设计意图,用故事引入,将幼儿自然带入童谣的情境中,初步了解童谣的内容,为接下来学习童谣做准备)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示范朗诵,幼儿欣赏童谣,了解童谣的内容,初步感受童谣节奏
1、教师手拿木偶小马进行演示:一拍一步,随着固定节奏朗诵童谣。(设计意图:老师手中操纵的木偶做出清晰而夸张的小马走的动作,让幼儿通过小马木偶这个具体可见的形象感受到了抽象的音乐节奏,深入浅出。)
2、提问:小马是怎样找妈妈的?
(设计意图:启发幼儿注意观察小马一拍走一步的节奏特点)
3、鼓励幼儿用拍手合着老师的童谣的节奏,一拍一下进行朗诵。师:小朋友拍着小手跟着老师的童谣一起和小马找妈妈吧!(设计意图:听着老师的朗诵,看着老师手中小马走路的演示,通过听觉、视觉等多元的感官刺激,使幼儿更加直观的感受固定拍。)
4、鼓励幼儿用脚踏固定拍的方式模仿小马走。
(设计意图:在孩子用拍手掌握了固定拍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到用脚踏来表现,对幼儿的肢体协调性有了一定的难度要求,对他们的肢体协调是一个锻炼。同时,通过另一种感官方式让幼儿体验固定的节拍,将音乐化为具体可感受的动作,利于幼儿通过感官来学习。)
(二)学习朗诵童谣,感受乐句的变化
1、教师再次手持木偶进行空间方位改变的演示和朗诵。注意每句变换一次行走的方向。
(设计意图:在幼儿初步掌握固定拍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变换小马行走方向的不同,引导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乐句的变化与停顿,将音乐的停顿变的清晰可感。)
2、提问:这首童谣一共有几句?
(设计意图:挖掘童谣的蕴含的多层价值,幼儿通过听觉来计数,是一种数学学习,同时帮助幼儿梳理自己的感受)
3、鼓励幼儿扮演小马边随童谣朗诵,边随乐句的变化改变自己行走的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感受乐句的变化与停顿)
(三)伴随着朗诵童谣,进一步感受童谣节奏的变化
1、幼儿朗诵童谣,教师随节奏摆放出马蹄形的节奏谱。
(设计意图:教师随节奏摆出马蹄形的节奏谱,帮助幼儿进一步直观的感受童谣的四个乐句变化与停顿,音乐的节奏是无法用具体形象表示的,这里用马蹄形来表示音乐节拍的形象,让幼儿有直观的感受。)师:小马翻山越岭找妈妈,一路上留下了许多的马蹄印,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2、师幼共同探索每一个马蹄形有几个声音?
(设计意图:发现隐藏在固定拍中的节奏,感受准确的语词节奏)师:为了让妈妈知道孩子来了,小马戴上了心爱的小铃铛,“叮铃,叮铃”小铃发出清脆的声音,我们来听听每个马蹄里有几个声音)提问:每一个马蹄形里有几个声音呢?
3、教师与幼儿边朗诵,教师边按照节奏的变化将圆形磁铁放到相应的马蹄形节奏里
(设计意图:教师清晰而准确的放置帮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字词与童谣节奏的变化对应,为接下来感受节奏的快慢不同做铺垫,将每一个节拍中的节奏用磁铁圆片来表示,形象直观的让幼儿感受到节拍和节奏的关系,非常形象生动。)
4、鼓励幼儿尝试着边看节奏谱,边拍出童谣的语词节奏。
(四)尝试合奏
1、寻找不一样
(设计意图:感受发现节奏的变化)
提问:这次我们拍出的小铃铛节奏和刚才小马走的节奏一样吗?(1)老师与幼儿再次演示不同的节奏(2)小结:一个快,一个慢
(设计意图: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节奏快慢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
(3)两个不同节奏的尝试合作
(设计意图:幼儿初次进行合作,为下面使用乐器演奏作准备)
2、加入新节奏,三种节奏的合奏
(1)师:小马找妈妈非常的辛苦,要翻过山,要越过河,但它还是坚持要找到自己的妈妈,我们给它加加油吧!(驾!)这个办法真好,每一句前一个“驾”给小马加油。(设计意图:用情景语言自然渗透新的节奏尝试)(2)幼儿分成三组进行合奏练习。
(3)教师引导幼儿选择恰当乐器来演奏不同的节奏。木鱼空灵而木质的声音来演奏走路的小马(固定拍);碰铃清脆的声音演奏小铃铛的节奏表现出小马快乐的心情(语词节奏);我们用蛙鸣桶来为小马加油!(驾)
三、结束部分:童谣游戏
1、尝试用音色高低的不同表现小马和妈妈的形象。
(1)提问:小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它要和妈妈做游戏。小马的声音是怎样的?妈妈的声音又是怎样的?
(2)教师用声势的高低提醒幼儿用声音的高低变化表现小马和妈妈的形象。
2、听声音进行相应人数的合作
(1)师:妈妈看到小马非常的高兴,它对小马说:孩子你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找到了妈妈。但是,学习本领要做到:仔细听、认真学、好好练,还要和伙伴们团结起来,你才能变得更能干!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故事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如何学习本领,同时也对后面找朋友游戏给予了很好的说明)
(2)幼儿边拍节奏,边朗诵童谣。结束时,教师分别发出不同的次数指令“驾”“驾驾”“驾驾驾”,幼儿迅速作出相应人数的组合。
(设计意图:幼儿从专注地倾听老师的指令,在头脑中快速地整合——再找寻找合作伙伴——检查结果——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3、看数字进行相应人数的合作
幼儿手拍节奏,边朗诵童谣边行进走。结束时,教师分别出示不同的数字指令,幼儿随即做出相应的人数组合。
(设计意图:从听觉的感受判断人数组合过渡到看数字进行组合游戏在数学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在音乐能力上,从起初的手拍节奏到边拍节奏边行进走,也有了很大的挑战)附:童谣 《小马》
我是快乐的小马,高高兴兴找妈妈。翻过山,越过河,定能找到好妈妈。附:马蹄形节奏图谱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很好地体现了幼儿的游戏性与参与性。童谣《小马》贯穿于活动的始末,看似一首简单的童谣,通过一系列有层次而富有变化的游戏活动使目标的达成变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教师游戏化的语言导入、情景化游戏规则的制定、准确的节奏演示、声情并茂富有韵律的童谣朗诵等等给予孩子们很好的示范和引导。
幼儿通过肢体节奏的参与、角色扮演的尝试、声音高低不同的表演,以及与同伴进行合作的演奏,层层递进。在此过程中对幼儿的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我们看到:孩子们在不断参与和体验中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从手拍固定拍到双脚交替协调的固定节拍;从对乐句的感性认识到通过游戏来传达对乐句的感知和理解;从探索每个固定拍中的声音到分组看节奏谱进行合奏……一层层、一项项,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得到提高,将学习变成了游戏,让玩耍更添兴味。
在结束部分的游戏中,孩子们兴致盎然,通过改变音色、音高来表现小马、妈妈的艺术形象;“听音找朋友”的游戏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紧张而专注地聆听着老师的指令;焦急而兴奋地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一丝不苟地进行核对;依依不舍地去掉和添上,重新组合,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手拍节奏、脚踏固定拍的同时进行童谣的朗诵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于是我临时对难度进行了调整,让手脚都进行固定节拍的行进活动,这样的改变使孩子们豁然开朗,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也关注到孩子们的音乐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孩子在肢体节奏时,已经能够非常协调地做到脚踏固定节拍而手拍语词节奏。但是也有的孩子在合奏时极易受到周围同伴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将能力较弱的幼儿放在能力较强、节奏稳定的幼儿中,在潜移默化中施以影响。
第二篇:中班语言教案:小马过河
中班语言教案:小马过河
活动由来:幼儿对看图说话活动非常感兴趣,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情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猜想故事情节。
2、知识: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3、能力: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三张图片,请幼儿比较三种小动物的高矮,涉及过河问题。
(二)活动过程与指导:
1、展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提问:
(1)老牛说了些什么?(老牛为什么这样说?你说小马会相信老牛的话吗?)
(2)小松鼠说了些什么?(小松鼠为什么要这样说?他为什么和老牛说的不一样?你相信谁说的话,为什么?)
(3)你猜小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2、展示课件、听录音 提问:
(1)老牛说得对吗?为什么?
(2)小松鼠说得对吗?为什么?
(3)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
(4)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3、教师总结:碰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聪明能干。
4、幼儿自由看图讲述故事。
三、结束: 进行生活渗透,请幼儿动脑筋试一试制作风标。
延伸活动:继续为幼儿提供看图讲述的材料,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讲述。
户外活动:
体能练习:幼儿广播体操、武术操。
游戏:卖蒜。自由活动:自选各种球类玩具。
安全提示:注意天热休息。在卖蒜过程中,钻时不要猛跑,后面的小朋友太危险。
第三篇:中班语言:《小马噔噔》教案
中班语言:《小马噔噔》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活动,初步理解故事,懂得帮助别人事件快乐的事情。
2、乐意用较完整的语言进行阅读的表达活动。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尝试大胆进行想象与表达。难点:理解鞋子对不同动物形象的不同作用。
活动准备:小图书人手一册;大图书人手一本;录音故事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瞧,封面上有谁?它的名字叫噔噔。
2.猜猜看可能讲了一件关于小马噔噔的什么事了?
(二)自由阅读
1.引导幼儿看看书上有谁?在干什么?说了什么?
2.提问:书上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大图书阅读
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四)听赏阅读
1.听录音完整欣赏故事
2.边听录音边学讲故事
3.提问: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集体讨论
1.你觉得小马噔噔是一匹怎样的小马?为什么?
2.小马噔噔没有了鞋,你觉得它心里怎么样?
为什么?
(六)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自由选择头饰,进行表演活动。
活动方式二: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引起兴趣
1“笛笃笛笃”瞧,谁来了?(出示小马噔噔)
2这匹小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尾巴上有四只鞋子)看看小马的鞋子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3猜猜小马的鞋子为什么会挂在尾巴上?(小马有4只漂亮的新鞋子,舍不得穿)小马噔噔舍不得穿新鞋子,就把鞋子挂在尾巴上向前走。他会遇见什么事呢?
二、听听讲讲,理解故事
观看图一,学习讲述:小马遇见了什么事?(幼儿自由讲述)
1.是呀,猫妈妈遇到了困难,小马看见了会怎么做呢?会说什么?
2.如果你是小马噔噔,你会怎样帮助猫妈妈?怎么说?怎么做?
3.学习用完整的语句讲述图一的内容
小结:小马噔噔用它的鞋子帮助了猫妈妈,心里非常高兴,他又一直往前走。它还会遇到什么事呢?
4.出示图二、三、四和好朋友说说小马又遇见了什么事?和好朋友一起说说
5.小马噔噔是怎么帮助它们的,请你选一张图片来编一编故事。
6.幼儿编故事,教师了解指导幼儿编故事情况(怎么说、怎么做)
7.请把你编的故事告诉大家(教师总结?)
8.完整欣赏故事(教师带木偶讲述,幼儿边看图片边学习讲述)
小结:小马噔噔用它的四只鞋子帮助了小动物们,真是一匹有爱心的小马,你想学做小马噔噔吗?
三、故事表演,激发想象
1.请你带上手套木偶,一起来表演一下图片上的内容。
2.想象:如果小马噔噔还有一双新鞋会去帮助谁,干些什么?
第四篇:幼儿园中班《小马过河》教案
活动目标
学会遇到困难时一定要自己试一试。
了解故事知道遇到困难不要依靠别人。
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小马过河》视频及故事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并加以讲解。
2、以故事里所写的提问。
小马帮妈妈干活了吗?
小马在河边都遇到了谁?
小马到底过去河了吗?
3、说一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故事内容告诉我们遇到难事时一定要自己试一试,不要依靠别人。
活动延伸
让幼儿按故事里所讲的去表演。
小百科:马的嗅觉是很发达的,是信息感知能力非常强的器官,这使它能在听觉或其他感知器官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很容易接收外来的各样信息,并能迅速地做出反应。
第五篇:中班韵律:小马
中班韵律:小马
中班韵律:小马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中快、慢的不同节奏。
2在表演过程中,注意控制自己的动作,不影响同伴。
3乐于参加韵律活动,感受表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CD、PPT。
2对小马的生活习性有初步的了解。
3幼儿基本掌握踏点步。
4幼儿座椅成半圆形摆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做小马动作进教室。
2复习律动《跑马步》。
二、基础部分
(一)熟悉音乐。
1请幼儿完整的欣赏音乐。安静倾听,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
2第二次观看PPT,并引导幼儿观察小马在做什么。
(二)请幼儿大胆想象小马在做什么。
师:在这段音乐里,小马在做什么呢?
生:散步、吃草、奔跑等。
教师做动作请幼儿来学习(教幼儿各种动作,幼儿边学边做),教师随时纠正幼儿动作
(三)完整的随音乐做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师:好,我们随音乐来完整的把动作做一遍。
注意:脚下动作不能乱,手上的动作一定要跟上。
三、结束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做小马动作出教室,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通过PPT的播放激发了孩子学习歌曲的欲望与兴趣,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教师也能用各种情境性的语言激发孩子的表演兴趣。但是在设计活动中的时候,主要考虑让孩子在轻松与愉悦的活动中学学校律动,所以教师加入了PPT的播放,为了初步学会完整表演,所以在整节课堂中,教师给幼儿的表演次数多,心中的目标性过程,给孩子表现的机会也相对较少。最值得深思的问题还有,教师在这节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教给真正的音乐知识是什么?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继续思考与调整。